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CHTSXXXXX-2024
代替的团体标准编号
公路全厚式沥青路面设计指南
GuideforDesignofHighwayFullDepthAsphaltPavement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公路学会发布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结构组合设计...................................................................................................5
5材料要求与设计参数.......................................................................................7
5.1一般规定................................................................................................7
5.2路基........................................................................................................7
5.3沥青混合料层........................................................................................8
6结构验算...........................................................................................................8
7质量要求.........................................................................................................10
7.1一般规定..............................................................................................10
7.2路基......................................................................................................10
7.3沥青混合料层.......................................................................................11
附录A路面结构验算算例................................................................................16
附录B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标准试验方法....................................................22
1总则
1.0.1为适应公路建设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规范全厚式沥青路面技术应用,保证路面
全寿命周期绿色耐久、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及大修工程,二级及二级以下
公路可参照执行。
1.0.3在公路全厚式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遵从路基与路面一体化、结构与材
料一体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原则。
1.0.4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全厚式沥青路面full-depthasphaltpavement
路基顶面以上各结构层均采用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结构类型。
2.0.2抗疲劳层anti-fatiguelayer
在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中设置于底基层,起抗疲劳作用的功能层。
2.0.3高模量沥青混合料highmodulusasphaltmixture
在(20℃、10Hz)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不小于13500MPa,且百万次疲劳破坏应变大于
230×10-6的低空隙率、高沥青用量的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2.0.4沥青混合料疲劳调整系数fatigueadjustmentcoefficientofasphaltmixturematerial
同等应变条件下,抗疲劳层用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室内疲劳试验加载作用次数
的比值。
2
3基本规定
3.0.1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30年,路表功能性养护年限间隔应不小于10年。
3.0.2路面基础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
3.0.3路面设计应采用轴重为100kN的单轴-双轮组作为设计轴载,应根据路面结构设计
使用年限,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附录A确定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
用次数。
表3.0.3设计轴载参数
设计轴载(kN)轮胎接地压强(MPa)单轮接地当量圆直径(mm)两轮中心距(mm)
1000.7213319.5
3.0.4路面结构所承受的交通荷载应按表3.0.4进行分级。
表3.0.4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等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
≥100.0100.0-38.038.0-16.016.0-8.0<8.0
客车和货车交通量(×106,辆)
注:大型客车和货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11
类车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交通荷载等级划分的基础上,以设计年
限30年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依据,将交通荷载等级划分为上述5个等
级。
3.0.5路面设计应控制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损坏、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路基顶面
竖向压应变,以及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路面低温开裂。
3.0.6路面使用性能设计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1考虑沥青混合料疲劳调整系数后的沥青层疲劳寿命应大于设计使用年限内交通荷载
的累计当量轴次。
2在表面功能设计使用年限内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计算的沥
青层永久变形量不应大于15mm。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不大于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计算的
容许值。
3
4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的有关规定计算的季节性冻土地区沥
青层的低温开裂指数(CI)不宜大于3。
3.0.7抗滑磨耗层抗滑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表
