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标准定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地理位置、气候
特征造就了广西独特的地质条件。根据资料统计,广西沉积岩分布约
占全区88%,岩浆岩约占全区9%,变质岩约占全区3%;其中膨胀土、
红粘土、软土、崩解性泥页岩、炭质岩、岩溶等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
质条件广泛分布;同时,随着高速公路逐步向山区延伸,道路设计标
准的逐步提高,地形、地质条件的逐渐复杂,路基施工或后期运营过
程中遇到的路基病害和滑坡问题日益突出,对路基病害的处治优化设
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都造成较大困难。
目前,由于缺乏合理、有效、及时的路基监控手段和方法,致使
较多潜在路基病害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防治,对已发生的工程病害进
行处治时,需要的处治费用将成倍增加;人们对路基病害产生的机理
和形成条件认识不足,较难提出有效措施,不能为路基病害设计提供
合理的标准及参考依据,无法对路堤坍塌或山体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
提前进行预警和防控,常常导致公路交通中断及财产损失。如:在钦
崇高速、南宁外环、梧州环城等高速的软土路堤、填方路题在施工或
运营过程中曾发生较多路段的显著不均匀沉降和路基开裂;河池至百
路、乐业至百色、隆林至百色、阳朔至平乐等高速公路在施工或运营
过程中曾发生大量滑坡灾害,其中隆林至百色高速的K1460滑坡致使
高速公路封闭近半年,阳朔至平乐高速发生的路堤病害问题导致堵车
近20公里,同时所有政府监管及参建部门在春节期间全员值守安全,
上述工程问题对社会各方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上述典型路基工
程病害发生后,分别采用了测量机器人、深层位移测斜等有效的监控
量测手段,使得路基病害的得到了较好控制,较好的解决了技术和安
全工程隐患问题。据此,以上阐述的失败和成功的监控技术经验并没
有得到系统的总结和提炼,同时,由于各建设单位对路基的监控预警
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各监测单位的监测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广西
交通业内暂无公路路基施工及运营养护相关的公路路基监控量测地
方标准,导致公路路基的监控效果及路基病害的防治成效也不尽人
意,无法对公路路基做到动态设计、实时监控、以防促治的路基设计
养护理念,不能有效协助公路建设和运营养护单位及时掌握并预判路
基病害发生情况,提前预防处治路基病害问题,减小处治投入及损失
的目的。
根据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到2030年,广西高
速公路在原规划的基础上新增路线里程6600公里,改扩建里程1400
公里,合计新增建设规模8000公里。根据目前广西山区公路建设经
验,平均每1-2公里就有一个20米以上的填方路堤,平均每1公里
内就有一个40-5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软土路基的长度比例约为路线
全长的1/3。若据此原则进行计算,广西未来将有5500段高填路堤、
8000-15000个高边坡、2700公里软土路基需要进行特殊路基监控;
此外,由于广西区内分布有大量的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条件和软土、
炭质岩、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区域,该区域中的公路地质病害问题尤
为显著,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灾害监控;因此,路基监测需求较大,
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适合广西的公路路基监控量测技术配套标准。在
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容易发生病害的工程问题主要是路基开裂、
坍塌、滑坡及隧道超量变形、冒顶等。
关于公路路基监控量测的技术标准,目前国内公路行业执行的现
行规范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CD30-2015)、《公路滑坡防治设
计规范》(JTC/T3334-2018)、《软土地基路基监控标准》(GBT
51275-201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CD30-2015)未设置专门的章节进行详
细的说明,仅在第3章“一般路基”第3.6.14条提出“高路堤和陡
坡路堤应进行监测,……”,第3.7.11条提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深路堑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段挖方边坡应进行施工监测……”,第
5章“路基防护与支挡”第5.5.12条“锚杆试验与监测设计应符合
下列要求,……”,第5.6.5条“土钉支护监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
求,……”,第5.7.6条“抗滑桩监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第
7张“特殊路基”第7.2.10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滑坡应进行施
工监测,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第7.7.13条“沉降与稳定监
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附录F“路基监测内容与项目”。由
此可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仅仅提出了公路路基监测的一些原则性
要求,并没有提出较为完整的、指导性的技术细节供工程技术人员采
用。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C/T3334-2018)在第8章“滑坡
防治与预测预警”对公路滑坡监测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但仅能作为公
路滑坡监测的依据,无法对其他特殊路基作出指导。
《软土地基路基监控标准》(GBT51275-2017)对软土路基监测做
了详细的规定,但仅能作为公路软土路基监测的依据,无法对其他特
殊路基作出指导。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未设置专门的章节
进行详细的说明,仅在第7章“特殊路基”,7.2.8条“大型滑坡应
进行山体和边坡稳定性监测。监测点、网的布置、监测内容及监测精
度应符合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公
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仅仅提出了公路路基监测的一些原则性要求,
并没有提出较为完整的、指导性的技术细节供工程技术人员采用。
以上规范关于公路路基监控量测的相关内容介绍较少,仅对公路
路堑边坡或滑坡监测、高路堤稳定和沉降监测、预应力锚固工程原位
监测内容和项目做了原则性的简要叙述,而未针对路基的特点进行路
基监控量测等级划分,未说明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监测,不同类型和
