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
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姆①,自生民以来,未始有
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
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
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
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铺,锄
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②,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
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
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乙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
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
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黑名
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银i,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
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设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
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注】①姆:转换、更换。②闾巷:街巷,借指民间。此指刘邦出身微贱。下
文"贤者”亦指刘邦。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
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B.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
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C.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
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D.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
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
A.表,《史记》创立的一种体例,一般为年表,因秦楚之际天下未定,采取按月
记述,列为月表。
B.合从.即合纵.本指战国后期燕、齐、韩、赵、魏、楚六国联合抗泰的策略。
此处亦为此意。
C.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
也叫“百粤〃。
D.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即黑色。秦朝百姓一般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
之为“黔首”。
3、一卜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0
A.甲文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而
这些又都是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事。
B.乙文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统一天下的过程和巩固政权时采取的种种措施来看,
他为其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C.甲文回顾历史上几位君王或以德政或以武力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结尾以多次
发问来分析刘邦称帝之因,颇有余味。
D.乙文用铺陈的手法极力渲染秦王朝国势之强大,其用意在于和下文陈涉起义之
后秦朝的兵败如山倒形成强烈对比。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5、欧阳修有言:“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请结合甲乙选文分析秦
朝兴亡之因。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窟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
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2、答案:B
解雇“此处亦为此意”有误,此处是借用来表示联合。
3、答案:B
解析:"他为其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错误,是“自以为〃,并没有开创了万世
之业。
4、答案:(1)过去秦朝的种种禁令,恰好帮助贤者为创业扫除了艰难。
(2)良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摆开锋利的兵
器盘诘查问。
(?)其文舌,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因为关系到国家的
治乱),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参考译文:
【甲】
太史公读了秦汉之际的历史,说:最早起事的是陈涉;残酷暴戾地灭掉秦朝的是
项羽;治理乱世、诛除暴虐,平定天下,最终登上帝位,完成这项功业的是汉家。
五年之间,号召并指挥天下的权力就变换了三次,自有人类以来,帝王接受天命,
像这样急促的从来不曾有过。
从前虞舜、夏禹的兴起,都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善行和功德,他们的恩德润泽百
姓,代替上天管理政事,受到卜天的考验,然后才登上帝位C商汤、周武称干.
是由于从他们的祖先契、后稷开始修积仁德、推行道义,经历了十儿代,武王时,
未经预先邀约,就有八百诸侯会盟于孟津,他们还是认为时机未到,不可轻易夺
取王位,直到后来,才放逐了夏桀,诛杀了商纣。秦国从秦襄公立国,显赫于秦
文公、秦穆公,秦献公、奏孝公以后,逐步侵吞六国,经过一百多年,到了秦始
皇才有能力兼并诸侯。像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那样实行德政,像秦国那样
使用武力,统一天下竟然如此的艰难。
秦始皇称帝后,担心战争不止,因为是有诸侯存在的缘故,因此,对功臣、亲族
没有尺寸土地的封赏,而旦毁坏有名的城池,销毁兵器,铲除各地的豪强势力,
希图保持万世帝业的安定。但是,新的帝王事业兴起于民间,天下豪杰联合攻秦,
其声势超过了夏、商、周三代。过去秦朝的种种禁令,恰好帮助了贤者为创业扫
除了艰难。所以刘邦发愤而起,成为天下的英雄,怎么能说“没有封地就不能成
为帝王〃呢?这就是古代典籍所谓的大圣人吧?难道不是天意吗?难道不是天意
吗?如果不是大圣人,谁能在这乱世承受天命而成就帝业呢?
5、答案:秦朝兴之因:历代君王重视武力,蓄积国势。秦朝亡之因:①秦朝残
暴专横的统治;②天下豪杰合力讨伐。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①为扬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与诸
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箱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
轨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
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衙上。召诸县
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
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
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巴:“仓粟多,非乏,不欲
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遂西,居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
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选自《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
汉军。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②,乃载
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日:"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③。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日: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④。〃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⑤。〃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③本段
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高祖
本纪》中没写C④太公:指刘邦的父亲C⑤本段故事在《高和本纪》中也没写C
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0
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釜符
节/降轨道旁
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
符节/降软道旁
C.汉兀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
节/降职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耳/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
节/降枳道旁
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
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成,
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节,缀有耗牛尾的竹竿,古
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
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
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
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这足以
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二章,废除秦朝苛法,秋毫
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咱是顺手一笔写了刘邦的
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而司马迁在《项
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冷酷无情的一面。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
欲费人。〃
⑵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10、结合材料分析,刘邦性格中的哪些因素有助于他统一天下?
