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技术规范》_第1页
《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技术规范》_第2页
《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技术规范》_第3页
《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技术规范》_第4页
《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

CCSP66

JT4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指南

DBJT45/TXXXX—XXXX

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lexibleprotectionnetsystemfor

highwayslopes

(征求意见稿)

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

DBJT45/TXXXX—XXXX

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公路边坡柔性网防护系统的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养护

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6825.1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JT/T1328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5150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

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5220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TB/T3449铁路边坡柔性被动防护产品落石冲击试验方法与评价

DB45/T1696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危岩dangerousrock

被多组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倾倒、坠落、滑移等形式发生崩塌的地质体。

落石rockfall

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从斜坡上向下坠落或滚落的地质体。

张口式柔性防护网openmouthtypeflexibleprotectivenet

1

DBJT45/TXXXX—XXXX

是指在引导防护网的顶部采用钢柱、拉锚绳、支撑绳等固定方式将金属柔性网以一定角度张开的引

导式防护网。

覆盖式柔性防护网overlaytypeflexibleprotectivenet

是指将金属柔性网覆盖在具有潜在危岩落石的坡面上的引导式防护网。

危岩落石灾害调查investigationofrockfallhazard

为确定危岩落石发生源的规模、稳定性、危害性等级和危岩落石的运动路径、弹跳高度、运动能量

等主要形态因素所进行的综合性地质调查。

危岩块度sizeofunstablerockblack

被多组结构面分割的危岩体三维尺寸中的最大尺寸。

危险源危岩等级分类riskgradeofrockfallsource

发生危岩落石可能性等级。

危害性分级hazardgrade

发生落石后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等级。

落石弹跳高度bounceheightofrockfall

落石沿坡面向下运动至静止状态过程中,落石与其在坡面投影点之间的距离。

落石冲击能量inpactenergyofrockfall

沿坡面向下运动至静止状态过程中,用来表征落石所具有的能量。

柔性防护网系统flexibleprotectionnetsystem

以柔性金属网为主要构件,通过固定、拦截、引导等基本作用形式来防治危岩落石等灾害的防护结

构及构件组合体,简称防护网。

防护能级protectiveenergylevel

柔性防护网系统的标称防护能力等级。

有效防护高度effectiveprotectiveheight

沿垂直于坡面的方向进行测量,被动防护网中上支撑绳与基座底板连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4符号

下列符号使用于本文件。

APS-025——APS代表主动防护网系统,-025表示标称抗力等级为25kN,数字对应标称抗力等级;

PPS-025——PPS代表被动防护网系统,-025表示标称防护能级为250kJ,数字对应标称防护能级;

P——荷载标准值;

R——承载力设计值;

vk——危岩落石冲击平动速度标准值;

2

DBJT45/TXXXX—XXXX

Vr——被动防护网所用柔性金属网的容许危岩落石最大冲击平动速度;

hd——落石弹跳高度;

Ed——危岩落石冲击动能设计值;

qXmax——水平向最大分布荷载;

qYmax——垂直向最大分布荷载;

G——危岩落石质量;

g——重力加速度;

E——落石的最大动能。

EB——实际采用的被动防护网的防护能级标称值;

dB——被动防护网缓冲距离标准值;

flk——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

ε——冲击力缓冲土层扩散角;

Rn——危岩落石等效半径高度。

hp——被动防护网结构有效防护高度;

D——落石最大长边尺寸;

dS——被动防护网与其所保护区域或建筑物间的顺坡面安全距离;

a——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之间的距离;

b——后缘裂隙未贯通段下端到倾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h0——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垂直距离;

β——后缘裂隙倾角;

a0——危岩体重心到潜在破坏面的水平距离;

b0——危岩体重心到过潜在破坏面形心的铅垂距离;

H0——危岩体后缘潜在破坏面高度;

Hn——危岩落石至碰撞点高度;

hn——结构缓冲土层厚度;

Hmax——危岩落石最大弹跳高度;

s——危岩落石弹跳最高点距离起跳点的水平距离;

v´i——危岩落石碰撞坡面后的反弹速度;

vi——危岩落石碰撞坡面后的入射速度;

v0x——危岩落石脱离母岩后沿x轴的初速度;

v0y——危岩落石脱离母岩后沿y轴的初速度;

t——危岩落石坠落时间;

αn——斜坡坡角;

βn——冲击力入射角;

βi——危岩落石运动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

θ——危岩落石反弹方向与坡面的夹角;

v´it——危岩落石碰撞坡面后沿坡面的反弹速度,即初始滚动速度;

Smax——危岩落石最大滚动距离;

