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预测卷01(解析版)(新高考)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预测卷01(解析版)(新高考)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预测卷01(解析版)(新高考)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预测卷01(解析版)(新高考)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预测卷01(解析版)(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光污染指的是非必要或多余的强迫光对人类与地球自然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热爱星空的人们和天文学家来说,光污染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对观星等天文观测的严重干扰,它已使得世界上80%以上的人失去了欣赏黑暗夜空中璀璨星光与美丽银河这份宝贵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机会!那么,为什么光污染会让原本闪耀的繁星看不见,使得天文观测越来越困难呢?这是因为光污染使得夜天光背景严重增亮。夜天光背景是由自然光或人造光照射到地球大气或星际空间中的云雾及尘埃粒子后散射而形成的。自然光包括月光、大气辉光、地球大气电离层中的离子复合产生的荧光发射等。这里我们关心的主要是人造光的影响,各种由于设计或使用不善而向夜空照射的人造光源(即朝天光),如设计不合理的路灯、商场大楼的霓虹灯、居民住宅不拉窗帘的照明灯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后,被其中的云雾、气溶胶或大气污染物所散射而形成了明亮的漫射“天幕”。夜天光背景增亮对天文观测的影响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造成观测天体的反差降低。夜天光背景增亮会造成观测天体的反差降低,继而影响观测的极限星等(即可以看到最暗星的星等值)。如果人造光污染造成天光亮度增加为原来的5倍,则可观测到的最暗星的星等将增亮近2等!就好比我们之前可以看到约2等的北极星,而现在却只能看到0等的织女星了!二是造成观测天体的信噪比降低。明亮的夜天光背景还会造成观测天体的信噪比降低。如果人造光污染造成天光亮度增加为原来的5倍,则观测天体的信噪比将降低为原来的40%,信噪比的显著下降对于天文科研观测的影响是致命的,导致其无法观测研究较暗的天体,好像得了白内障!当然,夜天光背景亮度的增加不仅与朝天照射的人造光强度有关,也与地球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水分和尘埃颗粒物散射光的能力有关。例如在地球的高海拔地区(如西藏或南极内陆),空气非常稀薄且清澈,因此其对光的散射能力也自然很低,所以在那里甚至可以用一根手指就将太阳光完全遮挡。(摘编自《为什么星星消失不见?》)材料二:新西兰南岛小镇特卡波,是世界上第一个“星空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夜空静谧璀璨,银河与大团星座清晰可见。“游人在这里可以看到只有在南半球才能观测到的南十字星,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流星划过夜空,令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沿着特卡波湖畔漫步,不仅可以尽赏纯美夜空,也可以去约翰山领略新西兰独有的高地景色,这是独一无二的顶尖旅行体验。然而,在全球许多国家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工照明、射灯、过度安装的路灯以及车灯等等光污染源头使得“抬头仰望星空”变得难上加难。有关专家认为,光污染对地球健康的威胁与臭氧层空洞一样严重,给人类、动物与自然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容易引发肥胖、睡眠失调、抑郁焦虑、糖尿病和乳腺癌等疾病;极度浪费能源,因为超过50%室外光是多余的;剥夺了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星空遗产,曾经的古人可以尽情欣赏夜空,激发科学、宗教与文学的创作灵感,而如今全球有数以亿计的孩童都无法感受到璀璨银河的惊艳。目前,人类接触到的人造光数量正在以人口增长率两倍的速度增长。万物的饮食、睡眠和繁殖模式都是由昼夜更替的节律所引导的,而人造光可以改变这种节律,从而影响食物和水的摄入以及生物的行为。澳大利亚的多项研究表明,人工照明会使试图出海的濒危海龟失去方向感,会阻碍小丑鱼的孵化,减少高山侏儒负鼠的猎物供应,还会改变植物的生长、花期和资源分布等。(摘编自《光污染会成为下一个全球危机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光照射到地球大气或星际空间中的云雾及尘埃粒子后散射形成夜天光背景,所以它的亮度取决于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水分和尘埃颗粒物散射光的能力。B.非必要或多余的强迫光会使夜天光背景增亮,进而带来观测天体的反差和信噪比降低等影响,形成光污染。C.观测天体的反差降低可能使我们在天文观测时“看不见”,而观测天体信噪比降低则可能让我们“看不清”。D.大家都认为,光污染对地球健康的威胁与臭氧层空洞一样严重,给人类、动物与自然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观测天体的反差高一些时,则可观测到的最暗星的星等将更暗一些,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星星进入我们的视野范围。B.相对而言,我们在西藏地区会比在其他地区看到更美丽的星空,天文观测受到的影响也会更小。C.在新西兰的特卡波小镇,可以尽情欣赏璀璨星空,这有利于唤起人们心中的浪漫情愫,激发各种创作灵感。D.人造光的使用会改变昼夜更替的自然节律,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繁衍,所以人类不能够利用人造光趋利避害。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诗句中包含观星不利因素的是()(3分)A.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C.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D.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两种并简要分析。(4分)5.假如要在远离尘嚣的一片草原建造一个“星空自然保护区”,请结合材料从防治光污染的角度提出你的设计建议,至少两点。(4分)【答案】1.C2.D3.D4.①举例论证。段6以高海拔地区为例,论证夜天光背景亮度的增加与地球大气的散射光的能力有关。②比喻论证。段5以“得了白内障”为喻,论证信噪比下降对天文科研观测的致命影响。③假设论证。段4、段5均以假设“人造光污染造成天光亮度增加5倍”产生的后果来论证夜天光背景增亮对天文观测的影响。5.