3.0.7的技术要求。
3.0.8应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对全厚式沥青路面进行排水专
项设计。
4
4结构组合设计
4.0.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针对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及其长
期性能衰变规律和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理念,保证路面结构的安全、耐久和
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4.0.2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可由沥青面层、沥青基层和沥青底基层组合而成,沥青混合
料层采用不同材料分层铺筑时,面层可分为上面层和下面层,基层可分为上基层和下基层。
4.0.3设计使用年限内,全厚式沥青路面应不发生自底向上的结构疲劳破坏,面层可进
行功能修复。
4.0.4路面结构承载力应满足大交通量和重载交通的要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实际
交通量和轴载的情况。
4.0.5应充分调查所在地区的材料、水文地质条件、路基状况、交通荷载等级等因素,
结合路面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4.0.6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宜根据路基状况、交通荷载等级选择表4.0.6的推荐结构。
表4.0.6全厚式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结构层位结构层厚度/mm
上面层40~60
下面层60~100
基层80~240
底基层40~100
路基(含路基改善层或功能层)
4.0.7全厚式沥青路面的路基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路基应稳定、密实和均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2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侵入。
3多雨地区土质路堑和强风化岩石路段,应加强填挖交界处及路段的排水设计,改善路
基水文状况。
4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设置整平层,厚度宜为200~300mm。
4.0.8沥青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抗永久变形、足够
的耐久性和水稳定性。底基层宜设置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抗疲劳层。
4.0.9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抗车辙、抗疲劳开裂、抗低温开裂和抗水损坏等性能,表
面层混合料尚应具有抗滑和耐磨损性能,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应具有低透水性能。
5
4.0.10路面结构内部有排水需求时,下基层宜选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
内部排水应与公路其他相关排水系统相衔接。
4.0.11全厚式沥青路面路基顶面宜设置透层和封层,沥青混合料层间宜设置粘层。
6
5材料要求与设计参数
5.1一般规定
5.1.1路面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气候条件、各结构层功能要求和地材特性,在技术经
济论证基础上进行设计并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5.1.2各结构层的原材料性质要求和混合料组成与性质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及本
标准规定,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经验确定。
5.2路基
5.2.1路床和路堤填料最小承载比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要
求。
5.2.2路基强度应以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设计控制指标,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符合表
5.2.2的要求。不满足要求时,应对路基进行专项设计,设置路基改善层,宜采用低剂量无机
结合料稳定粒料类材料、粒料类材料以及改良路基土等。
表5.2.2路基顶面回弹模量(MPa)
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
回弹模量,不小于200150120
条文说明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控制标准主要来自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实测弯沉的计算结果,通过不同
交通荷载等级试验路修筑经验,极重交通等级条件下全厚式沥青路面对路基顶面的弯沉标准
一般控制在90(0.01mm)左右,特重交通等级条件下全厚式沥青路面对路基顶面的弯沉标
准一般控制在120(0.01mm)左右,重交通等级条件下全厚式沥青路面对路基顶面的弯沉标
准一般控制在150(0.01mm)左右。弯沉与回弹模量可根据现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
程》(JTG3450)的相关公式换算。
5.2.3设置级配碎石作为路基改善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级配碎石的最小承载比(CBR)值不应小于200,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
0.075mm筛孔通过率不宜大于5%。
2级配碎石回弹模量的取值应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的要求
执行。
7
5.2.4设置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作为路基改善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类材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7.5mm。
2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类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宜不小于2.0MPa,无机结合料
稳定土类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宜不小于1.5MPa。
3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弹性模量的确定应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的要求执行。
5.3沥青混合料层
5.3.1沥青混合料层的上面层应采用公称最大粒径为9.5mm或13.2mm的密级配改性沥
青混合料。
5.3.2沥青混合料层的下面层应采用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或26.5mm的密级配高模量
沥青混合料或改性沥青混合料。
5.3.3沥青混合料层的基层应采用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或26.5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
料或沥青碎石。
5.3.4沥青混合料层的底基层应采用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26.5mm的密级配沥青混
合料。
