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泗县九里沟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泗县九里沟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泗县九里沟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泗县九里沟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泗县九里沟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泗县九里沟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琴王昌龄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琴用特生的梧桐制作而成,虽然它外表质朴无华,琴声却分外幽远、清雅。B.听者的思绪被带到遥远的古代,以此衬托出演奏技艺赋予琴声的特殊魅力。C.诗人善于将无形的琴声具体化,以风雪、江山等景象绘出琴声情调的变化。D.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2.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新时代中国青年拥有的最亮丽青春底色是爱国,青年对国家发展信心强烈,青年勇于挺身而出国家利益。新时代青年是当代中国伟大发展成就的见证者,在成长过程中,使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青年是时代的,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代代青年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进入新时代,“实力爱国”的中国青年一定是中华民族生气勃发、的排头兵,一定是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目标的蓬勃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会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伟大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拥护全方位晴雨表引吭高歌B.拥护全天候气压表高歌猛进C.维护全天候气压表引吭高歌D.维护全方位晴雨表高歌猛进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B.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C.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D.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巾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巾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反而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B.中国青年反而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C.而且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D.中国青年而且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一之一,对世界上这座目前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一组组数据的支撑。全长11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1.2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2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世界__________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_______________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14项,3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______________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_________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首创截止前仆后继自信心B.创新截至前赴后继自信力C.首创截至前赴后继自信心D.创新截止前仆后继自信力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B.连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C.世界最重的沉管,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D.连接海底隧道的世界最重的沉管重约8万吨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B.对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C.对世界上这座目前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一组组数据的支撑。D.对世界上这座目前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一组组数据的支撑。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的改变,()。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值得注意的是,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心灵“”。它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那会导致书店逐渐丧失其本身的价值与内涵。无论是老牌书店还是新兴特色书店,能否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方面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优势。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日新月异显现归宿地喧宾夺主B.突飞猛进涌现归宿地本末倒置C.突飞猛进显现栖息地喧宾夺主D.日新月异涌现栖息地本末倒置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很大地影响了实体书店的发展 B.严重地制约了实体书店的发展C.实体书店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D.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能否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B.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C.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优势。D.能否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优势。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逸人高漫士林鸿独倚城南百丈阑,粤乡秋思浩漫漫。平台树色催残照,近郭砧声报早寒。云物正当摇落后,关河终念别离难。龙门别墅①今宵月,谁与相同把酒看?(注)①龙门别墅:是诗人朋友高漫士在东海之滨所建的住所,与高漫士的隐逸生活紧密相连。