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7000年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如图所示为其中部分。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468个,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有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B.原始定居生活出现C.农业经济十分发达 D.早期国家开始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7000年(中国)。据材料中的描述,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窖穴等,这些都是人类定居生活的证据;同时,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农业生产,并且有一定的粮食储备;因此,可以推断出磁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定居生活和农业经济,B项正确;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阶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发展只是材料信息中的一部分,而且不能表述为“十分发达”,排除C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阶级都没有出现,更不用说早期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2.法家思想是国家主义的,以君王和国家为视角;墨家思想是实用主义的,以平民为视角。由此可知,法家和墨家()A.崇尚以人为本 B.治国理念趋同 C.主张家国同构 D.阶级立场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法家思想是国家主义的,以君王和国家为视角;墨家思想是实用主义的,以平民为视角”可知,他们的思想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法家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墨家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D项正确;崇尚以人为本是儒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尚贤,他们的治国理念不同,排除B项;家国同构是儒家提倡的,排除C项。故选D项。3.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将祖先或神明称为“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否定了“泰皇”的称谓,而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称“皇帝”。据此可知,皇帝制度()A.具有一定君权神授色彩 B.凸显了浓厚的宗法观念C.强化了对民众思想控制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的“皇帝”称号,意味着秦始皇将自己视为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这具有一定的君权神授色彩,A项正确;宗法观念强调血缘关系,与皇帝制度无关,排除B项;皇帝制度不能控制民众思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皇帝制度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与中央集权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4.西汉经过文景二帝的治理,至汉武帝即位时,已经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主要得益于()A.币制改革的成功 B.阶级矛盾的缓和 C.休养生息的政策 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及所学可知,汉朝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奖励农耕,减租减息,重视农业发展,因此出现了物资充盈丰富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休养生息政策,未涉及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休养生息政策,体现不出阶级矛盾缓和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发展的现象,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元代设立的行省制度,是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能够做到使行省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A.削弱了地方政府权力 B.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行省制度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下,行省具有两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它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举,D项正确;材料表明是为了加强地方的行政能力而设置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行省制度是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B项;行省权不能体现出分权制衡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6.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这些从事瓷业的佣工很多来自外地,在景德镇没有田地,时称景德镇“皆聚四方无籍之徒”。由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地区()A.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 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C.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D.小农经济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镇上佣工有每日不下数万余”“皆聚四方无籍之徒”体现是明朝时期的景德镇出现了雇佣关系,说明的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一定加速社会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种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土地兼并没有关联性,排除B项;小农经济受到冲击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7.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处口岸,只许广州一处和外商贸易。之后,清政府又陆续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等,对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居住场所、行动范围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这些措施旨在()A.保持国家主权独立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保护本国商业发展 D.抵御西方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又陆续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等,对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居住场所、行动范围等”及所学可知,乾隆时期,清政府进一步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加强对外国商人的管理,体现了清政府对外国人的防范,其意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项正确;材料清王朝并未形成国家主权独立的外交意识,排除A项;清政府此举并不是为了保护本国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此时西方列强并未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8.如表所示为1868—1911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及初加工产品出口情况统计(单位:担)。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的中国()年份丝茶棉花油类烟叶1868573461440871381412617371873612911617391253491755951501878673431898955233101007911122188365978198707622073434911403188876780216746020254664952671281893941541820828576155152069110513189810882115386002737393579763711371903948231657753075952154107516395919081290901576136613509733943144857191112992514628038777441582573199048A.对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 B.经济主权已彻底丧失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本题的准确时空是:1868—1911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国的农副产品及初加工产品出口成上升趋势,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逐渐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经济主权已彻底丧失,不符合史实,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农副产品及初加工产品,受制于国际市场,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9.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传统儒学,要反对调和,因为评判的态度只有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没有古今中外的调和。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不要回头讲调和。