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_第1页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_第2页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_第3页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_第4页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关键词:艺术真实艺术概括情感表现人文关怀艺术形式《父亲》作者罗中立(1981年)讨论

1、看这幅画你的第一感受?你想到了什么?2、对画面的描述.理解:“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艺术真实情感评价美的创造真历史理性善人文关怀美艺术形式对“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的理解:

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是其价值的核心结构,不是“善”的就不可能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和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好基础。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结构及内涵。第一节文学的真实一、文学中的求真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一、文学中的求真(1)“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P151-↑3(2)“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P152-2(3)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P153-1“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巴尔扎克P152-5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

——别林斯基

P152-7

浪漫主义想象奇幻,将“真实”隐藏在虚构与想象之中。如蒲松龄《聊斋志异》

P152-4↑

现实主义再现人生,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存在文学创造的全部领域。如托尔斯泰《复活》

P152-5↑

象征型用主观变形手法创造具有暗示性形象,是另类的“真实”。如贝克特《等待戈多》P153-1真实性:艺术真实:P153-2-2

如:《亮剑》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一)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一)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生活真实:指凡是历史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现象。P153↑3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是在假定性情景之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P153↑3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父亲《父亲》作者罗中立(1981年)艺术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内蕴的真实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1、内蕴的真实p153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真相事理层:历史文化层:

哲学意味层:如:小说《三国演义》取材真实历史事件的整合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艺术真实总是与发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联系在一起。例:艾青《礁石》

礁石

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以拟人手法对礁石不畏凶险、坚定乐观的性格赞美,凝聚着丰富的社会人生哲理及情感体验,使读者由此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2、假定的真实p155假定性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是一切文艺的共同特征。普希金生前参加过“扮演普希金”比赛

结果普希金本人只得了第三。也就是说有两人比他更象“普希金”。生活的真实是—是;艺术的真实是—象(假定)。或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成一个荒诞不经的情境世界,或完全抛开现实的形象而以虚拟的形象世界取而代之。P155-2-8

如《西游记》

虽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p155-↑11

如《雷雨》(1)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2)现实型作品假定性情境是艺术真实呈现的基本方式,是文学反映生活本质这一求“真”价值取向的普遍形态。p155↑6以假为真:如《牡丹亭》p156↑3假中见真:如《西游记》p155↑1假定性情境的创造归根到底又基于一个“真”字:真事理,真感情。P156-5(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p156

艺术:反映人对世界的生命体验,具有审美性。科学:反映人对世界的规律认识,具有客观性。文学创造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1、主观的真实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例:刘白羽文《平明小札》p156)2、诗艺性p157含义:

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作用: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

例:李白《秋浦歌》

文本赏析p157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综上所述1艺术真实:p158-1

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与艺术真实相关的概念: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4点)内蕴性、假定性、主观性、诗艺性。一切现实中存在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都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艺术真实则是以“历史理性”对生活内蕴(本质)的揭示,作为自己追求“真”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其创造历史的假定(虚拟)性的情境之中。因而,艺术真实乃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体现着主体对生活的能动性认识和把握。3、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的原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区别:

生活真实:是指人的现实生活,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例:他比希特勒还希特勒。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

文学创造的实践告诉我们:通过个别来表现普遍和一般的手段是艺术概括。如:

个别一般

阿Q

精神胜利法

《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

《人间喜剧》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p158艺术概括: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p158↑4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艺术概括的规定性:(一)从“个别”到“一般”p159

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p160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个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正当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因病突然死亡。此爱情悲剧在托尔斯泰笔下,成了具有深刻批判意义的社会悲剧。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鲁迅谈艺术概括的基本内涵:“所写的事迹,大概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到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p177-3

鲁迅这段创作谈道出了艺术概括的基本内涵: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所提供感性形态的假定性情境,是与社会生活的个别性、偶然性相联的;而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的内蕴又是与其普遍性、必然性相联系的,这一内在矛盾在文学创造中是通过艺术概括的手段达到对立统一的,换句话说,艺术概括是创造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第二节文学的伦理与情感一、伦理与文学的核心要素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对人与事物的判断:伦理学是理性、冷静而客观的;文学则带有强烈而丰富的情感。如文学作品中对死亡的描写: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最感人的遗言——孔明:最狡诈的遗言——曹操: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同是死亡,诸葛亮辞世令人扼腕叹息;曹操之死则显示出奸诈、狡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伦理评价而引发的情感表现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社会性需要与态度。P161↑1-162.1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情感是艺术之根本。艺术形象是因情而动人。齐白石的虾教科书中的虾教科书上动物图像精确,却不动人,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却能动人心情。

