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_第1页
应急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_第2页
应急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_第3页
应急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_第4页
应急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一、目的

本应急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的制定,旨在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公司财产安全,提升企业的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通过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程序、责任和方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子公司及外包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风险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2.本制度规定了从隐患的识别、评估、报告、治理到监控的完整流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安全生产隐患,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等领域。

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外包人员等。

三、职责

1.企业主要负责人:

-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负责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具体的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范围、方法、周期等。

-负责对排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整改措施。

-负责建立隐患档案,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负责组织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各部门负责人:

-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排查工作落实到位。

-负责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负责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4.员工:

-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隐患整改措施。

-参加安全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外包单位:

-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配合公司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改排查出的隐患。

-加强外包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外包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四、隐患排查范围

1.设备设施隐患:包括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安全设施等是否存在缺陷、故障、损坏、老化等情况,以及设备安装、维护、保养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2.作业环境隐患:对作业场所进行排查,包括作业场所的照明、通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噪音、粉尘等危害因素。

3.人员行为隐患:检查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包括不佩戴劳动保护用品、操作不当、疲劳作业等。

4.安全管理隐患:对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全面排查,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安全培训是否到位、应急预案是否制定等。

5.电气安全隐患:检查电气设备、线路、开关等是否存在老化、破损、接触不良等情况,电气设备安装、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

6.爆炸危险隐患:对涉及爆炸危险的场所和设备进行排查,包括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运输是否符合规定,防爆设备是否完好。

7.高处作业隐患:检查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包括安全带、防护栏、防护网等,以及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8.起重作业隐患:对起重机械、吊索具、作业场所进行排查,确保起重作业的安全。

9.交通运输隐患:检查企业内部交通设施、车辆安全状况,以及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10.环境保护隐患:对企业的环保设施进行排查,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11.应急处置隐患:检查企业应急物资、应急设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12.其他安全隐患:对可能存在的其他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覆盖。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1.综合检查是指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环保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内容应涵盖本制度中隐患排查范围的所有方面。

2.综合检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安全管理部门具体实施。

3.综合检查应形成详细的检查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二)专业检查

1.专业检查是指针对特定专业领域的隐患进行的检查,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环保设施等。

2.专业检查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必要时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参与。

3.专业检查的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应超过一年。检查结果应形成专业报告,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

(三)季节性检查

1.季节性检查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的专项检查,如夏季的高温、雷雨季节,冬季的寒冷、冰冻等。

2.季节性检查应在季节转换前进行,确保企业生产设施和作业环境适应季节变化。

3.检查结果应记录在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止季节性安全隐患的发生。

(四)节假日检查

1.节假日检查是在法定节假日前后进行的检查,以确保节假日期间企业的安全生产。

2.节假日检查应重点关注节假日前后的生产安排、设备维护、人员状态等方面。

3.检查结果应形成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在节假日前及时整改,确保节假日生产安全。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1.日常检查是指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经常性检查,由班组长或安全员负责,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2.定期检查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的检查,如每周、每月的定期安全检查。

3.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应形成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确保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消除。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1.长假前检查

-对所有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在长假期间能够安全运行。

-检查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安全防护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对生产现场的紧急停机按钮、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审核并更新长假期间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性。

-对生产场所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疏散指示标志等,确保其可用性。

-对员工进行长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强调假期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长假期间检查

-安排值班人员对生产现场进行不定期的巡查,确保生产线的安全运行。

-对于必须连续生产的关键岗位,确保有足够数量的熟练操作员值班,并对他们的安全操作进行监督。

-保持与值班人员的通讯畅通,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事故的发生。

3.长假后检查

-长假结束后,对生产设备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设备从停机状态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没有问题。

-对长假期间的生产记录和安全日志进行回顾,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长假期间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

-对员工进行长假后的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避免因假期后的松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交通安全

