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中原地区早期青铜铸造工艺的突出代表,区别于近东体系中的冶金技术,它迅速创建了泥范块范法技术体系,几乎不见锻造器物,生产出造型独一无二的礼器,如爵、鼎等容器组合。由此可见()A.殷商时期青铜文明已达到高峰 B.技术提升伴随着人类的迁徙C.古代中国青铜技艺具有独特性 D.早期中外文明交流日趋频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根据材料“区别于近东体系中的冶金技术,它迅速创建了泥范块范法技术体系,几乎不见锻造器物,生产出造型独一无二的礼器”可知,夏朝青铜技艺具有创造性,体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C项正确;“殷商时期青铜文明已达到高峰”表述过于绝对,且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文化的遗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类的迁徙对技术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古代中国文明与外国文明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2.据《左传》记述:“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礼”)以观德,德以处事。”春秋时期,“德”的内涵不再强调礼乐等级和对天子的服从,转而强调对民的重视。战国时期,“德”的内涵呈多元化发展,其中部分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宗法秩序逐渐破败 B.儒家思想影响扩大C.变法运动开始兴起 D.统一之势渐趋明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可知,“德”的内涵由西周强调礼乐等级和对天子的服从到春秋时期强调对民的重视再到战国时期“德”的内涵呈多元化发展,其中部分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走向崩溃,而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这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走向瓦解,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德”的内涵的变化,并未体现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变法运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3.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规定:民众在迁移时,应将自己的户籍资料一并迁移,没有及时迁移的会受到严厉处罚,乡里的啬夫等人也会连带受到相应的处罚。据此可知当时()A.乡里组织结构更加健全 B.中央集权趋势明显增强C.政府对基层管治较严格 D.流民众多危害社会安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民众在迁移时,应将自己的户籍资料一并迁移,没有及时迁移的会受到严厉处罚,乡里的啬夫等人也会连带受到相应的处罚”,可知,汉代通过法律对基层户籍迁移进行严厉的规定,说明此时政府对基层管理较为严格,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乡里组织的结构信息,排除A项;仅从法律对户籍迁移的规定,无法得出中央集权趋势明显增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基层的管理,不能得出流民众多带来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4.唐朝的法令规定:“诸道士、女冠、僧、尼,州县三年一造籍,具言出家年月、夏腊、学业,随处印署,一本送祠部,一本送鸿胪,一本留于州县,其身死及数有增减者,每年录名及增减因由,状申祠部,具入帐。”此举旨在()A.限制寺院僧侣数量 B.防止国家赋役流失C.维护儒家正统地位 D.抑制地方豪强膨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诸道士、女冠、僧、尼,州县三年一造籍,具言出家年月、夏腊、学业,随处印署,一本送祠部,一本送鸿胪,一本留于州县……”,可知,唐朝对道士、女冠、僧、尼等籍贯进行登记造册,加强对寺院道观人口的控制,防止国家赋役流失,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道士、女冠、僧、尼等籍贯的登记,并未提及对其数量的限制,排除A项;该政策与儒家正统地位无关,排除C项;此举只要是加强对寺院道观人口的管理,保证国家的赋役收入,并不是抑制地方豪强,排除D项。故选B项。5.明初在辽东地区(东抵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北抵开原,南达旅顺口)大力兴建城镇,由此辽东地区城镇迅速发展,但辽东以外地区的城镇极少,几乎没有一座成规模的大中型城市。明政府这一布局的战略意图是()A.延续前朝民族政策 B.维护明朝政权安全C.促进边疆经济发展 D.防范各地农民起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由此辽东地区城镇迅速发展,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以维护明朝的统治,B项正确;明政府这一布局继承了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并非延续元朝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明政府这一布局的战略意图并非为了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明初社会相对稳定,明政府的这一布局是为了巩固政权,而不是防范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6.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建立了厦门船厂(英)、下海浦船厂(美)、望益纸馆(葡)、浦东铁厂(英)等近代企业,这是外资在中国创办的最早一批近代企业。这()A.表明列强获得资本输出特权 B.导致清政府丧失经济主权C.引发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动 D.加速了清政府的政治变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年后的晚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会导致中国新的阶级产生,如无产阶级,会引发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C项正确;列强获得资本输出特权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排除A项;导致清政府丧失经济主权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加速了清政府的政治变革,与史实不相符,此时属于学习器物时期,尚未涉及政治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年轻一辈学人,强调以“思想解放”和“改造”为中心,主张在文化上重建一个新的中国。这些主张()A.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 B.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D.