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段落作用(解析版)考点趋势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在阅读中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该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段落在主旨表达、结构安排、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命题形式】
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文中某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段与×段能否互换?为什么?知识点分类讲解1、段落在开头的作用⑴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⑵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对上文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对本身②渲染…气氛;②突出表现了…对下文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2)渲染了_______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_______情感;(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预示人物的_______命运3、首段非环境描写的作用(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3)总领全文,引起下文;(4)奠定文章____的感情基调;(5)为_____作铺垫4、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总括)过渡,承上启下。(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1)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_______⑵上承(或照应)_______,下启(或呼应)_______(3总括上文,为下文_______作铺垫文章由_______转为_______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结构上解释作用(1)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2)使文章前后照应;(3)层层深入,总结全文。内容上解释作用(1)结尾部分表达了作者____的情感。(2)深化____的主旨(3)强化作者____的观点。(4)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5)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6)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真题再现(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手王宇①班主任刘老师把高中毕业联欢会放在高考之后,他说,今天的联欢会可以唱歌,可以跳舞,也可以讲故事。②我从稀稀拉拉的掌声中站起来,双手使劲攥着皱巴巴的半袖下摆,还是止不住浑身发抖。我啥都不会,我抬起头看刘老师,刘老师也看着我。他的眼睛,平静柔和。③我抬起头,环视教室,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在我身上,这让我很感动。之前,我是讲台上的常客,除了做检讨还是做检讨,同学们习以为常,在各自的座位上忙着完成作业,并不抬头看我,想必也不会听我说什么。④我没有参加中考,是直接保送上高中的。高一期末测试后,我盯着成绩单,刘老师盯着我,刘老师说,这不应该是保送生的成绩。我歪着脖子说,是老师把成绩弄错了。刘老师说,那就让下一次测试来验证吧。结果下一次比上一次更糟糕,我把满心的牢骚与愤怒,传递给静静躺在校园里的一枚石子。我用右手一抛,石子起飞,呼啸声中,砸在树下晨读同学的耳朵上。我看见被砸同学的脸颊上满是血,当时就溜了,保安调取监控视频,反复比对,锁定的目标当然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抬头看教室里的电风扇在疯狂旋转,马上进入状态,做检讨竟然口若悬河。⑤学校搬出我,就等于搬出了我父亲。父亲从建筑工地赶来,把大小不等的钞票整齐叠放在刘老师办公桌上。父亲说,这是医药费,我给那个受伤的孩子道歉,给您道歉,儿子不幸,给您添麻烦了。说着,父亲伸出黝黑的手,在衣襟上擦了又擦,紧紧握住刘老师的手。站在一旁的我,仍旧歪着脖子。多大点事儿,至于吗?末了,父亲在校门口用长满老茧的手摸了摸我的脑袋,什么也没说,走了,我看见父亲的背影,看着那沾满水泥渣的工服,A心里挺不是滋味。⑥从那以后,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我成了一个另类,做人不诚实,没担当,逃避责任。刘老师几次有意靠近我,深邃的眼睛里含着鼓励,但我的自信像飘在校园上空的浮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迷上了网络世界,我能躲避校园所有监控探头的迷踪,翻过围墙,走出学校,在网吧里叱咤风云。⑦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期待着我的节目,我再次抬起头,心中涌出最想说的话来,那是高一的第二个学期,临近暑假,天热得厉害。晚餐后,父亲突然来学校找我。父亲带来两罐豆瓣酱,是母亲做的,我最爱吃的。我看见父亲的手黝黑黝黑,长满老茧,深深的裂痕里嵌着永远洗不掉的水泥渣。父亲说,好好吃饭,别饿着。太阳隐去,校园里的灯光把父亲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送走父亲,B我的心里很茫然。⑧装模作样地上完晚自习,我顿时兴奋起来,轻车熟路地跃上墙头,再踮着脚尖滑向外面的墙脚根,感觉脚下软绵绵的。我闪身一跳,落在路边。墙脚根下坐着一个人,刚才我踩在他的身上了。我想那人肯定是城市里的流浪汉,走了几步感觉不对劲,流浪汉怎么会穿着沾满水泥渣的工装。我猫着腰,凑上去看。父亲披着编织袋,打着呼噜,靠在墙上睡得正香。⑨C我的心,瞬间崩溃了。⑩同桌打断了我的故事。站起来,用手指着我说,怪不得从那天晚上开始,你小子像打了鸡血似的啃书本,成绩一个劲儿地往上蹿。⑪刘老师平静的眼睛里泛着光亮。他说,此处应该有掌声了。⑫沸腾的教室还没有平静下来,教务主任拿着高考成绩单走进了我们教室,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撑得眼镜翘上了眉头。他不失幽默地对我说,依你的成绩,可以坐着火箭离开我们这个小城市。我盯着成绩单,刘老师盯着我,默默无语。我趴在刘老师的肩膀上痛痛快快地哭了起来。⑬泪眼婆娑中,我又一次看见父亲的那双黝黑黝黑长满老茧的手。(选自《微型小说集》,有删改)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答案】示例:犯错之后要做到知错能改;要从点滴细节感受到亲情,感受到父母、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解析】此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此题需结合文章情节,得出文章主旨,再谈自己的启示。文章写的是主人公在高中时放纵自我,追求享乐,浪费美好光阴的时候,父母亲却依然给予深沉又细腻的爱,父亲的艰辛一次次刻画在主人公眼中,最终他迷途知返,及时补救,高考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的故事。由此可以得出的启示可以关于感恩,关于知错就改,关于亲情、成长等。示例: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缺乏拼搏的毅力的时候,也会犯错,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父母家人、同学老师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所以应知错就改,抓住任何一段光阴,埋头奋斗,终将品尝到胜利果实。(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从理解一朵花开始黄咏梅①说实话,在往前一点的年岁,四季之中我最爱秋季,喜欢它从凉渐变至冷的那个阶段,清凉又不至于萧瑟,而最重要的是,喜欢它不像春天那么热闹。春天看花的时候,我亦独赏枝头的那一朵。土地解冻,万物苏生,百鸟归巢,叽叽喳喳,这种热闹的春天景象,一度被年轻的我偏执地认为不够“酷”。真正认识春天,懂得欣赏春天的时候,我已人届中年。那几乎就是从理解一朵花开始的。②去年春天,我们去安徽砀山县看梨花。梨花,在古典诗词的意象中,总是隐喻离愁别绪。分离、飘零、楚楚可怜,甚至形容女孩的眼泪也是“梨花带雨”。然而在一个叫良梨的村子里,我体会到梨花的另一种隐喻。砀山县有百万亩梨园,每年春天,梨花开的时候,名符其实一片香雪海。在这里,梨花似乎远离了文学作品赋予的形象,它美好、甜蜜、盛大,梨花的盛开便是一张张丰收的笑脸。