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性文本阅读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清单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用: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如《背影》内容概括:时间——那年冬天,地点——南京火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回北京念书,经过——回家为祖母办完丧事后与父亲在车站分别,结果——“我”怀念父亲。记叙线索①以实物为线索:如《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②以人物为线索:如《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老王穷苦卑微、凄凉艰难的处境,以及其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质。③以事件为线索:如《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写了从开始散步,到产生分歧,最后解决问题的事件,表现了一家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④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到“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记叙线索⑤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孔乙己》,按时间推移顺序,叙述了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内的行为与遭遇。⑥以地点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记叙文经常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藤野先生》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记叙顺序顺叙特征: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如《藤野先生》。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记叙顺序倒叙特征: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如《回忆我的母亲》。作用: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特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件和片段,使读者对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如《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描写。作用: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记叙顺序补叙特征:叙事结束后,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交代吴用、晁盖等人姓名,对故事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使文章更严密、人物形象更丰满、中心更突出。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突出人物形象。人称第一人称特征:以“我”的口吻和角度展开叙述。如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运用第一人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亲切之感。同时让故事情节更加集中。人称第二人称特征:以“你”或“人们”的口吻展开叙述,使用第二人称叙述的文章较少,一般在书信中使用。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等语段,用第二人称称呼读者,作者如同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特征: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智取生辰纲》。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从多方面展开叙述,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见附表1)表现手法(见附表2)表达方式记叙特征: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作用:使读者对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发展有清晰的了解。描写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作用: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容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见附表3)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抒情特征:一般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间接抒情:作者寓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作用:①抒发了……的感情,引发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脉络。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议论特征: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借以抒发胸臆。作用: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地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收束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说明特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作用:把具体的事物客观、清楚地呈现出来,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说得清楚明白,易于被人理解。总结:记叙文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叙述)和描写,但常常辅以议论和抒情,有时会有说明。如《故乡》前四段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除此之外,还有夹叙夹议、先议后叙等表达方式。附表1: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特点及作用比喻特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注意本体、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比喻要贴切,不是所有带有“像”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作用: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拟人特点: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使物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行为,从而使描写更生动。夸张特点: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作用:突出事物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排比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构成。作用: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某种意思或感情。对偶特点:由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对的句子构成。