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三(上)段考语文试卷(1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教育部规定中学生两种整本必读书,一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为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可以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值的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重新感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乡土文化属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迷昏欲睡的中华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找到文化血脉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来人类城市化进程中滋生的全方位优越感、都市无条件崇拜心理以及现代化傲慢和当代极度自负的心态。将两本书相比较,《乡土中国》更难让一些患有现代城市病的学者及习惯了鄙视乡村、厌弃乡土、嘲讽乡愁的读者理解。试举两个与笔者有关的例子。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半干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稼难以收获,麦子种不下去。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在老家务农为生的六爸从来勤俭,过日子细致,种地不惜力,一天到晚,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在去干活或收工的路上,他对自己所务庄稼十分爱惜,他的庄稼也仿佛总比别人的长势好。六爸今年有数亩玉米,以青秫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六爸找到养牛户,将钱悉数退回,说:这地收不成了,还算我的,不能让你吃亏。养牛户称谢不已。——这就是“乡土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它土,却不愚。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南阳李文达大父家种棉花,载卖湖湘。有三商交值三百两讫,忽邸舍失火烧罄。三商穷蹙,几欲自尽。公慰之曰:“汝货未及船,尚为我物。物失值存,我应还汝,汝若失此货本,何以为生?”即悉还之。此故事被归入“盛德部”。是说,明朝南阳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将棉花运到南方去卖。与三位客商买主交易完毕,当天晚上就发生了火灾,将棉花烧成了灰。三位客商欲哭无泪,难受得都想自杀。李贤的祖父找到三位客商说:你们的船还没有离岸,发生火灾,棉花还算我的,我应该把钱还给你们。你们没有了这些本钱,拿什么生活?将货款全部退给客商。李贤(1408—1466)字元德,明朝邓州人。1433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即宰相,正一品)。曾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人称五朝元老,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文官中难得的治世良臣。死后谥“文达”,人称李文达或李阁老。第二个例子还是今年秋季老家受灾玉米地的事。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淹了,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眼看倒卧霉烂,满目狼藉,简直无法收。但农民会坚持想办法收。收玉米所付出的人工还不算,光是其他投入,也远大于玉米所值。因此从价值利害计,明显绝对划不来。如果计价值利害,就应该不收,让它烂下去,等水干了,再收拾整理种别的。但农民绝不那么干,非要眼睁睁明明白白做这个亏本的事。平时过日子仔仔细细、斤斤计较的农民,却丝毫不计算这个成本与付出,为什么?你问他们,他们很诧异:不收?那咋能行!地撂荒在那里,难看得很,路上过来过去的人见了,骂哩!说这是谁家烂货什儿的,不像个正经过日子人……这就是质朴的农村人,他们只凭这代代相传的朴素自觉,就践行着孔子的话:“尔爱其羊,我爱其礼。”钱穆先生说,用温情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温情的滋生,需要丰沛的生命去感受事物,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这一切必然来自“格物致知”的自觉,“格物致知”使人良心得以发现,良心发现,为人做事,即便是普通乡土之人,也自然契合“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价值,此正“道不远人”之谓也。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良知属性的温情,才是真正的敬诚之情。那种带着乡土的馨香的情怀,是提升人整体生命质量和高度的情怀。(许石林《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背后是一个让人饱含热泪的“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整体世俗价值有所偏失,而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和《乡土中国》,有助于找到文化血脉之本。B.“它土,却不愚”,作者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话,借此表现以六爸为代表的乡土百姓虽然遭受苦难但是仍然质朴守信的美好品格。C.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认为平时过日子斤斤计较的农民,不顾亏本地坚持收玉米,是因为害怕被别人批评而坚持这样去做。D.“格物致知”使人在为人做事时不违背良心,可以丰沛个体的生命,还可提升人类整体的生命质量,符合“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一百多年的人类城市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城市文化不断崛起而乡土文化不断式微的过程。B.“以青秫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作者刻意强调交易过程的结束,意在暗示如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六爸不退钱也无可非议。C.“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引用孔子的话赞美农民坚持收玉米之事,说明作者认同农村人的做事原则,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D.从作者所讲述的两个例子来看,现在的乡土社会虽然不断遭受冲击,但是仍然保留着许多乡土文化属性,这些都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资源。(3)下列选自《乡土中国》中的片段,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A.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本色》)B.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家族》)C.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礼治秩序》)D.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地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血缘和地缘》)(4)作者在第一个例子之后记述了《快园道古》中的明朝故事,请简要分析其用意。(5)作者在叙述老家玉米地受灾的两个例子时,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史铁生过去,我们的角落是另一副模样:斑驳的墙,低矮的屋顶,屋顶挂满灰尘结成的网……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我呢?只想离窗户远一点,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所大学的楼房和好几家正式工厂的烟囱。