反映了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此时的梁启超已经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爱护者,不仅认为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救中国,甚至认为中西文化的交融乃是救世界的良方,主张在文化上重建一个新的中国,反映了对民族复兴的追求,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排除B项;“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的说法属于梁启超行为所带来的结果,但是材料中并未提及梁启超提出主张后人民群众的的反应和客观效果,排除C项。故选D项。8.中央苏区创作了许多“红色戏剧”,如《志愿当红军》《春耕突击队》等。这些戏剧的创作者是党内文化人士和苏区群众,主角从才子佳人为主转变为工农群众为主,唱词融入江西方言,舞台也从歌舞剧场转到田间地头。这表明当时()A.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B.致力于提高群众文化水平C.积极推动全国团结抗战 D.注重宣传和组织工农群众【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共对峙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这些戏剧的创作者是党内文化人士和苏区群众,主角从才子佳人为主转变为工农群众为主,唱词融入江西方言,舞台也从歌舞剧场转到田间地头。”可知,当时为了赢得工农群众的支持,调动工农群众革命的积极性,注重舆论宣传,D项正确;根据材料“《志愿当红军》《春耕突击队》”可知,“红色戏剧”的主题并非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中央苏区创作了许多“红色戏剧”并非是为了提高群众文化水平,排除B项;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且在苏区,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是创作于1961年的宣传画。这一宣传旨在()A.为工业化服务 B.巩固国家的阶级基础C.克服经济困难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后,我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在农业上表现为大办农业,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倒退,出现了经济困难的现象,材料漫画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经济困难,C项正确;大办农业与工业化没有多大关联,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仅涉及农民阶级,排除B项;该宣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经济苦难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0.1999年9月,我国全面推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2年,一些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北京290元,太原156元,沈阳205元,上海280元,广州300元,成都178元,银川160元。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实施()A.与当地经济水平挂钩 B.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 D.使各地生活水平出现差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2年(中国)。据题意可知,到2002年,我国一些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所区别,经济更发达的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更高,而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城市:太原、沈阳、成都和银川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略低,说明这一制度的实施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匹配,A项正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与市场调节无关,而是与政府宏观调控有关,排除B项;“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一些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同并不能反映各地生活水平出现差异,排除D项。故选A项。11.有学者认为农业起源于中东,再传布到全球各地。如果要质疑这一观点,可以使用的论据是()A.中美洲人种植了玉米 B.张骞将苜蓿带回中原地区C.河姆渡居民已饲养猪 D.小麦、大麦原产地在西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中美洲不属于中东,且玉米是粮食作物之一,属于农业,A项正确;苜蓿原产地在伊朗一带,但苜蓿是牧草,不属于农作物,排除B项;河姆渡文化是古代中国遗存,但饲养猪不属于农业,排除C项;“小麦、大麦原产地在西亚”符合农业起源于中东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2.6世纪,史称查士丁尼瘟疫的鼠疫在地中海沿岸爆发,其流行及传播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可知当时()A.亚历山大是地中海商业中心 B.地中海沿岸各地联系较为密切C.鼠疫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灭亡 D.人口锐减致使封君封臣制崩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世纪(罗马)。据图2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鼠疫的爆发有直接关系,说明海外贸易发展是导致“查士丁尼瘟疫”广泛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B项正确;当时君士坦丁堡是地中海商业中心,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灭亡与鼠疫无关,排除C项;此次瘟疫使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但并未使封君封臣制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13.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皮科·德拉·米兰多拉在《论人的尊严的演说》中说:“人既不存在于天堂,也不存在于地狱;既不是短暂的,也不是不朽的,他们可以用□□□□成为自己的造物主,把自己造就成想变成的任何人。”文中□□□□处缺失的内容应是()A.人文主义 B.科学技术 C.君主权力 D.自由意志【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米兰多拉认为人可以把自己造就成想变成的任何人,这肯定了人的决定作用,即人可以用自由意志成为自己的造物主,D项正确;材料中米兰多拉的观点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最早兴起于天文学领域,排除B项;材料强调人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君主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14.