作用: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反复特点: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作用:多次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突出强调。设问特点: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注意和一般疑问句的区别)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反问特点: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起强调作用。附表2: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特点及作用对比特点: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手法。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横向对比,就是将几个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纵向对比,就是将一个(类)人、事、物在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特征、行为等进行对比。如鲁迅的《故乡》就是将二十年间的家乡变化进行纵向对比。作用:①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人物形象,揭示主旨;②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③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或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象征特点: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或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如《海燕》中出现的多个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乌云”象征沙皇的反动统治,“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燕”象征革命的先驱,“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的人,“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反动政权的革命运动。作用:①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②表达了……的感情;③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④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衬托特点: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感情等。抑扬欲扬先抑特点: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阿长”长相普通、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她的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作用: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引人深思;②与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③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④如果在文章最后出现“扬”,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⑤更加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欲抑先扬特点:本要批评指责的对象,在开头以赞美颂扬的语气来写。作用: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托物言志特点: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爱莲说》中作者借莲表达了自己高洁的节操。作用:①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②将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借景抒情特点: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如朱自清的《春》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作用:通过描写……(景物/环境),表达了作者……情感,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讽刺、夸张特点: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者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范进喜极而疯,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作用:①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②烘托气氛,引发联想,给人启示;③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增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批判性。铺垫特点:①铺垫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②铺垫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③铺垫是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作用:铺垫是为了衬托,通过描绘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托主要人物或事件。伏笔特点:①伏笔常见于文章的中间,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的提示或暗示,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是“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作用:使文章内容前后呼应,情节严丝合缝。照应特点:前后内容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的解释、说明、交代。作用: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紧凑,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设置悬念特点: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因此设置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作用:①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文章情节更曲折动人。虚实结合特点: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如《济南的冬天》中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作用: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内涵丰富。想象、联想特点: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联想是由某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如《荷叶·母亲》中,作者由荷叶对荷花的呵护想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是基于相似性原则做出的合理联想。作用:使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性。以小见大特点: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作用:使文章更有震撼力,从而突出中心。