这儿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清晨、晌午或傍晚,你会在这幽深的小巷中看见我们。我们三个结队而行,最怕碰见天真稚气的孩子。“妈妈你看哟!”我们都低下头。“叔叔们受了伤,腿坏了,所以……”铁子把手摇车摇得飞快,我和克俭也想走快些,但是不行。“瘸子吗?”孩子问。母亲的巴掌像是打在我们心上。这最难办,孩子无知,母亲好心。我们忍着伤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气力,为的是独立,为的是回到正常人的行列里来,为的是用双手改变我们的形象——残废。我们有时哼着歌走在小巷深处:今天像往日一样/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春风乍起,吹绿柳条的时节,她来了。“我叫王雪,坐在这儿行吗?”她走进了我们的角落。“当然。”“只要你乐意。”“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每人一句,都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腔调。克俭在我耳边嘀咕了一句,不外乎“德性”“臭酸相儿”一类的评语。铁子冷酷的目光在眼镜后面闪了几下,低下头去。这是一种防御,以攻为守式的防御。防御什么呢?春雨蒙蒙,天空里闪过一道电光,搅动了三颗枯萎的心。我们的角落从早到晚萦回着歌声:《菩提树》《命运》《茫茫大草原》……先是轻轻地哼,后是低声地唱。我偷眼去看王雪,发现铁子和克俭也在偷偷看她。王雪随着我们歌声的节奏轻轻晃着头,两个小辫一个弯了一个直,一个直了一个又弯。我们的歌声更响亮了: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你们干嘛光唱这些让人伤心的歌?”王雪忽然说。“你爱听什么?”克俭说。他的脸红了一下。王雪清了一下喉咙唱起来:我们一天到晚在一起把稻草晒干/地在那边我在这边/两人相距很近很近……王雪轻轻地唱,随着欢快的节拍摆着小辫。我们三个干脆停下了手里的活,愣愣地看着她,心中的防御工事已经拆除了,眼前出现了一泓春水,轻轻拍打着寂寥的堤岸。她长得多美!怎么说呢?她的心写在脸上,她看得起我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从早到晚在一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唱起那些欢乐的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用长辈似的口吻和她说话:“王雪,晚上回家走大街,别走那些小胡同。”“王雪,你该学外语。事在人为,别怕难。”“王雪,不然你就学小提琴。只要下功夫,路是人走出来的。”“王雪,你就得这么对待生活,你和我们不一样。”……如今想来,真是一段珍贵的记忆。“我是说,王雪这下可以考大学了。”“真的!可她行么?”我的眼睛一亮:“对!你可以帮帮她的数学和物理。”“你可以帮帮她的语文,主要是作文。”“真的!”那天起,每天晚上,蟋蟀在门外“曜曜”地叫,我们的角落里亮着灯光。铁子和王雪趴在桌上,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我呢?给她讲语法、主题、构思和“之乎者也”,还给她写了七八篇范文。唯有克俭一声不响地坐在门外,给我们一壶壶地烧开水,偶尔听见我们的笑声,他才探进头来羡慕似的笑笑。蓝色的火苗舔着壶底,发出“呜呜”的低吟,克俭的眼睛里有火光也有苦闷。我们说的他都不懂,他其实连小学都没有上完呀。我拄着拐杖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你家也许有点什么用得着的书吧?”他没有回答。他准因为帮不上王雪而心里难受呢。第二天,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本《绝对辨音力》,急急忙忙一瘸一拐地跑来交给王雪,竟连里面讲的是什么都没来得及看。那是一本外国小说。好心的王雪竭力表现出喜出望外的样子,说她特别爱看这样的书。多么恬静、柔和的灯光呀。那还是在童年,妈妈下班回来在我脖子上亲吻的时候,我看见过的。黑漆漆的四周为什么不能都点亮这样的灯光呢?王雪去考大学前有一夜,我们唱起了《灯光》: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有删改)文本二:重病之时,寒冷的冬天里有过一个奇迹——我在梦中学会了一支歌。梦中,一群男孩和女孩齐声地唱:“生生露生雪,生生雪生水,我们友谊,幸福长存。”莫名其妙的歌词,闻所未闻的曲调,醒来竟还会唱,现在也还会。四周虚暗,瑞雪霏霏。这奇妙的歌,不知是何征兆。懂些医道的人说好——“生生”,是说你还要活下去;“生水”嘛,肾主水,你不是肾坏了吗?那是说你的生命之水枯而未竭,或可再度丰沛。是吗?不有些牵强?不过我更满意后两句:我们友谊,幸福长存。那群如真似幻的孩子,在我昏黑的梦里翩然不去。那清明畅朗的歌确如生命之水,在我僵冷的身体里悠然荡漾。妻子没日没夜地守护着我,任何时候睁开眼,都见她在我身旁。我看她,也像那群孩子中的一个。我说:“这一回,恐怕真是要结束了。”她说:“不会。”我真的又活过来。太阳重又真实。昼夜更迭,重又确凿。我把梦里的情景告诉妻子,她反倒脆弱起来,待我把那支歌唱给她听,她已是泪水涟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开头“挂满灰尘结成的网”等对角落的描写,与《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的描写一样,都是人物心情的写照。B.文本一中多次描写歌声,既呼应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呈现出了人物情感交流升华的过程,文本二在首尾处描写歌声,也具有同样的作用。C.文本一中活泼生动地描绘了铁子认真辅导王雪学习的场景,如“趴在桌子”“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等。D.文本二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重病时的梦中情景,梦境中的孩子和现实中的妻子都给了“我”对抗重病的力量。(2)对文中“王雪”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春风乍起”的时节里,王雪主动走进我们的角落,她用自己优美的歌声与我们唱和、对话,这是她热情友好性格的体现。B.我们用长辈似的口吻和王雪说话,其中“别怕难”“路是人走出来的”等内容侧面体现出王雪的人生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C.没上完小学的克俭一瘸一拐地为王雪找来外国小说《绝对辨音力》,而王雪当时喜出望外的表现突出了她对于文学的热爱。D.文章结尾未交代王雪是否考上大学,而是描写了我们一起唱《灯光》的场景,表明王雪早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灯光”。(3)经历过困境的人的“生命之水”要如何“再度丰沛”?请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简要分析。(4)对文本一的标题,史铁生在创作和发表时曾有过不同的选择,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你认为下面哪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题目一:《没有太阳的角落》题目二:《就是这个角落》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材料三: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③(明)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③本诗作于诗人谪龙场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时。(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大A言B欺C人D者E使F其G人H资I禀J虽K甚L超M迈N侪O辈P之Q中R有S弗T疾U恶V之W者X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B.笃,文中的含义为“一心一意”,这个含义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的“笃”不同。C.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地区。D.秋殿,指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诗中的含义为“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阳明作材料一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第一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B.