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体标准《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工作组2023年10月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为了对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材料、施工、监测与验收的技术要求进行控制,降低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成本,确保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质量,依据《中华人民标准化法》以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相关规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决定制定《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满足企业及各方对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需求,推动相关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制定背景顶管法又被叫做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它是一项不需要对面层进行开挖,就能对地面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及公路、铁路、河道的特点,于开挖敷设技术相比,顶管技术可能节约投资并缩短工期。同时,顶管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噪音并减少粉尘,其在施工中对城区的交通条件以及环境状况造成的干扰和破坏更小,在一种真正的无污染而又效率高的施工技术。鉴于顶管施工法有上面的诸多优点,在市政工程中的市政给排水管线工程中应用的十分广泛。概括来说,顶管施工技术拥有以下几个优点:施工面中的点由线缩成,这样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并且几乎不对地面的活动产生任何影响,即使对交通带来的干扰也很小;产生的噪音和震动也相当低,另外在城市中的管顶施工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很小的干扰,对现有管线及构筑物在使用方面产生的影响也很小;也可以在地下或水下很深的地方开展敷设管道,管顶技术现在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在施工技术方面的难度较高,事先需要对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进行仔细勘探。目前市政排水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的现场引入了顶管技术,但是施工现场对于顶管具体材料、施工、监测与验收三大方面具体规定了解较少。基于此,在参考国内外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从制定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规定了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中的材料、施工、监测与验收,改善和加强给水排水顶管工程的施工合理性,提高给水排水顶管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相关要求,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满足企业及各方对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需求,特提出《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制定项目。3、起草过程3.1标准研制阶段2023年10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文件的要求,按照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团体标准的制修订程序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确定标准名称为《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23年10月,标准起草工作组收集、整理相关标准化资料、专业文献等,为本文件的编制提供参考,并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经成分分析、研讨、论证后编写完成《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初稿和立项申请书。3.2标准立项阶段2023年11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正式发布了《给水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立项通知,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进行公示。3.3标准起草阶段2023年11月,就标准初稿,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通过相关信息化手段进行多次内容讨论和交流,并向相关单位和专家咨询,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标准初稿中做了修改。3.4征求意见阶段……3.5技术审查阶段……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协调性:保证标准与国内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2)规范性: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3)适用性:结合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实践和产品的主要环境影响,提出对企业产品的具体质量要求和生产经营规范。2、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2.1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给水排水顶管工程的施工及验收。2.2基本规定顶管线路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或交通要道,或穿越铁路、高速公路、堤防等情况时,应制定应急预案,采取安全合理的有效防护措施和监测方案。顶管穿越铁路、公路或其他设施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尚应遵守铁路、公路或其他设施的相关规定。2.3材料2.3.1一般规定顶管工程所用管材应根据管道用途、管材特性及当地具体情况确定,宜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管、钢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顶管工程所用管材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接触生活用水的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2.3.2管材管节长度宜为2.0m~3.0m。2.3.3配件采用橡胶圈密封的企口或防水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粘结木衬垫时凹凸口应对中,环向间隙应均匀;b)插入前,滑动面可涂润滑剂,插入时,外力应均匀;c)安装后,发现橡胶圈出现位移、扭转或露出管外,应拔出重新安装。2.4施工2.4.1一般规定混凝土顶管应在管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进行。管材运输时管节两端头应有支撑措施。2.4.2施工准备顶管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参加施工图纸会审,掌握设计意图。在含水砂层、复杂地层及临近水体区域,应充分掌握水文地质资料。2.4.3工作井施工工作井围护结构形式应根据地质资料、管道埋深、地下水位、环境条件等合理选择,工作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规定。工作井预留洞口制作应采用圆形模板,模板尺寸允许偏差±5mm,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应符合保持洞口圆度的要求。2.4.4设备安装顶管后背墙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后背墙设计应通过详细计算,承载能力应满足最大顶进力的需求;b)后背墙所用材料应均匀一致;c)后背墙表面应平直,且垂直于顶进轴线;d)无原状土作后座墙时,应采用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e)后背墙安装允许偏差如下:垂直度0.1%H、水平扭转度0.1%L,其中H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L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2.4.5顶管始发始发前应对顶管允许顶力、管材的允许顶力、后背墙土体允许顶力及反力架的刚度和强度进行验算复核,验算通过后方可顶进施工。顶管机始发时应设置延伸导轨,其轴线应与工作井内导轨一致。顶管设备吊装应根据顶管设备部件的最大重量和尺寸选用吊装设备,吊装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2.4.6顶管顶进顶管机进入土层后的管端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进入接收坑的顶管机和管端下部应设枕垫;b)管道两端露在工作坑中的长度不得小于0.5m,且不得有接口;c)钢筋混凝土管道端部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2.4.7注浆减阻注浆管道分为主管和支管两种,主管道宜选用直径为40mm~50mm的钢管,支管可选用25mm~30mm的橡胶管。注浆孔位置应均匀分布在管道周围,数量和间距依据管道直径和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性能而定。2.4.8中继间施工中继间设计应满足刚度、强度及水密性的要求,并且安拆方便。中继间应根据顶进管材的不同设置不同形式的中继间。2.4.9顶进接收顶管出洞方案应根据地下水文地质、埋设深度、管径大小、周边环境和工作井的结构形式等综合因素研究决定。顶管机到达接收孔前应确认顶管机姿态、制定线形控制方案、安装好接收洞口止水装置,宜设置应急排水系统并在接收坑内设置接收导轨。2.4.9顶进后处理顶管机进入接收坑洞口时,应及时破碎接收坑洞口填充物,调节止水装置,启动排水系统,直至将顶管机完全顶到接收井内。2.4.10施工测量顶管测量应包括地面控制点复测、地面控制网的布设、地下平面、高程测量和贯通、竣工测量。顶管首级控制点复测和地面控制网的测量应符合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2.5监测与验收2.5.1监测顶管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顶管施工监测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监测方案;b)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c)监测点应稳固、明显,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d)顶管穿越铁路、公路或其他建(构)筑物时,应增加监测频次;e)顶管井和顶管线路的设计或施工有重大变更时,应及时调整监测方案。2.5.2验收工作井的围护结构、井内结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相关规定执行。三、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本文件不涉及专利及知识产权问题。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文件为首次自主制定,不涉及国际国外标准采标情况。国内与之相关的标准及文献如下:GB/T700 《碳素结构钢》GB/T11836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21238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21873 《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GB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