条件的路段需要做哪些监控项目,各类项目的监测频率是多少,分别
采用什么样的预警标准,各种类型的监测有那些具体技术要求,上述
问题在以上规范中尚未明确,以至于现场操作的随意性较大。随着国
家层面对交通安全的逐步重视,互联网、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高速发展,
在线智能监控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公路路基监控量测中,在《公路滑坡
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2018)中,除了提到对滑坡防治工程进
行传统监测外,同时也大力提倡推广应用BDS/GPS、RS、GIS空间信
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智能技术,但对这类技术的监
测要求没有明显专项规定,对监测精度、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等未结
合现有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广西地区暂未公布公路路基监测的地方标准,国内已有一
些的省份在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方法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已
经完整发布相关标准的主要有山西省(DB14∕T1107-2015)、湖北省
(DB42T1496-2019)、福建省(DB35/T1844-2019),但是这些标准
并不能反映广西地区地形地质状况、施工技术水平不同带来的监控量
测技术水平、操作方法、控制基准等方面的不同。
广西地区山岭重丘区比例高,因此在近些年的公路建设高潮中建
设了大量的填方路基、边坡等特殊路基工程,积累了大量的监控量测
施工经验和数据资料;另一方面,今后随着广西地区公路建设向地形
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的山区挺进的过程中必将建设更多的隧道工程。
因此,广西地区需要制定和完善适合广西的路基监控量测技术配套标
准,也具备制定这些配套技术标准的基础和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广西公路路基设计施工情况,根据国家及行业现
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在工程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开展编制具有
地方特色的公路路基监测技术标准,可填补我区在此领域的空白,规
范广西公路路基的施工、运营中有关监控量测的内容,并通过监控量
测结果指导设计、施工,真正做到动态设计,对提高广西公路建设质
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
二、工作简介
1、任务来源
2019年5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桂交科教〔2019〕
136号文)审查批准,《公路路基监控量测技术规范》列入2019年度
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项目计划。2020年9月30日,经广西壮族自治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本项目列入2020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
准制定项目计划(桂市监函〔2020〕1832号)。
本技术规范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
写》(GB/T1.1-2020)及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标准相关规定进
行编写。
2、起草单位和起草人
本规范负责起草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广西新恒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西交通工程
检测有限公司、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
究所、同济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唐正辉、刘先林、蓝日彦、傅琴、李明智、
杨泓全、李敦仁、闫强、何廷全、吕玺琳、罗安民、欧鸥、黄海峰、
刘光彬、黄泽斌、陈川、岑成汉、孙冠华、叶琼瑶、骆俊晖、黄勇钧。
3、主要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
(1)组织分工
本规范由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牵头编制,唐正辉负责整个项目的
技术及组织协调工作。
(2)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分析
本规范起草人员的前期研究工作分为资料调查与研究、工程案例
及数据收集检验、总结完善3个步骤进行:1、调研了国内外大量的
路基监测的实际案例和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及研究成果;2、搜集
了国内及广西地区部分路基监测的案例及数据资料;3、对搜集到的
监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为下一步的规范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
和技术支撑。
(3)标准编写及研讨
为确保本规范的编写工作有序开展,编写工作组在前期大量的研
究工作的基础上,于2019年11月上旬完成了《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
范》的编制大纲和工作大纲,并经内部评审讨论后,于2019年11月
13日召开了大纲外部评审会,评审会针对大纲共提出了13条建议和
意见。根据大纲评审专家的意见,以修改完善后的大纲作为项目的工
作指导,编写工作组开展了标准正式的编写工作,并于2020年3月
中旬完成了工作组讨论稿。2020年4月13日召开了工作组讨论稿,
对讨论稿进行了会审,根据会审意见修改后形成了征求意见初稿。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的编制原则
本规范的编制遵循国家、行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编写工作组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及广西地区目前采用的隧道设
计、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案例、数据资料及研究成果,研究和分析
了国内外及广西地区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建设的现状,同时还调研了路
基施工与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可用监测工作来降低风险的工程问题,以
及国内外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应用状况。经过编写工作组
成员讨论,确定标准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本技术规程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公路路基监测技术标准的建设现
