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说明:本卷共6页,共20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仰韶文化早期,黄河流域普遍种粟,家畜饲养也已开始,人们豢养着猪和狗。当时农业、采拾主要由妇女来担任,男子则多从事渔猎。这表明仰韶文化早期()A.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出现 B.社会不平等的现象逐步加剧C.先民生活逐渐趋向稳定 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依据材料可知,仰韶文化早期黄河流域种粟很普遍,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的出现,表明当地居民已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C项正确;当时农业、采拾主要由妇女来担任,男子则多从事于渔猎,形成了以母权制为特点的氏族社会,而且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明显的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新石器时代晚期贫富分化逐渐明显,排除B项;材料仅列举了仰韶文化,无法体现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2.《吕氏春秋集释序》称:“周秦之际,士之治方术者多矣。百家之学,众持异说,各有所出,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阴阳、儒、法、刑名、兵、农之于治道,辟犹撩(车盖的骨架)之于盖,辐之于轮也。”据此可知,先秦诸子()A.强调规范社会伦理的行为准则 B.注重内心自省的修养方式C.提倡超越物质欲望精神追求 D.推崇投身政治的参与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题干“百家之学,众持异说,各有所出,皆有所长,时有所用”以及“阴阳、儒、法、刑名、兵、农之于治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崇投身政治的参与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说影响治国理政,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特别强调规范社会伦理的行为准则,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注重内心自省的修养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强调提倡超越物质欲望的精神追求,排除C项。故选D项。3.汉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府有权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丞相府的全部政务要接受御史府的监察;在地方,设立州部刺史监察郡国。这()A.表明监察权与行政权相结合 B.体现了监察方式的多样性C.有利于监察职能的充分发挥 D.保证了监察制度正常运转【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汉代。据材料可知,汉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府有权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在地方,设立州部刺史监察郡国。这有利于监察职能的充分发挥,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府的权力和地方监察官员刺史的职能,没有体现监察权与行政权的结合,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汉代的中央监察机关和地方刺史的监察权,不能体现监察方式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汉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府的权力和地方监察官员刺史的职能,没有涉及对监察权的保护措施,且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唐贞元年间(785-805),进士科录取标准从以诗赋为主回到以策问为主,策问的内容也改变了过去“所问既不切于时宜,所对亦何关于政事”的状况,涉及历来的统治理论,以及藩镇割据、生产恢复等问题,并要求应举者提出解决的方略。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B.皇帝个人喜好的转变C.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贞元年间,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增加了许多与时政相关的题目,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和经济问题的实际需求,急需选拔具有实际治理能力的官员,A项正确;皇帝个人喜好的转变,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不影响考试内容,排除BC项;选官标准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但并非是主要原因,而且材料无法反映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排除D项。故选A项。5.宋代文献中佃客“舍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利而居之”等记载甚多。仁宗时文彦博说:“不数年间,租佃之户或退或逃……”。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诏书曰:“佃客多是贫……不辞离即逃走,宜加以宽恤。”由此可见,宋代()A.阶级矛盾日益凸显 B.佃客享有迁徙自由权利C.政府厉行重农政策 D.佃农成为农民阶级主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材料“择其所利而居之”“租佃之户退佃”的现象文献记载甚多,这反映了宋代佃客较普遍地享有迁徙自由和退佃权利,人身依附关系大为松弛,B项正确;材料中有提到佃客因为贫困而逃离的情况,建议对佃客加以宽恤,但没有进行对比,不能直接反映阶级矛盾日益凸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政策,排除C项;宋代契约租佃经济日益普遍,但材料未涉及佃农与自耕农的数量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6.清廷定都北京后,顺治帝下令把许多汉族典籍译成满文,建立国子监,招收八旗官员子弟学习满、汉文化。康熙帝在位期间,编纂《易》《书》《诗》《春秋》,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这说明()A.传统文化得到认同 B.儒家思想发生转型C.贵族传统得以延续 D.思想专制愈加严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顺治帝下令把许多汉族典籍译成满文,建立国子监,招收八旗官员子弟学习满、汉文化。康熙帝在位期间,编纂《易》《书》《诗》《春秋》,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可知,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后翻译汉族典籍、崇儒重道、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等,说明清朝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上逐步接受汉族的传统文化,A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历代儒家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满汉两族共同的道德准则,未讲述儒学的转型,排除B项;材料讲述的是清朝对汉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学习,没有谈及贵族传统得以延续,排除C项;“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材料讲述清朝对汉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学习,排除D项。故选A项。7.英国人赫德针对晚清某次改革提出建议称,外交“只须讲信修睦,诚意相孚”,“必须——谨守原约,毫厘不爽”,内政则“须择其善者留之,不善者去之,所短者增之”。