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人物篇(高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高适者,渤海德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
于权贵,斑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
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寺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季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
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
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直自
骆谷西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日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
缓L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装毒,未足为
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尊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璐起兵于平车,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
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
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
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
(节选自《旧唐书》)
材料二: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呼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
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描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
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崎常侍。本奉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
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
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
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选自《唐才子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
其勇战/安可得
B.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
其勇战/安可得
C.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
其勇战/安可得
D.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
其勇战/安可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本文中的“迁”,与《琵琶行
并序》中的“左迁”不同。
B.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按照地理概念,古人
也称“江东”为“江右
C.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同。
D.永泰,文中指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
哥舒翰镇守南阳。
B.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造反,
肃宗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C.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
高适因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在政治军事上有
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
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2)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
5.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者,渤海荷人也。适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适年过五十,始
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余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
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学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
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
西驰,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析米犹不足,欲其勇
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月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陛下
因此西卒蜀中,避其茶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李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永
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
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
乃左投太子少詹事。
木几蜀史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无挂益三州务速二节度更制繁冗亘姓劳敝
适论之日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于
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
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子璋,斩之。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住即,转散骑常侍,
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住包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承礼部尚书,谥曰忠。适
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节选自《旧唐书•高迂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第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儿/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
劳敝/适论之日/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B.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
劳敝/适论之日/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C.未几/蜀中乱出/为的州刺史/剑南白玄宗还京后/丁梓益二州各置节度/吏制繁冗:百姓
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D.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
劳敝/适论之日/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在封建时代可指皇帝亲自到达某处,也可以指皇帝对嫔妃等的宠爱。
B.侍郎,汉朝时,为郎官的一种,是宫廷的近传。商以后,史部、户部等各部的最高
长官称“侍郎”。
C.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
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为去世的官员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才能出众,得到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十分欣赏高适的才能,推荐他考有道科;
哥舒翰对他的才能很惊异,上表举荐他,还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
B.高适洞察世事,被委重任。玄宗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就曾极力劝阻;后永土
谋反,他陈述形势,见解深刻,被任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平定叛乱。
C.高适忧深思远,忠于君王。哥舒翰兵败后,他进见玄宗,陈述潼关兵败的形势,认
为皇帝西迁入蜀,不足为耻,得到玄宗的赞许。
D.高话征讨有功,受到优待。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高适率蜀州兵马前去讨伐,斩杀
段子璋。后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并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投太子少詹事。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10.高适认为哥舒翰兵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字达夫,沧州勃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
举有迫个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干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
学书记。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
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
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菱和娱乐,浑、陇武士饭物来日不灰,而方
死战,其败固宜。”帝颔之。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
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寺之,
除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琪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
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
斩之。而光远兵不戏,遂大掠,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四使。广德元年,吐蕃取
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牢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
左散吩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瞪礼部尚书,谥日忠。适尚节义,语4卷衮衮不厌。
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措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使之。年五十始
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辍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
