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

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拾“文字之美”,他们从

浅阅读、快餐式阅读中回归,严肃、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人文专著重新走

红,成为“心头好”。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

的变化,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

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

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抽时间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

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这些行动

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的需求。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

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交化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作为“数字原住民”,

年轻人特别容易接受和适应这种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

发,将阅读与社交结合到一起.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事实上,阅读不

只是读者从书本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发挥自身主体性,得

出感悟与结论的过程。对于这些感悟,倘若有交流的渠道,大多数读者

都不想敝帚自珍。事实上.“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

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

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并不令人意外。

社交化阅读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

阅读价值。这一过程不仅强调参与和分享,还激发了青年参与社会交往

的热情。多媒体集成的特性,也让社交化阅读有更多的“讨论素材”,

增强了社交的有效性。此外,网络时代的社交化阅读,几乎没有门槛限

制,这使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全民阅读”的队伍之中。

尽管社交化阅读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但也有人担忧,这种阅读方式

是否存在弊端。确实,以社交为导向的阅读,可能导致“浅阅读”现象,

使部分读者不求甚解,只把读书当作社交的“必要成本”。与此同时,

社交化阅读也容易导致读者以“切片”的方式阅读严肃著作,从而影响

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误解和庸俗化解读。但是,笔者想要强

调: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只有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才能去谈

阅读质量的高低,“深阅读”或许比“浅阅读”更好,但“浅阅读”无

疑胜过“不阅读”。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并非不能有针对性

地加以克服。

为了提升社交化阅读的效果,读者不妨试着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个

人的阅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包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做笔

记的意识,在讨论中注重观点的原创性等。其次,提供在线阅读与分享

交流服务的平台,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社交化阅读体验。最

后,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创造健康、丰富

的阅读环境,引导青年群体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

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社交化阅读的质量,使之成为一种更加积极和持久

的文化趋势。

"阅读社交〃的流行,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青年精神世界的一种发展。

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与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结合到一起,可以为更多人

提供更深层次、更全面的阅读体验。社交化阅读的前景值得期待,而要

将美好愿景化为现实,需要社会对阅读文化持续关注,悉心培育。

(摘编自杨鑫宇《年轻人爱上“阅读社交”,读书可以更有趣》

材料二:

身处信息纷繁的当下,有人感叹“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有人疑

惑“为什么我懂得那么多道理,但还是走不好人生的道路?〃

其实,大部分的人生困惑与未来抉择都能从前人著述中得到启发或参考,

关键在于你怎么读、怎么做。如何重读经典,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或

可一试。

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任何作品在创作时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包含着

著述者面对时代之问时的思考,是时代的产物。由于时空不复再见,经

典与读者间往往有着深深的鸿沟,连孔子都曾感慨:“久矣!吾不复梦

见周公。”因而,重读经典就要把经典置于新的阅读时空,进行主动的、

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在新的时代中明晰经典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得

到当下人生的智慧启迪与情感润泽。

带上自己的“问号”。读书、考试时,老师常常说要带着问题找答案。

面对经典中浩如烟海的人生启迪,如果只是埋头苦背或是照搬照抄,那

将永远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道读什么、为什么读,在重读中寻

找自己的答案,并不断将新的思考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这是经典平等

给予所有人的宝藏。

不断“输入输出”。重读经典不是简单的“再看一遍”“再读一次”,

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清醒,只有坚持内化、淬炼、输出,

真正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化,“道理”才能成为“道路”。“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

践之”,句句箴言自孩提时代起就萦绕在我们耳边,期待着我们用人生

阅历与经典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经典有经典的伟大,我们在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时,亦有着自己的目标

与方向。张爱玲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

过的人。”理想的人生也应如经典,经得起重读,经得起审视。

(摘编自《为何要重读经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重读经典的问题,材料一以经典重新走红引

出阅读社交的话题,材料二重在探讨如何重读经典的问题。

3.材料一认为当下碎片化阅读是主流,但碎片化阅读属于浅阅读、快餐

式的无效阅读,所以一些年轻人转向阅读严肃、经典作品。

C.材料一指出阅读社交引领的风潮增加了年轻人读书的时间,也使阅读

更有乐趣;社交化阅读让阅读的形式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D.材料二认为重读经典应带有理论清醒,要做到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化,才能真正引领自己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阅读与社交相结合,是为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大多数读者愿意与