蜜蜂围着花蕊跳舞,小虫在花心里探头探脑,甚至一阵微风吹来,对这里的人来说,都是大自然对他们的报答。在良梨村的万顷梨园,我看到果农爬上高高的梯子,手上拿着一根小棍子,像是在对一朵朵梨花施展魔法。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他们这是在争分夺秒点梨花。点梨花是砀山梨园世代沿袭的传统绝活。一根小棍子上系一小团鸡绒毛,蘸一下采集来的花粉,往梨花的花蕊中轻轻一点,这里一下,那里一下,果实就这样获得了孕育的机会。梨花花期短暂,果农争分夺秒,人工授粉可以大大提高梨树的结果率。砀山梨是整个村子的经济支柱,延伸的产业链更是以一朵梨花为开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梨花成就了这个村。当地有一棵被命名为“乌龙披雪”的梨树王,三百多岁了,依旧不负众望,洁白的梨花几乎将树上的虬枝全都覆盖住了。这棵梨树王,丰年的时候,结果可达四千多斤。我从那一树梨花中,仿佛看到压满枝头的金灿灿的梨子,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气息。③梨花带活了良梨村的旅游经济,田野上建起了一间间崭新的民宿,设施既现代化又不失乡土气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民宿外墙上那一幅幅色彩鲜艳、生趣盎然的农民画。其中有一面墙,画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妇,她的头上裹着绣满梨花的绿色头巾,怀里抱着一只老母鸡。她张大眼睛,深情地望向远方。农民画,画得并不讲究,但画中老妇的眼神一下就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地随着她目光的方向看过去:那是一片土地上的海洋,梨花如层层海浪,如此壮观,如此繁盛,隔着那么远,我都能感受到梨花在枝间喜悦的颤动。我将这幅画取名为《春天在那里》。④很长一段时间,在对着春花秋月感怀的时候,我几乎忘记了,花朵的盛开不仅仅只有好看,也不是只为了勾起人们朝花夕拾的唏嘘。花朵是对果实的召唤,如同春天是对秋天的召唤,那些被花瓣小心呵护着的花蕊,是鲜花怀抱着的果实的心愿。从一朵娇弱的梨花里,我看到了丰硕的果实,看到了生命的尊严和力量。春天,一年之初,四季之始,在春天盛开的所有花朵里,都蕴藏着一个个果实的心愿。这是花朵的本义,也是春天的本义。我爱上了这样的花朵,也爱上了这样的春天,因为人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应该怀抱着这样的心愿。(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第③段描绘了一幅“农民画”,有人认为,这幅画与主旨无关,可删去。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答案】不能删去。内容上,全文主要写作对象是梨花,“农民画”中主要的描绘对象也是梨花。画中描绘了一位头戴绣满“梨花”的绿色头巾的老农妇,怀抱母鸡望向梨花花海,寓意梨花给本村农民带来生活的富足、希望及生命的尊严与力量,表达对梨花的喜爱、感激之情。对“农民画”的描绘,拓展了梨花的意蕴,进一步深化文章主旨。结构上,全文以梨花为线索展开行文,本段承上启下,上承梨花带给农民的丰收,下启由梨花带来的对生命的感悟,为下文蓄势。【解析】考查分析句段作用。首先表明观点,不能删去。从内容上,联系本段中的“画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妇,她的头上裹着绣满梨花的绿色头巾,怀里抱着一只老母鸡。她张大眼睛,深情地望向远方。农民画,画得并不讲究,但画中老妇的眼神一下就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地随着她目光的方向看过去:那是一片土地上的海洋,梨花如层层海浪,如此壮观,如此繁盛,隔着那么远,我都能感受到梨花在枝间喜悦的颤动”可知,全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梨花,农民画中那位老妇人凝望的也是梨花。“她张大眼睛,深情地望向远方”,远方是一片蓬勃的梨树林,这些梨树给当地人们带来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让作者看到了“丰硕的果实,看到了生命的尊严和力量”。所以对梨花的描绘拓展了梨花的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从结构上,本段承接上文梨花给农民带来丰收,带活了当地的经济,引出末段作者对于梨花精神的感悟,作者感悟到“生命的尊严与力量”。所以本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春天的味道周钰姣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②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⑤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甜糕。”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⑪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糕。⑫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⑬沥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除了嫩嫩的茎和叶,清明草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不用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⑭“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了起来。⑮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糕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⑯“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⑰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⑱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⑲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糕,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⑳“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文章首段描绘了怎样的春日图景,有什么作用?【答案】文章首段描绘了一幅春花色彩斑斓、野菜争相冒出地面的春日图景。引出下文的记叙(或烘托氛围)。(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概括和作用理解。第一问根据①段“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写的是春花的色彩和野草的茂盛,可概括为:描绘了一幅春花色彩斑斓、野菜争相冒出地面的春日图景。第二问从内容上看,描绘了春花色彩斑斓、野菜争相冒出地面的情景;从结构上看,根据②段“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可知,引出下文关于“清明草”和“清明糕”的故事的记叙。(2022·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盛开的君子兰刘建春①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刚步入3月,连日来风和日丽,催开了楼下花圃里各种花。②一日,给阳台上的花草浇水,发现长了5年的君子兰突然冒出好几个花骨朵,它们被12片绿叶紧紧簇拥着,像襁褓中的婴儿,酣然沉睡。我好一阵兴奋,多年的辛勤培育终于要有结果了。③当12个细小的花骨朵逐渐冲出绿叶的怀抱,把自己亮丽地展现在阳光下时,我开始数着日子,期盼着花开的那一天。5天后,6个花骨朵脱颖而出,红艳饱满。8天后,中间那朵率先绽放,宛如一顶美丽的桂冠,端庄秀逸,落落大方。9天后,另外5个花苞相继绽开。12天后,余下的6个花苞全都灿然开放,像凌波仙子,风姿绰约,亭亭玉立,把不大的阳台装点得春意盎然。④12片绿叶簇拥着12朵花,寓意着一年12个月有着圆满的年轮,怎不令人欣喜不已!我第一时间想到要把这好消息告诉送我君子兰的张老师。⑤5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楼下小区散步,偶见家住5楼的从中学退休的张老师正在小区的花圃里侍弄10多盆君子兰。这些君子兰大都叶片细小,而且都只有五六片,好像是刚长出的幼苗,青翠欲滴。我很喜欢君子兰,它是花丛中的谦谦君子,极富灵性,且有着吉祥、幸福、美满的寓意。一友人曾赞之曰“不染浮尘贵自尊,秉厚德馨君子度”。⑥我冒昧地向张老师索要:“张老师,能不能送我一盆君子兰,我拿回去自己种。”张老师略一沉吟,欣然答应,他把有6片叶子的一盆君子兰送给我:“要注意浇水,不要枯萎了。如果遇见叶斑病,一定要及时施肥,对症下药。”