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营养学作业指导书_第1页
食品与营养学作业指导书_第2页
食品与营养学作业指导书_第3页
食品与营养学作业指导书_第4页
食品与营养学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与营养学作业指导书TOC\o"1-2"\h\u30937第一章食品与健康 2248551.1食品与健康的关系 2143471.2食品安全与卫生 2126961.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 2354第二章营养素概述 3301112.1营养素的分类 3254142.2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 370822.3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 43367第三章蛋白质与氨基酸 4196233.1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4262253.2氨基酸的分类与作用 550283.3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摄入与评价 620998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6255674.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功能 6108884.2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 6308184.3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健康 79726第五章脂肪与脂肪酸 786055.1脂肪的生物学功能 79205.2脂肪酸的作用与分类 7308635.3脂肪与脂肪酸的摄入与评价 815519第六章维生素与矿物质 8277786.1维生素的分类与功能 8311866.1.1脂溶性维生素 818976.1.2水溶性维生素 9227196.2矿物质的分类与作用 9262036.2.1必需矿物质 9104626.2.2有益矿物质 937806.2.3有害矿物质 10180316.3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与评价 10200376.3.1摄入量 10106106.3.2摄入来源 105946.3.3评价方法 1012590第七章水与膳食纤维 10199897.1水的生理功能与摄入 10146267.2膳食纤维的分类与作用 11143697.3水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健康 1110844第八章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11140708.1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1252428.2孕妇与乳母的营养需求 12108538.3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1229681第九章食物营养成分与食物搭配 13290129.1食物营养成分的相互关系 13141549.2食物搭配的原则与方法 1416569.3食物搭配与健康 1425454第十章营养与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15920910.1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的预防 153052910.2营养相关疾病的处理 151155110.3营养与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15第一章食品与健康1.1食品与健康的关系食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密切,饮食是人类获取能量和营养素的主要途径,对个体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及免疫状态具有的影响。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各种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反之,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营养缺乏、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因此,研究食品与健康的关系,对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2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安全与卫生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在种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等环节中,不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不污染环境,不引起食源性疾病。食品卫生则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过程中,遵循卫生规范,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我国对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但是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滥用、食源性疾病等。因此,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1.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是衡量食品对人体健康贡献的重要指标。食品营养价值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素的种类与含量:食品中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基础。不同食品所含营养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2)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生物利用率是指食品中营养素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食品中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3)营养素的相互作用:食品中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如某些食品中的植酸、草酸等成分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4)食品的加工与保存:食品的加工与保存过程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如高温烹饪、长时间储存等可能导致营养素损失。(5)食品的感官特性:食品的口感、色泽、香气等感官特性也会影响其营养价值。良好的感官特性可以增加食品的食欲,促进营养素的摄入。通过对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指导人们合理搭配膳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为食品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第二章营养素概述2.1营养素的分类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营养素可分为以下几类:(1)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2)蛋白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维持生长发育、修复损伤、调节生理功能等。(3)脂肪:脂肪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参与细胞膜的构成和调节生理功能。(4)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溶解性,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C)。(5)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骨骼、牙齿、肌肉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钙、磷、铁、锌、钾、钠等。(6)水:水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各种生理反应,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2.2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主要提供能量,同时参与细胞的构成和维持肠道功能。(2)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维持生长发育、修复损伤、调节生理功能等。蛋白质还能产生能量。(3)脂肪:脂肪在人体内提供能量,参与细胞膜的构成,调节生理功能,如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等。(4)维生素:维生素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参与酶的活化、调节生理代谢、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5)矿物质:矿物质在人体内具有多种作用,如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健康、调节生理功能、参与酶的活化等。