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梳理断句含义及考点断句:传统称之为“句读”,断句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常见的题型有两类:选择题,比如“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画线题,比如“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句的方法虚词前后可断句注意六大类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类别常见例词断句技巧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今、凡、且、窃、请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句末语气词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其后一般断开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复句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其前一般断开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复音虚词须保持完整,不能点断对话标志后可断句对话标志曰、云、言、白、语、道、谓、对、问等,后面可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把主语省略了。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注:“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如《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如:“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有”的意思,如“其云益乎?”二是表“为、是”的意思,如“虽云匹夫,霸王可也。”找词语,主前宾后可断句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可以首先标出文段中的名词、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吾、予、尔、汝、公、卿、彼、此、之、其”等代词。因为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前后往往要断句。常见的代词有三类:(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予、我、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等。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卿等。第三人称:之、其、彼。(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等。根据句子结构可断句(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山行|六七里。①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②中的“山”修饰“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如:①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如: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文言文断句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二、课堂练习一、文言文阅读望梅止渴魏武①行役②,失汲③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④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役:打仗。③汲:水源。④饶:富足,多1.解释句中加点词。(1)三军皆渴(2)乃令曰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魏武帝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①,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②,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注】①果腹:饱腹。②悼息:悲伤叹息。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鼠故便捷忽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①力嚼其尾
②及入穴③如是者久
④衔之而去6.翻译下列句子。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7.请仿照“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善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为上文补写一个结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②;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③也。”(《宪问》)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④,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⑤?”子曰:“内省不疚⑥,夫何忧何惧?”(《颜渊》)【注释】①就有道而正焉: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②我无能焉:意为我都没有做到。③自道:说自己,描述自己。④敬而无失:认真谨慎地做事,不出差错。⑤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叫君子了吗?⑥疚:内心痛苦,惭愧。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①知者不惑②人皆有兄弟③我独亡④内省不疚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②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0.书籍是我们的老师,指引我们前行。作为中学生,你从以上四则语录中学到了哪些做事、为人、自我学习成长的方法呢?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⑤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林道人:晋代和尚支道林。②谢公: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③东阳:谢郎,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④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⑤致:尽、极。【词语积累】11.请你运用积累的文言词语知识,完成下面的文言词语积累卡。文言词语积累卡词语方法示例呈现解释意思时课内迁移元方时年七岁东阳时始总角①堪联结词语疲惫不堪体未堪劳②因查阅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A.依靠,凭借
B.沿袭
