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_第1页
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_第2页
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_第3页
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_第4页
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劳动教育”是五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毋庸置疑,城市小学生因校内外诸多原因导致其劳动素养普遍较低,主要问题为:(一)课堂上,缺少与培养劳动素养相关的主体化学习应试教育挤占了劳动教育的空间。城市小学老师更注重向课堂要成绩,未关注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二)校园内,缺少与培养劳动素养相关的教材体系、评价体系和专题化活动城市小学设有保洁员,以前四川省给小学配了劳技教材,但现在已销声匿迹了,也没有安排劳动课,校内劳动有限,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参与劳动的体验,更感受不了从劳动中获取的价值。(三)校园外,缺乏与培养劳动素养相关的生活化实践城市小学地域狭窄,缺乏劳动场域,学生住在高楼上,放学后做完作业,其娱乐方式多为独自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利用城市自然资源参与劳动的学生极少,家长指导孩子劳动的意识匮乏。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或隔代教养儿童,因为缺少相关的劳动教育,劳动习惯、劳动能力更是令人堪忧。(四)学生主体,缺乏劳动意愿城市孩子受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见识广,动得少,当“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了,懒于劳动。(五)城市学生劳动素养不高,表现在劳动素养低,表现在劳动观念、价值取向有问题。(六)劳动能力、劳动技能水平低,体现在“劳动教育碎片化”、时效性不够。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解决如下问题:深入分析城市小学生劳动习惯薄弱、劳动能力较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通过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与路径。构建城市小学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校本框架,探索实施方案,凝练精品专题劳动教育活动。二、核心概念界定(一)城市小学厘清城市小学这一概念,前提是明确城市和城市小学的含义。本研究中,城市是指规模大于乡村,人口比乡村集中,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中国通常把设市建制的地方称作城市,人口一般在1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和生产力集中,大多是某个区域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及文化教育、信息、行政的中心。小学是指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中国小学入学年龄为六周岁,学习年限为六年。基于以上认知,本研究中的城市小学,主要是指校址所在地为城市的小学。(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它是指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及其教师自己开发、确定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早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便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1]。同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2]。“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即校本课程。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指出,“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地方、学校、社区资源条件,科学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从上述可知,校本课程致力于传承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实现特色办学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其具有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等方面的自由,可以丰富国家、地方课程的内容,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在理论研究层面,既包含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包含了校长的素养养成等方面[4];既包含有校本课程的概念、历史溯源、特点、操作程序、规划[5]87、评价等理论的探究,同时也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和支撑策略探究;既有不同教育层级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究,也有不同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而在教育实践层面中,各中小学都纷纷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如浙江省丽水市S小学结合学校身处畲乡的优势,利用畲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了畲族文化校本课程[6]。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小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具体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中小学校建设校本课程应坚持以“生活即教育”为基础设计内容,以“社会即学校”为基础扩宽范围,并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合力育人,采用“教学做合一”为校本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方法。基于以上认知,本研究中的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以城市小学为课程建设的场所,依据小街子小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构建的系列劳动教育教材。(三)劳动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7],并指出未来教育需要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这既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更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8]。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创新性指出劳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础,具有根和魂的作用,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9]。?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中的劳动教育,是指以培养城市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为目标,教师通过本校建设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指导学生劳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的教育形式。(四)建设与实施路径“建设”是指开发、创建、设置。“实施”是指实际施行。