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导论专业期末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研究》4400字_第1页
《生命科学与导论专业期末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研究》4400字_第2页
《生命科学与导论专业期末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研究》4400字_第3页
《生命科学与导论专业期末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研究》4400字_第4页
《生命科学与导论专业期末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研究》44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科学与导论专业期末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研究目录TOC\o"1-2"\h\u9586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研究 124229关键词:肠道微生物;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12016912型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 1130122新型肠道微生物在糖尿病中的治疗方法 246732.1口服益生菌 257562.2口服营养剂 347902.3菌粪移植技术的使用 3291743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糖尿病治疗应用 3195523.1微生物菌群代谢 3145453.2抗生素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使用 450903.3中医药在治疗肠道微生物中的应用 410031参考文献 5摘要:近几年来,患有糖尿病的人数日益增加,使糖尿病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当前诊治糖尿病的手段主要有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和健康生活模式等。现在,对于糖尿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出现新的研究思路,如以调节肠道微生物为切入点,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型的干预措施,丰富了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实践。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疗法,主要指通过药物进行调节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状况,发现并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增加了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之间关系的认知,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关键词:肠道微生物;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糖尿病近几年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第三大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不亚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国际糖尿病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世界上现有的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已达到数亿级别,并且有持续增长的迹象[1]。临床上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占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大多数,然而,只有小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到了控制目标,医学专家建议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要多因素干预,就是除了应用传统的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的升高外,还包括健康的生活即饮食、运动等疗法的干预。12型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血糖代谢紊乱,与之相关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菌群数量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胰岛素抵抗与否有关系[2]。经过研究得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肠道微生物总菌群数降低比较明显,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主要是以非益生菌为主;对糖尿病患者肠道内的微生物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对,糖尿病患者肠道内有益菌群明显减少,肠道微生物含量没有健康人的菌群数量多,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的主要成分中产生酸盐的细菌数量减少,出现了病原菌数量的聚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肠道微生物破坏,肠道生态环境紊乱的现象[3]。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是出现菌群失调,患者肠道内的乳酸杆菌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存在关系的[4]。肠道梭菌数与空腹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以及胰岛素代谢水平均呈现负相关。综上相关研究均证实,2型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数量有密切关系,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治疗方法将可能为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型治疗思路和方法[5]。当下,相关微生态学研究学者发现,人体的体表存在着大量的共生菌群,并且在人体的各部位和器官中,肠道中的菌群量最多,这些菌群也由此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6]。根据当下最新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内的不同区域肠道菌群也存在着极大差异性。通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小肠属于过渡区域,并且胃部菌群与小肠段菌群有着较高的相似度[7]。肠道的回肠末段与结肠段中的菌群有着极高相似度,同时回肠末段和结肠段存在的细菌总量与小肠相比更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人体结肠内容物的实际流动的快慢相关[8]。另外,由于人体结肠部位内部环境主要为弱碱性或中性,这种环境对于细菌繁殖来说有着极大作用。2新型肠道微生物在糖尿病中的治疗方法2.1口服益生菌益生菌对于人体有益,是一种活的微生物,进入肠道的剂量足够,就会产生有益肠道健康的治疗效果。有关研究结果证实,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益生菌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增加对胰岛素代谢的敏感性以及容易提高患者体内糖代谢率和应对应激氧化反应的变化能力。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每日服用含有乳酸菌及益生菌菌群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随药效增强而明显下降[9]。摄入益生菌多种补充剂,能够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蛋白和胆固醇高密度的浓度,另外不一样的益生菌有着不相同的功效,与益生菌的菌株类型有密切关系,当前关于益生菌的种类研究也是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方向,确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益的益生菌菌株是临床糖尿病研究内容之一[10]。口服营养剂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营养补充剂为益生元,益生元是在肠道内不容易被消化或较难消化的口服食物残渣部分,食物残渣的这些剩余成分,可以选择性地刺激肠内某些健康细菌的生长,有益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研究分析结果发现,益生元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以及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1]。临床上使用的口服营养剂除了益生元之外,还应用合生元,合生元是由益生菌和益生元组合而成的新型生物制剂,合生元和益生元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对于单独使用一种益生菌或益生元,口服合生元和益生元联合试剂,在综合调节肠道菌群数量方面效果会明显。然而,如何正确的、合理的去筛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合生元和益生元联合制剂内的菌种类型和菌群数量,调节合生元和益生菌的使用比例关系,即能保持两者各自的活性又能够避免相互间产生不良反应或不利影响,这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人员的进一步努力。菌粪移植技术的使用菌粪移植技术是将健康人体内的肠道粪便中的有效性的功能菌群移植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肠道内,在患者体内重新建立新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功能菌群移植后,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所提升,自身的血糖代谢率增加,肠道内产生酸盐的肠道菌群数量增加,产生丁盐酸的水平明显升高,但此项移植技术也有一定的死亡风险。