他人交流感悟。

B.阅读社交早已存在,只是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线上交流促进了社交

化阅读的发展。

C.社交化阅读还存在浅阅读、不连贯、不系统等弊端,但对年轻人阅读

还是有价值的。

D.社交化阅读质量可在个人、平台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提高,

前景值得期待。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周国平说:"我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对世俗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是来源

于读书中的思考。”

B.张宗子说:"读书的问题就在这里:好书内容丰富,到处都是学问.一个

细节.一句话,放过了.也许就错失了某个关键。〃

C.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们小心翼翼地把

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又一代。"

D.朱光潜说:“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

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

推求结论。”

4.下列选项,属于〃阅读社交〃现象的是(3分)

A.寒假期间,小明同学拒绝外出游玩,在家里一口气读了三部名著,并

认真做了批注。

B.同学们读了《红楼梦》之后,纷纷在群里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C.周末,学校组织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去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相关

历史知识。

D彳艮多人因为没时间读书,就下载短视频观看,每天看两集,一本书往

往一个月才看完。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要阅读经典,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意

义的认识。(6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盐(节选)

王剑冰

一早就起了晨雾。薄薄的雾气给这座城市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朦胧中,

看到墙内高高盘立的竹木架子。进去之前,没有人明白那是什么。

在这个芳草丰茂之地,竟然有着一口口盐井,它们色调斑驳,泛着岁月

的包浆。一丛丛井架,曾经架起城市的信心与希望,川府之地的风水,

因此雍容华贵。

井架像一枝干枯的花,透着骨子里的硬。碓房、车房和灶房,叶子样烘

托在周围。我们已经知道,这是最年长也是唯一留存的一座古盐井一一

槃海井。它是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体现着古代井盐劳动

者的智慧及钻井技术的成就。别以为是一座废墟,实际上,它还在发挥

着作用,每天都在出卤,并且被加工成盐。盐在前台,卖得极好。

站在盐井前,说是往下看,实际上满含仰望之情。

出卤的一刻,千万朵白浪从细长的竹筒中迸出,像一群躲藏万年的活物

四下里奔突,一会儿便又变成本色的汁液。食盐晶纯,容不下杂质,它

最初的浆水竟如此悲悯,含有对众生的温爱与仁慈。我不能做到语言与

思想的同步,只能睁大眼睛精心记下这个时刻。小心地伸手接上几滴,

放在舌尖,盐的美妙味道霎时弥散在味蕾间。这是没有经过任何程序的

自然物质,带有着大地的体温。

想起小时候,母亲每次让去买盐,内心都会发痒,捡起一颗灰灰的盐粒,

用舌尖轻轻舔触,一丝莫可名状的味觉泛上来,点染了无数清淡寡欲。

盐紧张时,是要排队购买的,而且限定了购买的数量。有人挎着硕大的

笆斗篮筐,有人肩了一条布袋,最终却只能得到小小的一点。那个时候,

盐就像思想,让生活有了寄托与希望。

提取卤水的管道是用楠竹做成。楠竹的竹节被一节节打通,形成一个竹

管,将一个个竹管接起来,就成为一个探入一两千米地底的工具。竹筒

的底部以熟皮做启闭阀门,下去时是张开的,提上来又是关闭状态,卤

水就是这样装满了竹筒。提上来后,用钩子猛然钩起机关,卤水即可瞬

间涌出。

每次上来的卤水都有一百多斤据说由于井架林立,自贡盐场的竹筑管道

可翻山越岭,连绵起伏,把卤水和天然气输往数十里之外的晒卤台和煮

盐灶房,景象十分壮观。

提卤水车距离盐井有一定距离,这样可以更好地操作。开始是人工推磨

一般将绳索卷拉起来,缠绕在卷扬机上。后来用牛代替。一千多米深的

盐井,牛拉车差不多半个时辰。

转圈的石道上,牛的脚印还印在那里。牛拉着木杠转着无尽的圈,木杠

连着挠机,挠机上的绳索拉动细而长的竹管,一次次抽取、倒出,抽取、

倒出。似乎它只做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卤水汇于一处,等待着一见天

Ho我摸着那结实而浑圆的楠木杠子,它推转了多少辛劳,多少岁月?

