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一)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一)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一)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一)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侍弄(si)憔粹心缱不宁(xu)喜出望外

B.耀痪(tan)分岐水波解粼(Ung)翻来覆去

C.田笑(ni)诀别暴弩无常(nil)各得其所

D.祷告(dao)荫蔽泼泼洒洒(shd)山花烂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你们不要再争论了,我想到了一个可全养羡的好办法。

B.学校提供多层多类的培养路径,让不同天赋、特长、兴趣和志向的同学各

得基所,各展所长。

C.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让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

翠祭叮叨个没完。

D.已过不惑之年的杜勇想起当初的酸楚,七尺男儿不由潸然泪下,:事万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

生活。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他人的成功,但是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努力却是每个人

都可以复制的。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一一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

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

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

式。

A.②①⑤④③B.②⑤④①③C.③①④②⑤D.③①⑤②④

5.谈吐文雅,待人礼貌往往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下面用语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王同学初次见到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他说:“久仰您的大名,幸会幸会!”

B.好朋友考上理想的高中,王同学祝贺他说:“恭喜你金榜题名!”

C.小明对帮助过他的周老师说:“感谢您的愚见,才让我有今天的成绩!”

D.小红想知道邻居孙大爷的年龄,她说:“请问您今年高寿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乡思

李觑①

人言落日②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己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李觑(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省)人,学者称他吁江先生,

曾任太学说书、太学直讲等职。其诗受韩愈、皮日休等人影响,词句意思具有独

特风格,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②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写正当黄昏,夕阳西坠时,诗人遥望故乡,可诗人望尽天涯,落日

可见,故乡却不可见。

B.第三、四句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小而大地收缩,色彩由暗而明。

C.第四句用“还被”二字使人觉得障碍重重,恨重重,唤起凝重情绪。

D.全诗在时间、空间、光色与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然统一的艺术境界,给人

以凝重压抑之感。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0题。(10分)

【甲】司马温公①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群

儿哗然弃去,公即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出,儿得不死。盖其酒人手段已见于龊

龊②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选自《冷斋夜话》,有改动)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独下帷绝编④,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

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

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有改动)

【注】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据她

(tidochen):指童年。③游息:或游玩或休息。④下帷绝编:化用董仲舒讲学

和孔子读《周易》的典故,借指勤奋读书。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

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指读书专心。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

《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

断),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3分)

⑴群儿哗然弃去()

⑵盖其请人手段已见于相龊中()

(3)或中夜不尊时()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公即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出,儿得不死。

(2)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0.结合两则短文的内容,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古诗文积累。(6分)

11.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洪波涌起。

⑵杨花落尽子规啼,o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景况,

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

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2〜15题。(16分)

会走路的花

毕亮

①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

的云是一道风景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

②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

不堪。而昭苏的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

说不定它们正在汇聚,向雨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

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到水,让麦子

和油菜在该需要雨时就会落雨。

③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

心知肚明,比天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

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

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验积累吗?

④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

⑤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

有的时候下得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

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吹的样子。

⑥雨停了,云还在。

⑦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多。我在昭苏生活

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

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鸣,丝毫没觉得矮人,草原实在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

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

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

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

原垦区的老人。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去也无能为力。

⑧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

的五六十年代栽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子一样多吧。

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上,天气正热的正午,它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

地喷灌、滴灌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

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

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

⑨乌鸦飞走了,云还在。

⑩云一直都在。

⑪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

上班路上,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

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引来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

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

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

不用为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

⑫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

姿态,也让许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

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

侬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

切面店里买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

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

人。

12.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6分)

①一②一云与鸦黑白相映一③一云是“会走路的花”。

①②③

13.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

果。(3分)

14.说说标题《会走路的花》的妙处。(4分)

15.选择某一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19题。(14分)

