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1页
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2页
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3页
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4页
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水害隐患的排查、识别和治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实现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中涉及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外包单位、协作单位等相关人员在企业范围内进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本制度规定了水害隐患的排查、治理、监控和报告等环节的具体要求,适用于企业生产、建设、运维等各个阶段。

三、职责

1.企业负责人:对企业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制定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责,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企业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各部门、各单位的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方案,落实隐患治理措施。

4.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水害隐患的识别、评估和治理,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员工:参与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积极参与隐患治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6.外包单位、协作单位:按照企业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在其负责的范围内不存在水害隐患。

7.监督部门:对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隐患排查范围

1.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企业周边及内部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隐患,特别是雨季期间,要加强对地质不稳定区域的监测和排查。

2.水文隐患:对企业的水文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包括但不限于河流、湖泊、水库、排水系统等可能引起洪水、积水和倒灌的区域,以及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

3.排水设施隐患:检查企业内部排水设施是否完善,包括雨水井、排水管道、排水沟等,确保其畅通无阻,能够有效排除积水。

4.建筑物及设施隐患:对企业的建筑物、厂房、仓库、宿舍等建筑结构和相关设施进行排查,包括屋顶防水层、地下室防渗漏、墙体裂缝等。

5.生产设备隐患:检查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水处理的设备,如水泵、阀门、管道、冷却塔等,是否存在泄漏、堵塞、老化等隐患。

6.电气设备隐患:排查企业内部电气设备,特别是配电室、变压器、电缆等,防止因水害导致的电气短路和火灾事故。

7.交通安全隐患:对企业的交通设施,如道路、桥梁、隧道等进行排查,确保在水害情况下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

8.环境保护设施隐患:检查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等,确保其在水害情况下能够正常运作,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9.防洪设施隐患:对企业的防洪设施,如堤坝、防洪墙、蓄洪区等进行排查,确保其结构稳固,能够抵御洪水侵袭。

10.应急物资和预案:检查企业是否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沙袋、排水泵、发电机等,并确保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能够有效应对水害事故。

11.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排查员工是否接受了足够的水害安全教育和培训,以确保在发生水害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12.其他相关隐患: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排查其他可能受水害影响的安全隐患,如仓储物资的防潮、防雨措施等。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1.定期组织综合检查,全面排查企业内部及周围的水害隐患。

2.综合检查应由企业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3.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状况、排水设施、建筑物状况、设备运行情况、应急物资准备等。

4.检查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进度。

(二)专业检查

1.对水害隐患进行专业检查,由专业技术人员主导,相关专业人员配合。

2.专业检查应使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对重点区域和关键设备进行深入检测。

3.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安全、电气设备绝缘性能、排水系统畅通性等。

4.专业检查后,应提供详细的技术评估报告,并给出专业治理建议。

(三)季节性检查

1.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季节性检查。

2.雨季前应对排水设施、防洪设施、地质不稳定区域等进行重点检查。

3.冬季应对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防冻检查,防止冰冻破裂。

4.季节性检查结果应记录在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节假日检查

1.节假日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和员工安全。

2.检查重点包括紧急预案的落实、应急物资的准备、关键岗位的值班安排等。

3.节假日检查应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配合。

4.检查记录和整改措施应详细记录,并跟踪执行情况。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1.日常检查由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水害隐患。

2.定期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检查计划。

3.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应涵盖所有可能发生水害的部位和环节。

4.检查结果应记录在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1.长假前,应组织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对工业生产区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2.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防护设施的完整性、应急停机装置的有效性。

3.对生产线的关键部位,如阀门、泵房、管道等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其在长假期间能够安全运行。

4.检查生产现场的警示标志是否醒目,安全通道是否畅通,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5.对电气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缆、配电箱、开关等,防止因长假期间设备闲置而引发的电气故障。

6.检查工业气体管道和存储设施,确保无泄漏,阀门关闭严密,防止气体泄漏事故。

7.检查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栓、灭火器、疏散指示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作用。

