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三门峡灵宝西坡遗址,考古工作者除发现5300多年前的耒耜、陶器、骨器、石器遗物外,还发掘出一座室内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大型房址。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B.国家初具雏形C.畜牧业发展的迅速 D.灌溉农业发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从材料中的生产生活工具及住房情况来看,可知当时人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A项正确;国家机器出现的标志如监狱、军队、刑法等暴力机器的出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畜牧业发展情况,排除C项;受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并不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2.秦朝在咸阳设宫邸学校,“赵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习数年”。有些郡县设置“学室”,一个叫“喜”的“学室”成员因“识名物,明法令”,经考核后被任用为史。这说明秦朝()A.在各郡县推广学校教育 B.注重“以法为教”C.重视子女教育成为习俗 D.实行“吏师”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法为教是秦朝专以国家政策法令为教育内容的制度,同时也是加强思想法制,巩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因此材料“赵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习数年”“一个叫‘喜’的‘学室’成员因‘识名物,明法令’,经考核后被任用为史”体现的是秦朝注重“以法为教”,B项正确;材料的教育不光是地方郡县,也包括皇室成员,排除A项;材料与重视子女教育无关,排除C项;“吏师”制度是秦代实行的以政府官吏承担教师职责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注重积累生产经验,不断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下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汉代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牛抬杠法出现于汉朝,C项正确;弓箭射猎和训犬狩猎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排除AD项;至少在7000年前,中国已能制造竹筏、木筏和独木舟,排除B项。故选C项。4.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贯通亚、欧和北非;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形成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及境外的驿路交通网。元朝的驿路建设()A.继承了唐宋重农抑商的传统 B.便利了商贸和文化的交流C.加强了对境内各行省的管理 D.促进了国人对海洋的探索【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元朝在汉唐交通网络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及境外的驿路交通网,而驿路为交通网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便利了商贸和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元朝的驿路建设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说明其设立驿路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加强对行省的管理,因此不能认为驿路建设加强了对境内行省管理,排除C项;驿路建设属于陆路交通网络,与海洋探索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下面是发现于豫北的一通石碑碑刻。对石碑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卫鲜府汲县山西泽州建兴乡大杨都,为迂民事系汲县西域南社双兰屯住里长郭全、下人户一百一十户。甲首朱五、口大、陈秀、郭大、王九、赵一、候张口、吕九、吕八、吕十一、口祥……(下月,刻着7排甲,每排11户)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中秋月日碑记石匠王恭A.里甲是明政府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B.明朝政府向河南移民始于15世纪C.里甲的110户村民出自一个家族 D.郭全率里甲110户从山西移民河南【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山西泽州建兴乡大杨都,为迂民事系汲县西域南社双兰屯住里长郭全、下人户一百一十户。”“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中秋月日碑记”和所学可知,该碑文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从山西泽州建兴乡大杨都集体移民到汲县(今河南卫辉)双兰屯的111户的姓名。110户分编为十甲,每甲11户,含甲首1户,由里长郭全率领,D项正确;县是明政府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排除A项;材料中的移民发生于14世纪,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里甲制度下的村民并非都是同一家族,排除C项。故选D项。6.清光绪十七年,康有为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宗旨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招纳学生数百人,与之纵论天下大事,究其东西方典章制度的沿革及得失,甚至以近世欧洲之史例为佐证。这表明,康有为认识到()A.解放思想和变法改良是时代使命 B.培养有识之士实施教育救国C.增强民族革命意识成为中国出路 D.甲午战败震撼了中国的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的宗旨是“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招纳了大量学生,“纵论天下大事,究其东西方典章制度的沿革及得失,甚至以近世欧洲之史例为佐证”,向他们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体现了康有为在推动社会解放思想,传播西方政治制度,推动变法革新上的作用,表明康有为认识到解放思想和变法是时代的使命,A项正确;康有为主张通过变法来挽救民族危机,并非教育救国,排除B项;康有为主张变法改良,不主张革命,排除C项;光绪十七年是1891年,甲午战争尚未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7.下图为民国初年的漫画《未来之北京》。该漫画()A.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 B.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对袁世凯复辟C.抨击了袁世凯解散国会的行径 D.指斥军警破坏《临时约法》的落实【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民国初年(中国)。漫画中代表北洋军阀军警将参议院撕裂,而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是袁世凯,因此漫画抨击的是袁世凯解散国会的行径,C项正确;漫画中没有体现出国民党内部力量情况,排除A项;袁世凯复辟的信息在漫画中并未凸显,排除B项;军警撕毁的是参议院,而非《临时约法》,而且军警指代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排除D项。故选C项。8.