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1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1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1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1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1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0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过程与方法情。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占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赏析名句的方

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法。

视知识精讲

知识点01作者与背景

【作者】

1.陈子昂(约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

“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

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作“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

4.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

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

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存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

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5.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

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

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创作背景】

1.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

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

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2.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

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

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

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工作者七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4.《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郅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

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

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5.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

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

更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

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市)所作。

【微点拨】

赏析诗歌的方法:(1)知人论事;(2)分析诗人选取材料构成的艺术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诗歌语句

应注意景和人、物与人、景和情、物与情之间的关系。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知识拓展】

诗歌体栽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依照古诗的作法来写,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从诗句的字

数看,有所谓四言诗(《诗经》,曹操《观沧海》)、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和七言诗(鲍

照的诗)。

近体诗:乂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

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

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即学即练1]1.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A.《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陈子昂,隋代文学家。

B.《登飞来峰》的作者是王安石,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祖”。

D.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答案:D

解析:A.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B.王安石是北宋人。C.杜甫被称为“诗圣”。

【即学即练2】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2.《登飞来峰》的作者是________,北宋家、家、家。

3.《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代家、家。

答案:1.陈子昂;唐;2.王安石;政治;文学;思想;3.龚自珍;清;思想;文学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避免写错别字,如“龚”不要误写为“粪”,等等。

知识点02基础知识梳理

易错字

惜然(chuGng)涉下(ti)

保宗(ddi)青未[(liio)决吸(zi)

干号塔(xun)自学(yudn)

鸡豚(tUn)叩门(k6u)腊(沁)浑(hUn)

•♦

于考人(s6)定唐(dn)

2.词语释义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眼:视线。

塔:铁塔。

最高层:最高处,有两层含义。一指千寻塔的最高层,二指政治的最高层。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足鸡豚: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山重水复:i座座山、i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古风:有古人之风度也。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门:敲门。

己亥:己亥年,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

吟鞭:诗人的马鞭。

天涯:指禽别京都的距圆,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即学即练3】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久远。

B.造化钟神秀:指天地、大自然。

C.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D.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的马鞭。

答案:A

解析: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造化仲神秀,阴阳割昏晓。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涕下!

答案:B

解析:A.仲一钟。C.覆一复。1).创一怆。

【即学即练4】

用诗文原句填空。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的诗句是“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3)随杜甫漫游齐鲁,欣赏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4)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

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村秀丽风光,写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6)古代文人黑客常借“酒”抒情言志。",”(《游山西村》)

借“酒”写农家好客的习俗,赞美了农民的淳朴热情。

答案:(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莫笑农家腊酒舛丰年留客足鸡豚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并准确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怆然、自缘、昏晓、腊酒、豚。

知识点03整体把握

一、《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

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

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吟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

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前两句俯仰占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

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二、《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

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

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三、《登飞来峰》,是王安石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上的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上

的峰时的感想。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

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一一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

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入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

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

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四、《游山西村》这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

经历。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

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第二句诗写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一个“足”字,表

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句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

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矶,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第五、第六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

五、《己亥杂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

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

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的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

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即学即练】1.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答案:B

解析:第二句诗中有“闻说”二字,意思是听说,并非作者亲眼所见。

2.古诗赏析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G。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

B.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D.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有误,“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错误。中间四句是由静景转

为动景。

3.古诗赏析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项,“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君。

4.古诗鉴赏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

答案:B

5.古诗鉴赏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答案:D

解析“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

知识点04精读感悟

一、《登幽州台歌》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忧愁。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

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慨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

泪下呢?

--个“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情感。“怆然而涕下”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

的情态和悲愤。作者生不逢时的词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

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在这里集中体现。

二、《望岳》

1.找出诗中起统领作用的词语。

——起统领作用的词:望。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2.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I)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宛城高大的景孽。这是近望。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3.诗中“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钟”:聚集,宠爱、钟爱,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既写出神奇秀丽,

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贽叹之情。

“割”:明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明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

形象。

4.尾联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

怕困难,坚持到底。

5.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三、《鳌飞来峰》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①②句描写景物,③④句抒发情怀。

(2)前两句写景,突出了匕来峰的什么?

——山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前两句突出了飞来峰高耸云天的气势。

(3)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以及对自己对未来充满雄心壮志的情怀。

(4)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写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似浅近,其实用了典故。“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

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

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

四、《游山西村》

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鸣豚”,形容菜肴很丰盛。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好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

是英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而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诉,

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个村庄。

这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因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

人仃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尹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

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后。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

拄着拐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

西村和山西村农民无限喜爱的真等情感。

五、《己亥杂诗》

(1)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

感情牵连。

(2)后两句抒情。

——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奉奉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

使茎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

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即学即练】1.赏析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诗

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

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赏析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答案:“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人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体现出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

质。

3.赏析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句中“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绝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

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衬托出泰山的高大,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情,蕴

含着“只有不畏艰险去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的哲理。

4.赏析诗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答案:诗人从空间的视觉感受产生时间性的联想,从对自然的感受产生了关于人生的联想,乂从一般人生

感慨转到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从而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以及空有才干、报国无门

的寂寞、苦闷之情。

Q能力拓展

考法01技巧分析

1.分析《登幽州台歌》的写作特色。

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

胸怀宏伟:胸怀宇宙。

2.《望岳》诗中,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明确)(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青木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既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分。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3.《登飞来峰》一诗应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

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来抒发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泡负。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

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

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

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

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

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木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

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

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FI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

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

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

“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

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FI”,但作者却倒过天,先说果,后

说因;一因i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

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

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作为座右铭。

4.《游山西村》是一首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诗中指猪肉。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