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节选自《新唐书・高适传》)
I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淹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
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B.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
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C.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
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D.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涌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
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12.卜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道科,是古代选举官员或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指有道德、有才艺的人可以被举荐
为官。
B.节度使,是唐代总揽军政、行政权力的地方长官,他们享有在军政人事等方面的专
断权。
C.赠,指古代皇帝为己死的宜员及其亲属加封,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如追赠、赠谥
等。
D.王霸,“王''指春秋时各诸侯国之共主,“霸”指诸侯国中的盟主;文中指代王业与霸
业。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妁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颇有才干,屡受赏识任用。张九皋推荐他参加有道科考试,哥舒翰荐举他做掌
书记;朝廷后来又委任他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B.高适富有远见,反对诸王分镇。他向皇帝进谏,强烈反对让诸王分镇各道;后来永
王果然发动叛乱,为此高适也参加了平叛行动。
C.高适志存高远,为政宽松简明。他生逢乱世,以建功立业自我期许;他有自己的治
埋思想和策略,每到•处任职,都让人们感到便利。
D.高适颇擅诗文,洞察时局变化。他虽中年开始写诗但写得很好,作品为人传诵;他
给多位长官写信提出合理建议,引导他们勤政爱民。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光远兵不戢,遂大掠,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
(2)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15.面见皇上时,高适从哪儿个方面解释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请简述。
参考答案:
1.c2.B3.A4.(1)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
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
(2)而适仗恃意气,敢于直言。朝中权贵近臣都怕他,李辅国妒忌他的才干。5.①而
适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在于监军不关心军卒,南阳各路首领各持权力。②高适
在水王叛乱时趁机向肃宗陈述江东利害,称水王必败。③高适的诗歌里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
句。④高适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时强烈劝谏不可以。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
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
“玄宗”是“谒见”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是
“军卒”是“不恤”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升迁;降职、贬官。句意:不久升他做侍御史,/我降职做九江郡司马。
B.错误。“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右”,错误,应为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左”。
C.正确。句意:以参加科举考试为耻。/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D.正确。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高适征讨哥舒翰”错误,文中“征于翰讨禄山”指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而不是高
适征讨哥舒翰。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擅权”;独揽大权:“薄”,轻视;“以“,用……礼节。
(2)“负”,仗恃;“侧目”,害怕;“忌”,妒忌。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
持节,宇有是“可知,高适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在于监军不关心军卒,南阳各
路首领各持权力。
②由原文“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可知,高适在永王叛乱时趁机向肃宗陈述江东利害,
称永王必败。
③由原文“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可知,高适的诗歌里有很多发自肺腑
的语句。
④由原文“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可知,高适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时强烈
劝谏不可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高适,是渤海郡蒋县人。少年时四处流落,没有固定的事做。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
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透彻的了解。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
歌,几年之间,诗歌的体裁格调渐渐变化,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
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余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
携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
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担任自己府上的掌书
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赘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
恰逢安禄J坂乱,高孟被哥妤翰征召去讨伐禄山,任命高迂做左拾遗兼监察和史,仍旧
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
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
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趁此机会
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安禄山
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称赞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
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到他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召见他谋划
这件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
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
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材料二:
高适,字达夫,还有一种说法是仲武,沧州人。他年轻时心胸宽广,不拘小吊,以参加
科举考试为耻,混迹于赌徒之中,才气名声却传播开来。后来高适考中有道科,授职封丘县
尉。不久,哥舒翰上表推荐高适任学书记,后来又升任谏议大夫。高适仗恃意气,敢于立言。
朝中权贵近臣都怕他,李辅国妒忌他的才干。蜀中内乱时,高适出任蜀州、彭州的刺史,又
升西川节度使,归朝后,任左散骑■常侍。于永泰初年去世。高适崇尚气节,谈论王业与霸业,
滔滔不绝,从不厌倦。他遭逢国家多难之时,以建功立业自我期望,到50岁才学写诗,立
即就写得很好,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每写完一篇,好事的人总喜欢
传扬吟诵。高适曾到汴州,和李白、杜甫相会,酒酣耳热之际登上吹台,慷慨悲歌,迎风怀
古。没有人能抽测他们的心情。相互间有许多唱和之作。现在高适还有诗文等二十卷著作,
以及他编选的从至德到大历年间作者二十六人的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都传世。
6.A7.B8.D9.(1)战事结束后,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进
谗言,于是高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2)况H号上年纪大了,法令没有定规,没有犯罪而破灭族的人•甲有数十家,即使回去,
生死安危也不能预料。您还为谁呢?10.①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且士兵连粗米饭都
吃不饱,导致士兵不奋力作战,缺乏战斗力。②南阳各路将领各自为政,监军专权行事,人
心不齐。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
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
“蜀中乱'’为主谓句,“出”的主语是高适,属于下句,“出”前断开,排除BC;
“节度,,是,,置,,的宾语,从属上句,,,吏制,,与“繁冗,,为主谓句,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o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最面掌管称,侍郎,”错,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错,把高适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的是“代宗”,并不是“肃
7J\o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埋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I)“恶、憎恨;“短”,说坏话、进谗言;“短于上前”,状语后置;“左授”,被贬。
(2)“春秋”,年纪;“大臣亡罪夷灭者”,定语后置,没有犯罪而被灭族的大臣;“子卿尚复
谁为“,宾语前置,您还为谁。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粉米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概括出:监军李大宜
不关心军务,且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导致士兵不奋力作战,缺乏战斗力。
结合“南阳之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概括出:南阳各
路将领各自为政,监军专权行事,人心不齐。
参考译文:
高适,是渤海番人。高适不经营产业,家中贫穷,客居梁、宋一带,靠乞讨为生。高适
年过五十,才留意诗篇,以气质高雅而自成一家,每吟出一篇,就被好事者称赞诵读。宋州
刺史张九泉对他的才能非常惊奇,推荐他考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鄙视文学.
