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全套 何贞国 项目1-9:解开心灵的密码 心理健康认知-点亮自己的生命-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_第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全套 何贞国 项目1-9:解开心灵的密码 心理健康认知-点亮自己的生命-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_第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全套 何贞国 项目1-9:解开心灵的密码 心理健康认知-点亮自己的生命-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_第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全套 何贞国 项目1-9:解开心灵的密码 心理健康认知-点亮自己的生命-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_第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全套 何贞国 项目1-9:解开心灵的密码 心理健康认知-点亮自己的生命-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项目一、解开心灵的密码——心理健康认知【学习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心理健康的常识性认知误区;2.掌握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学会基本的心理问题识别方法;3.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会基本的自我保健方法。【案例导入】案例1:爱情之殇江西某高校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案例讨论:案例中呈示的极端行为是否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体现?心理健康跟哪些因素有关?心理健康状态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还是随着环境、情绪等变化的动态?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案例2:成长的烦恼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坐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坐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候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案例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和王同学类似的烦恼?你如何处理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对于王同学的现状,你有怎样的建议?案例分析: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王同学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他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择业压力使王同学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王同学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王同学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没有任何干扰,他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王同学面临人际冲突问题,这是他采取回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策略的必然结果。在与同学相处时,尽管王同学自己也意识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当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时,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极情绪固着在该事或该人,从而影响人际的和谐与沟通。实际上,这是由于王同学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感(压力能量)转移的结果。【知识介绍】初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理想化的心理功能状态。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考虑。与这些标准相比较,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之所以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把它视为每个人应努力达到的目标。1.1.1智力水平正常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来说,智商在130以上为智力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智力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智力偏低;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以保证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1.1.2自我意识正确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它提倡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包括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了解自我就是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和情绪的特点,并据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不自傲也不自卑。另外,由于了解自我,所确定的生活目标、自我期待会切合实际,不会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期望。相反,一个不了解自我的人,其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要求过高而又无法达到,为此而自卑、自责、自怨;或者狂妄自大,诿过于人,用嘲笑讽刺甚至攻击的手段来消除受挫的紧张感,因而易陷入心理危机。心理健康的人不仅了解自我,而且还接纳自我,他总是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肯定自己;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他能安然处之,特别是在不利的条件下,还能安慰自己。一个人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就能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知力,其行为就会发生偏差。1.1.3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相互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具备以下特征:其一,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个性、情绪、兴趣和品质,能看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并善意地指出他人的错误。心理不健康的人,不想了解他人,只关心自己的私利,对别人的痛苦、欢乐、兴趣、爱好都漠不关心。其二,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心理健康的人与人相处时,其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与他人相处时,同情、友善、信任、尊重总是多于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由于心理健康的人喜欢别人、能接受别人,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总是受欢迎的。1.1.4生活平衡积极心理健康的人能享受学习、工作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满足,他们能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并不只是埋头工作,也懂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放松感。在工作中,他们能把本身的智慧和能力发挥出来,以获得成就;同时他们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因此他们通常是乐于工作的,不会把工作看成负担与痛苦。心理不健康的人常有不必要的疑虑与恐惧,这会使他们不能把精神与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1.1.5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和行动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他们能正确看待物质和金钱的作用,对现代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辩证的观点,他们珍惜和爱护自然环境,并与社会政治有良好的适应关系。如果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他们能及时调整、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1.1.6情绪乐观向上情绪乐观向上是指情绪的产生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快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情绪乐观,就会使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心理健康的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在一般情况下,总能保持满意的良好心境。