①保护区要合理设计、使用人造光,如不安装霓虹灯、射灯,不过度安装路灯,限制车辆进入等。②保护区的各种设计都要践行环保理念,减少大气污染,使空气保持清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自然光照射到地球大气……”错误,由原文“夜天光背景是由自然光或人造光照射到地球大气或星际空间中的云雾及尘埃粒子后散射而形成的”可知,原文说的是“自然光或人造光”照射到地球大气;“所以它的亮度取决于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水分和尘埃颗粒物散射光的能力”错误,由原文“当然,夜天光背景亮度的增加不仅与朝天照射的人造光强度有关,也与地球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水分和尘埃颗粒物散射光的能力有关”可知,“取决于”以偏概全,“夜天光背景的亮度”还与“朝天照射的人造光强度”有关。B.“非必要或多余的强迫光会使夜天光背景增亮,进而……形成光污染”错误,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一第二段“这是因为光污染使得夜天光背景严重增亮”可知,选项因果倒置。D.“大家都认为”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有关专家认为,光污染对地球健康的威胁与臭氧层空洞一样严重,给人类、动物与自然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可知,“大家都认为”应该为“有关专家认为”。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人类不能够利用人造光趋利避害”错误,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也可以利用人造光趋利避害。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D.人造光是不利因素,其他选项天晴、高海拔都是有利因素。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论证方法的能力。举例论证。由原文“例如在地球的高海拔地区(如西藏或南极内陆),空气非常稀薄且清澈,因此其对光的散射能力也自然很低,所以在那里甚至可以用一根手指就将太阳光完全遮挡”可知,段6以高海拔地区为例,论证夜天光背景亮度的增加与地球大气的散射光的能力有关。比喻论证。由原文“如果人造光污染造成天光亮度增加为原来的5倍,则观测天体的信噪比将降低为原来的40%,信噪比的显著下降对于天文科研观测的影响是致命的,导致其无法观测研究较暗的天体,好像得了白内障”可知,段5以“得了白内障”为喻,论证信噪比下降对天文科研观测的致命影响。假设论证。由原文“如果人造光污染造成天光亮度增加为原来的5倍,则可观测到的最暗星的星等将增亮近2等!就好比我们之前可以看到约2等的北极星,而现在却只能看到0等的织女星了”“如果人造光污染造成天光亮度增加为原来的5倍,则观测天体的信噪比将降低为原来的40%,信噪比的显著下降对于天文科研观测的影响是致命的”可知,段4、段5均以假设“人造光污染造成天光亮度增加5倍”产生的后果来论证夜天光背景增亮对天文观测的影响。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然而,在全球许多国家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工照明、射灯、过度安装的路灯以及车灯等等光污染源头使得‘头仰望星空’变得难上加难”可知,保护区要合理设计、使用人造光,如不安装霓虹灯、射灯,不过度安装路灯,限制车辆进入等。结合“夜天光背景亮度的增加不仅与朝天照射的人造光强度有关,也与地球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水分和尘埃颗粒物散射光的能力有关。例如在地球的高海拔地区(如西藏或南极内陆),空气非常稀薄且清澈,因此其对光的散射能力也自然很低,所以在那里甚至可以用一根手指就将太阳光完全遮挡”可知,保护区的各种设计都要践行环保理念,减少大气污染,使空气保持清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孕妇和牛铁凝(1)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2)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3)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初嫁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住在山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孕妇走着想着,只觉得她是一辈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于是孕妇无声地乐了,“黑——呀!”她轻轻地叹着,平原顿时热闹起来。孕妇给自己造出来一点儿热闹,觉得太阳底下就不仅是她和黑闲散地走,还有她的叫嚷,她的肚子响亮的蠕动,还有黑的笨手笨脚。(4)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5)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6)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7)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8)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9)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10)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11)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12)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13)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14)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15)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16)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17)“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18)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19)“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作者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自然质朴的环境,烘托出孕妇轻松悠闲的心境。B.小说中的孕妇是一个心地善良,生活幸福的农村妇女,她对眼下的生活状态十分满足,心里了无缺憾。C.本文和《哦,香雪》文风相似,笔调清新,充满诗意;孕妇和香雪也一样纯朴,对文化知识充满景仰。