只把他当作应举考试的士子看待。高适于是去职,游历客居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了他
后很惊异,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学书记,跟随哥舒翰入朝,哥舒
翰在皇帝而前极力称赞他,
安禄山叛乱,朝廷征调哥舒翰讨伐叛贼,拜任高适做左拾遗,转任监察御史,同时辅佐
哥舒翰守卫潼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驰马西行,谒见玄宗,于是陈述潼关败亡的
形势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想让他们奋勇苦战,怎么可能
呢?况且南阳的军队统帅各自都有旌节(掌有军权),监军等几人又专权行事,事情如此,
怎么能取得胜利呢?陛下因此向西前往蜀中,躲避毒害,不能看作是脏辱。”玄宗贽赏他的
话,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皇帝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
高适极力进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说他议论有条有理,就召来与他商议。
高运因此陈述江东的形势,认为永王必败。皇上对他的回答很惊司,任命高适兼任御史k夫、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定江淮叛乱。战事结束后,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
在皇帝面前进谗言,高适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
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
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因为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
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埠造反,率兵攻打东川中度使
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眼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段子璋,将他斩杀。唐代宗用黄门侍郎
严武代替他让他回京,任命他为刑部侍郎,后转任散崎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
县侯,享受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喜欢谈论王霸大
计,追求功名,崇尚气节,君子认为他讲仁义而懂得权变,从唐朝建立以来,显贵的诗人,
唯有高适一人而已。
11.C12.B13.D14.(1)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于是大肆抢
掠(百姓财物),皇帝大怒,罢免了崔光远,用高适取代他担任西川节度使。
(2)没有渡过淮河前,他先发送文书给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关系,使他们自证清白。
君子认为他有义节并懂得时局变化。15.①哥舒翰因为生病而不能明断;②督率军队的
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③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
饭食,而且不能吃饱。
【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乱”的主语是“安禄山",而“召”的主语应该是“朝廷”或“玄宗”,主语不一致,中间自然要断
开,而且“召”的宾语是“翰”,“召”和“翰”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
从语境来看,“未为晚”说的是“竭禁藏募死士抗贼”,即“竭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于牺牲
的战士抗击贼寇还为时不晚“,而不是说“抗贼”“未为晚”,所以排除A。
句子大意为: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
辅佐哥舒翰镇守河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对策,高适请求竭尽宫中收藏的珍宝
招募勇于牺牲的战士抗击贼寇,还为时不晚。皇帝未加考虑。
故选Co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唐代总揽军政、行政权力的地方长官”错误,应是地方军政长官,后权力才慢慢扩大。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引导他们勤政爱民”错误,属无中生有。文章最后说他写信给贺兰进明、许叔冀、各将校,
“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信件的内容并
不能看出是引导他们勤政爱民。
故选Do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I)“戢”,约束;“遂大掠”省略主语“士兵”;“掠”,抢琼;“以”,用;“为”,动词,担任。
(2)“移檄”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发送文书给;“绝”,让……断绝;“俾”,让,使;“以
为“,认为;"知变”,懂得时局变化。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找到面见皇上时,高适解释哥舒翰兵败原因的句子,然后理解概括即可。
“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意思是“哥舒翰素为忠义之人,因为疾病夺去他的明
智,才导致失败“,这是从哥舒翰的角度分析,是因为他生病而不能明断。
“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簟相娱乐”意思是“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忧虑军务大事,每
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这是从各位将领的角度分析,这些人不关心军务大事,而是沉迷歌
舞赌博。
“浑、陇武士饭糊米口不厌”意思星"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尚H不能咳;
饱”,这是从士兵角度分析,士兵连粗糙的饭食都不能吃饱。
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勃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产业。后来客游在梁州、宋
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并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觉
得不符合心志,便离开了。后来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曾参军,
学书记3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级贼,任命高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林
佐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对策,高适请求羯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
募勇于牺牲的战士抗击贼寇,还为时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
难,高适抄小路赶到河池拜见皇帝,于是进言:“哥舒翰素为忠义之人,因为疾病夺去他的
明智,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忧虑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浑州、
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闻媒体采访与报道合作合同
- 唐宋名家诗比较阅读:唐宋文学主题研究教学教案
- 2025年小学劳动教师新学期课堂管理优化计划
- 我的外教老师800字(7篇)
-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350字13篇范文
- 道路交通事故法律意见书范文
- 制造业降本增效的关键措施
- 八年级年级组长课外活动开展计划
-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措施
-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产业组织的演进与变革研究
- 202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医肛肠(医学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单选题合辑)
- 二手车辆买卖及后续维修服务协议
- 八不伤害专题培训
- 危废应急预案范本
- 绿化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确认技术规范
- 指挥、司索工安全交底
- 2025年血液透析室培训试题(附答案)
- 税务稽查程序培训
- 地理●甘肃卷丨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高考地理真题试卷及答案
-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七年级历史统编版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内嵌视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