5.3.5应根据结构层功能需求进行材料组成设计,全厚式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各层适用
的材料类型如表5.3.5所示。
表5.3.5全厚式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各层推荐材料类型
层位推荐材料类型沥青类型
上面层SMA-13、SMA-10、AC-13等改性沥青
下面层AC-20、AC-25等改性沥青、高模量沥青
基层AC-25、ATB-25、LSPM-25等普通沥青、改性沥青、高模量沥青
底基层AC-13F、AC-20、AC-25等普通沥青、改性沥青、高模量沥青
5.3.6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宜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的
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实测确定。
8
6结构验算
6.0.1路面结构组合应先初拟结构方案,按本标准进行路面结构验算,再结合全寿命周
期费用评估(LCCA)选定路面结构。
6.0.2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应采用考虑沥青混合料疲劳调整系数Km的沥青层疲
劳模型,根据路面结构分析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按式(6.0.2)计算。
Nf=Km×Nf1(6.0.2)
式中:Nf-考虑沥青混合料疲劳调整系数后的沥青层疲劳寿命;
Nf1-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式B.1.1-1)计算的沥青混合料
层的疲劳开裂寿命;
Km-同等应变条件下,抗疲劳层用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室内疲劳试验加载
作用次数比值,通常取2.5~2.8。
条文说明
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专题
研究中,沥青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是基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得出的,本项目全厚式沥青路面结
构方案底基层沥青混合料采用SBS改性沥青,因此,需要采用沥青层疲劳方程调整系数Km
进行疲劳寿命调整。
调整系数Km为同等应变条件下,富沥青混合料或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室
内疲劳试验加载作用次数比值,此参数可由室内试验得出。本标准通过对底基层沥青混合料
(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得出,疲劳寿命调整系数Km取值范围为2.5~
2.8。
6.0.3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及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计算,沥青层永久变形按10~15年计算。
6.0.4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应增加沥青面层低温开裂验算和防冻厚度验算。沥青面层
低温开裂指数计算方法应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附录B.5的有关规
定计算,防冻厚度验算应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附录B.6的有关规
定计算。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路基改善层应计入防冻厚度验算。
9
7质量要求
7.1一般规定
7.1.1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
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7.1.2全厚式沥青路面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
7.1.3全厚式沥青路面应加强结构层和路基分层施工质量控制,以各层首件工程确认的
施工参数及技术指标作为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7.1.4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易离析。各层应连
续施工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7.1.5全厚式沥青路面交(竣)工时应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附录B.7计算的路表弯沉值及路基顶面弯沉值进行验收。
7.2路基
7.2.1路基各层每压实一层宜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测合格方可进行上一层填筑。
7.2.2路基施工过程中宜在路堤顶面进行弯沉检测,检测合格方可进行上一层填筑。
7.2.3路基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
1路基工程验收前,应按照本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的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编制符合要求的交工资料,申请进行交接验收。
2路基的交工验收检测方法和频率应满足表7.2.3的规定。
表7.2.3路基的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测方法和频率
按JTGF80/1-2017附录B检测,每
1压实度满足压实度的设计要求
200m每压实层测2处
路基顶面弯沉(0.01m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
2不大于设计验收弯沉
m)(1km)40点,宜采用落锤式弯沉仪
路堤顶面弯沉(0.01m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
3不大于首件工程确认的弯沉控制标准
m)(1km)40点,宜采用落锤式弯沉仪
4纵断高程(mm)+5,-15水准仪,中线位置每200m测4点
全站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
5中线偏位(mm)50
、YH两点
6宽度(mm)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4点
10
7平整度(mm)≤123m直尺,每200m测2处×5尺
8横坡(%)±0.3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9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按JTGF80/1-2017附录G检测
10边坡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4点
7.3沥青混合料层
7.3.1沥青混合料在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均应进行
汉堡车辙试验检验,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汉堡试验指标应满足表7.3.1的要求。
表7.3.1沥青混合料汉堡试验技术要求
改性沥青混合料
基质沥青混合高模量沥青混
混合料类型沥青玛蹄脂碎石
料其他合料
混合料
汉堡轮辙深度50℃,20000次-685
(mm),不大于50℃,10000次10---
7.3.2用于底基层的抗疲劳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表7.3.2抗疲劳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
指标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
击实(旋转压实)次数次75T0702
(双面)次100T0736
