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课件)_第1页
运动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课件)_第2页
运动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课件)_第3页
运动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课件)_第4页
运动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外科护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骨折护理评估早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休克感染脂肪栓塞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第一节概述晚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骨化性肌炎、缺血性肌挛缩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遭到破坏,又未能准确复位,骨愈合后使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致使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关节僵硬:即指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肌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这是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缺血性骨坏死:骨折使某一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破坏,而发生该骨折段缺血性坏死。急性骨萎缩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痛性骨质疏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好发于手、足骨折后,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疼痛与损伤程度不一致,随邻近关节活动而加剧,局部有烧灼感。早期皮温升高,水肿及汗毛、指甲生长加快,随之皮温低、多汗、皮肤光滑,汗毛脱落。致手或足肿胀、僵硬、寒冷、略呈青紫达数月之久。第一节概述病因分类移位骨折概述病因(一)骨折的病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疲劳性骨折病理性骨折第一节概述定义、病因、分类及移位二)骨折分类按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按骨折端稳定程度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按受影响组织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三)骨折移位常见移位有5种:成角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第一节概述妥善固定伤口包扎迅速运输护理评估急救急救的目的在于简单而有效的抢救生命,保存患肢,使能安全而迅速地运送到附近医院,以便获得妥善治疗。(一)一般处理(二)伤口包扎伤口出血用绷带压迫包扎即可止血。发现伤口可用无菌敷料或当时认为最清洁的布类包扎。大出血时可用止血带,应记录止血带的时间。(三)妥善固定骨折或可疑骨折的病人可以用夹板、木板、自身肢体等妥善固定受伤的肢体(四)迅速运输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应迅速送往有治疗条件的医院。第一节概述治疗骨折护理措施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一)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用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或手术切开复位。(二)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的情况下达到愈合。骨折固定的方法有外固定和内固定。(三)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键、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康复治疗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第一节概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骨折护理评估临床表现(一)全身表现:休克、发热(二)局部表现: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瘀斑、伤口、出血和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折端移位,患肢出现短缩、成角、旋转或异常弯曲等畸形;异常活动:骨折后在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检查时有骨断端摩擦音或摩擦感。第一节概述辅助检查(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形态及移位情况,也可明确骨折的类型、伴发脱位、撕脱、游离骨片等情况。检查时必须包括正、侧位片及邻近关节,并加健侧对照片。2.CT检查可更准确的了解骨折移位情况,如髋臼骨折、脊柱骨折。3.MRI检查对于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人用MRI检查能更清楚地了解骨折的类型及脊髓损伤的程度。4.血常规检查目的是帮助确立诊断,术前常规检查,明确术前、术后生理过程的变化,以预防或早期发现并发症。第一节概述愈合过程影响因素骨折护理评估愈合过程(一)骨折愈合过程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第一节概述影响因素(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病人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局部因素:骨折种类、固定、血液供应、感染、软组织损伤程度等●治疗方法的影响:如反复、粗暴的手法复位,过度牵引,切开复位时广泛剥离骨膜,清创术中摘除过多的碎骨片,固定不牢固及不恰当的功能锻炼等第一节概述愈合标准(三)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及纵轴叩击痛局部无反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解除外固定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第一节概述定义适应症及禁忌症并发症牵引术的概述、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护理措施牵引定义: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骨牵引定义:是将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又称直接牵引。定义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盆骨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劲椎骨折与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者成人肌力较强部位骨折禁忌症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皮肤水疱血管和神经损伤牵引针眼感染牵引针滑脱坠积性肺炎褥疮关节僵硬足下垂肌肉萎缩便秘常见并发症1.皮肤水疱多因胶布牵引时粘贴不均匀,不牢固,或粘贴面积小,牵引重量过重。也有部分病人是由于对胶布过敏所致。2.血管和神经损伤进针时定位不准及进针部位错误所致。有时需与骨折或脱位合并的血管、神经损伤相鉴别,因此牵引前应注意检查。常见并发症3.牵引针眼感染针眼处有分泌物未清除,或牵引针松动,左右滑动易导致感染。4.牵引针滑脱颅骨牵引钻孔太浅,或未将两弓尖靠拢压紧螺母拧紧。钻孔太深易将颅骨内板钻穿,形成颅内血肿。常见并发症5.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不活动,加之头低脚高位,或因疼痛而尽量控制不咳嗽。尤其老年病人抵抗力差,易发生坠积性肺炎6.褥疮长时间牵引活动不便,在骨突处易发生褥疮,最常见的部位是骶尾部、大粗隆、髂嵴、外踝、腓骨头和足后跟等。常见并发症7.