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逆转录病毒专题知识讲座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二节人类嗜T细胞病毒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逆转录病毒的特性;HIV的形态、结构、复制周期及传播途径;HIV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HIV的微生物学检查;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致病性。
逆转录病毒科的病毒分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第一节1.1981年,美国科学家MichaelS.Gottlieb报道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GayCancer”2.美国疾控中心将其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即艾滋病3.1983年,法国科学家LucMontagenier等分离到病毒,命名为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4.1988年12月1日定为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发现一、概述一、概述(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分型1.HIV-1:全球流行,容易发生变异,是导致AIDS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感染后导致严重免疫缺陷,最终死于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2.HIV-2:主要在西非和西欧局部流行(三)HIV/AIDS在我国的流行特点1.性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恋的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2.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3.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AIDS死亡人数增加(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1.HIV病毒颗粒呈球形2.中等大小,直径约100nm~120nm二、生物学性状HIV-1病毒颗粒结构
(复旦大学陆路教授提供)二、生物学性状(二)病毒的结构1.包膜病毒,含两种刺突(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2.核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p24)3.核心含有2条完全相同的+ssRNA(约9.2kb)4.核心还包括逆转录酶(RT)、整合酶(IN)和蛋白酶(PR)5.gp120糖蛋白与受体CD4分子及辅助受体(CXCR4/CCR5)分子结合,为中和性抗原,较容易发生变异6.gp41为跨膜糖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较少发生变异二、生物学性状(三)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gag5’vifpolenv前体蛋白p55,切割为:衣壳蛋白p24内膜蛋白p17核衣壳蛋白p7主要构成病毒的衣壳前体蛋白p150,切割为:逆转录酶p66/p51整合酶p32组成病毒的核心前体蛋白gp160,切割为:胞膜糖蛋白gp120胞膜糖蛋白gp41组成病毒包膜及表面刺突+ssRNA(9.2kb)LTR3’LTR基因组编码蛋白vprrevvpuneftatHIV-1基因组结构及其主要编码蛋白二、生物学性状HIV-1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基因编码蛋白及功能结构基因gag先编码前体蛋白p55,经蛋白酶剪切为基质蛋白p17、衣壳蛋白p24、核壳蛋白p7pol编码产生蛋白酶p11、逆转录酶p51、RNA酶H(p15)、整合酶p32env编码前体蛋白gp160,随后裂解为gp120(吸附靶细胞)和gp41(介导膜融合)调节基因tatTat(p14),反式激活转录因子,激活HIV基因的转录revRev(p19),促进部分剪接和未剪接的病毒mRNA从核转运至细胞质nefNef(p24),增强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性;抑制感染细胞凋亡;下调感染细胞MHC-I类分子的表达vpuVpu(p16),介导CD4分子降解,促进病毒装配、成熟和释放vprVpr(p15),促进病毒DNA转运至细胞核vifVif(p23),在某些类型细胞中,增强病毒感染能力二、生物学性状(四)病毒的感染与复制1.吸附:HIV-gp120+CD4分子-靶细胞2.穿入:gp41介导HIV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3.脱壳:脱去病毒衣壳,释放RNA于细胞核中4.生物合成:细胞核中进行转录,细胞浆中进行翻译5.组装释放: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装配形成核衣壳,从宿主细胞释放时获得包膜,形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体,感染其它宿主细胞二、生物学性状(五)抗原变异与型别1.HIV-1型和HIV-2型的病毒核苷酸序列差异超过40%2.HIV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疫苗研制困难HIV的逆转录酶无校正功能env基因最易发生突变gp120表面抗原变异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二、生物学性状(六)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1.0.5%次氯酸钠、5%甲醛、2%戊二醛、70%乙醇处理10~30min,可灭活病毒2.煮沸100℃,20min可灭活病毒3.在20~37℃环境下可存活15天4.在冷冻血制品中,68℃加热72h才能灭活病毒三、致病性(一)传染源1.HIV感染者2.HIV携带者(二)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1.性传播:同性、异性2.血液传播:输血或血制品、器官移植、人工授精、药瘾者共用注射器等3.母婴传播(垂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三、致病性(三)临床表现:艾滋病潜伏期长(几年至十几年),临床病程分为1.急性感染期:出现类似流感的非特异性症状,一般约2~3周后症状自行消退;急性期血中HIV抗体可能尚未转阳,可检到HIV抗原p24作早期诊断2.