⑦几年过去,君子兰叶子长到9片,期间,有片叶子的根茎枯黄了,我只好剪掉。没想到几天后,又一片青绿的新叶从根系里冒出来。我高兴地继续浇水。不久,又长出两片新叶。现在共有12片叶子,每片叶子都厚实光滑,如碧玉琢成,直立似剑,一派勃勃生机。⑧去年我外出避暑一个多月,回来后,只见君子兰叶子焉黄,奄奄一息。我赶紧让干透的泥上浸满清水,再轻轻把清水浇洒在叶片上。不几日,君子兰又鲜活起来,每一片叶子都郁郁青青。⑨今年2月初,我下楼漫步,见张老师又在花圃里侍弄花草。我只看见一盆君子兰,又新增加了几盆紫罗兰。“那些君子兰怎么都不见了?”我疑惑。张老师淡然道:“都送给楼上楼下的邻居了。疫情期间不能出去,在家养养花也很好,既避免了出去可能被感染,又居家修身养性。”⑩我家的君子兰开花后,我找过张老师好几次,可一直没找到他。一天,我下楼遇见物管的陈师傅,他告诉我,张老师2月底就回贵州大山老家去了。他把5年前种下的最后一盆君子兰带给他年轻时支教的小学校,说今年君子兰肯定会开花,他要让孩子们在盛开的君子兰前开心快乐!⑪我只能托春风把君子兰盛开的喜讯带到贵州大山深处的小学校:张老师,你送我的君子兰历经5年寒冬腊月、炎炎酷暑,恪守其坚韧和高洁的秉性,在这3月傲然绽放,这是报春的花啊。(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A.刚步入3月,连日来风和日丽,催开了楼下花圃里各种花。B.现在共有12片叶子,每片叶子都厚实光滑,如碧玉球成,直立似剑,一派勃勃生机。(2)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选(A)句,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随着天气晴好,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催”给人一种急切、欢快的感觉。选(B)句,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叶子比作碧玉雕琢的宝剑,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叶片厚实,色泽光亮,姿态挺拔的特点,表现君子兰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作者的珍爱(喜爱)之情。承上启下,抒发感情,引出养兰经历(故事)。
【解析】(1)考查语句赏析。A.“催”字把春天人格化,写春天催促,使百花盛开,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联系“风和日丽”和“各种花”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天气转暖,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催”还给有一种迫不及待,欢快无比的感觉。B.把叶子比作碧玉雕琢的宝剑,这是比喻的修辞。联系句中的“每片叶子都厚实光滑”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叶片厚实,色泽光亮,姿态挺拔的特点。联系“一派勃勃生机”可知,表现了君子兰旺盛的生命力。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看到君子兰后的喜爱之情。(2)考查分析语段作用。本段中的“12片绿叶簇拥着12朵花,寓意着一年12个月有着圆满的年轮,怎不令人欣喜不已”承接上文对于君子兰开花的描写。“我第一时间想到要把这好消息告诉送我君子兰的张老师”引出后文自己从张老师那里讨要来君子兰,悉心照顾的情节。所以本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022·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发生①他默默看着工人站在烟囱顶端挥动铁锤。烟囱和这胡同老旧的房屋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他心里有些感伤。②一个工人跟路人打趣:“这年头,啥事都有。刚有个姑娘,买了七十二块从烟囱上拆下来的砖头。这姑娘想干啥啊!”③他眼神有些恍惚。三年前,妻子去世后,他发觉自己老了,思维的能力被掠去了一大半。前年,女儿出嫁后,家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根孤独的干木头。④第二天,一个女孩找到他家,送给他一块红色的砖。砖面上写着:豆瓣胡同四十七号。“这块砖是从烟囱身上拆下来的。我想送给你,把烟囱的记忆留在你家里。这是我的一次艺术活动。”女孩说。⑤“艺术活动?”在他的意识深处,只有绘画、音乐、电影和文学作品才是艺术,“我不是太明白……你这是什么艺术活动?”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艺术。”⑦女孩走后,他摩挲着红砖,琢磨着女孩的话。⑧傍晚,女儿回来看他,要把无用的红砖丢出去,两人为此争执了几句,女儿气呼呼走了。此刻的夜是最寂静的,就像一大桶凉水,将他内心的孤寂和伤感冲刷了出来。⑨隔天下午,他再次遇到了那个女孩。⑩“谢谢你让这条胡同有了艺术。”⑪“叔叔,你喜欢这样的艺术吗?你也可以试一试。”⑫“我哪行,我可没那脑子。”⑬“艺术也是生活实践,这种实践能让人更热爱生活。想一想你最熟悉的生活环境,那里一定有你的艺术灵感。”⑭听了女孩的话,他有些心动了。晚上经过咖啡馆,闪烁的彩灯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很兴奋。⑮“我想在胡同里挂上彩灯……我想改变一下胡同沉闷的气氛。你觉得怎么样?”下一次见面,他皱着眉,急问道。女孩想了一下,笑着说:“叔叔,我们可以合作完成胡同灯光装置……我们把彩色灯泡挂在胡同的墙壁上,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再在地面上喷洒感应液体,路人的脚踏在上面,灯泡就会发光,脚步离开后,灯泡就会马上熄灭。”他啧啧称奇。⑯此时的天色接近黄昏。他们抬着木梯,手拿工具,来到胡同中央……⑰一个女人走过来,几秒后,彩灯突然在胡同里闪耀起来。女人发出一声尖叫,灯光灭了,接着又开始闪烁,女人再次叫出了声,不再是先前的尖叫,而是好几声惊叹。绚烂的光影在胡同里回旋。⑱“叔叔,你不想试一下吗?”“好!”他慢慢走过去,五颜六色的光影亮了,在眼皮上跳跃,他从内心深处感受着,时间仿佛虚无了,他的身体异常轻盈。⑲他感慨不已:自己只是一个退休工人,想不到会和艺术扯上关系,真是不可思议!他仰起头,看着墙上的彩灯朝他眨眼睛——我亲手买来的彩色灯泡,我亲手挂上去的,他心满意足。眼前的胡同成了灿烂的世界,他不出声地笑起来。(原载《山花》,作者蒋一谈,有删改)联系全文,分析第①段“他心里有些感伤”的表达效果。【答案】①老人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对废弃的烟囱和即将被拆迁的胡同的不舍之情。②废弃的烟囱正如无用的自己,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年老孤独的悲伤之情。③为下文老人参与艺术创造,乐观面对生活作铺垫。④与下文老人心情的变化形成对比。【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第①段中“他默默看着工人站在烟囱顶端挥动铁锤。烟囱和这胡同老旧的房屋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他心里有些感伤”的内容可知,“他心里有些感伤”是心理描写,表达了他对废弃的烟囱和即将被拆迁的胡同的留恋和不舍;联系第①段中“他默默看着工人站在烟囱顶端挥动铁锤。烟囱和这胡同老旧的房屋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他心里有些感伤”,第③段中“他眼神有些恍惚。三年前,妻子去世后,他发觉自己老了,思维的能力被掠去了一大半。前年,女儿出嫁后,家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根孤独的干木头”,第⑧段中“傍晚,女儿回来看他,要把无用的红砖丢出去,两人为此争执了几句,女儿气呼呼走了。此刻的夜是最寂静的,就像一大桶凉水,将他内心的孤寂和伤感冲刷了出来”的内容可知,“他心里有些感伤”,是因为觉得废弃的烟囱就像无用的自己一样,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年老孤独的悲戚,伤心;联系第⑭段中“听了女孩的话,他有些心动了。晚上经过咖啡馆,闪烁的彩灯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很兴奋”,第⑮段中“‘我想在胡同里挂上彩灯……我想改变一下胡同沉闷的气氛。你觉得怎么样?’下一次见面,他皱着眉,急问道”的内容可知,为下文老人参与艺术创造,乐观面对生活作了铺垫;联系第⑲段中“他感慨不已:自己只是一个退休工人,想不到会和艺术扯上关系,真是不可思议!他仰起头,看着墙上的彩灯朝他眨眼睛——我亲手买来的彩色灯泡,我亲手挂上去的,他心满意足。眼前的胡同成了灿烂的世界,他不出声地笑起来”的内容可知,“他心里有些感伤”与下文老人心情的变化形成对比,突出了艺术创作带给老人的喜悦。(2022·湖北荆门·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王淡人汪曾祺①王淡人,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②王淡人是一名医生,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③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④王淡人的家很好认。