关节僵硬患肢长期固定不动,关节液及血液循环不畅,浆液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和软骨变性,引起关节活动障碍,使关节僵硬。8.足下垂下肢水平牵引时,踝关节呈自然足下垂位。若不将踝关节置于功能位,加之关节不活动,会发生跟腱挛缩,产生足下垂畸形。此外胫骨结节牵引定位不准,也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下垂。9.肌肉萎缩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代谢活动减退,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l0.便秘长期卧床使消化系统活动发生改变,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护理措施(1)保持对抗牵引力量。(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尾15~30㎝。)(2)告知病人和家属牵引期间始终保持正确位置,牵引方向与肢体长轴应成直线,以达到有效牵引。(3)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密切观察病人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检查局部包扎有无过紧,牵引重物是否过大。若局部出现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以及脉搏细弱时,应详细检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医生。护理措施(4)患肢功能锻炼:在骨折早期,应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和足趾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膝关节、踝关节,中期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及膝关节伸屈拉牵引锤运动,后期拆除牵引后可据医嘱双拐不负重锻炼(5)预防感染:骨牵引时,穿针处皮肤应保持清洁,以无菌敷料覆盖。每日用75﹪乙醇消毒穿针处,以防感染。(6)避免过度牵引:对骨折或脱位病人,应每日测量牵引肢体的长度,以免牵引过度。部位不同,牵引重量也有所不同。如股骨骨折时,为体重的1∕10~1∕7;小腿骨折为体重的1∕15~1∕10;上臂骨折为体重的1∕20~1∕15。护理措施(7)预防并发症:对于牵引病人应该注意观察并预防足下垂、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防止发生褥疮: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骶尾部、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清洁。若皮肤受压发红,可涂抹红花酒精后按摩。护理措施③防止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按摩腹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如已有便秘,可口服20%甘露醇液,每日3次,每次30ml,也可用开塞露肛门灌入或用肥皂水灌肠。④防止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和跟腱挛缩均可引起足下垂。因此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行胫骨结节牵引时,要准确定位,以免误伤腓总神经。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如病情许可,每天应主动伸屈踝关节,如因神经损伤或截瘫而引起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则应作被动足背伸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护理措施⑤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在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⑥过牵综合征:多发生于颅骨牵引时,为牵引过度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易伤及的神经、血管主要有舌下神经、臂丛神经、脊髓、肠系膜上动脉等,表现出相应的神经、血管受损症状。如舌下神经过牵表现为吞咽困难,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臂丛神经过牵表现为一侧上肢麻木;⑦防止钢针眼感染: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不需覆盖任何敷料,每日用酒精棉签涂擦1次即可。针眼处如有分泌物或痂皮,应用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注意牵引针有无左右偏移,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若是牵引针反复发生偏移,可用宽胶布粘贴患肢于牵引架上,防止移动。⑧防止皮肤溃疡:多见于皮牵引时。皮牵引时应在骨突起部位垫棉垫,防止磨破皮肤。如病人对胶布过敏或胶布粘贴不当出现水疱时,应及时处理。水疱少时可用75%酒精擦洗;水疱多或有大片皮疹,经治疗无效时,应改用骨牵引。⑧防止皮肤溃疡:多见于皮牵引时。皮牵引时应在骨突起部位垫棉垫,防止磨破皮肤。如病人对胶布过敏或胶布粘贴不当出现水疱时,应及时处理。水疱少时可用75%酒精擦洗;水疱多或有大片皮疹,经治疗无效时,应改用骨牵引。护理措施适应症及禁忌症包扎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功能锻炼石膏绷带固定术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适应症用于骨折的固定关节损伤或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制动骨和关节急性和慢性炎症局部固定,如: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可控制患部活动,降低关节内压,有利于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使病变局限,预防病理性骨折和关节畸形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制动矫形手术后的固定;例如矫正马蹄内翻足、脊柱侧弯等防止畸形:例如神经损伤后易发生某些肌肉挛缩产生畸形,可采用石膏固定预防其发生禁忌症全身情况差,不耐受石膏固定的患者,应先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创面或创口较大的开放性骨折,如选择石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骨折可能再次发生移位,如选择管型石膏固定,则不便于伤口的换药等相应处理疑有厌氧菌感染者不能用管型石膏固定合并大块皮肤挫伤或缺损的骨折截瘫病人或有周围神经损伤的肢体不宜用石膏固定,以免发生压疮,不易愈合进行性腹水病人或孕妇忌做腹部腹部石膏进行性浮肿的病人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包扎前护理1、病人的体位:一般将肢体放在功能位。2、皮肤的护理:肢体皮肤清洁,但不需剃毛。若有伤口,则用消毒纱布、棉垫覆盖,避免用绷带环绕包扎或粘贴橡皮胶。3、骨突部加衬垫:常用棉织套、纸棉、毡、棉垫等物,保护骨突部的软组织,保护畸形纠正后固定的着力点,预防四肢体端发生血循环障碍。包扎后护理1、刚包好石膏后的一段时间内石膏还很潮湿,而潮湿的石膏表示尚未硬化,极易变形.因此包上石膏后必须等它晾干(通常需要24-72小时)。石膏如果被水侵蚀,不但容易减短它的使用寿命,而且患处伤口也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必须保持石膏的清洁与乾净.洗澡时可用塑胶袋保护石膏避免浸水,同时也不要将石膏踏到潮湿的地面。2、凡新上石膏患者应进行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并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遇有血液循环障碍,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3、患者的搬动:石膏未干透时,不够坚固,易变形断裂,也容易受压而产生凹陷,因此石膏须干硬后才能搬动病人,同时搬动时只能用手掌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压迫点使石膏变形包扎后的护理4、患肢抬高,适当衬垫给骨突部减压: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垫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悬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5、患肢的观察:石膏固定后,即要用温水将指(趾)端石膏粉迹轻轻拭去,以便观察。