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频驱动产品
公司治理
名目
一、中小股东及其权益3
二、中小股东权益的维护4
三、股东会权利12
四、股东会会议的类型及运行机制13
五、股东权利18
六、股东22
七、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27
八、设计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的必要性34
九、各方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40
十、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方面的阅历借鉴与思考42
十一、经理的定义和特征49
十二、经理的权利和义务51
十三、证券市场把握权配置方式52
十四、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与作用57
十五、产品市场及其竞争激励60
十六、经理市场及其作用62
十七、公司概况66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67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67
十八、项FI基本状况67
十九、产、业环境分析70
二十、行业壁垒73
二-一、必耍性分析74
二十二、法人治理结构75
二十三、SWOT分析86
一、中小股东及其权益
中小股东一般是指在公司中持股较少、不享有控股权,处于弱势地
位的股东,其相对的概念是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中,主要指社
会公众股股东。
中小股东权益是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的中
小股东往往也是证券市场上的中小投资者。我国《公司法》第130条规定
“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股份公平原则,每一股份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是公平的。因此,中小股东与大股东同为公司的股东,在法律地位上是全
都的,都享有内容相同的股东权,其权益本质也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是从方案经济环境中产生的,因而从其诞
生的那一天起,在制度设计方面就存在某些局限性。而股权分置状况的存
在,导致大股东和社会公众股股东客观上存在利益冲突和冲突,社会公众
股股东利益的爱护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如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大股东举
手,小股东掏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大股东对小股东侵害行为的根源主
要在于“一股独大”和法律制度的欠缺。一方面,国有股(或法人股)一
股独大,对控股股东行为缺少有效制约,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爱
护,投资者和经营管理层之间有效约束机制难以建立。国家全部权的代理
行使缺乏妥当措施,上市公司往往消灭内部人把握的现象。内部人把握下
的一股独大是形成大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的直接缘由。另一方面,我
国《公司法》对表决权的规定比较简洁,基本原则为股东所持每一股份有
一表决权;股东可以托付代理人行使表决权。一股一票表决权在使大股东
意志上升为公司意志的同时,却使小股东的意志对公司决策变得毫无意
义,使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从而消灭小股东意志与其财产权益相分别的状
态,这在肯定程度上破坏了股东之间实质上的公平关系。
为了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进展,切实爱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我们
应当切实解决上述两个根源性问题。
“一股独大〃是证券市场设立初期制度上造成的特殊现象,它使得
国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历
史遗留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其症结主要在于:①国
家股、法人股历史存量太大。证券市场进展的十多年来,二者合计占总股
数的比例始终维持在60s70%左右。②国家股、法人股的上市会影响国家
的控股地位,简洁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国家经济把握力的丢失。
二、中小股东权益的维护
纵观世界各国,维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举措大致有以下几种:
(-)累积投票权制度
累积投票权制度作为股东选择公司管理者的一种表决权制度,最早
起源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宪法》的规定。后渐渐为各国效法。
依据适用的效力不同,累积投票权制度可以分为两种
①强制性累积投票权制度,即公司必需采用累积投票权制度,否则
属于违法。
②许可性累积投票权制度。许可性累积投票权制度又分为选出式和
选入式两种,前者是指除非公司章程做出相反的规定,否则就应实行累积
投票权制度;后者是指除非公司章程有明确的规定,否则就不实行累积投
票权制度。累积投票权制度的立法政策随着现代制度的成熟与公司治理
结构的完善而呈现渐趋宽松的进展趋势。
2002年我国证监会颁布的《_L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控股股东控
股比例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采用累积投票制
度的上市公司应在公司章程里规定该制度的实施细则。〃中国证监会以规
章的形式确定了累积投票制,是对这方面法律空白的填补。目前我国已有
很多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添加了该细则。
(二)强化小股东对股东大会的恳求权、召集权和提案权
1、恳求权的强化
我国《公司法》第104条规定,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恳求
址,董事会应当召集临时股东大会。从目前看,此比例过高,建议将
10%的持股比例降至一个合理的程度,如5%或3%。
2、自行召集权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召集恳求权,但没有规定董事会依恳求
必需召开股东大会,也没有规定董事会拒绝股东的该项恳求时应如何处
理,故法律还应规定小股东有自行召集股东大会的权力。
3、提案权
股东提案权是指股东可就某个问题向股东大会提出议案,以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抵制大股东提出的或已通过的损害小股东利益的决议。股
东提案权能保证中小股东将其关怀的问题提交给股东大会讨论,实现对
公司经营决策的参与、监督和修正。
(三)类别股东表决制度
类别股东是指在公司的股权设置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不同种类,不
同权利的股份。具体区分包括发起人股、非发起人股;一般股、优先
股;无表决权股份,特殊表决权股份(如双倍表决权);不同交易场所
的股份,如在香港联交所、伦敦交易所、纽约交易所上市股份;关联股
东股份、非关联股东股份等。进行股东类别区分的实质是优化股东的优
势,爱护弱势股东的利益。类别股东大会在我国尚未有明确的规定,但
实际上已存在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或从主体角度划分的发起人股和
社会公众股。
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是指一项涉及不同类别股东权益的议案,需要各
类别股东及其他类别股东分别审议,并获得各自的确定多数同意才能通
过。如依据香港公司条洌的规定,只有获得持该类别面值总额的3/4以
上的绝大多数同意或该类别股东经分别类别会议的特殊批准才能通过决
议;欧盟《公司法》第五号指令第40条、台湾地区所谓的公司法159条
也有类似制度的规定。第五号指令第40条就明确指出假如公司的股份
资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那么股东大会决议要生效就必需由全体受该决
议影响的各类股东分别表决并同意。这样,中小股东就有机会为自身的
利益对抗大股东的不公正表决。
但是“类别股东投票”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过分强化股东的分