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A.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B.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C.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19年(中国)。据材料“因为评判的态度只有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没有古今中外的调和”,可知,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胡适的思想反对调和,主张矫枉过正,采取激进的文化态度,宣传新思想,抨击旧思想,A项正确;胡适并不认同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属于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胡适强调的是抨击封建思想,两者无关,排除C项;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10.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货运动,要求各地举办国货运动周、召开国货运动大会,并规定了“提倡国货十要义”。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货运动风行一时。上海作为经济大埠,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社会各界人士和大众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商业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 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了提高C.社会秩序逐渐得到了恢复 D.政府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近代中国)。材料反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的国货运动得到全国各地和民众的支持,民众用自己的行动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体现了民众爱国觉悟得到了提高,B项正确;材料反映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货运动,未涉及商业发展环境,排除A项;材料反映民众对政府开展国货运动的支持,未涉及社会秩序,排除C项;材料反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的国货运动,与开放的经济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1940年3月,《群众》周刊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5周年而发表的社论中指出:“中山先生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指示我们必须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指示我们必须加紧团结反对分裂。”该社论意在()A.赞颂孙中山的革命功绩 B.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建立C.抨击蒋介石的反共行为 D.提高国民党的政治威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40年3月(中国)。1940年是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中共中央发表的言论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指示我们必须加紧团结反对分裂”,这些主张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抨击蒋介石的反共行为,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孙中山的革命功绩的具体内容,不能得出赞颂孙中山的革命功绩的结论,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已经形成,排除B项;材料中主张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抨击蒋介石的反共行为,并非为了提高国民党的政治威望,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标志着自1937年以来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结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A.反映了农民平等观念的增强 B.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C.体现了中共土地政策的成熟 D.说明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根据材料“实行‘耕者有其田’”,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B项正确;当时的土地改革,只是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没有均分财富,不能体现农民平等观念的增强,排除A项;中共土地政策在国共对峙时期已成熟,排除C项;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D项。故选B项。13.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型企业里,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异常高涨。如上海申新九厂合营后的第一年,棉纱生产成本比合营前下降15%,棉布的副次率从20%以上降低为1%—2%。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B.实现了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C.改变了工农阶级的阶级性质 D.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3年至195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型企业里,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异常高涨”“棉纱生产成本比合营前下降15%,棉布的副次率从20%以上降低为1%—2%”及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新型企业”实现了所有制形式的转变,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D项正确;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的实现情况,而是主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三大改造没有改变工农阶级的阶级性质,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14.1971年7月10日,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第二次会晤,并发布公告:“获悉尼克松总统曾经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表明当时()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B.中美愿意改善两国关系C.中国全面调整外交政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71年7月10日(中国)。根据材料“尼克松总统曾经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可知中美两国都愿意进行访问,说明中美愿意改善两国关系,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先后有17个国家同中国建交,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排除A项;中国调整外交政策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且材料也未体现中国全面调整外交政策,排除C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图所示为1978—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78—1998年(中国)。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1978—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运动在1952年底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6.2013年3月,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该理念框架下,又提出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具体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体现了()A.中国主导国际秩序重构 B.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C.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 D.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的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13年3月(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中国勇于承担全球治理的责任,体现了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C项正确;中国积极倡导全球治理并承担责任,并非中国主导国际秩序重构,排除A项;增强国家凝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排除B项;党的最新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借债人可以通过宅舍、田地甚至是牛羊、粮食等进行质押借贷。此外,借债人还可以通过保证人担保的方式借贷。唐代政府规定过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如果利息超过本金后再计息索债,或者计复利(民间称“驴打滚利”),则政府不予承认和保护。《唐律疏议》对于借款违约的情况作了详细规定。唐代政府禁止郡县官僚私人放贷,天宝九年(750年)政府下令;如郡县官僚放贷取利则先予免职,放贷所获收益收归政府;禁止家庭成员私自抵押家产借款以及向入境少数民族放贷。——摘编自李莹、张兴胜《唐代的民间借贷》材料二宋代政府鼓励民间私人放贷,比如在灾荒之年,政府一般不进行放贷,而是通过私人放贷来帮助小农渡过难关。针对民间借贷行为中的高利贷、违法借贷行为,宋代政府则不断规范并进行限制打压。