诗人曾多次造访此处,与他同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纯为写景,写诗人身处粤乡之秋,独自凭栏远望,寄托漫漫秋思。B.颔联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由远及近,景象凄寒,饱含悲凉伤怆之意。C.颈联由景入情,由实入虚,诗人的感情深挚动人,情景转换十分自然。D.尾联又推开一层,以想象和发问收尾,所表感情委婉曲折、含蓄蕴藉。2.本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乡人皆恶之,何如?”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2)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3)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4)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大江奔流谢阁兰①我不确知它从何奔流而来。它自己也不知道,更不必说那贯穿它,鼓动它,为它的每一次跃动打上印记的江神了。在青藏高原的腹地,一茎细流,才是它的源头。一切江河命中注定了不认识其他江河,只知自己。所有的大河命运相似,它们在世上独一无二,但凡一条河去接触同类,都只是去吞并它。相形之下,山的精魂友于兄弟,山头和山头可以自由相望,且经由地脉相联相通。河流,就算靠得再近,也一个同类都不认识。两股水流,无论路径是否平行,无论水质是否相同,都只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犹如天上的两颗星星,即便是它的支流,它去接受,去认识,只是为了立即将它们吸纳为自己的一部分,那时便少不得一场搏斗,时而造成强大的涡流。所有的大河,都绝对唯一而无与匹敌;美丽的生命,苦涩而高傲,从不触类旁通,唯有一己的漫漫长波。②它兼并了嘉陵江,势力得以壮大,于是丰盈,坚实,与群山较劲,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它投身于崎岖坎坷的幽谷,这一切,位处重庆和宜昌之间,那是它伟大的成熟岁月,充满暴力的年纪:险滩和山峡接踵而至的征途。③重庆的岬角是它新生活开启的标志。当它来到此地,已经拥有了它美丽的醇厚色彩。它打磨了如许的陡岸,它舔舐了如许赤红、赭色、灰色或是微蓝的黏土,而它的水一旦混和了所有这些尘土,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色泽。不再是愚蠢的清澈,不再是它源泉的眼神里那种天真;而是变幻如虹影的乳色;不再如玻璃般透明,亦不再冷漠……河岸与水的长期磨合造就了这油润的水流。它阻断窥探隐私的目光,藏匿深渊,唯示人以变幻的光影,时而铁锈色,时而蓝绿色,取决于这是它那流动之身本来的颜色,还是蓝天的颜色投映在它不透明的表面上。在翻卷这些泥土,翻卷微尘的过程中,大江回味过往,继续前程。④重庆的岬角是它步入成年的标志。大江雄风浩荡的岁月,正是在重庆。正是在那儿,突然,嘉陵江呼啸而来。起初,尖尖的山嘴将它们隔开:它们本行将相遇,大山蛮横地插手将它们阻拦,在两边都造成了激荡。且看两个敌手先是猛然跳开,再重新扑向对方,厮打起来。它俩分歧显著,差异鲜明:水量、宽度、丰枯季节和水位完全不同。这种反差时时造成剧烈的涡流。大江和嘉陵江搏斗一场,取得了胜利,立即将对手拽上了自己的道路。此时的大江,水量丰沛,仍然鼓胀,只不过是在涪陵江口的对岸。这水融入大江的生命,它顿时春光焕然,步履轻盈。这水蹦蹦跳跳,透着一种天真朝气。正是在险滩的核心,大江所拥有的暴力品质、能量、对付大山的谋略,都达到了极致。险滩滩可谓强暴品质达到巅峰的时刻。它拥抱并包围的每一道障碍,每一次跌宕,都是一头活蹦乱跳的猎物,而大江似乎并不知道能否顺利过关。在这关口之前两三里的地方,我们看到它突然沉静下来,舒展肢体,流速减缓,仿佛陷入一种慵懒的状态。在此,大江肯定是自知即将进入险境,预作准备。在这儿,大江每分钟都在搏动,这是险滩的脉搏,决战在即的颤抖。⑤正是如此,收魄敛魂,屏气凝神,专心致志,水流非常缓慢,却已经因奔向障碍而激动得发抖。大江准备就绪,只等第一次飞颤,周边的岩石不胜高峻,略无缝隙可通,大山拦在那里,扑灭了所有绕道的希望。大江开始加速,坚定无比地奋勇向前:它的脉搏总是堆持同样的节奏,然而愈来愈喧嚣,柔滑的江波变成了狂野的惊涛,涡流和轻微的震颤已经出现,最底下,左右两边突出的岩石像两道栈桥一样,收束着水流,所有奔腾的水正要从那里一泻而过。大江刹那间改变了性格,崩射而出,光滑得犹如一把镪亮的利剑,那是因急速而坚硬无皱褶的水;凝成一股绳的不屈的江流。⑥然而在它岸边,下面,两旁,更深处,所有尚未过关的浩荡洪流在抗争,接着是所有它迄今未知的障碍、顽石、断壁。一些漩涡往一侧打旋,另一些则反向旋转,将它们碰破。水中有瀑布,有水洞。有自下而上的涌射,向水面冲破一只只水泡。大江分散在努力之中,仿佛碎成齑粉,没有脉搏,没有江流,没有意识。唯独在下一道河湾,当它恢复了宁静,平息了暴怒,仅仅当速度重新变得均匀,归于平衡;大江回忆起先前的搏斗,于是明白,那一刻已成过往。1.分析作者在第①段中描写的大河的特点。2.赏析第③段描写江水颜色变化的画线句子。3.第③段说“重庆的岬角”是大江“新生活开启的标志”,第④段说它是大江“步入成年的标志”,对同一地址赋予不同说法,请分析不同说法的原因。4.请以第⑤⑥两段为例,选择除修辞之外的两个角度,评析本文的语言特点。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2019年12月20日,云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中考体育的分值上调到100分。这意味着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在中考成绩上,体育将和语数外一样举足轻重。几乎同一时间,天津市教委出台《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施方案》,明确了自“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中考体育成绩从30提高到40分。至于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育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则不得不提到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令人发愁的塑料体格。如果在1995年那一年,你正处于7-18岁之间,那么恭喜你,你很可能曾是近30年来,身体素质最硬的一届中国少年。2019年9月,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儿童和青少年卫生》(TheLAnCetChilD&ADolesCentHeAlth)的研究论文向我们揭示了这一事实。科研人员利用1985年至2014年间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将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肌肉力量、50米短跑和长跑成绩计算成体质健康指数(PFI)。数据显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各项指标下降明显,长跑成绩更是一落千丈,2014年女子800米耐力跑成绩要比1985年慢25.8秒,2014年男子1000米耐力跑成绩要比1985年慢28.3秒。这与学生所进行的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要确保不少于1小时。(摘编自《新京报》文章《孩子们的体育课,都被谁占用了?》)材料二:图1儿童各类校外生活时间利用状况(摘编自《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图2中国7-18岁青少年营养状况(1985-2014)(摘编自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材料三:11月5日,教育部召开“教育奋进看落实”第五场新闻通气会,通报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一增一减一保障”,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用7个字道出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发力的重点。