无症状潜伏期:潜伏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伴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血中HIV抗体检测显示阳性3.AIDS相关综合征(AIDS-relatedcomplex,ARC):出现发热、盗汗、疲乏、体重减轻、慢性腹泻和淋巴结肿大等4.典型AIDS,即免疫缺损期:机会感染及肿瘤三、致病性(三)临床表现:HIV感染结局三、致病性(四)免疫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CTL、NK细胞2.体液免疫:感染后血清中出现抗HIV抗体——IgG、IgM(抗gp120),为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但HIV容易发生变异,逃逸抗体作用3.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才是硬道理四、微生物学检查(一)检测病毒抗体:ELISA法初步筛查,蛋白质印记法(WB)确证(二)检测病毒抗原:P24可用于HIV感染的早期诊断,在感染早期(约2~3周)即可检测到,常用于窗口期的辅助诊断(三)检查病毒核酸:RT-PCR检查HIV-RNA,用于疾病进展及疗效观察(四)病毒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法,临床上不常用五、防治原则(一)预防1.宣传教育、洁身自好2.对献血、献器官、献精液者必须作HIV抗体检测3.HIV抗体阳性妇女,应避免怀孕或母乳喂养4.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网,及时掌握疫情五、防治原则(二)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1.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核苷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2.病毒蛋白酶抑制剂3.病毒入胞抑制剂:包括融合抑制剂(FI)和CCR5拮抗剂4.整合酶抑制剂人类嗜T细胞病毒humanTlymphotropicviruses,HTLV第二节一、概述(一)人类嗜T细胞病毒,
humanTlymphotropicviruses,HTLV1.HTLV-1:是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ldultTcellleukemia,ATL)的病原体2.HTLV-2:是引起毛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体(二)HTLV的分型1.HTLV属于人类逆转录病毒科的δ反转录病毒属,是引起人类恶性肿瘤的RNA肿瘤病毒2.HTLV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现的第一个人类逆转录病毒二、生物学性状(一)病毒形态与结构1.HTLV-1颗粒呈球形,直径约100nm2.包膜病毒,包膜上有两种刺突:糖蛋白gp46(与靶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糖蛋白gp21(为跨膜蛋白)3.衣壳:由衣壳蛋白p24组成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结构4.核心:由核壳蛋白(p15)及2条相同的+ssRNA(约9.0kb)组成,5.核心还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及蛋白酶等二、生物学性状HTLV病毒基因组及其主要编码蛋白gagLTR5’3’LTRpolenv编码前体蛋白切割为:基质蛋白p19衣壳蛋白p24核衣壳蛋白p15组成病毒的衣壳及核衣壳编码前体蛋白切割为: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组成病毒核心的一部分编码前体蛋白切割为:表面糖蛋白gp46跨膜蛋白gp21组成病毒包膜及表面刺突+ssRNA(9.0kb)(二)HTLV基因组结构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性1.传染源:患者和HTLV感染者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输血、性接触传播,亦可经母婴途径传播3.所致疾病:HTLV-1主要感染CD4+T细胞,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病原体;ATL好发于40岁以上成人,日本、印度、非洲等为高发区,我国福建沿海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有流行4.ATL临床表现:急性型、淋巴瘤型、慢性型和隐匿型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机制1.HTLV-1—Tax蛋白—反式激活NF-kB—上调IL-2基因和IL-2R基因表达—T细胞过度增殖——肿瘤2.前病毒DNA整合—导致染色体畸变—细胞转化—白血病(三)免疫性1.细胞免疫:可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2.体液免疫:特异性抗体出现,病毒抗原表达减少,影响细胞免疫作用四、微生物学检查(一)血清中HTLV特异性抗体检测1.初筛试验:ELISA法或免疫荧光检测血清中HTLV-1/2抗体2.确认试验:初筛试验的阳性血清需经Westernblot确认(二)靶细胞中HTLV前病毒DNA检测1.采用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TLV前病毒DNA2.敏感性高,可协助确定诊断五、防治原则(一)预防1.非特异性预防:及时发现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2.疫苗:尚无特异性疫苗(二)治疗采用逆转录酶抑制剂、IFN-α、联合化疗等综合方案对人致病的逆转录病毒主要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两种,前者主要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俗称艾滋病(AIDS),后者主要引起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TL)。HIV为球形胞膜病毒,胞膜上含两种糖蛋白刺突(gp120和gp41),与HIV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密切相关,病毒内层主要由p24组成衣壳蛋白,核心含两条相同的+ssRNA及各种功能蛋白(逆转录酶及整合酶等)。HIV的主要受体是CD4分子,通过破坏表达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以细胞免疫损伤为主),引起以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艾滋病),临床表现与体内T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HIV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临床诊断HIV感染常用ELISA法进行初筛,阳性者需进一步采用蛋白印记法(WB)确诊,窗口期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