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笔记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笔记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笔记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笔记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笔记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2.隋朝大运河: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科举制初步形成: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创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4.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2)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3)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创立殿试制度。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1)名臣:姚崇、宋璟。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3)贡献:他统治的前期开创“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第3课:盛唐气象1、经济的繁荣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简车。手工业:陶瓷器方面有“南青北白”之说,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还有闻名中外的唐三彩。商业表现:长安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城中有东市、西市一-是主要的商业区;坊---是居民区)。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衣食住行多受西北少数民族风俗影响。2、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朝与吐蕃和亲:唐太宗时期,吐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和亲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3).唐太宗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唐太宗被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奉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3、多彩的文学艺术1).诗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一一“诗仙”;杜甫一一“诗圣”,因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2).书法:颜真卿、欧阳询。3).绘画:阎立本一-《步辇图》;吴道子一-《送子天王图》。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人员类型多)。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2.鉴真东渡(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唐与新罗的关系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③新罗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④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鲜音乐传入中国。3、玄奘西行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贡献:①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②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③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②社会上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③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使得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后期的一场叛乱,领导人:安禄山史思明。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2、黄巢起义、五代十国原因: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局面,连年灾荒。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907年,朱温灭唐,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闵、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影响: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措施: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领定期换防。中央(相权):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权力。地方: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设转运使,财政收归中央。2、重文轻武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措施: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形成文臣统兵格局。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影响:利: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安定:同时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弊:官僚机构臃肿,人民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减弱。第7、8课辽、西夏、北宋并立;南宋与金的对峙1、少数民族发展共同点:学习中原王朝先进文化,发展自己,强大自身。2、宋辽和战:时间:宋真宗,地点:澶州(古称澶渊),盟约:

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3、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4、金灭辽、北宋:1125年,金灭北宋(靖康之耻),1127年,金灭南宋。5、南宋金对峙: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机他们统治,杀害岳飞,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准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原因: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②南方战乱少,③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成就:农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手工业: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也兴起。.制瓷业:五大名窑---汝窑、均瑶、哥窑、官窑、定窑;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江南地区是制瓷业重心。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船只配备先进的指南针。商业:开封和杭州是最大的城市,经商取消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并且出现了草市。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2、蒙古灭西夏和金:1127年,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病亡),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对峙局面形成。3、元的建立和统一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园,定都大都。统治:施行“治国安民”方略,接受汉族儒臣建议,学习中原王朝,统一:1276年灭亡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南宋大臣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意义:结束分裂割据,为统--多民族国家进--步发展奠定基础。4、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1)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唐。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2、行省制度中央行政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军事设枢密院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监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地方(1)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2)其余各地,设置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这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

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3)西藏地区:元朝建立后,设宣政院直接统,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繁华的都市生活(1)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2)瓦子和勾栏瓦子: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传统节日如:春节(古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端午节在宋代都有了。2、宋词和元曲(1)宋词:杰出的词人有苏轼(北宋)、李清照和辛弃疾(南宋)(2)元曲: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概况:由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活字印刷术背景隋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发明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剧术指南针发展战国司南(天然磁铁)——宋代指南工具(人造磁铁)——罗盘针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針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火药发展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传播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1、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2)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

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2、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在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为分散兵权,朱元璋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设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3.

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1)考试内容: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2)答题格式:称为“八股文”。危害: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4.经济的发展:(1)棉纺织业由南方向北方发展,苏州市丝织业中心;景德镇市全国制瓷中心;(2)北京和南京是全国商贸中心,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明代对外关系两件大事:交往:郑和下西洋

冲突:戚继光抗倭1、郑和下西洋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果上的强国目的(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2)用中国货物去换取海外奇珍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当时的造船技术发达③航海技术先进,④指南针的广泛使用。概况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浩大。经过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

戚继光抗倭(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背景(1)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闭,到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2)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解,倭寇严重戚继光戚继光统领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誉为“戚家军

”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明朝的科技名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简介药物学著作科技巨著农业科学著作作者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地位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2.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3、明清小说明元末明初小说,俗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元末明初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明代中期的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清《红楼梦》曹雪芹(前80回),高鹗(后40回)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掲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第17课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农民的拥护。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明朝灭亡:1644年

