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_第1页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_第2页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_第3页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_第4页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教学目标】1、课标内容要求:理解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山水情怀,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传统山水画的鉴赏能力。在理解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与自主探究,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形成分析与评价。2、培养核心素养要求:理解山水情景融合,主客观统一的山水意境表达,确立山水情怀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对传统绘画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并提升人文素养。【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郁山水情怀。【基本问题】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富春山居图·剩山卷31.8×51.4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33×636.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请问你觉得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想传达什么样的意境?

一、黄公望的师承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黄公望的师承...精神汉末连年战争,文人雅士避免战火,隐居生活,寄情山水。在精神上黄公望师承了魏晋文人的风骨

黄公望的师承...技法在山水画技法上又师法了五代董源、巨然这两位山水画奠基人。五代

董源《潇湘图》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萌芽:其画山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魏晋时期,山水画还不是独立画科,只是人物画陪衬顾恺之

洛神赋图572.8cm*27.1cm

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

展子虔《游春图》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发展期:隋唐“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历代名画记》张彦远画圣:吴道子青绿山水:李思训、李昭道写意山水:王维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五代——山水分南北

荆浩北派山水代表画家隐于太行山,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皴”法创始人。著有山水画论《笔法记》,提出了山水画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推崇自然、天真的水墨气韵。“气韵”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最大的不同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元王蒙春山读书图轴元黄公望夏山图清钱维城仿黄公望秋山图轴南宋马远雪景图真山水如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林泉高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林泉高致》北宋郭熙

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山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51.5×1191.5厘米

《溪山行旅图》范宽如面前真山,峰峦浑壮雄逸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北宋山水中国画的透视方法:三远透视法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南宋山水——残山剩水马一角《踏歌行》

《溪山清远图》夏半边马一角、夏半边:马远重笔,夏圭善墨,其独特的构图方式给后世绘画产生深远影响。“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黄公望的艺术特点

大器晚成,我笔画我心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经这样评价过一副画卷,他说:“此卷一观,如诣宝所,虚往实归,自谓一日清福,心脾俱畅。”吴问卿想将《富春山居图》焚烧殉葬,幸好他侄儿吴子文救出。不过可惜的是,这幅画卷已经被火点燃,断成两截,部分地方被烧毁。此后三百多年,两段画卷分别流传。《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为道友无用禅师所绘画卷,描绘的是他晚年定居之地富春江边的秀丽风光。在温家宝总理的倡导下,2011年首次合璧展出。

二、黄公望的影响黄公望始开“寄画以乐“的门径,确立了元代的审美理想,以其特殊的个人经历、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修养引领“文人画”的时代潮流,是“文人画”的领袖人物。

元代山水试一试,观赏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用的什么透视法、墨色、皴法。并结合时代背景试谈谈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和意境。平远焦、浓、重、淡、清折带皴由于元代打压汉人,文人士大夫受冷落,画面表现出萧条的景象,但是也表现出了文人的孤傲、清高,黄公望题诗“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元明清山水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代画家:四王四僧四王分别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受皇室扶植,是清初画界正统派。四僧分别是:八大、石涛、石溪、弘仁。是清朝影响深远的野逸派。

因心造景——意境意境是画家的创造的终点,又是观众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中国山水画与其他国家艺术最大的不同之处,意境可分为无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