空隙率VV,(毛体积法)%2-3T0705-4
稳定度MS不小于kN8T0709
冻融劈裂强度比%>75T0729
流值FLmm2-4T0709
沥青饱和度%≥80T0705-4
低温弯曲(-10℃,50mm/min)με>2800T0715
疲劳试验(15℃,10Hz)循环106次,应变不小于με150EN12697-24
注:表中除表明标准编号的试验方法外,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
要求进行。
7.3.3全厚式沥青路面应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7.3.3的规定。
表7.3.3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
试验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公称最大粒径mm26.5-
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52.4×95.3T0702
击实次数(双面)次112T0702
空隙率VV1)%13~18T0708
沥青膜厚度μm>12DB37/T1161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2T0732
11
试验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
%不大于20T0733
散试验
参考沥青用量%3-3.5-
注:①空隙率要求是指采用真空密封CoreLok方法得到的空隙率,当采用体积计算法计算试件的毛体积密
度时空隙率要求应为15-20%。
②表中除表明标准编号的试验方法外,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中要求进行。
7.3.4全厚式沥青路面应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时,性能指标应符合满足下列要求:
1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用高模量改性沥青时,应符合表7.3.4-1的技术要求。
表7.3.4-1高模量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要求值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25-35T0604
延度10℃,5cm/min,不小于cm20T0605
软化点,不小于℃80T0606
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
闪点,不小于℃230T0611
175℃运动粘度,不大于Pa.s1.0T0625
薄膜烘箱老化后(RTFOT)
针入度比25℃,不小于%70T0604
延度10℃,不小于cm10T0605
质量变化,不大于%实测T0609/T0610
PG分级PG82-22
注:①高模量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采用直馏低标号沥青。
②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要求进行。
2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用高模量剂时,应采用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相关规定,高模量剂技术指标应满
足《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8部分:高模量剂(JTT860.8-2023)技术要求。
3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试验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3.4-2的规定。
表7.3.4-2高模量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
马歇尔击实次双面75T0702
空隙率VV,(毛体积法)%2~4T0705-4
稳定度MS,不小于kN8T0709
流值FLmm2~4T0709
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要求进行。
4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验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2.4-3的规定。
12
表7.3.4-3高模量混合料旋转压实试验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单位技术标准试验方法
旋转压实次100EN12697-31
空隙率VV,(毛体积法)%2~4T0705-4
注:表中除表明标准编号的试验方法外,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
要求进行。
5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性质指标应符合表7.3.4-4的规定。
表7.3.4-4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质指标
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低温弯曲破坏应变(-10℃),不小于με2000T0715
动稳定度(70℃),不小于次/mm3000T0719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TSR),不小于%80T0729
动态模量(20℃,10Hz),不小于MPa13500T0738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万次100T0739
(15℃,10Hz,230με控制应变条件下),不小于
注:表中除表明标准编号的试验方法外,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
要求进行。
7.3.5沥青拌和厂应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按表7.3.5规定的项目和频
度检查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如实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单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
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的要求。
表7.3.5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检验频度和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
项目试验方法
验评价方法
或允许偏差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
混合料外观随时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目测
油团等各种现象
沥青、集料的加热传感器自动检测、显
逐盘检测评定满足设计要求
温度示并打印
拌和出厂时逐车按T0981
逐车检测评定满足设计要求
温度人工检测
混合料出厂温度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传感器自动检测、显
满足设计要求
取平均值评定示并打印
0.075mm±1.5%
≤2.36mm逐盘在线检测±4%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矿料
级配≥4.75mm±5%
(筛孔)
0.075mm逐盘检查,每天汇总±1%
规范附录G总量检验
1次取平均值评定
≤2.36mm±2%
13
质量要求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
项目试验方法
验评价方法
或允许偏差
≥4.75mm±2%
0.075mm±1.5%(±1.5%)
每台班不少于2次,T0725、T0735抽提