绳子上都有结做的记号,一旦到了那个记号,就开始打信号,直至最后

刹车。实践培养了古人的聪敏。

由此扩大了盐井区域牛的生意。壮牛用来做工,老了的牛加工牛肉。还

有加工牛皮的店家。牛的善良与贡献在这里休现到了极致。

光线暗下来,在一个密闭的棚子里,我看到了制盐的盐工。气息缭绕,

热浪漫卷,穿得很少的汉子,与盐共舞。平锅一溜排开,下面是熊熊的

火焰。油亮的脊背在烟雾中晃动,煮好的盐正在出锅,他们挥动着铲子

在翻动,将盐安妥在另一个器皿中,以便进行下一道工序。然后刷锅,

使它再次发挥作用。水在锅中鼎沸,膨胀出热气。盐工完全隐在其中。

广大的工作间,一天会有多少卤水变成被称为盐的物质?

这里的领班叫游强,他的外公、父母都曾在这里工作,他从小就跟着父

母上班,可以说游强是闻着盐卤气息长大。读完盐校,他也进入了桑海

井烧盐车间,成为一名“烧盐匠”。随着桑海井被世界越来越多地关注,

游强和其他的八名师傅、成为目前全国仅有的传统盐工,他们的身上,

传递着古代卤盐的精致与韵味。

(有删改)

文本二:

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

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c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

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

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展阳吧,斜斜地照在

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

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

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

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

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

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

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摘编自王剑冰《绝版的周庄》)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写盐井时,用'泛着岁月的包浆〃突出其悠久的历史;写井架时,用

〃架起城市的信心与希望〃凸显其对城市的重要作用。

B.作者关于卤水的描写极其生动,不仅有视觉之态,更有味觉之美,同

时还有心灵之感,甚至勾起作者童年的美好记忆。

C.作者认为传统盐工身上〃传递着古代卤盐的精致与韵味“,一语双关,赞

美盐工的同时赋予盐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光芒。

D.作者以敏锐的目光、跳跃的笔触向我们再现了盐的制作过程,与现代

化制盐技术进行了详细对比,意在赞美传统技艺的精湛。

7.关于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比较阅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文本都属于文化游记,文本一表达了对川府之地雍容华贵的赞美,

文木二表达了对周庄纯秀、古典之美的赞美。

B.作者对修辞使用驾轻就熟,例如两则文本都用到了比喻、拟人、排比

等,但前者更多哲思之美,后者更具柔婉之美。

C.文本一使用第一人称.以作者见闻为线索,夹叙夹议抒情;文本二采用

第二人称,将周庄拟成女子,使其极具灵性。

D.文本一中的盐井色调斑驳,文本二中的周庄也已历尽沧桑,它们都猝

不及防地被现代人打破了清静和孤寂。

8.〃站在盐井前,说是往下看,实际上满含仰望之情。〃请结合文本一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9.文本一主要写的是〃盐〃,但作者却花很多笔墨写了牛和牛的生意,请结

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的意图。(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李林甫无学术,见九龄文雅,为帝知,囱忌之。会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

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九龄日:“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

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帝曰:“假其名若何?〃对日:"强

廷不可假也。有如平东北二虏,陛下何以加之?〃遂止。

又将以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九龄执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①,

唐家多用旧相,不然,历内外贵任,妙有德望者为之。仙客,河、混一

使典耳,使班常伯“,天下其谓何?〃又欲赐实封,九龄曰:〃汉法非有功

不封,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边将积谷帛,缮器械,适所职耳。陛下必赏

之.金帛可也,独不宜裂地以封。"帝怒曰:“岂以仙客寒士嫌之邪?卿

固素有门阅哉?〃九龄顿首日:〃臣荒瞰孤生,陛下过听,以文学用臣。

仙客擢胥史,目不知书。韩信,淮阴一壮夫,羞绛、灌等列,陛下必用

仙客,臣实耻之。〃帝不悦。翌日,林甫进日:〃仙客,宰相材也,乃不

堪尚书邪?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休。”帝由是决用仙客不疑。九龄既

戾帝旨,固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其末日:“苟效

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又曰:"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帝