状和特点,结合国内及广西地区公路路基监测技术的实施现状,在此
基础上对已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建
立了科学、实用、合理的广西地区公路路基监测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
(2)承接性原则
本技术规程术语、符号、条文尽量与相应国家、国际、行业和地
方标准的规定内容相一致,条文未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标准技术内
容与国家、国际、行业和地方标准兼容,未出现冲突,保证了一致性。
标准技术内容中引用其他标准时,已明确指出所引用标准的内容或名
称,增强了标准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3)可操作性原则
本技术规程的起草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广西区地区路基监测标准
的应用现状,征求了高校、公路管理、设计院、施工单位等领域的专
家意见。编写组在此基础上进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编制此标准。标准
内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易于推广。
2、标准主要内容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内容共分7章,还包
括前言、引言和附录A、B、C、D。第1章规定了标准的范围;第2
章列出了本技术规程引用的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为监测有关术语
和符号;第4章为基本规定;第5章为监测方案;第6章为监测方法
及技术要求;第7章为监测成果编制。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
1、标准名称
为保证标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计划申请的标准名称为“公路路
基监测技术规范。本标准名称一方面界定了其应用范围为广西地区的
公路隧道,另一方面限定了其应用对象为监测技术。
2、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公路路基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广西境内二级及以上新建或改扩建公路路基工程
的监控量测工作,三级及以下公路、市政道路等工程可参照使用。
3、术语和符号
本规程涵盖了公路路基监测技术各种术语以及符号。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第4.1.1条: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对公路路基在运营与施工阶段
开展监测工作做了要求。
第4.1.2条:本条指出了公路路基监测的不同阶段监测手段的选
择,施工期由于涉及到交叉施工等问题,可采用人工监测,在运营期,
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
第4.1.3条:本条指出了路基监测的目的,监测主要的主要目的
有以下四个:
(1)预警预报,保障施工与运营的安全;
(2)为设计提供关键的岩土体参数,如深部位移可获取滑动面深
度,应力监测可获取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这对路基设计是费用有用
的;
(3)信息化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当监测数据超过一定
的限度时,调整施工工序,施工工法等,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控制
施工的速度,保障施工的安全;
(4)验证处置效果,当路基处置之后,通过监测其稳定性可得到
处置方式是否有效。
第4.1.4条:滑坡与崩塌属于特殊地质,危险性较高,因此需要
根据每个工点进行专项方案的制定。
第4.1.6条:监测工作一般在施工期与运行期进行,当遇到大型
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可以在勘察设计阶段就对滑坡进行监测,获取滑
坡的规模、变形情况,为公路选线与治理提供依据。
第4.1.7条:监测手段可分为仪器量测与人工巡查,人工巡查能
获取宏观的变形特征,仪器量测可获取路基高精度的变形、受力数据,
能获得定量的判断,因此宜采用仪器量测为主的方式进行监测。仪器
量测又分为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人工监测受人工操作等因素的影
响,相同的监测手段,精度较自动化监测低,更为关键的是,人工监
测无法实现高频率的数据采集,对于安全风险大、变形速度快的工程,
难以保证时效性,自动化监测可实现分钟甚至秒级别的频率进行监测
数据的采集。
第4.1.8条:本条对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与报告提出了要求,监
测方应将监测成果及时地反馈给相关单位,为保障工程安全、实现工
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靠。
第4.1.9条: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路基工程的规模和地质情况综合
确定公路路基的监测等级。本规范将需要监测的特殊路基工程分为了
六类:填方路堤、软土路堤、挖方边坡、滑坡、崩塌、其他特殊岩土
路基。六类特殊路基在规模上的划分标准是不一样的,本规范填方路
堤与路堑边坡的规模划分采用了DB42T1496《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
程》与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综合确定,滑坡规模采用
了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7.2.3条、崩塌规模采用了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7.3.3条。当路基影响范围内
存在桥地下埋藏物(燃气管道、输油管线)、高压电塔、历史文物、
水体等重要构建筑物时,将监测等级提高一级。
第4.1.10条:本条规定了地质条件划分的依据,规定地质复杂程
度可按照场区地貌条件、地层岩性、坡体构造和地下水活动综合确定。
本条主要依据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21《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JTG3334《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综合制定。
5、监测方案
5.1一般规定
第5.1.1条:本条是通过对监测工作开展的流程进行了归纳、总
结的基础上,提出的较为系统的工作流程,遵循该流程开展监测工作
是实现监测目的、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基础。
第5.1.2条:监测方案是监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业主的需求、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资料、周边环境资料、水文气象资料等都是
重要的监测背景资料,同时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现场情况,这些是
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的基础。
