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1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2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3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4页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工程简介表8.6-1钢筋工程简介序号区域结构形式具体分析1单体名称地上*层为现浇框架结构现浇结构钢筋采用HPB300、HRB400E二个等级的钢筋,主要用于承台、基础梁、框架柱、框架梁、结构板等受力构件。2地上*层为现浇框架结构现浇结构钢筋采用HPB300、HRB400E二个等级的钢筋,主要用于承台、基础梁、框架柱、框架梁、结构板等受力构件。3地上*层为现浇框架结构现浇结构钢筋采用HPB300、HRB400E二个等级的钢筋,主要用于承台、基础梁、框架柱、框架梁、结构板等受力构件。4地上*层为现浇框架结构现浇结构钢筋采用HPB300、HRB400E二个等级的钢筋,主要用于承台、基础梁、框架柱、框架梁、结构板等受力构件。5地上*层为现浇框架结构现浇结构钢筋采用HPB300、HRB400E二个等级的钢筋,主要用于承台、基础梁、框架柱、框架梁、结构板等受力构件。6地下*层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层为框架结构现浇结构钢筋采用HPB300、HRB400E二个等级的钢筋,主要用于基础、地下室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结构板等受力构件。7地下*层为现浇框架结构,地上*层为钢框架结构。现浇结构钢筋采用HPB300、HRB400E二个等级的钢筋,主要用于承台、基础梁、框架柱、框架梁、结构板等受力构件。重难点分析钢筋工程重难点分析见下表8.6-2。表8.6-2钢筋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序号重难点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1本工程均为现浇结构,含钢量大钢筋需求量大,需提前确认好钢筋厂家,确保钢筋供货需求。2结构类型多样化包含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框架、钢框架+中心支撑、剪力墙结构,钢筋锚固、连接节点复杂。应用BIM技术根据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翻样,综合考虑梁柱相互关系,确定钢筋相互穿插避让关系。3墙柱钢筋定位准确本项目墙柱钢筋锚固于地下一层防水板,需要保证墙柱钢筋定位的准确性,采用BIM模型对钢筋在防水板中的位置进行定位,采用定位钢筋进行固定,防止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钢筋进行冲击,从而造成钢筋偏位。施工组织与流程1钢筋工程施工组织(1)钢筋工程施工组织1)地下结构钢筋工程施工组织详见表8.6-3。表8.6-3钢筋工程施工组织序号概述具体分析1分区及整体流程根据单体位置及进度要求,整个区域划分为3个区域,1区包含1-1~1-12,2区包含2-1~2-12、3区仅有3-1。2示意图(2)劳动力组织根据总体部署,本工程每个大区配备1支钢筋劳务施工队,每支钢筋劳务施工队再配备相应的施工班组,具体情况详见表8.6-4。表8.6-4地上结构钢筋工程施工人员组织序号部分班组数量钢筋工数量1单体名称2个班组钢筋绑扎:30人23个班组钢筋绑扎:45人33个班组钢筋绑扎:45人42个班组钢筋绑扎:30人53个班组钢筋绑扎:45人61个班组钢筋绑扎:15人72个班组钢筋绑扎:30人16合计16个班组240人(3)施工设备计划本工程现场设置6个钢筋集中加工场。加工时特别注意HRB400的箍筋弯曲性能,弯曲后出现裂纹等质量缺陷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4)钢筋原材由进场到加工存放钢筋原材由进场到加工存放见表8.6-6。表8.6-6钢筋原材由进场到加工存放及垂直运输序号名称内容图示1钢筋原材进场钢筋原材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批次进场,避免现场过度积压,特殊情况:如春节、国家召开重要会议或活动期间避免对材料进场造成影响,可提前适当进行储备。2钢筋验收钢筋进场时对照查证钢筋原材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对钢筋进行外观验收,包括外观尺寸、锈蚀情况,有无缩颈、起皮现象等。进场钢筋验收合格后报监理进行验收并在监理见证下进行钢筋复试现场抽样,进场钢筋经复试检测合格后方可加工使用。3钢筋加工钢筋加工采取现场数控加工,其中钢筋批量加工前,先进行典型节点部位钢筋的样板制作。钢筋加工棚设置于塔吊覆盖范围内方便吊运。4存放与标识根据现场场地情况,钢筋加工场设置在现场,现场钢筋存放按照钢筋原材、半成品进行分区存放,钢筋堆放场区应进行硬化,并用硬防护进行隔离。