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考点目录考点解读课文解剖技巧解密真题解析31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要让人们接受自己的观点,信服自己的主张,就必须用事实说话,以道理服人。这些事实和道理是提出论点的根据,这就是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如果论据不真实甚至荒谬,那么就会导致论点不成立。有些驳论性的文章就直接批驳论据,从而否定对方论点。
考点解读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常见考查形式:
①某段(句)内容是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②文章(某段)的具体事例是什么?这一(些)事例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③给某段写一个事实(道理)论据。(某段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④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考点解读
例1: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部编版九上)“积累拓展”四:
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参考答案】示例一:“有业之必要”的理由:①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④在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个人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⑤事业成功,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⑥有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课文解剖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1: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部编版九上)“积累拓展”四:
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参考答案】示例二:“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例子:①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放射性元素“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②陈景润废寝忘食,昼夜不舍,把自己的全部心智献给了哥德巴赫猜想这道难题,别人嘲笑他时,他淡然一笑,不予理会。最后,有了誉满全球的“陈氏定理”。课文解剖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一、论据的分类二、主要题型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技巧解密一、论据的分类:
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史实、故事、科学数据、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及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
作用: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2)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经过事实证明正确的道理、公理、定理、规律等。
作用:证明论点,增强权威性。
注意:引用名人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是事实论据,引用名人的言论来证明论点的是道理论据。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二、主要题型
题型一:理解、概括论据。
(1)把握论据特点。①事实论据必须是真实、确凿的事实,所用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必须科学、严密,如果是引用,必定完整准确。②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引用事例最好具有新颖性。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性。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2)概括准确严密。
①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扣中心论点。
②注意概括的方法,事实论据要概括出“何人+何事+结果”,道理论据要概括出“怎样论证、论证的什么道理”。
③用语简洁,符合题目要求,比如字数限定等。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19年甘肃武威】《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4分)
【答案】示例一:一个海边的种田人认为门前的海景不可看,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
示例二:“我”在一个秋天的午后,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庄严而灿烂的天安门大街;
示例三:“我”在船上碰到的雾和站在干岸上看过的海雾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示例四: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也可现出奇姿异彩。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19年甘肃武威】《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案】示例一:我觉得甲更合适。在滋润如酥油的早春细雨中,春草初生,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感觉不到绿色,这就是距离产生美。
示例二:我觉得乙更合适。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因为人在山中,人和山的关系太密切了,当与山产生距离时,人们就能看到它的真面目了。
(甲乙均可,能结合“距离产生美”做正确解读即可。)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22年湖南衡阳中考】《怀疑与学问》: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
D.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解析】A项,只是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并未提到“怀疑精神”。
【答案】A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题型二:分析论据的作用。
(1)事实论据的作用:通过列举……(概括事例),具体、准确、有力地论证了(近观点——分论点),进而论证了(远观点——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据的作用:引用……做道理论据,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更好地证明了(近观点——分论点),进而论证了(远观点——中心论点)。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22年河北中考】《略谈文章的结尾》:
选文第③段举林嗣环《口技》中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第③段列举了林嗣环《口技》中的例子是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这一实例,充分有力地证明了“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这一分论点,进而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17年青海中考】《交友之道》:
文章开头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3分)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参考答案】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明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为开启下文做引导和铺垫。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题型三:论据的选择、归位。
所选论据要和论点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给一些材料,从中选择哪些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并说出理由。
②将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归位到段落中。
③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般是要求选出适合作为论据的选项,有时会明确要求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
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21年辽宁阜新中考】《读书终是读自己》:
下面名言哪则更适合作为第③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③这样看来,那些所谓的“浓缩版名著”,是对读者的欺骗。拿掉了最优美的文字和最值得回味的细节,只保留一个主题,孩子们就没有机会读到原汁原味的作品。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不幸的是当他们以后有机会和真正伟大的原著相遇时,却不再看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看过了,而且可能不太喜欢。
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北宋苏轼B.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作家王小波
【答案】B。理由是王小波的名言强调把知识压缩成“药丸子”就没有了乐趣,形象地证明了读“浓缩版名著”的危害。所以选B。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22年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节制是一种君子之德》:
下列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段尾最合适?为什么?(3分)
俗话说: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又说:做事留一线,事后好相见。
【参考答案】放在第⑦段段尾最合适(1分)。该材料说明了做事需留几分给他人(1分),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了“有节制,做事才会有余地”这一观点(1分)。
附:⑦有节制,说话才有分寸。有时一-句话境界全出,有时一句话教养尽显。保持节制,可以藏拙,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精通娴熟;保持节制,可以藏锋,以免刺伤他人乃至累及自身。有节制,做事才会有余地。大凡做事皆难完满,更难周全,有意留白,才显智慧。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23年深圳中考模拟(三)】非连文本阅读:
下列最适合作材料三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
A.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别林斯基)B.无论你读到了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萨迪)C.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D.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附:开卷,要将读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书本是死的,但书中的智慧是“活”的,通过读者的大脑,在与实际生活融会运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反应,能够催化出最佳的工作实效。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23年深圳中考模拟(三)】非连文本阅读:
下列最适合作材料三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
A.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别林斯基)B.无论你读到了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萨迪)C.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D.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解答时,需要明确本段的论点,然后分析各个选项论述的内容,并辨析是否符合论点,得出答案。材料三最后一段的观点是:开卷,要将读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A.论述的是要选择合适的书籍来读,不符合;B.论述的是读书要与运用结合起来,符合;C.论述的是读书的作用,不符合;D.论述的是对读书的渴求,不符合;故选B。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B
题型四:论据的补写
补充的论据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
①看清题目要求。看清楚是补写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②做到真实准确。补充事实论据时,必须确凿、典型,力求大众化,人物与事实相符,人物与名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胡乱编造;补写道理论据时,要紧扣论点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谚语等,直接引用时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③表达力求简洁。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
④加强平时积累。日常学习中可积累一些关于“勤奋”“处世”“诚信”“责任”“信念”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也可以灵活运用道法等学科知识。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10年山西中考】《熬住就是一切》:
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2分)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道理论据。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熬住就是一切”,从积累的名言警句中选择能够阐述观点的句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示例一:约翰逊说过:“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示例二: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22年内蒙古通辽中考】《赤子之心》:
请你为第④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④不负“赤子之心”,当守“大道”。“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待。懂得“人间正道是沧桑”,就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踌躇不前,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束缚住手脚;坚信“真理是存在的顶峰”,一以贯之地追寻真理、拥抱真理,就能筑牢自信心,为前行增动力。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世界,保持清醒,坚守“大道”,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才能为祖国、为人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答案】示例:袁隆平甘于寂寞,坚守“大道”,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为祖国、为人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22年湖北咸宁中考】《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请简要举一个典型事例佐证第④段中的这句话。(3分)
【答案】示例一:宋濂幼时家贫,没有读书学习的条件,但他自强不息,刻苦不懈,最终学有所成,成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示例二: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女士,五岁时高位截瘫。为了学习医学知识,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出版了如《轮椅上的梦》等著名小说。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22年湖北江汉油田、潜江、仙桃中考】《让中华文化焕发新活力》:
③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为人处世之道。比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讲述的是从政为官要心系百姓安危冷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号召干事创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彰显担当。
若为选文第③段添加论据,下面哪一句合适?为什么?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答案】第②句合适。“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一种治国理政智慧。紧扣“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为人处世之道”这一观点;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一种学习方法。与本段阐述的观点无关。
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例:【2019年湖南邵阳中考】《淡泊之心自高远》:
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
【答案】示例一:王维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放弃晋升,才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飘逸……