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C.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D.材料三全诗的层次分明,前两联是对龙里道中当下分别的描写,后两联是对分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②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5)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6)材料三展现出王阳明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7)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面对雄浑阔大的洞庭湖,杜甫不禁“”,滴滴泪水都是沥血大爱;张孝祥泛舟洞庭湖,尽管头发稀疏衣着单薄,却依然“”,表现出他心志的坚定。(2)“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刘克庄《贺新郎》中“”句也用以比喻国家的衰微不堪;“暴虎冯河”指无所凭借,有勇无谋,而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之所以高于众人,是因为“”。(3)在宋代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过含有“心”字的诗词名句,比如苏轼曾写过“此心安处是吾乡”,晏几道曾写过“借问芳心谁有”,李清照也曾写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5.(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复兴中学记者团计划在校刊上推出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记者:①_____主编:我借用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提问吧。他曾在著作《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中说,在这个深度阅读日渐消亡的时代,即便部分书籍沦为消遣娱乐的媒介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今读者在阅读偏好上的变化?主编:快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轻阅读和碎片式阅读,功能性文盲(缺少探究习惯和自我批判能力的读者)越来越多。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向上向善的渴求。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②_____,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记者:近几年图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③_____主编:制作优质的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是功德无量之举,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前者让快时代的人们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如果真是用心甄别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的“王婆卖瓜”,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传久传远,脱颖而出,也能帮助读者缩小选书的试错成本。(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但不得改变原意。(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复兴中学不少同学观看某电商平台的荐书短视频后,购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请根据以上访谈实录的内容,用三个偏正式短语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7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在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没有被吞食、被遮蔽,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近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这一切,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1)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号的作用。(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看似既重复又矛盾,而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3)文中“烟迹”与“烟尘”都用到了“烟”字,意蕴却全然不同,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四、写作(60分)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小米董事长雷军曾说:“我愿意押上我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却表示,“不要随便说Allin(押上所有)”,“说Allin”意味着“赌一把”。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三(上)段考语文试卷(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教育部规定中学生两种整本必读书,一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为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可以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值的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重新感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乡土文化属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迷昏欲睡的中华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找到文化血脉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来人类城市化进程中滋生的全方位优越感、都市无条件崇拜心理以及现代化傲慢和当代极度自负的心态。将两本书相比较,《乡土中国》更难让一些患有现代城市病的学者及习惯了鄙视乡村、厌弃乡土、嘲讽乡愁的读者理解。试举两个与笔者有关的例子。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半干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稼难以收获,麦子种不下去。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在老家务农为生的六爸从来勤俭,过日子细致,种地不惜力,一天到晚,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在去干活或收工的路上,他对自己所务庄稼十分爱惜,他的庄稼也仿佛总比别人的长势好。六爸今年有数亩玉米,以青秫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六爸找到养牛户,将钱悉数退回,说:这地收不成了,还算我的,不能让你吃亏。养牛户称谢不已。——这就是“乡土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它土,却不愚。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南阳李文达大父家种棉花,载卖湖湘。有三商交值三百两讫,忽邸舍失火烧罄。