“‘增’是增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减’是减轻中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保障’是从师资、场馆设施条件、制度等方面,保障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王登峰说,通过增加编制新招体育教师以及招聘兼职体育教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师人数已由2015年的56.6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65.3万人。与此同时,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中小学校体育馆面积从2.15年的3178万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4355万平方米;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率从2015年的68.6%增长到2018年的89.6%。王登峰表示,要进一步激发调动政府、学校的积极性,要把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纳入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绩效考核中。王登峰说,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还要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复核,实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等综合效益提升。“2016到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抽测复核的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已经出现了初步上升的势头。”王登峰说,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为91.91%,优良率为30.57%。2016—2018年,不及格率由12.0%下降至8.09%,下降了3.91个百分点;良好率由21.9%上升至24.37%,上升了2.47个百分点;优秀率由4.6%上升至6.2%,上升了1.6个百分点。(摘编自《“一增一减一保障”力促中小学生健康》,《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6日)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1995年开始,参与调查的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超重和肥胖)的比重开始上升,体重正常的比重则在不断下降。B.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等自控力问题固然导致广大儿童青少年体质下降,而户外锻炼时间的不足,也是其重要因素。C.中国儿童上学日平均每天和周末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分别为23.51和34.72分钟,远未达到国家相关文件标准。D.在1985-2014这三十年间,1995年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最好的时候,也是体重正常学生占比最高的时候。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地出台将体育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的方案,不仅是出于对国家相关精神的呼应,还切实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令人堪忧的体格。B.只有科学定位体育教育目标,精心安排体育教学项目,准确评估体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改变当前的现状,真正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C.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自主招生考试规定不得无故缺席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体能测试,体现了这些院校对体育的重视。D.真正发挥把体能测试纳入考试评价范围的“指挥棒”作用,再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的时间,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3.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针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你认为当务之急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解决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传统文化不是一个已经完成、不再变化的凝固体,它本身仍在变化发展。尽管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但这2000多年还是有变化的:董仲舒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于韩愈时代的正统思想,朱熹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于王阳明时代的正统思想。所以,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新陈代谢。传统文化在新陈代谢中呈现出自己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化就蕴含着两种很不相同的精神。一种是先秦文化的传统,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锤炼出多种文化经典。另一种是秦汉以后开始形成的传统,并逐渐得到强化,那就是奉儒家一派思想为正统的传统。这个传统因为延续时间长,而且离我们又很近,所以成为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继续尊奉的传统,其实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文化的发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在平常时期,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与互动表现得不是那么突出和激烈,但在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激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今天,我们要正确认识这种争持与互动的辩证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问题是如何改造从古代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文化,这其实就是文化的开新与守成问题。从理论上说,开新与守成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会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所以,守成者并非只守着老祖宗那一点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一切新东西。就像生物学上讲的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一样,某些后天的变异稳定下来,通过遗传传给了下一代,于是新的物种逐渐形成。如果只有变异而没有遗传,就不可能形成新物种。文化开新与守成的关系也是如此,只有守成没有开新不行,只有开新没有守成也不行。在文化开新与守成这一新陈代谢过程中,特别要防止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外来文化对立起来的倾向。