①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颜色是否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有否麻木、疼痛。②观察出血情况。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渍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迹的边缘用笔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记观察,如发现标记范围扩大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③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④预防石膏压迫褥疮及“开窗水肿”。要警惕伤口或患处的压痛点,可能是石膏包扎太紧对局部压迫,避免引起石膏压迫褥疮,必要时作石膏开窗减压,不能随意应用止痛剂。开窗减压后局部用纱布、棉垫垫在窗口皮肤上,外再覆盖原石膏片后用绷带包扎,避免组织水肿。⑤预防石膏边缘压迫而致神经麻痹。如小腿石膏位置高可压迫腓骨小头致腓总神经麻痹,应观察有无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症状。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血循环障碍:由于石膏的固定,肿胀的肢体受压可发生血循环障碍,尤其是管形石膏,所以要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发现肢端苍白、皮温降低、发绀等,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必要时将石膏切开减压。可利用体位垫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面20厘米),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2)骨筋膜室综合征:多发生于前臂及小腿,是由于石膏包扎过紧或肢体进行性水肿使骨筋膜室压力增高,使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导致血管供血中断发生的进行性坏死,早期症状表现疼痛、苍白、脉搏减弱或消失、麻痹。(3)神经压迫:如患肢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指(趾)不能自主活动,但血运良好,表明神经受压,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在受压部位开创减压或更换石膏。(4)压疮:压疮早期征象表现为局部持续性疼痛,必要时应开窗检查,不要轻易使用止痛药,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应加强对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皮肤的观察,注意有无红肿、摩擦伤等早期压疮症状。另外,还可利用嗅觉进行观察,在伤口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如石膏内有异味,提示石膏内有压疮,已形成溃疡,组织发生坏死,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5)石膏综合征:常见于躯干包扎石膏后,发生以急性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生理改变称为石膏综合征。为此,应注意包扎时胸腹部不宜过紧,应在上腹部开一石膏窗或留出一定的空间;嘱患者不要进食过饱,食用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逐步适应石膏的包裹;观察患者进食后的情况,如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考虑发生了急性胃扩张,应立即剖开石膏,给予胃肠减压和补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关节僵硬:长期固定可引起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皮炎:石膏固定后由于皮肤得不到清洁与护理而易产生皮炎等,极少数病人包石膏后出现过敏性皮炎,痒,水泡或更严重的过敏反应,不宜应用石膏固定功能锻炼(1)石膏固定期间的功能锻炼:①等长肌肉收缩运动。即肢体在不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它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其方法主要以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为主,即使大腿有下蹬或抬腿动作,使大腿肌肉放松、收缩,每日做上百次以上,一直到拆石膏为止。②做踝关节、趾间关节屈伸活动。其关节活动有利于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小腿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其方法为主动功能锻炼与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即用力使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每日百次以上,同时做踝关节按摩,活动踝、足趾关节,直至拆石膏为止。功能锻炼(2)拆除石膏后的功能锻炼:①髋关节在锻炼时应注意屈伸动作。练习中按屈、伸、站立、步行、下蹲、负重行走的疗法来锻炼。其中应特别注意下蹲动作。②膝关节在锻炼中除做屈、伸外,还应特别注意大腿前方肌肉的锻炼。练习中应按屈伸,踢腿,下蹲动作来练习。③踝关节石膏拆除后,经过适当的锻炼,踝关节功能可完全恢复。练习中应按背伸、跖屈、走步动作来练习。但当踝关节被固定在跖屈位置时,如跟腱断裂术后的石膏固定,在功能锻炼上要加以注意,因为距骨前宽后窄,当足尖向下时,正好距骨窄的部位在踝穴中,如长时间在此位置固定,踝穴就会变窄,解除固定后活动踝关节,变窄的踝穴不能容纳距骨前方宽的部分,使背伸受限,所以应注意早期做背伸:跖屈活动。概述分型身体评估及辅助检查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概述及护理评估概述尺桡骨干双骨折为前臂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幼儿和青少年。病因直接暴力:多为重物直接打击或刀砍伤等。间接暴力:跌倒时手掌着地。扭转暴力分型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按部位分:近端骨折,中段骨折,远端骨折单纯型骨折或粉碎性骨折身体评估及辅助检查临床表现前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尤其是不能旋转活动。骨折部位压痛、明显畸形、有骨摩擦音和反常运动。辅助检查X线和CT检查分类护理评估护理措施肱骨髁上骨折的概述、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分类临床表现肱骨髁上骨折肘部明显肿胀、畸形,皮下瘀斑。伸直型:远折段及鹰嘴向后突出,肘部呈半屈位,与肘关节后脱位相似,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屈曲型:肘后方可扪及骨折近端,骨折端易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应注意有无血管神经损伤。护理措施手法复位:肘部肿胀轻、桡动脉正常者可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持续骨牵引:肘部肿胀严重,已有张力性水疱者,受伤时间较长,末梢血供良好者可行尺骨鹰嘴牵引。手术治疗临床表现股骨干骨折的护理评估184股骨干骨折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骨折;局部剧烈疼痛,大腿明显肿胀,可有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常伴有休克。下1/3骨折可能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身体状况第二节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临床表现股骨颈骨折的护理评估临床表现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老年,尤以老年女性较多(骨质疏松)畸形:患肢短缩、内收、外旋畸形疼痛:局部压痛,轴向叩击痛阳性;肿胀:常不明显;功能障碍:部分病人仍能走路或骑车身体状况第二节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定义特点临床表现胫腓骨骨折的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定义