θi——斜坡坡度;

mR——落石的质量;

hR——落石下落高度。

μ——等价摩擦系数。

3

DBJT45/TXXXX—XXXX

5基本规定

柔性防护网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1.1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主要适用于边坡整体稳定性好,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整体失

稳的边坡坡面危岩、落石或浅层破坏防护工程,可与其他支挡结构联合应用,提高边坡防护加固可靠性,

改善排水条件和生态环境。

5.1.2柔性防护网系统应保障安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为原则,合理选择和优化配置柔性防护网系

统的类型和产品。

5.1.3柔性防护网系统应与环境相协调,保护和改善环境。

5.1.4柔性防护网系统应做好施工前的产品检验、施工中的隐蔽工程验收、施工完后的资料存档。

5.1.5为保证工程施工和运营期安全,应建立健全科学可靠的险情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柔性防护网系统实施程序

柔性防护网系统实施一般包含危岩落石勘察、落石运动计算、适用性判断、工程选型设计、工程施

工及验收等程序,一般应按照图1的程序进行。

图1柔性防护网系统实施程序

6边坡勘查与防护工程等级

4

DBJT45/TXXXX—XXXX

危岩落石地质勘查

6.1.1危岩、落石勘查应进行地质环境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与测试,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危岩、落石分析与评价,同时还应对施工条件进行调查。

6.1.2根据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适用范围,完善边坡勘查工作重点。

6.1.3危岩、落石勘查应查明危岩区的岩土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方量、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危岩

成因及失稳模式。

6.1.4应结合试验、已有工程经验合理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落石运动力学参数,提出防治

工程方案建议。

6.1.5地质环境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危岩、落石历史事件与宏观变形破坏迹象;

b)工作区地貌单元、地层、区域断裂,核实主要活动断裂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危岩发育的关系;

c)分析各种结构面与斜坡空间关系及其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

d)危岩区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人类工程活动及植被特征,分析其与危岩灾害的关系;

e)充分收集当地水文、气象等资料。

6.1.6工程地质测绘应包括以下内容:

a)测绘范围应包括危岩发育分布整个区域,并外延至危岩落石可能影响到的一定范围;

b)测绘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测绘、岩土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裂缝测绘等;

c)测绘可采用人工调绘、遥感解译、无人机近景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方法。

6.1.7工程地质勘探与测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查明危岩结构稳定性相关因素、控制性结构面的位置,了解地下水水文特征;

b)查明危岩结构及控制性结构面的位置,了解地下水水文特征;

c)勘探可采用主—辅勘探线(剖面)法,针对单个危岩不少于一条主纵剖面和一条主横剖面;

d)勘探线(剖面)应由钻探、井探、槽探及物探等勘探点构成;

e)勘探深度应以查明控制性结构面分布为原则进行,除此之外补充查明斜坡岩土结构的排列、相

互关系和物理力学特性;

f)采取岩土水试样,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g)灰岩地区应进行溶蚀水调查;

h)易崩解炭质岩石边坡应进行岩石崩解试验。

6.1.8施工条件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结合拟实施的防治工程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施工场地条件调查;

b)对施工所需建筑材料及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所需能源进行调查;

c)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调查、评价施工及生活用水的水量及质量。

6.1.9勘查成果应包括勘查报告、原始测试报告、现场照片、影像资料、平面图、剖面图等附件及供

设计使用的工程地质图册。

6.1.10边坡勘查主要从资料收集、地质调绘、地质测绘、勘探工程、试验检测及成果提交等方面进行

规定。

6.1.11勘查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边坡破坏机理、危岩落石空间分布及规模、危害性

与危险性分析、运动轨迹、既有防护工程效果分析、防护方案建议、结论与建议、附图表等主要内容。

6.1.12勘查成果可与其他边坡工程报告合并编制,无独立报告时,应包含本文件上述相关内容。

6.1.13危岩落石危险性、危害性与防护工程安全分级。

表1危岩落石危险性等级划分

5

DBJT45/TXXXX—XXXX

稳定状态

地形和危岩落石运动条件

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

地形高陡,利于运动大大中

地形较利于运动大中小

地形平缓中小小

表2危岩落石危害性等级划分

危害性等级

分级指标

严重较严重一般

伤亡人数n/人n≥103≤n<10n<3

直接经济损失s/万元s≥500100≤s<500s<100

潜在威胁人数n潜/人n潜≥10010≤n潜<100n潜<10

潜在直接经济损失s潜/万元s潜≥1000500≤s潜<1000s<500

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指标二者按就高原则确定危岩落石危害性等级。

表3危岩落石防护工程安全等级

危岩落石危害性等级

危岩危险性等级

大中小

严重ⅠⅠⅡ

较严重ⅠⅡⅡ

一般ⅡⅢⅢ

防护工程等级

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工程安全等级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不同等级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安全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ⅠⅠⅡ

ⅠⅡⅢ

ⅡⅢⅢ

防护工程安全标准

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防护工程安全标准应根据其防护工程等级进行选取安全系数,且不应低

于表5的要求。

表5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工程安全系数

基础组合

防护工程等级

永久工况临时工况

Ⅰ1.301.20

Ⅱ1.201.10

表5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网系统工程安全系数(续)

6

DBJT45/TXXXX—XXXX

基础组合

防护工程等级

永久工况临时工况

Ⅲ1.101.05

7柔性防护网系统设计

一般规定

7.1.1本规范规定的设计方法适用于整体稳定的斜坡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系统设计。

7.1.2本规范规定的设计方法适用于下列三类柔性防护网系统:

a)主动防护网;

b)被动防护网;

c)引导防护网。

7.1.3柔性防护网系统设计时,应依据勘察报告提供的环境和地质资料、防护措施建议以及防护工程

安全等级、技术经济条件、后期维护条件、各类柔性防护网系统技术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适宜的

柔性防护网系统类型。

7.1.4地形复杂的斜坡,尤其是高陡斜坡,宜根据斜坡地质、地形条件及危岩分布特征,横向分区、

纵向分段进行柔性防护网系统工程设计,或与其他防护措施配合使用。

7.1.5柔性防护网系统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下列方面的内容:

a)平面布置图、纵横向剖面图;

b)设计应明确柔性防护网系统设置高程、范围,防护能力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及防腐年限;

c)系统结构示意图;

d)基础设计图;

e)环境保护要求;

f)施工安装方法及特别要求。

7.1.6设计中所采用的柔性防护网系统材料、元件、构件,必须符合JT/T1328的质量要求,并具有

符合质量标准的第三方检测或试验报告。

7.1.7被动防护网、张口式引导防护系统拦截部分应提出易维修性等级要求。

7.1.8对于非临时性工程,柔性防护网系统的所有外露材料和构件都应满足JT/T1328的防腐要求。

7.1.9对于体积较小的危岩落石,当主网采用网孔尺寸较大的绞索网、钢丝绳网或环形网时,应增加

网孔尺寸较小的格栅网。

危险源计算分析要求

7.2.1危险源计算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a)分析危岩的稳定性状态(可参考附录A给出的方法确定);

b)落石历史事件反演或进行落石现场试验,分析落石运动力学特征;

c)分析危岩落石的运动轨迹、弹跳高度、冲击能量、停留区域(可采用附录B给出的方法或二

维、三维落石模拟计算获得);

d)评价危岩落石的威胁范围、危险性程度等。

防护方案确定

7.3.1柔性防护网系统适用性选型、主动防护系统的标称抗力等级、被动防护系统的标称防护能级应

分别满足表6~8的规定。

7

DBJT45/TXXXX—XXXX

表6柔性防护网系统各类型号适用性选型表

类型适用条件选型依据

①对于高度小于20m的低矮边坡;②坡面岩体完整性较好的

岩质陡边坡;③坡面起伏较大的高陡裸露岩质边坡;④允

适用于节理、裂隙发育的弱风化硬质岩且许对坡面扰动且可进行封闭施工的边坡;⑤落石频发率较

主动防护网

整体稳定的路堑边坡防护。低且发生落石后便于及时清理的边坡;⑥潜在为较大的孤

石失稳的各类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⑦被保护对象距离危

岩落石水平距离较小(一般不大于1m)的坡面。

适用于危岩落石防护工程,适用于整体稳

定,但坡面(表)节理裂隙较发育、危岩发①现场有满足系统网片受冲击变形时不对防护对象造成损

育较多,拦截落石后便于清理维护,且存害安全距离条件;②孤石、危石分布较多且分散的坡面;

