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

(小说+散文+戏剧附答案解析)

★题组一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鲤鱼巷

冉正万

鲤鱼巷老柳家院子里有一口泉井,水冒上来时把泉眼里的白沙带上来,

上冲的力量减弱后,白沙缓缓沉下去,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原处。日日夜

夜循环往复,似一种游戏,也像一种人生推演:上升与沉沦可在须更间转

换。已有三十年没人来井里挑水,井水冒出来,再从下水道淌出去。老柳

从公交公司退休后哪里也不去,要么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要么在屋子里做

菜。家里只有他和屋檐童子,慢慢拖住时间就是过日子。

鲤鱼巷弯来拐去深不可测,初次进去让人紧张,迷宫般复杂,最宽处不

过六七米,窄处只有三米,宽窄不一。鲤鱼巷呈南北向,东为双号,西为

单号。每天早上,南巷口稍宽处挂着剥了皮、谟腔敞开的牛。狰狞且血腥。

老柳则能不看尽量不看。包围着肉店的是酸殡粉、炸撤耙、炸洋芋、炸火

腿肠的小摊。晚上,小街入口两侧主要是水果摊,琳琅满目,柔和的灯光

让它们比白天更诱人。这里既有市井的生机勃勃,也有外人至此如入禁地

神秘这对老柳反倒是一种乐趣,他热爱这个地方。他从小就生活在这里,

房子是曾祖父百年前建造的。当时一共七户,三家姓柳四家姓肖。没人知

道七户人家何时来此,当时的七户只剩老柳家还任,具他几户何时搬离,

是湮没在历史尘埃中无关紧要的一个谜。老柳像最后一条老根,刚开始不

觉得什么,时间越长越感到自豪。这是他的鲤鱼巷,是他的胞衣之地。

老柳每年淘洗一次水井。就在老柳又一次淘洗白沙井后,井里出现一条

鲤鱼。还没长大,柳树叶那么长,贴在石头上时不易发现。它似乎对井里

没有食物并不在意,像捉迷藏的孩子一样喜欢小角落。老柳趴在井口,像

看襁褓中的头生子一样看着它。它是那么骄傲和脆弱,神只用了半粒米那

么多钙质和一滴水把它制造出来,随时都有可能重新还原成钙质和水。井

水与蓝天相接,小鲤鱼仿佛在天上游,没有翅膀,但可以像小鸟一样滑翔。

老柳感到了水井的心跳、小鱼的心跳,这让老柳着迷。

老柳趴在井坎上,像看着老友一样看着小鲤鱼。他没和它说话,他知道

它不会说话,但他非常想和它说句话。当他看到它两根小小的触须像黑白

电视机天线一样摇来摇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喜欢的频道时,他笑得肚子痛。

慢慢地,他看出它一点也不傻,那不是天线,是一挡、二挡、三挡、空挡、

倒挡,摇进掰出,潇洒自如。老柳热泪盈眶。它不是它,我就是它。它不

是我,我一定是它。它在水中的滑行路线就是自己开公交车的路线。老柳

你没退休,你只是变小了;你不用在路上开公交,你在水里开公交。

老柳希望所有人都来看看小红鱼,但他做不到,恨自己口抽。老曹最终

答应他来看看,他说,哪里有哇,有个锤子。接着一连串打锣似的咳嗽。

老柳怪他看得不认真,从屋里出来指给他看,老曹却回到修理店重新拿起

电烙铁。老柳趴在井台上看了半天,小鲤鱼不见了,像来时一样神秘消失。

老柳的烦恼除了难堪,还有失望。想不通这是为什么。他在屋子里哀叹鲤

鱼巷不可逆转,在街上做生意的人却一起造谣,说老柳这人看上去老实,

其实鬼点子多得很,说什么鲤鱼不过是为了多骗点拆迁费。鲤鱼巷这条破

街,拆迁改造是早晚的事,但他编这么个理由也太牵强太扯了,站不住脚,

人家又不是小孩。"人家”是指那些在墙上写"拆”字的人。

老柳最后一个知道人们对他的编排、诬陷。他很想骂老曹,责备他散布

谣言。但老曾确实没看见小鲤鱼,况且分杈多枝的各种说法与老曹无关,

他不是一个喜欢找人聊天的人。老柳顿悟一般责怪自己,小鲤鱼是来找你

一个人的,和鲤鱼巷那些人本来无关,你就不应该跑出去张扬。他拍着脑

袋骂自己傻瓜。他趴在井台上向小鲤鱼默默道歉,请它回来。但这条娇气

的鲤鱼已经伤透心,再也没有现身。井水依然不分昼夜从井底冒上来,白

沙依然冲上来再沉下去,纤弱的水草像秒针一样移动得既快又一成不变。

在湿漉漉爬行般的思绪中,老柳一病不起。

儿子从不远处菜市买来几条红鱼,放到水井里后站在鲤鱼巷大声宣告,

"哪个说白沙并没有鲤鱼,你们的眼睛瞎了吗?"巷子里的人听见也不在

乎,或笑笑,或叫老柳儿子干脆回来开店做片片鱼或酸菜鱼。只有老柳一

个人认真。他佝偻着身体到井边看了看,一眼就认出这是池塘养出来的鲤

鱼,是拙劣的冒牌货。他回到屋子,找了半天找出祖父用过的榆木拐杖,

不声不响地走到巷子里,照着儿子的头打下去。儿子本来就比他高,自己