第5.1.3条:本条对监测方案的编写提出了规定。特殊路基包含:
填方路堤、软土路堤、挖方边坡、滑坡、崩塌、其他特殊岩土路基等,
不同的监测对象,其风险来源是不同的,工程监测方案编制之前,需
要综合研究工程的风险特点,以及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工程部位和施
工过程,并对关键部位、关键过程和关键时间提出监测重点,以确保
监测方案具有针对性。同时,本条对监测方案宜涵盖的内容提出了要
求。
第5.1.4条:规定了监测点的布设数量与位置的决定因素,即监
测对象、监测等级、施工工法以及采用的监测方法综合决定监测点的
布设数量与位置。
第5.1.5条:监测点应该布置在监测对象的关键点与最不利位置
上,这样监测点才能准确的反映出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与变化趋势。
第5.1.6条:监测点布设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这一点
主要是针对进行结构应力应变监测时,采用截断法测量钢筋应力、锚
杆应力时,钢筋计的自身强度不应低于截断钢筋的强度。监测应减少
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此条主要针对施工期监测时交叉施工问题,
应尽量避免监测点布设在施工活动密集的区域,一方面,施工活动会
对监测精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二是不可避免的造成监测点的破坏。
第5.1.5条:施工期监测点在布设时应考虑运营期还可利用,这
样首先能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更好的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其次,
节约监测成本。
第5.1.9条:监测数据出现预警时,首先应核实数据是否正确,
避免因设备或者操作问题导致的误报。
第5.1.10条:本条规定了路基监测预警值的设定要求,首先应能
满足路基工程自身的安全性要求;其次,参考路基设计方案和设计计
算的成果。
第5.1.11条:鼓励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方法与新设备,新技术、
新方法与新设备在使用之初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在不断的应用
积累后,往往能比传统的监测手段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如近年来出现
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在监测数据采集频率、数据处理的效率、预警的
时效性、智能化程度上,远较人工监测优越。因此,应对采用新技术、
新方法与新设备进行适当的鼓励。
5.2填方路堤
第5.2.1条:明确了填方路堤监测的目的,其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施工期监测控制施工速度,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在施工期
对填方路基进行监测,获取实时的沉降量,当沉降量超过限值时,应
降低施工速度,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二是在运营期进行监测确定路
堤的变形范围,变形量,变形模式,变形速率及稳定状态,验证路堤
处置效果。运营期监测首选是提供预警信息,保证公路的运营安全,
其次如果路堤出现问题,为路堤的治理提供数据依据。
第5.2.2条:填方路堤监测项目共列举了6种监测方法,分别为: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地表垂直位移监测、深层垂直位移、深层水平位
移监测、孔隙水压力/地下水监测与裂缝监测。根据监测对象等级的
不同以及所处阶段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选用监测方法的原
则为:当监测级别为一级时,填方路堤危险性高、危害性大,应选用
多种监测方法联合监测的手段;监测级别为二级时,可采用地表监测
为主的监测方法;监测级别为三级时,采用人工巡视为主的监测方法,
当出现裂缝时,应对裂缝进行监测。
第5.2.3条:对填方路堤监测点的布设原则进行了规定。
(1)路堤的监测断面布设方向应垂直于道路的走向,监测断面的
间距过小,监测成本过高,监测断面间距过大,又难以对整个路堤进
行控制。填方路堤的长度一般在200m~300m之间,在综合了大多数填
方路堤长度与工程经济的基础上,本规范建议路基监测断面间距宜
50m~100m之间,根据监测等级以及路基的长度选取,监测等级高宜
取低值,路基长度长宜取高值。同时,在填方最高处,在填方与路面
交界处均宜布设监测断面。
(2)地表、深层垂直位移:沉降是填方路堤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垂直位移监测是路基监测的核心监测方法,在同一个监测断面上,路
堤中线、路肩、坡面均应布设沉降监测点,其中路堤坡面监测点数量
不宜少于2个,因此,单侧填方路堤沉降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方
能满足控制整个路堤沉降要求。对于监测等级为一级的监测项目,除
本身的填土沉降外,还应考虑到自然地面的沉降,在自然地面与填方
交界处布置垂直位移监测点。
(3)地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主要是布设在路基坡脚附近,
用于监测坡脚的是否隆起,当路基发生沉降或者位移时,路堤坡脚会
隆起。
(4)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的目的是判断填方路堤是
否存在水平变形,即是否有产生滑动的风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应
在路肩、坡面、靠近坡脚附近分别布设一个监测孔,每个监测断面至
少应布置3个深层位移监测孔,最少需要三个监测孔,才能勾勒出滑
动面的位置。
(5)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监测在各
个监测级别都属于可选项,当填方路堤区域存在明显的地下水活动,
可能影响路堤的稳定性时,可对路堤地下水活动进行监测,水文地质
条件特征显著的断面宜布设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监测,每个断面不
宜少于2个孔隙水监测点即可。
(6)裂缝监测:对所有路堤出现的裂缝都要进行裂缝监测。
第5.2.5条:填方路堤监测精度要求应分为施工期与运营期两个
阶段,填方路堤在施工期存在较大的变形,根据我公司经验,部分填
方路堤施工正常沉降都可达50cm,因此填方路堤施工期沉降精度要
求可选四等即可。而填方路堤在运营期已铺筑了路面,对变形的敏感
性大大提高,属于对变形比较敏感的重要工程设施,监测精度宜取二
等。监测精度等级的选取参考《工程测量规范》10.1.3以及我公司
的工程实践。
第5.2.6条:对施工期填方路堤的监测周期与频率做了要求。施
工期填方路基的监测周期应与施工期一致,即在填方路基的整个实施
过程中,都应进行监测;每填筑一层应监测一次,从而获取每次填筑
的沉降量,用于控制每次填土的质量。
第5.2.7条:对运营期填方路堤的监测周期与频率做了要求。
第5.2.8条:本条对填方路堤监测预警值做了要求,监测预警值
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参数及当地工程经验等确定,宜根据设计
文件确定。当工程设计方未提供监测预警值时,施工期填方路堤的预
警值制定可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7.7.13条,制定值为:“路