被动防护网在满足系统发挥作用产生最大变形时所需③坡面起伏较小的裸露岩质边坡;④高度大于20m的上陡下

要的空间,一般设置于坡度相对较缓的坡缓边坡;⑤落石频发率低且发生落石后便于维护清理的边

体中下部及路堑堑顶或低矮路堤外自然斜坡;⑥落石弹跳高度较低(一般小于7m)的坡面。

坡。

①存在浅表层潜在滑动或局部溜坍、塌落等变形破坏可能

适用于危岩落石防护工程,适用于整体稳

的土质或强风化的类土质边坡,或者是坡面大块孤石发生崩

定,但坡面(表)节理裂隙较发育、危岩发

落后可能牵引后侧边坡浅表层失稳破坏并进一步引起其他

育较多,坡面(表)不宜过多扰动、清理困

引导防护网孤石崩落的块石土边坡,且坡脚有落石堆积区的边坡;②对

难、落石源与线路间高差大,且坡脚可进

于坡面锚固条件较好的陡边坡;③维护条件较差、清理工

行落石收集或采用其他组合防护措施的高

作难度较大或潜在落石频发率较高的边坡;④高度较高且

陡边坡。

危岩分布较广的坡面宜采用张口式引导防护网系统。

表7主动防护系统标称抗力等级和柔性金属网抗顶破力对应关系

型号标称抗力等级柔性金属网抗顶破力

APS-02525≥25

APS-05050≥50

APS-07575≥75

APS-100100≥100

APS-150150≥150

APS-200200≥200

APS-300300≥300

APS-500500≥500

表8被动防护系统标称防护能级

类型柔性格栅网被动防护网

型号PPS-005PPS-010PPS-025PPS-050PPS-075PPS-100PPS-150PPS-200PPS-300PPS-500

标称防护

5010025050075010001500200030005000

能级/kJ

7.3.2主动防护网工程

7.3.2.1主动防护网适用于整体稳定、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的斜坡坡面危岩加固。

8

DBJT45/TXXXX—XXXX

7.3.2.2主动防护网布置范围应有效覆盖勘察报告确定的危岩或潜在危岩落石分布区域,并向四周稳

定区域外延不小于2m。

7.3.2.3根据危岩崩落时或崩落后的堆积体与防护网间的相互作用方式,计算确定防护网各构件所受

荷载,除锚杆的设计应按7.4规定进行外,其他构件的承载力应符合式(1)要求:

푘푃≤푅···············································································(1)

式中:

k——安全系数,可参照表5选取。

P——荷载标准值,荷载标准值P可根据可能失稳的岩块对网片产生的静载确定。

R——承载力设计值。

7.3.2.4坡面凹凸较大处,应结合坡面起伏特征设置锚杆,使柔性金属网尽可能贴紧坡面。

7.3.3被动防护网工程

7.3.3.1被动防护网适用于坡面危岩较发育,具备拦截条件且有清理维护条件的整体稳定的斜坡。

7.3.3.2被动防护网的设置位置应根据潜在危岩落石特征、坡面条件和落石运动轨迹、冲击能量、弹

跳高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7.3.3.3被动防护网宜布置在危岩落石冲击动能和弹跳高度均较小、易于施工安装和维护,且对生态

环境影响较小的高程附近。

7.3.3.4对于防护工程安全等级为I级和Ⅱ级的被动防护网,宜根据勘察报告建议的危岩落石威胁区

域,或者采用三维危岩落石模拟方法确定的危岩落石威胁区域进行设计,并按下列原则布置被动防护网:

a)除主要用于将危岩落石导入邻近的沟谷或者是需要跨越局部陡坎或沟槽外,单道被动防护网

宜沿同一高程线延伸布置;

b)除危岩落石威胁区域两侧边界为陡壁或沟谷外,被动防护网的走向两端应向所在高程危岩落

石威胁区域两侧边界外再延伸至少5m;

c)被动防护网工程可根据防护需要,沿高程方向设置一道或多道。原则上同一高程处防护网应连

续设置,当受地形限制难以设于同一高程(或需要)时,可分段设置在不同高程处,但相邻两

道防护网间交错长度不应小于5m。

7.3.3.5被动防护网安装位置处,危岩落石冲击平动速度标准值应符合式(2)要求:

휐푘≤휐푟···············································································(2)

式中:

υk——危岩落石冲击平动速度标准值;

υr——被动防护网所用柔性金属网的容许危岩落石最大冲击平动速度,宜按被动防护网定型试验

时的最大冲击速度提高5m/s确定。当缺乏试验数据时,则环形网取35m/s,其他网型取30m/s。

7.3.3.6被动防护网设置位置的落石弹跳高度不应大于被动防护网的有效防护高度,被动防护网的有

效防护高度应按式(3)确定:

ℎ푝≥ℎ푑+퐷··········································································(3)

式中:

hp——被动防护网结构有效防护高度(m);

hd——落石弹跳高度(m);

D——落石最大长边尺寸,当D小于1m时,取1m。

7.3.3.7被动防护网的防护能级应符合式(4)要求:

퐸퐵≥훾퐸퐸푑············································································(4)

9

DBJT45/TXXXX—XXXX

式中:

EB——实际采用的被动防护网的防护能级标称值(kJ);

γE——被动防护网防护能级的防护工程安全等级分项系数,可参照表3选取,单道被动防护网仅有

一跨或两跨时则应取为2;