别,不能过度使用,否则会造成各类股东代表过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
化,致使冲突升级,从而影响公司的稳定进展。
为了稳定有效地推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我们认为:
(1)“类别股东表决制度〃要逐步推行。对于类别股东投票制
度的实施是有成本的,同时还需要相关配套条件作支撑,即会带来治理
成本的增加:虽然从长期来看,这种投资是适应的,但在目前流通股东
参与较少、网上投票、征集投票权尚未实行的现实状况下,公司实行这
种制度时还应量力而行。
(2)平衡各类股东的利益是实施成功的关键。在我国国有非
流通股“一股独大”的现实状况下,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已是不争的事实。完善并推广类别股东表决机制无疑是治“病”的一剂
良药。但是,我们采用类别股东投票机制来爱护中小股东利益,并不是
要减弱或否定非流通股东的把握权,减弱或影响他们正常的决策权利,
干预公司高层的日常管理,而是要在大股东单独做出打算之前,给中小
流通股股东代表自身利益说话的机会,敬重他们的意见,即兼顾和平衡
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东的权益,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3)完善配套制度是制度保障。关于“类别股东表决制度”
的具体实施,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支持。类别股东大会的召开形式
无非是三种:传统的现场形式、通讯形式、网上投票。目前应当大力推
广网上投票,让更多的流通股股东参与投票。流通股股东网上投票机制
可以极大弥补分散在各地的流通股股东不能准时到达会场参与股东大会
的缺陷,尽可能促使更多的中小股东关怀自身的利益。
(4)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基础。公众股东要有效地参与表决,
首先要对将要表决的事项有较精确的、具体的了解,这些都
要求公司大力加强与公众股东的沟通与沟通,即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这是“类别股东表决机制”成功实施的基础。
我国证监会于2004年12月7日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
杈益爱护的若干规定》,规定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社会公众股
股东对重大事项的表决制度。
(四)建立有效的股东民事赔偿制度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为股东民事赔偿供应了权利依据,中介程序
法上的诉权领域尚有空白。《公司法》第63条规定:“董事、监事、
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
造成损害的,应当担当赔偿责任。”《公司法》第118条规定:“董事
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严峻损失
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依据上述规定,一旦我国建
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和投资者集体诉讼制度,可以将蓄意侵害股东利
益特殊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管理人员告上法
庭,那些以身试法者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五)建议表决权排解制度
表决权排解制度也被称为表决权回避制度,是指当某一股东与股东
大会争辩的决议事项有特殊的利害关系时,该股东或其代理人均不得就
其持有的股份行使表决权的制度。这一制度在德国、意大利等大陆法系国
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韩国商法规定,与股东大会的决议有利害关系的
股东不能行使其表决权。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立法也采纳了表决
权排解制度。确立表决权排解制度实际上是对利害关系和控股股东表决
权的限制和剥夺,由于有条件、有机会进行关联或者在关联交易中有利害
关系的往往都是大股东。这样就相对地扩大了中小股东的表决权,在客观
上爱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通常认为,在涉及利益安排或自我交易的状况
下,股东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存在冲突,因此实施表决权排解制度是必要
的。
(六)完善小股东的托付投票制度
托付投票制是指股东托付代理人参与股东大会并代行投票权的法律
制度。在托付投票制度中,代表以被代表人的名义,按自己的意志行使表
决权。我国《公司法》第108条规定:“股东可以托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
会,代理人应当向公司提交股东授权托付书,并在授权内行使表决权。”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9条规定:“股东既可以亲自到股东大会现场投
票,也可以托付代理人代为投票,两者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但在我国
现实中,托付代理制被大股东作为应付小股东的手段,发生了异化。我国
公司法立法的宗旨是为了爱护小股东,国际上近来对此采取了比较严格
的限制措施。意大利公司法规定,董事、审计员、公司及其子公司雇员、
银行和其他团体不得成为代理人。
(七)引入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
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具有若干不同的称谓,如公司异议者权利、
异议股东司法估价权、异议股东股份买取恳求权、解约补偿权或退出权
等。它是指对于提交股东大会表决的公司重大交易事项持有异议的股东,
在该事项经股东大会资本表决通过时,有权依法定程序要求对其所持有
的公司股份的“公正价值”进行评估并由公司以此买回股票,从而实现
自身退出公司的目的。该制度的实质是一种中小股东在特定条件下解约
退出权。它是股东从公司契约中的直接退出机制导致了股权资本与公司
契约的直接分别。
各国公司法对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适用范围的规定各不相
同,但一般都适用于公司并购、资产出售、章程修改等重大交易事项,并
允许公司章程就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做出各自的规定。从而,使中小股东对
于在何种状况下自身享有异议者权利有明确的预期,并做出是否行使异
议者权利的选择。
(A)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
建立特地的维护中小股东和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组织、机构或者协会,
为中小股东维护合法权益供应后盾和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侵害时,
往往由于其持股比例不高、损害不大而且自身力气弱小、分散的特点而怠
于寻求救济和爱护。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荷兰和我国台湾等国
家和地区的股东协会制度和中小投资者爱护协会制度,由协会代表或组
织中小股东行使权利。这样可以降低中小股东或者中小股东权利的成本,
削减中小股东因放弃行使权利而导致大股东更便利把握股东大会、董事
会及公司经营的状况。应当说,我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小股东有维权意
识,但是还没有一个组织能够供应有效的挂念。
三、股东会权利
依据我国《公司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股东会依法享有下列职权:
①打算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方案;
②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当的董事、监事,打算有关董事、监
事的酬劳事项;
③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④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⑤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⑥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安排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⑦对公司增加或者削减注册资本做出决议;