三商穷蹙,几欲自尽。公慰之曰:“汝货未及船,尚为我物。物失值存,我应还汝,汝若失此货本,何以为生?”即悉还之。此故事被归入“盛德部”。是说,明朝南阳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将棉花运到南方去卖。与三位客商买主交易完毕,当天晚上就发生了火灾,将棉花烧成了灰。三位客商欲哭无泪,难受得都想自杀。李贤的祖父找到三位客商说:你们的船还没有离岸,发生火灾,棉花还算我的,我应该把钱还给你们。你们没有了这些本钱,拿什么生活?将货款全部退给客商。李贤(1408—1466)字元德,明朝邓州人。1433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即宰相,正一品)。曾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人称五朝元老,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文官中难得的治世良臣。死后谥“文达”,人称李文达或李阁老。第二个例子还是今年秋季老家受灾玉米地的事。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淹了,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眼看倒卧霉烂,满目狼藉,简直无法收。但农民会坚持想办法收。收玉米所付出的人工还不算,光是其他投入,也远大于玉米所值。因此从价值利害计,明显绝对划不来。如果计价值利害,就应该不收,让它烂下去,等水干了,再收拾整理种别的。但农民绝不那么干,非要眼睁睁明明白白做这个亏本的事。平时过日子仔仔细细、斤斤计较的农民,却丝毫不计算这个成本与付出,为什么?你问他们,他们很诧异:不收?那咋能行!地撂荒在那里,难看得很,路上过来过去的人见了,骂哩!说这是谁家烂货什儿的,不像个正经过日子人……这就是质朴的农村人,他们只凭这代代相传的朴素自觉,就践行着孔子的话:“尔爱其羊,我爱其礼。”钱穆先生说,用温情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温情的滋生,需要丰沛的生命去感受事物,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这一切必然来自“格物致知”的自觉,“格物致知”使人良心得以发现,良心发现,为人做事,即便是普通乡土之人,也自然契合“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价值,此正“道不远人”之谓也。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良知属性的温情,才是真正的敬诚之情。那种带着乡土的馨香的情怀,是提升人整体生命质量和高度的情怀。(许石林《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背后是一个让人饱含热泪的“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整体世俗价值有所偏失,而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和《乡土中国》,有助于找到文化血脉之本。B.“它土,却不愚”,作者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话,借此表现以六爸为代表的乡土百姓虽然遭受苦难但是仍然质朴守信的美好品格。C.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认为平时过日子斤斤计较的农民,不顾亏本地坚持收玉米,是因为害怕被别人批评而坚持这样去做。D.“格物致知”使人在为人做事时不违背良心,可以丰沛个体的生命,还可提升人类整体的生命质量,符合“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一百多年的人类城市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城市文化不断崛起而乡土文化不断式微的过程。B.“以青秫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作者刻意强调交易过程的结束,意在暗示如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六爸不退钱也无可非议。C.“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引用孔子的话赞美农民坚持收玉米之事,说明作者认同农村人的做事原则,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D.从作者所讲述的两个例子来看,现在的乡土社会虽然不断遭受冲击,但是仍然保留着许多乡土文化属性,这些都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资源。(3)下列选自《乡土中国》中的片段,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AA.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本色》)B.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家族》)C.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礼治秩序》)D.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地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血缘和地缘》)(4)作者在第一个例子之后记述了《快园道古》中的明朝故事,请简要分析其用意。(5)作者在叙述老家玉米地受灾的两个例子时,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1)C.“是因为害怕被别人批评而坚持这样去做”错误,结合“这就是质朴的农村人,他们只凭这代代相传的朴素自觉,就践行着孔子的话……”可知,坚持收玉米,主要不是来自外力,而是来源于内在的朴素自觉。故选C。(1)C.“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3)材料是论证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自觉。A.可以论证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自觉。B.结合“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本项谈的是家庭形态。C.结合“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可知,,本项谈的是礼治次序。D.结合“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普通的情形是在血缘关系之外去建立商业基础”可知,本项谈的是血缘和地缘。故选A。(4)①结合“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可知,丰富论据,共同论证了中国乡土文化中存在的相同的文化基因:为人做事依据良知,超越功利;②结合“是说,明朝南阳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将棉花运到南方去卖……”可知,表明这一文化基因自古有之,不曾断绝,为提倡更好地挖掘和延续这一文化基因、重拾乡土文化的主张提供依据;③结合“李贤(1408—1466)字元德,明朝邓州人。1433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即宰相,正一品)。曾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人称五朝元老……”可知,故事中李贤祖父的行为对李贤有积极影响,从而肯定了李贤祖父的“盛德”,作者借此也间接肯定了六爸行为的重要意义。(5)结合“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可知,前一个例子语言古典雅致,有文言特色;结合“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水淹了,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可知,后一个例子语言质朴直白,用白话表达,直白自然;结合以上可知,亦文亦白的语言,契合文本内容,使行文自然,让文章更显摇曳之美。答案:(1)C(1)C(3)A(4)①丰富论据,共同论证了中国乡土文化中存在的相同的文化基因:为人做事依据良知,超越功利;②表明这一文化基因自古有之,不曾断绝,为提倡更好地挖掘和延续这一文化基因、重拾乡土文化的主张提供依据;③故事中李贤祖父的行为对李贤有积极影响,从而肯定了李贤祖父的“盛德”,作者借此也间接肯定了六爸行为的重要意义。