“路径”一词则既有本意又有引申义。如:既指(到达目的地的)道路,又指(达到某种目的的)门路[10]。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中的建设与实施路径,是指在劳动教育中,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通过一定的教育路径使学生获得成长,引导学生涵养出深厚的劳动情怀,推进劳动教育的协调发展,形成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立体型终身教育模式。这些方式与路径,体现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协作完成的系统课程与专题活动。三、研究综述(一)关于国外的劳动教育状况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劳动教育。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明尼苏达大学的MartyRossman教授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从3、4岁就开始参与家务劳动的儿童,与直到青春期才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相比,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与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容易自食其力,也更容易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德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不断推动劳动课作为初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初期的职业启蒙。1993年,德国确定劳动课为必修课程,保证了劳技教育作为职业启蒙教育的形式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7]。早在18世纪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那里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卢梭[11]十分重视培养爱弥儿的“农业劳动”和“木工劳动”等,他认为通过劳动,有助于帮助培养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卢梭指出:“倘若当爱弥儿发现别人将木板钉成箱子时,他就想弄明白树木是如何被砍伐的,当他自己工作的时候,他拿到他所用的任何一样工具时他都要这样说。”在劳动中,可以产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学习欲望,可以帮助驱使个体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现代,孩子们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德国的学校也开设了劳动课程[12]。以色列:开设系统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的一大特点。学生从小学1年级就开始安排手工课,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就要让学生们学习各种技术课程和家政课,学习一门专门技艺,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动手,接受系统的劳动教育。自1948年宣布建国后,这样的教育使以色列的800多万人口中走出了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劳动是日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日本中小学教育很重视教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教育”,包括生产劳动技能教育、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家庭生活劳动教育。许多日本中小学校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田地,供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劳动教育。在家庭生活劳动教育方面,日本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了一门专门的课程——家政课。从小学持续到初中,这门课非常实用,它不仅能让孩子了解家庭,还能让孩子了解社会。(二)关于国内的劳动教育开展研究情况近年来,国内劳动教育研究是“百花齐放”。在2012年后,全国对劳动教育的研究进入一个上升趋势,但在2016年跌入低谷后再次攀升,进入又一个高峰期。其中小学劳动教育仅仅只占5.06%。从研究内容上看,现行劳动教育注重基地建设、特色劳动课程建设和技能培养,而在劳动意识、系统化课程、评价体系、劳动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研究空间。具体表现在:1、2010年,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冯庄小学承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子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了题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科研成果。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侧重于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实验研究。②以项目为载体,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不是就技术学技术,而是以完成一件制作、从事一个任务、形成一样产品、进行项设计的项目形式展开。③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整合学科特点,综合运用数学、语文、艺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2、2011年南昌大学附属小学的“开心菜园”——《城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①通过开辟学校的“开心菜园”面向全体五年级学生开设的一年校本课程,把孩子带进田间地头,让学生了解蔬菜及其种植的相关知识。课程的实施分成三块:课堂教学、种植实践、综合拓展。②《开心菜园》课程的教学还与学校其他学科相结合,实现课程间的整合。③充分开发利用地方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3、2013年四川仁寿县教体局开始了《建好实践基地探索综合育人模式》的探索,至今已走过6年的历程,取得一定成果。如华兴中学建设实践基地功能区13个。满井镇初级中学建成法制教育场地1500余平方米,科普体验室100余平方米,禁毒体验馆100余平方米。2016年,满井基地被四川省关工委评委“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3]。4、成都市棕北中学从1996年建校初,就创造性地设立“劳动服务班”,并延续至今。2010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棕北中学以课题为切入口,开启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他们提炼出劳动教育的五个原则。即思想引领与教育第一、基础与创新结合、普遍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实践体验与适当适度结合、横向整合与深度实施结合的五个原则。自主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的三级课程,形成了主体化、系列化、立体化的劳动教育“三化”实施途径[14]。5、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实施路径是从校内、校外两条路径展开。第一条路径,校内注重劳动教育课程化,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体现三大特点:一是分阶段、融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是重日常、护环境,公共事务大家做。三是建社团、润探究,体验劳动获真知。第二条路径是在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体现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实施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三是在中段开展少先队员校外志愿服务[15]。