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_第1页
16.1《赤壁赋》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_第2页
16.1《赤壁赋》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_第3页
16.1《赤壁赋》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_第4页
16.1《赤壁赋》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赤

赋温故知新:

请全体同学齐背《念奴娇·赤壁怀古》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樽()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读准字音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任团练副使。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这年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了解背景文中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刘联军与曹军交兵的赤壁古战场(武赤壁),而是今湖北省黄冈市境内赤鼻矶(文赤壁)。汉江长江乌林樊口武赤壁文赤壁解题赋:兼具诗歌和散文特质的一种文体。(抄写)“赋”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短赋),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赋的一大特征)文学知识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代表作:曹植的《洛神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骚赋:以楚辞为源头,屈原为代表辞赋、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抄写)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出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关键词,体会全文感情变化的脉络。2段:饮酒乐甚3段:苏子愀然哀吾生之须臾托遗响于悲风5段:客喜而笑乐

喜文本研读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补充记朔:每月初一;晦:每月最后一天;望,十五日)泛舟:泛,漂浮,泛舟,乘船。兴:起也。举酒属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属,劝请。(课下注释有的划一划)少焉:一会儿。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横:横铺,覆盖,笼罩。状语后置句于赤壁之下游。状语后置句斗牛:古今异义月于东山之上出,月于斗牛之间徘徊。第一段请概括第一段段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漂去。纵,放任。一苇,指小船(比喻小,像一片苇叶)。语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之,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往。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茫然,古今异义,旷远的样子。之:定后标志助词浩浩乎:辽阔的样子。乎:……的样子,助词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而:表转折。飘飘乎:飞起来的样子。可翻译:多么飘逸啊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脱离人世,升入仙境。羽化,指飞升成仙。而:表承接。定语后置

凌茫然万顷思考探究: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有一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指出人生有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赤壁泛舟,四美俱全。请同学们在第一自然段勾画出这四“美”来。第一段段意:写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1)良辰:(2)美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乐事:

(4)赏心(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

幽雅宁静苍茫朦胧风月无边秋景如画舒畅飘逸悠然自得超然物外情景交融七月既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课堂小练:第七单元卷10-12题请同学到黑板做语出《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望月怀人)。(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补充: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手法月下怀人,美人不见,独自悲愁。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于是:在这个时候。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而:表修饰。之:音节助词,不译。桂掉兮兰桨:桂木做的掉,木兰做的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逆流而上。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渺渺兮予怀:我心里想得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客:指与苏轼同游的人。洞箫:管乐器的一种。者:助词,定后标志主谓倒装句

予怀渺渺兮定语后置有吹洞箫客请概括第二段段意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倚,循、依。和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舞幽壑之潜较,泣孤舟之嫠妇:意思是,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舞、泣:使动。使……起舞,使……哭泣。幽壑,深谷。嫠妇,寡妇。第二段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提问之前所学,巩固所学:说出文言现象,并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状语后置句)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万顷江面。之:取独如:往3.渺渺兮予怀我心里想得很远(主谓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定语后置句归纳:‌中心语+后置定语+者(助词标志)‌:这种类型通常用“者”字结尾,例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请翻译: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2.中心语+之(助词标志)+后置定语‌:这种类型用“之”字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万顷江面。定语后置句归纳:3.‌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这种类型结合了上述两种方式,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会吃掉一石粮食。4.中心语+数量词‌:这种类型直接用数量词修饰中心语,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我拿着一对白璧,想要献给项王。判断以下句子是否为定语后置句,判断理由: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变直,这是因为火的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判断句)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前半句是定语后置句、全句是判断句)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定语后置句)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定语后置句)思考探究:1、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离骚》中写了许许多多的香草:江离、白芷、秋兰、蕙、揭车、芳芷、留夷、杜衡等等。屈原用这些香草来比喻君子的美好的德行。除香草,《离骚》中还有“美人”意象,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屈原用此来比喻美好的德行或圣明的君主。1、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意蕴:1、高洁的品质;2、圣明的君主;3、美好的理想。作者歌中的“美人”与屈原笔下的“美人”相似,都是个人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这样扣舷放歌是想抒发自己思“美人”——即君主/报国的政治追求,却不得的失意与怅惘,暗合了作者失落与哀伤的心境。同时又体现了他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2、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自主人的歌词,想起与“美人”天各一方,包含着淡淡的哀愁,即遭受贬谪怀才不遇的苦闷。(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①借助比喻、通感、想象、夸张,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②正侧结合。乐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是正面描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是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突出箫声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特点。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澄明的江水,(船)在月光浮动的江面上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盼望着‘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随着歌声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响,象怨恨,象思慕,象抽泣,象倾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线延绵不断。使得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跳起舞来,使得孤独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第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裳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缪,同“缭”,盘绕绕。此:这地方。