附表3:常见的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人物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作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作用:反映人物性格特征,表达人物情感,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神态描写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的具体描写。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中心;使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行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作用: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细节描写主要是从肖像、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的。作用: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对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写他人、他事等对描写对象的印象、感受,或描写其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表现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征。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出来的,这就属于侧面描写。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环境,营造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④衬托人物形象;⑤为……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揭示文章的主题。(一)散文阅读知识清单散文概念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特点①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串全文的线索。②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散文分类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或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其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如《背影》。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精神风貌,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如《春》。哲理散文: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如《永久的生命》。(二)小说阅读知识清单小说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特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故事情节进行艺术虚构。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人物在小说三要素中居于首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主旨。2.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重在曲折、跌宕。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设置背景,埋下伏笔。3.环境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为后面内容做铺垫;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景衬人,深化主题;象征或暗示。一、(12分)(2024包头)阅读下文,完成1—3题。光荣匾①小时候,我常常在村庄的屋场里钻进钻出,瞧稀奇、捉迷藏、找乐子。故乡麦菜岭像一块内容无比丰富的藏宝地,在那些洞水、厅堂、老屋里,总有一些从未知晓的事物为我带来新的发现。②有一次,运根爷爷家门楣上的一块牌匾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天,清晨的阳光越过天井,越过我的头顶,投射在一扇漆黑的旧门上。门楣上,有一块薄薄的东西反射出了光亮。我走过去,看见一块写着红字的牌子,那红颜色在岁月的剥蚀中略呈黯淡,但两面红旗的形状是清清楚楚的。我仔细地辨认那四个字——“光荣烈属”。③我读过连环画、听过收音机、看过电影,其中大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我知道“光荣”“烈”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是连在一起的。可村子里每个人都如常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运根爷爷家也是如此。他有质朴的妻子,善良的儿女,他们的家庭完整而平常,怎么会有这样的匾呢?④那块牌匾背后的故事,是奶奶讲给我的。原来,运根的父亲当了红军,他走的时候运根和妹妹尚小。后来,父亲再没回来。几年后,唯一庇护他们的母亲也病逝了。那时运根刚刚扛得动锄头,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干活,年仅六岁的妹妹则担负起了做饭洗衣的重任,矮矮的个子,连锅都够不着,她只能搬个凳子站在灶台边煮饭……⑤往后,我开始注意村庄里每家每户的门楣,发现这样的牌匾很多,桂生爷爷家有,流发伯伯家有,南海伯伯家也有……过年的时候,政府会给挂牌匾的家庭送一张年画,每次村干部领回来的都是一大摞。年画上写着“光荣之家”四个大字,村民们把它贴在自家厅堂的墙上,贴到很旧也不舍得撕下来。⑥长大以后,我开始留意寻访有牌匾的家庭。每走进一个村庄的老屋,都可以找到很多“光荣烈属”的牌匾。因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的瑞金,可以说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属。苏区时期仅24万人口的瑞金,就有超过11万人支前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纪念馆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万多人。如果去瞻仰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会看见塔身上嵌满了一粒一粒的小石子,每一粒小石子就代表着一位牺牲的烈士。同样,在村民的门楣上,每一块光荣匾都铭刻着一段不朽的记忆。⑦为了支持革命,苏区人民倾其所有,献出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他们坚信:红军是可以为他们打下一片新天地的队伍。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光荣烈属”的牌匾被挨家挨户地钉上门楣,苏区人民的牺牲和奉献,一直被历史和国家铭记着。⑨近一个世纪的光阴倏忽而过,光荣匾的样式、材质经历了多种变化,内容分别为“光荣烈士、光荣烈属、光荣军属、光荣之家”等。与之相应的是,悬挂牌匾的门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茅草屋或土坯房里的小木门,再是砖混房里的大木门,后来是小洋楼里气派的大铁门,再去找那些牌匾已不那么容易了。欣慰的是,大家无一例外地都远离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命运,拥有了真正的安稳和幸福。(节选自钟秀华《光荣匾》,有删改)考点一标题的含义与作用1.(4分)简述本文为何以《光荣匾》为题。答案:(示例)本文以光荣匾为叙事线索,讲述了革命岁月里普通百姓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以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先烈及烈士家属的关怀和厚遇,饱含后人不忘历史、缅怀先烈的真挚情怀。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本文为什么以《××》为题,请简要分析。