(6)水:水在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参与生理反应、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排泄废物等。2.3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关键。为了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应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充足、均衡的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摄入过少则会影响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建议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以维持血糖稳定。(2)蛋白质:蛋白质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肾脏负担加重,摄入过少则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免疫力。建议根据年龄、体重、生理需求等因素,合理摄入蛋白质。(3)脂肪:脂肪摄入过多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摄入过少则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生理功能。建议摄入适量的脂肪,以保持健康。(4)维生素:维生素摄入过多可能导致中毒,摄入过少则会影响生理功能。建议通过食物多样化摄入维生素,必要时可适量补充。(5)矿物质:矿物质摄入过多可能导致中毒,摄入过少则会影响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建议合理搭配食物,保证矿物质摄入均衡。(6)水:水摄入过多可能导致水中毒,摄入过少则会影响生理功能。建议根据气候变化、体力活动强度等因素,适时补充水分。第三章蛋白质与氨基酸3.1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重要的基本组成成分,其在生物体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以下是蛋白质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结构功能:蛋白质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主要结构成分,如肌肉、皮肤、毛发等。蛋白质能够形成细胞膜、细胞骨架等结构,为生物体提供支撑和保护。(2)催化功能: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能够促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加速代谢过程。(3)调节功能: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它们能够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代谢等过程。(4)运输功能:蛋白质能够参与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脂蛋白运输脂肪等。(5)免疫功能:抗体是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维护生物体的健康。3.2氨基酸的分类与作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共有20种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根据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非极性氨基酸:包括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这些氨基酸的侧链为非极性,疏水。(2)极性氨基酸: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这些氨基酸的侧链为极性,亲水。(3)酸性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它们的侧链含有酸性基团。(4)碱性氨基酸:包括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它们的侧链含有碱性基团。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具有以下作用:(1)组成蛋白质: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蛋白质。(2)参与代谢: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如合成激素、酶、抗体等。(3)调节生理功能:部分氨基酸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如神经递质、激素等。(4)提供能量: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能量,满足生物体的需求。3.3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摄入与评价为了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保证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摄入。以下是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摄入与评价:(1)摄入量: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0.8克/千克体重。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动物肉类、奶类、豆类等。(2)摄入比例:蛋白质摄入应占总能量摄入的10%15%,其中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的比例应适当。(3)评价方法:评价蛋白质摄入是否充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蛋白质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比较。血浆蛋白质浓度,如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肌酐/身高指数,反映肌肉量。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了解蛋白质摄入是否充足,为调整饮食结构提供依据。同时应注意氨基酸的摄入平衡,避免氨基酸缺乏或过多导致的生理功能紊乱。第四章碳水化合物4.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功能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大类。单糖是指由一个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如蔗糖、乳糖等;多糖则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具有多种功能。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尤其是葡萄糖在细胞中通过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需。碳水化合物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糖蛋白、糖脂等。碳水化合物还具有维持肠道健康、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理功能。4.2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口腔、小肠和大肠。在口腔中,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随后,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的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等消化酶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在大肠中,部分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被肠道菌群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等物质。碳水化合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单糖,主要通过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葡萄糖、果糖等单糖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被吸收,而半乳糖等单糖则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被吸收。吸收后的单糖在肝脏中经过代谢,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等储存形式,或直接参与生命活动。4.3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健康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能够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维持血糖稳定。但是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制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合理搭配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摄入与健康的关系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碳水化合物的种类:选择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有助于降低慢性疾病风险。