当然,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不会产生消极情绪。心理健康与否,不在于是否产生消极情绪,而在于消极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整个情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心理健康的人,其积极的情绪状态占优势,当面对失败、疾病和死亡时,他们也会产生焦虑、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他们能控制、调节、转移消极情绪,善于避免消极情绪对自身的伤害。1.1.7意志行为健全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是指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境下,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1.1.8人格统一完整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并有一定联系和关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或形成一个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1.1.9心身特征一致人的一生包括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会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心身特征一致,表现为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2心理健康的误区1.2.1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国际卫生组织早在1981年就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仅仅身体健康不等于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只有两者都具备,一个人才能算作真正的健康。1.2.2心理不健康=心理变态心理健康所能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本身,而且是更大的潜能实现,更高的生活质量与更多的身心幸福感。心理不健康有许多种形式,心理变态只是其极端形式而已。人的心理可用三区来表示:白色区、灰色区和黑色区。如果我们把健康的心理比作白色,不健康的心理比作黑色,那么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灰色心理即是所谓的亚心理健康状态,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处于的中间状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平衡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灰色心理调节得当可以恢复为白色心理,不当则会发展为黑色心理。1.2.3心理问题=精神病许多大学生对“心理问题”十分敏感又不屑一顾,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是十分可笑和可耻的,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这是一种很伤害人的误解。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困惑,调解不当则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般的心理问题,但不会都发展为精神病。1.2.4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导致了人们过高的期望值,认为通过一次半次的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心理问题。其实,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期望很快就能痊愈。而且,不同于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的治疗需要同学和咨询师双方互动交流,这自然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所有心理问题都需要多次咨询和治疗,简单的问题一次足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1.3.1什么是心理咨询现代心理咨询包括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及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本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人们的家庭结构、观念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趋于减少,小家庭日益增多,由于家庭中成年人太少,一旦遭遇精神刺激或困难,能从家庭内部得到的支持和排解力量是极其有限的。再者,人们越来越强调自己的隐私,它不仅意味着家庭对外界,家庭内各成员间也要保有隐私。另外,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子女成长到一定年龄便要求独立自主,另立门户。这些思想有健康、积极的方面,但也影响了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近20年来,国内都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肤浅化,缺乏深入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传统意义上的人情味越来越淡。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来自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大减弱了,这时人们遇到心理困难便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咨询人员。1.3.2什么是心理治疗当代各种心理治疗派别是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心理治疗派别的创始人所处时代和社会不同,受到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经历都不一样。他们对心理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对病理心理和病态行为的认识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矫正病理心理和病态行为、促进心理健康的对策,建立了各具独特风格的心理治疗技术;进而对其成功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提出假说,形成其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心理治疗的理论,既集中反映了心理治疗创始人对正常心理和心理障碍的认识,也是心理治疗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柱。1.3.3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异同相似之处: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求助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家采用的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某人的婚姻问题。在强调帮助王同学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主要区别:工作对象的差异: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恢复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问题性质的差异: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咨询时间的差异: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一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有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治疗层面的差异: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与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治疗目标的差异:心理治疗工作是更为直接的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躯体疾病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又是在经历中考和高考的多次体检合格之后才进入高校的,罹患各类严重躯体疾病的比率确实不高。但是这种现象的背后却有一个深深的隐忧:很多身体健康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轻重程度不一的问题,甚至因此产生了行为偏差和异常行为,引发了一连串本不应该发生的事件。1987年,原国家教委在昆明召开的全国高校卫生保健研讨会指出,大学生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国内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同时期的一系列相关的调研统计结果,也得出了同样结论。1989年,原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通过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有约20.3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北京市2001年抽样选取了23所全日制高校中的约6000名在校大学生,就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专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他们当中约有16.51%的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比例为17.34%,高于男生的16.07%;不同年级的学生中二年级最高,为17.56%,其次分别是三年级的17%,四年级的16.04%和一年级的15.57%。