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作业指导书TOC\o"1-2"\h\u100第一章绪论 212740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311471.2研究内容与方法 3217751.2.1研究内容 351331.2.2研究方法 325673第二章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325272.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目标 3236582.2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 4185152.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44522第三章农村产业发展 5100803.1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515963.2特色产业发展策略 5271683.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523484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48624.1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6238444.2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6128994.3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 719776第五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7194025.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7179185.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831615.3农村生态补偿机制 85906第六章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9101076.1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9181036.2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943646.3农村人才激励机制 911683第七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189607.1农村基层组织现状与问题 10121277.1.1现状 10235777.1.2问题 10232087.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策略 11165677.2.1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11229127.2.2优化资源配置 1176057.2.3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1159087.3农村基层组织创新与改革 11173907.3.1推进组织创新 11291037.3.2深化体制改革 113570第八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12167088.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12258328.1.1成果 12326088.1.2存在的问题 1295358.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28908.2.1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12108028.2.2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1379358.3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提升 13159188.3.1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13323978.3.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素质 13244708.3.3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138764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 1411479.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与问题 1432959.1.1现状 1474889.1.2问题 1427269.2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构建 14218339.2.1健全农村基层组织体系 14126869.2.2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14189759.2.3加强农村社会治安治理 1447319.2.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15298709.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1520319.3.1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理念 1575669.3.2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 15142709.3.3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手段 1515474第十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估与展望 151823210.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估方法 152565210.1.1定量评估方法 153213910.1.2定性评估方法 161026010.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分析 161190010.2.1经济效益分析 16311210.2.2社会效益分析 162244010.3乡村振兴战略展望与政策建议 162510210.3.1乡村振兴战略展望 162786910.3.2政策建议 17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农村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村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等。因此,深入研究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内容与方法1.2.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分析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的内在联系,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2)梳理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总结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3)借鉴国内外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农村发展的对策建议。1.2.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法规、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对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2)实证分析法:以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运用统计数据、案例研究等手段,对农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3)比较分析法:借鉴国内外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农村发展的优势和不足。(4)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5)专家咨询法:在研究过程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第二章乡村振兴战略概述2.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全面推进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领域的发展,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人才培育: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3)文化繁荣: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4)生态宜居: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村生态安全,提高农村居住品质。(5)组织振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2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为“五个振兴”:(1)产业振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2)人才振兴:实施农村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3)文化振兴: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4)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5)组织振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2.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2)项目支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3)金融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4)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5)产业融合: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6)人才培养: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才素质。(7)文化传承:加强农村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8)生态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绿色发展。(9)组织创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第三章农村产业发展3.1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产业单一、附加值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此,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益,是实现农村发展的关键。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互动。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3.2特色产业发展策略特色产业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以下为几种特色产业发展策略:(1)发挥地域优势,挖掘特色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确定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地域品牌。(2)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3)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研发创新,提高特色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4)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利用电商平台、农产品展会等渠道,拓宽特色产品销售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3.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条件。完善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搭建产业协同发展载体。通过产业园区、农业综合体等平台,促进农村产业要素集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激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1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分析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不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村基础设施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农村基础设施由于建设标准低、维护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赖投入,而投入有限,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不善。一些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腐败、浪费等问题,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4.2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现状,未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农村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二是突出重点,优化布局。优先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重点推进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提高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工作,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安全、可靠。四是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发挥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等级,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布局,提高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完善农村通信网络。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接入能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3)保障农村供水供电。加强农村供水供电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供电质量和安全。(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3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是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加大投入。应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资金来源。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审批、招投标、施工等环节,保证项目质量。提高运营维护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维护,保证基础设施长期稳定运行。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监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第五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5.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农村生态平衡、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探讨以下策略:(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居民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3)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治理,重点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问题。