堤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10~15mm,边桩位移每昼夜不得大于
5mm”。对于运营期的路堤,路面对变形较为敏感,采用位移速率预警
值2mm/d,累计位移预警值20mm。
5.3软土路堤
第5.3.2条:软土监测项目共列举了6种监测方法,分别为:地
表位移监测、地表垂直位移监测、深层垂直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
监测、孔隙水压力/地下水监测、裂缝监测。根据监测对象等级的不
同以及所处阶段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选用监测方法的原则
为:当监测级别为一级时,软土路堤危险性高、危害性大,应选用多
种监测方法联合监测的手段;监测级别为二级时,可采用地表监测为
主的监测方法;监测级别为三级时,采用人工巡视为主的监测方法,
当出现裂缝时,应对裂缝进行监测。
第5.3.3条:本条对软土路堤监测点的布设进行了要求,软土路
堤监测点的布设原则与填方路堤布设原则大致相同,主要的区别:软
土路堤应对软土进行重点监测。
第5.3.8条:软土路堤的监测预警值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设计
参数及当地工程经验确定,宜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当无具体要求时,
可根据《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工程技术规范》相关条文或本文填方路堤
相关条文设置监测预警值。
5.4挖方边坡
第5.4.2条:挖方边坡监测项目共列举了7种监测方法,分别为: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地表垂直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地下水
监测、降雨量、裂缝监测。根据监测对象等级的不同以及所处阶段的
不同,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选用监测方法的原则为:当监测级别为
一级时,路堑边坡危险性高、危害性大,应选用多种监测方法联合监
测的手段;监测级别为二级时,可采用地表监测为主的监测方法;监
测级别为三级时,采用人工巡视为主的监测方法,当出现裂缝时,应
对裂缝进行监测。
第5.4.3条:本条对路堑边坡监测点的布设提出了要求。危险性
较大的土质边坡或类土质边坡应布设深层位移监测孔,深部位移监测
孔可监测到边坡内部的位移,获取滑动面的位置,对预警与后续的设
计治理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岩质边坡变形速度较快,深部位移监测意
义不大,可采用地表位移与应力结合的方法监测。
第5.4.5条:本条对挖方边坡的监测精度提出了要求,施工期受
施工震动、开挖的影响以及支护结构尚未建立,其危害性也较低,因
此监测精度可取三等。运营期边坡支护结构已经建立,变形较小,监
测等级可取二等。监测精度等级的选取参考《工程测量规范》10.1.3
以及我公司的工程实践。
5.5滑坡
第5.5.2条:滑坡监测项目共列举了6种监测方法,分别为:地
表水平位移监测、地表垂直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地下水监
测、雨量与裂缝监测。根据监测对象等级的不同以及所处阶段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选用监测方法的原则为:当监测级别为一级时,
路堑边坡危险性高、危害性大,应选用多种监测方法联合监测的手段;
监测级别为二级时,可采用地表监测为主结合深部位移监测的方法;
监测级别为三级时,采用地表位移为主结合人工巡视的监测方法,当
出现裂缝时,应对裂缝进行监测。
第5.5.3条:本条对滑坡监测点的布设提出了要求。当滑坡滑动
方向明确时,应将监测断面沿着滑坡方向布设,对于滑坡方向不明确
的,监测网应布置成放射型,以便确定滑坡的滑动方向。滑坡深部位
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坡前缘、主滑段、滑坡后缘,滑坡外稳定地段,坡
前缘、主滑段、滑坡后缘的监测点可用于确定滑坡滑动面的深度,滑
坡外稳定地段的点用于确定滑坡的滑动范围。
第5.5.5条:滑坡的监测精度等级的选取参考《工程测量规范》
10.1.3以及我公司的工程实践。
第5.5.7条:本条对运营期滑坡监测的周期进行了规定。对于监
测等级为一级的滑坡,其风险始终都是存在的,因此宜进行长期监测。
第5.5.8条:滑坡监测预警值指主要参考《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
范》第8.4.3条,条文说明,“滑坡预报的警戒值采用深部位移5mm/d、
滑坡前缘剪出裂缝的危险位移量10mm/d较为合适”。
5.6崩塌
第5.6.2条:崩塌一旦发生,变形速度极快,因此采用人工监测
是难以进行监测预警的。采用自动化监测,使用极高的监测频率,崩
塌监测才有意义。
第5.6.3条:滑坡监测项目共列举了4种监测方法,分别为:地
表水平位移、地表垂直位移、倾斜、裂缝,倾斜与裂缝为必做项目。
第5.6.6条:崩塌监测精度参考《工程测量规范》10.1.3以及我
公司的工程实践。
第5.6.7条:在崩塌未处置前,其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因此崩塌
监测的周期应贯穿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监测频率方面,崩塌变形速
度极快,一旦移动往往倾倒就在顷刻之间,因此其监测频率宜越高越
好。
5.7其他特殊岩土路基
第5.7.1条:特殊岩土路基主要包括:岩溶路堤、膨胀土路基。
第5.7.2条:岩溶路堤监测首先应满足填方路堤监测的一般规
定,其次还应满足岩溶路堤监测的特殊要求。位于路基下方的溶洞,
应对溶洞顶部影响范围内进行垂直位移监测;位于路基范围外的溶
洞,应对溶洞影响范围内的路基区段进行深部位移监测。
第5.7.3条:膨胀土受水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膨胀土监测除满
足常规的监测要求外,还应对水进行重点监测。
5.8支挡结构
第5.8.2条:路基工程常用的支挡结构包括:锚杆(索)、挡墙
和抗滑桩。
第5.8.3条:锚杆(索)监测共列举了3种监测方法:现场巡查、
锚头位移和应力。
第5.8.4条:锚杆(索)监测点应布设在锚杆(索)受力最不利、
地质条件复杂的锚固区关键部位,监测得到的数据才具有代表性。
第5.8.5条:挡墙监测共列举了6种监测方法:现场巡查、地表
水平位移、沉降位移、土压力、倾斜和裂缝。
第5.8.8条:抗滑桩监测共列举了5种监测方法:现场巡查、地
表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应力和应变。
第5.8.12条:支护结构的监测周期与监测频率与其支护的岩土
体保持一致即可。
6、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6.1一般规定
第6.1.1条:工程监测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和使用的仪器设备多种
多样,应根据项目的特点、设计要求、场地条件、精度要求合理的选
择相应的监测设备,以便于达到监测目的,便于现场实施操作。
第6.1.2条:本条对监测设备的可靠、真实的前提条件,也是国
家计量法规的基本要求;对于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书与检定证书,人工
监测的设备必须每个设备都具有出厂合格证与检定证书,对于自动化
设备,由于设备数量过多,每个传感器都进行检定是难以实现的,因
此可采用抽检的方式,抽检数量不低于总数量的1/20即可。结合仪
器自身特点、使用频次及使用环境,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