答案与解析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先〃是率先、最先的意思,"遂先诸侯至霸
上〃的句意应是“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素车白
马”是驾着办丧事用的白车白马的意思;"以组〃意思是用丝绳,是“系颈〃所用的方
式,结合句意分析,“素车白马〃“系颈以组〃是正确组合。“封〃的宾语为“皇帝玺符
节〃,不应该断开,排除A、C两项。故选D。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A项,“由高到低依次
是:王、侯、伯、子、男”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是:公、侯、伯、子、
男。各朝代略有不同。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为公。秦始皇称帝,
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于皇子。西晋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
但最高一级的王、亲王只封于皇族。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丝毫小为重宝女
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错误。“欲止宫休舍〃说明他还是觊觎秦宫中的财宝美色的,
不是丝亳不为所动;"乃〃字说明“封秦重宝财物府库”并非刘邦本意,是经过樊哙、
张良劝谏后才采取的举措。
9、答案:(1)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把牛羊酒食拿来慰劳(沛公的)士兵。
沛公又辞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我)不想让大家破费」
(2)这样推下扶卜.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即使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
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
参考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楚怀王任命沛公为扬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
和各位将领相约,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做王。......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办丧事用的
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将领们有
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
再说他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他,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宜吏,就
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
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
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1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
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
在这里做工,所以我应该当关中工。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二条:杀人
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
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总之,)我之所以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
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
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
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把牛羊酒食拿来慰劳(沛
公的)士兵。沛公又辞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我)不
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项羽于是向西行
进,一路屠杀,焚烧了咸阳城内的秦王朝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
秦地的人们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
(选自《高祖本纪》,有删改)
这一年春天,汉王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
项王……自己率领精兵三万人……大败汉军。汉军四处逃散......汉王才得以带领几
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
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
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
(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
就这样,终于得以脱险。
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为此深感忧虑。他
做了一张高腿案板.把汉干父亲太公搁置在卜面.向汉干宣告说:“现在你如果
不赶快投降,我就煮了太公。'‘汉王说:"我和项羽作为臣子一块接受了怀王的命
令,说,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煮
了你的父亲,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
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
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
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
(节选自《史记•郑世家》)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
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日:“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书(《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
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真姜氏于城颛,而誓之臼:“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
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
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默我独无!〃颖考叔
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
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
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
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春秋诸侯中枭雄之姿也。其阴谋伎忍,先自翦弟始,而后上及于王,下
及于四邻与国。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菱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
所生况他人乎
(节选自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卷四H^一》)
11、下列对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芟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
他人乎/
B.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菱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
他人乎/
C.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菱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
他人乎/
D.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氏恶/以行其受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
他人乎/
1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
A.太子,是指帝王和诸侯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的继承者。太子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
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
B.二十七年,是指郑武公二十七年,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
月,......〃中的年号纪年法天同。
C.“先干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的"国〃与“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的“国〃
含义相同,都指国家。
D.畔,此处同“叛〃,背叛的意思,与《苏武传》“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
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中畔同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0
A.武姜生次子叔段时是顺产,所以武姜很喜欢叔段,并请求郑武公立叔段为太子,
但郑武公并没有同意。
B.在武姜的明里暗里支持下,叔段有恃无恐,得寸进尺,郑庄公沉着应对,欲擒
故纵,最终打败了叔段。
C.《春秋》未按〃谥号〃称郑庄公为"公〃,却按兄弟排行称他为“郑伯〃,《左传》
对此持反对意见。
D.颍考叔献计让庄公和其母遂而相见,母子团聚。作者借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赞
颂了颍考叔。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整!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5、郑庄公对自己的生母姜氏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请结合选文分析
其原因。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①不肆意杀戮、宽厚仁德。②听从谏议、从谏如流。③善待百姓、
深得民心。④善用谋略、巧言善辩。
12、答案:D