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⑤王淡人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王淡人一年也看不了几起重症,多半是一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王淡人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⑥有人说:王淡人很傻。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⑦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这真是玩儿命的事!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⑧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⑨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搭背”。说:“你不用走了!”⑩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⑪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⑫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⑬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选自汪曾祺《故乡人》,有删改)汪曾祺的语言“淡而有味”,既朴实自然又富有诗意。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加以赏析,并联系你的写作实践谈谈启示。【答案】“淡”体现为语言的朴实自然。文章结尾写“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用语平实、不事雕琢、简洁明快地概括了王淡人的生活。“有味”体现为语言富有诗意。“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对仗工出整,凝练典雅,以景来写王淡人的淡泊潇洒,令人回凸味。启示示例:在进行写人叙事作文训练时,我能通过直接刻画人物,写出我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总能获得老师的青睐。因此写作时,要想写出真情实感,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汪老的语言风格,既要自然朴素,还要优美生动。【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淡”指朴实自然,最后一段“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用语简单,没有过多的修饰,朴实无华,简洁明快,概括了主人公的特点和生活,一目了然。“有味”则是指富有诗意,文章体现诗意的方式一是使用诗句,二是营造诗意的氛围,“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则是诗化的语言,对仗工整,用自然景物营造出韵味无穷的意境,与文章主旨贴合,写出了王淡人平朴自然、醇厚美好的日常生活,突出了其满身的风雅。可据此作答。写作的启示可围绕用语的凝练、简洁与优美相结合这个角度,达到文章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示例:描写人物的方式有很多,可结合人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白描等,刻画人物时抓住人物最典型的特征,语言凝练、简洁,一语中的最能打动人,而不是简单的华丽辞藻的堆叠。而适当运用诗意的语言,更能添加文章的韵味。(2022·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稻田重逢谢枚琼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长方形的就叫长条丘,荷叶状的叫荷叶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⑦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母亲自言自语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没有哪个愿意来种。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⑪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作者在第⑦段为什么说“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回答。【答案】①在打工潮的冲击下,稻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②暗示稻田渐渐被荒废、被远离、被遗忘。③寄托“我”对稻田这种境况的伤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第⑦段中“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的内容可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无人再耕种农田,稻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联系第⑦段中“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的内容可知,说明稻田渐渐被荒废、被远离、被遗忘;联系第⑧段中“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的内容可知,“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因稻田荒芜,无人耕种的伤感。(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窗子开花李皓①只有在寒冷的冬天,窗子才会开出“美轮美奂”的花。如今,冬季不再那么寒冷,窗玻璃也不断升级换代,还有了双层玻璃,窗上难得见到水蒸气凝结成的冰花了。②小时候,我家是两扇木板门,门是关不严的,四边透风。为了避免夜里冻脑袋,大人不得不让孩子戴着棉帽睡觉。一觉醒来,窗上已布满冰花。冰花阻隔了光线,屋内是昏暗的,而外面已是亮堂堂的清晨。倘若不是母亲早早起来生火做饭,孩子们依然在梦中。院门外有人在呼喊,是邻居来借农具。我爬到窗前,哈出嘴里的热气,在冰花中间哈出一个圆圆的“小洞”——它似洞而非洞,只是玻璃上的冰凌化掉了,现出透明的玻璃。我远远看清了院门外的人,对灶间的母亲大喊:“妈,是俺二大爷家三叔,你快去开门吧……”③三叔的造访,毁了我心爱的一片“森林”。窗上的冰花多种多样,但我见到的多是有序排列的阔叶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年少的我,一直觉得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画家,或许就是神笔马良,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动声色,无影无形。冬夜夜深人静,我们蒙头大睡之时,“马良”走东家串西家,挥舞着他的神笔,一夜之间,画满了所有的窗玻璃。一片叶子挨着一片叶子,叶子脉络清晰,叶子和叶子基本是相同的,简直就是复制的。这些叶子挤满一个又一个窗口,然后在窗框处断开。窗子像田畴,田里挤满了禾苗,窗框就是横平竖直的田埂。刹那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郁郁葱葱的图画,在冬天四野凋敝的日子里,“马良”把希望画到了每户农家的窗上。④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大家的心思已经不在冰花的样式上了,更热衷于伸出舌头去舔。舌尖在玻璃上停顿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被冰花“粘”住了,便慌忙使劲儿往下拽,结果舌尖被粘掉小一块皮,疼得直掉眼泪。不禁想,在这叶子与叶子之间,在这茂密的丛林里,大概是藏着什么神秘的小兽,在守株待兔地等着我们这些小孩子上钩呢。⑤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直射到窗玻璃上,森林模糊了,树叶变成了水,顺着窗框流下来。这些冬天的花朵,就这么谢落了。但我并不伤感,因为今晚等我进入梦乡,“马良”还会留下窗花,且极有可能变换花样,细小的树叶变成大写意的白菜叶,或许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村庄。⑥后来,我爱上了画画。在缺少美术老师的东北乡下,这窗上的冰花,或许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他在无意中教会了我许多许多。我画得比谁都快,比谁都好,老师还把我的画推荐到县里展览。