C.于是,就因流涕抱儿以归③(填序号)坐联系同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谢公语同坐曰④【语言品析】12.《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设计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并说明设计理由。王夫人:(面带悲伤,对客人行了个礼)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谢公:(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我这样设计谢安的神态、动作①,理由是②。【人物研读】13.班里的同学对文中王夫人当着客人的面把儿子带走的行为有不同的看法。你如何看待王夫人这种做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阅读《书上元夜游》,完成下面小题。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一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沽③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⑤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沽(gǔ):卖酒的人。④过:苏轼的幼子,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⑤更:又,另。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几,几个:②数目,数量;③多次,屡次;④计算,查点。(1)数:盖自笑也关联教材盖以诱敌(《狼》)(2)盖:1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16.读完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虽被贬海南儋州,但在上无夜游时仍拥有(1)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2)的人。(1)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④不?”对曰:“仿佛志之。”二于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世说新语·夙惠》【注释】①箅:蒸饭的工具。②馏:把事物蒸熟。③糜:粥。④识:记住。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宾客诣陈太丘宿
诣:(2)俱委而窃听
委:18.用/给下面的句子标画停顿(限两处),并翻译。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狼(一)①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②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1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人货肉归(卖) B.日已暮(傍晚)C.似人缢死状,大骇(喜) D.狼则罹之(遭遇不幸)20.下面加点虚词的意思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及走,又从之(急忙) B.遂钩肉,翘足挂树间(于是)C.逡巡近视,则死狼也(却) D.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就)2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 B.似人/缢死状……C.其一/犬坐于前。 D.顾/野有麦场……22.关于蒲松龄“狼”的故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三则)》,其第一则讲“钓狼”,第二则讲“劈狼”,第三则讲“吹狼”。B.第一则和第二则中的狼尾随屠户的目的是相同的。C.本文和《狼(二)》刻画屠户,都采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D.本文和《狼(二)》都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③不能识④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①赵简子:赵国国君。②子贡:孔子的弟子。③赐:即子贡,子贡姓端木,名赐。④识:了解。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简子不说曰()
(2)终业而去之()2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子曰不能识何也25.翻译句子。(1)善哉,子贡之言也!(2)友人惭,下车引之。(《世说新语》)(3)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26.子贡作为跟随孔子十几年的弟子,为何还说不了解孔子。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①,而有时以多数失会。尝失官居东阳,桓大司马在南州,故往投之。桓时方欲招起屈滞②,以倾朝廷。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誉,桓谓远来投己,喜跃非常。比入至庭,倾身引望,语笑欢甚。顾谓袁虎曰:“范公且可作太常卿。”范裁坐,桓便谢其远来意。范虽实投桓。而恐以趋时③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瘗④在此,故来省视⑤。”桓怅然失望,向⑥之虚伫⑦,一时都尽。(选自《世说新语·假谲⑧》)【注释】①智数:智谋心计:②屈滞:屈居下位、很久不迁升的人:③趋时:附和时势;④瘗(yì):埋葬;⑤省(xīng)视:看望;⑥向:之前;⑦虚伫:虚心期待;⑧假谲:虚假欺骗。2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尝失官居东阳2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1)好用智数
好()(2)顾谓袁虎曰
顾()(3)而恐以趋时损名
恐()(4)桓怅然失望
然()2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誉,恒谓远来投己,喜跃非常。30.本文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篇。作者为何将本文编入“假谲”篇?请结合文中所叙之事,推测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②矣。”(《卫灵公》)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③,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④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里仁》)(选自《论语》)【注】①喻:明白,理解。②斯滥:不自我检束,胡作非为。③安:安逸,舒适。④恶(wū)乎:怎么。⑤造次:匆忙,仓促。⑥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B.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君子病无能焉根据词典推断词义病:①名词,重病;②动词,忧虑;③形容词,困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病:可谓好学也已联系课文解释词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2)好: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联系成语解释词语“好恶不同”“深恶痛绝”(《现代汉语词典》)(3)恶: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34.阅读下面这两章语录,写出探究结果。原文探究结果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我发现君子与小人是如此的不同: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35.解释加点词。①此其父善游善:②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方:③人问其故故:④亦必悖矣亦:36.翻译句子。其子岂遽善游哉?37.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论语》选读(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①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②焉,可谓好学也已③。”(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司马牛④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⑤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⑥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注解】①敏:行动敏捷。②正:匡正。③也已: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两个语气助词连用,表示强调。④司马牛:孔子的学生。⑤子夏:孔子的学生,名商。⑥敬:态度端庄严肃,做事认真负责。3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君子食无求饱()