二战后,赴印度游学的浙江学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职,翻译并编辑多种中文书刊,后又长期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周祥光的这些经历()A.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B.推动了中印两国邦交正常化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助推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中国)。材料“赴印度游学的浙江学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职,翻译并编辑多种中文书刊,后又长期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体现的是二战后,具有中国籍背景的学者周祥光到印度出版署任职,并翻译中文书刊,后又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发挥重要作用,A项正确;周祥光不是代表国家,没有上升到两国外交层面,排除B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源自先辈们的抗争及国家实力的提升,排除C项;此时印度已经实现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9.指出:“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些阐述意在()A.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理念 B.推动世界改善治理体系C.推动国人铸就民族精神 D.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体现的是强调中华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与时俱进,同国情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同国情的结合,非传播传统文化理念和铸就民族精神,排除A、C项;材料与改善世界治理体系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10.2023年河南省直医疗机构接入河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借助互联网,民众可以逐步实现居家诊疗、看病购药等需求。这表明()A.河南基础医学领先于全国B.科技助推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C.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的转变D.卫生体制改革改变了民众的生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材料“借助互联网,民众可以逐步实现居家诊疗、看病购药等需求”体现的是河南省借助科技方便了群众的医疗需求,即科技助推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河南省同其它地区之间的医疗水平对比,排除A项;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并未改变,排除C项;材料与卫生体制变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他们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热带雨林的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居住的圆形公共居所内也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区域。”据此推断,同属于该地区创造的文明是()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材料是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描述,其中马丘比丘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C项正确;浮动园地是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所创,排除A项;莎草纸与古埃及文明有关,排除B项;羽蛇神金字塔与玛雅人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为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但在542年被迫中途停止。这一变动发生的背景是()A.封君封臣权力的膨胀 B.意大利民族国家的兴起C.阿拉伯帝国逐渐崛起 D.鼠疫造成帝国人口锐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世纪(拜占庭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导致查士丁尼被迫停止对外的战争,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排除A项;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是在19世纪,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时间是7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3.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形成,欧洲人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往往只能以紧缺的金、银等贵金属交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丝路贸易遭到奥斯曼帝国阻断B.英国东印度公司加紧殖民扩张C.亚洲国家以自然经济体制为主D.欧洲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4世纪(世界)。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13、14世纪的欧亚贸易中,欧洲从亚洲输入商品,但由于欧洲能够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所以“只能以紧缺的金、银等贵金属交易”,用金银等贵金属来换取亚洲的香料和手工业制品,D项正确;奥斯曼帝国在15世纪快速崛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是新航路开辟后建立,材料时间为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亚洲的香料、丝绸、瓷器和棉纺织品的出口,没有涉及到亚洲国家整体的经济体制,不能得知亚洲国家以自然经济体制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14.在英国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数以万计的清教徒、天主教徒、罪犯等被迫越过大西洋,移民北美地区。这些移民活动()A.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B.促成了印第安人对英国文化的认同C.缓和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间的矛盾D.引发了华工被运往美洲的苦力贸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据材料“数以万计的清教徒、天主教徒、罪犯等被迫越过大西洋,移民北美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移民他们废除了北美土地共同经营的规则,每位新大陆的移民都可以领取50英亩的私人土地,随着英国人移民美洲,北美得到开发,原住民与殖民者的冲突也不断加深,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是被殖民者,B不符合史实,排除;缓和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间的矛盾是对英国的影响,而不是北美地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引发华工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5.1950年,印度宣布独立时把英语和印地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后来印度国内曾有过废除英语官方地位的意见,但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印度()A.