Ed——危岩落石冲击动能设计值(m)。

7.3.3.8被动防护网与其所保护的区域或建筑物间的顺坡面安全距离应符合式(5)要求:

푑푠≥훾푑푑퐵············································································(5)

式中:

dS——被动防护网与其所保护区域或建筑物间的顺坡面安全距离(m);

dB——被动防护网缓冲距离标准值(m);

γd——被动防护网缓冲距离分项系数,一般宜取1.3。

7.3.3.9连续布置的单道被动防护网长度较大时,应进行支撑绳分段,并结合被动防护网的局部走向

综合考虑分段位置,设置分段钢柱上的拉锚绳。各支撑绳分段长度宜为50m,不应大于60m。

7.3.4引导防护网工程

7.3.4.1引导防护网工程适用于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落石频发、坡面陡且长,落石清理困难的整体稳

定斜坡或需要限制落石运动轨迹的地段。

7.3.4.2引导防护网可根据与保护对象的空间距离,在下部采用封口或开口设计,开口设计时可与拦

挡工程配合使用。

7.3.4.3采用张口式引导防护网时拦截部分应根据落石运动轨迹、冲击能量、弹跳高度并参照

7.3.2.5~7.3.2.8条的规定综合确定,布置宽度应向两侧缘外延伸不小于5m。

7.3.4.4坡面危岩落石威胁区域采用覆盖式引导防护网时,布置范围宜向需防护区域的上缘外延伸不

小于3m,向两侧缘外延伸不小于5m。锚杆应设置于稳定的岩土体。上排锚杆设置位置高于防护区域时,

宜设悬吊绳将上排锚杆与上支撑绳相连。

7.3.4.5张口式引导防护网覆盖部分和覆盖式引导防护网各构件所受荷载应进行设计。

7.3.4.6引导防护网长度较大时,应分段设置,每段长度不宜大于60m。

柔性防护网系统锚杆设计

7.4.1根据柔性防护网系统类型和锚杆承载条件的不同,柔性防护网系统的锚杆类型宜按下列原则选

择:

a)除临时防护工程外,均应采用全长粘结锚杆或混凝土基础埋置锚杆,或在上覆土层段采用混凝

土基础而下覆岩石段采用钻孔注浆复合式构造锚杆。

b)与支撑绳、拉锚绳等钢丝绳类构件端部相连接的锚杆,宜采用锚头有连接环套的柔性锚杆,包

括由单根钢丝绳或钢绞线弯折而成的钢丝绳锚杆、由钢丝绳或钢绞线弯折而成的柔性锚头与

锚固段钢筋杆体连接而成的复合式柔性锚杆。

c)梅花形锚固网的带锚垫板锚杆和被动防护网基座锚固锚杆应采用钢筋锚杆或自钻式中空注浆

锚杆。

7.4.2锚杆入射角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a)主动防护网和引导防护网的锚杆轴向宜垂直于坡面。

b)被动防护网和张口式引导防护网用柔性锚杆轴向宜沿其所受拉力方向设置。

c)被动防护网和张口式引导防护网钢柱基座的法向锚杆轴向与钢柱间夹角不宜超过15°。

7.4.3柔性防护网系统用锚杆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0

DBJT45/TXXXX—XXXX

a)锚杆的规格尺寸应根据各柔性防护网系统不同位置所需的锚固力结合工程地质条件计算确定,

主动防护网锚固力应不低于网片抗顶破力的50%,被动防护网各点锚固力应不低于落石冲击试

验报告中对应位置钢丝绳上所测得最大拉力值。

b)柔性锚杆的锚头连接环套内应嵌套套环,或应在连接环套钢丝绳或钢绞线段套装套管。

c)钻孔锚杆的注浆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30的水泥砂浆,埋置锚杆的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应

不低于C20。

d)被动防护网钢柱基座在基岩条件下锚杆深度不宜小于1m,开挖基础不宜小于1m。

7.4.4不同类型的柔性防护网系统用锚杆结构的设计计算,应符合GB50086的要求。

8施工

一般规定

8.1.1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系统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总体规划、设计文件、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条件、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制定合理、可行、有效并确保施工安全的专项施工方案。