我把画粘在我家糊满报纸的墙上,逢邻居来闲坐,母亲便不失时机地炫耀儿子的作品,邻居频频点头,啧啧称赞。⑦因为那些冰花,冬天的窗子变得无比美丽,我的童年也有了斑斓的色彩。如今,窗上的冰花渐行渐远,阳光总是肆无忌惮地穿过玻璃,照出屋内的窗明几净、暖意融融,丰衣足食的日子一览无余。然而,我仍时常想起那开着花的窗子,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框。(选文有删改)阅读全文后,在班级阅读分享会上,大家认为第⑥段虽然提到了“窗上的冰花”,但没有具体描写窗子开花的景象,却又不能去掉,请你解释原因。【答案】因为这一段写的是窗上的冰花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让我爱上画画并小有成绩,突出窗上冰花对我影响之大,使结构更完整,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要在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基础上,从内容、结构和写作目的等角度分析。结合第⑥段“后来,我爱上了画画。在缺少美术老师的东北乡下,这窗上的冰花,或许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他在无意中教会了我许多许多。我画得比谁都快,比谁都好,老师还把我的画推荐到县里展览”分析,内容上看,因为这一段写的是窗上的冰花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让“我”爱上画画并小有成绩,其目的是突出窗上冰花对“我”影响之大,若具体描写窗子开花的景象,反倒是不简洁了;从结构上看,语段提到“窗上冰花”,与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相照应,使结构更完整,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禅①十一岁那年,我们家曾和一个邻居因一堵界墙的归属问题伤了和气。邻居是个新婚不久的青年,脾气暴躁,一心只想报复,就趁天儿黑偷偷爬上我们家屋顶,用干草将我家的烟筒堵上。②母亲不知烟道被堵,点火做饭。屋里顿时浓烟滚滚,直呛得全家人咳嗽连天。③父亲跑到院子里就发现了屋顶烟筒上的干草,马上想到定是邻居所为,便气不过,顺手抄起一捆干草要以牙还牙。④母亲出来制止了父亲。她让父亲大大方方地搬梯子上房将堵在烟筒上的干草拿掉。次日又堵,又上房拿掉,如此反复几次,邻居大概也自感无趣,就停止了他的恶作剧。⑤两个月后,邻居刚满月的儿子要剃头,求到了母亲。母亲打小跟做剃头匠的外公练就了一手绝活:专给过满月的婴儿剃头。那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婴儿的头顶薄如葱皮,稍有不慎就会割破头皮。方圆几个村子,此绝活非母亲莫属。因为刚堵过我们家的烟筒,邻居青年自是没脸向母亲开口,就托了村上一个长辈先来打前站。没想到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即刻放下手头的活计去了邻居家。事后,邻居小两口自是感动不已,专门提了一篮鸡蛋答谢母亲。自此,两家和好如初,再无争端。事后,母亲对我们全家人说:“烟道堵了不要紧,拿掉干草就是了,可人心要是堵了,那可是病啊!”⑥还有一句口头禅常挂在母亲嘴边,就是“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花呢”。⑦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院子里有两棵硕大的石榴树。每年初夏,一簇簇火红的花朵竞相开放,满院飘香。石榴树是母亲嫁给父亲后的第二年春天,专门从娘家的园子里移栽过来的,而且是一棵酸石榴,一棵甜石榴。母亲说:“这日子本来就有酸有甜,但石榴花都是一样红红火火地开。”我这才恍然,原来母亲之所以从娘家特意移栽石榴树过来,除了美化院落,还有更深层的期许在里面。⑧可是石榴花再好看,花期也只有一个月左右。母亲便在院子里的东墙根栽上了一排月季,最不可思议的是,母亲还特意在大门外的两边也栽上了十几株。父亲笑她:“我们这穷家穷院的,又不是啥气派的大门楼,不配栽花的。”母亲却说:“门,再怎么简陋也是门,这花开得久,万一有亲戚朋友来串门,偏偏遇到‘铁将军’(锁头),这时他们要是看到门口这些花开得正艳,兴许心里就不会太凉了,花把门,总比铁将军把门好多啦!”母亲的这个诠释,让我一下子想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的一段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⑨不识字的母亲不会进行汪先生那样有才气的表达,但她的善意与汪先生不谋而合。⑩母亲爱花,几近痴迷,在她眼里可谓无处不花。平日里很多根本与花不搭边的东西,她也能别出心裁地叫出“花样”的名儿来。房顶上的炊烟,她说那是咱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熬小米粥,她说那是小米粒在锅里乐开了花。最有意思的一回是刚过门的大嫂第一次下厨蒸包子,大概是厨艺不精,一掀锅盖,包子褶居然全绽开了。大嫂臊得脸通红,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咱家,包子全笑啦!”当时闻听此言,大嫂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⑪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那是心里有花。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好;心里有花,就会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心里有花,才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文/刘世河,选自《意林》,略有改动)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答案】①结构上,总结上文;②内容上,写出了母亲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以及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③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④点明主旨。【解析】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邻居青年恶作剧堵烟筒,母亲都不予理睬,那是因为母亲“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好”;母亲爱花、种花、满眼皆“花”,叫出“花样”别名,那是因为母亲“心里有花,就会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所以结构上,对上文进行了总结;内容上写出了母亲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以及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心里有花,才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佩、感激、思念之情。(2022·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孙景坤:不忘共产党人初心使命①每当国歌和军歌旋律响起时,“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目光总饱含敬意,深情致以军礼。昔日沙场,他曾战功赫赫,九死一生;回乡建设,他却深藏功名,造福一方。孙景坤说,他不是英雄。但这一切,却又是一个英雄的真正底色。②1950年10月,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入朝参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辽宁丹东治疗。养了一个多月伤,孙景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就又再次入朝奔赴前线。他只有一个信念,只有打了胜仗,才能回家过好日子。③1952年10月27日,残酷的争夺战在坪村南山161高地进行,阵地上的8连血战了18个小时,打退了美军14次冲锋,副连长支全胜已经握紧了爆破筒,准备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孙景坤,带队在20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达命令。7连副排长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冒着弹雨增援上去。一箱弹药重达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沟都已被封锁。“从山岗上冲过去!”孙景坤带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通过了封锁区,到达高地。敌人又开始进攻了,孙景坤和战友们奋力阻击。