来自非城市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比例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其中边远农村学生的比例最高,达到19%。2004年,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等6所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绪波动、人格缺陷是困扰大学生的四个主要心理问题。其中,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学习就业压力很大;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有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有17%的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有12%的大学生存在敌对情绪。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2.2.1与自我发展和人格发展有关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接近成熟,已明确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及价值,充实自我、发展自我的要求强烈。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和期望,并努力认识和寻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高度关注人格发展,期望形成自己完美的人格。这是促进他们自我发展和走向心理成熟的内在动力。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个别学生中出现了顾此失彼或放大“自我”的现象,在理想、人生、价值目标的追求中往往与现实发生冲突,因而在人格塑造过程中,会产生过分追求完美、期望值太高、非理性认识、自我评价能力不高、人格缺陷等问题。这些自我和人格发展中的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冲突和问题。2.2.2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感觉课程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对各种考试感到恐惧和焦虑,缺乏学习动力、兴趣,自我否定学习及其效果等。有的同学总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理想,将来出路不大,因而缺乏学习信心、兴趣,并总在为自己当初轻率的选择和对于现实的无奈而懊悔和苦恼不已;有的同学感到学习竞争压力大,出现心理紧张、焦虑、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的现象;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佳,害怕自己不能顺利毕业,整日忧心忡忡;有的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目标和动力,厌学心理严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有的同学学习勤奋努力,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整日苦恼于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些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始终困扰他们的学习,影响智力发展。有的大学生因长期摆脱不掉这种心理的困扰,被迫休学退学,提早中断自己的学业。2.2.3人际交往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自我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独立地进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他们尝试人际交往,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并对此做出评估,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由于人们之间的个性、兴趣、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经验及行为方式等不完全相同,因此,双方只有相互悦纳,讲究交往的技巧、艺术,才会形成相互间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不少大学生因缺少人际交往技能、技巧,或性格内向、孤僻,或有自卑、自闭心理,或个性、语言、行为怪异,以及受到之前的交往失败经历影响,常常会出现沟通不良、人际冲突等交往障碍和孤独自闭、害怕交往的恐惧心理。2.2.4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一方面,性生理发育成熟,另一方面,没有了中学时升学的压力,他们比较关注和敏感于两性问题。伴随他们性心理发展成熟的过程,也引发出不少这方面的心理问题。如有的女生刚入学就受到高年级男生或同班同学的约会邀请,因不知如何应付而陷入苦恼;有的为了填补精神上的孤独、空虚、寂寞而通过与异性交往寻求精神慰藉;有的深陷恋爱不能自拔,迷失方向;有的因失恋而沮丧,萎靡不振;有的看到同伴交友而自惭形秽;有的陷入单相思或多角恋爱不能自制等。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性心理问题,如因手淫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沉溺于性幻想,出现个别性变态行为等。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2.5择业有关的心理问题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大多数高校都在扩招,所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产生了很多相关的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大学生因理想的工作单位和岗位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而产生挫折心理;有的大学生明显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或不会主动地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推荐;有的大学生因对择业中的消极社会现象愤激而有意逃避现实,丧失理性应对和择业时机;有的大学生面对五花八门的人才招聘,因不知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该如何选择而无所适从。大学生与择业有关的心理问题在毕业生中更为突出。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扰,只不过存在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这些困扰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心理困扰,不要逃避,要及时地解决。3.1心理困扰的识别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认识上往往有这样一种误区,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疾病。正是基于这种误解,产生了两种不确定的认识。一种是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重视,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另外一种则相反,是有了心理问题不积极主动寻求帮助,担心自己被别人认为有精神疾病。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重视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懂得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重要的。3.1.1心理困扰的含义心理问题是困扰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罢了。心理问题广义上是指所有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心理困扰是指一般心理问题,也就是说,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偶尔异常状态,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大多数是由于特定的情景引发的。在离开特定的情景后,心理活动完全正常。但是,如果这种困扰长期存在,显现得经常和持续则有可能变成心理障碍。正确面对现实,合理处理自己的心理困扰,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大学生也不例外。当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或者事情的发展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致使自信心遭受到打击,从而显得忧郁、情绪低落。这些心理上的困扰不是心理不健康,相反,这正是健康人才会有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心理困扰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婚恋问题以及各种应急问题等。3.1.2心理困扰产生的原因大学时代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时期,这就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独自安排个人的学习、生活,独自面对与人交往,摆脱了对父母亲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建构。