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将其化为自己的营养,越会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相反,若独奉一尊,拒斥新文化,必定自我拘滞、渐趋委顿。鸦片战争以前,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体上从未遇到过重大挑战,这种特殊经历曾使许多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完全独立发展起来的,无须借鉴与吸收其他任何文化。这种故步自封的心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自己文化的生命力有自信,勇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能够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助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进步。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而不能把文化自信变成自我满足,甚至排斥新文化。(摘编自耿云志《文化的开新与守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一直在变化发展中,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和前代相比已经面目全非。B.百家争鸣时代锤炼的文化经典和儒家一派的思想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C.老祖宗留下的家底,属于守成的内容,而通过新陈代谢获得的新东西不包括在内。D.勇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新陈代谢。B.文章以文化在不断新陈代谢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提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开新与守成问题。C.文章运用比喻论证,以生物学上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为喻,论述文化一直处于变化更新中。D.对于文化的开新与守成,文章阐明了二者的内涵,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要注意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所以许多人将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是因为这个传统延续时间长,而且离我们又很近。B.因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所以文化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激烈。C.只要我们善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就会使我们的文化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D.只有借鉴与吸收先进的文化,才能避免因故步自封造成的历史悲剧重演。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惊喜再拜。前磬折称:“新昌布衣彭几,幸获拜谒。”既罢,熟视曰:“有奇德者,必有奇形。”乃引镜自照,又捋其须曰:“大略似之矣,但只无耳毫数茎耳。年大,当十相具足也。”又至庐山太平观,见狄梁公像,眉目入鬓。又前再拜,赞曰:“有宋进士彭几谨拜谒。”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剃其眉毛,令作卓枝入鬓之状。家人辈望见惊笑。渊材怒曰:“何笑!吾前见范文正公,恨无耳毫;今见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耳毫未至,天也。剃眉,人也。君子修人事以应天,奈何儿女子以为笑乎?吾每欲行古道,而不见知于人。所谓伤古人之不见,嗟吾道之难行也。”(注)①范文正公:且¨范仲淹。②鹅折:形容毕恭毕敬。③狄梁公:即狄仁杰。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熟视曰()(2)乃引镜自照()(3)当十相具足也()(4)奈何儿女子以为笑乎()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有奇德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君子修人事以应天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C.而不见知于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D.所谓伤古人之不见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呼刀镊者,使剃其眉毛。(2)吾每欲行古道,而不见知于人。4.彭渊材“剃眉”,是因为。5.用两个成语概括彭渊材的性格特点:,。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孤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召试学士院,为光禄寺丞、集贤校理、通判越州。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辞连宰相吕夷简、知枢密院盛度、参知政事程琳,遂逮捕夷简子公绰、公弼参劾其状。既而士元流海岛,度、琳坐尝交关士元罢去,其余绌罚者自御史中丞孔道辅、天章阁待制庞籍又十余人,朝议畏其皦核。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初,静边砦主刘沪谋筑水洛、结公二城,以通秦、渭援兵,招生羌大王族为边卫。戬使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会罢戬四路,宣抚使韩琦、知渭州尹洙皆以为不便,召沪、士廉罢役归,不听。乃使裨将狄青将兵以往,械送德顺军狱。戬力争于朝,卒城之。进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并州。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话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承受、中贵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黥隶他州,事乃定。迁吏部侍郎,改宣徽北院使,拜奉国军节度使,卒。赠太尉,谥文肃。戬遇事,果敢必行。然凭气近侠,用刑峻深,士民多怨之。(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B.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C.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D.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古时是指幼年死去父亲或古代帝王的自称,在本文是“早年丧父”的意思。B.甲科,宋朝进士考试前三名的代称,而明、清时期,经过殿试的进士都叫甲科。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D.黥,又称墨刑,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为犯罪的标志,擦洗不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戬敬重师长,知恩图报。他幼年时,客居在京城,跟从杨亿学习。杨亿去世后,他的宾客弟子都离开了,而郑戬却从吴地兼程前往京城,赶赴杨亿的葬礼。B.郑戬铁面执法,用刑严峻。他对豪门显贵毫不手软,他曾穷究冯士元的案子,哪怕案子牵连到朝廷命官,也毫不回避,结果有多名重臣被牵连治罪,朝中大臣都怕他。C.郑戬做事果敢必行,喜欢出人意表。郑戬“请三当一”的命令下达后,几千人闹事,郑戬把这些人都叫到庭中,查出几十个首谋者,竟然将他们全部流放,事情得以平定。D.郑戬爱惜百姓,体恤下属。