困:受困。指曹操败于赤壁。方:当。下,攻占。东:东下向东进军名作动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曹操所吟就是《短歌行》)。酾酒,斟酒。槊,长矛。固:本来,而,表转折。判断句宾语前置

为何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在安哉?被动句

曹操被周郎困住。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苏先生不禁改变容色,整理了衣裳端坐着,然后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判断句、宾语前置句。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提问之前所学,巩固所学:写出文言句式,并翻译第三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渔樵于江渚之上:在江边捕鱼砍柴。渔樵,捕鱼砍柴。(名作动)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为友。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一粟:一粒米。哀:为动,为……哀叹。之:取独。挟:带。以:相当于“而”,表修饰。而,表修饰骤:一下子,很轻易地。遗响:余音,指箫声。状语后置句于江渚之上渔樵

我顿时脸色改变,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诗,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捕鱼打柴,和鱼虾做伴侣,与麋鹿交朋友,驾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拿着简陋的酒杯互相劝酒。就象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拉着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只好把感慨寄托在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第3段:写客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主”缘何而悲:客倚歌而和,箫声哀怨悲凉

美人可望难即,理想难以实现

外因箫声幽怨内因政治失意↓↑客

悲从何来对比、用典:英雄已逝,人生短暂赤壁自然景物→赤壁历史英雄

“一世之雄”的曹操——渺小的“吾与子”比喻:人类渺小,自然永恒蜉蝣(天地)粟(沧海)自身渺小吾生(须臾)长江(无穷)人生短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对比:第四、五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夫:fú那,那些。与:连词,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流去的(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却)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未尝往,意思是江水虽然在不断地奔流,但前者去后者来,始终滔滔不绝,如同没有流去。盈,满。虚,缺。卒,终究。消长,消减和增长。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将,这里表示假设。而:表修饰则:那么,曾:zēng,竟然。物与我皆无尽:意思是,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而又何羡乎:又何必羡慕他们呢!宾语前置

而又羡何乎!夫①:代词,那斯②:指示代词。这;这个。未尝③:不曾。盈虚④:盈,满。虚,缺。彼⑤:指示代词。那;那个。卒⑥:终究。莫⑦:表示否定。不,没有。盖将⑧:盖:表示推测性判断。大概。将:表假设。曾⑨:竟然。瞬⑩:眼珠儿一动;一眨眼。而⑪:连词,表因果,因而何羡乎⑫:“羡何”,宾语前置。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巩固上节课重点: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①水与月乎?逝者如斯②,而未尝③往也;盈虚④者如彼⑤,而卒zú⑥莫⑦消长zhǎng也。盖将⑧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⑨不能以一瞬shùn⑩;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⑪又何羡乎⑫!且夫①: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主②:归属,主宰。苟③:连词。如果;假使。虽④:即使。惟⑤:只有与⑥:连词,和而⑦:承接,就是:指示代词。此,这。造物者之⑧:大自然的。而⑨:连词,表承接。适⑩享有。且夫①天地之间,物各有主②,苟③非吾之所有,虽④一毫而莫取。惟⑤江上之清风,与⑥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⑦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⑧无尽藏zàng也,而⑨吾与子之所共适⑨。”翻译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且夫:发语词,再说。苟:假如。之:取独虽:即使。惟:只有与:连词,表并列而:连词,承接之:前一个的,后代词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造物者,原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无尽藏,出自佛家语的“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更:再。肴核:菜肴和果品。既:已经。狼籍:即“狼藉”,凌乱。相与枕藉:互相枕着垫着。既白:天明。白,明亮。动词第四、五段判断句状语后置

