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课件_第1页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课件_第2页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课件_第3页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课件_第4页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操作规范福建省疾控中心应急处置与信息科谢忠杭2007年12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主要内容一、操作规范的制定依据二、乡镇网络直报简介三、乡镇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一、规范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第37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政策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二、乡镇网络直报简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直报系统特点:系统完全依赖于网络只有在国家服务器上才安装此系统,对于用户而言没有软件需要安装只需通过IE浏览器上报或查询数据,即所谓的浏览/服务器(B/S)方式,实际上是对国家服务器直接进行操作,从而实现直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医疗机构传染病(疑似)病例传染病报告卡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案调查表开展个案调查发现、诊断核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报订正报告录入追综、订正卫生部疫情发布分析分析结果全国个案数据库县(区)卫生局地(市)卫生局省(区)卫生厅反馈反馈反馈报告反馈追综、订正、调查网络模式下疫情报告流程图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网络直报中医疗机构任务1、在规定的时限内录入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并根据治疗的进展情况对上报的传染病的告卡进行订正和转归操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次报告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职责区别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数据的基本收集者疾控机构:传染病疫情数据的管理者和分析者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报告卡片的录入点击左侧目录树、报告卡管理里的“新增报告卡”,即出现报卡的录入界面。网络报告卡旧卡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

报告卡浏览、查询与订正

报告卡浏览分为上下2部分,上面是查询条件,下面是查询结果列表。选择条件说明现住址的详细信息显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报告卡的订正与转归1、先进行查询原报告卡2、再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或转归操作报告卡高级查询界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1组织机构职责3.2工作管理3.3信息管理3.4报告的内容与要求3.5用户和权限管理3.6技术支持三、乡镇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1组织结构职责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应履行各自的职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2工作管理(1)属地管理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2工作管理(3)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4)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2工作管理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人员要求: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悉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3信息管理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填卡检查核对录入传染病监测信息主要通过传染病报告卡采集,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应保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可靠。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3信息管理新增监测报告病种的工作程序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卫生部安排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3.3信息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3信息管理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规定的时限报告传染病报告卡:①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3信息管理②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3信息管理③对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卫生部决定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责任报告单位,通过网络将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实时(在规定时限内尽快)录入到《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自身帐号登录,“报告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漏报或现场调查时发现)的应该随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3.3信息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责任报告单位对其填报信息的内部审核对报告卡信息的审核对系统提示的可疑重复报告卡片进行核实,对误报、重报卡片应在备注栏简要说明原因并及时作出删除标记。查重条件建议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出生日期、现详细住址。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订正时需将原诊断日期更改为确诊日期。3.3信息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1)电子数据的保存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2)纸质资料的保存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3.3信息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1、传染病部分(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⑷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⑸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省级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⑹重点监测传染病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开展监测的传染病。如AFP监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引发或可能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的;3、其他卫生信息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医院死亡监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甲、乙、丙类传染病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报。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⑵一般报告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⑶对鼠疫、霍乱、肺炭疽、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甲、乙、丙类传染病⑷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和未分期六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⑸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分急性和慢性报告。⑹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按照制定的监测方案进行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传染病专项监测、专项调查信息的报告对于开展专项报告的传染病(如性病、结核、艾滋病及HIV感染者),除专病报告机构外,其余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只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对于卫生部开展哨点监测的传染病,承担哨点监测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除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外,还应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监测方案填写传染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同时具备以下4条且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①发热(≥38℃);②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④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SARS预警病例①地市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②两例或以上有可疑流行病学联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③重点人群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能暴露于SARS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如从事SARS科研、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等相关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员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④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人禽流感预警病例①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②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4直报的内容与要求死亡监测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和死因推断的有关规范,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其他死因)、诊断依据。传染病病例的订正报告,突发事件的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3.5用户与权限管理目的:(一)加强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管理,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系统用户权的职责。(二)根据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的要求及网络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各级用户在系统中的职能划分与角色定位。(三)强化系统帐户和密码的管理,降低帐户和密码泄漏对系统和数据安全产生的影响,确保各相关信息报告系统安全、有效运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直报用户由县(市、区)级系统管理员分配的可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各类信息的用户。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用户帐号申请与变更工作流程

(1)填表:责任报告单位均可到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申请(变更)表》,并按要求填写,加盖单位公章。(2)报送:填写好的《用户申请表》报送到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管理员处,等候开户。(3)设置:系统管理员收到确认的申请表后,按要求在网络直报系统中添加或修改用户,并设置用户的权限,起止时间等。(4)确认:系统管理员与最终用户填写完《申请表》中剩余的部分,并当场测试用户帐号可用。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省级疾控中心市级疾控中心县、区级疾控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填写网络直报用户申请表并提供相应信息申请逐级上报逐级上报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增设该医疗机构开设用户帐号反馈反馈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用户申请流程图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帐号密码的安全

(1)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2)各级用户严格按分配的帐号登录网络直报系统,查询和维护权限范围内的信息,任何人不得超越权限擅自修改和删除系统中的共享数据和文件。如发现自己录入的数据及权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