而清政府在给列强各国国书中称,列强各国“欲敝国竭力图治”,清政府现议“力行实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此次改革()A.体现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开始 B.认清了晚清落后挨打的根源C.顺应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 D.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依据材料“欲敝国竭力图治”“力行实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等信息判断,此次改革为八国联军侵华后,被“保全”的清政府应列强要求而进行改革,C项正确;洋务运动建立近代企业,开启了经济的近代化,标志着生产方式已开始变革,排除A项;清末新政的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并未认清落后挨打的根源,排除B项;清末新政客观上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如图为1933年12月17日《青年实话》报刊登的一副画《完成三十万双布草鞋,使红军哥哥不打赤足》。该画意在()A.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B.动员妇女支援前线C.推动苏区生产建设 D.唤醒妇女主体意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时空信息可知,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苏区红军作战频繁,军中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士兵的消耗,因此中共发动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体,制作草鞋以供给红军。宣传画上苏区妇女加紧为红军赶制草鞋支援前线,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阶级基础的史实,排除A项;苏区生产建设包括多方面内容,不仅仅包括做鞋,排除C项;唤醒妇女主体意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领导下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不仅积极协助英国成功营救89名盟国人士脱险,还加强与美国“情报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遂成为一支“中外共知”的抗日武装力量。这表明()A.国际合作扩大中共国际影响力 B.中共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C.中外合作成为抗日的主要方式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抗战时期联合各国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主张与实践,依据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领导下的港九大队遵照中央指示,与英美盟军合作抗日,影响力提升“中外共知”,提升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形象,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共抗战的国际影响力,而非抗日力量的壮大,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的并不是中外合作,而是中外合作对中共国际影响力扩大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描述信息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不大,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共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10.1952年宋庆龄创办了对外报道刊物《中国建设》。该刊物主要宣传新中国工农业经济建设和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如《一位乡村教师的扫盲行动》《土地改革根除了封建主义》《工业化开始》《人民治理国家》等,发行范围达到118个国家。这一刊物的发行()A.旨在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成为世界了解新中国的窗口C.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 D.促进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中国)。据材料“1952年宋庆龄创办了对外报道刊物《中国建设》。该刊物主要宣传新中国工农业经济建设和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如《一位乡村教师的扫盲行动》《土地改革根除了封建主义》《工业化开始》《人民治理国家》等,发行范围达到118个国家。”可知,该杂志是对外报到刊物,更多地是向世界展示新中国在各方面的建设成就和人民的努力奋斗,以及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专门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这些报道,可以让国际社会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增进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和理解,B项正确;《中国建设》刊物是世界了解新中国的一个窗口,并非是为了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排除A项;这一刊物是对外报道发行,推介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并非是激发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排除C项;《中国建设》刊物的发行,并不能促进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1.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成为中国期货交易的开端;到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开业,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形成。这反映出()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社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199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进入90年代,商品交易所开业并引进期货交易,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市场形成,体现了我国市场建设的发展,说明改革开放逐渐深化,D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体现社会经济结构的构成情况,社会经济结构与三大产业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指的是政企分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2.20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印度文明是从鼎盛期约为公元前1000年的吠陀文明开始的。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这两处古城遗址的发现,古印度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这说明()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B.多方史料印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C.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D.新史料的发现推动历史认知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印度。据本题材料可知,随着新的考古遗址发掘出现,古印度文明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这说明了新史料的发现推动历史认知进步,D项正确。