当这一系列问题集中出现在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面前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1)个人因素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内因作用。大学生处在人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容易引发心理困扰问题。①思维片面不深刻。人到了20岁左右,个体思维的抽象逻辑水平达到了相对高的程度,可以进行分析、推论、假设和验证等思维活动。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问题的看法难免出现片面性,并常常走向极端,非此即彼,没有中间地带。思维敏捷,但看待事情无法深入。②自我认识太悲观。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武装、自我修正的重要时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是这一时期的发展任务。由于人格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经历的原因,大学生喜欢思考人生、探讨人生、反省自我,从而达到对自我的客观认同,这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的一个进步。但是如果在思考和探讨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挫折、矛盾和迷惘,不能恰当地处理,就很容易导致悲观的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困扰。③心理素质不健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压力不大,父母为提高家庭生活品质而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到关注如何创造经济利益方面上来,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有所放松,导致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甚至与实际生理年龄不相匹配。同时,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高涨,特别注重自我的感受,一些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不太顾及家人的感受,过度消费,对家庭不负责任,抗挫折能力弱,缺乏责任感。④情绪发展不稳定。人在青年时期情绪最丰富、最动荡、最复杂,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学生的情绪起伏过大,摇摆不定,大悲大喜,缺乏冷静思考,不能理智地判断,使他们更加容易走向极端,常常烦恼,陷入心理困扰之中。如果此时不能及时调节,将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向严重方向发展。⑤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不成熟相矛盾。青年时期,由于生理基本成熟,产生性的欲望和冲动是正常现象。大学生缓解性冲动的方式目前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大学生从非法网站获得性知识,来缓解性冲动,多数时候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一类大学生基于传统的性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原因,将这种欲望和冲动陷于限制和压抑的状态。大学生求学阶段的性冲动可以通过学习、运动、娱乐或社会交往释放或升华,如果不能正确调节,深陷其中,会使人焦虑不安、性压抑,严重者还会发生性变态。这种心理困扰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增多。2)学校、家庭、社会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外在因素,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都有不同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困扰。①学校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环境的变化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大学生离开了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来到了陌生的环境里面,所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宿舍陌生、宿舍里的“家庭成员”陌生、一同学习的同学陌生、生活方式陌生、吃饭的环境和方式陌生等等,这对于从未离开过家的青少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告别了以往的小班授课,到了大学的大教室里面,面对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大家的成长经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甚至语言不同致使交流出现障碍,大学教师的授课习惯和方式也是陌生的。那么,这种情况下,陌生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宿舍舍友的关系、异性的关系,对于大学生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适应。在这个群体里面,个体都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地位,全新的角色要求大学生要重新面对自己和他人,重新塑造自我。所以,无论是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还是人际关系以及自我地位的适应,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心理困扰的可能性很大。②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氛围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各个地方的发展不均衡,各地的发展特色也不尽相同,所以,这种变化急速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压力增大、就业压力增大、生存竞争和生存压力也不断增大,知识、信息也以爆炸式的速度在更新;网络信息传播飞快,大众传媒手段日益丰富,难免会有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书刊和网络信息,这对社会阅历浅、求知欲望强烈、缺乏足够判断力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这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最初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的,家庭的情绪氛围、家庭的教养态度、家庭的结构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氛围和人际关系、语言沟通等,直接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自助与求助在大学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是常见的现象,但这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心理困扰往往蕴含着积极的含义,也是心灵成长和自我超越的契机。解决一个又一个心理困扰的过程是个人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程。在遇到心理困扰的时候,我们无需逃避,要敢于面对,正视自己的心理困扰,想办法,尽早使自己从困扰中得以解脱。3.2.1心理自助心理自助是一种自己解决心理困扰的极好方式。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可以选择采用心理自助的方式来解决,尤其是对于环境适应、记忆、学业、就业、异性交往、焦虑、抑郁等方面出现困扰时,可以通过运动来宣泄困扰,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娱乐活动来排解困扰,可以通过学习、读书来分散注意力,可以通过写日记等方式对所遇到的心理困扰进行记录和分析,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一些心理困扰问题。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困扰问题,就要切实提高自我的心理自助能力,要注重培养个人的品性,培养意志力,提高应对技能、自我劝慰、自我暗示等方面的能力,加强个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看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认真学习学校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进行人际交往,学会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挫折等。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个性,豁达地看待和处理身边的各种问题。3.2.2向社会支持系统求助大学生在遇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通过心理自助无法解决时,可以向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帮助。1)向同辈求助大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身边会有很多的同学、朋友,在此期间,如果遇到了心理困扰问题,比如,当记忆力与注意力减退、与异性交往出现障碍、同学关系处理不当、良好的师生关系无法建立、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发展方向迷茫等现实问题出现时,可以向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等同辈人寻求帮助。同辈人与大学生往往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共同的爱好与兴趣,正在或者曾经面临着基本相同的问题,年龄相仿,问题相似,没有代沟,容易沟通,能够得到同辈人的理解、同情与支持。