1.长假前检查

-对企业所有车辆进行全面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车辆在长假期间的安全行驶。

-检查车辆的安全设备,如刹车系统、灯光、轮胎、安全气囊等是否正常工作。

-对车辆的应急工具和物资进行检查,包括灭火器、急救包、三角警告标志等是否齐全。

-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

-制定长假期间的车辆使用和调度计划,确保车辆使用的合理安排。

2.长假期间检查

-对值班驾驶员进行酒精测试,确保驾驶员在驾驶时符合酒精浓度标准。

-安排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对车辆行驶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

-对于长途运输任务,制定详细的行程计划,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防止疲劳驾驶。

-对于车辆行驶途中可能遇到的恶劣天气和道路状况,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3.长假后检查

-长假结束后,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车辆在长假期间的使用情况,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对驾驶员的长假期间驾驶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驾驶行为进行纠正和指导。

-分析长假期间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对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再教育,强化交通安全意识,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环境保护安全

1.长假前检查

-对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在长假期间能够正常运行。

-检查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

-审核并更新长假期间的环境应急预案,确保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对企业的环保管理制度进行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对员工进行环保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2.长假期间检查

-安排环保值班人员,对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其正常工作。

-对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排放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可能产生环境风险的作业活动,加强现场监督,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保持与环保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和遵守最新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3.长假后检查

-长假结束后,对企业的环保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其从停机状态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分析长假期间的环境监测数据,评估环保设施的运行效果。

-对长假期间的环境安全情况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

-对员工进行环保安全再教育,强调环保法规的重要性,确保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环保行为符合要求。

七、隐患排查分级

1.隐患排查分级是根据隐患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以及对人员、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类。

2.隐患分为以下几级:

-重大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发生概率较高的隐患。

-严重隐患: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发生概率中等的隐患。

-一般隐患:可能导致轻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发生概率较低的隐患。

-较小隐患:对人员、财产、环境影响较小,发生概率很低的隐患。

3.隐患等级的确定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

4.对于不同级别的隐患,应制定相应的排查频次、治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八、隐患排查管理

1.隐患排查管理是指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识别、评估、报告、治理和监控的全过程管理。

2.隐患排查管理流程:

-识别:通过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等多种方式,发现和识别安全生产隐患。

-评估:对识别出的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隐患的级别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报告:将识别和评估的结果报告给安全管理部门,并按照隐患级别及时上报给企业主要负责人。

-治理:针对不同级别的隐患,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治理措施,包括整改、维修、更换设备等。

-监控:对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确保治理效果,防止隐患再次出现。

3.隐患排查管理的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提供必要资源,监督实施情况。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隐患排查的具体实施,对隐患进行评估和报告,组织治理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确保治理措施的落实。

-员工应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执行整改措施。

4.隐患排查管理的记录:

-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整个过程应形成详细记录,包括检查记录、评估报告、治理方案和监控报告等。

-记录应妥善保存,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调查的依据。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1.事故隐患排查报告

-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应包括隐患的发现时间、地点、描述、可能造成的后果、当前状态、临时控制措施以及建议的整改措施。

-报告应由发现隐患的员工或检查人员填写,并及时提交给安全管理部门。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报告进行初步评估,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决定是否需要立即上报给企业主要负责人。

-对于重大和严重隐患,安全管理部门应在24小时内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隐患排查报告应定期汇总,形成月报、季报和年报,以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2.隐患建档监控

-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登记,建立隐患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隐患的详细描述、评估报告、治理方案、整改记录和跟踪监控记录。

-隐患档案应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对于正在治理中的隐患,应定期更新档案信息,记录治理进度和效果评估。

-治理完成后,应对隐患档案进行最终评审,确认隐患是否已彻底消除。

-隐患档案应长期保存,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历史记录和未来隐患预防的参考资料。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隐患档案进行审查,分析隐患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十、考核

1.考核目的

-考核旨在评估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员工对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考核,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包括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子公司及外包单位。

-考核对象还包括所有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员工。

3.考核内容

-部门考核:根据各部门隐患排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隐患整改的及时性与效果、应急预案的完善与演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员工考核:评估员工对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了解程度、隐患报告的积极性、参与整改的主动性以及遵守安全规定的情况。

4.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应具体、明确,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相一致。

-考核标准应包括隐患排查的覆盖率、隐患整改的完成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