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_第1页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_第2页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_第3页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_第4页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一、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规范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提高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管的单位和个人。

2.本制度涵盖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各类特种设备。

3.本制度规定了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排查范围、排查方法、分级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考核等内容。

4.本制度适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监管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职责

1.使用单位职责:

(1)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人。

(2)组织制定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明确排查范围、方法、周期和责任人。

(3)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5)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检验检测机构职责:

(1)按照国家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检测,确保设备安全性能达标。

(2)对检验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及时告知使用单位,并指导使用单位进行整改。

(3)对使用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3.监管部门职责:

(1)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政策,指导、监督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3)对重大隐患进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4)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总结事故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四、隐患排查范围

1.设备本体隐患排查:

(1)结构完整性:检查特种设备主体结构是否存在裂纹、变形、腐蚀等缺陷;

(2)安全附件:检查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等安全附件是否完好、灵敏、可靠;

(3)紧固件:检查设备的紧固件是否松动,连接部位是否牢固;

(4)密封性能:检查设备的密封件是否老化、破损,密封性能是否良好;

(5)电气系统:检查电气设备、线路是否老化、破损,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控制系统:检查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操作是否灵活,指示是否准确。

2.使用环境隐患排查:

(1)环境温度:检查设备使用环境温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设备损坏;

(2)环境湿度:检查设备使用环境湿度是否适宜,防止因湿度太大导致设备受潮;

(3)腐蚀性气体:检查设备周围是否存在腐蚀性气体,避免设备受到腐蚀;

(4)粉尘:检查设备周围是否存在大量粉尘,防止粉尘进入设备内部,影响设备运行。

3.操作与维护隐患排查:

(1)操作规程:检查操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违规操作导致设备损坏;

(2)维护保养:检查设备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3)培训与考核:检查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4.检验检测隐患排查:

(1)检验检测机构:检查检验检测机构是否具备资质,检验检测过程是否规范;

(2)检验检测周期:检查设备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检测,确保设备安全性能达标;

(3)检验检测报告:检查检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5.应急处理隐患排查:

(1)应急预案:检查使用单位是否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2)应急演练:检查使用单位是否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应急物资:检查使用单位是否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1.检查频次:综合检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2.检查内容:涵盖特种设备本体、使用环境、操作与维护、检验检测及应急处理等全方位的隐患排查。

3.检查人员:由使用单位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共同参与。

4.检查流程: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明确检查项目、标准和方法,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形成综合检查报告。

(二)专业检查

1.检查频次:专业检查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2.检查内容:针对特种设备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参数进行深入检查,如设备的结构安全、安全附件的性能、电气系统的可靠性等。

3.检查人员: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或专业人员负责。

4.检查流程: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和方法,对设备进行细致检查,并出具专业检查报告。

(三)季节性检查

1.检查频次: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至少进行一次季节性检查。

2.检查内容:针对季节性变化可能对特种设备造成的影响,如高温、寒冷、潮湿等环境因素,进行检查。

3.检查人员:由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

4.检查流程:结合季节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检查方案,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适应季节变化。

(四)节假日检查

1.检查频次:在重要节假日前后进行。

2.检查内容:确保节假日期间设备安全运行,重点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准备情况。

3.检查人员:由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负责。

4.检查流程:制定节假日检查计划,对设备进行快速而全面的检查,确保节假日安全。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1.日常检查:

-检查频次:每日进行。

-检查内容: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简单的目视检查和功能测试。

-检查人员:由操作人员或指定安全人员进行。

-检查流程:操作人员或安全人员填写检查记录,对发现的小问题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2.定期检查:

-检查频次: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检查周期。

-检查内容: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附件等进行详细的检查。

-检查人员:由使用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进行。

-检查流程:制定详细的定期检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排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1.检查准备:

-制定长假期间的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内容、范围、方法和责任人。

-确保检查所需的工具、设备、资料齐全,并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检查内容:

-设备停机与启动:检查设备的停机程序是否正确执行,以及长假后设备启动前的安全检查是否完备。

-安全防护设施:检查所有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包括限位器、防护罩、紧急停止按钮等。

-电气安全:检查电气线路、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无裸露电线、短路等隐患。

-爆炸危险区域:对于存在爆炸危险的区域,检查防爆措施是否到位,如防爆电器、通风系统等。

-压力容器和管道:检查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密封性、安全阀等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工作。

-应急准备:检查应急设备如消防器材、急救箱是否易于获取,应急通道是否畅通,应急程序是否熟悉。

3.检查流程: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对设备、设施进行逐一排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对重大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向上级报告。