比对检查。
第6.1.3条:本条主要是针对人工监测提出要求,监测是属于高
精度的测量,每次监测数据的获取宜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进行,可避
免外部环境引起的误差。
第6.1.4条:本条规定了初始值的建立时间与建立方式,初始值
的建立首先应及时,即设备安装稳定后即测定初始值;其次,为避免
偶然误差,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应少于3次,同时需要对初始值进行相
对稳定性的判别。
第6.1.5条: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监测点的完好程度是获取完
整、可靠监测数据的关键,大多监测点在受损后是难以恢复的,如测
斜孔被堵塞,则必须重新造孔,建立新的深部位移初始值,监测机器
人基准点被破坏,会导致所有监测点的精度受到影响。设备与监测点
被破坏的区域将形成监测盲区,关键部位监测确实甚至可能威胁到工
程的安全。
第6.1.6条:鼓励使用新技术与新方法,但是在使用新技术与新
方法前需要对其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后方可进行现场实施,同时,为
保证监测成果的可靠性,初次实施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监测点应同时设
立传统监测方式进行对比。
6.2现场巡视
第6.2.1条:本条规定了所有监测项目必须由专人定期的现场巡
视检查。
第6.2.2条:现场巡查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为:人工观测、无
人机巡查与视频监控。
第6.2.3条:本条规定了现场巡视需要巡查的内容,涵盖了现场
巡视所要进行的内容。总结来说可以划分为这几类:岩土体情况、支
护结构与排水措施情况、监测点与监测设备情况、现场施工情况。
第6.2.5条:远程视频监控供电与信号传输系统的选择,在施工
期,应考虑采用太阳能供电与无线传输,这样可避免施工造成供电线
路与信号传输线路损坏造成无视频数据。在运营期,应选择采用有线
供电与有线信号传输,这样可以保证供电与图像传输的质量与稳定
性。
第6.2.6条:本条规定了现场巡视的记录方式与需要记录的内
容。
第6.2.7条:现场巡视成果应结合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出现
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6.3地表水平位移
第6.3.1条:本条列举了公路路基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的常用方
法,地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众多,现阶段最常用的地表水平监测设备
主要有两种,分别为:GNSS静态测量法与全站仪监测。
第6.3.2条:本条规定了使用GNSS进行地表位移监测的技术要
求,现阶段导航主要有四个系统:美国的GPS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GNSS宜至
少支持美国的GPS系统与中国的北斗系统,达到两星四频的标准,精
度不低于3mm+1ppm。
同时,本条还规定了在外业安装GNSS设备的要求,主要有五条:
(1)监测点的位移量实际上都是相对于基准点的一个相对值,
因此基准点必须是个不动点,且卫星信号较号的区域。
(2)监测站与基准站的基础必须稳固,应符合规范要求;
(3)GNSS监测站与基准站需要实时接收卫星信号,要求GNSS
站附近首先应无遮挡物,避免卫星信号的遮挡;其次应无反射信号物,
引起多路径效应;最后应无干扰源;
(4)观测过程中,应防止设备被震动,特别是基准点不能被移
动;
(5)观测过程中,关键的解算参数应保持一致。
6.4地表垂直位移
第6.4.1条:本条列举了路基地表垂直位移几种常用监测设备与
方法:GNSS静态测量法、全站仪、水准仪法、静力水准仪法等。
第6.4.2条:GNSS静态测量法与全站仪法的技术要求可按照
6.3.2与6.3.3条执行。
第6.4.3条:本条规定了采用水准仪法进行路基沉降监测的技术
要求。
第6.4.4条:本条规定了静力水准仪的选型要求,静力水准仪根
据原理不同又分为多种型式,常用的有:压差式、电感调频式、倾角
仪式、磁致伸缩式等,每种型式的量程与精度均不相同,应根据项目
的精度与预估沉降量,选择合适的静力水准仪。
第6.4.5条:本条规定了采用静力水准仪进行沉降监测的技术要
求,主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静力水准仪管内液体宜采用防冻液,避免水结冰导致设备
损坏与监测数据无效;
(2)管内不能留有气泡;
(3)设备安装时,同组的传感器安装的高程应一致,安装时的
标高差不宜超过设备量程的20%。
6.5深层垂直位移
第6.5.1条:本条列举了路基深层垂直位移几种常用监测设备与
方法:单点沉降计、分层沉降计、静力水准仪等。
第6.5.2条:本条规定了单点沉降计的技术要求,单点沉降计宜
采用钻孔法,钻孔深度应达到稳定地层一定深度,作为参考点。
第6.5.4条:深层垂直位移也可采用静力水准仪进行监测,但是
需要在路基施工到指定的高度后,将静力水准仪预埋进路基中。
6.6深层水平位移
第6.6.1条:测斜仪可分为人工滑动式测斜仪与自动化固定式测
斜仪,两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测定孔内各高程的倾斜角
度,换算得到各深度的水平位移,累计得到整孔的深层水平位移情况。
第6.6.2条:本条规定了测斜仪的精度与量程的要求。
第6.6.3条:测斜管的材质通常有聚氯乙烯(PVC)工程塑料或
者铝合金管,在滑动较大位置,PVC管易折断,宜采用铝合金管。
第6.6.4条:深度-累计位移曲线是深部位移最重要的监测成果,
深度-累计位移曲线一般是以孔底作为不动点,其余深度位移量为相
对孔底的相对位移量,因此测斜孔必须穿过最底层滑动面,进入稳定
地层中,且一般进入稳定地层不少于5米。
第6.6.5条:本条规定了测斜管的埋设要求。
第6.6.6条:本条规定了建立初值的时间,测斜管安装完成后,
回填的沙土尚需要一定的时间密实,因此宜经过一段时间稳定后,方
建立初值。
第6.6.7条:为避免由于位移导致的卡探头,宜先采用模拟探头
进行试孔。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与地下水温度存在差异,测斜探头放入
孔底后,恒温一段时候,待读数稳定后方可采集数据,减小温度对传
感器的影响;每个测点进行正、反量测量测是为了消除零点漂移的影
响。
第6.6.8条:采用固定式测斜仪进行自动化监测时,为达到兼顾
监测精度与监测成本的目的,孔内探头间距宜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适当
调整,在地质良好的区域探头间距可布置的较为稀疏,在推测滑动面
附近探头间距应布置的较为密集。平均探头间距以2米为宜是我公司
在多个项目中探索出的兼顾精度与成本的一种布置方式。
第6.6.9条:本条规定了深部水平位移的起算点,常用的是以孔
底作为固定起算点,当孔底也发生位移时,可采用孔口作为起算点,
但是需要采用高精度的设备测定每次监测时的孔口坐标。
6.7倾斜
第6.7.1~6.7.6条:规定了倾斜监测的方法选择,建(构)筑物倾斜
监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监测方法。当被测建(构)
筑物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点和宽敞的观测场地时,可以采用投点法
等,测出每对上部和底部观测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分量,再按矢量计算
方法求得倾斜量和倾斜方向;当被测建(构)筑物内部有一定的竖向通
视条件时,可以采用垂准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等;当被测建(构)
