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智能化工厂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TOC\o"1-2"\h\u14328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321901.1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2289541.1.1智能制造体系的构建 2169431.1.2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 286751.1.3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3196201.1.4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3262961.1.5智能制造基本概念 386101.1.6智能制造特征 33296第二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44326第三章智能制造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 598611.1.7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 5265681.1.8智能制造技术的组成 5102551.1.9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 5316721.1.10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584971.1.11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6301071.1.12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与评估 6305411.1.13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6197301.1.14智能制造安全与环保 629735第四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 66893第五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集成 7212431.1.15引言 7256961.1.16系统设计原则 819041.1.17系统设计流程 8196361.1.18引言 853781.1.19硬件集成方法 9188121.1.20软件集成方法 9171081.1.21系统集成策略 955411.1.22系统集成注意事项 95907第六章智能制造项目管理与实施 9168571.1.23项目管理概述 1077471.1.24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 10299561.1.25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 10261641.1.26项目启动阶段 10179211.1.27项目规划阶段 1144681.1.28项目执行阶段 1181221.1.29项目验收与总结阶段 1120344第七章智能制造安全与质量控制 11274571.1.30概述 1199321.1.31安全管理内容 12224401.1.32安全管理方法 12107651.1.33概述 1255381.1.34质量控制内容 12136971.1.35质量控制方法 1319771第八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136361.1.36概述 1315641.1.37培养目标 1317911.1.38培养途径 13161921.1.39培养机制 1428611.1.40概述 1464071.1.41课程体系结构 14275311.1.42课程设置原则 14197061.1.43课程内容 1530250第九章智能制造实习与实践 15186421.1.44实习基地概述 155501.1.45实习基地建设内容 15118901.1.46实践项目 1672041.1.47案例分析 1618679第十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评价与持续改进 16142601.1.48评价原则 16181911.1.49评价内容 1753071.1.50评价方法 17197581.1.5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7167331.1.52加强实践教学 17180221.1.53优化评价体系 1892101.1.54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18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布局。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智能制造体系的构建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旨在构建一个高度集成、协同、自适应的智能制造体系。该体系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智能制造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1.1.2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使得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和工艺,实现小批量、多样化、个性化的生产。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1.1.3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工业互联网,企业可以实现设备、生产线、工厂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实时监控和分析处理。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1.1.4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故障预测、质量检测等功能。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第二节智能制造基本概念与特征1.1.5智能制造基本概念智能制造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要素的高度集成、协同和自适应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智能制造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1.1.6智能制造特征(1)高度集成:智能制造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设备、信息等进行高度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自适应性强:智能制造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生产计划和工艺。(3)实时监控与优化: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实现生产过程的持续优化。(4)数据驱动:智能制造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决策和优化。(5)网络化协同: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协同,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6)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小批量、多样化、个性化的生产。第二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第一节人才培养目标在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目标,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理论素养: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智能制造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2)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实际智能制造项目中的参与和操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设备调试、系统维护、故障排除等。(3)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发展的需求。(4)国际视野: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了解全球智能制造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贡献力量。(5)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备全面素质的智能制造人才。第二节人才培养定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紧密结合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具体定位如下:(1)服务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核心,培养能够适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2)支撑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智能装备制造、系统集成、数据处理等,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地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4)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以引领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5)国际化人才培养: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智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人才保障。第三章智能制造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第一节智能制造技术基础1.1.7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制造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制造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1.8智能制造技术的组成(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智能制造提供信息支持和数据处理能力。(2)自动化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控制器技术等,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3)网络技术:包括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通信等,实现制造设备、系统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4)大数据技术:对制造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智能制造提供数据支持。(5)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决策和优化。1.1.9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1)设备智能化: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生产过程智能化: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产品智能化:将智能技术融入产品设计中,提升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4)服务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个性化服务。第二节智能制造相关技能1.1.10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管理(1)系统设计:掌握智能制造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设备选型、系统集成等技能。(2)系统管理:掌握智能制造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功能优化等技能。1.1.11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1)技术应用: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和场景,提高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2)技术推广:了解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动态,推动先进技术的引入和普及。