生病又矮了一截,力量和高度都不够,否则这一棒非把儿子打折不可。儿

子摸着头,惊讶地看着被愤怒点燃的父亲,很快就明白自己为什么挨打。

老柳气喘吁吁地说:"滚,给我滚出去,不准回鲤鱼巷,再回来看我不打

断你的狗腿。”老柳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肥壮的鲤鱼抓起来,怀着厌恶的心

情把它们丢进垃圾箱,绝望的鲤鱼把铁皮垃圾箱拍得唠啪响。他宁愿接受

小红鱼一去不复返,也不能接受欺哄世人的勾当,这是恶行。

他没像腹中空脾气大的人那样自我标榜"我老柳"如何,他什么也没说,

只把水井又洗了一遍。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关于鲤鱼巷环境的描写,既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又

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老曹重新拿起电烙铁,说明老曹对老柳不信任,直接导致老柳病倒,

为故事埋下伏笔。

C.小说以老柳的感受来写小鲤鱼,使小说具有虚实相生的效果,丰富

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D.儿子为老柳买来鲤鱼,既表现了他对父亲的关怀,同时说明他根本

不知道父亲的病因。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多处运用比喻,如小鲤鱼"可以像小鸟一样滑翔",形象地描

绘出小红点在泉井中欢快自由的状态。

B.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既有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又

有侧面衬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C.小说围绕“小鲤鱼”展开故事情节,描述老柳的感情变化,突出表

现了他对"小鲤鱼”的深厚情感。

D.小说叙述故事时看似悠缓散漫,对人物的刻画则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显示出作者刻度精确的叙述能力。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它不是它,我就是它。它不是我,我一定是

它"?

4.《人民文学》曾对这篇文章这样推介:"《鲤鱼巷》具有短篇小说内秀

而又多义的涵养。"关于"多义的涵养",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本

具体分析。

★题组二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原隐泉

余秋雨

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

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

顺着脚印走吧?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

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不知这行脚印,

能保存多久?

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

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

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才踩几脚,已经气喘,不禁恼怒。

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累了,一使蛮劲,

还能飞奔峰巅。这儿可万万使不得蛮劲。软软的细沙,也不珞脚,也不让

你磕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

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

像儿时追月。

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

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它总在的,看也在,不看也在,那么,看又何

益?