西班牙殖民者在每一次殖民行动之前,都用最后通牒的方式向印第安人宣告: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并将其委托给教皇管理,而教皇又把你们居住的岛屿和陆地以及这里的万物赠给了西班牙国王……如果你们违抗命令,将遭受不可言喻的损失和灾难。这反映出当时殖民扩张的特点是()A.以教皇为主导力量 B.以传教为核心目的C.神权与王权相统一 D.武力结合精神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西班牙殖民者在每一次殖民行动之前,都用最后通牒的方式向印第安人宣告: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并将其委托给教皇管理”可知,西班牙殖民扩张具有神权色彩,根据材料“而教皇又把你们居住的岛屿和陆地以及这里的万物赠给了西班牙国王……”可知,西班牙殖民扩张具有王权色彩,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以王权为主导力量,排除A项;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目的是掠夺财富,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西班牙殖民扩张的武力性,只体现了对印第安人的精神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15.法国的旅游指南类书籍最早出版于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形成出版风潮。这些书籍中,有的属于“饱学之士”和“文人”指南,具有教育意义,是旅途中的良师益友;有的扮演“管家”的角色,为旅行者打点衣食住行所有细节。这种“风潮”反映出当时法国()A.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B.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C.中间阶层逐渐壮大 D.实现了政治长期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欧洲)。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中产阶层逐渐壮大,他们生活的改善,以旅游为代表的休闲娱乐运动逐渐兴起,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旅游潮,且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的是英国,排除A项;19世纪中期法国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排除B项;“实现了政治长期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6.1953年美国新闻署报道:“由于卫星国大众的抵制,苏联承诺推动‘改革’与‘让步’,特别是承诺允许农民退出集体农庄,苏联政府不得不为实现他们的承诺而承担义务”。由上述报道的态度及立场可推知,当时()A.舆论斗争成为冷战的主要方式 B.东欧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C.苏联的农业政策遭受重大失败 D.制度竞争是冷战的重要领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突出的农业问题,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而1953年美国新闻署报道称:是“由于卫星国大众的抵制,苏联承诺推动‘改革’与‘让步’,所以美国企图利用舆论手段来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舆论斗争成为冷战的主要方式,A项正确;东欧并未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排除B项;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冷战是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各领域的对立,并非制度竞争,排除D项。故选A项。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有4题,都为必考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面对“天下恶乎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希腊人极为推崇城邦独立自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希腊人容忍并且享受分裂状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城邦领土的过度扩张,便意味着公民集团的扩大,意味着公民与国家间关系的疏远以及公共生活的松懈甚至完全丧失。——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1)概括材料中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古希腊人认为“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这一矛盾在近现代是如何得以解决的?请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答案】(1)特点:各家学派都强调大一统的思想。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各家学派关注社会现实;人们渴望统一。(2)解决方法:实行代议制民主。说明: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力,立法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建立起君主立宪制。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形成,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国王的行政权转移至以首相为首的内阁手中,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19世纪以来,英国进行了多次的议会改革,逐步实现了普选权,英国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平民政治。【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先秦时期。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定于一”“尚同”“宇宙的本质是‘一’”“‘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可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都强调大一统的思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当时的时代特征、各学派的关注对象和人民的需要等方面考虑。【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第一小问解决方法,根据所学可知,近现代世界解决方法主要是实行代议制民主。第二小问说明,以英国为例,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历程加以说明。