1.(1)以人物为题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具有隐喻、象征意义。(3)以物象为题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线索,贯串全文;概括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4)以事件为题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本文为什么以《××》为题,请简要分析。2.(1)运用比喻、双关、象征等手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标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确定文章的描写对象或感情基调。(5)文眼,揭示文章的主旨,点明文章中心。(6)题目新颖,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7)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8)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结合全文分析(探究)题目的含义。1.表层含义:(1)分析标题中关键词的字面义。(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2.深层含义:(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分析标题的双关义。(4)分析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给文章拟标题。给文章拟标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提炼:1.文章主要人物以及思想品质。2.文章线索。3.文章的核心事件。4.文章主题。如果换成另一个题目,好不好?说明你的理由。1.做出选择后,结合文章内容、修辞手法、悬念等,分析哪一个更恰当。2.综合考虑修辞手法、设置悬念等,是否具有简明、有新意、生动性或与主旨紧密相关等特点。注意:有的题目并不绝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注意:1.挖掘题目的多重含义(虚实、指代、双关、比喻等)。2.挖掘线索、主旨、情感。3.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考点二语句的含义与赏析2.(4分)请你对文中画线部分进行品析。答案:(示例)先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氛围,引出下文发现光荣匾一事;再通过细节描写呈现了光荣匾的形状、颜色、图案及文字,写出“我”最初看到牌匾的好奇、认真观察牌匾的情态。为后文“我”对先烈遗迹的不懈探寻做铺垫。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根据提示(自选角度)赏析句子,或给文中画线句做批注。1.描写方法角度。如:五种人物描写方法、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常见描写方法。2.修辞手法角度。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常见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角度。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借景抒情等常见表现手法。4.表达方式角度。主要赏析描写句(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多种感官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议论句和抒情句等常见的语句。5.句式角度,如长短句等。6.词语角度,如动词、形容词、叠词等。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具体的语境或者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述。2.答题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从句子的位置入手,准确理解其内涵。(2)从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3)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3.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语段或联系全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4.把握表达方式在句中的具体运用。如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抒情句,联系全文所表达的情感,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句意。答题规范:1.运用……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抒发了……情感)。2.运用……手法,通过……内容(句子的表层含义),表明了……主旨(句子的深层含义)。考点三拓展延伸3.(4分)这是一个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撼动人心的故事。同学,请把你读后的感受告诉未来的人们,让人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答案:(示例)一块小小的光荣匾,铭记着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写就的悲壮历史;一座嵌满石子的烈士纪念塔,是我们民族不朽的丰碑。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今天安宁美好的生活。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要义无反顾地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和平,继往开来,让中华民族的根脉和火种永续!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结合文本(生活实际)谈看法(启示)等开放型题目。1.审题,看题干要求——围绕文本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2.善于提炼要点。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你的感悟”,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并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注意:1.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将观点、看法等表达得合情合理,思路清晰。2.表述清晰流畅。补充人物心理或给小说补写结尾。1.补写心理:一般用第一人称“我”。2.补写环境:确定描写的景物和环境特点与主题意境相吻合。3.补写结尾:与故事情节发展一致,合情合理。注意:1.不要改变原文风格,补写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要符合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2.句式一致+语气连贯+内容衔接+主旨积极向上。②我初想:他一定很想家!但通过和他一番交谈,我立刻就明白:他不只是妈妈的孩子,更是一个老练的红军。③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红军。④“四年!”我不大相信地惊喊道,“那么,你加入红军时一定是十一岁?你参加长征了吗?”⑤“是的,”他带着稚气而骄傲的神情回答道,“我当了四年红军了。”⑥“长征很艰苦吧?”我冒昧地问。⑦“不苦,不苦。跟同志们在一起,一点儿都不苦。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总去想事情苦不苦,我们只想完成当前的任务。如果需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需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⑧“你为什么加入红军?”我问。⑨“我家在福建漳州附近。我常听村里人说到红军,他们说红军帮助穷人。我家里很穷,无田无地,田租吃去了我们收成的一半。冬天我们用树皮烧羹汤吃,把谷省下来做来年开春的种子。有一年,红军来到漳州近旁,我翻过山岭去请他们帮助我们家。