(2)居无求安()(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39.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患人之不己知。|择其善者而从之。B.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羊补牢C.敏于事而慎于言。|博学而笃志。D.就有道而正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4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42.第(4)则语录表明了儒家的交友主张,请写出这一主张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4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B.天又雨,公将焉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C.乃往,身自罢之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D.魏于是乎始强
强人所难(现代汉语词典)44.请翻译句子“是日,饮酒乐,天雨。”45.从魏文侯冒雨亲自去取消约定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断句含义及考点断句:传统称之为“句读”,断句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常见的题型有两类:选择题,比如“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画线题,比如“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句的方法虚词前后可断句注意六大类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类别常见例词断句技巧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今、凡、且、窃、请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句末语气词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其后一般断开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复句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其前一般断开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复音虚词须保持完整,不能点断对话标志后可断句对话标志曰、云、言、白、语、道、谓、对、问等,后面可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把主语省略了。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注:“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如《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如:“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有”的意思,如“其云益乎?”二是表“为、是”的意思,如“虽云匹夫,霸王可也。”找词语,主前宾后可断句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可以首先标出文段中的名词、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吾、予、尔、汝、公、卿、彼、此、之、其”等代词。因为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前后往往要断句。常见的代词有三类:(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予、我、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等。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卿等。第三人称:之、其、彼。(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等。根据句子结构可断句(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山行|六七里。①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②中的“山”修饰“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如:①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如: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文言文断句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二、课堂练习一、文言文阅读望梅止渴魏武①行役②,失汲③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④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役:打仗。③汲:水源。④饶:富足,多1.解释句中加点词。(1)三军皆渴(2)乃令曰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魏武帝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答案】1.(1)皆:全,都;(2)乃:于是。2.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3.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让军队成功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其才思敏捷、足智多谋。【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1)句意:士兵们都很口渴。皆,都。(2)句意:(曹操)就下令说。乃:就。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果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份补充完整。重点词语:闻:听到;之:代词,这番话;皆:都;水:口水;及:到达。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可知,明显是骗士兵们的话,士兵们听到前方的梅子,又酸又甜,于是嘴里就流出了口水,暂时缓解了口渴,一直走到了有水源的地方,可见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常识,聪明机智的人。【点睛】参考译文:曹操的部队行军打仗,找不到取水的道路,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就下令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①,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②,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注】①果腹:饱腹。②悼息:悲伤叹息。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鼠故便捷忽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①力嚼其尾
②及入穴③如是者久