指自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上的部分发生的骨折。特点很常见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腓骨:骨折较少,较易愈合

一、护理评估局部疼痛、肿胀、反常活动、畸形和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可致骨端外露。有腓总神经损伤时可出现足下垂等表现。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时,肌肉张力增大,明显压痛,活动足趾产生剧痛。身体状况第二节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临床特点1.胫骨上1/3骨折时,易造成小腿下段的严重缺血或坏死2.胫骨中1/3骨折时,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3.胫骨下1/3骨折时,营养动脉损伤,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4.胫骨的前内侧位于皮下,又有棱角,故骨折端极易穿破皮肤而形成开放性骨折一、护理评估腓总神经绕过腓骨颈,所以腓骨上端骨折易伤及腓总神经。腓总神经损伤时可出现足下垂等表现一、护理评估了解病人及其家属对骨折的心理反应、认知情况。了解对骨折复位后治疗情况及康复知识的了解。了解病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和社会支持系统。第二节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评估处理原则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护理评估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桡骨下段骨折桡骨下段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下端3cm范围内的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分伸直型(Colles)骨折和屈曲型(Smith)骨折,伸直型骨折常见。腕关节明显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伸直型骨折:侧面观呈典型“餐叉畸形”,正面观呈“枪刺刀”状畸形。身体状况第二节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处理原则1手法复位外固定2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治疗护理措施脊髓损伤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脊髓损伤的类型:1、脊髓震荡:2、脊髓受压:3、脊髓挫伤与出血:4、脊髓断裂:5、马尾神经损伤:类型脊髓损伤的表现:1、脊髓损伤:(脊髓震荡伤、脊髓部分伤、脊髓断裂伤):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运动、反射、括约肌功能丧失;感觉丧失,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二、护理评估2、脊髓圆锥损伤: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大小便不能控制;性功能障碍;两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仍保留正常脊髓损伤的表现:二、护理评估3、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椎体束征脊髓损伤的表现:二、护理评估二、护理评估及早稳定脊柱、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处理原则第三节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三、护理措施观察病人的呼吸型态、频率、深浅,遵医嘱持续或间断吸氧,以增加血氧饱和度床旁应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定时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每2h翻身1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高位颈髓损伤的病人,应早期实行气管切开,防肺部感染伤后48h内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伤后24h内,严密观察病人的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有无变化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维持体温正常第三节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三、护理措施增强自理能力:及时进行康复治疗训练规律排便:摄入足够的液体,每天至少2000ml,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从右向左做腹部按摩,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规律排尿:观察并记录尿量、颜色及清晰度;急性期后,应用诱导方法刺激排尿;损伤初期,应留置尿管,2~3周后改为每4~6小时开放1次尿管保证充足营养和水分的摄入;进食时,安排病人尽量保持舒适的坐位;多进食富含蛋白、纤维素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便秘的病人应多食用酸奶第三节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三、护理措施压疮:每2~3小时翻身1次,有条件时可使用特制的翻身床、小垫床、电离分区域充气床垫、波纹气垫等泌尿系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插导尿管时,需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避免膀胱萎缩、防逆行感染;膀胱冲洗、多饮水(每日争取饮水3000ml,使排尿每日在1500ml以上)肺部感染: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定时翻身、拍背;痰液黏稠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对于年龄较大,分泌物多,且不易排出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未瘫痪肌肉的主动锻炼;对瘫痪肢体,应指导病人及家属做关节的全范围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每日2~3次,每次30~60min;注意适度锻炼第三节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三、护理措施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指导并协助病人最大限度的自理,减少依赖性,保持病人自尊感,增强自信心关心照顾病人,给病人以身体上及心理上的支持指导病人、家属及亲友,应注意病人的安全,满足病人的特殊需要(如轮椅)2.鼓励病人继续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3.培养病人自理生活的能力,尽可能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指导病人进行膀胱及直肠功能训练5.教会病人及家属皮肤护理及预防压疮的方法第三节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解剖特点病因和分类护理评估脊柱骨折的概述及护理评估解剖特点稳定性脊柱的三柱概念: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部分中柱: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部分、后纵韧带后柱:椎后韧带复合结构一、病因和分类脊柱骨折绝大多数由间接暴力引起,少数因直接暴力所致。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块突入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称完全截瘫。部分丧失称不完全截瘫。胸腰段为最多见。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闭合性钝性外伤。第三节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一)、根据暴力的作用方向分类:1、屈曲型:2、过伸型:3、垂直压缩型:4、屈曲旋转型:一、病因和分类一、病因和分类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向屈曲型损伤:较常见;伸直型损伤;屈曲旋转型损伤;垂直压缩型损伤根据损伤的程度和部位胸腰椎骨折与脱位;颈椎骨折与脱位;附件骨折根据骨折的稳定性稳定型骨折、不稳定型骨折第三节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二、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受伤的时间、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作用部位2.了解病人受伤的体位、抢救措施、伤情变化、搬运方法及所用工具3.了解以往病人健康状况及应用药物情况健康史第三节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颈椎骨折临床表现:1.颈部疼痛,不敢活动,常用双手扶住头部。2.颈部不稳感,不敢抬头和站立。3.合并附件骨折者,压痛点明显,单纯椎体压缩骨折,轴向叩击痛阳性。4.合并脊髓损伤者,出现神经损害的体征。二、护理评估(二)、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表现:1、腰背部疼痛,翻身困难,轻症患者尚可走路。2、成角畸形严重者,可见脊柱后突,合并附件骨折者,压痛点明显,伴局部血肿。3、轴向叩击痛阳性。4、合并脊髓损伤者,出现神经损害的体征。护理评估处理原则伴有其他严重多发伤,如颅脑、胸腹腔脏器损伤或休克时,应优先处理,以挽救生命急救搬运采用担架最好,门板甚至木板也可胸腰椎骨折单纯压缩型骨折、爆破型骨折颈椎骨折稳定型颈椎骨折(牵引复位)、爆破型骨折有神经症状者(早期手术切除碎骨片、减压、植骨及内固定)定义病因分类处理原则关节脱位概述定义和病因第一节概述关节脱位定义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俗称脱臼半脱位定义关节面部分失去正常对合关系病因与分类按发生脱位的原因创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病理性脱位、习惯性脱位按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性脱位、开放性脱位按脱位后的时间新鲜脱位、陈旧性脱位处理原则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以手法复位为主。固定复位后将关节固定于稳定位置2~3周,使损伤的关节囊、韧带、肌肉等软组织得以恢复。功能锻炼固定期间要进行关节周围肌肉的伸缩活动和患肢其它关节的主动活动。固定解除后,逐步进行患侧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并辅以理疗、中药熏洗等,促进关节功能早日恢复。第一节概述护理措施关节脱位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1.疼痛护理:尽早复位固定能减轻疼痛。2.病情观察:移位的关节端可压迫相邻的神经和血管,应定时观察患肢远端感觉、运动、皮肤颜色、皮温及动脉搏动情况。3.保持皮肤完整性:对石膏固定或牵引的病人,应注意观察皮肤的色泽和温度,避免压迫皮肤。4.提供相关知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脱位治疗及功能锻炼的知识;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严禁强力扳正关节

