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思妇闺情类(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思妇闺情类(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思妇闺情类(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思妇闺情类(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思妇闺情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思妇闺情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春闺①

(明)陈子龙⑵

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④。

[注]①选自《倡和诗余》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余》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

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②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

③惯:照例。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风雨摧落满口春光,使人徒生“花难护”之慨,以百花凋零的衰败景象,奠定了

凄凉惆怅的情感基调。

B.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

中人的相思与幽怨。

C.“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

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

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

2.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

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词

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人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靖蜒飞上玉搔头。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开头写地点“妆楼”,暗示是青年女子,第二句点出女子神态,正面写出其愁绪。

B.“思量何事不问头”一句给全诗带来神秘感,“思量何事”“为何不回头”,令人回味无穷。

c.文U诗“宜面”意为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有匀称和谐之美,说明女子装扮认真、讲究。

D.刘诗后两句尤为生动,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靖蜓飞上头也没有察

觉。

4.有人认为刘诗比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南唐・冯延巳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汨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①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西江月②

宋・贺铸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怅怅,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注】①锦壶:漏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

插入一根标杆,称为“箭L②一般认为,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赴任太

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

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泪阑干”运用女人手法,既交代了时间,描绘了室内环境,也饱含着人物内心深

切的情感,与下片的“和泪试严妆”形成巧妙的照应。

B.”难销夜似年长”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煎:熬,这种煎熬是由情人天各一方,

以及无法借书信聊解相思等多种因素促成的。

C.贺词善化用名句,“此段不堪回想”可联想到“此情可待成追忆”,“欲奇书如天远”则与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异曲同工。

D.两首词都长于塑造形象。冯词中那位戴凤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贺词

中那对扶肩携手、待月看花的情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6.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情感内涵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周文璞

风韵箫疏玉一团。更著梅花①,轻袅云鬃。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

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羌,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

【注】①据《太平御览》中《荆州记》记载,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赋诗寄赠好友范晔后,

人们常以折梅赋诗表i大对家人和友人的怀念。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辞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周词开篇“风韵萧疏玉•团”•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风韵萧娴,貌美如玉的女主人公形

象,”更着梅花,轻袅云会”在高耸的云髻上插上梅花,又写出了她对意中人的思念。

B.周词中“温柔”二字是女主人公浓郁相思的情结所在。“天上人间”表明过去的温柔和现

在的离索有如天壤之别,极言女主人公对曾经美好生活的留恋不舍。

C.李词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写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

流水之景,与上片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独上兰舟”“两句相照应。

D.周词和李词同属婉约词,两首词用词浅近却意蕴深厚,语言疏朗自然,格调明枪,

令人回味无穷。

8.这两首词都表达了闺中思妇的怀人之情。试比较“一样眉尖,两处关山”和“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休洗红田

[唐]李贺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②聘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英作弦上箭。

[注]①乐府古题。明末清初曾益:“言红莫洗,洗多则色浅,以比人莫骋,骋则易老。”②

卿卿,此处是送别时女子对爱恋男子的称呼。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写主人公在春日经过一番精心打扮之后,音上高楼,乍见青青柳色,便触景牛

情。

B.王诗抓住少妇心理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细致描写,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耐人寻

味。

C.李诗开头两句与《诗经•氓》三四章均采用比兴手法,其借助物象迥异,作用却相同。

D.李诗语言浅近,节奏明快,爱称与送别之语,揭示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情,极富意

趣“

10.“封侯”体现了大唐时代人们怎样的普遍心态?两诗分别流露出主人公什么心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丛花令

【宋】张先①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不丝乱,史东阳、飞索蒙蒙。嘶驹渐遥,征尘不断,

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挠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板。沉恨细思,不如桃

杏,犹解嫁东风③。

【注】①张先:他与柳永齐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都。②小楼:小船。③嫁东风:李贺

《南国》:“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愁正引千丝乱”一句将总括性的话延伸到具体的描写,不写别时折柳相赠,却写