在二战后民族意识高涨 B.被英国殖民扩张改变了族群结构C.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性 D.由受过英式教育的上层精英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印度。材料“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体现的是受英国殖民影响,印度本土语言印地语在国内通用度并不高,强调的是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度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非民族意识高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印度族群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印度的统治阶层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美元霸权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存续了26年。1971年尼克松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后,美国更加强化了美元的权力。这是因为()A.英法意等欧洲国家综合国力的下降B.浮动汇率制利于美元自我定价币值C.美国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需要D.美元霸权的建立与固定汇率值无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1971年尼克松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后,美国更加强化了美元的权力”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货币又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固定汇率制后,美国通过美元的自我定价,强化了美元的权力,B项正确;20世纪70年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欧洲国家实力增强,排除A项;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稳定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排除C项;美元霸权地位的建立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上,与固定汇率制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都长安——中国古代京城建筑的典范,被认为位于天下的中心。高大的京城城墙内设置了四个部分:皇帝及其家族居住的宫城、政府办公场所和军事指挥场所及社稷坛所在的皇城、两个市场和按网格状排列的作坊及居民区。宫城和皇城与居民区被超过10米高的城墙和更高的城门分开,未经许可没有人可进入皇城和宫城。紧靠皇帝住处而居的是贵族,他们居住在靠近皇城附近有两层或三层的宫殿中,紧邻他们的是拥有受人尊敬的家族谱系的家族。相邻而居的是社会等级的第二级——富裕的商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包括佛教寺庙和其他宗教机构的重要成员。平民的房屋数以万计,但他们都不被看作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严格的阶级界限——贵族不与官员比邻而居,官员也不与平民一起生活——从城内各管辖区(城坊)的方位和大小中可以看得出来。——从城内各管辖区(城坊)的方位和大小中可以看得出来。材料二:与早期的王朝不太一样,北宋的东京不仅是一个都市型防卫城堡,而且把原先生活在郊区、老城的人口纳入城市进行管理。这些官员、商人、工匠等都能在城市自由定居,在他们买得起的地方建造房屋。城市没有南北向的轴线,也没有由城墙确定边界,街道布局也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各种形状的房屋被街巷连接起来,坊市不分,宵禁时间不断被延迟,城市人口在1103年达到130万——直到19世纪为止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哈佛中国史4·儒家统治时代》(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唐都长安城市布局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宋时期都城职能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都城发展的共同影响。【答案】(1)特点:以皇城为中心;坊市分离;等级分明;彰显神权与世俗皇权相结合观念。(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不同:长安偏向政治功能,东京经济功能增强。(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推动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市民阶层人口的增加和市民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皇帝及其家族居住的宫城、政府办公场所和军事指挥场所及社稷坛所在的皇城、两个市场和按网格状排列的作坊及居民区”可知,以皇城为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坊市分离;根据材料“严格的阶级界限——贵族不与官员比邻而居,官员也不与平民一起生活”可知,等级分明;根据材料“相邻而居的是社会等级的第二级——富裕的商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包括佛教寺庙和其他宗教机构的重要成员”可知,彰显神权与世俗皇权相结合观念。【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不同:根据材料“唐都长安——中国古代京城建筑的典范,被认为位于天下的中心”“北宋的东京不仅是一个都市型防卫城堡,而且把原先生活在郊区、老城的人口纳入城市进行管理”可知,长安偏向政治功能,东京经济功能增强。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推动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促进市民阶层人口的增加、市民地位的提升和利于文化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世纪从晚明到清朝中期,有80名来华耶稣会士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代数、几何、地理、艺术、建筑和音乐。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李之藻、傅泛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与此同时,耶稣会士也将中华文明介绍到了欧洲18世纪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认为儒学的政治伦理是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之存续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所在,盛赞“孔教不谈奇迹,不言灵感,纯粹不脱离伦理学政治学的范围”“孔子教义以保存天赋的理性为圣人的特质,以补充天赋的理性为贤人的特质”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是“欧洲人中最大的中国赞美者”。他认为儒学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于理性的哲学。中国的孔子及儒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理性宗教”或“哲学宗教”的典范19世纪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李善兰翻译《方圆阑幽》《垛积比类》。