④衔之而去6.翻译下列句子。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7.请仿照“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善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为上文补写一个结尾。【答案】4.鼠故便捷/忽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5.名词作状词,用力地等到这样离开6.另一只眼睛瞪得像圆圆的花椒粒,好像非常愤恨,但是只能远远望着,不敢上前。7.示例:鼠之智勇可嘉,蛇虽狡终被破,世间百态,皆显智勇之重要,笑谈间领略其妙。【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老鼠本来就轻巧敏捷,见蛇出来,马上就一溜烟跑掉了。蛇追不着,又返回原地。根据句子结构可知,“鼠故便捷”: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短句;“忽然遁去”:这是一个简单的动词短语,描述了老鼠的行为。“蛇追不及而返”:这是一个并列句,由“追不及”和“而返”两个动作组成,通过“而”连接,表示因果关系。断句后的句子结构清晰,每个断句都独立地传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且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连贯的叙述,描述了老鼠敏捷逃跑和蛇追赶不及的情景。正确断句为:鼠故便捷/忽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①句意:用力咬自己的尾巴;力:名词作状词,用力地。②句意:等到进入洞里。及:等到。③句意:像这样有好长时间。是:这样。④句意:就叼着肉走了。去:离开。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意:神情;甚:表示程度加深;然:但是,表转折;前:上前,表示动作的方向。7.本题考查拓展应用、开放性回答。题干要求仿照“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善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为上文关于“义鼠”的故事补写一个结尾。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用类似的句式和语气,既要对上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又要表达出对鼠的智勇行为的看法,同时还要保持一种轻松幽默的口吻,以避免过于严肃或沉重。示例:蛇虽狡猾终被破,鼠之智勇不可小觑。世间万物各有长,智勇双全方不败。【点睛】参考译文:杨天一讲,曾见过两只老鼠从洞里出来,其中一只被蛇吞吃了,另一只眼睛瞪得像圆圆的花椒粒,好像非常愤恨,但是只能远远望着,不敢上前。蛇吃饱了肚子,蜿蜒爬入洞穴。蛇身刚要钻进一半,那只老鼠迅速奔来,用力咬住蛇的尾巴。蛇发怒了,退着身子出洞。老鼠本来就轻巧敏捷,见蛇出来,马上就一溜烟跑掉了。蛇追不着,又返回原地。刚要钻洞,老鼠又跑回来了,仍旧咬蛇的尾巴,和刚才一样。蛇进洞,老鼠就来咬;蛇出洞,老鼠就逃跑。就这样,双方斗了好长时间。最终,蛇不得已从洞里出来,把死鼠吐在地上。老鼠过来闻了一阵,“啾啾”叫着,像哀悼一样,把死鼠叼走了。我的朋友张历友为此写了《义鼠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②;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③也。”(《宪问》)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④,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⑤?”子曰:“内省不疚⑥,夫何忧何惧?”(《颜渊》)【注释】①就有道而正焉: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②我无能焉:意为我都没有做到。③自道:说自己,描述自己。④敬而无失:认真谨慎地做事,不出差错。⑤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叫君子了吗?⑥疚:内心痛苦,惭愧。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①知者不惑②人皆有兄弟③我独亡④内省不疚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②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0.书籍是我们的老师,指引我们前行。作为中学生,你从以上四则语录中学到了哪些做事、为人、自我学习成长的方法呢?【答案】8.①迷惑。②全,都。③没有。④自我检查,反省。9.①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②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10.君子要做事敏捷,认真谨慎地做事;为人说话谨慎,对人恭敬而有礼貌;自我学习成长方面,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错误,自我反省而不感到内心痛苦。【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智慧的人不迷惑。惑:迷惑;(2)句意:别人都有兄弟。皆:全,都;(3)句意:唯独我没有。亡:没有。(4)句意:内心反省而不内心痛苦。省:自我检查,反省。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食:吃饭;求:追求;居:居住;安:安逸。(2)何:何必;患:担忧;也:句末语气词,呢。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得:君子要做事敏捷,认真谨慎地做事;为人说话谨慎,对人恭敬而有礼貌;结合“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可知,自我学习成长方面,不追求外在物质享受,而应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谦逊好学(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错误,自我反省而不感到内心痛苦。可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孔子说:“君子所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道:“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认真谨慎地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心痛苦,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⑤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林道人:晋代和尚支道林。②谢公: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③东阳:谢郎,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④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⑤致:尽、极。【词语积累】11.请你运用积累的文言词语知识,完成下面的文言词语积累卡。文言词语积累卡词语方法示例呈现解释意思时课内迁移元方时年七岁东阳时始总角①堪联结词语疲惫不堪体未堪劳②因查阅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A.依靠,凭借
B.沿袭
C.于是,就因流涕抱儿以归③(填序号)坐联系同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谢公语同坐曰④【语言品析】12.《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设计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并说明设计理由。王夫人:(面带悲伤,对客人行了个礼)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谢公:(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我这样设计谢安的神态、动作①,理由是②。【人物研读】13.班里的同学对文中王夫人当着客人的面把儿子带走的行为有不同的看法。你如何看待王夫人这种做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答案】11.当时能忍受于是通“座”,座位12.表情严肃,抬眼望向门口谢安对嫂子很敬佩,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13.我认为王夫人的做法并无不妥。孩子还小,刚刚大病初愈,和客人应对辩论是一件劳神伤身体的事,对于她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所以她才出来带走孩子。【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1)句意:东阳(谢郎)那时还是小孩。根据课内迁移法,“元方时年七岁”意为:元方当时七岁。据此可知,时:那时,当时。(2)句意: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结合联结词语法,“疲惫不堪”中的“疲惫”指极度疲乏,“不堪”指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据此可知,堪:能忍受。