乎舟中枕藉

更酌①:重新倒酒。更,再。肴核②:菜肴和果品。既③:已经。狼籍④:凌乱。相与⑤:相互,一起。第5段客喜而笑,洗盏更gēng酌zhuó①。肴yáo核hé②既③尽,杯盘狼籍jí④。相与⑤枕藉jiè⑥乎⑦舟中,不知东方之⑧既白⑨。枕藉⑥:互相枕着垫着。乎⑦:介词,在。之⑧: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白⑨:形→动,明亮。状语后置

乎舟中枕藉

请概括第4、5段段意。第4段段意:苏子针对客之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见解。第5段段意:写客听了作者的观点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水日夜奔流

不曾逝月月圆月缺

不增减变不变天地万物一刻不停万古江山相对永恒人生老病死人生短暂超脱人生的欢快代代相承精神可存请诵读第4段,简要梳理本段内容。

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有时圆有时缺的月亮像那样变化,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况且,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颜色;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的宝藏,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杯,重新斟酒再喝。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杂乱地放着。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景: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实)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虚)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水

月变不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人生短暂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精神永存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所以,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不把问题绝对化,即使深处逆境也要豁达洒脱。人天地万物一刻不停万古江山相对永恒请诵读第4段,简要梳理本段内容。水日夜奔流

不曾逝月月圆月缺

不增减

(取)(不取)

↓风月非吾之所有

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人生态度:士大夫的高尚气节,处江湖之远,以山水愉情。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中寄予情怀。不汲汲于名利。叶嘉莹评价苏轼:汲取儒释道之长,具有富于赏玩的心情和超旷积极的生活志趣。作者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而人类代代相承,是永恒的。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豁达超脱,随缘自适)客喜而笑身心释然开怀畅饮兴尽酣睡小结4、5段:探究:文章开篇和结束时作者的喜悦是相同吗?并不相同。(1)开篇时,作者的喜悦是因身边的自然美景引发的,因与友人泛舟游于赤壁,诵诗唱和而乐,真乃人生畅游之快乐;(2)而结束时,作者的喜悦则是由于通过主客问答消除了心中的苦恼困惑,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其内心此时也像眼前的江水一样开阔,是精神达到了“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愉悦。。

探究:文章为什么以酒后“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这样写有何作用?①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之上”,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②反衬。用“杯盘狼籍”的杂乱来反衬作者内心世界的舒适、宁静。这时的喝酒已不是为了借酒消愁,而是因为精神达到了“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愉悦。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事业无成理想破灭客——作为儒者的苏轼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客人的释怀超脱,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在旷达乐观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积极和消极的心态。通过主客答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艺术特点1、景、情、理融于一体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变,物与我皆无尽。苏轼的散体文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词俪句,整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

2、散体文赋3、主客问答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示,深层揭示。赤壁赋一个集儒释道于一身的矛盾的苏轼!景情理情因景生景以情显移情于理月夜泛舟之乐客吹洞箫之悲感叹人生之悲释然生命之乐壬戌:干支纪年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抄写)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巩固训练:根据课下注释壬戌年是元丰五年(1082年),那么1075年是()年(运用干支纪年法计算)乙卯年常见的纪年法:①干支纪年法,例:《赤壁赋》“壬戌之秋”。②年号纪年法,例:《琵琶行》“元和十年”。③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例:《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赤壁赋》补充古代文化常识:教材学习提示122页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夜游之行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客苏子借景议理,解客之悲变则万物皆短、不变则物我皆长、物各有主、共适清风明月构思和表达艺术喜乐极生悲,

释悲生议英雄易逝人生苦短仙愿难成美景苦情哲理悲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说:“黄州是苏东坡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他在这里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从苏轼面对人生挫折的态度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拓展阅读: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傅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启示1: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启示2: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拓展阅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课堂小结《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主客问答全文通过所表现的喜乐与悲伤,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在作者对“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中,化为洒脱、豪迈的气度,展现出作者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的态度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禅宗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