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文言断句专练
1、对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然并代路,专主管麟府军马。熟户散
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
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比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选自《宋史》)
A.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
果边人烛遗物也
B.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
/边人烛遗物也
C.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日/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
果边人烛遗物也
D.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
/边人烛遗物也
2、下列对文段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匡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虞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
宪,首相韩琦每咨访悬。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度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庾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鹿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度耳/索之/果然/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玲,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
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I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
山破弘范遣便9送天祥至京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
愿?”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
崖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
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B.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
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C.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
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D.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
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俄有诏,荆、襄、江、淮悉备巡幸。泽又疏言:“开封物价市肆渐同平时,商旅、士
大夫之怀忠义者,荚不愿陛下垂归京师,以慰人心。其倡为异议者,不过如张邦昌辈,阴
与金人为地尔。”真定、怀、卫间敌兵甚盛,|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
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蒜|又据形胜,立坚
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鳞次为连珠碧,连结河东、河北山水茗忠义民兵。守御之具既备,
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
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
B.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
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
C.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
各置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
D.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
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
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
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
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
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
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
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
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酒州。再
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
城门为备。,遇日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
以忠义进兵薄酒州。酒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
麾下兵从陵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符旗,
呼日:“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风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纯城而下乞降,于
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
酒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一》)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
忠义进兵薄泗州
B.再遇日/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
忠义/进兵薄泗州
C.再遇日/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
忠义进兵薄泗州
D.再遇曰/敌己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
忠义/进兵薄泗州
7、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某。试礼部第一。
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纵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
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①,
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验所学,
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目:“言宣
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股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
疑伯有之事②涉于诞。味道对曰:“帆阳m之散聚虽因地而能易有死而玄散者其常近匍
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近厂।故圣人设为宗初,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爱,参赞化育。
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演③以奉其后,则
庶乎鬼有所知,而神其不宁矣。”盖讽皇子绒事也。
(选自《宋史•叶味道传》,有删改)
[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
子漠:人名。
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池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
变也
B.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
变也
C.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
也
D.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
变也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蜴素祷布被,以从
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务睁辄以闻闲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
B.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
C.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D.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烽火屡发"意为“烽火多次发出信号”,句意完整,而“左右”为名词,意为身边的侍从,作
“白当起〃的主语,故“左右〃前应断开,排除A、D项。“徐问之〃中〃之〃作宾语,“徐问之〃句意完
整,“果〃意为“果然〃,作“边人烛遗物也〃的状语,故“果〃前应断开,排除B项。选C。
【参考译文】
贾逵,真定藁城人。贾逵隶属拱圣军,做了士卒,官至毅前班副都知。贾逵被调到并代路,
专门主管麟府的军马。熬户分散居住在边关,被敌寇的抢掠害苦,贾逵按照远近加以衡量选
择,使他们聚成二十七堡,依次相望,从此灾害才停止。一天晚上,烽火多次发出信号,左右的
人说应当起兵,贾逵躺着不答应。天亮之后对人说:“这一定是假的。如果有警报,可以在晚
上发兵吗?”慢慢地查问这件事,果然是边地的人在烧遗弃的东西。
2、答案:B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别人
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
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父母”是“捍”
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D;“天祥”是“护送”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
选C。
参考译文: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
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
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
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和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
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
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
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
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
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进言的人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
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赴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正加紧修造作战器械,制定进攻的计划。
宗泽以此为忧,于是渡过黄河,约来众将一同商议(御敌)事宜,从而谋求收复(失地)。于
是在京城四面城墙各设置专使,来统领招集的兵士,制造战车一千二百辆。“事宜”在此
处是一个固定词语,指关于事情的安排、处理(多用于公文、法令),作“议”的宾语,所
以应在“宜”之后断开,排除AC。“领招集之兵”和“造战车千二百乘”均为动宾结构,
是两件事,所以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D。故选B。
参考译文:
不久高宗传下诏令,荆、赛、江、淮一带都要做好皇帝出巡的准备。宗泽又上疏说:“开
封物价、商店逐渐与平时一样,那些心怀忠诚、义气的商人旅客、士大夫,没有人不希望
陛下赶快返回京城,来安慰民心。那持不同意见的人,不过如张邦昌之类,暗中给金人帮
忙罢了。”真定、怀州、卫州之间的敌兵气势很大,正加紧修造作战器破,制定进攻的计
划。宗泽以此为忧,于是渡过黄河,约来众将一同商议(御敌)事宜,从而谋求收复(失地)。
于是在京城四面城墙各设置专使,来统领招集的兵士,制造战车一千二百辆。又依靠优越
的地理位置,在城外建起二十四座坚固的堡垒,沿着黄河像鱼鳞一样密密排列成连珠碧,
连接黄河以东、黄河以北的山水岩中的忠诚义气的民兵。防守抵抗的器具准备好以后,宗
泽多次上表请求高宗返回京城,但是高宗采用黄潜善的计策,打定主意巡幸东南,不回复(宗
泽3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
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
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
宦官都奏请驱逐。“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
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
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故选A。
参考译文:
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
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蜴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
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
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菲
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
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毕再遇说:“敌人己知道我方增派军队的
时间。兵以奇取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击,出其不意。”陈孝庆同意他的想法。毕再遇犒赏
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先一日”动宾结构,
不可断开,排除AD;“激以忠义”,“以忠义”作“激”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B。
参考译文:
开禧二年,皇帝下诏北伐,让殿帅郭倪招安山东、京东一带,派毕再遇和统制陈孝庆夺取
泗州。毕再遇请求选用新征的敢死军作先锋,郭倪将八十七人给了他。招抚司限定日期进
军,金人听说后,关闭边境的市场,堵上城门,作好准备。毕再遇说:“敌人已知道我方
增派军队的时间。兵以奇取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击,出其不意。”陈孝庆同意他的想法。
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酒州。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让人将兵器、
旗帜、船只摆在石屯下,装作要攻西城的样子,却亲自带领部下从砂山直至东城南面的城
墙下,自己先登上城,杀死几百敌人,金人大败。西城还在坚守,毕再遇竖起大旗,高喊:
“大宋的毕将军在此,你们都是中原的百姓,应该赶快投降。”很快有治平县令用绳子从
城墙上下来,请求投降,于是两座城都攻克了。郭倪来犒赏士兵,拿出皇帝投的刺史牙牌
授予毕再遇,再遇推辞说:“国家黄河以南失陷了八十一个州,现在攻下泗州两座城就得
到一个刺史的官职,按这样下去再拿什么来奖赏?再说您从朝廷那里得来几个牙牌啊?”
毕再遇坚决不接受。
7、答案:C
解析:本题中,“阴阳二气之散聚〃意为阴阳二气的聚散,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项.“虽
天地不能易”意为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主语是“天地”,谓语是“易”,所以应在该句的前后
停顿,排除D项。故选C。
【参考译文]
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于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少年立志喜好古学,
师从朱臬。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当时伪学遭禁,叶味道考策问时,全都依照程颐的思
想学说,无所避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