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化学试题1.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开发利用深海可燃冰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B.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合物,这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C.煤炭燃烧过程安装固硫装置,目的是提高煤的利用率D.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答案】A【解析】A.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开发利用深海可燃冰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A正确;B.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合物,是由于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NO产生的,不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B错误;C.煤炭燃烧过程安装固硫装置,目的是减少SO2的排放,C错误;D.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D错误,答案选A。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中,化合价为1价的是()A.AB.BC.CD.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是原子,显0价,错误;B、显+2价,错误;C、显+1价,错误;D、显1价,正确;故选D。考点:考查了化合价的相关知识。3.下列气体,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又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Cl2B.NOC.SO2D.NH3【答案】D4.农业上有一句俗语“雷雨发庄稼”,该过程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正确的是()A.N2+2O22NO2B.3NO2+H2O2HNO3+NOC.2NO+O22NO2D.HNO3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硝酸盐【答案】A【解析】A.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NO,不能得到NO2,A错误;B.NO与氧气化合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3NO2+H2O=2HNO3+NO,B正确;C.NO与氧气化合生成NO2:2NO+O2=2NO2,C正确;D.HNO3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硝酸盐,D正确,答案选A。5.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H2O2B.CaOC.SO2D.CO【答案】C【解析】A、不能和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故A错误;B、CaO能和酸反应,属于碱性氧化物,不能和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SO2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D、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氧化物的概念,解题关键:根据氧化物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注意概念实质理解,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的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B.NO、NO2都是有毒气体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铵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答案】D【解析】A.因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B、NO:无色气体,有毒(和CO使人体中毒原理一样),会污染空气.;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会污染空气,故B正确;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处,故C正确;D、由于稀HNO3的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一般生成氮的氧化物,还可以生成硝酸铵,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注意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解题关键:A.根据氨很容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D.由于硝酸的氧化性,不能得到H2,主要得到NO;易错点;7.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元素X位于周期表的()A.第四周期ⅢA族B.第四周期ⅢB族C.第三周期IVB族D.第三周期ⅣA族【答案】D【解析】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元素X的原子序数是2+8+4=14,即X是Si,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ⅣA族,答案选D。8.下列粒子与NH4+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相同的是()A.F﹣B.NeC.H3O+D.NH2﹣【答案】C9.下列反应中,SO2表现了还原性的是()A.SO2+H2OH2SO3B.SO2+2NaOHNa2SO3+H2OC.2SO2+O22SO3D.SO2+CaOCaSO3【答案】C【解析】表现还原性,化合价升高,A、S元素的化合价没发生变化,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SO2中S的化合价由+4价→+6价,化合价升高,SO2作还原剂,故C正确;D、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10.下列不能用于判断F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D.F和Cl的还原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等角度判断,但氟为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负价,没有最高价含氧酸,选B。考点:考查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11.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酸性:H2SO4﹤HClO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Cl>H2SC.离子半径:Na+>FD.碱性:NaOH>KOH【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是强酸,次氯酸是弱酸,故错误;B、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强,故正确;C、钠离子和氟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错误;D、钾的金属性比钠强,所以氢氧化钾的碱性强与氢氧化钠,故错误。考点:元素周期律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足量的SO2通入氨水中:SO2+2NH3·H2O===2NH+SO+H2OB.SO2通入溴水中:Br2+SO2+2H2O===2H++SO+2HBrC.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D.酸雨久置pH变小:2H2SO3+O2===4H++2SO【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过量的SO2通入氨水中生成亚硫酸氢铵,离子方程式为:SO2+NH3·H2O="=="NH4++HSO3―,错误;B、氢溴酸为强酸,应拆成离子形式,SO2通入溴水中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SO42―+2Br-,错误;C、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生成硫酸钙,错误;D、酸雨久置pH变小:2H2SO3+O2===4H++2SO42―,正确。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3.已知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但如果在铜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种盐,就能使铜溶解,且有气体产生,则该盐是:()A.Na2CO3B.KNO3C.CuCl2D.BaCl2【答案】B【解析】A、稀硫酸与Na2CO3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但铜不溶解,故A错误;B、铜与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粉溶解,故B正确;C、Cu与稀硫酸、CuCl2均不反应,不能溶解,故C错误;D、稀硫酸与BaCl2生成沉淀,不产生气体,铜也不溶解,故D错误;故选B。14.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A.HBO2B.H2BO3C.H3BO3D.H2B4O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物价等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判断,H2BO3中B的化合价为+4价,所以不可能是H2BO3,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考查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15.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科学技术有指导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B.利用元素周期表中氟、氯、硫、磷附近的元素研制新型农药C.在过渡金属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D.在周期表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在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处寻找半导体材料,A错误;B.利用元素周期表中氟、氯、硫、磷附近的元素研制新型农药,B正确;C.在过渡金属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正确;D.在周期表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D正确。故答案A。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6.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则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最高正价为+3价B.其最低负价可能为-1价C.氢化物易溶于水D.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答案】A【解析】根据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假设n=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n=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质子数为7,符合题意;n=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质子数为17,符合题意;A.由于元素X可能为氮元素或氯元素,最高正价不可能为+3价,A错误;B.元素X为氯元素,其最低负价为1价,B正确;C.