他在官任上,只借贷给百姓钱财;刘沪和董士廉奉郑戬之命筑城,因公开违抗韩琦、尹洙的命令而被逋,郑戬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将二人救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2)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孔博曾以全区前30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密云农村创业,曾四处碰壁,吃尽了苦头,但最终还是开办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密农人家”,这个平台,如今已经拥有一年3500万的销售额,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乡亲致富。(2)许多毕业生打算毕业后当网红。当记者追问原因,回答多是“网红挣钱多”“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调查显示,的确有一部分网红凭借颜值等获得暴利,却往往是昙花一现,而真正的网红需要在网络上“深耕细作”。当代青年的择业观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青年的选择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某高校组织青年论坛,讨论青年择业观问题,邀请你参加,请写一篇发言稿和与会者交流。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1.D2.(1)琴材料不凡,外表质朴而声音清雅,诗人亦以雅而不俗、才华拔萃为追求。(2)琴声怀古思远、富于变化,诗人志在体验种种不同的人生经历或精神境界(或:诗人也有追思先贤之志,悲欢离合之情)。(3)琴声高妙却少人理解,诗人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叹。【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错误,这是对尾联的曲解,“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这一联的意思是,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谁又能明白琴声之中寄寓的才华抱负呢?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然后分析听琴的过程,结合琴的形体、材质、声音等特点来分析诗人寄托的心志。首联“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侧重介绍琴的材料以及外形的特点,“朴素”是说琴的外表质朴,不张扬,不奢华,“幽真”是说琴音的清雅,由此可知诗人在为人上追求高雅不俗;颔联“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是说诗人通过琴音追思觅古,追念先贤,颈联“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无论“风雪苦”还是“江山春”都是琴音所得,苦也罢,春也罢,都是人生的感受,诗人借此表达对不同人生经历的体验;尾联“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后一句“谁能辨经纶”是说琴音虽然很美妙,却没有人能够欣赏理解,借此表达自己虽然有才却少人识的感叹。2、1.D2.B3.A【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①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维护:保全、保护,使免于遭到破坏。此处后面接的宾语是“国家利益”,应该是“保全、保护”,故选“维护”。②全方位:指四面八方;各个方向或位置;所有的方面。全天候:不受天气限制的,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使用或工作的。此处强调空间范围上的全面,故选“全方位”。③晴雨表:预测天气晴或雨的气压表,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气压表:用来测定气压并从而帮助判断可能的天气变化和确定上升的高度的一种仪器。此处意为“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故选“晴雨表”。④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高歌猛进: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此处修饰的中心语是“排头兵”,强调勇猛前进,故选“高歌猛进”。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在成长过程中”这个状语的主语“他们”,谓语是“目睹”,因此应该置于“他们”和“目睹”之间,或者提前,置于“他们”之前,但是不能置于“目睹”之后,排除CD。“否定、排斥、污蔑”是按照程度进行排列的,不可颠倒,排除A。故选B。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不仅……”这个复句的主语是“所作所为”,B项、D项将后一分句的主语更为“中国青年”,中途易辙,衔接不恰当。排除BD。“反而”和“而且”相比,突出后一分句和前一分句的对比性,表示和期望恰恰相反。根据语境,前文有“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选择“反而”更为恰当,衔接更好,排除C。故选A。【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3、1.C2.A3.B【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创新”为“超越旧的,创造新的”之意,“首创”有“最先创造,创始”之意;此处指最先创造,应选用“首创”。“截止”是“到一定的期限后不再继续”,多用在时间词语的后面,“截至”只能用在时间词语的前面,表示动作还要继续;此处用于“通车前夕”,应选用“截至”。“前赴后继”为“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意为“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此处强调连续不断,应选用“前赴后继”。“自信心”为“对自己的充分的信心”,“自信力”为“对自己充满信心,遇事不乱,处事不惊,有一种从容平静的心境”。此处指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应选用“自信心”。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对接”比“连接”更准确;“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与前面的句子句式一致。故选A。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划线句有两处错误:“对”为介词,缺少搭配的中心词,排除AC;“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一组组沉甸甸”考查多层定语的语序,排除D。故选B。4、1.D2.D3.B【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强调变化大。突飞猛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强调变化速度非常快。这里侧重于变化大。选“日新月异”合适。“涌现”和“显现”都有出现的意思,但是“涌现”还有很多、量大的隐含意思,这里含有“多”之意。所以选“涌现”正确。栖息地:是人短暂休息的地方。归宿地: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结局。这里说的是书店,用“栖息地”更准确。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这里强调主次颠倒。选“本末倒置”合适。故选D。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语段主要讲述的是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的改变,实体书店也纷纷走上了转型之路。