8.1.2施工前应认真检查进场原材料、构件及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采用不符

合设计要求的原材料或构件进行安装。施工安装时,不得改变设计规定的各类构件的安装位置及其连接

关系、连接程度。

8.1.3柔性防护网系统工程一般按施工放线、锚杆与混凝土施工、柔性防护网系统结构安装的顺序组

织施工。一个连续布置的独立或一组相互关联的柔性防护网系统,宜在完成全部锚杆或基础放线定位后,

再进行锚杆与基础的施工作业。

8.1.4柔性防护网系统施工可采用无支架高空作业车等先进施工手段。

8.1.5柔性防护网系统材料包装、运输应满足JT/T1328中的要求,场地搬运中应避免材料被碰撞、

与山体摩擦。

8.1.6柔性防护网系统施工前,应根据工点施工环境条件开展调查,对于存在涉路、涉铁路、村庄、

油气管线、塔基等情况应编制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并进行相应施工风险评估。

8.1.7施工风险评估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质风险评估:评估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土质、岩性、地下水情况等,确定可能影响施

工安全的地质因素。

b)气象风险评估:考虑当地的气象条件,包括降雨量、风速等,评估其对施工过程的影响,特别

是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滑坡、坍塌等危险情况。

c)施工现场风险评估: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地形、

交通、设备安排等。

d)人员安全风险评估:评估施工人员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包括高空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等,确

保人员安全。

8.1.8专项施工方案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安全设施要求: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设施设置方案,包括安全网、警示标志、安全带等,确保

施工人员的安全。

b)施工工艺要求:确定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安全规范,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c)应急预案要求: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人员疏散方案等,确保在发

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d)监测控制要求:建立施工现场监测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风险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11

DBJT45/TXXXX—XXXX

e)培训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方法等,提高其安

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施工放线

8.2.1主动防护网放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a)根据锚杆孔的设计间距要求,确定锚孔的现场位置,一般以坡脚一侧为基点,逐渐向另一侧和

上方测定各锚杆孔位置。

b)遇到锚杆孔位置在岩土体极为松散、破碎、孤石、浮石等成孔困难时,应充分利用允许的间距

调整量(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适当调整锚杆孔位置。

c)当需要在孔口处开凿凹坑时,在锚杆定位时宜充分利用坡面既有的凹凸特征,在允许的间距调

整范围内尽可能将锚孔直接设置在天然凹坑处,以减小人工开凿工作量。

8.2.2被动防护网放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a)钢柱基座放线时,各钢柱基座位置应尽可能设在同一等高线上。

b)钢柱间距一般为10m,如遇低凹或凸出地形时,应根据现场地形间距可以调整为9m~11m。

c)钢柱基座遇到低凹地形时,定位就低不就高,应尽可能减少防护网与地面间隙。遇到凸起地形

时,对高凸处应进行清挖至相邻钢柱间高差控制在0.5m内。

d)钢柱基座位置的定位应满足最大的拦截范围,防止危石从防护网上方飞越。

e)支撑绳锚孔放线应按照沿防护网的走向外量1倍柱高且不小于4m的距离定位。

f)分段时,分段位置支撑绳锚孔以支撑绳为基准向下偏移约0.5m。

g)无法在预定锚固位置安装的,锚固位置应尽量外延,且上下偏移不超过0.5m。

h)侧拉绳锚孔放线应按照沿防护网的走向外量1倍柱高的距离定位,并相对于下支撑绳往下偏移

不小于1.5m。

i)侧拉绳锚孔应避免挖坑,禁止在松土、孤石及松动的危岩上定位。

j)上拉绳锚孔放线的位置应在两根钢柱中间,宜根据现场锚固条件进行调整,左右移位应不大于

1m。

k)端支撑绳锚孔放线应按照沿防护网的走向外约1倍柱高的距离定位。

8.2.3张口式引导防护网放线

a)应先确定钢柱基础、支撑绳、边界处纵向主拉绳及分段处纵向主拉绳位置,再依据锚杆孔的设

计间距要求并结合现场地形地层情况,确定锚孔的现场位置。

b)钢柱基座放线时,各钢柱基座位置应尽量设在同一等高线上。

c)钢柱间距一般为10m,如遇低凹或凸起地形时,根据现场地形间距可以调整为9m~11m。

d)上拉锚绳锚孔应避免松土、孤石及松动的危岩。

e)上拉锚绳锚孔放线的位置一般在两根钢柱中间,左右移位不得超过1m。

8.2.4覆盖式引导防护网放线

a)应先确定支撑绳、边界处纵向主拉绳及分段处纵向主拉绳位置,确定位置后再依据锚杆孔的设

计间距要求并结合现场地形地层情况,确定锚孔的现场位置。

b)顶部锚杆应以防护坡面放线的最高处为基点,逐渐向两侧和下部测定各锚孔位置。

c)按照设计要求中锚孔与防护区域间的距离,根据设计里要求锚孔向外设置的距离结合现场情

况准确定位,确保地层稳定,满足锚固力要求。

d)遇到锚孔处于岩土体极为松散、破碎、孤石、浮石等成孔困难的位置时,应充分利用允许的间

距调整范围(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适当调整锚杆孔位置。

e)系统底部落石堆积区,自底部下支撑向上间距1.5m~3m增设2根或3根横向拉绳,具体间距

及加密拉绳数量以设计图为准。

12

DBJT45/TXXXX—XXXX

f)当山体角度大于70°或防护高度大于100m时,须将部分纵向次拉绳上部锚固,增加辅助锚固。

锚杆与混凝土施工要求

8.3.1锚杆施工前应做好下列检查工作:

a)锚杆及部件型号、规格、品种的质量及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b)锚杆孔位、孔径、孔深及布置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c)孔内积水和岩粉应吹洗干净。

8.3.2锚杆、砂浆材料及配合比应满足下列要求:

a)钢筋锚杆杆体使用前应平直、除锈、除油。

b)钢丝绳锚杆杆体使用前应除油。

c)水泥砂浆材料宜采用中细砂,粒径应在0.05mm~0.5mm之间,抗压强度不低于M30。

8.3.3水泥砂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

8.3.4锚杆长度大于3m时,注浆宜采用机械注浆。其注浆作业应满足下列规定:

a)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分钟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罐及其管路。

b)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mm~100mm,随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杆体插入后,若孔

口无砂浆溢出,应及时补注。

c)钢丝绳锚杆应在杆体插入孔内再注浆。

8.3.5应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20cm以上,孔径不小于设计要求。

8.3.6应确保孔内注浆密实饱满,且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3天。

8.3.7埋置锚杆的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柔性防护网系统安装要求

8.4.1安装格栅网或高强度钢丝网时,应将格栅网或钢丝网安装在直接面向危岩落石荷载作用一侧。

8.4.2柔性防护网系统应按照设计文件或产品安装指导手册的规定进行安装。未明确规定时,可按

8.4.3~8.4.6条规定的顺序和方法安装。

8.4.3完成锚杆施工后,矩阵式锚固网的上部结构宜按下列顺序安装:

a)包含格栅网时,宜首先铺挂格栅网片并进行各网片边缘间的扎结;

b)支撑绳安装,宜先安装横向支撑绳。先安装纵向支撑绳再安装横向支撑绳时,宜使交叉点处的

横向支撑绳从纵向支撑绳下穿过;

c)柔性金属网片铺挂及其与支撑绳间的缝合连接;

d)包含格栅网时,承载柔性金属网与格栅网间的扎结。

8.4.4完成坡面准备后,梅花形锚固网可按下列两种顺序之一安装:

1)顺序一:

a)放线确定锚杆孔位、锚杆施工;

b)包含格栅网时,宜先铺挂格栅网片并进行各网片边缘间的扎结;

c)柔性金属网片铺挂及各网片间的连接;

d)边界支撑绳安装;

e)锚垫板安装,包含格栅网时承载柔性金属网与格栅网间的扎结。

2)顺序二:

a)放线确定顶排锚杆孔位、顶排锚杆施工;

b)依次进行上边缘排柔性金属网片铺挂及各网片间的连接、上边界支撑绳安装、顶排锚垫板安

装。包含格栅网时,宜先铺挂上边缘排格栅网片并进行各网片边缘间的扎结;

c)依次进行其他格栅网(包含时)、承载柔性金属网的安装;

13

DBJT45/TXXXX—XXXX

d)结合已安装柔性金属网与坡面间的贴近状态和设计要求,确定其他锚杆孔位并完成锚杆施

工;

e)其他锚垫板和边界支撑绳安装,包含格栅网时,宜同时进行承载柔性金属网与格栅网间的扎

结。

8.4.5完成锚杆施工后,铰接钢柱式被动防护网的上部结构宜按下列顺序安装,其中若支撑绳、拉锚

绳等钢丝绳类构件带有消能装置,应与钢丝绳构件同时安装:

a)基座安装,采用地层钻孔锚杆固定的基座,宜用砂浆找平安装处地面;

b)钢柱与拉锚绳安装,带有防止钢柱朝上坡侧反向倾倒的防倾倒构件时,应同时安装;

c)顺端部钢柱设置用以连接端部柔性金属网外侧边缘的边垂绳安装,如其他位置的钢柱也带有

这类构件,应同时安装;

d)上、下支撑绳安装,柔性金属网与上、下支撑绳采用穿挂方式连接时,应在安装上支撑绳的同

时悬挂柔性金属网片,然后再安装下支撑绳;

e)柔性金属网安装,包括柔性金属网片间及与边垂绳和上、下支撑绳间的连接,包含中部横向约

束绳时,可与柔性金属网同时或之后安装;