虽优答,然至以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而用仙客。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禄养

思矣。

(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

材料二:

轼窃谓士大夫砥砺钮,正色立朝不务雷同以固禄位徘独人臣之私意,

乃天下国家所恃以安者也,若名节一衰忠信不闻乱亡随之捷如影响。西汉之末,

敢言者惟王章、朱云二人,章死而云废,删公卿持禄保妻子,如张禹、

孔光之流耳。故王葬以斗筒穿寄之才,恣取神器如反掌。唐开元之末,

大臣守正不回,惟张九龄一人。张九龄既已忤旨罢相,明皇不复闻其过,

以致禄山之乱。治乱之机,可不慎战!

(苏轼《张九龄不肯用张守珪、牛仙客》)

【注】①幼言:古官名,既向百姓传达王命•也向王反映民情,②常伯;

皇帝的近臣。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

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名节A-B衰C忠信D不闻E乱亡F随之G捷如H影响。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指内心、心里,与《过秦论》中“内立法度''的〃内"词义不相同。

B.名器,指名号与车服仪制,名贵的器物,喻指国家的栋梁,文中指皇

帝。

C.卒,最终、最后,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词义相同。

D.名节,名誉与节操,与《陈情表》中“不矜名节”的“名节”词义相

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守珪立下功劳,皇帝想让他担任侍中,张九龄认为宰相是重要职位,

不能因功劳而赏赐,这会让国家衰败,最终没有任命张守珪。

B.张九龄认为牛仙客只是做了边将的本职工作,可以进行赏赐,但是不

能划分土地来分封他,皇帝认为张九龄瞧不起牛仙客,批评了他。

C李林甫向皇帝进言,认为牛仙客有宰相之才,而张九龄是文官,拘泥

于古义,一定要罢免张九龄。皇帝听取他的意见,决定任用牛仙客。

D.张九龄在给皇帝的赋中表示,自己愿意为皇帝效力,即使为此而死也

不会避讳,即使被弃用也心怀感恩,皇帝下了褒嘉的诏书答复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法非有功不封.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

(2)九龄既戾帝旨,周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

自况。

14.苏轼认为士大夫的名节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他所举的两个反例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①

苏轼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②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从宦无功漫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注】①科考后,苏轼到凤翔就任,苏辙(字子由)随后被任命到商州,

商州在凤翔之东南。当时苏洵奉命修《礼书》,苏辙便请求留京侍奉父

亲,获朝廷批准。②著行:排列成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是在病中听到苏辙留京的消息,写了三首诗寄给苏辙,可见二人

兄弟情深。

B.诗人以〃旅雁〃喻指兄弟二人,〃何时〃则表达出不知兄弟何日能相见的期

盼。

C.兄弟远别让诗人不觉得为官有何好处,思念家乡让他十分痛苦,感觉

岁月漫长。

D.颈联写苏辙在京闲居可以著书立说.诗人很是羡慕,可见自己为官无暇

16.有评论家认为,诗的尾联与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有异曲

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刘义隆出兵草率,虽

有〃〃之雄心,最终却〃〃,以此警示南宋统治者。

(2)《阿房宫赋》中以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阿房宫中秦统治者骄奢的生活,

其中表现音乐繁多与嘈杂的两句是:〃

(3)〃窗"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古代诗文中也有许多含有“窗〃的句子,例

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

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

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落蒲,

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_A_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比平常的牵

牛要大一倍,宛如小腕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驻足观看。

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

牛花_B_,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①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②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

呜呼哀哉。③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

样看〃蹭”花。④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

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_C_,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再”与文中加点的"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鲜血铺下胜利路,狗强盗,看你能再活几天!