⑧对发行公司债券做出决议;
⑨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做出决议;
⑩修改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对前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全都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
会会议,直接做出打算,并由全体股东在打算文件上签名、盖章。
四、股东会会议的类型及运行机制
由于股东会是由全体股东组成的,而股东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必须
形成自己的意志,因此股东会只能通过会议的方式来形成决议,行使对公
司的把握权。明显股东会与股东会会议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股东会是指公
司的组织机构,而股东会会议是指股东会的工作方式,是股东会为了解决
公司的问题,依据公司法或者公司的章程而召开的会议。
(-)股东会会议类型
股东会会议一般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两类。
(1)定期会议,也称为一般会议、股东会议、股东年会,是
应当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时必需召开的股东会会议。
定期会议每年至少应当召开一次,以便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监
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公司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公司的利润分配方
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并且与公司的财务核算年度相互协调,通常是在上
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肯定时期内召开。
(2)临时会议,也称为特殊会议,是指在必要时,依据法定
事由或者由于法定人员的提议而临时召开的股东会会议,是相对于定期
会议而言的。
法律规定的法定人员有三种:代表格外之一以上的表决权的股东:三
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这里的“以
上”包括本数,若是由监事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还应当由监事会做出
决议。这三类主体提议召开股东会会议时,董事会应当履行召集职责,使
股东会依法召开。
公司章程还可以规定,当某些事由消灭时公司应当召开临时会议,比
如公司需要就重人事项做出决策,或公司消灭严峻亏损,或公司的董事、
监事少于法定人数,或公司董事、监事有严峻违法行为需马上更换等状
况。
(二)股东大会的运作
1、会议的召集
股东大会是由全体股东组成的会议体机关,其权利的行使需召开由
全体股东所组成的会议。但由于股东大会的性质以及公司的正常运营需
要,股东大会不行能也没有必要经常、任凭召开;另一方面,股东大会制
度是为维护股东权益而存在,也应当在必要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以防止该制度被不合理“架空”,损及股东利益。因此,由法律规定合理
的股东大会召集制度便成为了必要。一般认为,股东大会的召集制度是关
于股东大会召集条件,召集权利人,召集通知等各项规定的总和。规定合
理、科学、完备的召集制度,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利的爱护以及股东
大会和公司的正常运作意义重大。
(1)会议的召集人
我国现有《公司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董事会的,
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
行职务的,由副董事长主持;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
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主持。不设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执
行董事召集和主持。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
会会议职责的,由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
会或者监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格外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自行
召集和主持。
(2)召集通知和时间
股东会是由全体股东组成的,所以召开股东会会议时要通知,这样才
可能保证股东知情并来参与会议。我国现行《公司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以前通知全体股东,公司章程另
有规定或者全体股东另有商定的除外。第九十•条规定,发起人应当在创
立大会召开十五日前将会议通知各认股人或者予以公告。
2、会议的议事规章
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其权力是通过股东会会议来行使
的,股东会会议对于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股东会会议的召开有一定的议
事规章,主要包括:
①股东的出席率。股东的出席率是指出席股东会会议的股东占全
体股东的百分比。法律为了爱护宽敞小股东的利益,避开大股东运用自己
对公司的把握优势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规定股东会会议必需有肯定比
例的股东出席才能召开,这样通过的决议才合法有效。对于股东出席率,
我国现行《公司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创立大会应有代表股份总数过半数
的认股人出席方可进行。
②表决要求。一项决议的通过要经过股东会会议的决议,而在表
决时一般都要求经过出席会议的多数表决通过,学界称此为多数决规则。
多数决规章又可以分为简洁多数和确定多数。简洁多数是指一项大事的
通过只需要简洁多数,即1/2通过即可。确定多数是指一项事件在表决通
过时,要求确定多数(2/3)同意才能通过。我国现行《公司法》对此有
明确的规定。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我国现行《公司法》第四十四条其次款规定,
股东会会议做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削减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
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需经代表三分之二以
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该条第款的规定是,股东会会议的议事方式和
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
《公司法》对一般决议的表决要求规定得不是很严格把它赐予给了公司
自己去解决。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现行《公司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股东大会做
出决议,必需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但是,股东大会
做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削减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
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需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
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③表决方式。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我国现行《公司法》第四十三条
规定,股东会会议同股东依据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