别后见柳起相思,摆脱了俗套。

B.上阕倒叙,本是送别者伤别离,柳丝引愁,飞萦惹恨,却先将离别之苦、相思之情

推向最高点,有“此恨绵绵”之意。

C.下阕开始,女子的视点由高处、远处收回到了近处的池沼上,鸳鸯成双,南北畅行

的小船,这些都与两人相隔千里形成照应。

D.结尾三句重墨言情与开头遥相呼应,构思新颖,意浓语俊,将“闺情”这一传统题材

里凄婉动人的情感传达得恰到好处。

12.唐圭璋先生评价这首词“疏荡有韵”,请分析全词是如何表现“伤高怀远”的情韵的?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变

南唐・冯延巳

娇聂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汨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①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西江月②

宋・贺铸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巳怅怅,此段不堪回想一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注】①锦壶:漏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

插入一根标杆,称为“箭”。②一般认为,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赴任太

平州(今安徼当涂)途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泪阑干”运用拟人手法,既交代了时间,描绘了室内环境,也饱含着人物内心

深切的情感,与下片的“和泪试严妆”形成巧妙的照应。

B.”难销夜似年长”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煎熬,这种煎熬是与情人天各一方

以及无法借书信聊解相思等多种因素促成的。

C.贺词善于化用名句,“此段不堪回想“让人自然联想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惘然”,“欲寄书如天远''则与"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异曲同工。

D.两首词形象生动,怠境幽妙。冯词中那位头戴横双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

贺词中那对扶肩携手、待月看花的情人,都给读者留下J'深刻印象。

14.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情感内涵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霜天晓角

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人物、环境、故事要素气质鲜明,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

B.这首词具有散文特征,联想和想象丰富生动,行文精巧别致。

C.标撅霜天盛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干环境描写。

D.这首词与《涉江采芙蓉》相同,塑造人物都用了心理描写。

16.请从闺怨诗的角度,以窗内闺中人为基本要素,对全词作鉴赏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浣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周紫芝

夕阳低尽柳如烟。淡平川,断肠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

有时圆。断云飞雨又经年.凄然,泪涓涓。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因甚江头来处雁,飞不

到,小楼边。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傍晚景色如在目前,“低尽”摹出夕阳之态,“如烟”凸出柳树之色。

B.“经年”前加“又”字,强调离别之久,使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怨意更为浓重。

C.“思凄然,泪涓涓”两句,一写内在情感,一写外在表现,人物形象鲜明。

D.大雁只到江头,不来小楼,暗示远行人没有音计"字里行间透出失望之情。

18.请以月为对象,分析本词中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宋]李莱老

宝押㈤绣帘斜,莺燕流家。银筝初试合琵巷。柳色春罗赛袖小,双戴桃花。芳草满天涯,流

水韶华。晚风杨柳绿交加。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善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杳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蚪坞。

[注]押,镇帘之物。

19.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银筝初试合琵琶”与感情有关,主人公拨弄乐器,实则是用乐曲寄托她不尽的思绪。

B.李词对主人公生活环境描写颇为精致,“宝押”“绣帘”等词表现出了她内心的富足。

C.温词的“照花”句,写得细致直切,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

D.两首词在风格上有相似处,体现了婉约词的特点,内容含蓄,读来有韵外之致的感

觉。

20.两首词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有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展风行

南朝梁•沈满愿

理楫令舟人,停航息旅薄河津。

念君勤劳冒风尘,临路挥袂汨沾巾。

飙流劲润逝若飞,山高帆急绝音微①。

留子句句独言归,中心茕茕挣依谁。

风弥叶落永难索,神往形返侍铠漠。

循带②易缓愁难却,心之忧矣颇销铢。

【注】①音徽;指琴或乐曲,代指音讯。②循带;循环围腰的衣带。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一女子清晨时分渡口送舟洒泪挥别的场景,笔调哀伤而怨怅.