徐悲鸿的马教科书中的马“诗意的裁判”:

(p163-1)

就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实现方式。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诗意的裁判”的内涵理解:(一)情感与善的价值追求1、高尚的品格

p163—抑“恶”扬“善”如:对伦理道德表现:蒲宁(俄)《乌鸦》-欣赏;

曹雪芹《红楼梦》-批判。文学创造能否以高尚的情感态度去“裁判”社会生活,最终取决于创造主体的人格。

P164-2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2、利他的取向

—社会进步,人生幸福

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情感评价带有助益社会人生的功利性。

p164↑4文学功利取向的许多层面:政治价值、人物价值、道德价值、哲理价值、宗教价值等。p165-1“真”是“善”的基础。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p177-4情感是基于人的需要、观念等思想意识而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文学在创造艺术真实时运用“内在的尺度”,实际已把情感评价融入其中,因此,艺术形象都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文学创造正是以这一本质属性,在向人们呈现着意义——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

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p177-6

1、就社会生活而言,人和人的价值在各种价值中具有首要的意义,或者说,“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理应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人文关怀必然成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的核心,亦即终极价值。

2、“真”是“善”的价值根据,“善”是“真”的价值取向,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血肉般联系在一起,文学作品作为两种价值的交合。然而文学创造不存在规范化模式,作家有权让人文关怀在任何一个历史视点上展现,而不应当向他们提出诠释社会发展规律的非艺术要求。弘扬人文精神是文学创造的高于一切的使命。(二)情感的表现方式1、诚挚的情态情感评价不能虚情假意,无病呻吟。要寓教于乐。2、艺术的呈示情感评价不能赤裸裸的说教,要自然流露。要情景融合。(一)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1、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p167-5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如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学家都留有名垂青史的作品。p1682、对“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的理解:p177-6就社会生活而言,人和人的价值在各种价值具有首要意义,或者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应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人文关怀必然成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的核心,即终极价值。3、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p177-6“真”是“善”的价值根据,“善”是“真”的价值取向,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血肉般的联系在一起,文学作品为两种价值的交合。然而文学创造不存在规范化的模式,作家有权让人文关怀在任何一个历史视点上展现,而不应当向他们提出诠释社会发展规律的非艺术要求。弘扬人文精神是文学创造的高于一切的使命。(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汇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p169-1历史理性是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历史理性:是指理性的看待历史,不因种族、国界、社会制度等而限制了对历史客观理性的判断。

一、审美理想的烛照二、文学形式的升华三、文学形式之美第三节美的创造一、审美理想的烛照(一)审美理想的特征(二)审美理想的功能(一)审美理想的特征p171首先,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型好最高典范。其次,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第三,审美理想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二)审美理想的功能审美理想是作家进行审美评价的最高标准。审美理想体现在作家对生活丑的艺术表现中。《老妓》

二、文学形式的升华(一)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二)化丑为美与美丽地描绘(一)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p177-81、内容形式化:

在文学创造中,当孕育的内容逐渐显化成形,并为作家所结构起来的时候,它的内容就消融在它的形式之中,或者说转化成了形式。如:不同表达形式与不同的观念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如相同故事,不同标题,味道有别

2、形式内容化:形式生成之后,内容在得以体现的同时,也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于是形式转化为内容。3、结论:文学的形式创造即是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相反相成的互动过程。(二)化丑为美与美丽地描写悲哀形式在作家的审美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例:波德莱尔的《腐尸》

p175

美丽地描写悲哀与客观地展览悲哀是全然不同的两回事。如“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p175

三、文学形式之美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1.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P176关注形式美自身的审美价值。2.艺术形式:它是由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合、生成与呈视,是艺术文本的存在状态,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实现方式。克莱夫·贝尔3.“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指出:

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P176-4-61881-1964生命吻节奏结论: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如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白脸”脸谱想起奸诈;“红脸”脸谱象征忠义。Sobrigu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