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保护政策解读与实践指导TOC\o"1-2"\h\u11639第一章环境保护政策概述 260721.1环境保护政策的意义与目的 2204351.2环境保护政策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330331.2.1国内发展现状 340811.2.2国外发展现状 327550第二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412140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构成 4295572.1.1法律层面 4320462.1.2行政法规层面 445942.1.3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层面 4254842.1.4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 435782.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410702.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 419252.2.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监督 514422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284983.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分类 5164513.2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6136213.3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与监管 6703第四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管理 6107364.1环境监测体系与标准 715684.2污染源管理与防治措施 7145164.3污染源监测与执法检查 722080第五章环境污染治理政策 8321835.1水污染防治政策 8264195.2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8108915.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 917101第六章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 9281836.1生态保护红线政策 9325656.1.1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与意义 913746.1.2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主要内容 9120436.1.3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 108896.2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 10163836.2.1生态修复技术的分类与应用 1047216.2.2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类型 1088946.2.3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 10153256.3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 10121916.3.1生态补偿的概念与意义 10326196.3.2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要内容 1155046.3.3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 1128353第七章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 11196277.1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 113467.2环境应急预案与演练 1255617.3环境调查与处理 1210309第八章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1232858.1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政策 13104888.2环保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 13234998.3环保志愿者行动与社区环保 1316270第九章环境保护产业政策与发展 14106889.1环保产业政策体系 14195019.1.1政策背景与目标 1475659.1.2政策构成与分类 14113689.1.3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 14123069.2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 14104529.2.1技术创新体系 14138199.2.2技术创新政策 15246239.2.3技术推广与应用 1512279.3环保产业市场与投资 1594109.3.1市场规模与潜力 15299969.3.2投资主体与结构 1597119.3.3投资政策与支持 15217179.3.4投资风险与应对 1520228第十章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 151139610.1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机制 151991410.2环境保护国际公约与协定 16892310.3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16第一章环境保护政策概述1.1环境保护政策的意义与目的环境保护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政策措施等,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的过程。环境保护政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与目的:(1)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政策旨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防止环境破坏导致的生态灾难,保障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保护政策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通过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政策鼓励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4)强化法治保障。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1.2环境保护政策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2.1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果。从“十五”时期开始,我国将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1)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已制定《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2)实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3)加大环保投入。我国逐年加大环保投入,用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保科研等方面。(4)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我国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1.2.2国外发展现状在国际上,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现状:(1)欧盟。欧盟通过制定《环境行动计划》等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经济发展。(2)美国。美国通过《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等法律法规,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3)日本。日本通过制定《环境基本法》、《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法》等政策,推进环境保护工作。(4)韩国。韩国通过实施《绿色增长战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环境保护政策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呈现出积极趋势,但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第二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构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成:2.1.1法律层面法律层面主要包括宪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专门性法律。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依据。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政策和措施。还有针对特定领域和对象的环境保护专门法律,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2.1.2行政法规层面行政法规层面主要包括国务院制定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条例》等。这些行政法规对环境保护法律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操作性的规范。2.1.3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层面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层面主要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细化。2.1.4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主要包括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规章和文件对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2.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2.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涉及多个层面和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主导实施。各级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2)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保证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3)社会共同参与。公众、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发挥监督作用,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2.2.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监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监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监督。各级应对下级及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2)人大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3)审计监督。审计部门应加强对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审计,保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4)社会监督。公众、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5)司法监督。司法机关应依法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规划或者其他人类活动在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直接、间接、短期和长期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价旨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建设项目、规划等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以下几类:(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针对具体建设项目进行的评价,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针对区域、行业、专项规划进行的评价,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3)政策环境影响评价:针对政策、法规、标准等进行的评价,包括政策制定、修订等。(4)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针对国家、区域、行业发展战略进行的评价,包括长远规划、政策导向等。3.2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项目背景、区域环境状况、相关法律法规等。(2)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明确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项目实施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大气、水、土壤、生态、噪声、放射性等方面。(4)提出环境保护措施:针对预测评价结果,提出减缓、消除不良影响的措施。(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整理评价成果,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2)现场调查法:对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环境状况。(3)类比分析法:参考类似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预测本项目的影响。(4)模型预测法:利用数学模型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5)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评估。3.3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与监管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与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审批:各级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批,保证项目符合环境保护要求。(2)项目监管: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监管,保证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3)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在项目实施一定时间后,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进行评估,为改进评价方法提供依据。(4)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公众环境权益。(5)责任追究: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追究相关责任。第四章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管理4.1环境监测体系与标准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实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固废和辐射等多个方面。大气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排放监测和区域环境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包括常规污染物监测、特征污染物监测和颗粒物组分监测。水环境监测分为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饮用水监测。土壤环境监测主要针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噪声环境监测包括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和工业噪声监测。固废环境监测主要针对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辐射环境监测包括环境辐射监测和核设施辐射监测。环境监测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包括国家环境监测标准、行业环境监测标准和地方环境监测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标准由国家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监测活动。行业环境监测标准适用于特定行业的环境监测。地方环境监测标准适用于特定地区环境监测。4.2污染源管理与防治措施污染源管理是环境保护政策的核心内容,旨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污染源管理主要包括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评估、污染源名录编制和污染源监管。污染源调查是对污染源数量、分布、排放特征等进行全面调查。污染源评估是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排放去向进行评价。污染源名录编制是将污染源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编制污染源名录,为污染源监管提供依据。污染源监管包括日常监管、专项执法检查和污染源自动监控。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包括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管理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约束、经济激励等。4.3污染源监测与执法检查污染源监测是污染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污染源排放监测、污染源周边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监测。污染源排放监测是对污染源源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排放去向进行监测。污染源周边环境监测是对污染源周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监测是对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和治理效果进行监测。执法检查是保障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保证企业按照环保法规排放污染物。