6、赵荣辉[16]在《论劳动教育的实践取向》中认为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7、马峻峰在《以劳动教育为主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第一底色》认为首先需要完善劳动基地建设,二是突出德育功能,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磨炼品质,第三应该构建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在结构、内容、功能上的校本化、资源化与情境化程度[17]。8、陈林、卢德生在《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及保障》认为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塑造爱劳动的观念、让孩子拓展自己的创造的精神,实现个体的价值[18]。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必须关注对于特色化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创设,组织社会公益劳动的实践活动,践行依托家庭生活的家务劳动,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渠道。同时还要采取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小学劳动教育[19]。(三)关于劳动教育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徐海娇在《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提到劳动教育是个体积累经验的方式,从作为学习的过程来看,劳动一方面是将亲身体验的转化成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将经验进行升华再造。从作为学习的结果来看,通过劳动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常常终生难忘。同时,劳动教育是个体自我确证的媒介;劳动教育与政治环境历史演进课以看出是相互制衡的。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可以说,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它是最直接能够反映出生产力发展情况的,劳动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20]。朱雅[21]在《劳动教育中的立德树人》中阐述了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与学生道德教育辅助相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老师应带领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和习惯,完善学生对劳动的认知结构。顾建军,毕文健在《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认为劳动的概念是多元的。劳动教育过程是一个多功能、多要素、多途径相互整合实施而来的。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全局维度出发,基于当前具体环境与形式,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态,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建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结构,依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形成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实际,适应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劳动教育的真正健康有效的发展[22]。(四)关于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五育并举”,劳动教育成为五育之一,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而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活动[23]。马卡连柯说:“劳动教育最大的益处在于人的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把“会烧饭菜”“会种园”“会修理”等列入了16种常能之中。当年晓庄师范就提出过,“不会种菜,不算学生”“不会烧菜,不得毕业”的口号[24]。现在的小学生怕苦怕累,厌恶劳动,心理问题频发,关键是对劳动的目的性认识不清,我们应通过班会,以及德育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专题教育,让他们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懂得劳动是与世界的亲密接触,是锻炼意志品质的通途,从而激发学生劳动的需要心理,以达到自觉接受劳动教育的效果[25]。依据以上综述,可看出以下研究特点及趋势:特点一:在课程体系方面,国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完善。四川省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完善,首先,表现在课程内容方面,现阶段劳动课程内容多强调劳动技能的培养,重知识、轻过程及情感的培养,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于学生劳动态度、习惯、情感的培养,如对于劳动、劳动成果及劳动者的热爱情怀培育,以及对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塑造。同时缺少校外实践等实践性与服务性活动,导致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其次,课程评价方面,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未建立起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抑或是课程评价更加注重知识理论的获得性评价,缺乏对于具有长远意义的素质培育、能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关注。特点二:在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四川省针对三线城市小学的劳动教育研究较少,方式单一,缺少对于学生劳动精神的塑造引领。趋势一:加强培养城市小学生劳动素养的研究,析明城市小学劳动教育薄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通过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与路径。趋势二:加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研究,聚焦于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培养,探明城市小学分学段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系统的校本框架,探索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凝练精品专题劳动教育活动。四、本课题研究意义从前述研究综述不难看出,无论是劳动习惯培养还是劳动能力训练,针对城市小学开展的有关系列研究都非常少。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已将“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本研究以城市小学教育、城市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尝试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建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构建并实施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可持续地更新实践,以实现城市小学生和教师良性互动、共同成长。