2)向家人、老师求助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家庭是自己的港湾,血浓于水的家庭关系使大学生与家人在情感上是非常亲密的。家人是最疼爱自己的人,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在人生遇到困惑无法逾越时,最能在精神层面支持和帮助自己的都是自己的家人;老师是学生时代接触最多的人,大学的老师曾经有着与大学生相同的学习经历,都曾有过相似的心路历程,对于大学生会有最直接的人生指导。在遇到专升本与就业选择、恋爱等心理困扰时,请家人和老师指点迷津是很有效的。3.2.3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求助心理咨询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其他的信息传递方式,能够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可以通过咨询帮助出现心理困扰的大学生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使其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产生变化。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恋爱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结合他们的认识特点和行为特征,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因环境带来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尤其是自我能力、个人素质方面的认识;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在能力,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从而使大学生实现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常见的心理咨询方式有以下几种: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密原则,也就是说,心理咨询是在不危害个人和他人安全的条件下,咨询师对有困惑的同学交流的内容和全部信息都予以保密。所以,在咨询时,大学生可以保持放松的心态。在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机构中有专业人员,这是大学生最便利的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活动一:折纸游戏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指令,会有不同的理解,并带来不同的结果。使学生理解心理活动的独特性,造就个体存在的独一无二性。操作步骤每人手中有一张A4纸,闭上眼睛;把纸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把纸对折;再把纸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把纸对折;把纸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在纸的右上角撕去一个1cm左右见方的正方形;再把纸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在纸的左上角撕去一个1cm左右半径的四分之一圆;请大家睁开眼睛,展开手中的纸。注意事项游戏进行中,小组成员间闭上眼睛,不得相互讨论;游戏结束后,睁开眼睛,看看大家手中的纸张有何区别,可互相交流。活动二我的自画像活动目的通过自画像活动,促进学生对“自我”特征的关注,加强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对了解自我、探索自我、提升自我的兴趣。操作步骤每人准备A4纸一张,铅笔一支;每个人用有15分钟的时间,在纸上画一幅“我的自画像”,画没有好坏的评价。注意事项内容不做限制。自画像可以是人物画,也可以是具体的某一事物,如植物、动物,只要是被认为能代表自己的特质即可;每幅画都是代表了作者本人,请学生彼此不做画功的讨论,将注意力放在画的内容上。【心理测评】心理健康自测表问卷指导语:下面是一些关于人可能会有的问题的陈述。请你仔细阅读每个条目,然后根据最近一星期之内这些情况对你影响的实际感觉,在最符合的一项上画“√”,每个项目只能够画一个“√”。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不要对每个陈述花太多的时间去考虑,但所给的回答应该是最能体现你现在的感觉的答案。题号问题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123451头痛。口口口口口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口口口口口3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口口口口口4头昏或昏倒。口口口口口5对异性的兴趣减退。口口口口口6对旁人责备求全。口口口口口7感到别人能控制你的思想。口口口口口8责怪别人制造麻烦。口口口口口9忘记性大.口口口口口10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口口口口口11容易烦恼和激动。口口口口口12胸痛.口口口口口13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口口口口口14感到自己的精力减退,活动减慢,口口口口口15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口口口口口16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口口口口口17发抖。口口口口口18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口口口口口19胃口不好。口口口口口20容易哭泣。口口口口口21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口口口口口22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你。口口口口口23无缘无故忽然感到害怕.口口口口口24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口口口口口25怕单独出门。口口口口口26经常责怪自己。口口口口口27腰痛。口口口口口28感到难以完成任务。口口口口口29感到孤独。口口口口口30感到苦闷。口口口口口31过分担忧。口口口口口32对事物不感兴趣。口口口口口33感到害怕。口口口口口34你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口口口口口35旁人能知道你的私下想法。口口口口口36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口口口口口37感到人们对你不友好,不喜欢你。口口口口口38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正确。口口口口口39心跳得很厉害。口口口口口40恶心或胃部不舒服。口口口口口41感到比不上他人。口口口口口42肌肉酸痛。口口口口口43感到有人在监视你、谈论你。口口口口口44难以入睡。口口口口口45做事必须反复检查。口口口口口46难以作出决定。口口口口口47怕乘坐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口口口口口48呼吸有困难。口口口口口49一阵阵发冷或发热。口口口口口50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口口口口口51脑子变空了。口口口口口52身体发麻或感到刺痛。口口口口口53喉咙有梗塞感。口口口口口54感到前途没有希望。口口·口口口55不能集中注意力。口口口口口56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口口口口口57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口口口口口58感到手或脚发重。口口口口口59想到死亡的事。口口口口口60吃得太多。口口口口口61当别人看着你或谈论你时感到不自在。口口口口口62有一些不属于你自己的想法。口口口口口63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口口口口口64醒得太早。口口口口口65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口口口口口66睡得不稳、不深。口口口口口67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口口口口口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口口口口口69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口口口口口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口口口口口71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口口口口口72一阵阵恐惧或惊恐。口口口口口73感到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口口口口口74经常与人争论。口口口口口75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口口口口口76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做出恰当的评价。口口口口口77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口口口口口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口口口口口79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口口口口口80感到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或不像是真的。口口口口口81大叫或摔东西。口口口口口82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口口口口口83感到别人想占你的便宜。口口口口口84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很苦恼。口口口口口85你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口口口口口86感到要很快把事情做完。口口口口口87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口口口口口88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口口口口口89感到自己有罪。