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吧。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

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画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

曲线一端,紧系脚下。

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

不为那越来越高的山顶,只为这已经画下的曲线,爬。

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

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一一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

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

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宽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

了。

完全不必担心栖宿,西天的夕阳还十分灿烂。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进行

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

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

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

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

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象,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

瞰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湾清泉,横卧山底。

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

安安静静地躲藏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

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慈父心疼女儿一样叫一声:这是什么地方,

你怎么也跑来了!

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

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

婉约。

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这

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

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

我胡乱想着,随即又愁云满面。怎么走近它呢?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

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时此刻,刚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

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

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

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

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

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亟亟地来试探下削的

陡坡。

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

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下坡上坡。

咬一咬牙,狠一狠心。总要出点事了,且把脖子缩紧,歪扭着脸上肌肉

把脚伸下去。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

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才两脚,已出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

分稳当。不前摔,也不后仰,一时变作了高加索山头上的普罗米修斯。

再稍用力,如入慢镜头,跨步若舞蹈,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

实在惊呆了:那么艰难地爬了几个时辰,下来只是几步!想想刚才伸脚

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康德说,滑稽是预期与后果的严重失衡,正恰

是这种情景。

来不及多想了,亟亟向泉水奔去。

一湾不算太小,长可三四百步,中间最宽处相当一条中等河道。水面之

下,飘动着丛丛水草,使水色绿得更浓。竟有三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

带出两翼长长的波纹。真不知它们如何飞越万里关山,找到这儿。水边有

树,不少已虬根曲绕,该有数百岁高龄。

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至此,这湾泉水在我眼

中又变成了独行侠一一在荒漠的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

人的世界。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

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

让人神醉情驰。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自己的内心独白开篇,寥寥数语就展现沙原环境的恶劣以及

行走沙原的不易,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

B.作者联系自己童年爬山的经历,与爬沙山形成对比,重在表现自己

对爬沙山的艰辛探索和最终引以为傲的心得。

C.作者将下山的自己比作普罗米修斯,一方面写出了从沙山往下出溜

时身体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窘态的自我嘲讽。

D.文章引用康德的话,是由下山经历所引起的联想,既写出了作者对

下山如此容易的惊讶,同时也蕴含深刻的哲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始终通过"我"的视角,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展现沙原的环境和

清泉的景色,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使文章的叙述更具有真实感和代

入感。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阶段中的表现各不相同,但连缀在一起,

就将“我"在荒漠的天地中获得的奇妙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巧妙地"说"了

出来。

c.义章是通过描写眼前的景色来侧面烘托“我“爬沙山观清泉时的心

情的,由情选景,情景交融,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D.文章采用顺叙的记叙顺序,通过"我"爬山看水的历程结构全文,

使文章条理清晰,同时在有条不紊地记叙中又加入"我"的人生体验,使

文章深入浅出。

3.作者对爬沙山看清泉的叙述很有层次感,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每个历程

中"我"的心理变化。

4.有人认为余秋雨散文语言独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题组三戏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廷见元帝①

曹禺

(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宫娥仪仗迤邈摆开.王昭君丰容靓饰,

光彩照人,顾影徘徊,惊动左右。她走上来。)

萧育: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干干岁!(垂下眼)

元帝:平身。

王昭君:谢天子。

萧育:(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陛下。

元帝:(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

萧育:(对呼韩邪)大单于呢?

呼韩邪:(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

元帝:(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和蔼地)

好,你为我们唱一段《鹿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

王昭君:后庭王昭君万死,昭君没有学过。

元帝:哦?

王昭君: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

(举朝震惊。)

元帝:什么?

王昭君:(从容地)《长相知》。

王龙:(厉声地)大胆!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

侮慢圣听!

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

王昭君:(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

萧育:(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

元帝:(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下面有

人伴奏吗?

(殿下无人回答。)

苦伶仃:(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

王龙:(抗议地)陛下!