从中午一直到半夜,又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战后,战友们从被炮弹掀起的泥土中,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孙景坤。如今,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④抗美援朝复员后,孙景坤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回乡后,他担任了山城村一队的队长。这山城村一队的山是光秃秃的山,1958年建硫黄厂,熏得前山寸草不生。后来,硫黄厂停窑下马,看着荒弃的山,孙景坤心疼。上世纪60年代初,他带着山城村一队的社员,扒了破损的窑,在山上栽下了落叶松,一尺高的小苗逐渐长高,几年下来,把整座山都铺绿了。种植落叶松,给村庄穿上绿装,是留给子孙的财富。孙景坤又立马想到如何借助自然生态优势,增加社员的收入。后山的土质很好,适合种板栗,孙景坤又是培植又是嫁接,使出浑身力气。二十几年时间里,队里种活的落叶松和板栗树,至少也有13万株。⑤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清瘦的孙景坤轻抚军装上的军功章,对于他来说,60多年前,就将这些功名尘封了。⑥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说,只是知道老爷子去过前线,还是第一次听说立过一等功,当过大英雄。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父亲只是偶尔在这几年深夜睡不着时,才会给她讲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这些军功章,她只在40年前见过一回,那时由孙景坤的母亲保管,包在一条绣着“赠给最可爱的人”毛巾中,里面还裹着层红布。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孩子张德胜到东风造纸厂玩,在一本书上发现了一篇文章《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他立即拿到孙景坤家,指着篇名旁的画像,兴奋地说,二大爷,你是书上的英雄。孙景坤却否认:“那不是我。”⑦张德胜一字一句地往下念,孙景坤还在说,重名了,不是他。直到念到副连长支全胜的名字时,他突然插嘴:“他才是英雄,腿都打没了。”随后,他脸色凝重,眼里含泪,叮嘱孩子把书收起来。⑧军功章能深藏,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未忘却。(原文有改动)选文第⑧段有什么作用?【答案】从内容上看点明文章主题,画龙点睛;从结构上,总结全文。【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从结构上来说,第⑧段位于结尾,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根据结尾段“军功章能深藏,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未忘却”,联系第⑥段“这些军功章,她只在40年前见过一回,那时由孙景坤的母亲保管,包在一条绣着‘赠给最可爱的人’毛巾中,里面还裹着层红布。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孩子张德胜到东风造纸厂玩,在一本书上发现了一篇文章《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他立即拿到孙景坤家,指着篇名旁的画像,兴奋地说,二大爷,你是书上的英雄。孙景坤却否认:‘那不是我。’”,第⑦段“直到念到副连长支全胜的名字时,他突然插嘴:‘他才是英雄,腿都打没了。’随后,他脸色凝重,眼里含泪,叮嘱孩子把书收起来”等语句可知,孙景坤的军功章都由孙景坤的母亲保管,不曾主动显露,《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的文章被发现后,孙景坤称文章中的人不是自己,认为腿都打没了的副连长支全胜才是英雄,不居功自傲,体现了孙景坤“隐藏功名,初心不改”的主题,画龙点睛。(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一碗“雪花”面马海霞①那天,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雪下得不大,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我在火上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了面条。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②正在发愁时,我看到门外街上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出的面条送他一碗。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说:“今天太冷了,请您吃碗热面条暖和暖和。”③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直接将热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④我正说着呢,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修鞋的吃……”父亲听了,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来取鞋子的人多,我不能离开鞋摊。”⑤父亲听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⑥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父亲把酒瓶装进左口袋里,酒盅装进右口袋里,双手端面,出了屋门,我只好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⑦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才返回家中。⑧晚上我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⑨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外县买石灰,等买上石灰,往回赶到半路时,却发现随身带的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讨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⑩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若人家递给他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⑪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却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那是情义。⑫后来,父亲和瘦大叔真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⑬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都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⑭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选自《意林》2021年第21期)本文以《一碗“雪花”面》为题有什么妙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答案】标题的作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告诉我们主要内容围绕“面”展开,作为文章的线索;同时“雪花”告诉我们当时故事发生的季节;“雪花”象征人物纯洁的心灵,表达了作者对于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最后一段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标题“雪花面”;点明文章的中心,表达对于关心他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告诉读者,善良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温暖的道理。【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和段落作用。标题作用:“雪花”形容“面条”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雪花”象征纯洁,也可以点明文章中心,表达对于具有温暖和情义的行为的赞美;另外,“一碗面”这可以算作文章的线索,因为文章主要是围绕这碗面展开的。段落作用:由“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可知,这照应了标题“一碗‘雪花’面”;同时,点明了文章中心,对于那种具有情义又有温度的行为进行赞美,告诉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应该关注他人的自尊;当然作为文章的最后一段,也有总结文章讲述的内容所代表的含义,总结这碗面所代表的含义。