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灸法》课件-慎针穴刺法_第1页
《针法灸法》课件-慎针穴刺法_第2页
《针法灸法》课件-慎针穴刺法_第3页
《针法灸法》课件-慎针穴刺法_第4页
《针法灸法》课件-慎针穴刺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慎针穴刺法—胸腹背腰部穴位01胸腹部腧穴02背腰骶部腧穴胸腹部腧穴一、胸腹部腧穴(一)胸胁部腧穴乳中穴不针不灸,仅作为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任脉胸部腧穴一般向下平刺0.5~0.8寸。膻中穴在治疗乳疾时,应向外平刺。位于肋间隙的腧穴,一般沿肋间隙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胁部腧穴应向下或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肝脾,对肝牌肿大者更应注意。一、胸腹部腧穴(二)腹部腧穴上腹部腧穴一般可以直刺0.5~1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脏器。如中脘、上脘。下腹部腧穴,一般可以直刺0.8~1.2寸,进针宜缓,不可过深,避免刺伤肠道。如气海、关元。特别是肠梗阻等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的患者,肠的避让功能减弱消失,针刺过深极易刺破肠壁。中极、关元等下腹部穴,针前应排空膀胱,以防刺伤。神阙穴因消毒不便,一般不针刺。背腰骶部腧穴二、背腰骶部腧穴(一)背部腧穴膀胱经背部腧穴一般向内侧斜刺0.5~0.8寸,不可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肺脏。第十二胸椎至第二腰椎脊柱两侧的腧穴,如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不可深刺或向外深刺,以防刺伤肾脏。如肺俞、心俞。因胸椎棘突均向下呈覆瓦状,所以督脉背部腧穴应向上斜刺0.5~1寸,如大椎、身柱。如针刺过深,针尖可刺穿黄韧带进入椎管,此时感到针下阻力突然消失而出现明显的落空感,应立即停止进针,否则可伤及脊髓。刺中脊髓时,患者有触电样感觉向四肢放射,并伴有惊恐感。二、背腰骶部腧穴(二)腰骶部腧穴

腰椎棘突呈垂直板状,几乎水平地凸向后方,故位于腰椎棘突下的督脉腧穴直刺即可,一般直刺0.5~1寸,如命门、腰阳关。第十二胸椎至第二腰椎脊柱两侧的腧穴,如肾俞、大肠俞不可深刺或向外深刺,以防针刺肾脏。胸腹背部穴位慎针穴刺法胸胁部腧穴腹部腧穴背部腧穴腰骶部腧穴慎针穴刺法—四肢腧穴01上肢腧穴02下肢腧穴上肢腧穴一、上肢腧穴肩井穴深部为肺尖,以防刺伤肺尖造成气胸,可适当调整角度向背部方向针刺0.5~0.8寸,不可深刺。肩髃、肩髎位于肩背部交界处,为了防止刺伤脏器,针刺朝向上肢方向斜刺0.8寸-1.5寸。一、上肢腧穴极泉穴须避开腋动脉直刺,腋腔内组织疏松,除腋动脉外,其内下方还伴行腋静脉,故不可大幅度提插,以免刺伤血管,造成血肿。曲泽、尺泽位于肱二头尺侧和桡侧位置,针刺时应用左手将肌腱推移穴位处,防止针尖刺到肌腱患者产生不适感。一、上肢腧穴内关位于掌长肌腱俞桡侧脘曲肌腱之间,针刺前应先用左手将两条肌腱分离,然后再针刺,以防针尖刺入肌腱,患者产生不适感。列缺穴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提捏起穴位周围的皮肤,使皮肤稍微隆起,用刺手持针迅速斜刺入提捏起的皮肤中0.8-1.5寸。腕部太渊穴位于桡动脉搏动处,针刺时应避开桡动脉斜刺。下肢腧穴二、下肢腧穴大腿部肌肉丰厚,其穴位可适度深刺。小腿部腧穴大都可以直刺。足部腧穴可视其所在部位的具体情况,决定直刺还是斜刺,针刺深度大多不超过1寸。二、下肢腧穴环跳穴要侧卧屈股,直刺2~3寸,此穴下有坐骨神经,如刺中,可产生强烈的触电样感向大腿、小腿直至足部放射。针刺气冲、冲门、急脉等穴,应注意避开动脉。犊鼻穴针刺须屈膝,稍向髌韧带内方斜刺,凡刺入关节腔的腧穴,均应注意手法轻重,不可损伤关节面,不可使关节液流出;同时要严格消毒,避免关节腔感染。注意事项此外,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下腹部腧穴禁针;若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孕妇更应禁刺。对孕妇有习惯性流产者应慎用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以及深部囊肿的局部,均不宜针刺。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四肢腧穴慎针穴法上肢腧穴下肢腧穴慎针穴刺法—头面颈项穴位慎针穴刺法—头面颈项穴位慎针穴位是指在针灸治疗中,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接近重要脏器或大血管等原因,需要特别注意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的穴位。这类穴位在针刺时应格外小心,以免出现意外情况。01头部腧穴慎针穴刺法02面部腧穴慎针穴刺法03耳部腧穴慎针穴刺法04颈部腧穴慎针穴刺法05项部腧穴慎针穴刺法头部腧穴慎针穴刺法一、头部腧穴慎针穴刺法头部的腧穴因穴下皮肉浅薄,一般平刺0.5~0.8寸。快速进针后,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以捻转行针为主。出针后要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小儿出生18个月内囟门未闭时,其所在部位禁止针刺。面部腧穴慎针穴刺法二、面部腧穴慎针穴刺法面部腧穴一般以平刺为主,其他腧穴大都直刺或斜刺0.5~0.8寸。面部血管丰富,针刺手法宜轻,出针后需按压针孔,以防出血。如阳白、太阳等穴。耳部腧穴慎针穴刺法三、耳部腧穴慎针穴刺法耳门、听宫、听会3个穴,针刺时均须张口,直刺0.5~1寸,留针时再将口慢慢闭上。翳风穴直刺0.8~1寸,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面神经。颈部腧穴慎针穴刺法四、颈部腧穴慎针穴刺法颈部腧穴一般应缓慢刺入0.3~0.8寸为宜,切忌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以免伤及血管、气管、咽喉等重要组织结构。如廉泉等穴。项部腧穴慎针穴刺法五、项部腧穴慎针穴刺法针刺风池穴时,针尖向鼻尖方向缓慢刺入0.8~1.2寸。该穴深部有延髓与椎动脉,针刺时若方向、角度、深度不当,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