如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权力经历了三次转移,第一次《权利法案》的颁布,立法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第二次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至内阁;第三次议会改革,由贵族政治逐渐转变为平民政治。英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发展完善。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史、特别是清史的研究者,往往自动放弃了对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历史的探索。其结果是,明清史长期以来讨论的问题都是被局限在一个传统社会、“古代史”的框架内,讨论明清社会如何衰落,某些新的因素如何受到制度的阻滞而夭折。于是,这种状况就更强化了近代史的“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靠自己已经无法变化,只有凭借外力的推动。难道明清、甚至宋元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历史线索,到道光二十年以后都不翼而飞了吗?打破分期的桎梏,实现“瞻前顾后”并非难事。——摘编自赵世瑜《明清史与近代史:一个社会史视角的反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赞成或者反对,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1:论题:我赞成19世纪中期近代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大变局”。阐述:经过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突,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司法、关税、领土等大量主权;经济上,外国资本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使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冲击,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思想文化上,西方宗教与文化在坚船利炮掩护下涌入中国,中西文化交流融会,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综上所述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引发了19世纪中期中国的大变局。【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论题)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示例1:论题:根据材料“于是,这种状况就更强化了近代史的“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靠自己已经无法变化,只有凭借外力的推动。”得出:我赞成19世纪中期近代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阐述过程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阐述: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鸦片战争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最后,小结升华,呼应论题。综上所述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引发了19世纪中期中国的大变局。19.以下是一位山西太原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8年四月二十日(5月19日)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众闻日军受伤,莫不喜欢,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四月二十七日(5月26日)近日红、日两军不闻有开战之处,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七月初一日(7月27日)太原县公署(日军扶植的伪政权)知事武克恭所用之属员,君子少而小人多,由是横征厚敛。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县公署及在县常驻日军亦无法挽救。1939年二月二十七日(4月16日)传言:昨日清源高白镇之红军邀截日军之运输汽车两辆,捆去日军三名……三月二十七日(5月16日)“攻剿”红军之县政府日军,集合清原县城、晋祠镇堡、太原县城之处之日军五六百名,昨晚上山……不见一个红军……日军大肆搜寻,毫无踪影,惟将杜里坪、杏坪两村之房舍,并所存之粮全行烧毁,其牛、驴、马匹收牵而去,猪、羊、鸡用刀杀毙。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据刘大鹏遗著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整理(注:日记中红军即八路军。括号中日期为日记标注者所加阳历日期。)(1)任选材料中的两个群体,概括其行为,并据此说明当时抗战的形势。(2)日记中有很多关于“红军”攻击日军的“传述”“传言”,你如何看待这些“传述”“传言”的史料价值?【答案】(1)行为:八路军:1938年5月19日八路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1938年7月27日八路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 。当地群众:1938年5月26日送饷给八路军,入风峪中,每日不间断。形势:1938年5月19日--1938年7月27日属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日军集中主力进攻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当地群众支援八路军抗战,抗日取得一些成果。(2)史料价值:日记中有很多关于“红军”攻击日军“传述”“传言”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1938年--1939年八路军在山西太原农村抗战的情况。【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行为:八路军:根据材料“1938年5月19日 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得出:1938年5月19日八路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根据材料“1938年7月27日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得出:1938年7月27日八路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当地群众:根据材料“1938年5月26日 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得出:1938年5月26日送饷给八路军,入风峪中,每日不间断。第二小问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38年5月19日--1938年7月27日属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日军集中主力进攻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当地群众支援八路军抗战,抗日取得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