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且史料间要相互印证,A项错误;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不一定能还原历史真相,B项错误;时代越近不一定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C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故选D项。13.据研究,关于12世纪西欧“城市特许令”的发布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12世纪西欧“城市特许令”的发布()有的贵族是迫于城市暴动和反抗的压力,才发布这些法令的;有的认识到他们辖地内这些繁荣的商业中心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而自愿发布这些法令;有的贵族主动在新城镇发布特许令,他们规划街道的划分,建起城墙,另外通过给予优惠条件的形式吸引商人们的到来。A.维护了城市市民阶级的利益 B.加快了封建割据局面的形成C.体现了王权力量削弱的趋势 D.强化了领主控制城市的能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西欧)。材料背景是由于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建立在领主的领地上的,所以城市归领主所有,当然也归领主管辖。封建领主不仅向城市征收各种赋税,还委派代表行使统治权和审判权。领主的各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城市市民阶级的利益,并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阶级与封建领主展开斗争,逐渐争取到各种权利,由此出现材料所述“城市特许令”的发布,A项正确;封建割据局面的形成是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背景,而非结果,排除B项;中世纪西欧王权力量呈现出加强趋势,排除C项;“城市特许令”的发布,导致一些城市取得城市自治权。随着这种自治权的扩大,有的城市逐渐摆脱了领主的控制,发展为自由的城市,排除D项。故选A项。14.1833年,普鲁士著名政治人物德罗伊森在其出版的《亚历山大大帝》一书中将亚历山大视为英雄,并把希腊化称作第一次人类统一、“即使帝国分裂为不同国家,仍在教育、文化、品味、风尚以及人类社会的不同层面保持着高度统一”。德罗伊森意在()A.推动普鲁士参与瓜分世界的狂潮 B.反思文明冲突给人类的教训C.探索德意志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 D.否定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德罗伊森在对亚历山大大帝的研究中,他在希腊城邦分立中看到了近代德国的影子,亚历山大把希腊文明扩展到东方,实现“第一次人类统一”“不同层面保持着高度统一”,德罗伊森从中看到了德国统一可以借鉴的模式,亚历山大成为他政治理想的代言人,他期望德国也可以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实现统一,德罗伊森的研究体现了他对解决当时德国现实问题的思考,C项正确;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反思文明冲突给人类的教训,否定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与材料描述信息无关,材料内容主要意在探索德意志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排除BD项。故选C项。15.到1920年,欧洲国家共欠美国约133亿美元债款,同时美国实行高额关税政策,进一步限制了欧洲国家通过出口商品来偿还债务的能力。1928年,美国贸易顺差达到10万多亿美元,从而使世界黄金大部分流向美国。由此可知()A.欧洲经济严重衰退 B.美国经济面临隐忧C.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D.世界市场逐渐解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美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欧洲的穷困和美国的高额关税,使欧洲国家不可能用黄金或商品来加以偿还;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始终多于进口,世界黄金大部分流向美国。这些现象造成的结果是,欧洲各国难以恢复金本位制,也不可能无限地继续从美国买进多于他们卖给美国的商品,美国在海外的市场日益缩小。美国日益膨胀的经济力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供需矛盾预示着危机的到来,B项正确;仅依据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情况不能判断欧洲经济是否正经历严重倒退,且二战后,欧洲经济才出现严重衰退,排除A项;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通过增加关税等方式转嫁危机,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排除C项;世界市场在经济危机前后都未走向解体,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但最终走向更紧密和有序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16.1970年,拉美21国通过《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的宣言》,将领海权由3-12海里扩大到200海里。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为12公里,但沿海国有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反映出()A.新兴国家力量的壮大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年(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美和非洲的新兴国家合作组织发表宣言,争取并维护海洋权益,反对旧海洋法的霸权主义,这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通过,正是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在国际事务中争取平等权利的努力,故选A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B项;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实力被削弱,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材料反映的是独立后的新兴国家走向联合,力量不断壮大,排除C项;“拉美21国”主要目的是维护和扩大沿海国家的海洋权益,不是一个正式的经济区域集体,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1年12月,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各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实行精兵简政,缩编主力。同时党、政、军、民、学各种组织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寓兵于民、全民皆兵,逐步形成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制。到1943年,绝大多数抗日根据地渡过了难关,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又进入了“再上升”阶段。——摘编自臧运祜《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军事建设》材料二1981年秋,邓小平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作出高度概括: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1985年中央军委通过《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作出减少军队员额100万的决策。通过调整,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近一半。人民解放军在精兵、合成、高效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军队的正规化建设迈出新步伐。