筑物具有足够的整体结构刚度时,可以采用倾斜仪法或差异沉降法。
6.8裂缝
第6.8.1条:裂缝的位置、宽度、长度、平面坐标、发现时间是
裂缝监测的五个要素,对于裂缝深度,由于测量困难、精度较低,只
有在特殊要求或者现场具备此条件时才进行监测。
第6.8.2条:工程施工期对裂缝进行记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
作,一方面能对现阶段裂缝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选择重要的裂缝进
行监测;另一方面也为解决后续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纠纷提供资料
依据。
第6.8.5条:裂缝监测根据其监测的位置分为岩土体裂缝监测与
支护结构监测,两者要求的精度是不同的,应根据监测对象合理的选
择相应精度的监测设备。
6.9孔隙水压力监测
第6.9.2条:孔隙水压力监测的精度与量程目前尚无明确得规范
要求,本条是根据现阶段常用的监测设备能达到得监测精度进行的规
定。
第6.9.4条: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不宜采用泥浆护
壁,因为泥浆护壁会导致孔内水与岩土体水压力流动受阻。
6.10地下水位监测
第6.10.1条:地下水位监测一般可直接利用深部孔进行监测,
当使用人工进行深部位移监测时,可采用测绳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当
使用自动化进行深部位移监测时,可采用地下水位计进行地下水位监
测。
第6.10.2条:本条对地下水位监测的精度做了规定,采用人工
观测时,精度不宜低于20mm,采用仪器进行监测时,观测精度不宜低
于0.5%F*S,灵敏度不宜低于0.2%F*S,路基地下水位监测目前尚无明
确得规范要求,本条是根据现阶段常用的监测设备能达到得监测精度
进行的规定。
6.11岩土压力监测
第6.11.2条:本条对土压力监测设备的量程与精度做了规定,
路基岩土压力监测精度目前尚无明确得规范要求,本条是根据现阶段
常用的监测设备能达到的监测精度进行的规定。
6.11.3条:压力盒受力面应与压力方向垂直,这样测得的岩土
压力才是真实的岩土压力,压力和应紧贴被监测对象,保证受力均匀。
在安装过程中应始终跟踪监测土压力盒的数据,一旦出现异常,
及时收回受损元器件,避免将已经损坏的元器件安装到了现场,造成
无法采集到有效的监测数据。
6.12锚杆(索)应力监测
第6.12.2条:本条对锚杆(索)监测设备的量程与精度做了规
定,路基锚杆(索)监测精度目前尚无明确得规范要求,本条是根据
现阶段常用的监测设备能达到的监测精度进行的规定。
6.12.3条:锚索计应避免偏心受力,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
6.12.4条:采用对焊的方式安装锚杆测力计时,应对传感器做
好降温措施,避免焊接时损坏锚杆应力计的电路。在安装过程中应始
终跟踪测力计数据,避免将损坏的应力计安装到了现场,造成无法采
集到有效的数据。
6.13结构应力应变监测
第6.13.2条:本条对结构应力应变监测设备的量程与精度做了
规定,路基支护结构应力与应变监测精度目前尚无明确得规范要求,
本条是根据现阶段常用的监测设备能达到的监测精度进行的规定。
第6.13.3条:采用对焊、靠焊的方式安装钢筋应力计时,应对
钢筋应力计做好降温保护措施,避免焊接时损坏应力计电路。
第6.13.6条:在混凝土凝结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传感器会产
生不可避免的温漂,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埋置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应
变传感器应具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对监测数据
做温度校正,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
6.14雨量监测
第6.14.2条:雨量监测精度要求根据采用室内人工滴水误差表
示,Eb<3%,其中Eb=(Vc-Vs)/Vs*100%,Vc为雨量计测得雨量,Vs为
实际雨量。
第6.14.3条:雨量计安装位置应在远离建筑和树林的空地上,首
先可避免周边较高的物体遮挡雨水,导致测量数据不准;其次防止树
叶掉落在雨量计中。
6.15自动化监测
第6.15.2条:本条规定了适宜使用自动化监测的项目,自动化
监测是将传感器直接埋置在现场,通过4G等无线网络传输,远程云
平台控制,实现远程自动化监测,相对于人工监测,其优势为主要有
以下几个:
(1)采集数据频率远程可控,远远高于人工监测的数据采集频
率,能做到实时监测;
(2)设备安装之后就无须人工操作,减小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
差;
(3)云平台自动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成图,提高工作效率;
(4)可根据每个工点的特性设置预警值,数据一旦达到预警值
将会自动预警,保障公路运营安全;
(5)监测的相关各方都可以在云平台查看监测数据,接收预警
信息。
第6.15.3条:自动化监测系统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其结构如
图1所示。
图1自动化监测系统构成
第6.15.5条:本条对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做了要求,具体要求
如下:
(1)离线提醒功能,由于自动化监测涉及的传感器数据多,部
分设备在野外难免会被破坏导致数据中断,因此一旦数据中断,系统
应立即发出提醒;
(2)数据采集盒宜具有离线数据存储功能,此条主要针对当数
据传输模块出现问题时,数据采集盒还能继续采集数据并保存,避免
因数据传输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缺失;
(3)4G传输技术成熟,原理简单,宜优先选用;
(4)宜优先采用TCP/IP通讯协议,常用的通讯协议有TCP协
议与UDP协议,TCP相较于UDP协议具有,可靠,稳定的优点。TCP
的可靠体现在TCP在传递数据之前,会有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而且
在数据传递时,有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机制,在数据传完后,
还会断开连接用来节约系统资源;
(5)一般数据通讯都应在数据尾设置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是
否有问题。监测数据传输中最常用的校验方法是CRC(循环冗余校验
码)校验。
第6.156.6条:本条对室外供电系统的配置做了要求。室外供电
系统是自动化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其稳定、带有一定的冗
余才能保证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室外供电系统主要由三个结构组成:
蓄电池、太阳能板、控制器。
(1)太阳能板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功率与光衰,光衰取决于太阳
能板的质量。功率需要结合现场设备功率与现场天气情况进行计算,
太阳能板的功率是保证供电正常的核心。在进行太阳能板功率的选择
时,必须考虑到连续阴雨天的情况,阴雨天太阳能板功率可按照其额
定功率的10%计算。因此,要保证阴雨天设备能正常长时间运转,太
阳能板功率应在设备总功率的20倍左右。
(2)常用的蓄电池分为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电池容量
设置为太阳能板功率的一半左右即可,常规的监测设备蓄电池容量采