规定的除外。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于表决方式的规定较为灵活,赐予了
充分自由。股东表决权行使的方式包括:一是本人投票制与托付投票制;
二是现场投票制与通讯投票制;三是直接投票制与累积投票制。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我国现行《公司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股东出
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个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
股份没有表决权。第一百零六条规定,股东大会会议选举董事、监事,可
以依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第一百零
七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有股东可以托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会议,代理
人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
④会议记录。《公司法》第四十二条其次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
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打算做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
议记录上签名。
《公司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股份有公司的股东大会应当对所议
事项的打算做成会议记录,主持人、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
名。会议记录应当与出席会议股东的签名册及代理出席托付书一并保存,
以备后续查阅参考。
五、股东权利
股东权利是指股东由于出资而享有的对公司的权利。
依据我国《公司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股东权利可以,
划分为四大类:财产权、管理权、知情权和救济权。
1、财产权
股东依其出资额享有对公司现在净资产、运营所得现实利润、公司整
体价值潜在增加值的安排权,包括股利安排权、清算剩余安排杈、新股认
购优先权。
①股利安排权。股利安排权是股东基于其公司股东的资格和地位所
拥有的参与公司的可安排利润安排的权利,是公司股东的一种固有权,由
公司的盈利本质所打算,反映股东投资目的的必定要求。
②清算剩余安排权是公司被解散、撤销、破产或人格被注销之前,
公司一切债权、债务关系清算完毕后,公司的资产还有剩余,股东有权参
与剩余财产的安排的权利。
③优先受让和认购新股权。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
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在公司增资发行新股时,股东基丁•其公
司股东的资格享有优于一般人而依据原有的持股比例认购新股的权利。
2、管理权
股东以其所持股票比例有参与管理的权利。管理权使股东可以通过
各种途径对公司经营事务施加直接的影响,主要有参与股东大会权、表决
权、提议权、询问权。
①参与股东大会权。这是一种因有权,是行使管理权的一种先决权
利。只要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停止过户期间之前登记在册,股东就能够行
使这种权利,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排解,也不得附加任何其他行使条件。
②表决权。此权利是指股东基于其股东地位而享有的对股东大会的
方案做出肯定意思表示的权利。股东表决权包括两类:一是对涉及公司事
务根本性变化的事项表决;二是对公司董事、监事的选举。这是一种固有
权利,不能确定排解,通行一股一权。除非发行、表决权受限制的股票,
除非有法律、章程规定,不得对表决权施加任何相对限制,或剥夺。
③召集权与提议权。股东可以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也可以提议
股东大会以争辩事项、表决事项。只有持有法律规定的最低比例或者以上
公司股份的股东才有召集权。而提议权则为每个股东所享有,但提议的范
围受股东大会可以决议的事项所限,并不得向临时股东大会提议。股东提
议还必需经过董事会的筛选,并不是全部的提议都能记载到股东大会的
开会通知上。
3、知情权
知情权就是股东有权获得管理、监督、救济的权利。知情权的内容主
要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会计账簿查阅权、对股东大会记录和公司章
程的查阅权、对股东名册的查阅权、对公司重大事项的行情权,以及恳求
法院指定特地审计人,对公司的业务进行审计。
4、救济权
所谓救济权,是指股东利益因与经营相关的行为或打算而受到损害
或可能受到损害时,股东有权运用各种救济手段予以救济,大体包括股份
买入恳求权、危害行为停止恳求权、申请法院解散或者清算公司的权利和
股东诉讼权。
①股份买入恳求权。在某些状况下,如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份转让有
限制而股东又要转让其股份,或股东大会通过公司营业转让或者公司合
并的决议,有些股东反对该决议,恳求公司以公正的价格买入自己的股份
的权利。
②危害行为停止恳求权。危害行为发生前的消极防卫权利,是股东
对董事违法行为的制止,当公司的董事或其他高级人员对外代表公司活
动时超越公司组织章程或条例,违反公司的规定,公司的股东有恳求董事
或其他高级人员停止其越权或违法行为。
③申请法院解散或者清算公司的权利。当控股股东滥用把握力对其
他股东进行压榨,严峻迫害公司或其他中小股东利益时,若有理由信任股
东共存于一个公司的基本信任基础已经丢失,中小股东有权申请法院质
疑公司是否应当连续存在,包括请法院解散公司、对公司进行重组。
④股东诉讼权,即当股东个人权利或公司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赐
予股东以恳求法院进行爱护的权利,包括为了个人利益的直接诉讼权和
为了公司的利益的派生诉讼权。直接诉讼权则是当股东的个人利益受到
侵害时,他可以基于其作为公司全部权人的股东身份提起旨在爱护自己
利益的诉讼,解决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冲突。派生诉讼权则指当公司的合法
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为了爱护公司的整体利益,公司
的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起诉的权利。
股东诉讼权作为股东权益侵害的法律爱护措施,除直接诉讼外,派
生诉讼权作为维护公司利益进而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
重视,我国《公司法》里也写入了这点。
六、股东
(-)股东的概念
股东是指公司投资或基于其他的合法缘由而持有公司资本的肯定份
额并享有股东权利的主体。投资者通过认购公司的出资或股份而获得股
东资格,主要包括发起人的认购、发起人以外的认购人的认购、公司成立
后投资人对公司新增资本的认购。
(二)股东资格的确认
依照《公司法》及相关规定,股东资格的确认须具备以下条件:
(1)股东姓名或名称应当记载在公司章程中,一旦投资人的姓名
或者名称被记载在公司章程中,则该姓名或名称所代表的人或公司、企
业单位、社会组织就应当是公司的股东,除非有精确的证据
表明记载有误。
(2)股东名册记载。股东名册的记载通常可确认股东资格,
但股东名册未记载的股东也不是必定没有股东资格,这不能产生剥夺股
东资格的效力。
(3)股东出资须具备合法验资机构的验资证明,全部股东以
货币、实物、学问产权、土地全部权等出资后必需依法经合法的验资机
构验资并取得验资证明,这是具有股东资格的必要条件。
(4)公司工商注册登记中载明股东或发起人的姓名或名称、
认缴或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对善意第三人宣示股东资
格。
一般来讲,在合法、规范的状况下,公司章程的记载、股东名册的记
载、登记机关的登记应当是全都的,能够客观反映公司股东的情况。但有
时因公司操作不规范,上述记载可能与实际状况不全都,这就需耍综合考
虑多种因素,依据当事人真实意愿表示选择确认股东资格的标准。通常状
况下,当公司或其股东与公司外部人员对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应当依据
工商登记认定股东资格;当股东与公司之间或股东之间就股东资格发生
争议时,应优先考虑股东名册的记载。
(三)股东的特征
一般来说,股东具有资合性、公平性与责任有限性三大特征。
(1)资合性,是指股东间因共同对公司投资而拥有公司的股票或
股权,以此发生的公司法上的关系。
(2)公平性,是指股东具备股东资格后,公司与股东以及股东