钢筋原材按待检和已检进行分类挂牌标识,严禁使用未经检验钢筋;所有已加工成型的半成品钢筋分类码放整齐并进行标识,防止混用。5钢筋运输加工完成的半成品钢筋垂直运输采用塔吊吊装运至作业面,吊装严格按照吊装作业“十不吊”要求进行,专人协调指挥。2钢筋进场验收流程钢筋进场验收流程如图8.6-2所示。图8.6-2钢筋原材料进场及验收流程主要施工方法1钢筋连接本工程钢筋连接参照《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详图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见表8.6-7。表8.6-7钢筋连接序号概述说明1钢筋连接分为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1)d为相互连接两根钢筋中较小直径;当同一构件内不同连接钢筋计算连接区段长度不同时取最大值。(2)凡接头中点位于连接区段长度内,连接接头均属同一连接区段。(3)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连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直径相同时,图示钢筋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4)当受拉钢筋直径>25mm及受压钢筋直径>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5)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不应采用绑扎搭接。(6)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如必须在此连接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7)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直螺纹连接1)直螺纹套丝完整丝扣圈数及拧紧力矩应满足表8.6-8。表8.6-8直螺纹套丝完整丝扣圈数及拧紧力矩序号规格拧紧力矩(N·m)完整丝扣圈数125250≥9228280≥10332320≥11440400≥152)直螺纹钢筋套丝丝头应保证其牙型饱满,无断牙、秃牙缺陷,丝牙表面光洁,端头磨平毛刺,加工完成合格的钢筋丝头加盖塑料保护帽,防止污损、锈蚀,如表8.6-9。表8.6-9丝头加工及保护丝头加工直螺纹连接丝头保护3)连接钢筋时,将已拧套筒的上层钢筋拧到被连接的钢筋上,并用力矩扳手按规定的力矩值把钢筋接头拧紧,直至力矩扳手在调定的力矩值发出响声,并画上油漆标记,以防钢筋接头漏拧,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如下表8.6-10。表8.6-10钢筋连接样式力矩扳手套筒连接钢筋垫块放置钢筋绑扎2钢筋绑扎典型结构部位钢筋绑扎方法见表8.6-11所示。表8.6-11典型结构部位钢筋绑扎方法序号部位施工方法图示1基础底板钢筋弹线绑扎,下层钢筋网先铺短向后铺长向,上层钢筋先铺长向后铺短向。采用φ18mm工字形钢筋马凳支撑,间距1.5m布置。2剪力墙(1)距离墙两侧300mm搭设操作架,连接竖向钢筋;(2)在距离底部300mm、中间及肩部位置设置水平定位钢筋和竖向梯子筋,墙上口设置水平梯子筋控制竖向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3)分别划线进行竖向、水平钢筋和拉结筋绑扎,墙筋绑扎完成后设置保护层垫块,间距600mm梅花型布置。3框架柱(1)柱根清理后将柱箍筋套在预留柱筋上并按箍筋开口方向沿柱四角错开布置;(2)进行柱纵向钢筋连接,在上层楼板标高以上300mm位置设置柱纵筋定位框及限位箍,沿混凝土面50mm起画箍筋间距线;4梁在梁底模板上画箍筋间距线,主次梁交接处沿主梁设置附加箍筋,间距50mm;由边支座向中间先穿主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并套箍筋,然后穿次梁下部纵筋并套箍筋,梁上部纵筋先穿主梁后穿次梁纵筋;梁筋穿入后先绑扎梁柱节点处柱箍筋,然后绑扎主次梁箍筋,主次梁交接处主梁箍筋必须绑扎,次梁箍筋可不绑扎。5结构板(1)在模板面弹出钢筋位置线,第一根钢筋距梁边、墙边50mm起步;(2)绑扎下层钢筋网,放置预制同强度垫块,间距500mm梅花型布置;(3)穿插进行预埋管线施工,最后布置马凳筋进行上部钢筋网绑扎。施工技术措施钢筋工程技术措施见表8.6-12所示。表8.6-12钢筋工程技术措施序号技术措施图示1为保证各结构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工程采用同梁、板、墙、柱构件混凝土强度预制砂浆和混凝土垫块。2为保证结构钢筋位置准确,剪力墙、框架柱钢筋绑扎采取定位筋加强措施。3为提高钢筋接头连接的可靠性,降低钢材损耗,工程钢筋直径≥25mm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等级:I级;钢筋直径16mm≤D≤22mm钢筋连接采用焊接连接。4在钢筋交叉处呈梅花形安放保护层垫块,垫块距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