习题演练现代文阅读麦子的理想高火花①大麦走在离家还有几百米的水泥路上,望见不远处的浅黄麦子在飒飒风中起舞。他想让自己开心起来,可是做不到。②大学毕业,大麦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拉投资创立公司到踏入正轨用了半年,而公司申请破产,却只用了一个半月。大麦想尽办法,全力挽回,可最终只落得睡桥洞的结局。回老家吧!当大麦做出这个决定时,他觉得心如刀割,痛得他坐在桥洞底下大哭。③公司成立初期,大麦的事业风生水起,钱袋子胀鼓鼓的。大麦去村里接父亲。父亲跟他说,开公司也好,做生意也罢,就是诚信和实干。大麦一点儿也不想听这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只一味催促父亲搬去城市的大房子里。父亲说大麦太浮躁。大麦急了,跟父亲吼,说父亲胆小怕事,成不了气候,只能当一辈子的农民。大麦还说,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村里。④可大麦现在别无他法。他在高速路口拦下第三十辆货运卡车后,辗转两天两夜,才踩上曾经踏过的土地。⑤大麦走进自家院门,心里预演着被父亲怒骂而自己绝不还口的情景。不料,父亲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回来了啊。大麦迟疑了一下,低着头钻进他那间屋。屋里的摆设还,是他学生时期的样子,单人床、墙上的奖状、窗户下的五屉桌、搭着一条毛巾的椅子,一切都没变。父亲站在门外叫他,让他去洗澡。大麦说,好。⑥大麦出了屋,径直走向厨房。父亲喊住他说,不用烧大锅水,南房有卫生间淋浴房。大麦怔住,吃惊地问,啥时候装的?父亲坐在小板凳上择苦苣菜,说,得有三四年了,建设新农村,家家都装了。大麦想,那几年正是公司最辉煌的时期。⑦地里的麦子快熟了,浅黄变深。大麦跟着父亲走进田野,麦子的清香和泥土的甘甜混合在一起,氤氲在空气中。父亲望着一地麦子,意味深长地说,这麦子也是有理想的。望着父亲那张黝黑的脸,大麦在心里苦笑一声,麦子能有什么理想?它们的任务就是长出饱满麦粒,就跟这儿的农民一样,完成种麦割麦任务,周而复始,年年如此罢了。⑧父亲仿佛看穿了大麦的心思,在田垄上坐下来,取下草帽,卷了一个边,当蒲扇扇风。父亲边扇边说,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有面包甜点等。但,无论哪种理想,都得在田间地头吃一番苦。父亲说完重新戴上草帽,然后起身,说还得去看看另外几亩地。⑨大麦没跟过去,只是缓缓坐下。一阵麦香袭来,沁人心脾,大麦顿感神清气爽,心中连日来的阴霾被一扫而光。麦香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将大麦拉进时间的旋涡。⑩四六七岁,他困惑半寸高的娇嫩麦苗何以要熬过寒冬成长?父亲说,这就是麦子的本质。他当时不理解。八九岁,他和一群调皮的同伴在麦地打滚疯玩,把麦苗弄得东倒西歪。父亲来了,他以为要遭受一顿打骂,不料父亲笑着说,被踩过的麦子会长得更结实。望着眼前的麦子,回味着父亲跟他说过的点点滴滴,包括刚说的麦子的理想,大麦的视线渐渐模糊了。⑪一个星期后,大麦重新启程。当他跟父亲说要出去时,父亲话不多,只说,好。⑫在大巴车上,大麦整理背包,从里面翻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有一张银行卡和一张信纸。父亲在信上说,卡的密码是大麦的生日,里面有三十万,都是这几年替大麦攒起来的,希望能帮助他重整旗鼓。信的最后还说,麦子的理想在它还是一粒种子时就有了。⑬车窗外闪现着层层金黄麦浪,大麦的脸上露出坚毅的光芒。(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8期,有删改)1.仔细阅读文章,从“大麦”的角度完成内容梳理。大学毕业,大麦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拉投资创立公司→公司成立初期,____________。→公司破产,大麦别无他法,走进自家院门→一个星期后,____________。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②段画线句子。3.第⑧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第⑩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5.选文标题有什么含义?6.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谈谈第⑬段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红灯笼蜿蜒在乡间王梦乔①我的母亲,曾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里教过好一阵子书。说是小学,其实整个学校就只有一个老师和三间土坯房子。学生有二十七八个,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三四岁,一到六年级都有。母亲采用的是复式教学,如一二三年级都在一个教室里,中间有廊柱隔开,常常是她给三年级的几个孩子讲课时,其他孩子就在一边默写或默读。②山里的学生,大多住得很分散,家离学校又很远,他们大都有几十里的山路要走。中午,孩子们就在学校里应付一餐。母亲除了教课,还要当厨师,负责给孩子们做午饭。下午,母亲又要接着上课,晚上还得备第二天的课,一刻也闲不下来,一天到晚地忙。③山里的天,黑得特别早,特别是到了冬天,一擦黑就得放学,否则孩子们就得被黑夜笼罩在半路上,那是很危险的。孩子们的家与学校离得远,山路又崎岖,母亲不放心他们的安全,于是,便每天都提着一盏红灯笼,将他们一一送到家门口。直到天黑透了,母亲才提着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学校来。④红灯笼是母亲自己亲手做的,将红绸布裹在一圈竹笼篾条上,笼子中间,用铁丝弯成一个夹,用来夹住小半截松脂。我每天就是这样望着,母亲行色匆匆地提着灯笼领着孩子们上路,我又倚门盼着,母亲疲惫不堪地回来。而每个夜晚,母亲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将第二天要用的半截松脂放在红灯笼里。⑤母亲的红灯笼,仿佛变成了母亲的化身。站在门口等孩子的家长,一看到红灯笼出现,就知道是自己的孩子回来了。赶路的乡亲们,一见到红灯笼,就知道是孩子们放学了。所有路上的人就忙着让道,并朝着红灯笼大声喊:“艾老师,辛苦了!”⑥一天,夜深了,我还没看见母亲回来,更没看见红灯笼,心里不禁有些发毛。就在这时,听见前面人声鼎沸,一大群人举着火把,正朝我家奔来。到了跟前,我才看清,是村民们用睡椅抬着母亲,而母亲此时,已是昏迷不醒了。大家将母亲安置在床上,又叫两个小伙子抬着睡椅,火速请来邻村的医生。原来,母亲送完学生回来时,灯笼里点燃的松脂,被一阵大风吹灭,母亲因看不清路,而跌进路边的深沟里。幸亏被路过的村民发现,叫来大伙儿,才将母亲救起。⑦第二天傍晚,母亲便要挣扎着下床。她刚从床上站起来,就发现了什么似的,大聲喊我:“娃,快起来!”我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朝窗外望去,只见上百只灯笼,排成了一条长龙,静静地移动着。那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一个最壮观的场景。⑧我听到了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这只长龙停在我家门口。母亲颤抖着手打开门,只见村支书手里提着一只明亮的红灯笼。他走上前,把灯笼双手呈送到我母亲的手里,说:“艾老师,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给您赶制了一只红灯笼,都是用山里最好的材料做的,保证再大的风也吹不灭它。”母亲的眼眶湿润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儿地向聚在门前的乡亲们招手。⑨高擎的红灯笼,执着地照亮了山村学娃前行的路,也引发了山村乡亲真诚的情义回应。(选自《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23期)7.请说说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8.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阅读选文第④段,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母亲的“疲惫不堪”?我又倚门盼着,母亲疲惫不堪地回来。(2)你从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中读出了哪些感情?他走上前,把灯笼双手呈送到我母亲的手里。9.请谈谈你对文中的“红灯笼”的象征意义的理解。10.阅读选文最后一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它们都用到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链接材料】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吴伯萧《灯笼》)11.疼痛①我的家在终南山里,山里有着许多狼的传说。