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中,股东依照所持有股份的性质、内容和数额而享
有公平的待遇。股东的公平性不仅体现在法律地位上的公平,而且体现在
股东从公司猎取利益的公平等方面。
(3)责任有限性,是指股东依其出资额的多少对公司担当责任。
责任有限性鼓舞投资者的投资,也加快了公司治理中全部权和经营权的
分别,同时促进了公司规模的扩大。但责任有限性并非是确定的,在某些
状况下股东的有限责任例外适用,原本享受有限责任爱护的股东,不仅不
能再以有限责任为借口取得相应的爱护,而且可能面临完全的个人责任。
(四)股东类别
股东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发起人股东与非发起人股东、自
然人股东与法人股东、公司设立时的股东与公司设立后的股东、控股股东
与少数股东。
1、发起人股东与非发起人股东
发起人股东参与公司设立活动并对公司设立担当责任,为公司首批
股东,并依公司法规定必需持有肯定比例的公司股份;除发起人股东外,
任何公司设立时或公司成立后认购或受让公司出资或股份的股东称为非
发起人股东。
2、自然人股东与法人股东
自然人与法人均可成为公司的股东,自然人股东指包括中国公民和
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可以通过出资组建或继受取得出资、股份而成为有限
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此处自然人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
股东,作为参与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设立人股东,应当具有完全行为力
量,还应符合国家关于特殊自然人股东主体资格的限制性规定。法律规定
禁止设立公司的自然人,不能成为公司股东。如我国有关组织法规定,国
家公务人员不能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东。
法人股东在我国包括企业法人(含外国企业、公司)、社团法人以及
各类投资基金组织和代表国家进行投资的机构,但法律规定禁止设立公
司的法人(如党政机关、军队)不能成为公司法人。
3、公司设立时的股东与公司设立后的股东
公司设立时的股东是指认购公司首次发行股份或原始出资的股东,
包括参与公司设立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首批股东(设立人股东)、股份有
限位公司的发起人股东,也包括认购公司首次发行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
非发起人股东。
公司设立后的股东包括设立后通过继受方式取得公司股份的继受股
东和公司设立后因公司增资而认购新股的股东。继受股东是指公司设立
后从原始股东手中继受取得股东资格的人,包括因股东的依法转让、赠
与、继承或法院强制执行等缘由而取得股份而成为公司股东的人。新股东
不同于继受股东,从股东资格的取得方式看,他们是从公司直接取得股
份,而不从原始股东手中继受取得,因而也属于股东资格的原始取得。这
类股东也不同于公司设立时的原始股东,他们没有参与公司的设立活动,
其出资没有构成公司的原始资本,只构成公司的新增资本。
4、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
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与前面分类的股东多有交叉,单独将此作为股
东的一种分类是由于一些公司治理的问题常涉及它,如控股股东控制股
东会、少数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等问题。控股股东,也称为大股东,是指
出资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0%以上或者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
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
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
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依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控股股东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
*•■
①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全都行动时,可以选出半数以上的董事
②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全都行动时,可以行使公司30%以上的表决
杈或者可以把握公司30%以上表决权的行使;
③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全都行动时,持有公司30%以上的股份;
④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全都行动时,可以以其他方式在事实上控
制公司。
上述所称“全都行动”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股东以协议的方式(口
头或者书面)达成全都,通过其中任何一方取得对公司的投票权,以达到
或者巩固把握公司的目的的行动。
除此以外的股东统称为少数股东,也称为非控股股东。
七、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手段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因此激励手段同样应当具有多样
性。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中不仅仅只包括收入因素,还应当包括名誉、自我
实现、权利、友情等因素。
对经营者的激励一般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主要是资
本全部者运用支付给经营者的货币收入即酬劳的多少来实现激励,具体
形式为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股票和股票期权。精神激励,主要是资
本全部者赐予经营者的名誉鼓舞和职位消费。其中,股票和股票期权具备
长期激励的特征。
(二)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1、酬劳激励机制
对高层管理者的酬劳激励一般由固定薪金、股票与股票期权、退休金
方案等构成。其中,固定薪金优点在于稳定牢靠无风险,能作基本保障,
但缺乏机敏性和刺激性。奖金和股票与其经营业绩紧密相关,对经营者来
讲有肯定风险,也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但易引发经理人员短期行为。退休
金方案则有助于激励高层管理者的长期行为。
在西方发达国家,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激励较为成功和典型的是美国。
为了防止各级经理只追求短期利益或局部利益,美国公司中依据长期业
绩付给的激励性酬劳所占比重很大,其形式实行延期支付奖金、分成、购
股证和增股等。经营班子的薪酬通常由年度薪酬、长期前后左右薪酬和其
他薪酬三大部分组成。
公司在增加高层管理者酬劳的时候,要认真分析所增加酬劳的边际
价值,是否我们所支付的一部分酬劳不仅没有发挥乐观的激励约束作用,
反而抵制了经理人员为公司管理提高公司绩效的乐观性。要考虑心理契
约对高层管理者行为的影响。
在我国公司中,建立健全高层管理者的利益激励机制,首先应当把他
们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对待,将其利益和一般职工利益区分开来,适当拉
开收入差距,逐步提高收入。其次,必需转变高层管理者收入形成的方
式。在国有控股的股份公司中,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的工资标准和嘉奖
方法应由有关政府部门打算,其他经理人员的工资标准和嘉奖方法应由
董事长、总经理提出方案,由董事会批准。高层管理者的收入可由三个部
分组成:一是工资。工资形式既可以是月薪制,也可以是年薪制。工资要
进入成本。二是资金。它要与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绩效挂钩。奖金只能从公
司的利润中开支,没有利润不能发给奖金。三是股份收入。通过肯定方
式,高层管理者有优先认股权可通过股份或股票升值获得收入。
不同形式的收入对高层管理者起着不同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以保证高
层管理者行为长期化和规范化。结合我国公司实际状况,高层管理者的酬