——摘编自《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期间敌后根据地军事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简析20世纪80年代军队建设的意义。【答案】(1)特点:以精兵主义为建设原则;中共集中统一领导;各界密切配合;突出“地方性”和“群众性”,注重质量等。(答出两点即可)原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根据地面临日军疯狂“扫荡”和国民党封锁,出现严重困难局面;减轻根据地人民负担;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出两点即可)(2)顺应了国际形势变动和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现代化;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诚意,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二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期间(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中“各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实行精兵简政,缩编主力”,可得出以精兵主义为建设原则;据材料“同时党、政、军、民、学各种组织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可得出中共集中统一领导,各界密切配合;据材料“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又进入了‘再上升’阶段”,可得出突出“地方性”和“群众性”,注重质量等。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的时间,可得知此时抗战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战的困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以及中共敌后根据地的状况等角度,分析抗战期间中共在抗战期间进行敌后根据地军事建设,可得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根据地面临日军疯狂“扫荡”和国民党的封锁,出现严重困难局面;减轻根据地人民负担;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根据材料三中邓小平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提出的总目标,结合所人民解放军在新时期的发展和所学知识,可得出顺应了国际形势变动和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现代化;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诚意,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24年,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首次开展官方人口统计。1787年,新生不久的美国将人口统计写入宪法,成为最早在全国推行常规人口普查的西方国家之一。人口统计数据逐渐被应用于选区划定、移民管理、联邦财政拨款等方面。美国学者玛戈·安德森则强调,虽然宪法“统计条款”源于政治妥协,但人口统计制度隔绝了各州随意干涉联邦权力分配的可能性。——摘编自焦姣《美国人口统计起源及其治理能力扩张》材料二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恰逢10年一度的人口普查。联邦政府决定在2020年人口普查中增加普查对象是否是美国公民的问题。许多州政府以及代表少数族裔的非政府组织反驳说增加公民问题会导致部分家庭拒绝参与普查,使统计数字失真,于是向联邦法院起诉。法院认为联邦政府违反了行政部门在制定规章时应遵循的法定标准,判决特朗普政府在人口普查中不得增加公民问题。对此,民主党人表示欢迎,特朗普威胁要推迟人口普查。——摘编自张毅《该不该问——从美国人口普查看美国政治的实际运作》(1)根据材料一、简析美国建国初建立人口统计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口普查案”反映出的美国社会矛盾。(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人口统计制度的认识。【答案】(1)受英国的影响;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国家治理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2)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权力之争;少数族裔与美国人之间的矛盾;两党之间的斗争;联邦政府与最高法院之间的矛盾(答出三点即可)(3)人口统计制度事关/服务于美国的国家治理,美国政府重视人口统计制度的建立;人口统计制度的效能因美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大打折扣/美国政治的实际运作严重影响人口统计制度的效能(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87年(美国)。根据材料一“1624年,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首次开展官方人口统计”可知作为英国早前的殖民地,美国的人口统计制度受到英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人口统计数据逐渐被应用于选区划定、移民管理、联邦财政拨款等方面”可知人口统计制度事关美国建国初的国家治理;根据材料一“但人口统计制度隔绝了各州随意干涉联邦权力分配的可能性”可知,人口统计制度还涉及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问题。(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20年(美国)。根据材料二“许多州政府以及代表少数族裔的非政府组织反驳说增加公民问题会导致部分家庭拒绝参与普查”可知,该案件涉及中央与地方、少数族裔与美国人; 根据材料二“法院认为联邦政府违反了行政部门在制定规章时应遵循的法定标准,判决特朗普政府在人口普查中不得增加公民问题。对此,民主党人表示欢迎,特朗普威胁要推迟人口普查”可知,两党之间、联邦政府与最高法院之间的矛盾。(3)本题认识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20年(美国)。根据材料一可知人口统计制度服务于美国的国家治理,美国政府重视人口统计制度的建立。根据材料二可知人口统计制度的效能因美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大打折扣,美国政治的实际运作严重影响人口统计制度的效能。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内聚的地理环境、广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客观条件。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相互交融,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形式与内涵。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儒家学说为骨干的意识形态,为文明成长繁荣创造了条件。独特的史学传统造就了源远流长、延绵不断的文明传承意识。同域外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中华文明丰富发展的不竭动力。历经长期发展,中华文明培育出以道为统,以儒为基,以天人合一为根本理念,以民本为政治思想基底,以大一统为政治理想核心,以通变革新为鲜明品格,以天下大同为崇高理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符合自己特点的道路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结合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阐述:制度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的维系起到重要作用。为解决弊端,加强治理,各朝代不乏制度创新的实例。