(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5.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3)农业废弃物处理。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引进、推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果。(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效机制,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5.3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旨在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外部性问题。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村生态补偿机制:(1)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根据农村生态环境功能、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政策。(2)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包括财政资金、企业捐赠、社会募集资金等。(3)生态补偿对象与标准。明确生态补偿对象,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保证生态补偿资金的合理分配。(4)生态补偿实施方式。采取直接补偿、间接补偿、政策补偿等多种方式,提高生态补偿效果。(5)生态补偿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监督与评估机制,保证生态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落实。第六章农村人才队伍建设6.1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当前,农村人才队伍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总量不足。我国农村人口占比较高,但农村人才总量相对较少,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短缺,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2)人才结构不合理。农村人才队伍中,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失衡,导致农村发展缺乏有力支撑。(3)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条件相对落后,加之城市就业机会多、待遇优厚,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4)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有待提高,难以满足农村人才多样化需求。6.2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为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优化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农村本土人才。同时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农村发展。(3)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人才交流,促进农村人才与城市人才互动合作,提高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4)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3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农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乡村振兴。以下为农村人才激励机制的几个方面:(1)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农村人才政策体系,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政策、金融支持等。(2)提高待遇保障。提高农村人才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保证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3)搭建发展平台。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鼓励农村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4)强化荣誉激励。对在农村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提升农村人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5)注重精神激励。弘扬农村人才的奉献精神,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的社会氛围,激发农村人才的内在动力。第七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7.1农村基层组织现状与问题7.1.1现状农村基层组织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承担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当前,农村基层组织主要包括村委会、村民小组、村支部等。在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在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职能划分等方面逐步完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村级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通过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等途径,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实现了民主管理,提高了村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3)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政策宣传、产业扶贫、民生保障等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7.1.2问题尽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组织力量薄弱。部分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素质不高,难以胜任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的重任。(2)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基层组织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3)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村民利益受损。(4)村级债务问题突出。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因举债过多,导致债务负担沉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7.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策略7.2.1加强组织队伍建设(1)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素质。通过培训、选拔、交流等途径,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7.2.2优化资源配置(1)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扶持等途径,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资金支持力度。(2)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7.2.3完善民主管理制度(1)加强村民自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在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权利。(2)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民主监督机制,保证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7.3农村基层组织创新与改革7.3.1推进组织创新(1)优化组织结构。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农村基层组织结构,提高服务能力。(2)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效率。7.3.2深化体制改革(1)优化职能配置。明确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定位,实现职能优化、协同、高效。(2)改革用人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用人制度,拓宽人才选拔渠道,提高人才素质。(3)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政策,为农村基层组织创新与改革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8.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8.1.1成果(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2)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面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涵盖了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3)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8.1.2存在的问题(1)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部分领域和地区仍存在供给不足、服务不均衡的问题。(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3)公共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8.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8.2.1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坚实基础。(2)拓展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逐步拓展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需求。(3)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8.2.2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1)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2)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3)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监管。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保证服务质量。8.3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8.3.1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1)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提升服务水平。(2)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运维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运维管理制度,保证设施正常运行。8.3.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素质(1)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人员培训。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业务水平。(2)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结构。引进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8.3.3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1)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2)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9.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与问题9.1.1现状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完善,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2)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3)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4)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9.1.2问题尽管农村社会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尚不完善,一些地方存在组织弱化、功能虚化的问题;(2)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3)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还存在黑恶势力、村霸等违法犯罪问题;(4)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污染问题仍然严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9.2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构建9.2.1健全农村基层组织体系(1)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水平;(2)加强乡镇与村级组织的协调配合,形成治理合力;(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多元化。9.2.2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1)优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3)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9.2.3加强农村社会治安治理(1)深入推进农村治安重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2)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高村民法治意识;(3)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治理效率。9.2.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1)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大污染治理力度;(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提高治理科学性;(3)增强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绿色发展共识。9.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9.3.1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理念(1)树立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2)强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思维。9.3.2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局面;(2)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优化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