劳激励机制应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①年薪制。在西方国家,年薪制实际上是对高层管理者履行的俸薪
制度,是保健性制度。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年薪制仍是行之有
效的激励制度。目前,全国各地试点公司的年薪收入大体上由基本收入和
风险收入组成,我们认为还应包括第三项,即其他奖罚。基本收入应体现
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本的价格。应当以公司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以公司规
模结合其他因素来确定高层管理者基本收入系数。高层管理者在完成国
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任务后,将获得基本的收入。风险收入是对高层管
理者超额贡献的嘉奖,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讲,也是高层管理者决策失误
时分担经营风险的形式。在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年薪收入中还应加入肯定
奖罚指标加以修正。奖罚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公司效益有重大影
响,但短期考核指标上反映不出来的事项,如重大投资决策失误等;另一
类是后果及影响不反映在考核指标上的事物,如高层管理者严峻违反财
经纪律等。依据奖罚指标的考核,对高层管理者的奖罚可是一次性的,按
基本收入百分比计算;或是精神嘉奖与物质嘉奖相结合等形式。
②股票期权。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可以使高层管理者更关怀全部者的
利益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使高层管理者的利益与全部者的利益结合得更
紧密,目前全球排名前500名的大公司有89.4%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因
此应大胆在完成股份制发行的国有企业试点并推行。具体操作时,公司可
与高层管理者签订契约:假如公司当年股票每股一元,高层管理者有权用
一元购买100万股。期限三年,高层管理者先交10%的定金。假如三年
后公司资产增值,每股涨为5元,高层管理者仍有权以一元一股的价格购
进再抛出;假如公司资产贬值,每股降为().5元,高层管理者自然放弃股
票期权,10%的定金随之丢失。这样高层管理者要想获得高的回报,自然
会想方设法搞好公司经营,而且把高层管理者的利益同国有企业的长远
进展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克服高层管理者行为的短期化。
2、经营把握权激励机制
依据产权理论的分析框架,契约性把握权可以分为经营把握权和剩
余把握权,经营把握权是指那种能在事前通过契约加以明确确定的把握
权权力,即在契约中明确规定的契约方在什么状况下具体如何使用的权
力。在创业企业中,特定把握权通过契约制授权给了创业企业,这种特定
把握权就是高层经理人员的经营把握权,包括日常的生产、销售、雇佣等
权力。经营把握权对高层管理者通常会产生激励作用,使其拥有职位特权
享受职位消费,给高层管理者带来正规酬劳激励以外的物质利益满足。由
于高层管理者的效用除货币物品外,还有非货币物品,如豪华办公室,合
意雇员和观光风景胜地等。
3、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
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表现为向高层管理者转让剩余支配权。对剩余
支配权的安排,表现为如何在股东和高层管理之间安排事后剩余或利润,
这影响到对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假如契约越接近高层管理者开创性努力,
激励效果越好;假如公司缺少剩余权或剩余权很小,由于忽视对制造剩余
的直接担当者的激励,而不能实现这种效率最大化。剩余把握权则是指那
种事前没在契约中明确界定如何使用的权力,是打算资产在最终契约所
限定的特殊用途以外如何被使用的权力。剩余把握权一般由全部者的代
表董事会拥有,如任命和解雇总经理、重大投资、合并和拍卖等战略性的
决策权。剩余把握权打算了经营把握权的授予。
4、声誉或荣誉激励机制
除物质激励外,在公司治理中还有精神激励。公司高层管理者一向格
外重视自身长期职业生涯的声誉。良好的职业声誉之所以可作为激励高
层管理者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一是由于使高层管理者获得社会赞誉及
地位,能满足其成就感;二是声誉、荣誉会带来明天的货币收入,高层管
理者预期货币收入和声誉之间有着替代关系。
尽管很多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激励现状很无奈,但猛烈的事业成
就感以及由事'也成功而得到的良好的职业声誉、社会荣誉及地位依然是
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的重要缘由。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往都比较强
调精神鼓舞,也经常授予经营有方的厂长、经理“优秀企业家”、“五一
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但这些称号过于空泛,评比的标准不一,难以真
正体现高层管理者的业绩。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面制定全国范围内
有较大影响力的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评级体系,对国家企业高层管理者
力量、素养和业绩进行评定,分别授予不同级别企业家的称号。高层管理
者级数的评定并非固定不变,可每两年调整一次。假如高层管理者经营的
公司消灭亏损,级数自动下调,反之亦然。这样高层管理者自然会努力争
取更高级别的荣誉称号,激励机制作用也得以体现,同时也为公司选拔高
层管理者供应了依据。
5、聘用与解雇激励机制
尽管货币支付是作为用来对高层管理者行为进行激励的主要方
法,但资本拥有者对高层管理者人选的打算权也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激励
手段。聘用和解雇对高层管理者行为的激励,是资本全部者通过经理市场
竞争自由选择经理人才来实现的。已被聘用的经理既要面对外部经理市
场的竞争压力,又得应对公司内部下级的竞争威逼,这种竞争使已被聘用
的经理面临被解雇的潜在危机。声誉往往是经理被聘用或解雇的重要条
件,高层管理者对自身声誉看得愈重,聘用和解雇的激励作用就愈大。
6、学问激励制度
培育一位经理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维护这种管理劳动的声誉、提高管
理劳动的素养也需要坚持不懈的投入。在学问信息快速更新、繁衍的新经
济时代,不断进行充电,防止学问老化,对担负着创新职能的高层管理者
变得尤其重要。因此,必需自始至终为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连续供应学问
更新和获得深造,供应与各类同行专业和学者教授沟通学习的机会,建立
高效率信息情报网络,订阅有关书报杂志等。
八、设计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全部权与经营权分别
现代企业的全部权与经营权发生分别,转变了传统企业中企业所有
者和经营者合一的形式,产生了托付代理关系。由于企业的出资者与经营
者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经营者行为并不会自动完全听从于股东利益,这
就产生了代理问题。如何解决代理问题,协调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潜在利
益冲突,成为了公司治理上一个重要的争辩领域。
在现代企业中,股东是企业的实际全部者,而经理人作为经营者基本
把握着企业的把握权。董事会代表股东利益,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激励把
握,并且保留了对公司的重大大事的决策权。
在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企业的出资者分散程度较高,代理问题
更加严峻。一方面,分散的个别出资者基于自身利益成本的考虑将缺乏动
力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监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督,拥有公司把握权
的在位经营者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而有损于股东权益的行为。正如伯利
和米恩斯在1932年出版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书中所陈述的,持续