解析:正确断句为: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K恶,以行共变夷之计。及
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
13、答案:C
解析:含义不同。“国之害也”中的"国"指国家,"不过参国之一”中的"国"指都城。
14、答案:C
解析:C项,"持不同意见"错,《左传》认同并解释《春秋》为何称他为“郑伯〃,
因为郑庄公的爵位为“伯”,且郑庄公对弟弟没有尽到哥哥的责任。
15、答案:(1)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地方,不让他
的势力再滋长蔓延。
(2)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出了泉水,然后再打一条地道去见母亲,那么
谁还能够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参考译文:
武公于前761年(十年),娶了申侯的女儿做夫人,叫武姜。武姜生下太子寤生,
生产时难产,等到生下后,夫人不喜欢寤生。后来武姜又生下小儿子叔段,生段
时顺产,夫人十分喜爱叔段。前744年(二十七年),武公生病了,夫人向武公
请求,想立段为太子,武公未答应。当年,武公逝世了,寤生即位,这就是庄公。
叔段到了京,整顿军备,与他的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前722年(二十二年),
叔段果然袭击了郑都,武姜做内应。庄公派兵攻打叔段,段逃跑。公又攻打京城,
京城的人们都背叛了叔段,叔段逃跑到鄢。鄢邑的百姓溃逃了,叔段逃亡到共国。
(节选自《史记•郑世家》)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
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答说:
“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
如早些给他安排个地方(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
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小掉,吏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
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木分,所
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
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
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的黄泉,永远不再见面」
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
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
颍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
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
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
己很后悔。颍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挖通地道去见面,谁
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
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
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
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孝心影响了郑庄公。《诗经》
里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事吧!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足春秋诸侯之中拥有枭雄之才的国君。他善用阴谋诡计,嫉妒而残忍,先
从剪除他的弟弟开始,(然后把这种做法用到)上至于周王,下到四邻及本国。
兄弟同出一个本源,天性相连最为亲密,可是郑庄公却养成了他弟弟的骄横、滋
长了他的恶习,以便施行自己铲除对手的大计。郑庄公竟然发誓到黄泉才与母亲
相见,这样的事情都敢施加于生他的母亲身上,更何况他人呢?
(节选自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卷四I•一》)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宜德三年二月,上御文华殿,谕侍臣曰:"治民有本末,制田里.,设学校,本也。
不幸而有愚顽者,然后刑之。然观肉刑,则过于惨。"侍臣曰:〃古人用肉刑,则
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法。”上日:“古人教民之道周备,
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隋、唐以后,
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法也。汉文除肉刑,唐太宗观《明堂针灸图》,禁鞭
背,皆后世仁政。汉、唐享国长久,有以哉!”六月,谕朝臣:“贪浊奈何?"杨
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上问:“何如?"对曰:"太宗自十五六年,
数疾不视朝,息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
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
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
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夫,谁代观者?〃士奇日:“通政使顾佑康公有成〃荣
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
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四年秋七月,户部上户口登耗之数,
上日:“隋文帝户口繁殖,自汉以来,皆莫能及。议者以当时必有良法,享国不
永,故无传焉。此未必然。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
孙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隋文克勤克俭,足致富庶,岂徒以其法战?
大抵人君恭俭,则生齿H繁,财赋自然充足。"五年春止月,吏部奏选辟。上曰:
“省辟,安民之道。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秦、汉以下,设官益多,何
也?〃侍臣对曰:“时不同也。"上曰:"唐、虞、三代,事简民淳,不可比拟。唐
太宗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去古未远,亦可为法。〃侍臣对曰:“然必君心清,则
事简;事简,则官可省;官省,则民安矣。若政务庞杂,小人幸进,则冗食者多。〃
上嘉纳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赞日: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庚充美,闾阎乐业。盖明
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臭。
(节选自《明史•本纪九》)
1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0
A.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
度/天下不能不凋弊
B.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
度/天下不能不凋弊
C.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
度/天下不能不凋弊
D.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
度/天下不能不凋弊
1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
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文中的太宗指明太宗永乐帝。
B.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时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
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也指祖、父、子三代或
曾祖、祖、父三代。文中取前一个含义。
D.赞曰,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多置于篇
末。如《汉书》《后汉书》篇末的“赞〃。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0
A.宣宗认为,肉刑虽然可以让人敬畏法律,但是过于凄惨,所以汉文帝、唐太宗
等明君都主张废除肉刑,推行仁政。
B.太宗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贿受贿,贪腐之风开始盛行。宣宗认为除恶一定要
从根本解决,于是决定罢免当时的大贪官刘观。
C.宣宗认为,精简授官,可使百姓安宁。侍臣认为君王内心清净,就可简约政事,
精简官员。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侍臣的意见。
D.宣宗即位以后,官吏称职,政治稳定,法度修明,仓库充实有余,百姓安居乐
'I匕史官将这一时期和他父亲仁宗所在时期合称为“仁宣之治”。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诩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
(2)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20、文本二说宣宗时期“蒸然有治平之象〃,请根据文本一概括出现这种气象的原
因。
答案与解析
16、答案:①姜氏不爱庄公,偏爱段。②劝说武公立段为太子。③在姜氏的帮
助下段势力不断膨胀。④姜氏与段合谋袭郑,并作内应。
17、答案:C
解析:C.句意:法律依存于人,理财是国家的大事,汉唐开始执政时制订的法律
不能说不好,可是子孙征用民力纷纷兴起,耗费财政没有节制,国家不可能不衰
败困苦。"理财”是一个词组,“财"作"理〃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立
法〃中"法”是"立〃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费用”是词语,指制订法律、财政的耗
费,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故选:Co
18、答案:B
解析:B.“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说法错误,
吏部只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武官选用由兵部掌管。故选:B。
19、答案:A
解析:A.“宣宗认为,肉刑虽然可以让人敬畏法律,但是过于凄惨,所以汉文帝、
唐太宗等明君都主张废除肉刑,推行仁政〃说法错误。原文为"侍臣日:‘古人用肉
刑,则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法。‘上曰:‘古人教民之
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隋、
唐以后,以答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法也〃',可知"肉刑可以让人敬畏法律〃是侍
臣的观点,”所以〃的因果关系在文中也不明朗,原文只是称赞汉文帝、唐太宗等
明君主张废除肉刑的做法,认为是良法。故选:A.