(2)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时间: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时间,如早餐摄入高纤维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3)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根据个体能量需求,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4)碳水化合物的搭配:与蛋白质、脂肪等其他营养素合理搭配,有助于提高饱腹感,降低慢性疾病风险。(5)碳水化合物的加工方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等天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第五章脂肪与脂肪酸5.1脂肪的生物学功能脂肪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脂肪是能量的重要来源,单位质量的脂肪所提供的能量约为碳水化合物的两倍。脂肪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流动性。脂肪还参与调节体温、保护内脏器官、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5.2脂肪酸的作用与分类脂肪酸是脂肪的基本组成单元,其作用和分类对于理解脂肪的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脂肪酸根据碳链长度和饱和度可分为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双键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们是生物体合成磷脂、胆固醇等生物大分子的原料;不饱和脂肪酸对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某些脂肪酸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5.3脂肪与脂肪酸的摄入与评价脂肪与脂肪酸的摄入对于维持人体健康。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摄入的20%至30%。在此范围内,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保持适当,以维持生理功能的平衡。对于脂肪与脂肪酸的摄入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脂肪摄入总量是否适宜,是否满足人体生理需求;脂肪酸的种类和比例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脂肪摄入的来源是否多样,是否有利于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在实际生活中,应关注脂肪与脂肪酸摄入的来源,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坚果等食品,同时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还应关注食物的加工方式,避免过多油脂的摄入。通过合理调整脂肪与脂肪酸的摄入,有助于维护人体健康。第六章维生素与矿物质6.1维生素的分类与功能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溶解性,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6.1.1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这类维生素的共同特点是溶于脂肪和脂质溶剂,不易通过尿液排出,容易在体内积聚。(1)维生素A:维生素A主要参与视觉、生长发育、生殖和免疫等方面的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夜盲症、皮肤干燥、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2)维生素D:维生素D对钙、磷的代谢有重要影响,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佝偻病、骨软化症等疾病。(3)维生素E: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提高免疫力。缺乏维生素E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神经系统病变等症状。(4)维生素K:维生素K主要参与凝血过程,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缺乏维生素K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6.1.2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这类维生素的共同特点是溶于水,不易在体内积聚,过量摄入可通过尿液排出。(1)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包括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维生素B族主要参与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功能和红细胞等方面的生理功能。(2)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维持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坏血病、免疫力下降等症状。6.2矿物质的分类与作用矿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元素。根据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矿物质可分为必需矿物质、有益矿物质和有害矿物质。6.2.1必需矿物质必需矿物质包括钙、磷、钾、钠、镁、铁、锌、铜、锰、硒等。这些矿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代谢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1)钙: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参与肌肉收缩、神经传导、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2)磷:磷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3)钾:钾参与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4)钠:钠参与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5)镁:镁参与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发育。6.2.2有益矿物质有益矿物质包括铬、钼、氟、硅等。这些矿物质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但过量摄入可能产生不良反应。6.2.3有害矿物质有害矿物质包括铅、汞、砷等。这些矿物质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不良影响,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症状。6.3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与评价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和评价是营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合理的摄入量能维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以下为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与评价的几个方面:6.3.1摄入量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量应根据年龄、性别、生理需求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我国营养学会推荐了各类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参考摄入量,以指导人们合理膳食。6.3.2摄入来源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来源包括食物、饮料、保健品等。食物是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应注重食物的多样性和平衡搭配。6.3.3评价方法评价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状况的方法有膳食调查、生化检测、临床观察等。膳食调查通过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和摄入量,评估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状况;生化检测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样品中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反映体内营养状况;临床观察通过观察症状和体征,判断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缺乏或过量。第七章水与膳食纤维7.1水的生理功能与摄入水是生命之源,对人体具有的生理功能。人体约60%的成分是水,它参与了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以下是水的几个主要生理功能:(1)溶剂作用:水是细胞内外物质的溶剂,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2)调节体温:水具有高比热,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维持体温稳定。