1.1.12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与评估(1)项目实施:掌握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流程、项目管理方法和风险控制技能。(2)项目评估:掌握智能制造项目的评估方法,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优化。1.1.13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1)人才培养:制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2)团队建设:搭建智能制造团队,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团队整体能力。1.1.14智能制造安全与环保(1)安全管理:掌握智能制造安全风险识别、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技能。(2)环保管理:了解智能制造环保政策,实施绿色制造,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第四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第一节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深度融合的桥梁。其主要通过工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智能控制与优化调度。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1)工业大数据:通过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持。(2)云计算: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基础设施支持。(3)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与数据传输。(4)网络安全:保障工业互联网系统安全,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第二节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学习:通过算法自动分析历史数据,为生产过程提供优化建议。(2)深度学习: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复杂任务的自适应学习。(3)计算机视觉: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与监控。(4)自然语言处理:实现对人类语言的识别与理解,为智能问答、智能客服等应用提供支持。第三节与自动化与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通过机械臂、无人机等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2)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PLC、DCS等控制系统,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控制与调度。(3)传感器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物理量,为控制系统提供数据支持。(4)仿真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模拟与优化。(5)供应链管理:通过自动化物流系统,实现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智能调度与优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的应用,将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第五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集成第一节系统设计原理1.1.15引言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系统设计原理是指导智能制造系统设计的基础,旨在构建具有高效、稳定、安全等特点的智能制造系统。1.1.16系统设计原则(1)模块化原则:将智能制造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实现模块间的独立性,便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2)开放性原则: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3)实时性原则:智能制造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实时信息的需求。(4)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性,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5)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6)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设计和运行成本。1.1.17系统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分析企业需求,确定智能制造系统的功能和功能指标。(2)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备、软件架构、网络通信等。(3)设备选型: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保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4)软件开发:根据设计方案,开发系统软件,实现各项功能。(5)系统集成:将各功能模块进行集成,保证系统正常运行。(6)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和功能测试,验证系统设计是否符合要求。(7)系统部署: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现场,进行实际应用。第二节系统集成方法1.1.18引言系统集成是智能制造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将各个独立的系统或设备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系统集成方法。1.1.19硬件集成方法(1)直接连接:将各个设备通过物理接口直接连接,实现数据传输。(2)网络连接:通过以太网、无线网络等手段,将设备连接到同一网络,实现数据交互。(3)分布式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将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和协同作业。1.1.20软件集成方法(1)数据集成:通过数据接口、中间件等技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2)应用集成:通过集成中间件、企业服务总线(ESB)等技术,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3)平台集成:采用统一的开发平台和框架,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1.1.21系统集成策略(1)总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系统集成总体方案,保证各系统之间的协同性和一致性。(2)分步实施:将系统集成分为多个阶段,逐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集成。(3)技术创新: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系统集成的功能和稳定性。(4)人员培训: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系统集成团队的技术水平。1.1.22系统集成注意事项(1)兼容性:保证系统集成后,各系统或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出现兼容性问题。(2)可靠性:提高系统集成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3)安全性:加强系统集成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设备故障。(4)维护性:简化系统维护过程,提高系统可维护性。(5)经济性: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系统集成成本。第六章智能制造项目管理与实施第一节项目管理知识1.1.23项目管理概述在智能制造领域,项目管理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项目管理是指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质量标准,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项目管理涉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1.1.24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1)项目目标:明确项目要实现的目标,包括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2)项目范围:确定项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明确项目范围,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3)项目进度: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任务,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4)项目成本:合理估算项目成本,制定成本控制措施,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5)项目质量:制定质量标准,实施质量监控,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6)项目团队: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团队协作效率。1.1.25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1)项目管理方法: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敏捷项目管理(Scrum)、精益项目管理(LeanProjectManagement)等。(2)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PERT图、项目管理软件(如MicrosoftProject、Primavera等)。第二节项目实施策略1.1.26项目启动阶段(1)确定项目目标:明确项目要实现的目标,包括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2)组建项目团队:挑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3)制定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目标和任务,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成本预算、质量标准等。1.1.27项目规划阶段(1)明确项目范围:确定项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明确项目范围,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2)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根据项目任务和资源,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任务,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3)制定成本预算:合理估算项目成本,制定成本控制措施,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4)制定质量标准:明确项目质量要求,制定质量监控措施,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1.1.28项目执行阶段(1)落实项目计划:按照项目进度计划,组织项目团队实施项目任务。(2)监控项目进度: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3)控制项目成本: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4)保证项目质量:实施质量监控,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1.1.29项目验收与总结阶段(1)项目验收:在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2)项目总结: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管理提供借鉴。