,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2).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改权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3)台湾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2.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1)清朝入关后,达赖五世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为班禅额尔徳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2)1727年,清朝(雍正)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意义: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3.巩固西北边疆(1)平定噶尔丹版乱:康熙时,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地区(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版乱,在维吾尔叛乱。(3)设置伊犁将军: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4.中俄雅克萨之战(1)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城。(2)时间: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派军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3)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5.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清朝时期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表现:①耕地面积扩大;②兴修水利;③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推广,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3).影响:对手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出现,规模大,人数多,出现了雇佣关系3、商业的发展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2.商帮:晋商、徽商4、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安定促进了人口的增长2.影响:①人地矛盾突出,自认环境遭到破坏;②庞大的人口造成了社会压力。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意义: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①目的: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②危害: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3.闭关锁国政策原因(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2)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士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中外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表现(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沿海居民内迁,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2)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通商口口岸,并对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3)1757年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作为通商口岸,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影响(1)积极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消极影响: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谈谈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认识

认识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内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只能导致落后乃至最后的挨打。细节提示:“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绝对禁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测试卷(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的重要证据。下列发掘于北京人遗址中且能够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的化石是()A.骨耜

B.猿人头盖骨C.烧骨D.石制的纺轮2.在陕西出土的一处古人类遗址中,发现有石斧、石锄、石刀、粟粒和蔬菜籽粒,以及窑穴、墓葬等。据此可知,当时此处居民已经进入原始()A.农耕定居生活B.海上捕捞生活C.游牧迁徙生活D.采集狩猎生活3.《古史考》记载:“黄音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黄帝作瓦甑(蒸食用具)。”该记载表明了黄帝()A.懂得吹弹骨笛和琴瑟B.已经学会炼铜和造车C.开始从事养蚕和缫丝D.已经懂得烹饪和制陶4.《辞海》曰:“启,夏禹之子,禹曾让位于益,但人民怀念禹的功绩,乃拥戴启继位,开君主世袭之风。”可见王位世袭制始于()A.舜B.禹C.益D.启甲骨文现代汉字日月5.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其中约40%的文字是采用如表所示的造字方法。这一造字方法是表()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6.据《左传》记载,武王灭商,分封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该材料表明了周王分封诸侯凭借()A.功劳大小

B.血缘亲疏C.品德优劣D.长幼尊卑7.孔子告诫季康了:治理政事,君子无需用杀戮手段;君子只需行善,则民自然也会行善。在此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是()A.礼治B.德治C.法治D.兼爱8.自古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结合如图推断该工程兴建的主要意义是()A.增加了观光旅游收入B.改善了生活用水环境C.改变了山势险峻局面D.提高了防洪灌溉能力9.在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总数约69件,其中铁农具高达58件,这一情况说明当时该地区铁农具()A.工艺高超

B.种类丰富C.使用广泛D.外形精美10.关于战国时期的战争,在《孟子》一书中这样说:“争地以战,杀人盈(满)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言论表明当时的战争()A.因争夺王位爆发B.都是具有正义性C.往往是以弱胜强D.极具残酷和惨烈11.结合如图所示内容,判断与秦始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匈奴

B.南平诸越C.统一六国D.设置郡县12.如图文物为秦阳陵(县名)虎符,是调遣军队的凭证,分为两半,右符存于中央(皇帝),左符分给驻扎于阳陵的将帅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中央会派人持右符去阳陵,与将帅手中的左符相验合,将帅才能出兵。可见,阳陵虎符是秦朝()A.中央集权制度的见证B.县令掌管行政的凭证C.将帅征收赋役的依据D.诸侯争战混乱的诱因13.秦二世三年七月,秦末之悍将章邯率其部众20万大军于洹水南殷墟(今河南安阳)投降项羽。当时这一事件()A.标志着秦朝正式灭亡B.意味着农民起义胜利C.削弱了刘邦集团势力D.加速秦朝统治的崩溃1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A.咸阳B.洛阳C.长安D.巨鹿15.汉初,诸侯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到汉武帝时,王国中“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汉朝()A.实行推恩政令B.平定七国之乱C.采取盐铁专营D.推崇儒家学术16.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下列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产或技术有()A.丝绸、铁器

B.葡萄、石榴

C.香料、铸铁D.开渠、凿井17.《汉书》称《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对《史记》这一评论可以窥见司马迁著史()A.偏离客观事实B.讲究秉笔直书C.忽略实地考察D.重视典籍查阅18.据统计东汉后期10个皇帝即位时平均年龄为9.5岁,其中最小为1岁,最大为15岁,而平均在位仅为13.2年。这表明东汉后期()A.朝政紊乱B.皇帝勤政C.社会安定D.天灾频发19.据载,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张角创立太平道(道教早期教派),以符水为人治病,派遣信徒四处宣传,十数年间得数十万人。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是道教()A.与佛教教义相同B.尊奉老子为教主C.广受各阶层信奉D.产生于东汉末年20.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序》中写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反映了他在从医方面具有的品质是()A.淡泊名利