8.对化学品存储区域进行检查,确保化学品储存符合安全规范,无泄漏、无过期化学品。

9.检查长假期间的值班安排,确保有足够数量的熟练工人和应急人员值班,并对其进行安全培训。

10.检查并更新长假期间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11.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确保长假期间生产安全。

(二)交通安全

1.长假期间,应对企业内部的道路、停车场、装卸区等交通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交通标志清晰、道路畅通。

2.检查交通信号灯、警示标志、交通标线等交通设施的完整性,确保其正常工作,无损坏或遮挡。

3.对企业内部的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车辆制动系统、灯光、轮胎、喇叭等关键部件,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4.检查车辆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带、防滑板、防撞杠等,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护人员和货物安全。

5.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强调长假期间的安全驾驶规则,包括疲劳驾驶的危害、酒后禁驾等。

6.制定长假期间的车辆使用和调度计划,合理安排运输任务,避免驾驶员过度疲劳。

7.检查企业的货物装卸作业,确保作业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正确的装卸工具和设备。

8.对企业内部的道路条件进行检查,特别是在雨雪天气后,确保道路无积水、无结冰,防止车辆打滑。

9.检查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且安全地疏散。

10.长假期间,应安排专门的交通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企业内部的交通秩序,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11.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确保长假期间交通安全无隐患。

(三)环境保护安全

1.长假期间,应确保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包括但不限于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噪音控制设施等。

2.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有效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防止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3.检查废气处理设施,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无超标排放情况。

4.对噪音控制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噪音,保护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听力健康。

5.检查固体废物存储和处理设施,确保废物分类存放,防止废物泄漏或不当处理导致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6.制定长假期间的环保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影响。

7.对企业内部的环保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能够准确监测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

8.检查环保记录和报告,确保所有环保数据真实、准确,及时更新环保档案。

9.对环保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最新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的环保工作。

10.加强长假期间的环保巡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得到执行,及时发现和解决环保问题。

11.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过程和结果,确保长假期间环境保护安全。

七、隐患排查分级

1.隐患排查分级根据水害隐患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潜在风险进行划分。

2.一级隐患: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严重隐患,需立即上报并优先处理。

3.二级隐患:指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需在短时间内上报并尽快处理。

4.三级隐患:指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一般隐患,需定期上报并按计划处理。

5.隐患的级别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隐患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并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6.隐患排查分级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生产要求,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八、隐患排查管理

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管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的流程、责任人和处理时限。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排查工作按照制度要求执行。

3.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隐患排查分级要求,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并记录排查结果。

4.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并指定专人负责跟踪整改进度和效果。

5.对一级和二级隐患,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6.隐患整改完成后,应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措施到位,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7.企业应定期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评估隐患排查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不断优化改进。

8.隐患排查管理应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相结合,确保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安全职责和隐患排查的要求。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1.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制度,明确隐患报告的程序、内容、责任人和时限要求。

2.员工在发现水害隐患时,应立即向直属上级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或拖延报告。

3.报告内容应包括隐患的具体位置、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已采取的临时措施以及建议的处理措施。

4.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报告的隐患进行分类、登记,并根据隐患的级别及时进行响应和处理。

5.对于所有排查出的隐患,企业应建立隐患档案,详细记录隐患的发现时间、报告人、处理过程、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

6.隐患档案应包括文字记录、图片、图纸等相关资料,以供后续分析和追溯。

7.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隐患档案进行审查,监控隐患整改的进展和效果,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8.对于重大隐患,企业应实施重点监控,增加检查频率,必要时采取停工、限产等措施,直至隐患得到彻底解决。

9.隐患档案应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资料,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并定期更新。

10.企业应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工作进行评估,优化流程,提高隐患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11.在隐患整改完成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并存档备查。

十、考核

1.企业应建立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的考核制度,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2.考核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治理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整改的及时性和彻底性。

3.考核对象应涵盖企业内部所有涉及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4.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流程,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5.考核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现场检查、资料审查、员工访谈等方法进行。

6.对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