示例二:苏轼因为有了淡薄之心,内心乐观豁达,才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技巧解密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2023年河北中考】戏剧实践的意义
①在文学的意义上,戏剧是一种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与动作实现叙事功能的艺术,这是戏剧体的文学与小说、诗歌、散文之间的表达差异。因此,戏剧的独特作用并不能仅通过阅读剧本实现,而需要由实践环节最终完成。
②假如说大多数艺术门类所注重的是个性化的情感表达,那么戏剧则注重培养群体化的情感表达,通过多人共处的情境实现人的情感活动。除极少数独角戏外,戏剧都需要由多位表演者共同完成。戏剧通过群体合作,借一个历史或现实的故事完成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如独幕剧《枣儿》虽然只有两个人物,也需要“老人”和“男孩儿”的扮演者相互配合,才能表现出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因此,戏剧是有效培养合作精神的特殊途径。真题解析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③戏剧是一种特殊的代言体的叙事艺术,这使戏剧实践具有培养共情能力的作用。在戏剧演出中,参与者扮演自己之外的另一个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能够获得与扮演者实际人生相异的体验。如演出《屈原》,扮演屈原,理解了屈原对光明的追求;扮演婵娟,懂得了婵娟为正义献身的情怀。可见,参与戏剧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获得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与行动的宝贵经验。所以,戏剧实践让人在一个特定情境中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空间乃至精神世界,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在别人身上“活过”,才能最有效地帮助人们摆脱仅从一己立场思考世界的思维局限,提高共情能力。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④戏剧是情感化的活动。一方面,要求表演者以充沛的情感注入表演之中,如《屈原》中的大段独白《雷电颂》,需要表演者将屈原的愤懑与渴望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表演者还必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将情感的释放与表达限制在戏剧情境所规定的限度之内。如演出《宝莲灯》,沉香的扮演者与二郎神大战,必须避免伤及对手。也就是说,戏剧表演者一方面要在体验人物的基础上“进入角色”,另一方面还要始终注意有意识地控制情感的释放与表达。戏剧表演要求表演者内心有比表演状态中的自我更高层次的另一个“自我”,始终审视着表演的语言和行动,以实现情感表达与情感控制的平衡。
⑤总之,戏剧实践侧重于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共情能力与情感掌控能力,对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全人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傅谨《中小学戏剧课程的时代价值》改编)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1.梳理文章思路,用“|”把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层次划分。
①段点明如何实现戏剧的独特作用;②段点明戏剧的作用——有效培养合作精神;③段点明戏剧的作用——培养共情能力;④段点明戏剧的作用——情感掌控能力;结尾“总之,戏剧实践侧重于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共情能力与情感掌控能力,对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全人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语段,收束文章,概括戏剧的作用;
据此可知文章按照“总—分—总”结构行文,分为“①|②③④|⑤”三个层次。
【答案】①|②③④|⑤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2.下面的材料可以放到文章哪一段作论据?请说明理由。
学校举办课本剧演出活动。小冀同学饰演《天下第一楼》掌柜卢孟实,活动结束后,他表示,他对旧社会生存的艰难和世态炎凉有了了解和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列举小冀同学参与戏剧表演了解旧社会生存的艰难和世态炎凉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第③段“戏剧是一种特殊的代言体的叙事艺术,这使戏剧实践具有培养共情能力的作用”的观点,在参与戏剧表演活动的过程,获得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与行动的宝贵经验,在一个特定情境中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空间乃至精神世界,摆脱仅从一己立场思考世界的思维局限,通过扮演有了深刻的认识;故应放入第③段。
【答案】放入第③段。小冀同学扮演掌柜卢孟实对旧社会生存的艰难和世态炎凉有了了解和认识,论证了第③段“戏剧是一种特殊的代言体的叙事艺术,这使戏剧实践具有培养共情能力的作用”的观点。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3.作者认为戏剧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尾段总结了戏剧实践的意义,根据“总之,戏剧实践侧重于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共情能力与情感掌控能力,对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全人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提炼戏剧实践的意义: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共情能力与情感掌控能力,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全人格。
【答案】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共情能力与情感掌控能力,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全人格。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2023年福建中考】材料一:
①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真题解析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摘编自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材料二
考点31:理解运用论据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材料一第二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数据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节用”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
A.“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从反面论证”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一第二段是从正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数据材料”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无“数据材料”;故选D。
【答案】D
考点31:理解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事业单位真题2024
- 文体产业政策分析与应用
- 城市公共通信设施管理暂行办法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9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024年汽车租赁企业租赁车辆租赁合同违约责任协议3篇
- 2024年离婚合同模板:双方自愿分手
- 主题餐厅开业活动策划
- 服装长期购销合同范例
- 新能源开发及利用技术研究汇报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音乐教育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FURUNO电子海图完整题库
- 重大第八版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期末试题
- 加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质量验收表全套)
- 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监管记录
- eviews软件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 2022年档案管理员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精简版
- 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
- 碱炉安装浅谈
- 硬笔书法田字格纸张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与答案
- 上海市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