他们对我很好,暂时把我送到学校里,我吃得很饱。几个月后,红军占领漳州,来到我们村庄里,我家分到了田地,用不着再捐税和交田租。两个哥哥和我都加入了红军。”考点四分析人物形象1.(4分)在外国人眼里,“红小鬼”是怎样的少年?答案:红小鬼是充满温情和友善,勇敢(不怕牺牲)、乐观,有理想和崇高信念(精神高尚),有强烈的求知欲,坚忍苦干(不畏艰难)、活泼的少年。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结合内容分析文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审题。题干一般包括:一是写出人物的品质特征,二是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梳理。(1)理情节。找出人物所做的具体事件。(2)看描写。找出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的词句进行分析、整合。(3)找评价。找出作者或他人对该人物的介绍或评价。3.分条概括,形成答案。注意:1.写人往往离不开叙事,因此可以通过概括与人物有关的事件及人物描写提炼人物的品质。2.作答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发展性,概括尽可能全面,并分条作答。考点五词语的含义与作用2.(4分)品析本文开篇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答案:“暗淡”写的是小号兵的帽徽褪色了,表明其生活艰苦;“毫不暗淡”是指小号兵精神饱满,乐观向上。通过两词比照,突出小号兵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文中第×段加点词该如何理解?1.①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②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结合语境、文章内容、主旨揣摩)2.语境义: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情感推断其在文中的含义。答题规范:“××”一词原指……(本义),文中指……(语境义),“××”一词起到了……的作用。赏析文中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指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2.①判断词性→②理解词语表达的含义→③分析其作用,即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品质。3.①判断该词运用的修辞手法→②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③指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答题规范:1.动词、形容词:××这一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副词:××这一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一词,形象地体现了……的特征,表达了……的情感)注意:首先找到该词语在文中的位置,从表达中心、作者的情感、感情色彩等方面来理解。考点六文意的理解与分析3.(4分)请结合文本简述红军用生命捍卫的理想信念是什么。答案:红军帮助(解救)穷人,给穷人分田地,不让穷人交租税,把孩子送到学校,让孩子接受教育,让他们成长。可以看出他们的理想信念是解放劳苦大众,建设一个新世界。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的理解。1.审读题干,找出关键词,明确答题区域。2.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关键语句。3.整合内容,按条理简要作答。注意:一定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不可主观臆断。三、(14分)阅读下文,完成1—5题。①风裹着黄沙,席卷着呼吉格尔村。一连几天,耿臣都坐在大门口,在村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他忽然对眼前的一切感到陌生。田里的麦苗歪在沙尘里,山坡上仅存的几棵榆树也被剥出老根,目之所及,昏黄一片。他记得小时候,沙丘离村子还挺远,不像现在,虎视眈眈,仿佛随时要把呼吉格尔村吞掉。②“沙子快埋脖颈啦,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媳妇决定要搬家。“谁爱走谁走,俺坚决不走!”耿臣有他的想法。大家都走了,就等于把村子拱手让给沙漠。那样,家就没了。③风,在旷野里回旋、扭转,像极了吼叫的野兽。呼吉格尔村的夜晚,看不见明月星辰,只有无边的黑暗与深深的恐惧。④耿臣坐在炕上抽烟,烟头一明一暗,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子里渐渐成熟:种树治沙,把呼吉格尔山变绿!村长被耿臣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直盯着耿臣看了半分钟。仔细再听,耿臣嘴里嘟囔着:“俺在呼吉格尔山上放了七年羊,山变秃了,俺有责任。”⑤于是,耿臣卖了一百多只羊,买树苗上山。耿臣媳妇怂恿根子阻止耿臣上山,而根子却说他也要上山,爹是山大王,他就是小山大王。⑥耿臣的老母亲听说了,从十多里外的大儿子家赶来了。瞅见憨笑的儿子站在门前迎接她,眼角顿时有了泪。日子过成这样不容易,为啥非要上山受罪呢?这时,根子抱一捆山杏树苗跑进院子。耿臣媳妇埋怨:“呼吉格尔山上人都难活,这小树苗还没有你结实呢!”⑦根子却说:“我叫根子,杏树苗也有根,只要有根,在哪都能活。”⑧就这样,耿臣在呼吉格尔山上搭了一间窝棚,里面盘了火炕,摆上小桌椅,好歹算个落脚处。每天天不亮,他就起来挖坑种树,夜幕降临才收工休息,饿了吃点干粮,一想到山上将长满绿树,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⑨夜幕下,耿臣弯腰挖坑。月光照在他瘦弱的脊背上,照着一排排深色的树坑,也照在他媳妇泛泪的眼睛上。与丈夫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出来,耿臣固执,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当初,她也正是喜欢丈夫这一点。⑩十多年后,呼吉格尔山上长了草,各种树木也更显挺拔。相互辉映的绿色是那么难得,那么夺目,像一块蛋糕,馋得人想上去咬一口。这也招来了羊群牛群。根子发现有人来山上放羊。骂,不行。打架,更不是办法。耿臣几乎一宿没睡。他要想个彻底解决的办法,第二天一早就下山了。考点七概括、梳理文章内容1.(2分)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黄沙肆虐,决定治沙→①
→治沙遇挫,守护草场→②
(示例)起早贪黑,挖坑种树绿树葱郁,治沙成功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事件、故事情节)。2.文章围绕××写了哪几件事?1.认真审题。确定是“一件事”还是“多件事”,从什么角度概括、梳理,按照什么顺序概括、梳理。2.阅读全文,具体分析,确定作答要点。先将内容初步分层(分层时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还可以按照事件的发展阶段),看具体讲了几件事。3.提取要点,简要概括。将每层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归纳,分条整理出来。1.根据示例,按要求补充文章情节。2.在横线上补充人物的情感变化。1.梳理情节的步骤:(1)找出已有文字对应的段落,并分析已有文字的结构。(2)厘清填空内容对应的段落,并概括内容。(3)仿照已给内容,形成答案。2.梳理人物情感变化的方法:(1)从描写方法入手。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分析人物情感。(2)从关键词语入手。抓住能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形容词,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情感。注意:尽量从文本中寻找答案。2.(4分)请结合选文,品析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问题。(1)相互辉映的绿色是那么难得,那么夺目,像一块蛋糕,馋得人想上去咬一口。(请写出与句中画横线部分相照应的情节)答案:根子发现有人来山上放羊。答案:“轻松”是指村主任说全村要合力治沙,耿臣因从个人治沙到集体治沙而感到轻松;“幸福”是指耿臣听着鸟鸣阵阵,看着树木葱郁,因治沙取得阶段性胜利而幸福。答案:(示例)是呼吉格尔山旱不死的草根子,是拔不掉的树根子考点八句段的作用4.