②那天早上,我系好砍刀上山了。刚从柴坡下到谷底,那匹狼出现了。狼出现的位置很凶险,在出谷正前方的两山夹道上,狼头朝着我,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相距仅十来米。我看见狼时心里一惊,身心内外如冷风刮过。眼前这匹狼的姿态是传说中最可怕的一种姿态,我知道此劫难逃了。我慢慢蹲身放下柴,再慢慢站好,面对狼,也一动不动。它不急于进攻,就挡在那里,幽幽暗暗地死盯着你。我不敢动,极力保持镇定,只希望有人入谷,我就有救了。③我发现这匹狼和传说中的狼不大一样。它不是蹲着,而是俯在地上,两只前腿呈跪姿,头也是俯在地上,静静地看着我。而且,它后面扫帚似的尾巴在轻轻摇动。几分钟后,狼动了。不是站起来走向我,而是爬,保持那种姿态不变,只抬起头朝我匍匐前进,爬几下恢复原状,依旧看着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快崩溃了。④狼越来越近,已是绝境,只有以死相拼,我的手慢慢移向背后,慢慢抽出鞘里的砍刀,等着狼的最后一扑。狼爬得越近,头就俯得越低,还发出一种婴儿低泣般的怪声。我不敢看它的眼睛,它的眼睛不像传说中那样可怕,它的眼睛也像婴儿,没有丝毫恶气,甚至有一种哀求在里面,有泪水在闪。突然,狼竟闭上了眼睛①!我忽然想到:狼正是在想我完全麻痹时一口咬断我的颈脖!我背后的手握紧了砍刀。⑤就在我握紧砍刀的手刚移到前面来时,狼忽然睁开了眼睛。我一下子lèng(
)住了,手又藏到背后。狼分明看见了我手中的刀,它的眼神有了变化,一种惊觉后的恶变,但很快又消失了,更奇怪的是,它呜咽了几声,闭上了眼睛②。⑥就在这时,我猛扑上去,拼尽全力照狼的腰就砍了下去。意外发生了,刀头在落下的半路竟脱柄了,飞出好远,落在狼背上的只是刀柄。⑦狼叫了一声,站了起来。令我不解的是,狼站起后没有反扑,连头也没抬,抖了几下又跪俯在地上了。恐惧和迷惑激怒了我,我哭吼着扑上去,死死地掐住了狼的脖子。⑧我发疯似地用尽全力狠掐住不松,好一阵子,我的吼叫声停息,狼已不再颤动,身体也由热变冷。我猛地惊觉:狼竟没有反抗,直到断气也还是先前那姿态。⑧我tān(
)软在死狼的旁边,发呆。⑩忽然间,我在狼背上发现了问题。狼背上,有好大一块脱了毛,所露之处已黑肿腐烂,中心处有突出的黑包,就像人身上那种“鸡眼”一样,周围一层一层地肿烂开来,分明有异物在里面。我取回砍刀,划开狼背上的腐内,取出那异物,是一根刺,黑色的,两寸有余。⑪我抱住狼的尸体,出声大哭。狼,是有求于我的。狼知道只有人才可以救它。狼用它的姿态语言细细地对我说过了,它需要帮助,它很痛,它生不如死。当狼发现我想要它的命时,放弃了反抗,一直忍受疼痛而还不如死于人手。⑫疼痛!⑬我开始思考狼的疼痛乃至所有动物的疼痛,许多难以忍受又毫无办法的疼痛。人类好象从来没考虑过动物们的疼痛,捕猎,屠宰,生煮,活剥……在疼痛的狼向我哀求救助时,我只是在想狼的种种恶名传说,只想杀死它,这就是在生灵群体中高高在上的人性?⑭我埋葬了狼,也在心上埋下了终生难以消除的疼痛。(选自张鸣跃新浪博客,有修改)请分析第⑫段“疼痛”一词独立成段的作用。12.朴园(有删改)凌鼎年⑴清乾隆年间,高云翼因其《中秋图》题有“仰望明月思悠悠”之句被人告发,而惹文字之狱。只因他名望高,人缘好,加之好友暗中相助而躲过一劫。惊慌之余,他收拾行装匆匆回了娄城故里。⑵高云翼自此闭门谢客,每日里以书画自娱,但画了撕,撕了画,写了毁,毁了再写……⑶翌年金秋,三位京城老友修书,欲南下造访,共赏明月。高云翼思忖,挚友都是性情中人,食宿粗陋应无碍,但必须美景当前,方有诗情画意。他想到了邻街的宜园。两家私谊向来不薄,当年还为他家画过春夏秋冬四张条屏。再说宜园之名也是他起的:“春宜花,秋宜月,夏宜凉风,冬宜晴雪。景与兴会,情与时适,无所不宜,则名之曰宜园也宜”。想来如果开口借园,应该问题不大。⑷高云翼当即登门拜望,谁知他刚一提及借园之事,主人便面露难色:“小园逼仄,只宜家人游玩,外人恐有不便。还望见谅。”⑸高云翼心里明白,对方不就是怕我京城之事的牵连么?⑹气也气了,怨也怨过,高云翼便动了自己筑园的念头。只是身无长物,奈何?⑺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己有宣纸涂鸦之长,何不挥笔集资,丹青筑园?说干就干,高云翼自撰一启事:“以物易物最佳,凡欲庋藏云翼画幅者,概一石换一石,一木易一木,一花代一花,一屋顶一屋,早来早得,迟则不测……”宣言欲作画筹资,筑园一座。坊间向有“云翼一幅画,国朝十锭金”的说法,多少人欲求其画,奈何有价无市,如今竟有这等好事!不几日,这消息就传遍娄城,影响八方。⑻高云翼再也不轻易撕画毁字了,每日里或山水花鸟,或仕女天神,日赶一幅,手不辍笔。⑼很快,他便以一幅《娄江春晓图》换得了城外独龙湾一块废弃之地。这儿竹林连片,杂草丛生,乃狐獾出没,鸥浮鹭立之地,多年来无人关注。然而高云翼却十分满意,因为这儿坡地,溪水,野树,乱石,且人迹罕至,实在是筑园佳选。⑽不几日,娄城首富钱寅啸愿捐资建造远香阁、探梅小筑、静修堂;德高望重的王百瑜老先生运来了一高一低两峰太湖石,一曰瑞云峰,一曰玉玲珑;盐商后人蒋千里也遣人送来了洛阳枯枝牡丹、荷花名种大洒锦、千瓣红等……不过一两个月,造园材料竟已基本齐备。⑾高云翼旋即请人除蔓草,砍乱枝,疏浚水流,掩埋荒芜,然后移树木,植花卉,铺草皮,一切因势而为,不另铺张。那庭院小径,也往往以残砖碎石铺就,以砖为骨,以石填心,不加灰浆。那花纹或冰片式,或八方式,或海棠式,还有的用碎瓷拼成鱼鳞莲瓣,皆废物利用。其成园之材简朴如此!⑿造园之事在娄城已成街谈巷语,想察探玄秘者,欲先睹为快者纷至沓来。高云翼一一挡驾。众人不解,议论纷纷,他丝毫不为所动:“草木如名节,日久方成。若未成先睹,日后焉能有好印象?今日之园林,石径之苔藓未生,亭台之青素刺目,请待以时日。”⒀越明年,园林落成。高云翼自书魏碑“朴园”两字作匾,并在娄城广而告之:朴园集天时、地利、人和而成。云翼取之于斯,用之于斯,劳形苦心,幸也。开园之日,竭诚恭请四方宾朋好友,无论长幼贫富,光临游赏。⒁娄城为之轰动,远近为之云集,参观者赞口不绝,为朴园景色之多姿,为云翼心意之诚朴。看着游人乘风而来,尽兴而去,高云翼感叹:“我愿足矣,我愿足矣!”联系后文,请分析第⑴段在文中的作用。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可怜”的意思(节选)李娟①①在城里的市场里,我把买好的所有东西打成两个大包,一手拎一个去找回塔门尔图③的车。去喀吾图③方向的班车发车没个准点,因此我只好四处打听偷偷运营的黑车。找到车后,当那个司机得知我要去的地方时,非常吃惊,说:“你一个汉族人,到那里干什么?”②我后座的一个女人更是惊讶得不得了,不停地问:“你不怕吗,不怕吗?”③我心想,哪有什么可怕的啊。就一个劲儿地笑,不理她。④但这一路上她老是不停地问这个问题:“不怕吗?真不怕吗?你胆子真大啊!”⑤直到我要下车,她才叹息着说:“听说那个地方狼很多的……”⑥狼多那句话倒没把我吓住,吓住我的是——我下错车了!不是这个地方!⑦司机和车上的旅客谁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我傻眼了。车都快到喀吾图了还没认出路来,司机气得直骂我笨,最后他在路上拦下一辆迎面开来的车,嘱托那个司机捎上我,把来路再走一遍,说不定能认出来路。⑧荒野起伏连绵,一棵树也没有,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觉得极相似,我真的迷路了。为了不麻烦司机,最终还是中途下了车。豁出去了,大白天的会有什么危险呢?在戈璧滩上走的话说不定会遇到一个骑马的牧人,而在公路上来回逡巡,到天黑也未必找得到路。⑨于是我拎着两个沉重的大包走进了茫茫荒野。还没走一会,手指头就被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明法语教程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合集【员工管理篇】
- 艾罗能源(688717)新产品与新市场老牌户储企业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合集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品读选集人员管理十篇
- 《口腔内科护理评估》课件
- 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测
- 2025年中国劳动防护手套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单烷基醚磷酸酯醚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无芯卷筒纸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3.43 简单机械之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
- 六棱块护坡施工方案
- 机械制图课件(完整版)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文本细读
- 《行政组织学小抄》word版
- 日立多联机系统调试培训教材
- (完整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词汇必备(免费)
-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件(全)全书教学教程完整版电子教案最全幻灯片
- 小学钢笔字写字课教案(20课时完整版)
- 红金简约风教师退休欢送会PPT通用模板
- 河北科技大学学生成绩复核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