B.“念君”一句言说路上风尘劳苦,须多加保重,传达出女子的牵挂之情。

C.“逝若飞”将轻快心情与行舟速度融为一体,“绝音徽”表达孤独无依。

D.本诗细腻地刻画f女子送行和别后的心理情态,语言自然,表达灵活。

22.诗歌的后六句如何从“形”“神”两方面表现女子的伤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捣衣诗

柳辉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咒陇首③秋云飞。

家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

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星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沅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

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窗前悲

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什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卜.破

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4.《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赏析颔联的精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代〕沈性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②丹风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

引来风凰,故称咸阳为丹风城。后以风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化城北,住宅在城南。③流

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用砚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郁金堂”“玳瑁梁”,五色并驰,主要是为了表现卢家少妇这富贵人家的富

丽堂皇。

B.“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

受。

C.颈联“白狼河,照应上联的“辽阳”。在家等了十年的思妇,不只是思念,而是对音讯

全无的夫婿处境的担忧。

D.结句构思新巧,转为女主人公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比前人望月怀远

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26.明代评论家胡应麟评论本诗为“初唐七律之冠”,评论如此之高,主要得益于本诗高超的

创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

行行重行行

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JL长,会面安可知“胡巧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指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寄松风上人

清-郑燮

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

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伺闹o

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时寒。

笋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

27.出版社编《历代诗选》,拟将这两首诗放在一个版块,现在需要添加一个主题词,以下

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

A.闺怨B.思人C.饯别D.怀古

28.下列关于这两首诗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都运用叠词莫定了沉重压抑的感情基调。

B.都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叙写路远会难的现实。

C.都借时间之逝进•步加深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D.结尾都直接抒发了期望相聚的殷切期盼之情。

29.两诗相比,有人认为《寄松风上人》在情感表达上更现转换变化之妙。你是否赞同这种

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

〔汉〕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暮,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推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稀!

秋风肃肃晨风飓,东方须臾高知之!

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

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奏彼短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我笑栽

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腐兮!无食桑

茎于嗟女兮!无与上耽。上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

德。

三岁为妇,席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唯其笑

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

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0.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描绘了一对恋人婚前婚后的变化,呈现的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故事,表达的

是女子的反思和觉醒C

B.《有所思》写女子思念爱人,大海阻绝不了她的相思。她想赠礼物表达爱怠,就在玳

瑁簪上系以双珠,再用美玉装饰之,从中可见主人公非常用心,十分珍视爱情。

C.“妃呼猫”,语气词,表叹息,主人公一切的愤怒、伤心、不舍、难过都化作了那一

声长长的叹息,令人嘘唏不已。

D.“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写男子用情不专、偷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好教训

负心汉。

31.两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诸多相同之处,描述的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却有所不同,请结合

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洪迈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赛上梨花第。宝筝拈得雁①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蟒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注】①雁,指雁柱,是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3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写思妇怀人,通篇就没有一个字点破本题,算得上是善达言外之意。

B.开篇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让读者切身感受了主人公的生活天地。

C.这首词特别注意引寻、启发读者参与到词中意境来,一读即感,耐人寻味.

D.整首词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主人公的动作、心理来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33.请结合该词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思妇怀人”这一主题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

两汉: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皆。

用玉绍缭②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③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鸣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一④!

秋风肃肃晨风飓⑤,东方须臾高⑥知之!

【注】①问遗:赠予。②绍缭:缠绕,装饰。③拉杂:堆集。④妃呼猫:妃,悲:呼猱,唏

嘘。⑤晨风飕:晨风,雉鸡;飕,思。⑥高:同“皓”,东方发白。

3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思”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诗人以“双珠玳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作为线索,通过赠、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

主人公的感情变化。

C.最后两句写女子在阵阵秋风中听到雉鸡的鸣叫,从中可看出她彻夜未眠。

D.本诗通过行动细节描写和景物的比兴烘托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

35.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

感变化,请根据两首诗的内容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山坡羊•闺思

(元)张可久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喳.柳花飞,小虎姬,一声“雪下星祥瑞”,团圆梦

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却是你!