所以以“实体书店的发展”为陈述主体更符合语段重心,这样就排除A和B。C项虽然主语正确,但在表意上没有突出上文和这句的联系,那就是读书方式和阅读习惯对实体书店的冲击。所以综合选项,只有D项正确。故选D。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方面做到极致”,应为“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二是“能否”与“发展优势”存在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的错误。A项,“能否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做到极致”中缺少“在……上”这一结构。C项,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D项,两处错误都未改正。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5、1.A2.(1)独居粤乡的孤单寂寞之情。首联写诗人秋日在粵乡独自登楼远望,思绪茫茫。(2)悲秋之感(或时序更迭、秋意寥落的悲凉感伤之情)。颔联写平台树色黯淡,催促着西下的夕阳。近郭之处传来阵阵砧声,预告着寒冷的逼近,悲凉凄怆。(3)别离相思之苦。颈联写万物凋零,关河冷落,使诗人念及与友人的别离之苦。尾联以“谁与相同”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4)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由题目“逸人”可知友人的隐士身份,尾联提及与友人的隐逸生活紧密相连的龙门别墅,隐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纯为写景”有误,首联“独倚城南”是叙事,“百丈阑”是写景,“秋思浩漫漫”是抒情,首联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故选A。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首联“独倚”“粤乡秋思浩漫漫”写诗人独居粤乡的孤单寂寞之情。颔联借景抒情,“树色催残照”“砧声报早寒”,一为远景,一为近景;一是视觉,一为听觉,生动描写了粤乡的秋景;“残照”“寒”写出了一种清清之感,传达出时序更迭、秋意寥落的悲凉感伤之情。颈联将颔联的写景扩大化,写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萧瑟秋季,为下句的离别创设了阔大而又苍凉的背景,“别离难”借关河冷落,抒发自己与友人的别离之苦。尾联以“谁与相同”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由题目“逸人”可知友人的隐士身份,尾联提及与友人的隐逸生活紧密相连的龙门别墅,隐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6、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满地黄花堆积独自怎生得黑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靡”“夙”“放失”“稽”“寂寥”“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1.①江河只知自己,独一无二,彼此不容。②江河的接触不是共存,而是吸纳和消化对方。③美丽、苦涩而高傲,孤独前行。2.以“愚蠢”修饰清澈,是说单纯透明的水流未经冲刷激荡,处于毫无经验的天真状态;而一当水流变成“油润”的“乳色”,则象征了反复磨合,由单纯走向了成熟;“铁锈色”“蓝绿色”的江水成功阻断了窥探隐私的目光,意味着河水的丰富、深沉。3.大江进入重庆岬角时,打磨陡岸,舔舐各色黏土,拥有了醇厚色彩,意味着大江“新生活开启”;进入岬角后与嘉陵江搏斗,大江变得水量充沛、春光焕然;品质能量都达到极致,为下一步进入险境预作准备;“岬角”是大江由透明向醇厚的转折点,其时大江的力量和心态在厮打后都走向了成熟,“开启”与“成年”是对“岬角”不同侧面的刻画。4.①动词使用精准;刻画江流奔腾有声有色。②形容词摹状精确;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势。③语言充满力度;与江流气势互为表里。④语言总体上风格典雅;四字句、文言短语的运用,雅洁爽净。举例结合文章内容符合题意即可。【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事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其次要挖掘事物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要点明体现的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表达的作者的某种向往、追求。由原文“一切江河命中注定了不认识其他江河,只知自己。所有的大河命运相似,它们在世上独一无二”可知,大河的特点是江河只知自己,独一无二,彼此不容;由原文“所有的大河命运相似,它们在世上独一无二,但凡一条河去接触同类,都只是去吞并它”和“即便是它的支流,它去接受,去认识,只是为了立即将它们吸纳为自己的一部分,那时便少不得一场搏斗,时而造成强大的涡流”可知,大河的特点是江河的接触不是共存,而是吸纳和消化对方;由原文“所有的大河,都绝对唯一而无与匹敌;美丽的生命,苦涩而高傲,从不触类旁通,唯有一己的漫漫长波”可知,大河的特点是美丽、苦涩而高傲,孤独前行。2.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句子“不再是愚蠢的清澈,不再是它源泉的眼神里那种天真”中,以“愚蠢”修饰清澈,赋予了大江思想,“愚蠢”就是毫无经验的天真状态,“不再是愚蠢的清澈”,说明大江不再是未经冲刷激荡而单纯透明的水流。句子“而是变幻如虹影的乳色;不再如玻璃般透明,亦不再冷漠……河岸与水的长期磨合造就了这油润的水流”中,水流变幻成如虹影的乳色,再到如玻璃般透明,从而不再冷漠,是因为河岸与水的长期磨合造就了这油润的水流,由单纯走向了成熟;句子“它阻断窥探隐私的目光,藏匿深渊,唯示人以变幻的光影,时而铁锈色,时而蓝绿色,取决于这是它那流动之身本来的颜色,还是蓝天的颜色投映在它不透明的表面上”中,用“铁锈色”“蓝绿色”来形容此时的江水,江水成功阻断了窥探隐私的目光,意味着河水的丰富、深沉。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来理解文章内容,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句子“重庆的岬角是它新生活开启的标志。当它来到此地,已经拥有了它美丽的醇厚色彩。它打磨了如许的陡岸,它舔舐了如许赤红、赭色、灰色或是微蓝的黏土,而它的水一旦混和了所有这些尘土,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色泽”可知,大江进入重庆岬角时,打磨陡岸,舔舐各色黏土,拥有了醇厚色彩,意味着大江“新生活开启”;当它来到此地,已经拥有了它美丽的醇厚色彩,因此“岬角”是大江由透明向醇厚的转折点。由原文“大江和嘉陵江搏斗一场,取得了胜利,立即将对手拽上了自己的道路。此时的大江,水量丰沛,仍然鼓胀,只不过是在涪陵江口的对岸。这水融入大江的生命,它顿时春光焕然,步履轻盈。这水蹦蹦跳跳,透着一种天真朝气”可知,进入岬角后与嘉陵江搏斗,大江变得水量充沛、春光焕然;由句子“正是在险滩的核心,大江所拥有的暴力品质、能量、对付大山的谋略,都达到了极致。险滩滩可谓强暴品质达到巅峰的时刻”可知,大江的品质能量都达到极致,为下一步进入险境预作准备;“岬角”是大江由透明向醇厚的转折点,其时大江的力量和心态在厮打后都走向了成熟,“开启”与“成年”是对“岬角”不同侧面的刻画。4.本题考查品味文学作品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的赏析点主要有:①语句的含意;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和谐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⑤语言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收魄敛魂,屏气凝神”“发抖”等动词使用的精准,刻画江流奔腾有声有色;句子“大江刹那间改变了性格,崩射而出,光滑得犹如一把镪亮的利剑,那是因急速而坚硬无皱褶的水;凝成一股绳的不屈的江流”中的词语“镪亮”“急速而坚硬无皱褶”“凝成一股绳的不屈”,形容词摹状精确,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势。