。5.心理护理:理解和同情,给予安慰和鼓励,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以减轻其紧张心理,增加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便积极配合治疗。6.健康指导:治疗和康复的相关知识,复位后固定的目的、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第二节常见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健康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评估关节脱位护理评估护理评估1.详细了解受伤经过,受伤时的体位和环境2.了解病人伤后发生的功能障碍及其发展情况3.了解急救情况,既往健康状况肩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肘关节脱

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的类型及有无合并骨折;必要行CT检查位评估病人对脱位的心理反应及对疾病治疗的态度健康史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第二节常见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

肩关节脱位病因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分类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下脱位、上脱位等。临床上以前脱位最多见。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脱位、锁骨下脱位、盂下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主要临床表现肩部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障碍方肩畸形,关节盂空虚,关节盂外可触及肱骨头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处理原则复位:常采用手牵足蹬法(Hippocrates法)固定:单纯肩关节脱位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上肢功能锻炼第二节常见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肘关节脱位病因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多见于青壮年,其中以后脱位为多见临床表现患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肘后空虚感,鹰嘴后突明显,肘关节弹性固定于半伸直位肘后三角失去正常关系处理原则复位:大多数采用手法复位,对于手法复位失败及超过3周的陈旧性肘关节脱位的可采用切开复位。固定:复位后用长臂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位,再用三角巾悬吊胸前2~3周。功能锻炼:固定期间及开始肌肉收缩锻炼,活动手指与腕部。外固定去除后,锻炼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第二节常见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髋关节脱位病因多发生于交通事故,病人处于屈膝及髋关节屈曲内收,当膝部受到暴力时,使股骨头从后关节囊薄弱处脱出。分类分为后脱位、前脱位和中心脱位,其中后脱位最为常见。临床表现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患肢短缩,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臀后部可摸到突出的股骨头,大粗隆明显上移;部分病例可有坐骨神经损伤。处理原则复位:须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手法复位。复位易早,力争在24小时内复位成功。常用Allis法。固定:复位后将患肢固定于外展中立位2~3周。功能锻炼:卧床休息4周,期间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患肢踝关节及足趾的屈伸活动;2~3周后开始活动髋关节;3个月后患肢方可完全负重。第二节常见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护理问题与护理目标护理问题护理目标疼痛病人疼痛症状缓解直至消失潜在并发症:血管、神经损伤病人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如若发生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病人皮肤完整,无压疮发生知识缺乏病人能正确认识疾病,掌握与疾病相关的治疗和康复的相关知识第二节常见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概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概述及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定义和感染途径化脓性骨髓炎定义是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及骨髓受到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本病的感染途径有:

①血源性骨髓炎

②创伤后骨髓炎

③外来性骨髓炎第一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一、定义和病因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定义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以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多见。本病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病的致病菌系经过血源性播散,发病前大多先有其他部位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原发感染病灶处理不当或身体抵抗力下降,化脓性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发生菌血症或脓毒症,菌栓进入骨营养动脉,停滞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而引发本病。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病理生理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本病的病理变化以骨质破坏和坏死为主,后期以新生骨形成为主,成为骨性包壳。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因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大多继发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若低毒性细菌感染,在发病时即可表现为慢性骨髓炎

本病主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大部分病例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最常检出的是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病理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反应性新骨包壳形成,死骨分离,死腔和窦道形成软组织毁损严重而形成瘢痕,皮肤菲薄极易破损,窦道经久不愈窦道口长期脓液刺激,少数病人可恶变为鳞状上皮癌病因与病理生理化脓性关节炎定义是指关节内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好发部位是髋关节与膝关节。病因1.局部化脓性病灶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或直接蔓延2.开放性关节损伤后继发感染3关节穿刺或关节术后感染引起第二节化脓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健康史

了解病人有无其他部位感染和外伤史,病程长短,采取何种治疗及效果如何了解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和手术史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身体状况症状起病急骤,全身不适,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患肢有持续、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儿童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呕吐与惊厥,重者可发生昏迷及感染性休克。体征早期有患部剧痛,肢体成半屈曲状,抗拒做主动和被动活动。局部皮温增高、发红、肿胀,干骺端有局限性深压痛。数天后若肿胀、疼痛加剧,提示该处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骨膜形成软组织深部脓肿时,疼痛反而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更为明显。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三、护理评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细菌培养可获得致病菌。2.局部脓肿分层穿刺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核素骨显像处理原则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1.非手术治疗:抗感染治疗、支持疗法、局部制动。2.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阻止急性骨髓炎向慢性骨髓炎转变。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问题与护理目标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问题护理目标体温过高病人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疼痛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躯体移动障碍病人病变部位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潜在并发症:病理性骨折病人未出现病理性骨折等潜在并发症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健康史