(3)句意:就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结合查阅字典法可知,因:于是,就。故选C。(4)句意:谢公对同座的人说。结合联系同类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为: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吗?“说”通“悦”,喜悦、高兴。据此可知,坐:通假字,同“座”,座位。12.本题考查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想象和设计。王夫人带走儿子之后,谢公对此时赞同的,肯定的,对嫂子的行为也是理解的,尊敬的,所以他的表情应该是严肃的,目送着嫂子离去的方向,深情地感叹,并且称赞嫂子的言辞恳切,真情流露。示例:(1)满脸敬佩、感动之情(2)体会到嫂子的爱子之情。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评论。要结合原著的内容和所给语段内容进行分析。《世说新语》该书主要记截汉末至晋代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言谈铁事,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古人非常重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王夫人担心孩子大病初愈,身体不堪劳累,最终流着眼泪把孩子抱回去,阻止谢郎待客及与林道人的辩论。这是出自于母爱的本能,并没有什么不妥,通过后面谢安的话可知,他也认可嫂子的这种做法。认为嫂子的语言很感人,是真性情的流露,值得称道。【点睛】参考译文:支道林去拜见谢公(谢安)。东阳(谢郎)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就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烦,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阅读《书上元夜游》,完成下面小题。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一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沽③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⑤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沽(gǔ):卖酒的人。④过:苏轼的幼子,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⑤更:又,另。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几,几个:②数目,数量;③多次,屡次;④计算,查点。(1)数:盖自笑也关联教材盖以诱敌(《狼》)(2)盖:1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16.读完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虽被贬海南儋州,但在上无夜游时仍拥有(1)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2)的人。(1)
(2)【答案】14.几,几个大概,原来是15.但是也笑韩愈(韩退之)钓鱼没有收获,又想要远远地离开,不知道跑到大海的人不一定得到大鱼。或: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跑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16.喜悦(闲适、快乐)(愉悦)乐观(豁达)(洒脱)【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数:几,几个。故选①。②“盖以诱敌”句意:原来是在诱惑敌人。盖:大概,原来是。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亦,也;欲,想要;走,跑。16.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文中的“予欣然从之”“放杖而笑,孰为得失”可知,苏轼虽被贬海南儋州,但在上元夜游时仍拥有喜悦(闲适、快乐)的心情。因此可知,苏轼并不把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当心中有一些愁绪时,会用一种高雅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排遣。所以说,他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点睛】参考译文: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④不?”对曰:“仿佛志之。”二于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世说新语·夙惠》【注释】①箅:蒸饭的工具。②馏:把事物蒸熟。③糜:粥。④识:记住。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宾客诣陈太丘宿
诣:(2)俱委而窃听
委:18.用/给下面的句子标画停顿(限两处),并翻译。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答案】17.(1)到
(2)舍弃,放弃18.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饭呢?【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位客人到陈太丘长家过夜。诣,到。(2)句意:结果一同放下手头的事,都去偷听。委,舍弃,放弃。18.本题考查断句。翻译:重点词语:如何,既然这样。但,只。何必,为什么一定要。故译为:陈太丘说:“既然这样,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干饭呢!”断句:“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是“太丘曰”的内容。“何必饭也”是一个反问句。故断句为: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点睛】参考译文:有位客人到陈太丘长家过夜,陈太丘长就叫儿子元方和季方做饭待客,客人和陈太丘长在一起清谈,元方兄弟两人在烧火,结果一同放下手头的事,都去偷听。做饭时忘了放上箅子,要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陈太丘长问他们:“饭为什么不蒸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说:“大人和客人清谈,我们两人就一起去偷听,蒸饭时忘了放上箅子,现在饭煮成了粥。”陈太丘长问:“你们可记住一点了吗?”兄弟两人回答说:“似乎还能记住那些话。”于是兄弟俩一起说,互相穿插补正,一句话也没有漏掉。陈太丘说:“既然这样,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干饭呢!”狼(一)①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②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1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人货肉归(卖) B.日已暮(傍晚)C.似人缢死状,大骇(喜) D.狼则罹之(遭遇不幸)20.下面加点虚词的意思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及走,又从之(急忙) B.遂钩肉,翘足挂树间(于是)C.逡巡近视,则死狼也(却) D.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就)2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 B.似人/缢死状……C.其一/犬坐于前。 D.顾/野有麦场……22.关于蒲松龄“狼”的故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三则)》,其第一则讲“钓狼”,第二则讲“劈狼”,第三则讲“吹狼”。B.第一则和第二则中的狼尾随屠户的目的是相同的。C.本文和《狼(二)》刻画屠户,都采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D.本文和《狼(二)》都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答案】19.C20.A21.B22.B【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有误,“大骇”的意思是“大吃一惊”,“骇”的意思是“吃惊”;故选C。