(5)前一个例子语言古典雅致,如“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等有文言特色;后一个例子语言质朴直白,如“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水淹了,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等用白话表达,直白自然;亦文亦白的语言,契合文本内容,使行文自然,让文章更显摇曳之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史铁生过去,我们的角落是另一副模样:斑驳的墙,低矮的屋顶,屋顶挂满灰尘结成的网……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我呢?只想离窗户远一点,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所大学的楼房和好几家正式工厂的烟囱。这儿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清晨、晌午或傍晚,你会在这幽深的小巷中看见我们。我们三个结队而行,最怕碰见天真稚气的孩子。“妈妈你看哟!”我们都低下头。“叔叔们受了伤,腿坏了,所以……”铁子把手摇车摇得飞快,我和克俭也想走快些,但是不行。“瘸子吗?”孩子问。母亲的巴掌像是打在我们心上。这最难办,孩子无知,母亲好心。我们忍着伤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气力,为的是独立,为的是回到正常人的行列里来,为的是用双手改变我们的形象——残废。我们有时哼着歌走在小巷深处:今天像往日一样/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春风乍起,吹绿柳条的时节,她来了。“我叫王雪,坐在这儿行吗?”她走进了我们的角落。“当然。”“只要你乐意。”“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每人一句,都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腔调。克俭在我耳边嘀咕了一句,不外乎“德性”“臭酸相儿”一类的评语。铁子冷酷的目光在眼镜后面闪了几下,低下头去。这是一种防御,以攻为守式的防御。防御什么呢?春雨蒙蒙,天空里闪过一道电光,搅动了三颗枯萎的心。我们的角落从早到晚萦回着歌声:《菩提树》《命运》《茫茫大草原》……先是轻轻地哼,后是低声地唱。我偷眼去看王雪,发现铁子和克俭也在偷偷看她。王雪随着我们歌声的节奏轻轻晃着头,两个小辫一个弯了一个直,一个直了一个又弯。我们的歌声更响亮了: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你们干嘛光唱这些让人伤心的歌?”王雪忽然说。“你爱听什么?”克俭说。他的脸红了一下。王雪清了一下喉咙唱起来:我们一天到晚在一起把稻草晒干/地在那边我在这边/两人相距很近很近……王雪轻轻地唱,随着欢快的节拍摆着小辫。我们三个干脆停下了手里的活,愣愣地看着她,心中的防御工事已经拆除了,眼前出现了一泓春水,轻轻拍打着寂寥的堤岸。她长得多美!怎么说呢?她的心写在脸上,她看得起我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从早到晚在一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唱起那些欢乐的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用长辈似的口吻和她说话:“王雪,晚上回家走大街,别走那些小胡同。”“王雪,你该学外语。事在人为,别怕难。”“王雪,不然你就学小提琴。只要下功夫,路是人走出来的。”“王雪,你就得这么对待生活,你和我们不一样。”……如今想来,真是一段珍贵的记忆。“我是说,王雪这下可以考大学了。”“真的!可她行么?”我的眼睛一亮:“对!你可以帮帮她的数学和物理。”“你可以帮帮她的语文,主要是作文。”“真的!”那天起,每天晚上,蟋蟀在门外“曜曜”地叫,我们的角落里亮着灯光。铁子和王雪趴在桌上,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我呢?给她讲语法、主题、构思和“之乎者也”,还给她写了七八篇范文。唯有克俭一声不响地坐在门外,给我们一壶壶地烧开水,偶尔听见我们的笑声,他才探进头来羡慕似的笑笑。蓝色的火苗舔着壶底,发出“呜呜”的低吟,克俭的眼睛里有火光也有苦闷。我们说的他都不懂,他其实连小学都没有上完呀。我拄着拐杖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你家也许有点什么用得着的书吧?”他没有回答。他准因为帮不上王雪而心里难受呢。第二天,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本《绝对辨音力》,急急忙忙一瘸一拐地跑来交给王雪,竟连里面讲的是什么都没来得及看。那是一本外国小说。好心的王雪竭力表现出喜出望外的样子,说她特别爱看这样的书。多么恬静、柔和的灯光呀。那还是在童年,妈妈下班回来在我脖子上亲吻的时候,我看见过的。黑漆漆的四周为什么不能都点亮这样的灯光呢?王雪去考大学前有一夜,我们唱起了《灯光》: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有删改)文本二:重病之时,寒冷的冬天里有过一个奇迹——我在梦中学会了一支歌。梦中,一群男孩和女孩齐声地唱:“生生露生雪,生生雪生水,我们友谊,幸福长存。”莫名其妙的歌词,闻所未闻的曲调,醒来竟还会唱,现在也还会。四周虚暗,瑞雪霏霏。这奇妙的歌,不知是何征兆。懂些医道的人说好——“生生”,是说你还要活下去;“生水”嘛,肾主水,你不是肾坏了吗?那是说你的生命之水枯而未竭,或可再度丰沛。是吗?不有些牵强?不过我更满意后两句:我们友谊,幸福长存。那群如真似幻的孩子,在我昏黑的梦里翩然不去。那清明畅朗的歌确如生命之水,在我僵冷的身体里悠然荡漾。妻子没日没夜地守护着我,任何时候睁开眼,都见她在我身旁。我看她,也像那群孩子中的一个。我说:“这一回,恐怕真是要结束了。”她说:“不会。”我真的又活过来。太阳重又真实。昼夜更迭,重又确凿。我把梦里的情景告诉妻子,她反倒脆弱起来,待我把那支歌唱给她听,她已是泪水涟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本一开头“挂满灰尘结成的网”等对角落的描写,与《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的描写一样,都是人物心情的写照。B.文本一中多次描写歌声,既呼应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呈现出了人物情感交流升华的过程,文本二在首尾处描写歌声,也具有同样的作用。C.文本一中活泼生动地描绘了铁子认真辅导王雪学习的场景,如“趴在桌子”“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等。D.文本二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重病时的梦中情景,梦境中的孩子和现实中的妻子都给了“我”对抗重病的力量。(2)对文中“王雪”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在“春风乍起”的时节里,王雪主动走进我们的角落,她用自己优美的歌声与我们唱和、对话,这是她热情友好性格的体现。B.我们用长辈似的口吻和王雪说话,其中“别怕难”“路是人走出来的”等内容侧面体现出王雪的人生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C.没上完小学的克俭一瘸一拐地为王雪找来外国小说《绝对辨音力》,而王雪当时喜出望外的表现突出了她对于文学的热爱。D.文章结尾未交代王雪是否考上大学,而是描写了我们一起唱《灯光》的场景,表明王雪早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灯光”。(3)经历过困境的人的“生命之水”要如何“再度丰沛”?请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简要分析。(4)对文本一的标题,史铁生在创作和发表时曾有过不同的选择,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你认为下面哪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题目一:《没有太阳的角落》题目二:《就是这个角落》【解答】(1)B.“文本二在首尾处描写歌声,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分析错误。文本二首尾处出现的歌声并未体现人物情感交流的升华过程,我用歌声与妻子进行交流仅出现在末尾一次。故选B。(2)C.“她对于文学的热爱”分析错误。王雪表达对克俭找来的书籍的喜欢是出于一种好心,这是她善解人意的体现,文中其他地方也并未表现出王雪对文学的热爱。故选C。(3)由文本一“王雪轻轻地唱,随着欢快的节拍摆着小辫。