五、研究目标(一)析明城市小学劳动教育薄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通过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与路径。(二)探明城市小学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校本框架(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容、主题劳动教育安排和组织形式、过程性评价),探索实施方案,凝练精品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六、研究内容(一)分析城市小学生劳动能力、抗挫能力较低的症状和原因通过问卷、访谈、测试、课堂观察、作品分析等方式调查、分析城市小学生劳动能力、抗挫能力较低的现状和原因。(二)培养城市小学生劳动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方式与路径1.激励并支持教师用主题劳动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2.是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角度开发形成一些跨学科项目,并以选修课、活动课等方式加以实施;3.是利用学校所在地的自然与社会资源,开发形成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题劳动教育活动。(三)培养城市小学生劳动素养的的校本框架依据城市小学实际,探索完善符合城市小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育人目标,构建起一套相对成体系的劳动教育课程,探索城市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四)凝练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精品课程及相应的实施方案、评价体系细化、提炼每一个劳动教育主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其所需要的条件、专题教研活动、学生劳动教育的结果评价,注重校内外主题劳动教育情况、成效的积极宣传,必要的家校配合、社区互动等。七、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对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劳动意识现状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学习。通过问卷、访谈、测试、课堂观察、作品分析等方式调查、分析城市小学生劳动能力的现状,以及相关课程实施的现状、劳动资源情况,为劳动教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二)文献研究:在“中国知网”、“综合实践活动网”、“千人智库”、报刊、杂志上搜集和查阅有关国内、国外劳动教育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劳动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三)行动研究:教师在授课、搞活动的同时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关注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结合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尝试采用主题化实施的思路和方式加以实践,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及时总结、反思,提炼成果。(四)案例研究:积累和分析典型案例,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策略,通过不断假设与验证探寻基于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方式与路径,探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与意识的学段主题化实施的校本框架,进而形成若干精品课程。以“跳蚤市场爱的奉献”主题活动为例:1、劳动教育专题跳蚤市场爱的奉献2、劳动教育背景借跳蚤市场之机,通过前期筹备、摆摊、经营、购买等环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循环利用物资,营造厉行节约的氛围,展示学生的创意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价值。3、劳动教育目标学生对多元化劳动的兴趣得以激发;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价值。4、驱动性问题低段:搜集、购买——多种途径学习收集、整理物品,计算钱数,学会砍价。中段:我能经营——尝试进行前期筹备、售前摆摊、售中促销、售后清场。高段:市场营销——有创意地筹备、摆摊、经营卖场,并形成一套营销方案。5、过程指导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分组----发出倡议书——关注任务进度并提供帮助——指导形成特色摊点——跳蚤市场的评价、展示6、劳动教育导向低段:跳蚤市场整理物品比赛,心算比赛。中段:跳蚤市场筹备方案、摊点形象设计比赛及促销方案比赛。高段:创意营销展示。7、活动分工学校总体规划、协调安排,分学段明确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落实活动,班主任具体负责,各科任老师协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形成跳蚤市场方案。8.实施时间各年段每月利用一次班会组织学生开展相应活动,每年12月份集中进行一次全校跳蚤市场展示活动。9.活动评价过程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每一阶段的参与度与效果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根据跳蚤市场呈现的情况对各班进行评价、颁奖。八、研究措施和活动<一>研究措施(一)准备阶段(2018.12.——2019.0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分工进行准备。收集、整理有关学生劳动能力培养、主题化实施劳动教育的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储备。明确研究方向,讨论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提交上级部门审批,进行论证,修改完善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规章制度,进行开题准备。(二)实施阶段(2019.02.——2021.12.)前期:(2019年2月——2019年7月)1.制定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落实,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2.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学习与课题相关的重要文献。3.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城市小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意识的现状,以及相关课程实施的现状、劳动资源情况。4.进行先行劳动教育的研究,为后续全面研究打下基础,提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框架。中期:(2019年8月——2021年9月)深入进行课题实施。以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为切入点,以行为研究、课例研究为基本方式,主要探索以下内容:(1)城市小学学段主题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认识;(2)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方式与路径;(3)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校本框架(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容、主题劳动安排和组织形式、过程性评价);(4)城市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精品课程及相应实施方案。后期:(2021年9月——2021年12月)将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基于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报告和城市小学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精品课程集。