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杲在曲折溪流

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喑,几间农家

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

描幕,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

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

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

他.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

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乂开朗的情

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超越了自然景

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

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口。这一天农家祭

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口来源很古,《周礼》里就仃记载。苏轼《蝶恋花•密

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

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

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而后,能

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

跃然纸上。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

“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

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灰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

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

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

不尽。又层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o

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5.《己亥杂诗》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

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

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

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第三、第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

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

着的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典例1】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泗浑,丰年留客运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日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

答案:1.“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

2.①面对困境时;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③事情有了转机时。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的能力。“足”的意思是足够,充足。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笑农

家的酒浊而又浑,丰收年景里特客菜看非常丰繁。由此可见农民的热情好客。“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

人倾其所有的盛情,写出了农家人的好客。

2.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古代诗歌名句的能力。这两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

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也可用于描绘山水美景或事情出现转机时。

【典例2】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口更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人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别离之苦。

I).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1.1)

2.C

解析:1.《己亥杂诗》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归园田居》不相同。

2.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而不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升迁

机会。

考法02主旨情感

【文章主旨】

1.《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

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2.《望岳》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

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

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

3.《登飞来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自信向上,枳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游山西村》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

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5.《己亥杂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

的奉献精神。

【典例3】

《登飞来峰》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写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似浅近,其实用了典故。“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

小人或其他消板事物。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大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

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

【典例4】

领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乃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

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但七年级学生却不易领悟诗中暗含的哲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借助课件,链接了陆游一生的坎坷

经历,引导学生了解陆游一次又一次被罢官,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却始终心存希望,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再问到诗句,水到渠成地交流出诗中的哲理,那就是: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应该保有正确的态度心存

希望、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奋发前行……

M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造化仲神秀,阴阳割昏晓。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涕下!

答案:B

解析:A.仲一钟。C.覆一复。D.创一怆。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怆/然而/涕下

B.阴阳/割/昏晓

C.自缘/身在/最高层

D.浩荡/离愁/白日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句朗读节奏的能力。A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独/怆然/而/涕下”。

3.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A.《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陈子昂,隋代文学家。

B.《登飞来峰》的作者是王安石,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祖”。

D.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答案:D

解析:A.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B.王安石是北宋人。C杜甫被称为“诗圣”.

4.下列各项中,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望岳登顶,写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第一联以设问统领下句,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绵延不尽。

C.第三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目光的专注,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之恃。

D.第四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

答案:A

解析:“由近及远”错,应是“由远及近”;“登顶”错,只是望,没有登。

5.下列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概说了飞来峰上应天塔的高度。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

看到旭日东升。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说是战斗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

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苜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乂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答案:D

解析:这首诗诗人借景抒怀明理,表达了他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

治抱负。因此,“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不正确。

6.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久远。

B.造化钟神秀:指天地、大自然。

C.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的马鞭。

答案:A

解析: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7.下列诗句中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C

解析:对偶,是修辞手法的一种,至少需要两句,且上下句的字数、结构要相同,词性相对。按此标准,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对仗工整,是对偶句,其他三项均不是。

二、默写题

8.用诗文原句填空。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的诗句是“,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3)随杜甫漫游齐鲁,欣赏泰山“,”的神奇秀丽、高人巍峨。

(4)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

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村秀丽风光,写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6)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抒情言志。",”(《游山西村》)

借“酒”写农家好客的习俗,赞美了农民的淳朴热情7

答案:(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莫笑农家腊酒浑十年留客足鸡豚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并准确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怆然、自缘、昏晓、腊酒、豚。

题组B能力提升练

一、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1.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则简明的主题语。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答案:(1)示例:走进唐诗,感受诗韵。

(2)示例:同学们,一个真正有文学修养的人,应该能背出不少经典的唐诗。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

的唐诗多,好吗?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语。为某个活动拟写主题语,类似于拟写宣传语。语言要简洁明了,要与活

动的内容紧密相关,可借用相关的诗句或是成误,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可以介绍背诵唐诗的好处,最后向大家提出倡

议即可。语境清晰,语言真诚委婉,便于他人接受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2.校团委准备开展一次以“中华经典诗词”为主题的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为开展好这次活动,校团委通知各班团支部书记于5月13日下午2点在团委办公室召开会议,布置活动

相关事项。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一份通知,注意格式。

(3)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段开场白。

(4)班上的王子涵同学朗诵很好,但她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作为团支部书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

说她参加这次活动。

答案:(1)示例: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

(2)略

(3)示例:诗歌,是华夏文明不老的传说。它从《诗经》的河床上一路走来;它是盛唐的杨柳,摇曳在古风河

畔;它是宋元的一尾鱼,游弋于澄澈碧波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的独特之美!

(4)示例:王子涵,再美的珍珠,埋在土里也兄示不出它的价值。你的朗诵这么好,不展示出来太可惜了。

3.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文化传承•文化理解】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

②脱鞍暂入酒家始: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③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儿人在,天涯孤棹。(颈联)

A.风高还

B.风高回

C.高风还

D.高风回

答案;(1)帆船马折柳饯饮

(2)C

解析:(2)五律的颔联和颈联对,'丈工整,且尾字押韵。“山”和“还”都押an韵。“初日”是偏正结构,

与之能对应上的是“高风”,而不是主谓结构的“风面”。

二、默写题

4.理解性默写。

(1)杜甫《望岳》中的“,”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2)《游山西村》一诗中表达失望处见到希望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寄寓了自己虽

已辞官却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志与追求。

(4)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

(5)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

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的“

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字,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学家。

(2)《望岳》的作者是,字,别号,朝伟大的诗

人。

(3)《登飞来峰》的作者是,字,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__________之一。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__,南宋诗人,字___________,号。

(5)《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答案;(1)陈子昂伯玉

(2)杜甫子美少陵野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