了解病人病程长短,采取何种治疗及效果如何。

详细询问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了解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和手术史。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二、护理评估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症状慢性骨髓炎静止期可无症状,急性发作时有发热及局部疼痛、肿胀等体征患肢增粗、变形、临近关节畸形窦道口肉芽组织增生,流出脓液、死骨窦道周围色素沉着,或者呈湿疹样皮炎,易破溃形成慢性溃疡长期受炎症刺激可发生癌变身体状况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二、护理评估慢性血源性骨髓炎辅助检查1.X线检查:骨骼失去正常形态,骨膜下有新生骨形成,骨质硬化,骨髓腔不规则,有大小不等的死骨影,边缘不规则,周围有空隙。2.CT检查:可显示脓腔与小片死骨。3.经窦道插管注入水溶性碘溶液造影剂可显示脓腔情况。处理原则治疗原则: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方法:病灶清除术为主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问题与护理目标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问题护理目标焦虑病人未出现焦虑,能积极配合治疗皮肤完整性受损病人炎症得到控制、窦道愈合躯体移动障碍病人病变部位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潜在并发症:病理性骨折病人未出现病理性骨折等潜在并发症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化脓性关节炎健康史询问病人近期有无局部化脓性感染病灶及关节外伤、手术史。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效果如何。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和手术史。临床表现症状起病急骤,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谵妄与昏迷,小儿可见惊厥。病变关节处剧烈疼痛。体征病变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表现;发生于膝关节可出现浮髌试验阳性。第二节化脓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化脓性关节炎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②关节穿刺:抽出液外观呈浆液性或脓性,涂片见大量成堆的脓细胞,细菌培养可以检出致病菌。2.X线检查: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阴影扩大,关节间隙增宽;后期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面毛糙,甚至发生骨质破坏或增生。处理原则治疗原则是全身支持治疗,应用抗菌药物,消除局部感染病灶。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关节腔内注射抗菌药物、关节腔灌洗(适用于表浅的大关节)、关节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较深的大关节)第二节化脓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护理问题与护理目标化脓性关节炎护理问题护理目标疼痛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体温过高病人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躯体移动障碍病人病变部位关节功能逐渐恢复知识缺乏病人能复述本病相关的治疗与康复知识第二节化脓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术前护理1.维持正常体温:卧床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药物降温2.缓解疼痛:抬高患肢、限制患肢活动、防止继发性损伤3.控制感染:遵医嘱尽早联合足量应用抗菌药物。术后护理1.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拔管指征2.功能锻炼:固定期间应指导患肢行肌肉等长舒缩活动,待炎症控制后行关节功能锻炼3.心理护理:多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使病人消除负面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拧紧各连接接头以防止松动、脱落变换体位时应妥善安置引流管,以防脱出保持引流管与一次性负压引流袋连接紧密冲洗管的输液瓶应高于伤口60~70cm,引流袋低于伤口50cm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出入量的平衡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和清亮程度调节灌注速度若出现滴入不畅或出入量不平衡,应检查管道是否折叠、受压、扭曲或血块堵塞,并及时处理,以保证引流通畅拔管指征流管留置3周,或体温正常,引出液清亮,连续3次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即可拔管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1.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给予病人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免复发2.用药指导

按医嘱足量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连续用药至少3周。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如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3.活动指导

长期卧床病人,应指导病人积极功能锻炼。复查X线片证明包壳已坚固形成,破坏骨已经修复正常时开始逐渐负重,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4.定期复查

该病易复发,当愈合后的局部再次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或皮肤窦道再次开放向外流脓时,及时就诊治疗健康指导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慢性血源性骨髓炎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限制活动,防继发性损伤);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3.维持正常体温:高热病人,采取降温措施(物理降温、药物降温)4.控制感染5.术前准备:做好常规及皮肤准备,手术备皮要彻底6.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采取适当卧位,协助病人活动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3.伤口护理: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无菌操作4.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液逆流;适时拔管(一般为2~4周。当体温正常,伤口无炎症现象,引流出的液体清澈时,应考虑拔管)术后护理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1.饮食指导:病人长期处于消耗状态,鼓励病人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2.活动指导:指导病人主动功能锻炼,教会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等,减少患肢过早完全负重。X线片证明包壳已坚固形成,破坏骨已经修复正常时开始逐渐负重。3.定期复查:该病易复发,当愈合后的伤口再次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或皮肤窦道流脓时,及时就诊治疗。健康指导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化脓性关节炎术前护理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适当抬高患肢,限制活动,保持患肢于功能位;营养支持(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2.控制感染:遵医嘱早期应用广普、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3.疼痛护理:卧床休息;固定患肢,防止感染扩散;克服肌肉痉挛4.维持正常体温:高热病人,采取降温措施(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第二节化脓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术后护理一般常规护理重点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性质及时更换敷料和拔除引流物健康指导1.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2.指导病人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功能障碍3.若再次出现体温升高,关节部位红、肿、热、痛等,应及时来院诊治第二节化脓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病因病理生理护理评估护理措施骨和关节结核概述、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病因骨与关节结核为骨与关节的特异性感染,是一种继发性感染,原发病灶为肺结核和消化道结核,在我国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由原发病灶经血液循环侵入骨质或滑膜。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使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活跃繁殖而出现临床症状。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病理生理骨与关节结核最初的病理变化时是单纯性骨结核或单纯性滑膜结核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健康史