B.普遍问题解决以后,再对特殊问题作个别处理。

C.新建的校园里有操场、花园,再就是图书馆和游泳馆。

D.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

20."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这个句子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许多人喜欢吃甜食。甜食当中的糖分含量是很高的,进入人体之后会发

生化学反应,会使人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物质,能够

带给人们快乐,能够让人充满愉悦的感觉。人们会非常地亢奋,非常地

有活力,烦恼也会被暂时抛在一边。

自然界中的糖类其实并不少见,只是它们多数以淀粉等多糖的形式存在,

并不能直接带给我们甜味。而能使人愉悦的糖一一通常是单糖和双糖,

—①—。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通常只能从野果和蜂蜜中一窥甜的美

妙;如今―②—,甚至有过量的风险。当我们品尝美味的糖果、享用甜

美的点心或者调制一杯甘醇的饮料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甜蜜的享受

背后隐藏着一个古老而精密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关键角色是被百炼成甜的制糖植物。它们在人类食品历史中

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古老的麦芽,到亚洲的甘蔗、欧洲的甜菜,

再到美洲的玉米,制糖植物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③—,但都共同

贡献着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糖。这些植物不仅提供了甘甜的

味道,还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

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夸”在生活中很常见,多数时候都能带来积极效果,但有时可能适得其反。

以上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无效阅读"错,属于无中生有。

2.A【解析】〃是为满足〃错误,原文是〃符合"心理需求,〃是为满足〃只强

调目的。

3.D【解析】材料二第四段的观点是带着问题去重读经典,D项也是强

调带着问题去读书。A项强调的是读书过程中的思考让人收获很多;B

项强调的是好书内容丰富,读时要注意细节;C.项强调的是读书对于传

播思想的价值。

4.B【解析】A项是个人阅读。C项是参观活动,不是"阅读D项是〃浅

阅读"〃碎片化〃阅读。

5.①阅读经典能提升年轻人社交化阅读的质量;②阅读经典能帮助我们

处理大部分的人生困惑,做好未来抉择;③阅读经典能让人获得智慧的

启迪与情感的润泽;④阅读经典能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思考,并用到生活

与工作中。⑤重读经典提醒我们用人生阅历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

化。

(评分参考: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合理

即可)

6.D【解析】〃与现代化制盐技术进行了详细对比〃错,文中没有将二者

进行详细对比。

7.C【解析】A.〃文本一表达了对川府之地雍容华贵的赞美〃错,应该是

对盐以及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B.两则文本都用到了比喻、拟人,但是

没用到排比;D.从〃别以为是一座废墟,实际上,它还在发挥着作用,每

天都在出卤,并且被加工成盐〃可知,盐井〃猝不及防地被现代人打破了

清静和孤寂〃错。

8.①盐工制盐的过程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苦付出,②向上的仰望

体现了传统的盐工技艺的传承,③也体现了对井盐养育生命的无限感激。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9.①用牛代替人工推磨,本身就是人智慧的体现;而日复一日,转圈的

石道上印着的牛的脚印不仅证明着牛的辛苦,也衬托出人的辛苦。②牛

的生意说明牛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盐井区域,作者以牛象征游强及

其祖辈父辈一样的盐工们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制盐事业。③作者这样

创作,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由物及人,过渡自然,同时还深化了文章

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盐工们的敬意。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CEG

(评分参考:每处1分,共3分,三处以上不得分)

【解析】断句的关键在于找到句子主干。“若”是“如果”的意思,“名

节”是名词,是“衰”的主语;“忠信”是“不闻”的主语;“乱亡”

是“随”的主语,“之”是代词,应断在“之”后。

11.B【解析】"名器"文中指名号,由后文"有如平东北二虏,陛下何以加

之?〃可以看出,名器是皇帝授予大臣的名号。

12.C【解析】李林甫的进言中并没有要罢免张九龄。

13.(1)汉朝的法律没有功劳不能赐予封地,唐朝依照汉朝的法令,这是

太宗的命令。

(评分参考:“封”,赐予封地;“遵”,依照;“制”,帝王的命令。

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2)张九龄既已违逆皇帝的旨意,内心恐惧,担心被李林甫陷害,就借

皇帝赐他一把白羽扇的机会,献赋致谢,且自我表白。

(评分参考:“戾”,违逆;“为……所”,表被动,“危”,陷害。

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西汉末年王章、朱云二人或废或杀,公卿只为自保,导致王莽夺取

帝位。②唐朝开元末年张九龄罢相,唐明皇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导致安

史之乱。

(评分参考:1点2分,2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林甫没有学问,见到张九龄很有文才,被皇帝赏识,内心嫉妒他。恰