36.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小正颐的一项是()

A.“山坡羊”是曲牌,标题“闺思”既暗示诗中人身份,又点明诗歌的题材和主题。

B.“云松”喻女子蓬松的头发,“螺髻”写发型,“伤铲之情实因“闺思”而起。

C.“小琼姬”指美丽的小丫头,“雪”字运用了比喻手法,巧应上文的“柳花飞

D.“生”意为“硬生生,突出小丫头吵醒女主人团圆梦的无情以及女主人的懊恼。

37.有评论者认为曲末的“呸”用语粗俗,应该删去,你赞同他的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思

皇甫再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加龙堆路儿干。

家住层城力临汉苑,心随明月刊胡天。

机中锦字加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眼。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赫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恿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

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军骑将军,

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3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

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C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

凉的出疆,顿牛愤湖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

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胜利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

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39.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苏轼

柳庭风押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杉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注】回文:也称为“回纹”“回环”。按定规则将宇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词。

40.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昼眠情景,下阕写醒后怨思,在格律、内容情感、意境构成方面都符

合回文词的要求。

B.“柳庭”二句,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

C.三、四句中细写昼眠的人在睡醒之后有“薄汗”出现,可见衣服之厚,夏天之热。

D.五、六句写闺人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璃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

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

41.请从“闺怨”入手,赏析木词的最后两句“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有何精妙之处。

答案:

1.C2.①词的上片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势已去,抗清复国

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②“只有花难护”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

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③“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

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④“杜啼”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

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理解错误,词中“王孙”表面指思妇心中

远游不归的恋人,本意则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干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

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

仍在企图反抗。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故选Co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词上阕,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

起,落红遍地.这•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陈子龙生当明

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可是

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在这里,词人

用的是比兴手法,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

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

下面二句,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

雾'二字,补足前句木及写出的“雨”宇。春天的风雨连绵无尽,常常呈现烟雾迷蒙的状态。

在东风肆虐、烟雨茫茫的天气中,百卉凋残,一片凄凉,于是词人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只

有花难护!”前几句造足蓄势,至此词人的感情迸发而出,力抵T・钧。在生活中,他奔走呼

号,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亳无效果。因此这一句正是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

的亡国之痛。

下阕“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货族子弟,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

怜工孙泣路隅”。在消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禽道路,或谯转沟壑,唯有少数

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

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胃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

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

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

血借指失国之痛。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

飘扬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杜帝,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

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

3.D4.示例一:刘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二句直接点出“愁”,结尾“赠蜓飞

上玉搔头”暗示了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蜻蜓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

暗示主人公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突深锁,无人赏识,表达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

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

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第二句直接点出“秋”,

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伤春伤别。“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

说其"愁''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理解错误,”蜻蜓飞上玉

搔头,,••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

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

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

示例:刘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开篇句“新妆宜面下朱楼''写出诗中女主人公梳

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

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

朦胧的希望。而诗的第二句“深锁春光一院愁”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

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这一句直接点出了“愁”,结

尾”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

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

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

知的蜻蜓。表达了人愁花愁•院愁的主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

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低花树映小妆楼''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

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小楼,第二句“春入眉心两点愁”直接点出“愁”,低低的花

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

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第三句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

伤春伤别。结尾“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没有说明其“愁”

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说其“愁”

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

5.D6.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思远怀人和落寞孤愁的情感。不同点:从“锦壶催画

箭”和梦中扬花纷飞的春日景象与眼前落梅无声的冬日景象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冯词还包含

着女子对时光飞逝、容颜难骅的感叹:结合注释,从“小窗风雨碎人肠,事在孤舟枕上”可以

看出,贺词也寄寓着作者深深的宦海沉浮之苦和羁旅漂泊之悲。

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戴凤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有误,应是女子睡在床上梦见当年与情人在春水

杨花的旖旎风光中欢会悠游的场景。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表达了思念恋人和孤独寂寞的情感。冯词是一首写怨妇思远之作的闺怨词,“红烛

泪阑干”“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最能表达相思之苦。贺词主要写相思之苦。上片追忆昔

日欢会的情景。其中上片后二句写别时即“已依依”,而今回想自当是更为悲伤凄婉。下片抒

别后相思之情。

不同点:

①“锦壶催画箭”形容时光飞逝,“溶溶春水杨花梦”写梦中杨花纷飞的春口景象,也象征女子

青春貌美,“落梅飞晓霜”写落梅无声的的冬口景象,也象征女子衰老的容颜,两者形成对比,

故冯词还包含着女子对时光飞逝、青春难再的感叹。

②结合注释“作者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可知词人宦海漂泊,“小窗风雨碎人肠”写出