1.了解病人年龄、饮食和日常活动情况,此次发病诱因;

2.既往有无结核病病史和密切接触史;

3.治疗情况和抗结核药物用药情况;

4.有无药物过敏史和手术史等。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身体评估症状全身症状:发病缓慢,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局部症状:早期病变部位即有轻度疼痛,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活动时疼痛更明显。体征脊柱结核:脊柱生理弯曲改变,脊髓受压时,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甚至完全性截瘫。髋关节结核:早期髋关节前侧有压痛,疼痛引起肌肉痉挛,髋关节呈屈曲、内收畸形;后期髋关节内旋、内收、屈曲畸形,髋关节强直与双下肢不等长。膝关节结核:局部疼痛、肿胀,浮髌试验阳性;膝部可呈梭形肿胀;晚期全关节结核时,膝关节屈曲挛缩寒性脓肿和窦道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期明显增快,病变静止或治愈时则逐渐下降至正常。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骨与关节结核诊断的主要手段,不能用于早期诊断,起病后6~8周才有X线改变)。CT检查(可发现普通X线片不能发现的问题)。MRI检查(可在炎症浸润阶段显示异常信号,有助于早期诊断)。处理原则治疗上应全身与局部并重,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局部适当休息或限制活动;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不能控制病变发展,应在积极的术前准备下行结核病灶清除术或其他手术治疗。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护理问题与护理目标护理问题护理目标疼痛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病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皮肤完整性受损病人皮肤完整或感染得到控制,窦道愈合躯体移动障碍病人病变部位关节功能逐渐恢复知识缺乏病人能正确复述抗结核药物用药的相关的知识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非手术病人的护理一般护理卧床休息(适当限制活动,以缓解疼痛),改善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副作用的发生和预防皮肤护理注意皮肤及生活护理;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消毒隔离措施心理护理加强病人心理护理,主动倾听病人的感受,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术前护理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至少2周,有窦道合并感染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至少1周术后护理脊柱结核术后脊柱不稳定,或作脊柱融合术后,必须局部确切制动关节结核行滑膜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多采用皮肤牵引,注意保证牵引有效;关节融合术后,多用石膏固定,注意石膏固定的护理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1.知识宣教:积极治疗结核原发病灶;介绍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原则及方法,以使病人配合治疗2.用药指导3.复查指导健康指导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定义病理分类常见骨肿瘤概述定义骨肿瘤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可发生于骨组织(骨膜、骨和软骨)及骨附属组织(骨的血管、神经、脂肪、纤维组织等)。

病理及分类按肿瘤发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肿瘤是由骨组织及其附属组织本身所发生的肿瘤;继发性骨肿瘤是由其他器官或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进而引起骨组织及其附属组织所发生的肿瘤。

骨肿瘤的细胞来源:可有骨性、软骨性、纤维性、骨髓性、脉管性、神经性等。根据肿瘤组织的形态、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细胞间质的类型:可分为良性、中间性和恶性三大类。

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常见骨肿瘤护理措施一般护理营养护理:鼓励病人摄取足够营养,合理进食高蛋白、高糖、多维生素饮食。适当的活动和休息:应嘱咐病人下地时患肢不要负重,以防发生病理性骨折和关节脱位而发生意外损伤。疼痛护理:按照“三级止痛”方案用药。术前准备:①脊柱、下肢手术者,手术前1日晚肥皂水灌肠,防止术后长时间卧床而腹胀。②骶尾部手术,术前三天服用肠道抗菌药物,手术前1日晚清洁灌肠。心理护理:观察并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给以心理安慰和支持,消除害怕和焦虑,稳定病人情绪。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病情观察残肢创口情况肢体固定情况和残肢血运控制感染: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康复锻炼:指导病人进行残肢锻炼,以增强肌力,保持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鼓励病人使用辅助工具(拐杖),早期下床活动,为安装假肢做准备。心理护理:专人护理,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术后出现幻肢痛应解释原因,对症处理。护理措施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术后护理动脉灌注病人的护理:术前向病人解释动脉灌注的方法及意义,取得病人的配合。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口部位,警惕大出血的发生。抬高患肢,注意患肢端血运情况。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化疗病人的护理:了解和掌握化学治疗药物的作用和毒性反应,掌握药物的浓度,定时查血常规,了解抗癌药物对骨髓功能的抑制程度。做好化疗并发症的护理。健康指导护理措施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健康史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常见骨肿瘤护理评估护理评估

健康史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了解病人既往有无肿瘤病史或手术治疗史。了解病人家族中有无肿瘤病人。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1.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软骨源性的良性肿瘤,早期无症状,多见于生长活跃的干骺端,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2.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潜在恶性,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和肿胀,随肿瘤的生长而疼痛加重,局部包块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和压痛。

