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纵向垄断协议的价值与特征分析综述一、纵向垄断协议的成因及特点纵向垄断协议,在学界又被称为纵向协议或垂直协议。直接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可知“纵向”代表的就是一种垂直关系,即实施市场行为的主体分别处于生产经营环节的上游和下游,因此可以形象化的理解为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限制其经营活动的协议。具体而言,我们通常把这里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理解为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商和经销商,他们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都希望通过产品的流通获得可观的收益,也正是因为这种利益的一致性,才促成了他们合作的交易基础。然而从较深层次来看,他们彼此内部追求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正是因为这种冲突,才产生了纵向垄断协议的问题。举例说明,比如生产商完成了某一产品的制造并制定了长期的商品战略规划想将其定位于高端路线,要想将此付诸实施并获得可观的利润,该生产商必须借助经销商,通过他们的销售方式帮助其进入同类产品的高端消费市场。但若此时,该生产商找到的经销商有着自己的商业考量,如该经销商希望前期通过降低价格减少投入成本的方式率先打开市场,进而实现资本的逐步累积。显然,这种薄利多销的方式与生产商的高端定位不符,生产商认为这种销售策略会拉低产品的消费档次从而影响自己整个战略规划,而销售商则不愿为生产上的高端销售战略提高自身的风险和投入成本,由此,双方以不同的经营战略而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势下,若该生产商在市场上影响力较大且占有很大份额,为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它必然会想办法控制这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经销商,比如合作前期采用限制经销商最低转售价格或者固定销售价格的方式,由于市场地位悬殊,便产生了以生产商为导向的纵向垄断协议,反之亦然。可以说纵向垄断协议非常直观的呈现了某特定时期上、下游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上力量博弈的结果。有学者认为此种纵向限制不止局限于“协议”这一种形式,采用“行为”一词会更为合适,如纵向或垂直限制竞争行为。但由于我国《反垄断法》第二章标题采用的是“垄断协议”,为保持统一,因此本文还是使用了“协议”这种说法。与纯粹的法学概念不同,纵向垄断协议实际上是重要的经济学现象,在经济学界引发过广泛的探讨。其中论证较为充分的有哈佛学派、传统芝加哥学派和后芝加哥学派:哈佛学派认为垄断是企业采用限制竞争并且纵向兼并的主要动机,应当坚决抵制;而传统芝加哥学派的观念却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纵向垄断协议积极效果是远大于负面效应的,经营者签订纵向垄断协议完全是出于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考虑,它有利于社会的公众利益并能带来社会福利,因此不应当进行干预;后芝加哥学派综合考量了前两者的观点,摒弃了他们过于绝对的论断,以一种更为谨慎的态度看待纵向垄断协议。在采纳传统芝加哥学派对其积极效果认定的基础上,认为还应综合考察市场中存在的动因,加深了对市场竞争的认识,这是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因此,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将纵向垄断协议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签订协议的各方当事人是一种合作关系且处于不同的市场层次,具有互补性,这是纵向垄断协议和横向垄断协议最为显著的差别。第二,纵向垄断协议具有双重属性,因为其危害性不如横向垄断协议那么严重,因此在实务中会经常忽视其消极影响,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执法机关在不断加强规制力度的原因。第三,市场主体在签订纵向垄断协议时在形式上没有固定要求,明示或者默示都可以。但由于纵向垄断协议本身效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若采用默示的形式会导致后期执法和司法的投入成本过大。纵向垄断协议的表现形式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市场主体若想巩固其优势地位或者进一步占领市场获得更大利润,一定会采取一系列行为来进行控制。总结现在市场范围内出现过的该种行为特点,我们可以将纵向垄断协议归纳为纵向价格和纵向非价格两种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纵向价格垄断会表现为维持转售价格,纵向非价格垄断表现形式则较多,如选择性销售、独家交易以及搭售。转售价格维持维持转售价格是纵向价格垄断协议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又称为固定转售价格。简单理解,就是生产商和销售商在合作前期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以协议等行为方式约定当产品转卖给第三人或者第三人再进行转卖时,需要固定价格。目前市场经济社会中这种行为存在三种形式,分别为固定转售价格、限制向第三人最低转售价格以及限制向第三人最高转售价格。就目前国际上对纵向垄断协议的反垄断规制来看,普遍认为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和固定转售价格的破坏性相对更大,规制力度更加严格。