宋代民间借贷关系已经影响到社会各阶层,小农为借贷的主要群体,地主则为放贷的主要群体。商人、手工业者从事借贷活动的情况也非常多见。宋代有“京债”一说,指的是官员被任命后,在京师置办行装、支付旅费等借贷活动。还有部分退职官员由于俸禄降低,只好典当衣物、租借耕牛,自己从事农业生产来补贴家用。——摘编自杨瑞璟《宋代民间借贷的特点与积极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民间借贷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较于唐代,宋代民间借贷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方式灵活多样;借贷双方受到法律保护;受到政府严格管理和控制;禁止官员借贷。(2)不同:社会各阶层都可进行借贷。原因:国家对社会控制的相对松弛;政府对民间借贷的鼓励和规范;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一“借债人可以通过宅舍、田地甚至是牛羊、粮食等进行质押借贷”可知,唐朝的借贷方式灵活多样;“《唐律疏议》对于借款违约的情况作了详细规定”可知,借贷双方受到法律保护;“唐代政府禁止郡县官僚私人放贷”可知,唐朝禁止官员借贷;“如郡县官僚放贷取利则先予免职,放贷所获收益收归政府”可知,借贷行为受到政府严格管理和控制。(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不同:材料二中“宋代民间借贷关系已经影响到社会各阶层”及材料一中“唐代政府禁止郡县官僚私人放贷”可知,其不同在于社会各阶层都可进行借贷。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本原因在于宋朝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社会的变化对其产生重要大影响,如国家对社会控制的相对松弛;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另外国家政策也是产生变化的原因,即政府对民间借贷的鼓励和规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6—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的变化情况年份人数/人年份人数/人1896131903130018986119042400190127419058000190260819061200材料二20世纪初,中国人留学的热潮从欧美转向了日本。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让国人震惊,过去的“徒弟”打败了“师傅”,使中国人的日本观发生了急剧变化。随之而来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灾难,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民族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的觉醒。学习日本近代崛起强大之法,成为中国朝野上下共同的关注。1896年清政府派遣13名学生赴日,是为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开始。——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梁永康、李浩《海外留学知识分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95—1911年)》材料三1900年,中国100多位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了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随后,各省的留学生先后成立同乡会,组织反帝爱国活动。留日学生成立的“中国留学生会馆”,推动了留学生组织爱国团体的步伐。1903年,留日女学生成立“共爱会”,这是近代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发轫。——摘编自夏天兰《近代留日、留美学生与清末民初社会思潮》(1)指出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历史现象的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历史现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至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的开展;清末新政的推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历史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中国妇女的解放;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一表格中1896年到1906年中国留学日本学生不断增长可知,其反映的历史现象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至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背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深重;由表格中的1898年,1901年到1906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时代背景还包括戊戌变法的开展;20世纪初,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清末新政;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留日的学生组织了反帝爱国活动,这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由材料二中“留日女学生成立‘共爱会’,这是近代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发轫”可知,其推动了近代中国妇女的解放;结合所学,还可以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即推动了近代中的思想解放;从中外交往角度分析,即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从教育发展角度分析,即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并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的各种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了许多支持与引导民营企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有关部门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为民营经济更加深入与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已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王晓琦《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初探》材料二1979年,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1%;2006年,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摘编自朱艳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性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意义。【答案】(1)原因: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党和国家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政策;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个体的努力奋斗。(2)意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增长;增加财政税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活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8年后(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可知,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根据材料一“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的各种相关的政策”可知,党和国家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政策;根据材料一“有关部门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为民营经济更加深入与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可知,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营企业能够得到快发展的内在原因在于民营企业个体的努力奋斗。【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8年后(中国)。意义:根据材料一“民营经济已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民营企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根据材料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可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可以促进就业增长;根据材料二“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可以增加财政税收;根据材料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可知,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活力。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古代中国从中原地区不断扩展成为领土广袤的“大一统”国家。“大一统”可谓中国历史转动之轴心,不断推动各民族交融与发展,从而创造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摘编自刘余莉、程丽君《“大一统”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示例论题: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为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阐述:秦建立起第一个空前统一的封建王朝以后,通过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迁徙六国贵族到南方巴蜀等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