口口口口口90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口口口口口(二)计分症状自评量表(SCI-90)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的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计分方法:分为五级评分(从1-5级),1一从无,2一轻度,3一中度,4一偏重,5一严重。每个项目只能够选择一个分值。因子均分为每个因子包括的项目得分之和,除上该因子包括的项目个数,如:躯体化因子均分=(1+4+12+27+40+42+48+49+52+53+56+58)/12。1.躯体化:包括1、4、12、27、40、42、48、49、52、53、56、58共12项。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2.强迫症状:包括3、9、10、28、38、45、46、51、55、65共10项。主要反映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认知障碍的行为征象。如“脑子都变空了”、“记忆力不行”等也在这一因子中反映。3.人际关系敏感:包括6、21、34、36、37、41、61、69、73共9项。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与自卑感,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自我意识、消极期待亦是这方面症状的典型原因。4.抑郁:包括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共13项。主要反映与临床上忧郁症状相联系的广泛概念,忧郁苦闷的情感和心境为其代表性症状。它还以对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动丧失等为特征,并包括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另外,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5.焦虑:包括2、17、23、33、39、57、72、78、80、86共10项。一般指那些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等)。测定游离不安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一些躯体感受的项目。6.敌对:包括11、24、63、67、74、81共6项。主要从思想、感情和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其项目包括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发脾气等各方面。7.恐惧:包括13、25、47、50、70、75、82共7项。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此外,还有反映社交恐惧的项目。8.偏执:包括8、18、43、68、76、83共6项。主要是反映偏执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如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观念、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等。9.精神病性:包括7、16、35、62、77、84、85、87、88、90共10项。主要反映各式各样的急性症状和行为,也可反映精神病性行为。(三)解释任一因子均分≥3(每个因子得分之和除上该因子包括的项目个数),提示我们可能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寻求心理咨询。自测后提醒:此问卷仅作为了解自己的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人员。【作业强化】思考:心理健康的意义在于带给人类健康的生活,追求潜能的提升,请详细地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对“心理健康是动态平衡的”这句话,你作何理解?心理健康大学生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维护心理健康?阅读以下推荐书目的其中一本:《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 ·津巴多著《怪诞心理学——揭秘不可思议的日常现象》,[英],理查德·怀斯曼著《做自己的情绪调解师》,许添盛著寻找本校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1)本校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地点是:2)本校心理咨询热线是:3)本校的心理咨询师值班时间是:【自我感悟】通过本章的学习,我的思考是:我的收获是:项目二、做最好的自己——认识自我【学习目标】1、能认识自我发展阶段;2、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与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3、能客观认识自我,平和接纳自我,并积极完善自我;4、能客观认识自身优点,增强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意识。【案例导入】案例1: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某男同学,十九岁,某高校大一新生。因来自农村,自己觉得自己在服饰、语言、动作,以至风度上不如城里的同学,从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消极心理。但同时他又不甘心,不服气,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的才能。由于过度学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他开始出现了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等症状。案例讨论:1、你觉得这个男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2、你有过类似的问题吗?3、如何正确看待这个男生自己觉得的地域问题?案例分析:该同学因对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新集体中位置与角色的不适应,引起对自我评价的降低,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导致心理失衡。为维护自尊心,他对自己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自我期望值过高使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降低,导致紧张,焦虑的情绪体验。这是由于自卑心理导致的角色错位,另一方面,该同学存在嫉妒心理,这也许是潜意识的。为了让该同学克服自卑心理和嫉妒心理,能够把精力全用到学习上去,可以通过心理诱导,使其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提高其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案例2:正确评价自我某高校学生林某,在校期间一直担任班级干部,自认为可以将班级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能得到班级同学的认可和拥护。因此,他认为自己有领导才能。然而,在毕业前夕,就在对各班委进行班级民主测评时,自以为评价极高的林某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赞扬他的同学仅占班级人数的30%。对于这个结果,林某感到很意外,同时也很难接受,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竟然与自己所想的如此悬殊,难道是自己不适合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吗?林某不禁对自己毕业后工作去向的问题产生了困惑。案例讨论:1、你觉得林某在评价自己上面出了什么问题?2、如何调整对自己的认识?案例分析:林某一直对自己有很高的评价,属于典型的过度自我接受的表现。正因为他对自己存在这种不切实际的认识,使得他在遇到挫折时有点不知所措,陷入了困惑当中。同时,由于其对自己过高的自我接受,当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并不是自己想得那样完美时,过度接受的感觉瞬间转换成过度的自我拒绝,否定自己的能力,并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困惑不已,究其原因,林某没有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不能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而又自认为自己是比较完美的。在这种状况下,林某需要做到的是调整自己的认识误区,比如:(1)学会客观地评价自我;(2)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3)学会合理定位和正确地接受“失败”。【知识介绍】鹰从高岩直飞而下,把一只羊羔抓走了,一只乌鸦见到后,非常羡慕,很想仿效。于是,它呼啦啦地猛扑倒一只公羊背上,狠命地想把它带走,然而它的脚爪却被羊毛缠住了,拔也拔不出来。尽管它不断地使劲拍打着翅膀,但仍飞不起来。牧羊人见到后,跑过去把它一把抓住,剪去它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带着乌鸦回家,交给了他的孩子们。孩子们问这是什么鸟,他回答说:“这确确实实是乌鸦,可它自己硬要充当老鹰。”——《伊索寓言·鹰与乌鸦》乌鸦盲目地模仿老鹰,最后沦为别人的猎物,它的错误不在于对鹰的羡慕,而在于它没有真正地认识自我。老鹰有老鹰的辉煌,乌鸦同样可以有乌鸦的自由自在,伊索以这则简短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认识你自己!萨万提斯曾说:“把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认识自我1.1什么是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体型、健康状况等)、心理状况(性格、气质、能力、兴趣、意志品质等)及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1.1.1自我意识结构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同时也是相对稳定且不断发展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意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见解。