(三)总结阶段(2022.01——2022.04.)反思学校课题的实施情况,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完善课题研究报告,验证报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积累汇编研究资料,邀请专家鉴定、结题。<二>拟建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专题1.跨学科劳动教育专题:跳蚤市场奉献爱心2.语文学科劳动教育专题:劳动最美群文阅读3.数学学科劳动教育专题:挖掘数学文化渗透“劳动启智”教育4.英语学科劳动教育专题:精雕细琢中外美食5.艺术学科劳动教育专题:衍纸.蜀绣.泥塑寻觅古风今韵6.科学学科劳动教育专题:“创新、体验、成长”科技嘉年华7.农业种植劳动专题: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体验8基地劳动专题:特色花卉亮我校园9.生活技能劳动专题:自我服务幸福一生10.志愿服务劳动专题:雷锋精神永铭于心11.校园服务劳动专题:筑梦小街子服务促发展12.劳模精神教育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专题劳动教育设计思路——以科学学科“‘创新、体验、成长’科技嘉年华”专题劳动教育为例九、研究取得的成果(认识性成果、操作性成果)认识性成果:(一)城市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二)基于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方式与路径实践性成果:(一)培养城市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校本框架,即小学低、中、高段《小蜜蜂劳动教育校本教程》(二)培养城市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与精品项目物化成果:(一)“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研究报告(二)培养城市小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的精品课程集(三)基于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施案例集(四)“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论文及专题研究报告集十、研究取得的效益学生变化1.意识提升。我校学生普遍端正劳动态度、增强劳动意识,享受劳动的过程与成果,有着主动劳动、享受劳动的积极性自觉性。2.技能提升。我校学生掌握更多实用劳动技能,获得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劳动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3.品德提升。我校学生在劳动中更能体会到苦乐,懂得尊重与感恩,乐于创新与奉献,珍惜劳动成果,会主动关心关爱他人。4.个性养成。我校学生在劳动中更加懂得团结合作,面对困难挫折保持积极阳光,在劳动中体会生命的美好、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5.责任感养成。通过劳动卫生责任分区和履职,使我校学生增加公共责任感、环保意识、班级集体荣誉感。6.水平提升。能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美、表现美,将劳动过程和成果与科创、美创等结合,研究小论文、创新小成果、科幻画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展示或获奖。教师变化1.意识提升。我校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更为科学,对一线教师从事科研的价值和意义更加认同。2.专业提升。我校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技能更为娴熟高超,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3.科研技能提升。我校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更为突出,乐于研究、勤于实践、善于总结、敢于开拓,研究成果(论文、案例等)受到广泛认同,其中区级以上获奖不少于5篇,校级以上公开发表不少于10篇,积累校本教材编写经验。学校变化1.特色明显。我校的办校方略更加清晰,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对时事方针的敏感度与执行力更强,“以劳育人、动以修身”将成为小街子小学的育人名片。2.师资提升。较好地解决我校平均年龄偏高、可能出现师资青黄不接的问题,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科研骨干团队、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在研究中培养出一批骨干力量。成立与课题相关的名师工作室1个,并坚持良性运转。3.课程丰富。结合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分步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食育课程、创美课程、编程课程、演讲课程……使学校课程进一步多维、丰富。4.制度完善。以课题为龙头,带动各方面工作的全面优化,促进我校在与课题相关的科研制度、职称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食堂服务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用科学而完善的制度为学校安全管理、后勤服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特色创新等工作全面护航。5.校园文化优化。结合课题研究,学校打造出校园种植基地、午餐食育基地、劳育宣传阵地(如微信公众号、课题专用橱窗、师生手抄报、科幻画/科研小论文主题竞赛)、班级太空实验室等,营造劳动教育氛围,使之成为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6.区域引领。我校成为龙马潭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午餐食育示范基地,在全市乃至全省拥有一定知名度和示范性。社会影响1.我校劳动教育在家长群体和本地业界均拥有较高美誉度,影响力辐射到社区,对周边的学校、家庭实施劳动教育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2.我校开发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城市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课题经验,拟在全区城市直属小学内推广,对本区同类学校实施劳动教育起到辐射引领作用。3.我校城市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课题经验,对全市、全省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各类型小学均有借鉴意义。十一、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讨论反思本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校课题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阻碍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2、课题组个别参研人员在劳动教育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放不开,担心教学质量。3、目前的课程建设,难免还有成人辅助的痕迹,有研究不够深入、流于形式的情况,有些选题还不够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且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不凸显。4、课题原始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够精细。十二、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2001-5-29)[2017-12-11].//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200105/132.html.[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