奔跑的米糖

洪忠佩

①小寒一过,婺源山村人家的炉火就旺了。

②比炉火更旺的,是村民厨房的灶火,家家户户的锅台上开始氤氯着年的味

道。

③村里冬日熬米糖的那些天,便是村民心目中最好的日子。母亲熬米糖的锅

铲是从奶奶手里接过的,她精心熬出的米糖,白净、甘甜。那米糖的甜美,不是

甘蔗、甜蔗、红薯,抑或米枣、柿子可以比拟的。

④在村里,米糖俗称糖子,或麦芽糖。它与南瓜子、麦脆、炒米片、雪球、

菜棵一起,经年丰富着农家春节的牌子盒。母亲准备熬米糖的时候,早早就用饭

甑育好了麦芽,接下来就动手泡米蒸米了。至于麦芽与糯米是怎样发酵成糖浆的,

想必应是时间与物理的奥秘吧。熬糖时,母亲一般用的是大火,一旦搅拌的锅铲

握在她手里,就像施了魔法似的,先是缓缓地,不疾不徐地,后来呢,随着锅中

温度的升高,以及糖浆的汩汩作响,搅拌的速度越来越快,一圈圈顺时针打着旋

儿。母亲放下锅铲,右手用筷子挑起糖浆,左手立即用拇指与食指进行拉捏,以

牵丝的程度来判断糖浆浓稠。糖浆一出锅,拉糖条、切糖子、铲糖子、扑熟米粉、

混炒……一切程序都在母亲手中变得有条不紊。讲究的时候,母亲还要趁起锅的

热度,揉入炒香的芝麻与花生碎末,然后拉成长条,再用菜刀切成一粒粒的,约

莫半寸长的样子,甚是诱人。

⑤记忆中,首先闻到米糖香味的,总是邻居家的少年伙伴,他们一阵风似的

跑来,嘻嘻哈哈地坐在堂前的火炉旁。母亲见了,让我把晾在竹匾上的米糖取来。

母亲话音未落,就转身拿起炒米芝麻,她要去厨房趁着热灶热锅熬饴糖做炒米片。

一个个少年伙伴呢,手里抓到了米糖,跑着闹着,一下散开了。刹那间,村庄的

空气里仿佛飘逸着喜悦的笑声,当然还有米糖香甜的味道。想想,哪一个乡村少

年的记忆里会少了一把米糖的香甜?

⑥此时,大郎山与天马山山顶上的积雪还没有化尽,风刮在脸上是侵骨的冷。

看天色,好像又在酝酿一场冬雪。我刚到村里,在巷口就被梅花婶拦住了。她告

诉我,老幺昨天来电话,说是单位工作忙,年底脱不开身,可能不能回家过年了。

⑦梅花婶所说的老幺,即她的小儿子,也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少年伙伴。他

大学毕业后辗转去北方一个省会城市成家立业,在公立医院当了一名医生。

⑧梅花婶挨边古稀,双手搓着围裙说:“这不,赶忙熬了一锅米糖,想让你

拿去县城帮忙寄去。”

⑨我劝道:”婶,现在城里到处都是超市,全国各地的糖果多的是,没必要

寄来寄去的,花了邮费。”

⑩梅花婶从围裙兜里摸出一粒米糖塞到我手里,说:“你尝尝,我的手艺并

不比你母亲差。再说了,这是我亲手做的土棵子,城里超市能买到吗?”

花婶一句话,竟然把我问住了。我赶紧把米糖放在嘴里,还是少年辰光

那种绵厚的味道一一甜而不腻,脆脆的,包裹着糯米的清香。

⑫回到蛰居的县城,我赶紧把梅花婶的米糖交给了快递小哥。看到标着快递

字样的小厢电动车渐行渐远,我似乎看到了一包米糖带着婺源乡土的味道,跟随

快递小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奔跑,注定在他乡一隅与故人相遇。

(《光明日报》2021年01月15日)

16.文章为什么以《奔跑的米糖》为题?(3分)

17.赏析第④段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3分)

母亲放下锅铲,右手用筷子那起糖浆,左手立即用拇指与食指进行拉军,以

牵丝的程度来判断糖浆浓稠。

18.第⑪段中“梅花婶一句话,竟然把我问住了",为什么“我”被问住了?“我”

想到了什么?(4分)

19.请谈谈文章结尾段的作用。(4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0.下列对《朝花夕拾》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江南水师学堂。

B.《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

节的回忆,如《五猖会》。

C.“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形象好看、活泼诙谐。

D.《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迷信,不拘

小节,朴实憨厚。

21.《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3分)

2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作品的

相关内容,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4分)

五、写作(50分)

23.漫漫人生路,总有一处景或一些人或一些事,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印记,带给你的也许是感动、快乐、温暖,亦或是烦恼、悲伤……

请以《印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

②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1.C提示:A项中的“侍”应读作“shi”,“粹”应为“悴”;B项中的“粼”