D.本文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希冀。7.关于文章第⑥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孕妇坐在碑的边沿,不用屁股压住大字,表现出她对文化知识的尊重。B.“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是希望下一代能读书识字有文化知识。C.“相信”“无疑”说明她已经意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D.孕妇不愿意将来面对孩子询问说“不知道”,说明她为不识字感到羞耻。8.文中四次出现孕妇“黑──呀”的呼唤,请从这四次呼唤中任选两处分析在呼唤中体现了孕妇什么样的心理。(6分)9.牛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6.B7.D8.①第一处,体现孕妇寂寞的迷惘,她想知道平原的尽头有些什么却无从知道。②第二处,体现孕妇不甘于寂寞困扰,自己制造出一点热闹。③第三处,体现孕妇对孕牛的疼惜,不舍得牛辛苦。④第四处,体现孕妇感受到新生命希冀的幸福和感动。9.①通过牛温顺而悠闲的形象,牛与孕妇之间的亲密,反映了乡村宁静诗意的生活状态,表现温婉和谐的生命感受。②通过孕妇对牛的爱惜态度,塑造孕妇善良纯净的形象。③以牛和孕妇的行程,作为叙述的线索,形成文章的文脉。④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重叠,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⑤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更高的生命追求。【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她对眼下的生活状态十分满足,心里了无缺憾”说法错误,孕妇对自己眼下的生活状态是十分满足,但是孕妇对自己不识字是有遗憾的。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D.“说明她为不识字感到羞耻”说法错误。不是对自己不识字的羞辱,而是表现她作为母亲的责任。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答题时先在文中找到孕妇“黑——呀”的呼唤,根据具体语境分析这呼唤分别体现了孕妇什么样的心理。第一处,文中说“初嫁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孕妇走着想着,只觉得她是一辈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由此可以得出此时孕妇呼唤“黑——呀”时,是因为住久了平原,孕妇觉得有些寂寞,她想知道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但又无法知晓。这体现了其寂寞的迷惘。第二处,“于是孕妇无声地乐了,‘黑——呀!’她轻轻地叹着,平原顿时热闹起来。孕妇给自己造出来一点儿热闹,觉得太阳底下就不仅是她和黑闲散地走,还有她的叫嚷,她的肚子响亮的蠕动,还有黑的笨手笨脚”,体现孕妇的内心不甘于被寂寞困扰,她想通过呼喊“黑——呀!”自己制造出一点热闹。第三处,“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此处孕妇呼唤“黑——呀”,体现了她对孕牛的疼惜,不忍心骑孕牛,不舍得牛辛苦,让牛站起来。第四处,“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此处孕妇呼唤“黑——呀”是因为黑身上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体现孕妇感受到新生命希冀的幸福和感动。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艺术形象作用的能力。由文中“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于是孕妇无声地乐了”“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等语句可知,文中塑造了牛温顺而悠闲的形象,描写出了孕妇和牛相处的温馨和谐,通过她们之间亲昵感人的关系,反映了乡村宁静诗意的生活状态,表现温婉和谐的生命感受。由文中“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可知,孕妇对有身孕的牛非常爱惜,这塑造了孕妇善良纯净的人物形象。由文中“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等语句可知,文章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牛和孕妇赶集回家这一路的行程,是以此作为叙述线索的,形成了文章的文脉。由文中“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可知,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重叠,体现出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由文中“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可知,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怀孕的牛只能平静的等待孩子的降临,但孕妇却可以为孩子描字,这种对比反衬出孕妇作为人的特殊之处,她具有更高的生命追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土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的“与”和《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含义相同。B.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C.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D.“因起兵而攻楚”中的“因”与《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因”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齐桓晋文之事》)1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答案】10.A11.C12.C13.(1)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2)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14.①一针见血,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②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大王”作“宜悉九江之众”的主语,“故”应在“大王”前断句,排除BD。