科学自我研究之父威廉·詹姆斯将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并进一步区分出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物质自我的核心部分是身体,指个体对自身身体特征和生理状态的认知。社会自我即个体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心理自我意味着一个人内心的或主观的存在。自我意识也可以从知、情、意三方面理解,分别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形成自我概念。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部分,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个体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自我体验并不完全来自自我认识,同时受到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外在环境引起一定的情绪状态,影响着个体对自我的情绪体验。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主体对自身心理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控制体现了人的能动性,包括自律、自主、自立、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等方面。详见表1。表1、自我意识结构结构内容结构内容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物质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仪表、年龄、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是否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利益等心理自我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是否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追求信仰和理想,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社会自我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名望、地位、角色、责任、经济条件等方面的认识是否自尊、自爱、自信、自豪、自卑、自恋、自怜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由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组成,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和个人利益,遵循“快乐原则”;“超我”是内化了的社会道德原则,遵循“至善原则”;“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其职责是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遵循“现实原则”。图1、本我、自我和超我关系图1.1.2成熟的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是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成熟的自我意识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1)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态,表现为能客观评价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特征及与别人的不同,并且能坦然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不抱怨、不埋怨,自尊、自爱;2)意识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情绪,并且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一次挫折或失败就一蹶不振,也不因一次成功而沾沾自喜,自己的情绪大部分处于心静状态;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过高评价自己而自大,也不过低评价自己而自卑。1.2大学生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人的发展经历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任务,假如此阶段的任务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大学生正好处在青春期刚结束后步入成年早期的时期。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对“我是谁”的回答,如果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建立了,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影响以后的职业选择。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更多的考虑“我是谁”的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的整合起来,个体遇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这一阶段是童年向成熟迈进的重要转折点。青少年反复思考“我是谁?”。他们必须建立基本的社会和职业同一性,否则他们就对自己成年的角色感到困惑。主要的社会动因是朋友或同伴。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艾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如果发展得较顺利,找到比较满意的配偶,那么将会体会到亲密感,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配偶,那么将会体验到一种孤独。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与他人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或共有同一性)。没有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会使人感到孤独或孤立。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爱人、配偶或亲密朋友(同性或异性)。假如在初高中阶段只是以能考入大学作为唯一目标的话,那么进入大学后随着自由度增加和可选择机会增加的时候,对自己未来的困惑或迷茫也会跟着而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学生们积极去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或特长成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本。进入大学对异性开始感兴趣,想要谈恋爱想要寻找人生另一半,也是这个这个年龄段时期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平和接纳自身这个需求就可以了。表2、大学生人生发展阶段期别年龄心理危机发展顺利发展障碍512-18角色认同——角色混淆自我认同、方向明确角色混乱619-28亲密——孤独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异性交往障碍,孤独1.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1.3.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以自我意识的分化为标志,表现为“笼统的我”被打破,分化出了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主观的我和理想的我开始不断审视着客观的我和现实的我,逐渐完善自我意识,在主观我和客观我、现实我和理想我的互相碰撞磨合过程中,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主体逐渐形成。这为大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奠定了基础,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最重要的过程。1.3.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冲突在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在主观我和客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强烈的自尊心的需要,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内心冲突,甚至表现出极大的内心痛苦和焦虑不安。常见的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有: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大学生总是对未来抱有过高的期望,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很多大学生不能接受事实,往往会否认和逃避现实,更有甚者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下面的案例就是很典型的陷在“理想我”中:男,大二学生,自认为聪明过人,才能超群,爱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别人越关注,就越兴奋。认为自己关注的问题都是哥德巴猜想式的,很少有人问津。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地为自己十全十美的自我而陶醉,既没有异性朋友,也没有同性朋友。2)渴望独立自主与寻求依赖的矛盾摆脱了高考的重压,远离了家长的束缚,大学生更渴望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经济能力不足,心灵的不成熟等原因,他们又特别渴望能依赖他人。3)渴望交往与闭锁心灵的矛盾这个阶段,每个大学生都强烈渴望真正的友情和爱情,渴望得到朋友的赞美、亲人的认可和爱人的支持。