词人在风雨之夜思念情人已肝肠寸断,”更在孤舟枕上”悲情更进一步,意为自己因仕宦而漂

泊在孤舟之上,更觉孤独悲伤,由此句可以看出,贺词也寄寓着深深的宦海沉浮之苦和福旅

漂泊之悲。

7.D8.同:①两首词都用了对写(想象、虚写)的手法来表达彼此思念的情感。

异:②周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眉紧锁的样子比作关山,表现了浓浓的愁思。李词直

抒胸臆抒发愁情。(周词间接抒情,李词直接抒情)③盾词在抒发愁情时通过对女主人公神

态的描写来展现愁情,李词则侧重将浓重的情感通过直接的抒发来表达。④周词抒情较为含

蓄委婉,李词较为直接浓烈。

7.本题考杳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格调明艳”错误,周文璞词以梅花为抒发感情的媒介物,全词意脉断续自然,结构圆转流

畅,格调平实质朴。

故选Do

8.本题考杏学牛评价诗歌表坎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周词中“一样眉尖,两处关山”两句,把两眉紧锁的样子比作关山,运用比喻的手法,对女主

人公神态的进行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浓浓的愁思。

李清照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

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

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故而,两首词都用了对写(想象、虚写)的手法来表达彼此思念的情感。只是周词抒情较为含

蓄委婉,李词较为直接浓烈。

9.B10.①“觅封侯”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立功边塞是“封侯”的重要途径。

②王诗表达了主人公对征戊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的心理。

③李诗表达了少女对情人深切的爱情,嘱咐恋人功成名就后早日归来的心理。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作了细致描写”错误。结合全诗“不知愁”“忽见”“悔教”可知是作了集中的描写,并未细致

入微的描写心理的变化。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诗句“悔教夫婿觅封侯”“封侯早归来''可知,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

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成为当时许多

人的.生活理想。

.王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呻的“忽见”,是不经意地流FI瞩望而适有所遇,而

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

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

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

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表达了主人公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

念的心理。

李诗“封候早归来,莫作弦上箭”意思是:封侯之日早早归来,不要作那弦上的箭!这两句以

女子口吻写其送别之际嘱托男子功成名就后及时归来,不要如离弦之箭一去不返,使自己独

守空闺,坐愁红颜老,深深地揭示出少女对情人深切的爱情,感情纯真。

11.C12.①借景抒情,以纷乱的柳丝,蒙蒙的飞絮表现送行者的郁闷,忧愁的心情。

②烘托,以斜月映照画阁帘梭勾起对往昔人约黄昏后的欢愉,烘杆出如今楼阁的冷清,此为

“伤高”。

③对比,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如今的触景伤怀形成对比。成双的鸳鸯,畅行的小船牵动独坐人

的情思,此为“怀远

④用典,化用李贺的诗句,表现花在自己青春快要凋谢时,还懂得嫁给东风,突出体现对青

春的珍惜和对无聊生活的抗争。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照应”错误。应是“相成对比工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阕写到“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意思是离愁别恨正牵连着千丝万缕的柳条

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本处借纷乱的柳丝,蒙蒙的飞絮表现

送行者的郁闷,忧愁的心情,属于借景抒情。

下阕写至IJ“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桩”,意思是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

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机,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以斜月映照画

阁帘板勾起对往昔人约黄昏后的欢愉,烘托出如今楼阁的冷清,此为“伤高”,运用了烘托的

表现手法。

下阕写到“双鸯池沼水溶溶。南北小税通”,怠思是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

通,时见有小船往来。成双的鸳鸯,畅行的小船牵动独任人的情思,此为“怀远”,将过去的

美好回忆和如今的触景伤怀形成对比。

下阕写到“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意思是怀着深深的遗憾,我反复思量,我的

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这里化用李贺《南国》“可怜

口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的诗句,表现花在自己青春快要凋谢时,还懂得嫁给东风,

突出体现对青春的珍惜和.对无聊生活的抗争,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13.D14.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思远怀人和落寞孤愁的情感。

不同点:

①从“锦壶催画箭”和梦中扬花纷飞的春日景象与眼前落梅无声的冬日景象的对比中可以看

出,冯词还包含着女子对时光飞逝、容颜难驻的感叹;