“九江之众”是偏正短语,“九江”修饰中心语“众”,意思是九江国的全部兵力,做句子的宾语,后面断开;“身自”是“亲自”的意思,中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A.与:交好,亲附。句意: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交好秦国却不帮助五国啊。B.正确。C.“北乡……即在北面”说法错误。“北乡”是面向北,指坐在南面。D.“因起兵而攻楚中”的“因”是“趁机”的意思。句意:趁机起兵攻打楚国。“因其固然”的“因”,顺着。句意:顺着它本来的结构。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曲解文意,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可知,随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帮助;“窃”,私下里;“惑”,对……感到困惑。(2)“赡”,足;“奚”,哪里;“治”,讲求。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根据“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分析,九江王对随何避而不见时,随何一针见血的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2)根据“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分析,随何为九江王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参考译文:十一月,癸卯日,汉军使者随何来到九江王(黥布)处,九江的太宰出面接待他,连过三天仍未能见到黥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定是由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倘若说得不对,就把我们二十人斩首在九江国的街市上,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这些话报告给了黥布。黥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个什么关系。”黥布道:“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项羽同列诸侯,地位相等,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与汉军的日夜会战,可您却拥兵万人,而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袖手旁观人家的胜负。把江山社稷托付别人的人,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而想要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认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的人却给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的缘故。而汉王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和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加固营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则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以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了,而是觉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九江国必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黥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漏风声。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桂林中秋①张孝祥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②看遨头③。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④,聊复此淹留。【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到桂林以后,在中秋节赏月时写的。此前他得北伐名将张浚举荐,领建康留守。遭秦桧排挤,张浚病故,张孝祥先被罢归芜湖,后被调到桂林。②扶路:沿着旧路。③遨头:此指太守。④老子兴不浅:《晋书·庾亮传》载:“亮在武昌,诸佐吏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入手应题,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呼应“桂林中秋”,而后进入对去年的追忆。B.上阕后五句运用虚写,描绘了去年在建康赏月的情景,景物壮丽,场面热闹。C.尽管时空已变,但诗人觉得明月依旧,再次登楼,平添了几许人生感慨。D.词人运用典故,以老子自居,表现了他面对眼前之景意兴阑珊的心情。16.请简要分析“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和“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各自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答案】15.D16.“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主要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以仙境喻月夜天空,以银阙、琼钩喻月宫,生动形象地将中秋之月写得光彩夺目、富丽华贵。“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主要运用空间(视角)转换和白描的手法,第一句写低处(俯视),第二句写高处(仰视),两句对景物作简笔勾勒,直接表现了中秋月夜的澄明宁静。【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意兴阑珊”错。意兴阑珊形容兴致极为低落。而此处词人化用典故,意在说明游兴很高。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描写中秋明月之美。其中“玉界”指神仙境界,一个“玉”字写出仙境的澄澈之美。此处是运用比喻手法,把中秋明净的夜空比作仙境,传达出美好的意境。“银阙”原指银色的宫殿,这里用来比喻月中宫殿,而“珠箔卷琼钩”原本是描摹人间宫殿之中用珍珠做的珠帘被白玉做的钩子钩起,实则也是用来比喻月宫。而“卷”字则是拟人手法,用人的动作赋予月宫以动态之美。“玉界”“银阙”“珠箔”“琼钩”这些意象都华贵而闪耀,生动形象地将中秋之月写得光彩夺目、富丽华贵。“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描写词人去年登楼赏月看到的景色。