(3)维持体液平衡:水参与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平衡,保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4)润滑关节:水在关节液中起到润滑作用,减少关节间的摩擦。(5)保护器官:水能够缓冲器官间的冲击,减轻器官损伤。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水的摄入途径包括饮用水、食物中的水分以及代谢产生的水分。为保障身体健康,应养成定时饮水的好习惯。7.2膳食纤维的分类与作用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成分,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1)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包括果胶、阿拉伯胶、半纤维素等,具有以下作用:降低血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减缓食物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胆固醇:可溶性膳食纤维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肠道菌群: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维护肠道健康。(2)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具有以下作用:促进肠道蠕动: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内容物的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预防肠道疾病: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降低肠道内有害物质对肠壁的刺激,预防肠道疾病。7.3水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健康水与膳食纤维的摄入对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水与膳食纤维摄入与健康的相关研究:(1)水摄入与健康:适量饮水有利于维持生理功能,预防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同时水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脱水、口干舌燥、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2)膳食纤维摄入与健康:膳食纤维摄入充足有助于预防便秘、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减轻糖尿病症状等。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肥胖、心血管疾病等。为保障身体健康,应注重水与膳食纤维的摄入。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促进身体健康。第八章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8.1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婴幼儿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婴幼儿的营养需求:蛋白质:婴幼儿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以支持其生长发育。蛋白质来源包括动物性食品如奶、蛋、肉,以及植物性食品如大豆、坚果等。脂肪:脂肪是婴幼儿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必需脂肪酸的来源。母乳、配方奶、植物油等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婴幼儿的主要能量来源,母乳、配方奶、谷物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婴幼儿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如维生素A、D、C、K,以及钙、铁、锌等。母乳、配方奶、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婴幼儿对水的需求量较大,母乳、配方奶、果汁等富含水分。8.2孕妇与乳母的营养需求孕妇与乳母的营养需求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自身健康。以下是孕妇与乳母的营养需求:蛋白质:孕妇与乳母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动物性食品如奶、蛋、肉,以及植物性食品如大豆、坚果等富含蛋白质。铁:孕妇与乳母对铁的需求量较高,以预防贫血。红肉、猪肝、鸡蛋、豆类等富含铁。钙:孕妇与乳母对钙的需求量增加,以支持胎儿的骨骼生长发育。奶、奶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叶酸:孕妇与乳母对叶酸的需求量增加,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绿叶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叶酸。维生素D:孕妇与乳母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增加,以维持骨骼健康。鱼肝油、蛋黄、奶等富含维生素D。8.3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营养需求也发生变化。以下是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蛋白质: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对稳定,但要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蛋、大豆等。碳水化合物:老年人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减少,应选择低糖、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脂肪:老年人对脂肪的需求量相对稳定,但应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等。维生素和矿物质:老年人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较高,如维生素D、钙、铁、锌等。奶制品、绿叶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水:老年人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膳食纤维:老年人容易发生便秘,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第九章食物营养成分与食物搭配9.1食物营养成分的相互关系食物中包含的营养成分种类繁多,这些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共同作用于人体健康。以下是食物营养成分相互关系的几个方面:(1)蛋白质与氨基酸: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九种,称为必需氨基酸。食物中的蛋白质质量取决于其氨基酸组成,不同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各不相同,通过合理搭配,可以使食物中的氨基酸互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2)脂肪与脂肪酸: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主要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食物中的脂肪酸种类和比例不同,合理搭配可以保证脂肪酸的摄入平衡。(3)碳水化合物与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膳食纤维是一种特殊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被人体吸收。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预防便秘。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含量不同,合理搭配可以保证营养素的摄入均衡。(4)维生素与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它们在生理功能上具有协同作用。食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各不相同,合理搭配可以满足人体的需求。9.2食物搭配的原则与方法(1)平衡原则:食物搭配应遵循平衡原则,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均衡。具体方法如下:(1)主食多样化:主食应以全谷物、杂粮为主,搭配薯类、豆类等。(2)蔬菜多样化:蔬菜应选择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蔬菜,以保证摄入丰富的营养素。(3)肉类多样化:肉类应选择瘦肉、禽肉、鱼虾等,减少肥肉的摄入。(4)奶制品与豆制品:适量摄入奶制品和豆制品,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2)互补原则:食物搭配应遵循互补原则,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相互补充,提高营养价值。(1)蛋白质互补:将植物性蛋白质与动物性蛋白质搭配,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