元帝:(温和地)让她唱。

(苦传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

王昭君:(唱)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啊/长相知。

(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

昭君唱毕,跪拜。)

元帝:唱得好,真唱得好!是天上的音乐。平身。

王昭君:谢陛下。(站起)

元帝:(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

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遢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

作,昭君死罪。

元帝: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

吗?

王龙: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

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

元帝:好,你说。

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

元帝:好,你就站着说。

王昭君:(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

行出于义。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

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长相

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

于不想"长相知"吗?难道单于和陛下不要"长不断”吗?长相知啊!长

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元帝:(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

呼韩邪:(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

(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

元帝:(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

王昭君:臣早已禀奏,王昭君。

元帝:哦,王昭君,王昭君。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

元帝:(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对苦伶仃)可你怎么

也会吹这个调子呢?

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

元帝: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

苦伶仃:是,陛下。

(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

黄门: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

元帝:萧卿代读。

萧育:(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

陛下:昨夜匈奴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

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臣等急派兵马。胡骑遁去,不知下落……"

元帝:不要念下去了。

呼韩邪:(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

温敦: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

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

于——

呼韩邪:(离座)陛下!

元帝:(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呼韩邪:(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

元帝:(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

么讲的?

王昭君:(清清楚楚地)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元帝:(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走到呼韩邪面前)呼韩邪单于,边塞上

的事情出人意外,总是不免的.但是对我们天长地久的昆弟、翁婿之欢,

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吗?放心吧。猜得出来,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

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

这样的当吗?

呼韩邪:臣惶恐。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

查此事,禀报天子。

元帝:(劝慰地)不说这些了吧。我们亲家还谈我们的和亲大事吧。(对

萧育,指王昭君)

这就是单于未来的阙氏吗?

萧育:(望着呼韩邪)那就看大单于的心意了。

呼韩邪:(立刻走向元帝面前,作礼)臣感谢天子。

萧育:恭贺单于殿下选了阀氏。

(这时,全朝上下顿时欢呼起来。殿外喊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

【注】①本节选自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题目为编者所加。后面故事

为昭君被册封公主,出嫁匈奴。她和单于一心,互相守护,化解种种危机。

1.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长相知》是表现生死不渝的情歌,在剧中表现王昭君与元帝情投

意合、生死相依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感。

B.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意思是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

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

C.剧中的汉元帝在面对匈奴挑起事端的斗争时,表面上保持了大汉的

威严,实际上是对单于的忌惮,是个昏君形象。

D.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和亲,自己的部下却在边境骚扰,面对元帝的

质问和谅解,单于表面平静,内心复杂。

2.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中除正面描写外,还多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众人反应表现昭君的

美丽与不凡。

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众多人物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中

跃然纸上.

C.开头舞台说明描写了王昭君华丽出场,暗示出人物在剧情发展中将有

不俗表现。

D.作者对苦伶仃这个人物说出胡汉百姓心声之事极尽渲染,表现追求和

平的主题。

3.剧本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剧本设置昭君唱《长相知》这一情节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回答。

答案与解析

题组一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B项"说明老曹对老柳不信任,

直接导致老柳生病"错误,由"老柳顿悟一般责怪自己,小鲤鱼是来找你

一个人的,和鲤鱼巷那些人本来无关,你就不应该跑出去张扬。他拍着脑

袋骂自己傻瓜。他趴在井台上向小鲤鱼默默道歉,请它回来。但这条娇气

的鲤鱼已经伤透心,再也没有现身。……在湿漉漉爬行般的思绪中,老柳一

病不起"可知,是小鲤鱼的不见以及老柳自己内心对小鲤鱼的愧疚而导致

他生病,而不是因为“老曹对老柳不信任"。

2.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对‘小鲤鱼’