应读作“Un”,“岐”应为“歧”;D项中的“洒”应读作“sd”,“慢”应

为“漫

2.D提示:“一泻万丈”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曲

调气势奔放。形容眼泪,过于夸大,不恰当。

3.D提示:A项主语不一致,“正艰难地呼吸着”的主语应该是母亲,而不是

邻居的小伙子;B项语序不当,应为先指出问题,再纠正;C项否定词使用不

当,应将“不”去掉。

4.D提示:第③句总写,放开头,排除A和B两项,第①句举例说明微信的新

功能,接其后,第⑤句中的“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指第①句中的“视频通话”,

接第①句之后,所以,又排除C项,故选D项。

5.C提示:“愚见”是谦辞,称自己的意见或见解,用于老师不当,故选C。

二、(-)6.B提示:诗的第三、四句中,诗人的视野是由大而小地收缩,色彩

由明而暗。

7.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

(-)8.⑴离开(2)使……活⑶睡觉

9.(1)司马光立即用石头砸瓮,水顺着窟窿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以活命。

(2)读书时能下苦功的人,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

不忘。

10.机智聪慧,从容不迫,好学勤奋,专心刻苦等。

参考译文:

【甲】司马光小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院子中玩耍。院子中有大瓮,一个小

孩偶然间掉进瓮中的水里,小孩们惊叫着丢下他跑了,司马光立即用石头砸瓮,

水顺着窟窿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以活命。可见他使人活命的能耐在童年时就已

经表现出来,直到现在京城开封、洛阳一带仍多处有《小儿击瓮图》。

【乙】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

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

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得烂熟于心为止。读书时能下苦功的人,收

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

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

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三)11.(1)秋风萧瑟(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三、(一)12.①乱云汇聚;②云雨交加;③白云映蓝天。

13.“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用夸张手法说明云很低,“扯下”一词将云具

象化,“抖抖就是一阵雨”写出了雨水之多,写出了雨与云的关系。

14.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比喻为“会走路的花”,形象地写出了云的

美丽和动感。②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一一云。③揭示

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我”对云的喜爱,对昭苏的热爱之情。④表达了对

那些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的敬意。

15.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人的情感,用云象征把青春和子孙奉

献给高原垦区的人们。

(-)16.“米糖”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奔跑”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奔跑的米糖”关联文章重要情节即梅花婶托“我”邮寄家乡的米

糖给她外地的小儿子。

17.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熬米糖时动作的熟练、得心应手,体

现出母亲的利索能干。

18.因为“我”知道外面的超市买不到这样承载着爱的手工米糖。

首先,“我”不应该拿承载着家人的关爱和代表着家乡味道的米糖与超市

普通的糖果相提并论;其次,这些米糖还承载着少年时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

的深切眷恋,都是独一无二的。

19.在文章内容上,点明了“我”最终选择帮梅花婶邮寄米糖,将这故乡的味道

传递出去,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米糖承载的是故乡的味道,表现了作

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在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奔跑的米糖》。

四、20.C提示:“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公正的裁

判是在阴间”。

21.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

开方等情况,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

质。

22.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

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都都”,“口比吐地

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

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

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

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

求公正的裁判。

五、23.写作指导:本题考查的是命题作文的写作。作文标题《印记》。E[]记:

痕迹,标记;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根据词语的解释,印记可分为

有形的(实指)和无形的(虚指)。有形的,如脚印、伤疤、皱纹、童年时的一

张照片,一张糖纸,少年时的一本书,一个拥抱等让人思绪万千的印记。无

形的指精神上收获的印记。如:感动(爱)、内心的伤痛(成长)、丰功伟绩、

成就、高尚品德精神等。确定立意角度:是写“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行文以写“无形的”为佳。如可思考在过去的人生路上,你都留下过什么样

的印记,这些“印记”能给你的生活、学习带来哪些启发,对自己有何警示、

意义;在将来的人生路上,还应该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怎么留下让自己最满

意的痕迹,别人的脚印和痕迹对自己有何影响等。思想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

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选材要贴近生活,内容要充实,切忌大且空。切入的角度要小且巧,从小角

度折射出一个大问题。一定要写出“印记”的典型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由浅入深,有真情实感。

佳作示范:

印记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会有他们引以为傲的人。而这些人,在历史上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时代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酒是李白的印记。这个放荡不羁的男人,开创了一个繁荣的诗歌时代。他的