用40AH即可,摄像头监控蓄电池应采用较大容量的蓄电池。
(3)太阳能控制器应具备低压断电保护,自动上电的基本功能。
第6.16.7条:本条规定了软件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1)平台需要支持海量监测数据的接入。监测数据的特点是:
首先,其占用的空间很小,一条数据最多只有几个字节,但是数据条
数多,会给数据库造成很大的压力,监测时间较长后,数据库单表数
据条数可达上亿条。其次,数据通讯端口常会面临多个设备同时往平
台发送数据的情况。
(2)数据库应有备份,数据库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如果发生
意外停机或数据丢失其损失会十分惨重,因此要定时对监测数据库进
行备份。
(3)广西区内监测数据宜接入交通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现阶
段监测数据平台众多,良莠不齐,不利于对我省公路监测数据的管理。
7、监测成果编制
第7.1.2条、7.1.3条:公路路基监测成果主要包括现场实测资
料与室内数据处理成果两大类,现场实测的数据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
式,数据采集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计算、分析和整理工作,室内数据成
果可采用图表、曲线等直观且易于反应工程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同
时对相关的图表、曲线也应附必要的文字说明,在某个阶段或整个监
测过程完成后,应形成书面文字报告,对该阶段或者整个监测工作进
行总结、分析,提出结论与建议。
第7.1.4条:引起监测数据产生变化的因素众多,如:现场环境
变化(温度、能见度、下雨)、人为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这些因
素都会影响监测数据,严重时会给出错误的监测结果。因此在监测结
果处理分析后,对异常数据首先应分析是监测对象发生的实际变化还
是因外部因素影响所致,难以确定原因时,应进行复测。
第7.1.5条: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结合往期数据、地质条件、施工
情况、环境条件等,综合分析考虑,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第7.1.6条: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时间段和监测结果报告的及时性
分为日报、警情快报、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各类报告均应以表格、
图形等“形象化、直观化”的表达形式表示出监测对象的状态,以便
相关人员及专家的分析与判断。
(1)监测日报组成应简洁明了,表述清楚当日的监测数据情况。
(2)警情快报是出现预警时提交的报告,警情快报应做到及时、
有效。因此其组成不宜过于复杂。将警情的时间、地点、情况描述、
严重程度、监测数据曲线进行描述即可,并结合监测结果对警情原因
进行初步判断,给出处理措施建议。
(3)监测工作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监测人员应对该阶段的监测
工作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报告,反馈给相关单位。阶段性报告是某
一时间段内各类监测信息、监测分析成果的总结和分析。
(4)工程监测工作全部完成后,监测单位应向委托单位提交工
程监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各类监测数据和巡查信息的总结、分
析和说明。对整个监测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得出整体性监测结论与
建议。
第7.1.10条:随着公路交通设计的不断开展,监测技术也得到
了很大的进步,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便于将监测数据统一进行采
集、处理、分析、成图、查询和管理,能够将监测成果及时、准确的
反馈给工程监测各方,提高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五、主要调研的分析报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推广应用前
景分析
1、调研分析报告
编写工作组调研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公路滑坡防治
设计规范》(JTC/T333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CD30)、《软土
地基路基监控标准》(GBT5127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
术细则》(JTGTD31)、《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程》(DB42T1496)、《城
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
术规范》(GB5049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等规范中对监测
相关内容的规定。
《工程测量规范》第10章“变形监测”,第10.1.3条,变形监
测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将变形监测等级划分为四等,适用范围包含
了直立岩体、高边坡、滑坡。第10.2~10.4条,规定了变形监测方法
的技术要求。第10.9条“滑坡监测”,规定了滑坡监测的内容、滑坡
监测的精度要求、滑坡监测监测点的布设、滑坡监测的周期、工程边
坡和高边坡可参照滑坡等内容。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第8章“滑坡防治监测与预警预测”,
本章对滑坡监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含:滑坡监测内容与监测周期
的确定、滑坡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滑坡预测预警、滑坡监测数据整
理与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纸
- 重症医学科护理课程设计
- 鲜花超市销售课程设计
- 车牌定位课程设计
- 饼干烹饪课程设计模板
- 2025至2031年中国数码管切脚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心得800
- 2025年保险分销合同
- 产品代购合同范本2024
- 储蓄卡租赁合同
- Neo4j介绍及实现原理
- 锐途管理人员测评试题目的
- 焊接材料-DIN-8555-标准
- 工程索赔真实案例范本
- 重症医学科运用PDCA循环降低ICU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品管圈QCC持续质量改进成果汇报
- 个人股权证明书
- 医院运送工作介绍
- 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
- 学习游戏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 小学四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新版个人简历Excel表格模板共2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