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有误,“及走”的意思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及”的意思是“等到”;故选A。2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B.有误,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人缢死状”是对“似”的详细描述;正确的停顿应为“似/人缢死状”;故选B。2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有误,第一则和第二则中的狼尾随屠户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则中的狼是为了吃屠夫担子里的肉,第二则中的狼是为了吃屠夫担子里的骨头,进而吃掉屠夫;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忽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想着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发了一笔小财。狼就像爬上树去抓鱼一样,本想吃肉,却遭到了祸患,真是可笑!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③不能识④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①赵简子:赵国国君。②子贡:孔子的弟子。③赐:即子贡,子贡姓端木,名赐。④识:了解。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简子不说曰()
(2)终业而去之()2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子曰不能识何也25.翻译句子。(1)善哉,子贡之言也!(2)友人惭,下车引之。(《世说新语》)(3)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26.子贡作为跟随孔子十几年的弟子,为何还说不了解孔子。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答案】23.同“悦”,高兴、愉快。离开24.子曰/不能识/何也25.(1)子贡的话说得太好了!(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3)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26.子贡认为,孔子的学识高深、宽广,犹如江海,自己仅仅学到皮毛,表现了子贡的谦逊和对孔子的敬仰。【解析】2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赵简子不高兴了说。说:同“悦”,高兴、愉快。(2)句意:完成学业才离开他。去:离开。2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为:你说:“不了解”,为什么啊?根据句意可知,“曰”是说的意思,其后是说话的内容,故其后应断开;“何也”是疑问句,因此可断句为:子曰/不能识/何也。2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1)善,好、妙;之,助词,的。(2)惭,惭愧;引,牵、拉。(3)日,每天;三,虚数,表示多次;省,反省,自我检查。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可知,子贡认为,孔子的学识高深、宽广,犹如江海,自己仅仅学到皮毛,所以说不了解孔子。这句话表现了子贡的谦逊和对孔子的敬仰态度。【点睛】参考译文: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了,说:“夫子侍奉孔子学习十几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孔子),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就停下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赵简子说:“好,子贡的话说得很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①,而有时以多数失会。尝失官居东阳,桓大司马在南州,故往投之。桓时方欲招起屈滞②,以倾朝廷。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誉,桓谓远来投己,喜跃非常。比入至庭,倾身引望,语笑欢甚。顾谓袁虎曰:“范公且可作太常卿。”范裁坐,桓便谢其远来意。范虽实投桓。而恐以趋时③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瘗④在此,故来省视⑤。”桓怅然失望,向⑥之虚伫⑦,一时都尽。(选自《世说新语·假谲⑧》)【注释】①智数:智谋心计:②屈滞:屈居下位、很久不迁升的人:③趋时:附和时势;④瘗(yì):埋葬;⑤省(xīng)视:看望;⑥向:之前;⑦虚伫:虚心期待;⑧假谲:虚假欺骗。2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尝失官居东阳2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1)好用智数
好()(2)顾谓袁虎曰
顾()(3)而恐以趋时损名
恐()(4)桓怅然失望
然()2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誉,恒谓远来投己,喜跃非常。30.本文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篇。作者为何将本文编入“假谲”篇?请结合文中所叙之事,推测原因。【答案】27.尝/失官/居东阳28.喜欢回头担心,怕……的样子29.再说范玄平在京都,一向也很有声誉,桓温认为他是远道来投奔自己,格外高兴、激动。30.范玄平是一个喜欢用权术的人,文章中他特意来投奔桓玄,但是却不说实话,这符合“假谲”的特点。【解析】27.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尝失官居东阳:他曾经失掉官职住在东阳郡。“尝”表时间,“失官”是事件,“居东阳”是“失官”后的举动,分别断开;故断句为:尝/失官/居东阳。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好用智数:爱用权术。好:喜欢。②顾谓袁虎曰:回头对袁虎说。顾:回头。③而恐以趋时损名:怕人家说他趋炎附势,有损名声。恐:害怕。④桓怅然失望:桓温大失所望。然:……的样子。2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且,况且。素,一向。谓,认为。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假谲指虚假的欺诈,这一门中所记载的事例都用了作假的手段,或说假话,或做假事,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结合“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可知,范玄平是一个喜欢用权术的人,结合“范裁坐,桓便谢其远来意。范虽实投桓。而恐以趋时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瘗在此,故来省视。’”可知,文章中他特意来投奔桓玄,但是却不说实话,这符合“假谲”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范玄平为人处世爱用权术,可是有时因为多用权术而坐失良机。他曾经失掉官职住在东阳郡,由于大司马桓温在姑孰,便特意前去投奔他。桓温当时正想招揽起用不得志的人才,以胜过朝廷。再说范玄平在京都,一向也很有声誉,桓温认为他是远道来投奔自己,格外高兴、激动。等到他进入院内,便侧身伸长脖子远望,说说笑笑,高兴得很。还回头对袁虎说:“范公暂且可以任太常卿。”范玄平刚刚坐下,桓温就感谢他远道而来的好意。范玄平虽然确实是来投奔桓温,可是又怕人家说他趋炎附势,有损名声,便说:“我虽然有心拜见长官,也正巧我有个儿子葬在这里,特意前来看望一下。”桓温听了,无精打采,大失所望,刚才那种虚心期待之情,顷刻之间全都完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②矣。”(《卫灵公》)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③,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④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里仁》)(选自《论语》)【注】①喻:明白,理解。②斯滥:不自我检束,胡作非为。③安:安逸,舒适。④恶(wū)乎:怎么。⑤造次:匆忙,仓促。⑥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B.