(2分)请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答案:①通过对田里麦苗和山坡上仅存的几棵榆树生存状态的描写,表现了呼吉格尔村生存环境的恶劣;②呼吉格尔村生存环境的恶劣引出了耿臣想要治沙的情节,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1.结合句子的位置来把握其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常用的术语有:对比、衬托、做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呼应、抑扬、过渡、线索等。2.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答题要点:1.句子的具体内容;2.抒发了什么情感;3.与上下文有何关系;4.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等。1.文中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某段的作用。开头段1.内容:(1)概括该段具体内容;(2)开篇点题,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5)贯串全文的线索,逐层深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2.结构:(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3)为下文做铺垫。注意:如果开头段是环境描写,则起到了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1.文中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某段的作用。中间段1.内容:(1)概括该段的具体内容;(2)表达作者的情感,点明中心。2.结构:(1)承上启下;(2)照应全文;(3)为下文做铺垫。注意:回答中间段落作用时,需考虑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的作用、插叙的作用等。结尾段1.内容:(1)概括该段具体内容;(2)深化主题。2.结构:(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注意:如果结尾段突然终止,则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如果提出问题,则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注意:1.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不可堆砌答案。分条作答,尽量使用序号。2.结合具体内容形成答案,答过渡段(句)的作用,要具体写出承接了上文……内容,引出了下文……内容。5.(4分)请从《像石榴籽一样》和《像蒙古马一样》中选择一个作为选文的题目,并结合阅读资料卡和选文内容简述理由。阅读资料卡资料一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繁荣、和谐、幸福。资料二国家领导人在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时指出,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答案:(示例一)我选择《像石榴籽一样》作为选文的题目。因为“像石榴籽一样”表现了小说的主题。①耿臣一家老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植树治沙,表现出团结的寓意;②蒙汉乡亲真诚互助,和谐相处,共建绿色幸福家园,体现出团结、和谐的寓意;③耿臣由个人治沙到带动全村集体治沙,最终取得治沙的成功,村民过上幸福生活,体现出团结、繁荣、和谐、幸福的寓意。(示例二)我选择《像蒙古马一样》作为选文的题目。因为“像蒙古马一样”表现了小说的主题。①在买苗挖坑种树的情节中,耿臣表现出吃苦耐劳的蒙古马精神;②在治沙遇挫、守护草场的情节中,虽然阻碍重重,但耿臣不惧困难毅然治沙,体现出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③耿臣有一种像蒙古马一样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劲头,最终改变了呼吉格尔村的生存环境。四、(10分)(2024包头调研)阅读下文,完成1—3题。①在我家三角形的菜园里,苦瓜似乎总是站在角落里。②瘦弱的苦瓜苗长到一尺来长的时候,母亲随手在它边上插了一段两米多高的竹梢。苦瓜苗顺着竹梢一步一步攀爬,小细藤抓得紧,脚步也走得稳。等到枝叶布满竹梢,蓬勃向上,倒也有几分趣味。到了开花季,苦瓜开出一朵朵小黄花,既没有南瓜花张扬,把大黄蜂都唤来;也没有木槿花的秀雅清香、洁白之姿。整个苦瓜藤散发的“独特”气味,好像谁都不喜欢。③小苦瓜结出来,皱皱巴巴的,像个小丑孩儿。不像小黄瓜,连刺儿都那么可爱;也不像小番薯,那一身红袍着实亮眼。它窝在冷冷清清的角落里,守着自己的苦味,从不肯放下那股倔劲儿。④只有母亲会去照看它,目光中满是怜爱。就这样,小苦瓜日渐丰满修长起来,果肉饱胀,圆润有光。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误会了它,原来它成熟后有着白玉一般的色泽,那些晶莹如玉的颗粒,是世间巧匠都雕琢不出来的。⑤等到母亲将它摘下,和丝瓜、茄子放在盆里时,一起洗菜的妇人都会忍不住夸一句:“好白的苦瓜!”⑥白白的苦瓜被母亲切成片,用盐腌上一会儿。柴火灶下燃起大火,切上几片火腿心肉,佐以青椒清炒了,一红一白,相映成趣。这时的我,目光只盯着桌上自己喜欢的菜,从不光顾苦瓜片,仿佛不用尝口中就有一股清苦之味。⑦“苦瓜苦自身呢!”母亲边说边夹起苦瓜片,嚼得有滋有味。我也夹起一片,但舌尖刚一接触,就被苦到了,立即吐掉,然而吐不掉的是苦味。留在舌尖的那一点清苦,在饭菜填饱肚子之后,回味时却令人倍觉清爽。再吃什么,似乎都是甜的。⑧隔了一段时间,我陪父亲去菜园挖小番薯,父亲忽然指着苦瓜藤说:“裂了裂了,快来吃!”我抬起头,只见角落里的苦瓜藤上,一根白玉苦瓜异常夺目,它全身闪着洁白的光。尤其令人移不开眼睛的是苦瓜下半段已转为红色,开裂处,鲜红的苦瓜瓤散发着诱人的甜香,绽成了一朵颜色极为红艳的花朵。⑨我看呆了。这是那皱皱巴巴的小丑孩儿?这是让人一尝难忘的白玉苦瓜?不,这分明是清苦岁月中坚持不懈结出的一枚硕果。⑩我小心地捧着苦瓜,尝了一口红瓤。1.(2分)依据文意,请你给本文拟写一个标题。答案:(示例)苦瓜情思考点九表现手法2.(4分)你如何理解文中既写苦瓜的“丑”和“苦”,又写其“美”与“甜”。答案:使用了欲扬先抑(衬托)的手法,用苦瓜的“丑”和“苦”突出下文的“美”与“甜”;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苦尽甘来的人生感悟。(两处手法各1分,两个用意各1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赋分。)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某段)的表现手法。1.仔细审题,弄清答题方向。2.分析语句使用的是哪种表现手法。3.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铺垫、衬托、悬念、前后照应等。4.根据该表现手法的特点及题干要求作答即可。注意:按照“明手法—述内容—析效果”的顺序组织答案,即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收到了什么效果。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1.审清题干,明确题干的设问内容,即回答某段或某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或分析文章运用某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联系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首先掌握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及其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具体分析运用一种或者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3.整合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分点简要作答。注意:1.认真审题,清楚题干是分析表现手法还是表达方式。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组织答案。考点十探究文章主旨3.(4分)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文章结尾段落画线部分的理解。答案:(示例)用苦瓜来喻指父母一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苦瓜是清苦岁月中坚持不懈结出的一枚硕果,揭示了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创造甜美生活的道理。