这是因为此种方式除限制市场竞争外,还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反垄断法》第14条也专门就这两种行为方式进行了单独列举,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对于限制最高转售价格,各国的规制态度则相对温和,这是因为它不会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较大损害,更多程度的是在约束经销商避免其囤货,影响生产商的资金周转。但总体而言,不论此种行为是否会带来一定的积极效果,为保护市场的自由竞争,生产商这种控制销售价格迫使商品价格达成一致的做法还是非常不可取的。它会使经销商无法根据自己经营的现状灵活调整价格,长此以往会削弱经销商改善自己经营方式和环境的动力,不利于市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选择性销售此种行为方式最先起源于欧洲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根据其字面意思就可看出是生产商需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类型和定位设定一定的标准来挑选适合销售商的交易方式。需要采用此种协议的商品或服务大都具有一定特殊性,一般涉及的是珠宝等奢侈品、美容业、汽车业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正如前文所述,这些高端产品的生产商一般会选择符合自己商业定位且有利于维护自己商业形象的经销商进行销售,因此他们的选择范围不会过大,会在一些行业内比较有优势的经销商中进行选择。但想要认定此种交易方式存在垄断嫌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需要投入时间成本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还需要执法机构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进行精准的判断。目前我国反垄断法对此还处于研究状态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制,但其他国家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三原则”制度,即必须同时满足适当性、必要性和无歧视性三大原则才可以判定涉嫌垄断,我国可以进行借鉴。独家交易独家交易,顾名思义,就是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达成协议承诺不与自己竞争对手进行合作的排他性行为。这种交易方式在现今社会的互联网领域尤其普遍,比如在数字音乐行业的数字音乐版权独家授权,用户只能在某一固定平台购买该试听作品。该交易协议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前期宣传成本的投入,因为购买者并没有可以选择的渠道。虽然理论上用这部分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最终返利于消费者,但从实践来看,独家交易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作用,也是目前反垄断规制的一大难题。首先对于经销商而言,此协议切断了其他的进货渠道,势必会影响其自主经营权。其次该行为最大的影响是会削弱品牌间的竞争,供应商选择独家交易的经销商一定是在相关销售市场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因此其他供应商若不能通过该经销商进入相关市场,选择其他经销商签订协议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还会处于劣势地位。长期来看其他供应商进入该相关市场的积极性便会减弱,一旦该产品的竞争收到了限制,最终影响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反垄断法》还没有对这一交易模式纳入规制范畴,但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对排他性交易的规范已迫在眉睫。搭售及其他附条件交易搭售是上游经营者在销售某一产品时要求购买商必须以购买其另一指定商品为条件,这件商品可能是所需产品的关联产品,也可能毫无关联,或者是需达到其提出的其他不合理条件。这种交易方式不似其他行为的双重效果,具有明显破坏市场自由竞争的危害性,因此是反垄断法的重点规制对象。我国《反垄断法》有对此行为进行规制,但没有体现在垄断协议一章中,而是规定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第17条。这种拒绝单独销售的搭售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性,若其搭售产品为其自己生产,就会通过此种不正当形式扩大其在搭售产品相关市场的占有份额,破坏市场的经济秩序。若其搭售产品也是从其他渠道购入,采用自身原先产品相关市场的优势地位抬高另一产品的销售市场,这种捆绑的销售手段会使另一产品的相关市场脱离正常的竞争轨道,影响其销售价格的稳定,最终损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纵向垄断协议的效应分析由于纵向垄断协议本身比较复杂,不像横向垄断协议一样对市场经济有着直接的危害,具有正、负双重效果,在法律规制方面需要谨慎评价。反垄断法又称为“经济宪法”,所以在制度设置及对垄断行为的违法性分析方面都需要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纵向垄断协议的竞争效果就更是如此。因此下文将以经济学为视角对纵向垄断协议的积极和消极效果进行分析。纵向垄断协议的积极效果有效缓解“搭便车”现象“搭便车效应”属于一个经济学现象,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提出的,基本的含义是指不付成本而坐享其成的投机行为,在经济活动中十分常见。结合到纵向垄断协议来讲,某产品想要进入一个新的地域进行销售,为打开市场,前期需要进行很多广告宣传投资或者举行一系列促销活动来增添在消费者间的知名度,快速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但是这一准备工作前期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收回前期投资的成本。