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君子病无能焉根据词典推断词义病:①名词,重病;②动词,忧虑;③形容词,困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病:可谓好学也已联系课文解释词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2)好: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联系成语解释词语“好恶不同”“深恶痛绝”(《现代汉语词典》)(3)恶: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34.阅读下面这两章语录,写出探究结果。原文探究结果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我发现君子与小人是如此的不同:【答案】31.D32.忧虑喜好,喜欢厌恶,讨厌33.(1)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2)富有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34.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看重利益,会因为私利肆意妄为。【解析】31.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翻译: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两个“必于是”是“一定要”的意思,可知句子存在倒装关系,此处需要有停顿,故断句: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故选D。3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君子病无能焉:君子忧虑自己没有才能。根据词典推断词义,病:忧虑,担忧。可谓好学也已: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根据课文解释词义,好:动词,喜好,喜爱。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好恶不同:喜欢和讨厌的不同。深恶痛绝:极端厌恶和痛恨。根据成语解释词语,恶:厌恶,讨厌。3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1)求:追求。安:安逸。(2)富:财物多,富裕。贵:地位高,显贵。欲:想要。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知,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通晓利益。孔子认为,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道德败坏的小人重利而轻义;由“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品德高尚的人即便穷困,也能固守清高的节操,品德卑劣的人一旦穷困,就会胡作非为。此句阐明君子与小人穷困时的不同态度,君子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而小人却常胡作非为、苟且偷生;据此概括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通晓利益。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孔子说:君子忧虑自己没有才能,并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君子宁可不摆脱。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又怎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35.解释加点词。①此其父善游善:②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方:③人问其故故:④亦必悖矣亦:36.翻译句子。其子岂遽善游哉?37.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35.①擅长,善于;②正,正在;③原因,缘故;④也36.他儿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37.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改变了,相对应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改变。(或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解析】3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善:擅长,善于。②句意为:看见有人正拉着个孩子想要把他扔到江里。方:正,正在。③句意为:别人问他原因。故,原因,缘故。④句意为:也必然是荒谬的。亦:也。3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本句重点字词:其子:他的儿子;岂遽:难道就;3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分析。根据“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可知,父亲擅长游泳,儿子就擅长游泳吗?这告诉我们,本领不能靠先天的遗传,要靠自己努力学习;孩子本身当然不愿被投到水里,所以才会“啼”,这告诉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对于一个擅长游泳的人来说,把他投到水里当然不是什么问题。把一个不会游泳的小孩投到水里,就显得很不适宜了。这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根据投婴者说的“此其父善游!”可知,他认为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这个孩子就必定擅长游泳。这启示我们,处理事情要结合实际,做事不能主观臆断。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有个人从江边经过,看见有人正拉着个孩子想要把他扔到江里。小孩大声地哭泣。经过江上的人问他把孩子投进江中的原因。他说:“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虽然父亲擅长游泳,他儿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论语》选读(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①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②焉,可谓好学也已③。”(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瑜伽产业生态圈构建-洞察分析
- 水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洞察分析
- 医疗健康大数据标准体系-洞察分析
- 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关系-洞察分析
- ICU护士职责总结
- 《对坐标曲面积分》课件
- 办公室工作安全与健康教育研讨会
- 办公环境下的创新设计理念
- 从小抓起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竞争力的影响
- 创新型家纺产品设计实践与市场分析
- 《自动化仪表安装、调试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街舞简介课件教学课件
- 小红书食用农产品承诺书示例
- GB/T 15934-2024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连电线组件
-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省市卷)
- 施工临时占人行道施工方案
- 文学与伦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动词不定式(专项练习)(解析版)
- DB34T 4912-2024二手新能源汽车鉴定评估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工控机行业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 中医医案学习方法:医案的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