f)包含格栅网时,在承载网的上坡侧铺挂格栅网片并进行各网片边缘间以格栅网与承载网间的

扎结。

g)固定钢柱式被动网上部结构的安装顺序,除将铰接钢柱式被动防护网上部结构的安装工序(a

和b)合并进行外,其后续工序相同。

8.4.6柔性金属网与上缘支撑绳间采用缝合连接方式,且能借助自重附着于坡面的引导防护网,完成

锚杆施工后宜按下列顺序安装:

a)上缘支撑绳安装;

b)包含格栅网时,铺挂格栅网片并进行网片间及格栅网与上缘支撑绳间的扎结;

c)柔性金属网安装,包括上边缘排网片与上缘支撑绳间及各网片间的缝合连接,包含格栅网时,

宜同时完成承载网与格栅网间的扎结。

8.4.7柔性金属网与上缘支撑绳间采用穿挂方式连接的引导防护网,上边缘排柔性金属网应与上缘支

撑绳同时安装。如包含格栅网,宜同时安装上缘排格栅网,且宜预先将格栅网与承载网扎结后再与上缘

支撑绳穿挂连接安装;包含格栅网且不能稳定附着于坡面的引导防护网,宜预先将格栅网与承载网扎结

后一起安装。

8.4.8柔性防护网系统上部结构的安装除应符合设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各柔性金属网片间及其与支撑绳间的缝合连接应确保每一个边缘网孔都被连接。

b)矩阵式锚固网中,柔性金属网片应基本位于相邻四根锚杆所限定的防护单元中部,连接网片与

支撑绳的缝合绳不应与锚杆直接连接,并应张紧缝合绳;

c)包含格栅网时,各网片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一个网孔尺寸,各格栅网网片间及其与承载网间

的扎结点间距不应大于1m;

d)各类支撑绳均应采用张拉设备张紧,被动防护网上支撑绳的下垂度不应大于柱间距的3%;

e)被动防护网的格栅网上边缘应翻卷到下坡侧至少15cm并与承载柔性金属网扎结,底部宜顺坡

向上延伸铺挂至少50cm。

9质量控制与工程验收

柔性防护网系统材料质量检验

9.1.1柔性防护网系统产品的系统性能、构件性能、材料性能、防腐性能以及对应的检测方法应满足

14

DBJT45/TXXXX—XXXX

JT/T1328的要求。

9.1.2柔性防护网系统的质量证明文件类型应满足表9的要求。

表9柔性防护网系统质量证明文件类型要求

序号质量证明文件类型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张口式引导防护网覆盖式引导防护网

1落石冲击试验检测报告否是是否

2柔性金属网抗顶破力性能报告是否否否

3柔性金属网抗拉强度报告是否是是

4环链拉伸破断力报告1是是是是

5中性盐雾试验报告是是是是

6消能装置静力性能报告否是是否

7材料力学性能报告是是是是

8紧固件抗错动拉力、抗脱落拉力报告2是否否否

注:

1、若柔性防护网系统中未采用环形网,则无需提供环链拉伸破断力。

2、若柔性防护网系统中未采用钢丝绳网,则无需提供紧固件抗错动拉力、抗脱落拉力报告。

9.1.3被动防护网产品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对照质量证明文件进行验收,查验系统能级、系统结

构模型、构件型号、材料规格是否与检测报告中的一致。

9.1.4查验柔性金属网的抗顶破力、抗拉强度试验报告,核对抗顶破力性能和抗拉强度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

9.1.5查验材料的中性盐雾试验报告,核对材料的中性盐雾试验时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1.6查验消能装置静力性能报告,核对静力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1.7构件性能检验和材料性能检验应覆盖柔性防护网系统的所有构件和材料,抽查数量应符合工程

设计要求,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按GB/T2828标准的要求进行抽样。

9.1.8钢柱、柔性金属网、消能装置、钢丝绳、卸扣、绳卡、基座、锚杆的规格型号、质量性能应符

合设计要求。每进场批检验一次,通过观察外观、尺量、查验核对材料检测报告单进行验收。查验紧固

件抗错动拉力、抗脱落拉力报告,核对抗错动拉力、抗脱落拉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柔性防护网系统施工质量验收

9.2.1柔性防护网系统工程的锚孔、基坑的位置、尺寸、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后应逐个进

行检查并形成验收报告。

9.2.2被动防护网工程和张口式引导防护网工程的拦截部分,应按照冲击试验检测报告中冲击试验测

得的对应位置力值进行拉拔力验收;主动防护网系统工程应按照设计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