元素X可能为氮元素或氯元素,其氢化物为氨气或氯化氢,二者均易溶于水,C正确;D.元素X可能为氮元素或氯元素,二者均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的关系,利用假设法令n分别为1、2、3来讨论即可解答,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17.A、B、C均为短周期元素,他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所示。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A.BeNaAlB.BMgSiC.OPClD.CAlP【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令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81,C的原子序数为x+8+1,所以(x+81)+(x+8+1)=4x,解得x=8,所以A为O元素,B为P元素,C为Cl元素,故选C。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18.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cd3abef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e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答案】D【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Na、b为Mg、c为C、d为O、e为S、f为Cl;A.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故d的氢化物比e的氢化物稳定,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a>b>e,故B错误;C.C为碳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其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或小于4,容易获得或失去电子,与其它元素相比C元素单质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C错误;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碳酸、硫酸、高氯酸,故D正确,故答案为D。19.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①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并微热②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③氢氧化铝与浓硝酸反应④碳与浓硝酸.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浓硝酸为强酸,电离出H+,使石蕊试液变红,后褪色,是因为浓硝酸的强氧化性,①正确;②FeO中铁为+2价,被硝酸氧化为+3价,HNO3一部分还原为NO2,FeO+4HNO3=Fe(NO3)3+NO2+2H2O体现浓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②正确;③氢氧化铝与浓硝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硝酸只起酸性作用;③错误;④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硝酸在反应中全部被还原,只起氧化剂的作用,无酸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考点:主要考察浓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等知识。20.14g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完全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A.9.6gB.6.4gC.4.8gD.3.2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有如下转化关系:设Cuxmol、Agymol金属铜、银失去电子给了硝酸中+5价的氮,还原产物中的NO和NO2又失去电子给了氧气生成硝酸,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2x+y=4×1.12/22.4,及质量守恒64x+108y=14,分别解出x=0.075摩尔,换算成质量4.8g,答案C正确。考点:金属和硝酸反应规律及电子守恒质量守恒规律的应用。21.下列各题中的物质均由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组成。试填写相应的化学式:(1)由2个原子核和2个电子形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2)由5个原子核和10个电子形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3)由3个最外层是6个电子的同种原子形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4)由最外层是1个和5个电子的原子形成18个电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答案】(1).H2(2).CH4(3).O3(4).PH3或N2H4【解析】试题分析:(1)2个原子核和2个电子形成的分子,说明是由H形成的,此分子为H2;(2)5个原子核和10个电子形成的分子,此分子为CH4;(3)3个最外层是6个电子同种原子,此原子为O,此分子为O3;(4)最外层是1个电子,为H,最外层为5个电子,为N,构成18电子的分子为N2H4。考点:考查分子的组成、原子结构等知识。22.(1)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SO2通入H2O2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室制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室制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足量的铁粉溶于稀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验证木炭和浓H2SO4反应生成的CO2、S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①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接口名称):__________。②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SO2+H2O2=H2SO4(2).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3).2NH4Cl+Ca(OH)2CaCl2+2H2O+2NH3↑(4).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5).ACDFEB(6).丁中溶液未完全褪色,乙中出现白色沉淀【解析】(1)①SO2通入H2O2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SO2+H2O2=H2SO4。②实验室利用硫酸与亚硫酸钠制SO2: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③实验室制氨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④足量的铁粉溶于稀硝酸中生成硝酸亚铁、NO和水,方程式为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2)①根据浓H2SO4氧化木炭的反应原理、条件,固液加热下反应,进行选择发生装置,二氧化硫能品红溶液褪色,所以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高锰酸钾可氧化二氧化硫,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同时根据高锰酸钾不完全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可通过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确认,因此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为A、C、D、F、E、B;②乙中为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丁装置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丁中酸性KMnO4未褪色,说明二氧化硫被完全吸收,因此表明已检验出CO2的实验现象是丁中溶液未完全褪色,乙中出现白色沉淀。点睛: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物质检验鉴别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注意把握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检验方法,尤其要注意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保证二氧化硫已经完全除尽。23.C、N、O、Na、Al、S、Cl是常见的元素(1)C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_____;C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以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为________。(2)用“>”、“<”或“=”填空离子半径酸性还原性得电子能力N3____Al3+H2SO4____HClO4O2____S235Cl____37Cl(3)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N2↑反应生成物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4)在(3)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元素中,属于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能证明其递变规律的事实是(______)(填字母)A.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气态氢化物的沸点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D.氢化物的酸性【答案】(1).第二周期IVA族(2).14C(3).>(4).<(5).<(6).=(7).CO2(8).S,KNO3(9).O>N>C(10).C【解析】(1)C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IVA族;C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以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为14C;(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氮离子半径大于铝离子半径;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则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氧元素,则硫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氧离子的还原性;互为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则得电子能力相等;(3)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则CO2是非电解质;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则该反应的氧化剂是S、KNO3。(4)在(3)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元素中,属于同周期元素是C、N、O,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O>N>C;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可以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于水化物的酸性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