我们三个干脆停下了手里的活,愣愣地看着她,心中的防御工事已经拆除了,眼前出现了一泓春水,轻轻拍打着寂寥的堤岸。她长得多美!怎么说呢?她的心写在脸上,她看得起我们”可知,王雪在我们面前高兴地唱,平等地尊重我们,使我们卸下了心中的防备,使我们不再自卑消沉。由文本二“妻子没日没夜地守护着我,任何时候睁开眼,都见她在我身旁。我看她,也像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可知,在我因为病情意志低靡的时候,妻子不离不弃,始终给我精神的鼓励。所以可以看出接受他人主动给予的理解陪伴与平等关怀,为自己的“生命之水”注入更多温暖的力量。由文本一中“铁子和王雪趴在桌上,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我呢?给地讲语法、主题、构思和‘之乎者也’,还给她写了七八篇范文。唯有克俭一声不响地坐在门外,给我们一壶壶地烧开水”“(克俭)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本《绝对辨音力》,急急忙忙一瘸一拐地跑来交给王雪”可知,我们这些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帮助了要考大学的王雪,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以运用自己的能力给予他人帮助,从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之水”更有力量。由文本一中“王雪去考大学前有一夜,我们唱起了《灯光》: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可知,我们会用音乐与自己、他人对话,感受音乐带来的力量。由文本二中“‘生生露生雪,生生雪生水,我们友谊,幸福长存’莫名其妙的歌词,闻所未闻的曲调,醒来竟还会唱,现在也还会。四周虚暗,瑞雪霏霏。这奇妙的歌,不知是何征兆”“清明畅朗的歌确如生命之水,在我僵冷的身体里悠然荡漾”可知,“我”梦境中的奇妙歌声给了我生的力量。所以通过音乐与歌声中蕴含的精神慰藉与情感力量为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加丰盈的“生命之水”。(4)示例一:没有太阳的角落从记述情节上来看,“没有太阳的角落”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起初我们在这里集合,后来走进了这个角落,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在这个空间角落里发生的,结构上有贯穿全文的作用。从标题上来看,题目中的“没有太阳”能够与文章开头对角落“斑驳”“低矮”“挂满灰尘”的环境描写相呼应,这些色调暗淡的词语也隐喻了我们三人经受残疾后孤独落寞、不受人重视的生存常态。从主题上来看,“太阳”普照万物,给予希望,而题目里“没有太阳的角落”反衬出我们渴望受人重视,却不愿被人怜悯的独立人格,突出了我们由“拒人千里”到“热爱生活”的改变和自我救赎。从艺术效果上来看,“没有太阳的角落”是伤感的标题,与文中有温暖的故事形成艺术反差,使文本具有文学张力,引起读者对人生遭受重创的人物命运的深深的思考,表现作者对个体的生命关怀。“就是这个角落”中“就是”这个词语过于主观肯定,主观的意图过重,未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抉择、思考的空间,意蕴也比较单一,且过于直接,形象且有张力的艺术美未具备。示例二:就是这个角落从记述情节上来看,“这个角落”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起初我们在这里集合,后来走进了这个角落,“就是”强调了小说人物活动展开的地点。从题目含义上来看,“这个角落”专指“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角落起初是我们三个人因为残疾,因为心里有阴影才集合到这个角落,后来随着王雪加入这个角落,这里快乐多了起来,王雪在这里为我们唱歌,我们给她补习,就是这个角落我们收获了友谊,从孤独中超脱出来。“就是”强调了这份友谊的重要性。从题目的深层含义上来看,“这个角落”是我们成长历程的重要见证者。“就是这”强调了生命意义的重要性,蕴含了我们的人格的独立、对生活的热爱态度、主动创造的自我人生价值等生命意义,打动人心。从题目的语气上来看,“我们的角落”只限定在我们三个人的空间,是一个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就是”是一种肯定的语气,通过它体现我们的转变,由以前的自卑逃避到现在的主动帮助王雪补习,表达了我们三人对命运的对抗态度。从主题上来看,“没有太阳的角落”仅呈现人物状态的一个阶段,未能关注到人物心境的变化、角落的整体氛围的变化,有失偏颇,未凸显出此文重视友谊、超脱孤独、对抗命运的主旨。答案:(1)B(2)C(3)①接受他人主动给予的理解陪伴与平等关怀,为自己的“生命之水”注入更多温暖的力量。文本一中王雪平等地尊重我们,使我们不再自卑消沉;文本二中妻子的不离不弃也给了我精神力量。②运用自己的能力给予他人帮助,从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之水”更有力量。文本一中我们在主动帮助王雪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自己更丰富的价值。③通过音乐与歌声中蕴含的精神慰藉与情感力量为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加丰盈的“生命之水”。文本一中我们会用音乐与自己、他人对话,文本二“我”梦境中的奇妙歌声给了我生的力量。4.示例一:没有太阳的角落①“没有太阳的角落”,是指三人在五七生产组工作的技术角,也是小说故事情节开展的主要空间,结构上有贯穿全文的作用。②“没有太阳”与小说开头对角落“斑驳”“低矮”“挂满灰尘”的环境描写相呼应,隐喻了我们三人经受残疾后孤独落寞、不受人重视的生存常态。③“没有太阳的角落”反衬出我们渴望受人重视,却不愿被人怜悯的独立人格,突出了我们由“拒人千里”到“热爱生活”的改变和自我救赎。④伤感的标题与温情的故事形成艺术反差,使文本具有文学张力,引起读者对人生遭受重创的人物命运的深思,表现作者对个体的生命关怀。⑤“就是这个角落”主观强调的意图过重,未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抉择、思考的空间,意蕴也比较单一,且过于直接,不具备形象且有张力的艺术美。示例二:就是这个角落①“这个角落”指三人在五七生产组工作的技术角,“就是”强调了小说人物活动展开的地点。②“这个角落”是我们收获友谊的地方。角落一开始是我们拒人千里的、逃避现实的处所,后来是我们从孤独中超脱出来,收获友谊的地方。“就是”强调了这份友谊的重要性。③“这个角落”是我们成长历程的重要见证者。蕴含了我们的人格的独立、对生活的热爱态度、主动创造的自我人生价值等生命意义,“就是这”强调了这一生命意义的重要性。④我们的角落是一个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就是”通过一种肯定的语气表达了我们三人对命运的对抗态度。⑤“没有太阳的角落”仅呈现人物状态的一个阶段,未能关注到人物心境的变化、角落的整体氛围的变化,与此文重视友谊、超脱孤独、对抗命运的主旨不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材料三: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③(明)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③本诗作于诗人谪龙场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时。(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大A言B欺C人D者E使F其G人H资I禀J虽K甚L超M迈N侪O辈P之Q中R有S弗T疾U恶V之W者X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B.笃,文中的含义为“一心一意”,这个含义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的“笃”不同。C.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地区。D.秋殿,指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诗中的含义为“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王阳明作材料一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第一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B.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C.