的两权分别可能导致经营者对公司进行掠夺。因此,设计一套激励制度使
经营者有乐观性为了投资者制造价值,格外必要。
经营者才能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表现在它的使用是简单劳动和风
险劳动的统一,因此,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更高。国外有争辩表明,一
般劳动力每增加1%,生产增加0.75%;而素养较高、擅长经营的管理人员
每增加1%,则生产增加1.8%。为了补偿经营者较高的人力资本及担当的风
险和责任,他们的收入比一般工人应当高出很多。如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必定会损伤他们的乐观性。
优秀的经营者是具有特殊禀赋的人才,属于稀缺资源,其在企业中的
特殊地位使得他们的决策不仅会对企业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打算
着企业的长期命运,企业的绩效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尤其与经营者的努力
程度关系亲密。企业经营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满足经济学中“经济
人”的基本假设,也满足管理学中“自我实现”的人性假设,他们毫无例
外地具备追求个人私利的猛烈动机和愿望,也迫切期望自己的经营才能
被市场认可。因此他们不仅是激励活动的接纳者,同时也是激励活动的施
行者,“被激励”是需求,“激励他人〃是责任。经营者激励需要满足两
个限制要求:一是当企业任务被确定之后,经营者将会依据自身利益最大
化作决策;二是经营者需要有足够的薪酬和满足感让他们情愿为公司效
力。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经营者的激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应当有别
于对一般员工的激励。
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可以引导经营者行为,调和股东与经理人
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确定经营者人力资本对公司
业绩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不对称
在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9
然而,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行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一般信息是不对
称的。信息不对称是指有关某些大事的学问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的不
对称分布,即经济人就某些大事所把握的信息既不完全也不对等。通常将
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而处于劣势的一方称为托付人。由于信
息不对称,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可能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选择对托付人不
利的行为,从而引发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一一逆向选择和道
德风险。
在“经济人〃假设下,企业的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资本
全部者的利益最大化,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有隐瞒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的倾向,即存在着“道德风险”问题。所谓道德风险,就是从事经济活动
的人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用而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的可能性。例如,
当经营者的薪酬与短期利润联系紧密的时候他们就倾向于追求短期利润,
而相对忽视了企、业的长期进展,并且隐瞒这种行为选择的真实动机。
造成道德风险的缘由除了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的原始愿望之外,还由
于托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合同的订立和实施障碍等缘由。
一方面作为代理人企业经营者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实际上很难衡量、
监督;另一方面,企业全部者往往不如经营者生疏实际状况,他们不行能
知道经营者所考虑的全部可选方案,而决策权基本上把握在经营者手中,
难保经营者不利用手中权力欺瞒企业全部者而为自己谋取私利,即使企业
全部者知道什么行为是最优的,不对称信息也使经营者实行的实际行动具
有不行观看性,即使消灭经营错误,也大多是不行见的、隐蔽的。另外,
企业全部者与经营者之间制定的合同不行能预见全部可能发生的问题,因
而是不完全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以上种种缘
由,假如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企业经营者不会循规蹈矩地按合同条文行
事,他们或许会在实际的经营中侵占股东的利益。
要想保证经营者能够为企业的资本全部者带来利益最大化,资本全部
者就必需设计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刺激经营者。激励的作用在于促使经
营者不仅是循规蹈矩地按契约条文行事,而且要促使他们在契约的基本框
架内充分施展自己的力量。不仅如此,设计与企业绩效相联系的激励机制,
还可以通过“利益制约关系”激励经营者选择能够增加股东财宝的活动,
使得其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转变为对公司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三)不完全契约关系
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这些承诺是当事人在签约时做出的、并且预
期在将来(契约到期之日)能够兑现。契约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它的条款
是状态依存的,对将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中参与者可以采取的行为做出
规定(所以在肯定意义上契约理论也可理解为解决组织内决策权的配置问
题),并规定了参与契约各方基于可确证信息的最终结算方式。在契约被
理解为机制或制度的一部分的时候,契约理论可以看作机制设计理论的应
用C
契约可分为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两类。所谓完全契约,是指这些承
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将来预期的大事发生时全部的权利和义务。例
如在经典的双边贸易模型中,若买方和卖方签订的契约中完全规定了卖方
向买方供应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特征,和买方向卖方支付数额及形式,
以及双方违约时的惩处措施等,则此契约就是完全的。
但将来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特殊是将来某种程度上是现在选择的结果,
而现在的选择又基于对将来的预期,这使得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关系上有一
种内禀的随机性。因此,从观看者的角度看,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的,
譬如,对某些自然状态下的相应行为没有做出规定。要么是没有完全指定
某一方或双方的责任,诸如违约赔偿之类,要么是没能完全描述将来全部
可能的状态下对应的行为和责任。对于第一种类型的不完全契约,法学家
们称为“责任〃不完全的契约,或者是有“瑕疵”的契约。在法律上一般通
过指定缺席规章来填补责任上的空缺。对于其次种类型的不完全契约,我
们称之为“不能充分描述各种可能机会”的不完全契约,这正是经济学家
们所关注的不完全契约。从本质上说,当契约所涉及的将来状态足够简单
时,个人在签约时的主观预期就不行能是完全的,因此“不行预见的可能
性〃就成为契约不完全性的最本质的缘由。
由于契约的签订不能够详尽描述将来可能发生的全部状况及应对措施,
不能够清楚界定各种不确定状况下契约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因此不