≤2.36mm以2个试样的平均±4%(±3%)筛分与标准级配比较
值评定的差
≥4.75mm±5%(±4%)
逐盘在线监测±0.3%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0.1%规范附录F总量检验
1次取平均值评定
沥青用量(油石比)
每台班不少于2次,
抽提T0722、T0721、
以2个试样的平均±0.2%
T0735
值评定
每台班不少于2次,T0702、T0709、JTG
马歇尔试验:
以6个试件的平均满足设计要求F40-2004附录B及附
空隙率、稳定度、流值、VMA
值评定录C
必要时(试件数同马
浸水马歇尔试验满足设计要求T0702、T0709
歇尔试验)
必要时(以3个试件
车辙试验满足设计要求T0719
的平均值评定)
注:①单点检验是指试验结果以一组试验结果的报告值为一个测点的评价依据,一组试验(如马歇尔试验、
车辙试验)有多个试样时,报告值的取用按《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的规
定执行。
②对高速公路,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必须进行总量检验和抽提筛分的双重检验控制,互相校核。括号中
的数值是对SMA的要求,油石比抽提试验应事先进行空白试验标定,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度。
③表中除表明标准编号的试验方法外,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中要求进行。
7.3.6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应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检查,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
差应符合表7.3.6的规定。
表7.3.6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试验方法
高速公路
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
显轮迹、裂缝、推挤、油
外观随时目测
汀、油包等缺陷,且无明
显离析
随时紧密平整、顺直、无跳车目测
接缝
逐条缝检测评定3mmT0931
摊铺温度逐车检测评定满足设计要求T0981
施工温
度碾压温度随时满足设计要求插入式温度计实测
14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试验方法
高速公路
随时施工时插入法量测
设计值的5%
每一层次厚度50mm以下松铺厚度及压实厚
设计值的8%
厚度50mm以上度
1个台班区段的平均值
-3mm按JTGF40-2004
厚度每一层次厚度50mm以下
-5mm附录G总量检验
厚度50mm以上
总厚度每2000m2一点单点评定设计值的-5%
T0912
上面层每2000m2一点单点评定设计值的-10%
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8%T0924、T0922
每2检查组逐个试件评
压实度2000m1最大理论密度的()按
定并计算平均值9394%JTGF40-2004
试验段密度的99%附录E
每2检查组逐个试件评、本标准附录
汉堡车辙试验2000m1满足本标准规定T0924
定并计算平均值B
平整度上面层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3mmT0931
(最大
间隙)下面层随时,接缝处单杆评定5mmT0931
上面层连续测定0.7mm
平整度中面层连续测定1.0mm
(标准T0932
差)下面层连续测定1.3mm
柔性基层连续测定1.6mm
有侧石检测每个断面±20mm
宽度T0911
无侧石检测每个断面不小于设计宽度
纵断面高程检测每个断面±10mmT0911
横坡度检测每个断面±0.3%T0911
沥青层层面上的渗水系每1km不少于5点,
满足设计要求T0917
数,不大于每点3处取平均值
注:①括号中为上面层SMA的要求。
②表中除表明标准编号的试验方法外,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中要求进行。
15
附录A路面结构验算算例
A.1工程概况
华东地区某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27.0m,设计使用年限30年。多年平
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为41.2℃、极端最低气温为-16.6℃,多年平均降水量989.8m、
一周最大降水量371.3mm、一日最大降水量211.6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73.2mm、一分钟
最大降水量26.6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95.0mm,多年平均地温17.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7%,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48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26天,多年平均冻土深度8cm左右。
A.2交通参数
根据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AADTT为2928辆/日,交通量年增长率γ
为7.8%,方向系数DDF取55.0%,车道系数LDF取80.0%。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根据该TTC
分类的当地经验值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3类,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表A.2.6-2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A.2-1所示。
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2932-7:2025 EN Mining - Vocabulary - Part 7: Ventilation
- 2025至2030中国男士衬衫行业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汽缸锁凭证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田园综合体行业发展规模及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现代化养猪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策略与投资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物联网云平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护理交接班制度》考试试题(附答案)
- 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心理学的实践
- 教育App在家庭学习场景的创新
- 班干部培训总结
- GB/T 2881-2023工业硅
- 2-2点亮小灯泡课件公开课
-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
- QC小组成果汇报 适用于总结计划 成果汇报 简约大气PPT模板
- 当代蒙古国外交政策研究
- 博爱县源森商贸有限公司年加工2000吨低电阻残阳极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初中地理解读与梳理教学课件
- 中药学电子版教材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公考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能力测试(含答案)
- LS/T 3244-2015全麦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