的深厚情感"错误,由"老柳像最后一条老根,刚开始不觉得什么,时间

越长越感到自豪。这是他的鲤鱼巷,是他的胞衣之地”等信息来看,应是

突出了对"鲤鱼巷"的深厚感情,而不是"小鲤鱼"。故选C。

3.该句通过老柳的心理描写,强调了小鲤鱼不是小鲤鱼,而是老柳的

象征。通过这种物我合一的想象,小鲤鱼的自由自在,喻指老柳对自己职

业的热爱:小鲤鱼对井的依恋,亦如老柳对鲤鱼巷的依恋。同时,推动情

节的发展:小鲤鱼消失后,老柳一病不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从文中来看,画线句是老柳看

小鲤鱼游动时的心理活动,重点信息是"它不是它""我就是它""我一

定是它",这说明在老柳的心中,他认为这小鲤鱼就是自己。

结合"那不是天线,是一挡、二挡、三挡、空挡、倒挡,摇进掰出,潇

洒自如""它在水中的滑行路线就是自己开公交车的路线"可知,小鲤鱼

在井中自由自在的游动,就好似自己在驾驶公交车,"老柳你没退休,你

只是变小了;你不用在路上开公交,你在水里开公交”可以看出老柳对自

己职业的热爱。

而小鲤鱼在井中的生活状态可以看出它对井的依恋,而从全文来看,老

柳认为鲤鱼巷就是自己的胞衣之地,所以小鲤鱼对井的依恋恰似老柳对鲤

鱼巷的依恋。在老柳的眼中,他和小鲤鱼已经合为一体,所以下义小鲤鱼

消失后,老柳一病不起,这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多义的涵养"在文中一方面指历史的变迁,“上升与沉沦可在须

臾间转换”,鲤鱼卷的繁华与落寞是大时代下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指小人

物的坚守,如对家园(鲤鱼巷)的坚守,对事业(职业)的坚守,对理想

信仰的坚守,对人品的坚守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丰富意蕴的能力。要理解文章的“多义",