一生与酒息息相关,可以说,酒是他灵感的源泉,是他处世的态度。没有酒,便

没有他与汪伦那千古绝唱的友谊;没有酒,他便不能纵歌狂舞,失去了超凡脱俗

的仙风道骨;没有酒,甚至他的名字也不能流芳千古,只落得一个凡夫俗子的碌

碌一生。他被风吹满的长袍就好似他的胸襟,蕴含着无数抱负与希望。三次贬谪,

又复官,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酒香随这足迹,造就了一派水村山郭酒旗风。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从

此,唐与李白,被酒牵了红线,牢牢地拴在一起。

战场是岳飞的印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他也只能悻悻而归。曾几何时,刀锋掠过匈奴人的脖子,长枪钻进金人的心脏,

他壮志满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远眺去,他的目光令金人为

之胆寒,“岳家军”三字已不只是一面旗帜,它是用无数金人的血肉筑就的岳家

军的声望,代表着大宋王朝崛起的最后希望。不料,这最后一步便真是咫尺天涯,

十二道金牌见证着这个王朝脉搏的逐渐停止,如同狞恶的魔鬼,将岳飞从成功的

边缘逼了回来,让他不得不功亏一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

愿望已成海市蜃楼,只留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悲叹。雄

浑的马啼声,嘶哑的喊杀声,同古战场一起,融进历史,成为岳飞真正的归宿。

这些印记,为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使人们能透过史书,认识真正的他

们。印记,便是他们性格的真实写照。当人们透过酒香,踏过战场,似乎又回到

了那个时代,那个充满尘土,溢满酒香的时代。

点评:结构完整,前后照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开篇点出历史上有很多人有

自己独特的印记,结尾说,“这些印记,为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是他们

性格的真实写照”,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严谨。其次,选材精当,内容具体。作

者选取了“酒是李白的印记”“战场是岳飞的印记”这两则材料来写。第一则材

料,突出了李白与酒、与诗歌的关系,表现出他的诗歌对唐代文化繁盛的巨大作

用。第二则材料,通过岳飞与战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所选材料具体、典型、独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经典诗文默写

(1)潮平两岸阔,0(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3),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何当共剪西窗烛,o(李商隐《夜雨寄北》)

(5)曹操的《观沧海》中描写草木茂盛的句子是,o

(6),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一

(8),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9)不知何处吹芦管,o(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0),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11)水何澹澹,o(曹操《观沧海》)

(12)夕阳西下,o(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14),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5)夜发清溪向三峡,o(李白《峨眉山月歌》)

(16)河流大野犹嫌束,o(谭嗣同《潼关》)

(17)《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

(18)《〈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珍惜时间的句子:

(19)终古高云簇此城,o谭嗣同《潼关》)

(20),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1),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2)何当共剪西窗烛,o(李商隐《夜雨寄北》)

(2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4)银烛秋光冷画屏,o(杜牧《秋夕》)

(25),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6)鸾扇斜分凤幄开,0(李商隐《七夕》)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28)《诫子书》中,作者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儿子的句

子是:夫君子之行,,o

(29)《潼关》中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

解放的句子是:,。

(3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把现实与梦境相结合,以梦述志的句子

是:,o

(31)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3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

(3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o(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34)海日生残夜,o(王湾《次北固山下》)

(35)杨花落尽子规啼,o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6)兄子胡儿曰:“(《世说新语•咏雪》)

(37),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8),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9),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0)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o(鲁迅《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

(41)夕阳西下,o(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2)海日生残夜,o(王湾《次北固山下》)

(43),o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

沧海》)

(4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45),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寄托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

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

(47)《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诗文中有很多关于交

友的句子,请你写出一个:,

(48)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9)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又酸又甜,

色味都比桑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0)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

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51)峨眉山月半轮秋,o(李白《峨眉山月歌》)

(52),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53)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

o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54),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55)《论语・为政》中孔子用指出学

和思的辩证关系。

(56)遥怜故园菊,o(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

园》)

(57),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

(58)缺少思考的学习往往盲目,一味思考而不学习则常常陷入疑惑,这个意思用

《〈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表达即“,

(5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以积极、乐观、

鼓舞的句子是:,。

(60)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的

句子是:“,

(61)水何澹澹,o(曹操《观沧海》)

(62)不义而富且贵,o(《〈论语》十二章》)

(63)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64),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5)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66),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67),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8),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9),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0)“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71)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2)海日生残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