B.廉洁奉公C.仁爱为怀D.谦虚谨慎21.“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述的这场战役发生于()A.远古时期

B.战国时期C.东汉末期D.三国时期22.如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吴国所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23.南朝(420~589)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政权更迭频繁B.疆域面积扩大C.政权并立形成D.商品经济发达24.阅读如表,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是()表朝代人物数值西汉刘歆3.15471东汉张衡3.1622曹魏刘徽3.1416南朝祖冲之3.1415926(7)A.造纸工艺得到重大改进B.主要从事于圆周率演算C.两汉时期科技人才荟萃D.南朝时历法测算更精细25.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旱”、“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图3为三件中国古代历史遗物(1)材料中哪件遗物所示字休为楷书?(2分)(2)有学者认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与人们对书法“二化”(简化和美化)的追求密切相关。你是否赞同此说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材料二:秦至汉初田税增收比重演变时期秦始皇时汉高祖时汉惠帝时汉文帝时汉景帝时田税2/31/151/151/301/30

--整理自杨明《秦及汉初赋税制度探究》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圆狗马滠御无所增益”。有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召来匠人计算了一下,需要百金。文帝就说:“百金相当于中等富裕的百姓十家的产业,我住着先帝留下来的宫殿,就常常感到惶恐,还建露台平干什么?--摘编自范富《汉文帝治国理攻想研究》(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治国思想及其代表学派。(2)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的治国思想在汉初的其体表现及其历史影响。28.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至战国时期,复仇报怨、私斗之风仍很盛行,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秦自商鞅变法始,一方面把民气导向公战,一方面严惩私斗(包括家庭宗族间的复仇斗争),后来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材料二:门房之诛是门诛,房诛的合称,门诛者,诛共一门;房诛者,诛其一房,北魏初年修律,门房之诛一直沿袭未改。直到孝文帝时下诏:“一人为恶,殃及阖门,……朕深所愍悼(哀怜),自今非谋反大逆外叛(叛囯),罪止其身。”--摘编自简修炜

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1)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在商鞅变法前的社会习气和为改变该习气所采取的具体措施。(2)据材料二,比较北魏初年与孝文帝时对“门房之诛”在量刑上的不同之处。(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变法(改革)措施对社会所起的共同作用。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汉时期,北方汉人开始逐渐南迁入(福建),但是数量很少。到魏晋北朝时期,北方汉人大量移居福建。其中,三国时期,在吴国的建安郡,移入的汉人与原住民共同开垦荒地。到西晋末年,闽北各主要河谷盆地和山河盆地都得到初步开发,一些地方已从昔日的蛮荒之地逐渐变为种植水稻的丰沃之区。同时,福建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适合蚕桑业的发展,加上汉人入闽携带的先进丝织业技术,到南朝时期,南方丝织业已有很大的发展。--摘编自胡沧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汉人入闽及共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指出北方汉人开始南迁的历史时期。(2)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围绕“北方汉人入闽”这一话题,提出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参考答案1-25:CAD

DAB

BDC

DCA

DCA

BBA

DCC

BAD

C26:(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图1、图2是篆书;图3是楷书。三国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锺繇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与人们对书法“二化”(简化和美化)的追求密切相关。从殷商甲骨刻字到周代金鼎铸文,再到春秋竹简两汉帛绢,截至东汉蔡伦发明用纸,从难懂的甲骨文、金鼎文,到春秋竹简篆文及两汉隶楷魏碑,见证了华夏文明几番风雨巨变之路,中国书法几千年,形成了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是了不起的创举。宋体、黑体是一种印刷体,最早的就是活字印刷。有的是变形的美术字。瘦金体、毛体、舒同体、启功体那都是各人的书写风格而已;同时还有方正体、华文体,中国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与人们对书法“二化”(简化和美化)的追求密切相关。故答案为:(1)图3。(2)赞同;从殷商甲骨刻字到周代金鼎铸文,再到春秋竹简两汉帛绢,截至东汉蔡伦发明用纸,从难懂的甲骨文、金鼎文,到春秋竹简篆文及两汉隶楷魏碑,见证了华夏文明几番风雨巨变之路,中国书法几千年,形成了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是了不起的创举。宋体、黑体是一种印刷体,最早的就是活字印刷。有的是变形的美术字。瘦金体、毛体、舒同体、启功体那都是各人的书写风格而已;同时还有方正体、华文体,中国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与人们对书法“二化”(简化和美化)的追求密切相关。27:(1)根据材料“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治。其代表学派是道家学派。由材料可知,体现了道家思想。老子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