目前在糖尿病治疗中针对菌粪移植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还比较少,而且菌粪移植技术的技术成本较高,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这项移植技术,在术前需要严格选择适合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对于推广及应用菌粪移植技术还需要有大量的临床实验提供支撑,需要一定的研究时间和研究成本。随着菌粪移植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移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未来菌粪移植技术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3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糖尿病治疗应用微生物菌群代谢在调控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中,加强微生物菌群代谢是目前最有效、治疗效果最持久的一种治疗手段,目的是使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其作用的主要机制是纠正肠道菌群的结构,使菌群数发生改变。加强微生物菌群代谢,即在胃旁路术后的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检查表现为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种类增加,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微生物菌群代谢正常的患者肠道内的变形杆菌增加较多,当肠杆菌发生的显著变化的同时厚壁菌及其他非有益微生物菌数量下降。所以,微生物菌群代谢正常,会使患者机体内原来生长繁殖有害菌群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而后来术后生长繁殖出的益生菌的数量明显提高[12]。3.2抗生素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使用抗生素在临床上用于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还在进一步研究中,部分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到出现并发症及感染的阶段,需要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并适当选择应用抗生素治疗[13]。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予以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的肠道厚壁菌,产生丁酸盐的有益细菌减少,造成肠道菌群种类发生改变,出现变形杆菌增多的现象,还会出现机体对胰岛素代谢的敏感性降低的情况。另外有其他研究表明,长期在糖尿病治疗中结合抗生素治疗会使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肠道中益生菌菌群数量下降,患者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风险提高,可能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不利影响,抗生素通常在临床上是用于治疗感染,但在治疗感染的同时,对本身的肠道正常菌群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肠道菌群紊乱或其它的胃肠道并发症[22],所以抗生素是否要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使用,适不适合用于糖尿病肠道微生物菌群调节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医药在治疗肠道微生物中的应用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的研究,根据对研究肠道菌群的新的思路,将研究方向面向中药防治糖尿病上,现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的新的发展方向。一些中成药的单体成分具有碱性作用,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胃肠道粘膜不被破坏。屏障机制有利于抑制机体的葡萄糖吸收程度、抗感染和降低血糖等作用,在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上的临床研究疗效和成果较好。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研究,中药成分可对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及血糖产生影响。根据影响结果可以表明,中药单方中的碱性成分通过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内益生菌的菌数量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结语: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确实存在着肠道微生物数量及肠道生态环境紊乱的情况。重建健康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对治疗糖尿病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项国外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疗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有很好的疗效,可减缓糖尿病的临床表现,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等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良好、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情况和炎性标志物的数量,减少糖尿病神经性疼痛等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治疗过程,因为肠道微生物环境是由动态平衡的微生物群体构成,多种因素影响其在肠道内如何分布和组成数量的多少。所以,未来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医疗设计程序及研究人员的科学性研究来证明肠道微生物疗法有利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科学性。这也将推动人类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延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1]宋雪梅,金小琴,秦合伟,李彦杰,牛雨晴,王梦楠.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J/OL].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11[2022-12-24]./kcms/detail/11.5699.R.20221208.0832.001.html[2]HuangYuxin,LouXudan,JiangCuiping,JiXueying,TaoXiaoming,SunJiao,BaoZhijun.Gutmicrobiotaiscorrelatedwithgastrointestinaladverseeventsofmetformin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J].FrontiersinEndocrinology,2022,13.[3]WangGuanjun,LyuQuanjun,YangTianyu,CuiSongyang,NiuKailin,GuRuohua,LiYan,LiJia,XingWenguo,LiLinlin.AssociationofintestinalmicrobiotamarkersanddietarypatterninChinese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TheHenanruralcohortstudy[J].FrontiersinPublicHealth,2022.[4]金小玲,刘晔,李晓迪,高晓莉,韩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预测2型糖尿病风险的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2,33(06):11-14.[5]董明霞,杨思思,涂欢.黄芩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2):128-130.DOI:10.19347/ki.2096-1413.202232035.[6]IgudesmanDaria,CrandellJamie,CorbinKarenD,MuntisFranklin,ZaharievaDessiP,CasuAnna,ThomasJoanM,BulikCynthiaM,CarrollIanM,PenceBrianW,PratleyRichardE,KosorokMichaelR,MaahsDavidM,MayerDavisElizabethJ.TheIntestinalMicrobiotaandShort-ChainFattyAcidsinAssociationwithAdvancedMetricsofGlycemiaandAdiposityAmongYoungAdultswithType1DiabetesandOverweightorObesity.[J].Currentdevelopmentsinnutrition,2022,6(10).[7]陈彦旭,金智生,刘明海,金彩云,张博玲,伏瑶琴.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微生态学志,2022,34(10):1213-1216.DOI:10.13381/ki.cjm.202210019.[8]于晓依,李泰悦,朱雪锐,文嫄媛,朱美珍,蔡维维,邱丽颖.限制活动加剧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和糖脂代谢紊乱[J/OL].微生物学通报:1-23[2022-12-24].DOI:10.13344/j.microbiol.china.220605.[9]LuoSihui,YueTong,LiuZiyu,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