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德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说明: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你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2.“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那遗留着的炭屑和烧骨啊,是不是告诉后人,你们是已经征服了火的精灵……”这里的“你们”指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3.研究表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而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比起北京人,山顶洞人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但二者的生活习性也有相同之处,其表现在()A.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B.建造房屋C.集体生活,用打制石器 D.人工取火4.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铁制农具5.如果我们把“黄河流域、种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农耕文化”等要素结合在一起,那么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良渚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6.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7.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8.“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C.孔子和孟子 D.周文王和周武王9.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建立在()A.公元前20世纪后期 B.公元前20世纪前期C.公元前21世纪后期 D.公元前21世纪前期10.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封地是商代重要的东夷属国奄国所在地,这里的民众,既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这表明分封制()A.平息了商朝遗民的不满 B.使各诸侯国原有特色消失C.推动西周各项制度落实 D.有利于当时民族交融11.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12.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的()A.原因 B.过程 C.影响 D.性质13.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为了拓展疆域,发动了多起大规模的战役。下列属于该时期大型战役的是()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14.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其变法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 B.严明法度 C.奖励耕织 D.确立县制15.商代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畜牧业发达 B.牛耕开始出现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1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它不仅详细介绍了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概念。与此相对应的理念是()A.孔子:仁者爱人 B.老子:道法自然C.孟子:民贵君轻 D.墨子:反对相互攻伐17.在探究“百家争鸣”的影响时,七年级某学习小组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墨家“兼爱”,爱无等级差别法家“尚法”,以法治国A.推动战国经济发展 B.泽被后世,影响深远C.阻碍儒家一统天下 D.二者内容完全相同18.《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对当代以及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表明《黄帝内经》()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尊重生命规律 D.影响历久弥新19.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A.年代最早 B.造字成熟 C.内容丰富 D.影响深远20.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下列证据中最有可能支撑该观点的是()A殷墟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B.战国时期一些人的名字中带有“牛”或“耕”字C.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水牛遗骸D.《春秋》里有关于牛耕生活的描写21.嬴政打下六国之后,面对怎样管理偌大国家的问题,他听取了李斯的建议,汲取了秦国历代先王的智慧和遗留的某一制度,将地方的各项权力牢牢掌控,并以此将各项配套措施等通过它推向全国。该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2.下图所示秦代三方古印中所用文字均为小篆,秦朝当时实行的措施与此相关的是()A.书同文 B.车同轨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货币23.秦始皇派蒙恬修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这表明长城()A.阻碍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B.巩固了秦朝的边疆安全C.加快了胡人融入秦朝步伐 D.彻底断绝匈奴南下能力24.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A.社会治安混乱 B.人民素质不高C.赋税非常沉重 D.刑法极为严酷25.下列有关项羽的历史故事中,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是()A.鸿门宴 B.破釜沉舟 C.霸王别姬 D.四面楚歌26.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 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27.《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28.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29.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30.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二、综合探究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获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版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三:2009年4月3日,马英九等在圆山忠烈祠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为纪念黄帝,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摘编自百度《祭奠黄帝陵悠悠中华情》(1)材料一中的“轩辕”是谁?他与炎帝一起获得了中华民族的什么尊称?(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思考,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3)台湾人民为什么要祭奠黄帝?请对台湾人民说一句深明大义的话。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产生.发展.鼎盛的时期,这期间,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在政治制度上产生了一系列创新之举,或影响权力传承,或影响国家内外的巩固,总之确立了早期国家该有的形态,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摘编自《战国策》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之举”。(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并指出变法的思想来源?(4)指出材料一、二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源?33.历史上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有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秦汉(上)》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摘编自《略论西汉太学》(1)图1的政治建制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为解决图2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汉武帝为采取了什么举措?(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汉时期为实现经济大一统采取的共同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该措施在经济方面的积极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英德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你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A【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A【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D【25题答案】【答案】B【26题答案】【答案】D【27题答案】【答案】B【28题答案】【答案】C【29题答案】【答案】A【30题答案】【答案】D二、综合探究题:(共40分)【31题答案】【答案】(1)“轩辕”是黄帝。他与炎帝一起被尊称为“人文初祖”。(2)华夏民族形成特点:由众多民族错居、接触、交流融合而成,在发展过程中去小异存大同。(3)祭奠原因: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两岸同根同源,祭奠黄帝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台湾人民的话: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32题答案】【答案】(1)创新之举:夏朝实行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2)目的:为解决社会急剧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求治国之道。表现: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不同思想主张;学派之间互相辩论,形成思想争鸣局面;众多思想流派和学者涌现。(3)影响:使秦国社会风气好转,治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25年煤炭机械装备项目建议书
-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
-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13 三角形综合训练 (2)及答案
- 2025年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及零部件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高三最后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 嗮鱼干创意画课件
- 中医医院护理操作规范
- 2025年全麦面包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2025年综合测试(一)地理试卷 (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20套复习题库及答案
- 芭蕾动作损伤预防策略-深度研究
- DB11∕T1273-2024 LED交通诱导显示屏技术要求
- 中药学试题库含答案
- 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史上最全PCBA外观检验标准
- 《胃esd》ppt课件
-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述(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