句子“有自下而上的涌射,向水面冲破一只只水泡。大江分散在努力之中,仿佛碎成齑粉,没有脉搏,没有江流,没有意识。唯独在下一道河湾,当它恢复了宁静,平息了暴怒,仅仅当速度重新变得均匀,归于平衡”中的“涌射”“碎成齑粉”“暴怒”,语言充满力度,与江流气势互为表里。句子“碎成齑粉,没有脉搏,没有江流,没有意识”运用四字句,句子“岩石不胜高峻,略无缝隙可通”运用文言短语,雅洁爽净。【点睛】“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作者情感,或有着丰富内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8、1.D2.D3.①学生意识层面,学生必须切实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保证体育课堂出勤率,保证锻炼时间。②学校管理层面,开展科学体系的体育课程,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学生的考核。③政府管理层面,出台并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坚决摒弃形式主义,确保体育教育取得实效。不仅要完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备,还要统筹好学科课程间的安排。④社会观念层面,摒弃“分数思维”,避免体育教育功利化,真正涵养体育意识,长久提高体质。【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根据题干定位到原文,结合上下文深入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D项,“1995年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最好的时候,也是体重正常学生占比最高的时候”错误,原文表述为“如果在1995年那一年,你正处于7-18岁之间”“很可能是近30年来,身体素质最硬的一届中国少年”,这并不说明1995年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最好的时候和体重正常学生占比最高的时候。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错误,两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除了把体育测试纳入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还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保障实施健康促进行动等。故选D。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题干要求“针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你认为当务之急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解决问题”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由此在文中找到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相关文句,然后从不同层面加以概括。根据材料内容,“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令人发愁的塑料体格”“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发力”以及材料二表格所显示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结果说明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锻炼,体质不佳,缺少运动技能,缺乏体育知识,以此可以从不同方面采取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要提高体育健康的意识,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保证体育课堂出勤率,根据“各项指标下降明显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要确保不少于1小时”,所以学生需要保证锻炼时间;第二方面:从学校管理角度思考,“‘增’是增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减’是减轻中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开展科学体系的体育课程,保障师资力量,“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加强对学生的考核;第三方面:从政府管理角度,“‘保障’是从师资、场馆设施条件、制度等方面,保障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政府要落实政策,确保体育教育取得实效;第四方面:社会观念方面来看,由“增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减轻中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等语句可概括出平等对待语数外和体育学科,涵养体育意识,避免体育教育功利化,真正实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等综合效益提升。在答题时,宜分点进行论述,同时结合具体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9、1.D2.C3.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和前代相比已经面目全非”错误,第一段“尽管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但这2000多年还是有变化的”,可知只是有变化,但是“已经面目全非”程度过重。B项,“……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错误,第一段“传统文化在新陈代谢中呈现出自己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化就蕴含着两种很不相同的精神。一种是先秦文化的传统,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锤炼出多种文化经典。另一种是秦汉以后开始形成的传统,并逐渐得到强化,那就是奉儒家一派思想为正统的传统。这个传统因为延续时间长,而且离我们又很近,所以成为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继续尊奉的传统,其实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可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应该还有其他内容。C项,“属于守成的内容,而通过新陈代谢获得的新东西不包括在内”错误,第四段“所以,守成者并非只守着老祖宗那一点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一切新东西”,可知“通过新陈代谢获得的新东西”也是守成的内容。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运用比喻论证,以生物学上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为喻,论述文化一直处于变化更新中”错误,第二段“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第三段“在平常时期,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与互动表现得不是那么突出和激烈,但在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激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第四段“从理论上说,开新与守成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第五段“在文化开新与守成这一新陈代谢过程中,特别要防止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外来文化对立起来的倾向”,可知本文主要论述文化的开新与守成不可分离。