在此种情况下,若上游供应商不对进入该相关市场的经销商进行任何形式的限制,就会出现“先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现象。率先进入该市场的经销商消耗大量前期投入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将直接使后来的经销商受益,他们不仅可以节省前期宣传的大量资金,还可以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获得竞争优势。消费者不会在意最初造势的是哪一家经销商,而是会选择同类产品中价格更低的产品。这对被搭便车的经销商来讲是不公平的,他们作为率先打开市场的一方,拥有绝对敏锐的市场感知力,这种能够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企业是应受到市场保护的,而纵向垄断协议就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搭便车”的问题。根据前文提到的几种协议的表现形式发现供应商可以采取维持最低转售价格的方法约束后进入市场的经销商,让他们不能以降低价格的方式搭乘他人前期投资的便车。另外,排他性交易也是一种有效的行为类型,他规定供应商在一定区域内只与一家经销商签订独家销售协议,这便相当于给了这个经销商一剂“定心丸”,排除了其潜在的竞争对手,风险的减少可以极大提高他们的销售热情,焕发市场活力。有利于解决“套牢”问题如上所述,在一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投资者需要进行大量的成本投入。因此对于某些特殊设备的投资或者长期投资项目的建设,由于周期过长且回收时间较慢,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一旦投资失败资金就会变成沉没资本,这便是特定资金的“套牢问题”。比如某一机器设备的供应商,它的某一客户有需要其购买新机器的特殊需求,若该项目投入成本较高且此设备无法用于除此项目外的其他用途,在此种投资收益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投资者势必要进行前期的风险评估,不会轻易进行投资。但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会降低投资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进步。实务中,纵向垄断协议的签订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保障排除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如上例所述,该供应商投资该设备为防止被套牢,可以与该客户签订独家供销的纵向垄断协议,确保双方在一个相对安全的投资环境中交易,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更好促成项目的合作。若购买者进行特定投资,也可以采取排他客户等纵向限制行为。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情况有其特殊性,只有当投资者针对特定对象进行长期投资时才可最大限度的发挥纵向垄断协议的积极效果,这是在市场风险较大以至于影响竞争的情况下,适当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也会促进市场的进步与发展。纵向垄断协议的消极效果促成价格卡特尔形成共谋和价格卡特尔是纵向垄断协议最受关注的负面效应,也是反垄断法重点规制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行为一般会发生在供应商之间或者经销商之间。举例说明,某一产品的供应商想获得高额利润,他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固定经销商向第三人的最低转售价格,若没能遵守该协议中对价格有关的约定就要进行处罚。如此一来,下游经销商们的经营活动等于受到上游生产商的联合控制,没有进行自由价格竞争的可能,这便形成了一种隐性的价格卡特尔。在这种环境下,上游生产商建构了自己牢固的垄断市场,不用受到下游经销商降低价格的压力,商品价格被不断推高;下游经销商也不用为了价格竞争而寻找新的销售方式,在纵向限制行为的保护下就可获取高额利润。短期来看,上游经营者或许能够实现自身收益的迅速增长,但这种方式以牺牲社会公共利益、造成资源浪费为代价,扰乱了市场正常的运行规律,排除了市场竞争,让消费者为其买单,是非正当的不公平竞争。提高市场进入壁垒上游供应商为获得其垄断利润,会与有合作意向的经销商签订纵向垄断协议,对其他想进入该相关市场的供应商形成竞争排斥,这种限制行为阻断了其他经营者参与进来的正当途径,造成市场封锁以及整体秩序的混乱。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蔬菜品质与安全》课件
- 2025年萍乡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
- 《FX基础课程》课件
- 2025年安庆考从业资格证货运试题
- 金融服务学徒管理办法
- 惠州市工具租赁合同
- 美甲师岗位聘用协议书
- 生态修复区转让
- 珠宝店暖气管道维修施工合同
- 咨询公司业务技能培训
- 中储粮西安分公司招聘真题
- 大学人工智能期末考试题库
- 2024土方开挖工程合同范本
-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合同
- 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记录6篇汇编(表格式)
- 2025年会计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资治通鉴》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单元)
- 企业年会的活动策划方案
- 可降解包装材料采购合作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