20、答案:(1)后代教导百姓的方法不周到,所以违犯法律的人增多,不一定
在于肉刑存在与否。
(2)过了几个月,(皇上)就命刘观去巡视河道,而让顾佐取代他,不久把刘
观投进监狱。
参考译文:
宣德三年二月,皇上驾临文华殿,对身边大臣说:“管理百姓有主次,制定田亩
制度、开设学校是根本,万幸出现愚栽冥顽的人,才对他施加刑法。然而我看肉
体惩罚太凄惨了。"皇帝身边近臣说:“古人施加肉体惩罚,那么人人自我爱惜而
把犯法看得很重。到了汉文帝废除肉刑,从此人们轻易违犯法律。〃皇上说:“古
人教导百姓的方法周密完备,所以违犯法律的人少,后代人教导百姓的方法不周
到,所以违犯法律的人增多,不一定在于肉刑有没有。隋唐以后,用鞭笞、杖责、
服劳役、流放、处死作为五种刑罚,也是好的刑法。汉文帝废除肉体惩罚,唐太
宗观看《明堂针灸图》,禁止鞭打脊背,都是后世的仁政措施。汉、唐国运延续
长久是有原因的啊。〃三年六月,皇上告谕朝臣说:“对于贪污腐浊的风气该怎么
办?〃杨士奇回答说:“贪污风气从永乐末年开始,现在更加严重了。〃皇上问:“(到
底)如何了呢?〃回答说:“明太宗从十五六年以来,曾经多次身染疾病不上朝,
身边的侍臣就请托行贿受贿,公然横行,亳无禁忌。〃杨荣说:“在那个时侯,只
有方宾有贪污之名。"皇上立即回头问杨荣说:“当今贪污最厉害的是谁?〃回答
说:“没有比刘观更厉害的了°〃杨十奇说:“风纪瑞正严明是用来约束百官的,
风纪长官如果这样了,那么没有才能的御史就会效仿他,御史奉命巡查四方,那
么不贤能的官员都会效仿他。〃皇上叹息说:“除恶一定要从根本解决,不过如果
罢免刘观,谁来取代他呢?〃杨士奇说:〃通政使顾佐清廉公正很有威严。〃杨荣
说:“顾佐担任京都府尹,能够禁止防范下属官吏(腐败),政治清明,革除了
很多弊瑞。〃皇上高兴地说:“顾佐竟然这样能干!〃过了几个月,就下命让刘观
去巡视河道,而让顾佐取代他,小久把刘观投进监狱。四年秋七月,户部呈.上户
口增减数字,皇上说:“隋文帝时期户口增长,自汉以来都比不上。议证者都认
为当时一定有好的法度,只是因为隋朝统治时间不长,所以没有流传下来。其实
未必这样。法律依存于人,理财是国家的大事,汉唐开始执政时制订的法律不能
说不好,可是子孙征用民力纷纷兴起,耗费财政没有节制,国家不可能不衰败困
苦。隋文帝能够勤劳节俭,足以使国家富庶,哪里只是因为法度呢?大概君王恭
谨俭约,那么国家人口就会一天天多起来,财物赋税自然充足。“五年春正月,
吏部上奏选拔征辟官员。皇上说:“精简投官,是使百姓安定的方法。唐尧、虞
舜设置官职只有一百个,夏商官员翻倍,秦汉以来,设置官员增多,这是为什么
呢?〃近侍大臣回答说:“时代不同的原因。"皇'上说:“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
事情少,民风淳,不可比拟。唐太宗设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距离古代不远,亦
可效法。〃近侍大臣回答说:“这需要君王内心清净,那么事情就少:事情少了,
那么官员就可精简;官员精简了,那么百姓就安宁了。如果政务多而杂,小人因
侥幸而当官或升级,那么吃官粮的官员就多了。〃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评论说:(宣宗)即位以后,官吏称职,政治安定,法度修明,仓库充实有余,
百姓安居乐业。明朝从兴起至此时历六十年,民心逐渐舒畅,国家蒸蒸日上,出
现太平景象。
(节选自《明史•本纪九》)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后主名煜,字重光。文献太子卒,以尚书令知政事。建隆二年,遂立为太子。六
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后主天资纯孝,事元宗尽子道,居丧哀毁,杖而
后起。嗣位之初,属保大[注]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帑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
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宪司章
疏有绳纠过讦,皆寝不下。论决死刑,多从末减。常猎于青山,还如大理寺亲录
系囚,多所原释。中书侍郎韩熙载奏,狱讼有司之事,囚圄非车驾所宜临幸,请
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虽不听,亦不怒也。殂问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然
酷好浮屠,喜倡优,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
颇废政事。又置澄心堂于内苑,引能文士居其间,中旨由之而出,中书密院乃同
散地。兵兴之际,降御札移易将帅,大臣无知者。皇甫继勋诛死之后,夜出万人,
斫营招讨使但署牒遣兵,竟不知何往。盖皆澄心堂直承宣命也。长围既合,内外
隔绝,城中之人惶怖无死所,后主方幸净居室听讲《楞严圆觉经》。群臣皆知国
亡在旦慕,而张洎犹谓北师己老,将自遁去。后主益廿其言,晏然自安,命户部
员外郎伍乔于围城中放进士孙确等三十人及第。其所施为,大抵类此,故虽仁爱
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二•后中本纪》)
(二)
煜遣其臣徐铉朝于京师。明日,铉朝于廷,仰而言曰:“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