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探究关键语句/人/物的丰富意蕴相关事件+人/物精神特点+作者情感(或主题思想)+社会意义选词谈启示(选)关键词→(找)相关事件→(析)人/物品质+抒发情感+社会意义探究写作意图一个人/物情感+一类人/物情感+对某种社会现象、问题的思考探究多个主题不同的人/物→不同事件→反映不同主题五、(13分)(2024烟台)阅读下文,完成1—5题。微弱的光亮黄海子①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飞舞。②我们此行的车上共有三人。我把车停在路边,下了车,坐在副驾驶的大姐也随我下了车。“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③没有风,路边看不见的树滴滴答答地滴着水。公路上除了我们这辆车,再没有车驶过。我感觉浓雾里那些细小的雾的颗粒,慢慢地钻透我的衣服,贴上我的皮肤,我感觉到了隆冬才有的寒冷。而滴答的水声,让整个夜显得孤寂又没有生气。④大姐是我不久前才认识的,60岁左右,人清瘦但很精神,我们同在一个助学群里。我们此行是去山里的一所学校开展调查,调查那里有多少孩子需要资助。⑤我们在小镇上吃午饭的时候,同行的另一个人告诉我,他是冲着大姐的“精神”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他说,大姐早就退休了,老公走得早,孩子在国外生活,接她去国外定居,她去了不喜欢那边的生活,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⑥车上的人见我和大姐有一阵没说话了,便放下车窗喊我们:“大姐,你们两个上车来商量。”我和大姐上了车,⑦大姐问我:“导航上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我说:“还有5千米国道、3千米村道。要是没有雾,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到达。”同行的另一人搭话:“我们往回走,到镇上有多远?”我说:“距离与到目的地差不多。”大姐见我们都想要返回,急忙说:“不能返回!”我和同行者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大姐说:“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期盼一天。”⑧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转过身对坐在后面的同行者说道:“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着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然后对着我说:“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⑨我不同意,决意要大姐开车。最后大姐生气地说:“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的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⑩正当大姐和同行者下车准备给我照路的时候,大姐的电话响了。是学校那边打过来的。大姐在电话里说:“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大姐接完电话,就下车给我照路去了。1.(2分)通读全文,说说题目《微弱的光亮》的含义。答案:“微弱的光亮”,指的是大姐和同行者下车用手机电筒为车照路,以及老师、孩子和家长迎接我们时手电筒发出的并不明亮的光线;还指大姐身上体现的坚持与爱心给“我”的力量和启示;也指助学的行为给山里孩子带去的点点希望。考点十一分析记叙顺序及作用2.(2分)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的作用。答案:插叙让读者能更好地认识到大姐的高尚品质,突出了人物形象,也为下文大姐坚持前往目的地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第一步:审题干。弄清是全文还是某个段落的记叙顺序。第二步:析顺序。判断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第三步:说内容。明确此部分的主要内容与全文的联系。第四步:规范作答。注意:1.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作用查看知识清单。2.插叙和补叙的区别:(1)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相关情况,去掉后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充的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环节,去掉后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2)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补叙可在篇中,可在篇末。3.(2分)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大姐的“沉默”,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大姐当时的内心活动。(1)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答案:(示例)是呀,这么大的雾行车确实有危险。可如果就此回头,不仅失信,对不起在那等待的老师、孩子和家长,也会影响以后的行程呀。(2)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答案:(示例)刚刚的决定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有些冒险,但我真的不想就这样放弃。不过你们的担心也对,有什么解决办法呢?4.(3分)简要概括文中大姐形象的主要特点。答案:大姐乐观自信,不怕困难,有爱心,乐于助人,心系乡村教育和困难学生。且诚实守信,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同时,她还理解宽容他人,能吃苦肯付出,时时为他人着想,不愿为他人增添麻烦。考点十二环境描写5.(4分)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表格。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探究小结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飞舞。(1)
描写了夜晚行车的路上的环境,表现了此时行车的不容易,表现“我”和大姐等人的担忧之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节选自《社戏》)(2)
(3)请对如何写好环境描写提出两点建议。
分别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着笔,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诗情画意,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我们去赵庄看戏的愉快心情。(示例)环境描写要能很好地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环境描写要能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出主题思想;环境描写要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形式要多样。考点分析命题方式方法指导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说说第×段画线句子的作用。1.找到具体语句,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2.从以下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方面: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为……埋下伏笔)。(3)人物方面:暗示……思想,侧面写出……性格,烘托……心理。(4)主题方面: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3.组织语言,规范答案。小说阅读一、(15分)(2024乌兰察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1—4题。