②结合注释,从“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可以看出,贺词也寄寓着作者深深的宦海

沉浮之苦和羁旅漂泊之悲,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那位头戴横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错误。冯延巳词开头两句写的是女子睡在

床上梦见当年与情人在春水杨花的旖旎风光中欢会悠游的场景,选项中说的“头戴横钗”赏景,

对第一-句理解有误,独自“流连春光”对第二句理解有误。

故选D。

14.本题考杳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开头两句写的是女子睡在床上梦见当年与情

人在春水杨花的旖旎风光中欢会悠游的场景;“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和泪试严妆”实写

女子现实的孤单寂寞,表达了思远怀人的情感。“锦壶催画箭”句表达了时光飞逝的感慨,暗

含女子容颜老去的感伤。

《西江月》词主耍写相思之苫。上片追忆昔口欢会的情景。其中“携手看花”“扶肩待月”言其

感情之深。后二句写别时即“己傕帐”,而今回想自当是更为悲伤凄婉。下片抒别后相思之情,

表达了思远怀人和落寞孤愁的情感。“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小窗风雨清冷,声声

碎人愁肠,更无奈,独眠孤舟枕上。结合注释“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赴

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以"更''更进一层,“孤舟枕上”,把羁旅愁思、宦途沉浮与

恋情打成一片。

15.C16.①上片运用心埋描写,写窗内闺中人发觉折花人时的思想活动;下片运用语

言描写,写她交代折花人折、插的具体方法。

②全词通过“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写了七个“折”,表现由窗内闺中人爱花、护花、爱美并愿

成人之美的高雅生活情趣,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说法错误。《霜天晓角》是词

牌名,不是题目。词牌名仅规定了格式和押韵,跟词的内容无关,并不是环境描写。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

从写人的手法入手:上片用了细节描写中的心理描写,起句“人影窗纱''点明她看见窗纱上映

出人影,“是谁来折花?"她想这星谁来折花呢?她没怀疑这人有其仙企图,首先想到的是来

折花,可见她爱花心切。既然爱花,自然想护花,不愿让人折去。但她转念又想,虽然不知

道来折花的是谁,但想必也是爱花之人,不如成全吧,况且“知折去、向谁家",如果送到爱

花、惜花的人家,岂不是成人之美的好事。

下片用了细节描写中的语言描写,闺中人干脆发话了:“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她告

诉折花人,靠近屋檐边的花枝最好,折时要把手伸高点。从这番话可以看出,她对自家的花

枝十分熟悉,生怕别的花枝被损害,可见对花多么怜爱。等到折花人折完花即将离去时,她

又嘱咐道“须插向,鬓边斜”,说的是这么美的花最适合美人戴,只是戴的时候要斜着插在鬓

边,才更显得别有韵味。这就看出她是爱美的,平日里插花发现这样插戴最是好看。

从修辞手法入手:由词中“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又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

道''可以看出,全词写了七个“折”字,这种修辞手法叫“反复”,反复的手法可以起到强调作

用,通过反复咏叹增加诗词语言的复沓美。通过这些与“折'湘关的内容,反映了窗内闺中人

爱花、护花、爱美并愿成人之美的裔雅生活情趣,写得极有层次。

17.B18.①霜月娟娟,写出了月色之美,这是以乐景衬哀情,使作者那种伤感之情更

显浓重。②月有缺有圆,而人只缺不圆,将人与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不能团圆的悲

伤之情。

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B”对远行人的怨意更为浓重”错误。“又经年”只是感慨分离时间之长,显示不出对远行人的

怨意。

故选Bo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词中提到“月”意象的主要有两处:

一是,“霜月更娟娟”一句中,“娟娟”是姿态柔美的意思,运用叠字写出了夜晚月色之美。这

里是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月寄相思,用月色美好的月色来衬托诗人面对此情此

景油然而生的浓重的伤感之情。

二是,“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天上的月亮暂时有缺,但终有圆满的时候,

但是,人却是只缺不圆,一个“怎得”加重了语气,使得人与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月遥想,

想到孤独的自己,想到远在异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