名。〃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日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
曰:“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铉无以对而退。呜呼,大哉,何其言之简也!盖
王者之兴,大下必归十一统。其可来者来之,不可者伐之;僭伪假窃,期十扫荡
一平而后已。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
【注】保大,南唐元宗李璟年号。
2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0
A.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B.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日/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天有过失/奈何见伐
C.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D.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2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
A.后主,最早出自《三国志》。刘禅被称为蜀汉后主,后来人们将被俘的割据政
权末代君主称为后主。
B.倡优:古代对以乐舞、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的称呼,"倡"意为"擅长〃/优〃即指“表
演〃。
C.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
是常用“车驾”代称皇帝。
D.浮屠,梵语音译,也作“浮图〃“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佛教、和尚、
佛塔等,文中指佛教。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
A.李煜爱惜百姓,心系民生。担任君主后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不惜屈尊侍奉中
原换得百姓的暂时安宁。
B.李煜宽宏仁慈,敦厚善良。宪司进呈奏疏如有过错,李煜总是夜不能寐,对死
刑判决,多拟从轻论罪。
C.李煜尊释重佛,荒废政务。下朝后李煜常造访寺院,换装拜佛,甚至在国家危
亡之际还在听讲经。
D.李煜偏信文士,为政混乱。李煜在内苑设置澄心堂,以致中书密院形同虚设,
政令不畅,令出他门。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元宗尽子道,居丧哀毁,杖而后起。
②常猎于青山,还如大理寺亲录系囚,多所原释。
25、李煜成为亡国之君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请结合两则文本概述其客
观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营养的影响因素与调节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师考试心理调适试题及答案
- 宠物营养与食品科技创新试题及答案
- 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护理
- 2024美容师考试高效备考的方法与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燃油系统检测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省考中的汽车维修工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业诊断语文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师的市场预测方法与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理学思维题解析及答案
- 城镇燃气安全技术与管理
- 鼠疫知识讲座
- 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 2025年广东省公务员省考《行测》联考真题(含答案)
- 保安证考试考前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河北中考必考名著:《革命诗抄》考点及中考真题
- 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平台合作协议
-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数学 含解析
- 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第五中学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招聘笔试题库
- 安防监控智慧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