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C项,“只要我们善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就会使……”错误,条件分析有误,依据第五段,“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自己文化的生命力有自信,勇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能够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助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进步。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而不能把文化自信变成自我满足,甚至排斥新文化”,可知还应包括“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10、1.(1)仔细(2)举,拿(3)都,全部(4)怎么,为什么2.B3.(1)彭渊材呼唤拿着刀镊工具的人,让他剃掉自己的眉毛。(2)我常常想要推行古道,却不被人理解。4.整治自己的形象,模仿狄梁公,推行古道5.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装模作样,固执己见,末学肤受,口耳之学,胶柱鼓瑟,食古不化等【解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①孰:仔细;熟视曰,译为“仔细看了看说”。②引:举,拿;乃引镜自照,译为“于是拿起镜子自己照了照”。③具:都,全部;当十相具足也,译为“应当容貌十分美好”。④奈何:怎么;奈何儿女子以为笑乎,译为“儿女怎么拿它来笑话我呢?”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项,助词,……的人/表判断;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C项,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介词,从;D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呼,呼唤;刀镊者,拿着刀镊工具的人;其,自己的。译为:彭渊材呼唤,让他剃掉自己的眉毛。第二句得分点:每,常常;行,推行;见,表被动;知,了解,理解。译为:我常常想要推行古道,却不被人理解。4.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准确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另外,还要注意一些语言标志。在筛选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概括。根据文中“吾前见范文正公,恨无耳毫;今见狄梁公,不敢不剃眉”,可知彭渊材“剃眉”是想整治自己的形象,模仿狄梁公;依据“吾每欲行古道,而不见知于人”,可知彭渊材“剃眉”是想推行古道。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的特点。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应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讲述了彭渊材的两段故事,故事中写了彭渊材见到范仲淹塑像和狄仁杰塑像之后的反应,彭渊材回家后找人“剃眉”想整治自己的形象,让自己更像狄仁杰。因为崇拜一个人而要把自己整治成对方的样子,彭渊材这种机械模仿的行为,可以叫邯郸学步、自以为是、自欺欺人、东施效颦等;彭渊材妄图改变自己的样子推行古道是对推行古道的错误理解,可见彭渊材在推行古道时食古不化、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彭渊材头一次见范仲淹塑像的时候,特别惊喜进而一拜再拜,腰弯得都要贴住了,口称“新昌布衣彭几幸获拜谒。”拜完后,他细地端祥塑像,说:“有奇德的人必有奇貌。”于是拿着镜子看自己,捻着胡子说:“差不多挺象范公了,就只是缺几根耳毫。等岁数大了,应该就十分地相像了!”又去庐山太平观游玩,见到狄仁杰的塑像眉毛和眼睛直伸到鬓角,过去又自称说:“有宋进士彭几谨拜谒。”端祥了良久,让拿着小刀镊子的从人刺他眉毛的尾部,要修成像挺立的树枝一样,直插入鬓。家人望见又是惊讶又是好笑。彭渊材发作道:“笑什么!我上次见范公,只恨少了耳毫,现在见到狄公,能不剃眉毛么。有什么好笑的!”《笑林》评论这件事说:“要是见到李克用,就应当弄瞎眼睛;遇到娄师德,那更要弄断一条腿了!”照我说:“这样的人,就应该纹了他的脸,让他学狄青;卸了他的膝盖,再学孙膑。”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我回答说:“像他现在这样的花脸,如何行得通?”11、1.A2.B3.D4.(1)小吏冯士元非法谋取私利,有人告发冯士元受贿藏有禁书,郑戬彻底追查。(2)诏令派使臣询问其中的原因,郑戬回答说:“敌人自己在互相攻打,中原不值得为之忧虑。”【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语段中,“重辟不能止”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兵马相扇动”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是一个完整的连动句,“数千人”是主语,“邀”是谓语,“走马承受”是宾语,“诉”是第二个谓语。“河东行铁钱”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鼓铸利厚”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戬乃请三当一”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原文标点符号为: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所以选A项。2.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甲科是唐代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宋代甲、乙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即甲科为一档,乙科为二档。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D项,“假贷”是宽容的意思,不是借贷钱财;“将二人救出”错误,原文是“戬力争于朝,卒城之”,并未交待将二人救出的事。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为奸利”,非法谋取私利;“受赇”,受贿;“穷治”,彻底追查。第二句得分点:“其”,其中的;“对”,回答;“相”,互相;“中国”,中原。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年丧父发奋学习。寓居京城,侍奉杨亿,以善写诗文闻名,后又返回吴地。等到杨亿去世,其宾客弟子都四散离去,郑戬却兼程前往参加葬礼。考取进士,被评定为甲科。召试学士院,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越州通判。小吏冯士元非法谋取私利,有人告发冯士元受贿藏有禁书,郑戬彻底追查。供词牵连到宰相吕夷简、知枢密院盛度、参知政事程琳,于是逮捕吕夷简之子吕公绰、吕公弼弹劾他们的罪状。不久冯士元被流放海岛,盛度、程琳因曾与冯士元结交往來而被免职,其他被贬受罚的有御史中丞孔道辅、天章阁待制庞籍又十多人,朝议畏怕他明白切实。郑戬聪明能干善于决断,喜欢出其不意,唯独宽容小民,如果是豪门大姓,则惩治更加急迫,为政颇有能干的名声。当初,静边砦主刘沪计划修筑水洛、结公二城,以使秦、渭的援兵通行。招抚生羌大王族作为边卫。郑戬让刘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办此项工程。适逢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