月黑夜杨朔①火轮般大的太阳沉落后,暮色袭来,李排长的心境却相反地晴朗起来:他不再担心敌人的侵扰。过河的事,庆爷爷已经一手包揽,预先便把事情铺排妥当。不走桥,而用船渡。但想安全地过这道封锁线,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走漏一点儿消息,敌人决不肯轻轻地放过。②二更天光景,大地睡去了,生长在大地胸膛上的人们却展开保卫土地的活动。庆爷爷一定要亲自送他们渡河。李排长认为他的年纪大,深夜露水很重,怕他遭受风寒,百般阻止他。老人更加不肯。渡河的地方离据点仅仅十来里路,隐隐地可以望见那边的灯火。李排长一群人到达河边时,庆爷爷早就派来一些百姓等候着。堤上放着两盏马灯,照着那些汉子。③杨香武低声叫道:“吹灭灯!你怕敌人看不见吗?”一个百姓却很大意地答:“不怕,敌人黑夜从来不动。”随手只把灯苗捻小。④滏阳河水平静地流着,很黑,很深。两岸十分静悄,只听见各色各样的虫叫。⑤庆爷爷走近一个汉子,小声问:“船还没有来吗?”这时,下游响起缓缓的水声,河面推过来纤细的波纹。不久,一只小船轻飘飘地傍岸泊下。船小,所以只能渡人。庆爷爷用商量的口气对李排长说:“卸下鞍子,叫他们把马给拉过去。”⑥李排长动手解马肚子上的带子时,警惕地朝据点望了几眼。那隐隐的灯火还没熄灭,犹如几只狡猾的魔眼穿过漆黑的大野,窥探这边的动作。⑦马生来便识水性,一个个在浪花里摇动着身子,百姓就全爬上马背,低声吆喝着,一同凫到对岸。骑兵各抱着鞍鞯,争着上船。先摆过五六个去,李排长和杨香武等第二批再渡。庆爷爷打着一盏灯走来,轻声地咳嗽着,一面亲热地说:“你们走啦?回头可来呀!”⑧李排长从心里感激地说:“就是太麻烦您老人家啦。”⑨小船摆过来,第二批人也渡过河去。一袋烟的工夫,这支骑兵便重新备好马,坐上马背。李排长转过头,望见庆爷爷还站在河对岸,不知对百姓指挥着什么。古铜色的脸膛,花白的头发,依稀地映着灯光,显出的不是老迈的神情,而是充满生命力的青春气概。李排长用两腿把马一夹,领着头跑起来,急急地要脱离这危险的境地。他们跑出将近二里路,后边忽然传来爆炸的声响。杨香武低声嘲笑道:“敌人出击了不成?马后炮,吓唬谁,横竖追不上我啦。”⑩半个月后,这队人完成任务,果然转回来了。他们平安地偷渡过那座离据点极近的板桥,赶到庆爷爷村上时,约莫将近半夜。四十里路的急行军,每人的喉咙都有些干燥。李排长决定在这里歇息一刻,喝点水,然后再走。他们不费事地叫开栅栏门,把马缆在街上,一齐走进村公所。百姓都起来了,敞着怀,趿着鞋,对待老朋友似的招呼他们,但是精神带着点不自然。1.(4分)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答案:(示例)部队准备渡河,庆爷爷一手包揽,计划用船渡河;庆爷爷亲自送李排长等人马分两拨渡河;部队脱离危险境地时,河边传来爆炸声;李排长带领部队完成任务,转回庆爷爷村上,得知庆爷爷为了护送他们渡河牺牲了。答案:画线句中“夜色”一语双关,既指天色,更指社会现实的黑暗;“急切地想撕破夜色”表达了战士打败敌人的决心。3.(4分)这篇小说多处运用了伏笔和照应的手法,试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①上文写“堤上放着两盏马灯”“一个百姓却很大意地答”为后文写敌人发现部队渡河,“传来爆炸的声响”以及庆爷爷的死埋下伏笔;②上文写庆爷爷送别部队时说“你们走啦?回头可来呀”,为后文写部队回来了解到庆爷爷的死埋下伏笔。效果:运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使小说前后呼应、结构严密;使情节发展合乎情理,增强真实感和感染力。4.(4分)假如你是《平凡英雄》节目主持人,请根据小说内容,为庆爷爷写一份人物简介。答案:(示例)“古铜色的脸膛,满顶花白头发”,庆爷爷尽管年老,却充满了生命力,富有青春气概和斗争精神是庆爷爷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庆爷爷其实是一位普通的百姓,他亲自安排骑兵连过河,为了掩护部队而牺牲。他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却是千百万个为中国革命斗争献出宝贵生命的平凡英雄的代表。二、(12分)(2024包头市东河区模拟)阅读下文,完成1—3题。人生几何高春阳
班长,你通知值日生,我这块小黑板,今后谁也不许擦,谁也不许动。新学期开课,教几何的陆老师一进教室,先定下一条铁律。班长大声说,是,陆老师。我和同桌梁宇,坐在班级最后一排,人手一支铅笔,正在下围棋。说是“下”,其实是在纸上画围棋。他执黑画圈,我执白画叉。谁吃棋,就用橡皮擦。我没心情看怪老头儿,眼睛定在棋盘上。我是梁宇师父,他的围棋是我亲手教的。我刚开始能让他四子,后来让他两子,再后来让他一子。现在不用让他了,有时候我还会输。开课之前,怪老头儿拿粉笔在小黑板上,顺时针画了个四分之一圆,确切说应该叫四分之一圆弧,然后不画了,开始上课。我小声说,啥意思呀,还不让擦。梁宇小声说,甭下棋了,听课吧。我一抬头,正好撞上陆老师的目光,我赶紧把棋盘扔进书桌,然后坐直,听这怪老头儿讲课。别说,怪老头儿讲课有点意思,讲几何像讲乐子。干巴巴的公式,在他嘴里活灵活现。他绷着脸,却总能把同学们逗乐。一周后,又一节课。上课前,陆老师在小黑板上继续他的大作,接着上次那个弧,一路往下画,画到半圆处,停下。啥也不解释,上课。第三周几何课。依旧,陆老师先描绘他的蓝图。当四分之三圆弧成立的时候,大家都明白了,这怪老头儿是要画个圆。可是,一次画完就得了呗,为啥还分四次?又一周后,当陆老师最后一笔,把整个弧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圆的时候,同学们掌声雷动,这圆了所有人的梦。
课后,同学们围着小黑板指点江山。我没心情。怪老头儿的梦圆了,我的梦圆不上。现在我跟梁宇下围棋,下一盘输一盘,根本赢不了他。而且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眼看冲进全年级前十。第五周几何课。陆老师意气风发。只见他扬眉拔剑,气势如虹,粉笔所至,破浪乘风。只十几秒钟,一轮满月,挂在当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再看那个大盘,皓月千里,如诗如梦。空气仿佛凝固。陆老师收势。剑入鞘,气沉心。眼睛巡视一圈,说,同学们,这个大黑板上的圆,是我一口气画出来的,用时15秒。你们知道吗,为了这15秒,我练了5年。然后一边教课一边画,又25年,到今天已经整整30年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画这个很牛?不,这个才更牛。陆老师抬手指向小黑板。陆老师说,一气呵成的圆,只要花时间,谁都可以练。“四气呵成”的圆,请问,还有其他人练过吗?当然唯一的条件是,用粉笔手画。全班同学都呆了,支起耳朵继续听。陆老师声调里含了悲壮,他敲着桌子,说,我一个小老头儿,为了画好一个圆,可以努力30年。虽然只做成了一件事,但在这件事上,没人能超越我!同学们,你们差啥?你们谁敢跟我说,给你30年时间,你画不出来我今天这个圆?陆老师放下粉笔,说,我提个问题,如果让你分四次画出个圆,你怎么做?谁能回答我的问题?全班同学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梁宇举手。陆老师指着他,说,我知道你叫梁宇。梁宇站起来回答说,老师,我的理解,只有一个字,心。心是圆心,心是半径,心是周长。视力所及,粉笔所至,都是心之所向。其实不管分几次,不管间隔多久,只要人心定在圆心,半径永远是一样长的!同学们哗哗鼓掌。陆老师瞪圆了眼,瞪着瞪着,瞪出一脸泪水。打那以后,下围棋,我不在乎输赢了。它已变成我学习之余的小小放松活动。如果有人挑战,我就说,我是梁宇师父。那人就转身跑了——梁宇学习成绩全校第一。后来有人问我,你的围棋师父是谁呀?我说,是陆老师。对方奇怪,陆老师不会下围棋呀!我说,就是陆老师。(有删改)1.(3分)阅读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意蕴的理解。答案:(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外阅读相变存储器》课件
- 语文:高考每日快餐(79套)
- 渴望苦难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十八)文言文实词
- 教育培训机构销售专员工作总结
- 高中美术专业培养方案计划
- 酒店经营总结
- 汽车租赁公司前台工作总结
- 重庆市江津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期末化学试题
- 门诊护士工作总结
- 峨眉山月歌-李白
- 《望人中诊病讲义》课件
- 公务员考试申论电子教材及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电子教材
- 度假村开发方案
- 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末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3年政府项目申报专员年度总结及下一年规划
- 中学燃气锅炉事故应急预案
- 公租房续租申请书范文示例
- 小学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总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