第七章智能制造安全与质量控制制造业智能化工厂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安全与质量控制成为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本章将从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安全管理1.1.30概述智能制造安全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人员、设备、环境、物料等各个方面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防和控制,保证生产安全、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1.1.31安全管理内容(1)安全风险识别:对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包括机械、电气、化学、生物等方面。(2)安全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导致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3)安全预防措施:针对评估出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设备防护、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4)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5)安全监督检查: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6)安全处理:对发生的安全进行调查、处理,总结原因,制定整改措施。1.1.32安全管理方法(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保证安全管理落实到位。(2)安全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3)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第二节质量控制1.1.33概述智能制造质量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产品质量、工艺质量、设备质量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1.1.34质量控制内容(1)质量目标制定:明确产品质量目标,包括功能、可靠性、寿命等方面。(2)质量策划:根据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策划,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3)质量控制措施: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等。(4)质量改进: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5)质量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6)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目标的有效实施。1.1.35质量控制方法(1)统计质量控制:运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分析质量波动原因,制定改进措施。(2)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全面提升。(3)质量工程技术:运用先进的质量工程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4)质量成本分析:分析质量成本,优化质量投入,提高质量效益。通过以上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智能制造工厂能够保证生产安全、提高产品质量,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八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第一节人才培养模式1.1.36概述制造业智能化工厂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必须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本节将从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机制三个方面阐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1.1.37培养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智能制造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维护能力。(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1.1.38培养途径(1)课程教学:通过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传授智能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2)实践教学: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竞赛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创新能力。(4)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1.1.39培养机制(1)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2)教学质量保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3)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4)评价与反馈:定期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培养方案。第二节课程体系设计1.1.40概述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智能制造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原则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阐述智能制造课程体系设计。1.1.41课程体系结构(1)理论课程:包括智能制造基础、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项目管理等课程。(2)实践课程:包括智能制造实验室、智能制造实习、智能制造实训等课程。(3)选修课程:包括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选修课程,如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4)综合课程:包括智能制造案例分析、智能制造项目管理、智能制造创新创业等课程。1.1.42课程设置原则(1)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2)结合行业需求,强化实践性课程设置。(3)重视创新能力培养,设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4)注重国际化视野,引入国内外先进课程资源。1.1.43课程内容(1)智能制造基础:介绍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技术体系等。(2)智能制造技术:涵盖智能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3)智能制造系统:讲解智能制造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法和应用案例。(4)智能制造项目管理:探讨智能制造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智能制造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6)智能制造创新创业:介绍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创业机会和挑战。通过以上课程体系设计,旨在培养具备智能制造领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第九章智能制造实习与实践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实习与实践环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智能制造技术、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本章将从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实习基地建设1.1.44实习基地概述实习基地是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实用的智能制造环境,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智能制造技术。实习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实习基地应具备实际生产环境的特点,满足学生实习需求。(2)先进性:实习基地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紧跟智能制造发展趋势。(3)开放性:实习基地应对外开放,吸引企业参与,实现产学研一体化。1.1.45实习基地建设内容(1)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智能制造生产线、实验设备、检测仪器等。(2)软件资源建设:包括实习指导书、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3)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习教学。(4)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评价标准等。第二节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1.1.46实践项目(1)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学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智能制造生产线,包括生产流程、设备选型、控制系统等。(2)智能制造系统调试与优化:学生参与智能制造系统的调试与优化工作,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智能制造设备维护与管理:学生了解智能制造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方法,提高设备可靠性。(4)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学生参与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培养项目组织与协调能力。1.1.47案例分析以下为两个典型的智能制造实践项目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该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决定进行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人员2024事业编工作合同书版
- 2025年度厨房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鲜烧烤餐厅餐饮服务承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林权林地租赁合同(林业资源开发)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现代化项目承包经营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美术专业人才培训与就业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成都家庭净水器租赁与节能补贴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度遗产分割与遗产权益分配及管理执行合同3篇
- 青岛工程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研究
- 基于合作博弈的大规模多源联合外送及利益分配模型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试题 生物 含答案
- 2025年湖南省通信产业服务限公司春季校园招聘7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电影之创战纪》课件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术中护理
- 三方采购协议范本
-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安全学原理第2版-ppt课件(完整版)
- 倾听是一种美德
- 武汉东湖宾馆建设项目委托代建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