(2)对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保证治理设施正常运行。(3)对污染源周边环境质量进行执法检查,保证环境质量达标。(4)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环境法律法规的权威。(5)对环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政策落实到位。第五章环境污染治理政策5.1水污染防治政策水污染防治政策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污染防治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水污染防治目标。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的水体得到治理,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2)强化污染源治理。对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进行综合整治,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3)加强水环境监测。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水环境安全。(4)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提高水环境质量。5.2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我国大气污染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18%以上。(2)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减少煤炭消费,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3)强化污染源治理。对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进行综合整治,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4)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大气环境安全。5.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目标。到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理率达到100%。(2)加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推广绿色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降低固体废物产生量。(3)提高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加大对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等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处理能力。(4)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资源的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浪费。(5)完善固体废物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监管制度,加强对固体废物产生、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的监管。第六章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6.1生态保护红线政策6.1.1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与意义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生态敏感脆弱、需要严格保护的国土空间实施特殊保护的一种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6.1.2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主要内容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和标准;(2)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调整机制;(3)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资源开发和项目管理;(4)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和执法。6.1.3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包括:(1)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3)加大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资源开发和项目管理力度;(4)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6.2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6.2.1生态修复技术的分类与应用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综合修复等类型。这些技术在退化土地、污染水体、受损生态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6.2.2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类型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退化土地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2)污染水体修复工程,如河道整治、湿地恢复等;(3)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如矿山生态修复、海岸线恢复等;(4)生态防护工程,如防沙治沙、防护林体系建设等。6.2.3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包括:(1)科学评估受损生态系统状况;(2)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3)加强生态修复工程的监管与评价;(4)推广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6.3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6.3.1生态补偿的概念与意义生态补偿是指对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失去发展机会或受到损害的利益主体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政策措施。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6.3.2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要内容生态补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生态补偿的对象和范围;(2)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和方式;(3)建立健全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机制;(4)加强生态补偿政策的监管与评估。6.3.3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包括:(1)科学合理地确定生态补偿范围和标准;(2)建立健全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制度;(3)加强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和引导;(4)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的评估和调整机制。第七章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7.1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是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的基础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可能导致环境的各类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为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环境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源识别:分析各类污染源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确定其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2)环境敏感目标识别:分析环境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确定可能受到环境影响的对象。(3)风险因素识别:分析可能导致环境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自然灾害、企业生产等。环境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概率评估:分析各类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风险概率。(2)风险影响评估:分析环境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程度。(3)风险等级评估:根据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划分风险等级,为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依据。7.2环境应急预案与演练环境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提前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1)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部、应急小组等组织架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2)应急响应程序:制定应急响应的启动、执行、终止等程序。(3)应急资源:确定应急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4)应急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环境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1)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通过演练,使应急队伍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2)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通过演练,发觉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3)增强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演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整体应急能力。7.3环境调查与处理环境调查与处理是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1)调查:对发生的环境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原因、性质、损失等情况。(2)处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责任人追究、赔偿损失等。(3)总结: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环境调查与处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发觉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尽快开展调查与处理。(2)科学性:依据事实,运用科学方法,保证调查与处理的准确性。(3)严肃性:对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维护法律的权威。(4)公开性:调查与处理过程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第八章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8.1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政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政策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明确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宣传教育目标。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宣传教育目标,使全体人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格局。(3)丰富宣传教育内容。注重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知识、环保技术、环保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公众环境保护素质。(4)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效果。8.2环保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环保社会组织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我国,环保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环保社会组织的发展。我国环保社会组织数量逐年增长,涉及环保宣传教育、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环保社会组织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保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参加环保志愿者行动、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3)与环保社会组织、公众的互动。积极引导和鼓励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保工作,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形成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格局。8.3环保志愿者行动与社区环保环保志愿者行动和社区环保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环保志愿者行动。环保志愿者行动是指志愿者在环保领域的公益活动,包括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通过环保志愿者行动,可以有效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习惯。(2)社区环保。社区环保是指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营造美好环境。社区环保主要包括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方面。(3)环保志愿者行动与社区环保的互动。环保志愿者行动和社区环保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环保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环保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保志愿者行动,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第九章环境保护产业政策与发展9.1环保产业政策体系9.1.1政策背景与目标我国环保产业政策体系是在国家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需求的双重背景下形成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9.1.2政策构成与分类环保产业政策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可分为以下几类:(1)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2)政策规划:如国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地方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3)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9.1.3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是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评估内容包括政策实施效果、政策影响、政策适应性等方面。9.2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9.2.1技术创新体系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研发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个环节。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9.2.2技术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主要包括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环保技术成果转化。9.2.3技术推广与应用环保技术推广与应用是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先进环保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升环保产业整体水平。9.3环保产业市场与投资9.3.1市场规模与潜力我国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环保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相关数据统计,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车协议合同范本示例
- 真心相待的夫妻保证书
- 简单隐私保护合同协议样本
- 规范文本偷钱保证书范例
- 建筑劳务分包安全管理协议
- 精确市场调研制作合同
- 绿化项目招标答疑
- 软件开发合同协议范本示例
- 零售店长工作合同
- 补充合同格式范本
- 国家开放大学《MySQL数据库应用》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 奇门遁甲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应用
- 独轮车校本教材
- 超高层建筑的造价含国内著名超高层建筑成本数据
- 高速公路公路养护维修作业交通标志设置示意图(国标2015)
- 护士排班表(月表)
- 华为产品测试策略及验证计划模板
- 东华大学对硝基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doc
- 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完整版)
- 往复压缩机填料函结构及原理课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