完全契约才是企业所面对的真正现实。经营者与股东之间是一种不完全的
契约关系。
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激励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在完全契约条件下,契
约各方能够就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状况及应对措施达到全都,股东和经营
者利益安排在各种状况下均具有可参考的契约支配。但是在不完全契约条
件下,事后的谈判与讨价还价力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方猎取的租金大
小C
将出资者的资金投入和经营者的人力资本投入都看作为企业的资产,
他们在肯定程度上都具有资产专用性。经营者考虑到契约的不完全性与事
后的不确定性,将会在进行与企业相关的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入上有所顾
虑,因此导致经营者削减专用性人力资本投入,从而对决策质量以及企业
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需要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使经营者有动
力进行与企业相关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入。
九、各方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
(-)组织制度约束
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本身就是一
种约束机制。股东大会对经理人员的约束通过对董事会的信任委托间接进
行C董事会通过对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把握和对经理人员的任免、奖惩进行
直接约束。监事会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
章程以及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组织制度约束是公司内部约束机
制的核心。
(二)管理制度约束
监事会的约束多属事后的检查监督,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严格
规范的财务制度则是经常的事前的约束,是有效防止高层管理者挥霍公款、
过度在职消费、贪污转移国有资产的重要的制度保证,也是组织制度约束
的基础。目前,不少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且财务部门往往在经理人员
的完全把握中虚报现象普遍。转变这种状况的办法是,在决策层与执行层
职务分别的前提下,由董事会主持制定公司财务制度,并委派财务总管,
使财务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以保证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为全部者准
时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并实施监督提供依据。充分发挥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
作用,增加收入的透亮度,尤其要留意对企业家的职位消费进
行有效的约束。
(三)公司章程对高层管理者的约束
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必需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
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作为公司组织与行
为的基本准则,公司章程对公司的成立及运营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既
是公司成立的基础,也是公司赖以生存的灵魂。
公司章程可以说是公司的“自治规范”。公司章程作为公司的自治规
范,是由以下内容所打算的:其一,公司章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是由
国家,而是由公司股东依据公司法自行制定的。公司法是公司章程制定的
依据。但公司法只能规定公司的普遍性的问题,不行能顾及各个公司的特
殊性。而每个公司依照公司法制定的公司章程,则能反映本公司的共性,
为公司供应行为规范。其二,公司章程是一种法律外的行为规范,由公司
自己来执行,无须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当消灭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时,
只要该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就由公司自行解决。其三,公司章程作为公
司内部的行为规范,其效力仅及于公司和相关当事人,而无普遍的效力。
公司章程一经生效,即发生法律约束力。
十、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方面的阅历借鉴与思考
1、日本
日本企业家激励机制,不以物质激励为主,而是以高层管理者等级晋
升为主。总经理的选拔很像马拉松竞赛,是相同年功和同事的角逐。公司
升级提干同时利用两种评价标准:“年功序列制”和“评价查定制”。新
职工进行入公司后,一般要经数个岗位的轮换培训。而公司经理是按其对
公司所做贡献被评价和选择的,各级经理都要受到同事和下属的监督,任
何一级经理如不能树立自己的声誉,并得到下属的支持,他在公司中的影
响就会被减弱,失去晋升机会。只要努力工作,人人都是候选人。这种追
求社会承认的渴望是日本企业家的内在驱动力,是不同于物质激励的有效
的激励机制。
维持长期雇佣关系使得市场管理者难以流淌,为扩大升级提升机会,
就必需竭尽全力以追求公司的永续进展为己任。因此不需要更多的物质激
励,寻求自身进展的需求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激励,也有利于公司留意长期
进展战略。
日本公司的突出特点是其以法人相互持股、交叉持股为主体的公司产
权制度。对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约束并非来自于全部者,并且高层管理者的
权力和自由度相当大。法人股东交叉持股使股东的影响力相互抵消,实际
上就是不同法人公司股东的法定代表人一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持股,成
为支持公司高层者的强大力气。所谓对高层管理者的约束,实际是高层管
理者彼此相互约束和自我约束,而作为最终所有者的个人股东则完全被架
空C
日本公司的法人股东相互持股,以银行法人和公司法人相互持股为主。
与欧美等国有企业相比,日本公司对银行金融资本的依靠程度很高,自有
资金比率低,对贷款依靠程度高。银行作为公司资金的主要供应者,往往
握有公司股票,对公司的监督和约束较多、较强。银行不仅派董事进入公
司董事会,还委派专业干部参与公司财务与经营管理,所以对公司高层管
理者的监督和约束主要来自于银行机构。
2、欧美
帕玛拉特、平稳、世通等财务丑闻,虽发生在欧美,却震惊并影响着
全球。欧美上市公司频频爆发财务丑闻的直接缘由是上市公司的利润率下
降,导致股价低迷,不仅直接影响经理层的丰厚利益,而且可能引发公司
的财务危机以至破产。所以他们编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二零二四挖掘机械租赁与设备维护保养合同3篇
- 2025后勤管理处合同用印报批表
- 药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 自动化测试软件开发流程制度
- 消防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 发电厂废气排放控制制度
- 经济合理用血制度
- 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
- 机械制造业质量控制制度
- 光伏销售合同
- 脚手架搭设与使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 彩色简约鱼骨图PPT图表模板
- 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
- 初中英语常考改错练习题(共十八类100题附参考答案-解析)
- 炉膛热力计算
- 深圳高铁总部项目遴选方案
- AQ-C1-19 安全教育记录表(三级)
- 营销中心物业服务标准讲解
- 五年级阅读指导课(课堂PPT)
- 广东饲料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
- 液碱浓度、密度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