考生需要明确角度,就本文来说,考生可以从"鲤鱼巷"和"老柳"两个

角度入手。

从鲤鱼巷的角度来看,由"三家姓柳四家姓肖。没人知道七户人家何时

来此,当时的七户只剩老柳家还在,其他几户何时搬离,是湮没在历史尘

埃中无关紧要的一个谜""上升与沉沦可在须臾间转换"可知,曾经的鲤

鱼巷是繁华热闹的,而现在七户人家仅剩下老柳一家,而且从下文"鲤鱼

巷这条破街,拆迁改造是早晚的事"可知,鲤鱼巷即将拆迁,鲤鱼巷从繁

华到落寞展现了时代历史的变迁。

从老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七户只剩老柳家还在....老柳像最后一条老

根,刚开始不觉得什么,时间越长越感到自豪.这是他的鲤鱼巷,是他的

胞衣之地",可以看出老柳对鲤鱼巷的情感之深,展现了老柳这一小人物

对家园的坚守;看到小鲤鱼在井中游动,老柳想到"它在水中的滑行路线

就是自己开公交车的路线。老柳你没退休,你只是变小了;你不用在路上

开公交,你在水里开公交",展现了老柳对事业的坚守;当儿子用买来的

鲤鱼来冒充的时候,老柳"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肥壮的鲤鱼抓起来,怀着厌

恶的心情把它们丢进垃圾箱,绝望的鲤鱼把铁皮垃圾箱拍得噱啪响。他宁

愿接受小鲤鱼一去不复返,也不能接受欺哄世人的勾当,这是恶行",展

现出老柳对人品的坚守;"他没像腹中空脾气大的人那样自我标榜‘我老

柳’如何,他什么也没说,只把水井又洗了一遍",他不用言辞来标榜自

己如何,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彰显自己对理想信仰的坚守。

题组二

1.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重在表现自

己对爬沙山的艰辛探索和最终引以为傲的心得"错。结合文本第五段可知,

作者将童年在浙东山区的爬山经历与爬沙山进行对比,重在表现爬沙山的

不易及爬沙山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生哲学。

2.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文章是通过

描写眼前的景色来侧面烘托‘我‘爬沙山观清泉时的心情的”错。结合文

本可知,文章不仅通过眼前的景色侧面烘托"我"爬沙山观清泉时的心情,

也通过直抒胸臆,如“满眼皆是畅快",直接抒发"我"愉悦的心情。

3.①刚开始爬沙山时,认为无比辛劳,踩几脚,已经气喘,不禁恼怒

却又无奈。后来找到方法心气平和了,不禁钦佩起自己。②爬到山顶欣赏

美景时心中十分畅快,发现山下的清泉后,惊讶之余伴随着悲哀、孤独与

惶恐。③下定决心下山看清泉时,感慨人生艰难,做好摔跤的准备,却意

外得以轻松下山,内心惊讶。④来到清泉旁,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不禁

神醉情驰.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爬沙山时,由原文"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

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

才踩几脚,已经气喘,不禁恼怒""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

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心气平和了,慢

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还

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吧。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

"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可见,"我"刚开始爬沙山时,认为无比辛劳,

踩几脚,已经气喘,不禁恼怒却又无奈。后来找到方法心气平和了,不禁

钦佩起自己。

爬上沙山时,由原义"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于

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

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

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

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可见,

“我”爬到山顶欣赏美景时心中十分畅快,发现山下的清泉后,惊讶之余

伴随着悲哀、孤独与惶恐。

下决心下山时,由原文"咬一咬牙,狠一狠心。总要出点事了,且把脖

子缩紧,歪扭着脸上肌肉把脚伸下去。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

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才两脚,已出溜下

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不前摔,也不后仰,一时变作了高加索山头

上的普罗米修斯。再稍用力,如入慢镜头,跨步若舞蹈,只十来下,就到

了山底“可见,"我"下定决心下山看清泉时,感慨人生艰难,做好摔跤

的准备,却意外得以轻松下山,内心惊讶。

来到清泉旁时,由原文"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

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

让人神醉情驰"可见,"我"来到清泉旁,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不禁神

醉情驰。

4.①将议论、抒情的语言融于叙事之中。作者将理性的议论、感性的

抒情借记叙爬沙山和看清泉的过程抒发出来,让人眼前一亮。②语言优美,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作者用如诗如画的语言描绘夕阳下的沙原和清泉,运

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展现了沙原和清泉的静谧之美。③寓庄于谐,

蕴含人生哲理,用诙谐的语言体现以柔克柔的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

由原文"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

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

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

“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慈父心疼女儿一样叫一声:这是什么地方,你

怎么也跑来了"〃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

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

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可见,作者将理性的议论、

感性的抒情借记叙爬沙山和看清泉的过程抒发出来,让人眼前一亮。

由原文"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进行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

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

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

安静静地躲藏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

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慈父心疼女儿一样叫一声:这是什么地方,你怎

么也跑来了"可见,作者用如诗如画的语言描绘夕阳下的沙原和清泉,运

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展现了沙原和清泉的静谧之美。

由“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

厮磨”知,寓庄于谐,蕴含人生哲理,用诙谐的语言体现以柔克柔的哲学

道理。

题组三

1.B

【解析】本题考查对戏剧内容的理解能力。

A项”在剧中表现三昭君与元帝情投意合、生死相依而又恋恋不舍的情

感"错误,《长相知》本来是表现生死不渝爱情的情歌,而剧中却赋予其

新的意义,象征汉、匈长久友好,世代相知。

C项"表面上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实际上是对单于的忌惮,是个昏君形

象"错误,元帝是言行既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又给单于以充分理解,是个

明君形象。

D项"表面平静”错。结合原文"(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

"(离座)陛下""(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

等分析,单于应该是大惊失色、紧张的,不能得出"表面平静"。

2.D【解析】本题考查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极尽渲染〃错。结合原文"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

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苦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