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根据材料,提取中学西传及西学东渐各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1:信息:17世纪传教士的中学西传对欧洲影响深远。说明:17世纪东来中国的传教士给欧洲带去了中国文化,使得儒家学说、中国戏剧等在法国等地广泛流行,并形成了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西欧的有识之士把中国文化当作经典案例,藉此张扬理性主义大旗,宣传天赋人权、否定天主教会和专制君主的统治,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示例2:信息:新航路开辟以来西学东渐的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说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科技和人文知识,《欧洲水利法》等有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晚清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译书内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以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西方思想文化。【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7世纪到19世纪的中国。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认为儒学的政治伦理是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之存续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所在”“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是‘欧洲人中最大的中国赞美者’”和所学可知,17世纪传教士的中学西传对欧洲影响深远。关于阐释可从17世纪以来的中华文化传播到欧洲、欧洲地区“中国热”的兴起及启蒙运动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又如根据材料“从晚明到清朝中期,有80名来华耶稣会士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西学东渐的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关于阐释可从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对外殖民扩张的大背景、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睁眼看世界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瓦解,广大亚非拉国家摆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被掠夺奴役状态,实现了政治、经济独立和国家自主发展。但经济弱势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西方国家依托其先进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在全球政治治理中占据优势,拥有更多话语权。进入21世纪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约85%,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根据2018年7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数据: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按汇率法计算,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另一方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成“一超多强”格局,“一超”与“多强”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一方要打造单极世界,其他方要推进多极化。近30年过去了,多极化不断推进,单极“梦想”日渐遥远,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已成为重要的多极力量。——摘编自刘建飞《把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变”的本质及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面对这一“大变局”作出的应对措施。【答案】(1)本质:世界秩序重塑,全球治理机制完善。(言之成理即可)表现: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各国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一超”与“多强”长期进行激烈的博弈。(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措施:积极推动世界的正向发展。政治上,要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要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巩固同各国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欧洲、拉美国家也要在相互增进了解和合作中不断进步。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本质:根据材料“进入21世纪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所学可知,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变”的本质在于国际秩序的变动,即世界秩序重塑,全球治理机制完善。表现:根据材料“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已成为重要的多极力量”可知,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可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和各国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根据材料“‘一超’与‘多强’进行着激烈的博弈”可知,“一超”与“多强”长期进行激烈的博弈。【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措施:结合当今中国对外关系的成就进行分析,如积极推动世界的正向发展。政治上,要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要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巩固同各国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欧洲、拉美国家也要在相互增进了解和合作中不断进步。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下半叶有关河流通航的努力和立法活动明显增多。1660—1700年,在43项河流通航议案中,有18项获得议会通过。1600—1660年,英格兰通航河流至少有685英里,到1700年则超过了960英里。四轮马车的普及以及运输服务的进一步专业化使陆路交通的变化更为显著,1605年前英国的四轮马车只在少数几条线路(如伊普斯维奇、剑桥、坎特伯雷等)使用,1610年后已普及成为当时陆路主要交通工具。17世纪早期,伦敦与地方城镇之间开始有了定期运输服务。1637年约翰·泰勒《运输人指南》中提到,大约200个城镇至少每周有从伦敦始发的固定班次。1637—1680年,伦敦运输服务班次增加了36.5%,1680—1715年增长了164.3%。——摘编自沈琦《英国城镇化中的交通因素》材料二:在现代交通体系建设方面,伦敦曾蝉联世界全球交通最佳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