逢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斩杀可突干有功,皇帝打算任张守珪为侍中。

张九龄劝谏:“宰相是代替天子来治理天下的,有了当宰相的人才后才

能任职,不能用它来奖赏功劳。国家的败亡,是由官员的奸邪所致。”

皇帝说:“只给他名号怎么样呢?〃张九龄回答说:〃名号不可以随便给,

如果平定了东部、北部两股敌对势力,陛下拿什么给他呢?〃此议就作罢。

又将要让都督牛仙客担任尚书,张九龄坚定地说:“不能这样做。尚书,

就是古代的纳言,唐朝建立后多让曾经做过宰相的人来担任,不这样的

话,会让曾经在朝廷内外担任要职,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来担任。而牛仙

客原来是河涅地区使典罢了,让他位列这么显要的官职,天下人会说什

么呢?〃皇帝又想赐给他封给他有实封户数的食邑,张九龄说:〃汉朝的

法律没有功劳不能赐予封地,唐朝依照汉朝的法令,这是太宗定下的制

度。边关将领要储备粮食布帛,修理军器,都是他应该做的事。陛下一

定要奖赏他,赐给他黄金和丝绸就可以了,只是不应当划分土地来封赏

他。〃皇帝生气地说「难道你因为牛仙客出身低微而嫌弃他吗?难道你

本来门第就很高吗?〃张九龄叩头说:〃我是荒野之中孤陋的人,陛下错

误地听取,因为文才任用我。牛仙客是从胥吏提拔起来的,不会读书写

文章。韩信,只不过是淮阳的一个壮士,尚且羞于与绛侯、灌英同列。

陛下一定任用牛仙客,臣以与他同列为耻。〃皇帝很不高兴。第二天,李

林甫进言说:〃牛仙客,有宰相之才。难道还不能担任一个尚书吗?张九

龄是个文官,拘泥于古义,以致失大体。”因此皇帝决定任用牛仙客,

没有一点怀疑。张九龄既已违逆皇帝的旨意,内心恐惧,担心被李林甫

陷害,就借皇帝赐他一把白羽扇的机会,献赋致谢,且自我表白,赋的

末尾说:“只要能有效力的地方,即使杀掉自己又有什么忌讳的呢?〃还

说:〃纵然秋气来临不再用我,也始终感恩,安心地居于箧中。〃皇帝虽

然下了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但最终以尚书右丞相罢了他的政事,而

任用牛仙客。从此,朝廷大夫都只干拿俸禄,养尊处优了。

材料二:

我私下认为士大夫磨炼自己以保持名节,在朝廷上态度严正,不追求附

和别人来巩固自己的俸禄地位,这不只是大臣的私人意愿,也是天下国

家所依仗来保持安定的。如果名誉与节操一旦衰落,忠诚信实就不能听

闻了,混乱败亡就会随之而来,快得就像影子与回声。西汉末年,敢于

谏言只有王章、朱云两人,王章被处死,朱云被废黜,此后各级官员只

是维持自己的俸禄,保护自己的妻子儿女,就像张禹、孔光之类的人那

样。因此,卑鄙苟且的王莽,气度狭小,见识浅陋,用低劣的才能手段,

恣意攫取国家权力,易如反掌。唐开元末年,坚守公正、不知迂回的朝

廷大臣,只有张九龄一人。张九龄已经因违抗旨意而被罢免宰相之职。

唐明皇再没有听到过自己的过错,因而导致安禄山的叛乱。天下安定与

动乱的机缘,难道可以不慎重吗!

15.C【解析】"苦〃不是痛苦之意,而是修饰〃觉〃,是“特别”之意。

16.①苏诗愿在京城万人之海隐藏自己,因〃著书多暇〃好过〃从宦无功二

②陶诗愿在尘世中隐居,远离官场车马喧嚣。③两首诗同有保持自由本

性,远离繁杂官场之意。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示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

细乳戏分茶/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轩窗正梳妆)(评

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示例:A.惹人注目B.闻名于世C.一扫而光

(评分参考:每空1分,共3分,答案不唯一,不是成语不给分)

19.C【解析】A.项的意思是〃继续";B.项的意思是〃然后";C项的意思

是“另外",与例句相同;D项的意思是“即使多么”。

20.A【解析】根据与后句的转折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