-检查结束后,形成书面检查报告,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4.检查后的工作:

-对检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实施。

-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证整改效果。

-对长假期间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教训。

(二)交通安全

1.检查准备:

-制定长假期间交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重点、时间节点、责任人员。

-确保交通安全检查所需的资料、记录表格、检查工具等准备齐全。

-对参与交通安全检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检查标准和流程。

2.检查内容:

-车辆状况:检查车辆外观、灯光、制动系统、轮胎、油液等是否正常,确保车辆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驾驶员资质:确认驾驶员是否持有有效驾驶证,是否熟悉车辆操作和安全驾驶知识。

-运行记录:检查车辆运行日志,确保记录完整,无超负荷、超速等违规行为。

-安全设备:检查车辆配备的安全设备如灭火器、安全锤、急救包等是否齐全并处于有效状态。

-路况信息:收集和评估长假期间的天气预报和路况信息,提前规划行车路线,规避高风险区域。

-应急预案:检查是否制定了应对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3.检查流程:

-开展车辆安全性能检查,对每辆车辆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对驾驶员进行安全知识测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确保其安全驾驶能力。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对重大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暂停车辆运行,确保安全。

-检查结束后,整理检查资料,形成交通安全检查报告。

4.检查后的工作:

-对检查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对整改效果进行复查,确保交通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排除。

-分析长假期间的交通安全数据,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改进方向。

(三)环境保护安全

1.检查准备:

-制定长假期间环境保护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标准和责任人员。

-准备环境保护相关的检测设备、仪器和记录表格。

-对检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检查要求。

2.检查内容:

-污染物排放:检查企业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包括废水、废气、噪声等。

-废物处理:检查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存储和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防污设施:检查防污设施的运行状况,如净化塔、沉淀池、隔油池等是否正常工作。

-环境监测:检查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在线监测设备和手动监测设备。

-应急准备:检查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应急物资是否充足。

-环保法规遵守:检查企业是否遵守国家及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3.检查流程:

-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现场检查,记录污染物排放情况、防污设施运行状态等。

-对环保设施进行性能测试,确保其能够有效去除污染物。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出整改建议。

-对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暂停相关生产活动。

-检查结束后,整理检查数据,撰写环境保护安全检查报告。

4.检查后的工作:

-对检查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督企业实施整改措施。

-定期复查整改效果,确保环境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分析长假期间的环境保护情况,总结经验,完善环境安全管理策略。

七、隐患排查分级

1.隐患等级划分:

-重大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

-较大隐患:可能导致较重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

-一般隐患:可能导致轻微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

-轻微隐患: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或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隐患。

2.隐患等级判定:

-根据隐患可能导致的事故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综合判定隐患等级。

-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定,结合专家评估和实际情况,确定隐患等级。

3.隐患等级管理:

-对重大隐患实行重点管理,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并向上级报告。

-对较大隐患实行严格管理,限时整改,并跟踪落实。

-对一般隐患实行常规管理,定期整改,确保安全。

-对轻微隐患实行监控管理,及时整改,防止隐患扩大。

八、隐患排查管理

1.隐患排查组织:

-使用单位应成立隐患排查小组,明确组长和成员职责。

-隐患排查小组应定期组织隐患排查活动,确保排查工作有序进行。

2.隐患排查实施:

-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定期开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反馈给相关部门。

3.隐患整改与跟踪:

-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隐患排查记录与报告:

-建立隐患排查档案,详细记录排查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定期汇总隐患排查数据,形成隐患排查报告,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

5.隐患排查培训与考核:

-对参与隐患排查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隐患识别和整改能力。

-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考核,确保排查质量,提升隐患排查效果。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1.事故隐患排查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隐患排查的日期、地点、参与人员、排查项目、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整改期限等。

-报告格式:统一制定报告格式,确保报告内容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报告提交:排查结束后,及时将报告提交给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

-报告审批: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报告进行审核,对重大隐患报告需提交给单位负责人审批。

-报告反馈:对审批通过的隐患排查报告,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和部门,确保整改措施的实施。

2.隐患建档监控:

-建档内容:为每个隐患建立档案,记录隐患的发现、评估、整改、复查等信息。

-建档要求:档案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便于追溯和监控。

-监控系统:建立隐患监控信息系统,实现隐患的电子化管理,提高监控效率。

-隐患跟踪:定期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隐患复查:整改完成后,对隐患进行复查,验证整改效果,形成复查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