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D.材料三全诗的层次分明,前两联是对龙里道中当下分别的描写,后两联是对分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②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5)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6)材料三展现出王阳明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7)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解答】(1)句意:大话骗人的人,假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使”,连词,假设,在句中连接前后两个分句,故在“使”前断开;“侪辈之中”在句中作主语,故在“侪辈之中”前断开。故选EN。(2)A.“有尊敬劳动者之意”错,无尊敬之意,手工业者地位低下,一般人多歧视。故选A。(3)A.“立志的方法”错,立志的方法没有提及。故选A。关注以下重点字词:隳,玩岁愒时,志之未立;夫过者,害,为。(4)①隳,堕落;玩岁褐时,贪玩而荒废时日;志之未立,宾语前置句,未立志,未能立定志向。译文: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废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②夫过者,说到过失;害,妨碍;卒,最后。译文:说到过失,即使是大贤人也不会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5)由“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意思是“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可知,首先通过立志来引出观点,要勤奋学习。由“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意思是“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假如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无才能自居,坚定意志努力实行,勤奋求学,喜好请教;称赞别人的长处,并且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表内心一致的人,即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吗”,可知,通过将身边人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突出观点。由“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意思是“各位同学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可知,最后总结观点一君子应勤于治学。(6)由“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可知,诗歌写山路不平、溪云重重、风雪凛冽,学生们却相送很远,诗人对学生们饱含感激、难舍之情,展现诗人重情重义的一面;由“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可知,诗人期盼听到学生们蟾宫折桂的好消息,叮嘱学生们别后勤加钻研学问,体现了他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7)这组诗写离别的愁绪,但意境开阔,伤别而不哀怨。诗人把希望离开龙场却又舍不得与诸子分离的茫然情愫如实写来,词情深婉,依依惜别之情通过山路、溪云、风雪的衬托,勾勒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守仁与学生感情之凝重。而且诗人虽然不舍分别,但诗人理智地告诫学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要用心做学问,希望能早日登科及第。答案:(1)EN(2)A(3)A(4)①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②说到过失,即使是大贤人也不会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5)①首先通过立志来引出观点,要勤奋学习;②然后通过将身边人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突出观点;③最后总结观点——君子应勤于治学。(6)①重情重义、饱含不舍:山路不平、溪云重重、风雪凛冽,学生们却相送很远,诗人对学生们饱含感激、难舍之情,展现诗人重情重义的一面;②重学善教、殷切期望:诗人期盼听到学生们蟾宫折桂的好消息,叮嘱学生们别后勤加钻研学问,体现了他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7)①有伤别之情:诗人描写溪云压头、霜雪染白两鬓的画面,勾勒出一种苍凉的氛围,表达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②有开阔胸襟:虽然不舍分别,但诗人理智地告诫学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要用心做学问,希望能早日登科及第。参考译文:材料一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也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古人所说:“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他,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如像这样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何苦却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坏事可是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如像这样就做坏事,是可以的。做坏事就使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也,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何苦却一定要做坏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点,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立定志向了。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智能机警敏捷为高尚,却是以勤奋确实谦逊有礼为上等之选。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本来空虚却装做充实,本来没有却装做已有,掩饰自己的无能,忌恨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大话骗人的人,假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假如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无才能自居,坚定意志努力实行,勤奋求学,喜好请教;称赞别人的长处,并且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表内心一致的人,即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吗?他固然以无能者自居,并且不求超过他人之上,他人果真就以为他是无能,有不尊敬崇尚他的吗?各位同学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说到过失,即使是大贤人也不会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没有过失不重要,可是能够改过最重要。各位同学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于廉耻忠信的德行吧?也有轻视于孝顺友爱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诈苟且刻薄的习气吧?各位同学恐怕不至于这样。不幸或者有此情形,都是他不自知而误犯过错,平日没有老师朋友的讲解学习规勤约束的缘故啊。各位同学试着反省,万一有近似这样的行为,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然而也不要仅仅凭此自我愧疚,甚至在改正错误发扬从善方面失掉勇气。