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北宋建立之后,通过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收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设置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基本上改变了唐后期以来的割据、政局动荡的局面;元朝建立后,为应对疆域空前辽阔的新情况,推行了行省制度,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既给予地方一定的权力,又兼顾了中央集权。综上可知,中国古代历代的制度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使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从而推进了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延续、不断发展。示例二:论题: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阐述: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中央政府政策开明开放,民族往来和对外交流活跃。该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印度以及东非沿岸的珍奇物产、药物药方不断输入中国。明末,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汇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总之,中华民族与域外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为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阐释题。时空:古代(中国)。首先,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示例一:据材料信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可拟定论题“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后,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阐释。例如,结合所学从秦朝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元朝实行行省制等知识可知,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汉武帝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北宋建立之后,通过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收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设置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基本上改变了唐后期以来的割据、政局动荡的局面;元朝建立后,为应对疆域空前辽阔的新情况,推行了行省制度,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既给予地方一定的权力,又兼顾了中央集权。最后,归纳总结,例如:中国古代历代的制度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使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从而推进了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延续、不断发展。示例二:材料信息“同域外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中华文明丰富发展的不竭动力”并结合所学,可拟定论题: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后,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阐释。例如,结合所学从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等内容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中央政府政策开明开放,民族往来和对外交流活跃。该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印度以及东非沿岸的珍奇物产、药物药方不断输入中国。明末,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汇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归纳总结,例如:中华民族与域外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为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乃二十世纪之第十六年之初也。世界之变动即进化,月异而岁不同,人类光明之历史,愈演愈疾。十八世纪之文明,十七世纪之人以为狂易也。十九世纪之文明,十八世纪之人以为梦想也。而现代二十世纪之文明,其进境如何?今方萌动,不可得而言焉。然生斯世者,必昂头自负为二十世纪之人,创造二十世纪之新文明。——摘自陈独秀《一九一六年》材料二“短20世纪”是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短20世纪”(1914-1991)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首先1914-1945年是大灾难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常被视为某种黄金年代;后20年则被形容为“天崩地裂”的时期,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对20世纪的认识,并简析其原因。(2)就材料二中“短20世纪”的某一阶段进行论述。(要求:说明所选阶段,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1)认识:快速变化和不断进化的时代;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以新人格创造新文明的时代。(答出一点即可)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巨大飞跃;一战爆发、国际局势大变动;中国社会状况依然黑暗;进化论等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兴起,先进知识分子期望唤醒民众,推动社会进步。(答出两点即可)(2)示例一:1914-1945年是大灾难时代。论述:这一时期对于资本主义世界而言是大灾难时代。是全面战争的年代,两次世界大战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是经济大恐慌的年代,1929—1931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社会危机四伏,法西斯主义扩张,对西方的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对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而言,这一时期还是革命的时代,俄国十月革命和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深刻地影响世界格局的演进。示例二:1945-1973年是经济异常繁荣,社会重大变迁的黄金时代。论述: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成立、科技革命和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等作用下,世界工业和贸易快速增长,尤其西欧、日本、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率和低失业率,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也取得显著的成就。二战后初期,冷战与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示例三:1973-1991年是“天崩地裂”的年代。论述:1973年后的20年间的历史,是世界危机重重、失去支点滑落入不安定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经历了重大的转折点,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主要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