3.骨肉瘤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开始时呈间歇性发作的隐痛,逐渐转为持续性剧痛。患肢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变局部肿胀,很快形成肿块,局部皮温增高,浅静脉怒张。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身体状况护理评估X线:肿瘤骨:有些肿瘤细胞产生类骨反应骨:有些肿瘤表现为骨的沉积Codman三角:骨膜被肿瘤顶起,骨膜下产生新骨“葱皮”现象:骨膜的掀起是阶段性的,这样就形成板层状骨沉积“日光射线”形态: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超出骨密质范围,同时血管随之长入,从密质骨向外放射,肿瘤骨与反应骨乃沿放射血管方向沉积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辅助检查护理评估骨软骨瘤虽属良性,因有恶变可能,应早期手术切除骨巨细胞瘤以手术治疗加局部病灶灭活处理为主骨肉瘤治疗的措施是术前进行3~8周化疗,然后做瘤段切除、假体植入等保肢术或截肢术,术后继续化疗的综合治疗处理原则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概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颈椎病概述、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概念颈椎病定义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症状。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性居多,好发部位为颈5~6、颈6~7椎间盘。目前颈椎病发病呈年轻化倾向病因和病理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最基本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的水分逐渐减少,椎间盘渐变薄结构改变1.颈椎力学功能发生紊乱,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其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2.椎间隙变窄,关节囊、韧带松弛,椎间盘向四周膨突,致使相邻的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或压迫病因和病理损伤1.急性损伤颈椎不协调的活动,加重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的损害2.慢性损伤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关注手机、电脑、电视“三屏”等先天性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在胚胎或在发育过程中椎弓过短,致使椎管的矢状内径偏小,当小于正常时(正常成人椎管的矢状内径平均为14~16mm),可出现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血管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护理评估健康史

1.了解病人的年龄、职业

2.既往有无急慢性损伤史以及治疗经过

3.以及病人家族中有无先天遗传病史

护理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此型最常见由于颈椎间盘侧后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护理评估症状、体征颈部1.疼痛和僵硬,短期内加重,向肩部和上肢放射2.咳嗽、打喷嚏和活动时疼痛加剧3.肌肉痉挛、活动受限4.皮肤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上肢肌力和手握力减退肩关节肩部压痛、活动受限其他体征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三、护理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此型最严重颈椎间盘后突的髓核、椎体后缘的骨赘、肥厚的黄韧带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导致脊髓受压身体状况症状体征手部麻木、活动不灵,精细活动失调,握力下降下肢麻木、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样感觉躯干紧束感肢体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Hoffmann征、Babinski征阳性护理评估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受到颈椎病变的刺激、牵拉或压迫身体状况症状体征眩晕:最常见,多伴有复视、耳鸣、耳聋等猝倒:当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猝倒头痛:头枕部、顶部发作性胀痛颈部有压痛点护理评估-身体状况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和体征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或偏头痛、头晕、恶心、视物模糊、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耳鸣、听力下降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等护理评估辅助检查X线检查:生理性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等CT和MRI:椎间盘突出、椎管、神经根管狭窄及脊髓、脊神经受压情况心理-社会状况颈椎病的相关症状影响病人的情绪,病人常因病情的慢性过程和反复发作而焦虑、恐惧护理评估其他处理原则改善受压、减轻症状、促进循环护理措施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教会病人作推移气管的训练,以适应术中牵拉气管操作术前2~3天给予抗生素作好术前常规准备需植骨者,备皮时注意供骨部位的皮肤准备准备好术中用品,如X线片等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向病人讲解手术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多与病人交流,给予心理支持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体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植骨椎体融合者,在搬送病人回病房过程中,注意颈部确切固定,一般用围领固定。术后要常规进行雾化吸入,鼓励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地咳嗽病情观察1.观察颈部敷料:依据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2.观察颈部组织:看有无肿胀及软组织的张力3.观察呼吸情况:是否有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4.引流管护理:固定好伤口引流管,勿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物量、性质护理措施-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1)病人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发绀,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敞开敷料,剪开颈部切口缝线,解除气管压迫(2)若病人呼吸经清除血肿后仍无改善,应协助医生施行气管切开术1.按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2.勤翻身3.保持床面整洁、干燥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治疗护理措施,关心病人,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预防指导康复指导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心理指导1.鼓励病人增加自信心、自尊心2.鼓励病人学会自我照顾,使心态良好3.指导病人家属科学照顾病人教会病人牵引、推拿按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向病人普及颈椎病及其预防的常识护理措施-健康指导保健指导1.工作中:定时改变姿势,做颈部及上肢活动,或组织工间操2.睡眠时:宜睡硬板床,注意睡眠姿势,枕头高度适当3.注意避免头颈部过伸或过屈概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义腰腿痛定义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症状,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和马尾神经症状。腰腿痛的病因较多,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义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定义指腰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病因和病理椎间盘突出症年龄20~50岁病因椎间盘退行性变、急性或慢性损伤、遗传因素和妊娠病理分型腰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和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病因和病理腰椎管狭窄症年龄40岁以上病因先天性椎管狭窄可由于骨发育不良所致后天性椎管狭窄常见于椎管的退行性变在椎管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发生退行性变是腰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的原因护理评估健康史1.了解年龄、职业、家族中有无类似病史2.了解有无先天性椎间盘疾病、腰部手术史3.了解有无腰部急性或慢性损伤史4.了解受伤经过及诊疗情况身体状况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症状1.腰痛2.坐骨神经痛:腰4~5、腰5~骶13.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大小便功能障碍1.间歇性跛行2.腰腿痛3.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身体状况体征1.腰椎侧凸2.腰椎活动受限:前屈受限最明显3.压痛、叩痛:病变椎间隙的棘突间,棘突旁侧lcm处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5.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及腱反射改变1.腰部背伸受限2.腰椎生理前凸减少3.腰椎棘突旁有压痛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是重要手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X线平片脊柱侧凸,椎体边缘增生及椎间隙变窄等退行性变椎体、椎间关节和椎板的退行性变外,可测量腰椎管的矢径与横径CT和

MRI椎管形态、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方向等脊髓、脊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压情况2.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等可明确神经受损的范围及程度1.病人常因疼痛和活动受限而烦恼、焦虑。2.病人和家属常因对疾病缺乏认知而恐惧。护理评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