只要有朝一日能改正过去的错误,即使过去是盗贼流寇,今后也可以成为君子。如果说我过去已经是这样了,现在即使改正错误做好事了,万一人们不相信我,且不宽恕我之前的罪过,反而让我怀着羞耻之心无颜见人,进而甘心堕落,一错再错,那么我也绝望了。材料二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阳明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多天,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有着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夷地的人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材料三高低不平的小路穿行于乱山之间,诸位贤人相送这么远真令我不安。小溪上空乌云压头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风吹动着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什么时候还能在燃着花烛的草堂上共叙情谊,我呀等着听你们登科及第的喜讯。只要互相思念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分别之后我希望你们更深入的研究学问。4.(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面对雄浑阔大的洞庭湖,杜甫不禁“凭轩涕泗流”,滴滴泪水都是沥血大爱;张孝祥泛舟洞庭湖,尽管头发稀疏衣着单薄,却依然“稳泛沧浪空阔”,表现出他心志的坚定。(2)“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刘克庄《贺新郎》中“国脉微如缕”句也用以比喻国家的衰微不堪;“暴虎冯河”指无所凭借,有勇无谋,而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之所以高于众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3)在宋代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过含有“心”字的诗词名句,比如苏轼曾写过“此心安处是吾乡”,晏几道曾写过“借问芳心谁有”,李清照也曾写过“雁过也,正伤心”。【解答】故答案为:(1)凭轩涕泗流稳泛沧浪空阔(重点字:稳)(2)国脉微如缕善假于物也(重点字:微)(3)雁过也正伤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重点字: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5.(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复兴中学记者团计划在校刊上推出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记者:①_____主编:我借用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提问吧。他曾在著作《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中说,在这个深度阅读日渐消亡的时代,即便部分书籍沦为消遣娱乐的媒介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今读者在阅读偏好上的变化?主编:快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轻阅读和碎片式阅读,功能性文盲(缺少探究习惯和自我批判能力的读者)越来越多。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向上向善的渴求。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②_____,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记者:近几年图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③_____主编:制作优质的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是功德无量之举,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前者让快时代的人们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如果真是用心甄别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的“王婆卖瓜”,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传久传远,脱颖而出,也能帮助读者缩小选书的试错成本。(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但不得改变原意。(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复兴中学不少同学观看某电商平台的荐书短视频后,购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请根据以上访谈实录的内容,用三个偏正式短语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7个字。【解答】(1)原句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能让优秀的图书传久传远、脱颖而出”中“传久传远”“脱颖而出”语序不当,应改为“能让优秀的图书脱颖而出、传久传远”;二是搭配不当,“缩小选书的试错成本”中“缩小”与“成本”动宾搭配不当,改为“降低成本”。(2)第一空:根据后文“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可知,是在说明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故此处可填“如何看待快时代读书的意义”。第二空:根据语境“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结合其中“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可知,此处可填“深度阅读的读者永远不会消失”。第三空:根据前文“近几年图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以及后文的回答“制作优质的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是功德无量之举,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前者让快时代的人们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故可填“您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3)根据访谈实录的内容“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前施工委托书
- 2025年天津b2考货运资格证要多久
- 《型翻转床推广方案》课件
- 2025年山西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库答案大全
- 2025年牡丹江货运上岗证考试题库答案
- 2025年安顺货运从业资格证考题
- 2025年安阳a2驾驶证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仿古住宅小区开发协议
- 制造业工伤理赔调解协议
- 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难点分析
- 音乐教师发展规划
- 2023年诸暨市提前招生试卷
- 《Premiere影视剪辑》课件-概述篇
-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 新疆地方史课件
- 配电房管理制度
- 创业基础期末考试
- 国开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2
- 高等级沥青路面柔性基层
- 2023版数学课程标准
- YY/T 0698.6-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6部分:用于低温灭菌过程或辐射灭菌的无菌屏障系统生产用纸要求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