然而,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心灵藏起来,与别人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备受孤独的煎熬。下面的案例就是很典型的隐蔽自己:小丹是90后,独生子女,来自河北,她对所读院校的集体生活极不适应,开学一周,她已和宿舍5个室友轮番吵过架,第一个月,她和半个班级的同学翻过脸,入校一年,她辗转了6个宿舍。她总感觉没有人能理解她,也没有人能体谅她。最终,小丹决定搬出寝室,一个人在外居住。4)自信与自卑的矛盾从自己小群体中的首屈一指到大学中的默默无闻,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大学生产生一种自信与自卑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是大学适应阶段的正常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导致的。5)积极向上与自我沉沦的矛盾大学生是朝气与梦想的一群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并且敢想敢做。然后现实的种种羁绊,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又会使他们消极退缩,使他们处于一种自我矛盾的状态。1.3.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为了解决自我意识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大学生会不断调整自我意识,实现自我意识的统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是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自我意识统一的结果有以下几种:积极自我的建立,即自我肯定;消极自我的建立,即自我否定;自我冲突,自我难以实现有效的整合,表现为自我评价忽高忽低,自我体验时好时坏,自我控制时强时弱等。1.3.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和偏差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自我为中心、自卑等自我意识的缺陷和偏差,详见表3。表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和偏差自我认识的偏差自我中心▲不少学生未能处理好主观我和客观我这对矛盾,常出现两种缺陷和偏差,一种是只看重“自省”而发展为“以自我为中心”,另一种是一味受“人言”左右而变得丧失自我,也就是“从众”。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想问题和做事从“我”出发,不能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分析,盛气凌人。他们常常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人际关系大多不和谐。从众从众是放弃自己的主张,趋向于与多数人一致。通常所说的“随大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从众行为。如大学校园里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作弊从众、入党从众、择业从众等。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如何过强,则有碍心理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在信息过剩、良莠不齐、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化交融及隐形传播的网络社会,很容易“随大流”,“跟着感觉走”,受不良行为或言论的影响,成为精神上的“俘虏”。消极的自我体验孤独感▲自我体验,即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满意”则自我肯定,信心十足,“不满意”则自我否定,垂头丧气。消极的自我体验包括孤独感、自卑和自负。孤独感是由于主观我和客观我不一致,得不到他人思想上的理解与情感上的共鸣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大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代沟“的形成,同长辈的交流减少,与同辈朋友交往增多,他要求在更深层次上同知心朋友互诉心声,情感共鸣,这时往往产生缺乏知音的孤独感。自卑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他们给周围人的印象是悲观失望,缺乏信心,惧怕与他人交往,但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这部分人一旦进入网络很容易感到满足,他们宰网络上获得的快乐比现实多时,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上,更加消极地对待甚至逃避矛盾的现实世界。自负自负是个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自信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交往普遍的优秀品质,但有些同学过于自信,自我感觉太好,就变成了自负。他们往往听不进师长的教诲,听不进同龄人的意见,一意孤行。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对自己的观点要么执意坚持,要么全盘放弃。面对新的环境往往无所适从。消极的自我控制自我放弃和懒惰逆反▲自我控制,即自己对自己的控制,我们常说的“自制力”、“力不从心”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制力强的人,常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有计划性、有目的。自制力弱的人,常会不顾场合宣泄一番,表情就是“晴雨表”,行为充满“情境性”,自制、自律、自觉等是积极的自我控制的描述,而自我放弃、懒惰、逆反等则是消极的自我控制。大学生在自我控制上开始有了明显的自觉性、主动性,但在追求上进的同时,由于困难、挫折在所难免因而不少学生情绪波动,在困难面前望而生畏、自我放弃。大学生在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有时会矫枉过正,表现出过分的独立意向,导致产生逆反心理,其表现为不分正确与否,一概排斥,情绪成分很大,有时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逆反的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宣传的观念和典型人物等,其结果是阻碍他们自己学习新的或正确的经验。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对师长的教育和周围的正常事物持消极、冷漠、反感甚至抗拒的态度。他们常常以“顶牛”、“对着干”来显示自己的“非凡”。对正面教育表现出一种怀疑、不认同的抵制制度,对社会、人生和个人前途显示玩世不恭的态度,在其行为中往往表现出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感兴趣,越是不让做的事情,越要做。2.接纳自己《于丹<庄子>心得》里认为接纳自己是一个人生历程,需要每个人不断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让自己随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对现代物质化越来越强的社会,它常让我们在潮流的浪尖,迷失双眼,最终脚步零乱地踏上肤浅、流行的航船。失去品位、品质的本质,我们要有摆脱外在的标准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2.1我是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立个体心理体验:请大家先读读下面的这则故事,从这则故事里您能体会到什么?有一天,一群动物聚在一起,彼此羡慕对方的优点,抱怨自己的缺点,于是决定成立一所学校,希望通过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他们设计了一套课程,包括奔跑、游泳、飞翔和攀登。所有动物都注了册,选修了所有的科目。最后的结果是:小白兔在奔跑方面,名列前茅,但是到了游泳课的时候,就浑身发抖;小鸭子在游泳方面,成绩优异,飞翔也差强人意,但是奔跑与攀登的成绩却惨不忍睹;小麻雀在飞翔方面,轻松愉快,但就不能正经的奔跑,碰到水就几乎神经崩溃;至于小松鼠,固然爬树的本领高人一等,奔跑的成绩也还不错,却在飞翔课中,学会了溜课。大家愈学愈迷惑、愈学愈痛苦,终于决定:停止盲目学习别人,好好发挥自己的长处。他们不再抱怨自己、羡慕别人,因此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与快乐。找到自己的多元智能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如图2所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图2、多元智能图式语言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身体动觉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音乐智能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人际智能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自我认知智能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自然认知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辩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我们应该更宽泛的看待“智力”这一概念,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也没有人是全无能。所以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观点:第一、多元智能中八种智能彼此独立,一种智能很好,另一种却可能很差,很少有人能样样突出。第二、每一种智能都有一定的年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要去发展就很难。比如说,音乐要在小时候培养,年龄过大很难学好;但属于空间智能的绘画,不论年纪多大都可能学好。第三、每个人各种智能的先天潜质不同,比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