上句写“楼下”,下句写“楼外”,运用了空间或者视角转换的手法,一个俯视,一个仰视,写出了层次感。同时,“水明沙静”只用一个“明”字写水,一个“静”字写沙,是白描手法;而“参横斗转”,也是运用白描手法,用“横”“转”写星斗,用笔简洁自然,直接表现了中秋月夜的澄明宁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如椽大笔勾画出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后不由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形胜和怀古幽情融合在一起。(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3)自然界的落木常常会引发古人的各种思绪,这在唐宋诗歌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示例二: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三: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示例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萧”“滚”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分)“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发端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间奔腾咆哮了两千余里,至云南丽江境内时,遇横断山脉阻挡,陡然往东北急转。这个陡转的大弯呈“V”字状,因其壮美奇特,人们赋予它“长江第一湾”的名号。“V”字的底部,有一镇名曰石鼓。石鼓因镇上的一面鼓状汉白玉雕刻的石碑而得名,此石碑据传可追溯诸葛亮南征年代。石鼓偏安一隅,当地纳西民族风情保存完好。8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行军至此处,在28名船工的帮助下,跨越了金沙江天堑,继续伟大的长征之路。46岁的张学文是土生土长的石鼓纳西族人,健谈、清瘦。在红军后代和党史专家的帮助下,张学文对红军在云南的这段经历①。他目前是镇上最受欢迎的导游。他曾一天讲了20多场,②却不知疲倦。至今,他已为122万人次讲解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在云南的光辉历程。在张学文的印象中,旅游业让石鼓早已发生了③的变化。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结合材料第一段,概括石鼓镇发展旅游业的4点优势,要求每点不超过8个字,且语法结构大致相同。(4分)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18.示例:①了如指掌②口干舌燥③翻天覆地19.示例:①壮美的自然大观(奇景);②悠久的历史传说;③独特的风土人情(纳西风情);④峥嵘的红色历史20.石鼓因镇上的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的石碑而得名,此石碑据传可追溯至诸葛亮南征年代。【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结合后文“他目前是镇上最受欢迎的导游。他曾一天讲了20多场”等可知,张学文“对红军在云南的这段经历”比较熟悉,故可填“了如指掌”。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第二处,前文说“他曾一天讲了20多场”,后文说“却不知疲倦”,可以推断出讲了多场,因此会出现口干、疲倦的情况,可填写“口干舌燥”。口干舌燥:嘴巴因缺乏水分而觉得干燥口渴。第三处,语境强调旅游业推动了石鼓的变化,再根据“早已发生了”可知,是说变化大,因此填写“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19.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由“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在高山峡谷间奔腾咆哮了两千余里,至云南丽江境内时,遇横断山脉阻挡,陡然往东北急转。这个陡转的大弯呈‘V’字状,因其壮美奇特”可知,石鼓镇景色壮美奇特。由“石鼓因镇上的一面鼓状汉白玉雕刻的石碑而得名,此石碑据传可追溯诸葛亮南征年代”可知,石鼓镇历史悠久,有历史传说。由“石鼓偏安一隅,当地纳西民族风情保存完好”可知,石鼓镇有独特的风土人情。由“8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行军至此处,在28名船工的帮助下,跨越了金沙江天堑,继续伟大的长征之路”可知,石鼓镇有峥嵘的红色历史。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语病:一、语序不当,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因此“鼓状汉白玉雕刻的石碑”应改为“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二,成分残缺,“追溯”意思是:追求根源,探索缘由。后文是“诸葛亮南征年代”,是表示时间的,因此应在“追溯”后加“至”。故句子改为:石鼓因镇上的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的石碑而得名,此石碑据传可追溯至诸葛亮南征年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你有没有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况?每月月初,你信心十足地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但到月末时,却沮丧地发现你不知道怎样才能完成?你一直很希望做好某件事,可不知道为什么总也开始不了?我们往往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但事实上,①。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是不同的精力状态,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在体力劳动的时代,劳动时间和效率几乎成正比;而在脑力劳动的时代,精力代替时间成为了更重要的资源。精力管理金字塔可以分为四种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精力,依次是体能、情感、思维、意志。这意味着身体不好的时候,心情也不好;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判断容易失误;强大的思维能力背后,往往是坚定的意志力。②,我们做事才能全情投入。了解了精力金字塔后,当我们重新看待很多人说的“状态不好”,就明白这实际上意味着很多东西。比如,脑力活动者的疲倦是思维疲倦,对他们来说,③,而是精力补充,他们应当散步、读书、听音乐、看电影,以这样的方式“换个脑子”。2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