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5分)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ㅤㅤ材料一:ㅤㅤ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因为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ㅤㅤ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日本学者松浦友久所言:“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ㅤㅤ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政治影响于诗人创作,可以有四种情况:(一)挤占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二)给诗人以正面鼓舞或推动;(三)打击压抑,导致怨悱;(四)诗人被迫害致死,或彻底沉默。(一)、(四)两种情况只能使创作受损,(二)、(三)两种情况虽有分别,但对于某些诗人,又常常集于一身,如李白、杜甫之入宫廷,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ㅤㅤ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于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怨悱。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僵”伴随于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通常而言,排除了王期的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的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而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摘编自余怒诚《唐诗风貌》)材料三:ㅤㅤ新诗或曰现代诗歌作为一种崭新的文体是随着新文化运动而确立的。无论是“诗界革命”还是“新文化运动”,它们所承载的任务更多的是集中在对现代中国传输新思想、新精神的启蒙。因此,尽管二者都曾经在“诗”的改革上提出过较为细致的方案,但它们明显带有的反封建文化倾向以及与当时“政治革命主潮”难解难分的关系都使其各自的“运动”带上了鲜明的政治文化色彩。选择最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诗歌作为突破口也确实是最为有力的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指向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文化的转型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但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色彩的倾向也造成了初期新诗不可避免地带有简单化、工具化,无法踏实地落在诗体建设上等一系列的问题。由于诗质的丰富性被“时代精神”大而化之,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被“白话”的透明性所替代,“自由诗”几乎成了“新诗”的基本符码。诗的美学要求已被降到最低形式,与语言艺术的考虑变得微不足道了。(摘编自张立群《新诗与政治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在《毛诗大序》中,诗歌的抒情功用是先于政治功用谈的。B.诗歌与政治关系密切是中国诗歌区别于其他诗歌传统的基本特征之一。C.李白、杜甫都没有因为政治挤占了创作时间和精力而在诗歌创作上受损。D.“起”与“僵”或从某一侧面或交糅在一起,直接或间接对诗歌创作产生影响。(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新诗或曰现代诗歌作为一种崭新的文体是为了传输现代中国新思想、新精神而产生并确立的。B.诗歌本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但新诗却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色彩,出现了简单化、工具化的问题。C.“自由诗”因为缺乏体现诗歌语言美学要求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所以语言具有“透明性”的特点。D.同样围绕“诗歌与政治”,材料一主要论述二者的密切关联,材料二和三则侧重政治对诗歌产生的影响。(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提出的“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这观点的一项是A.战国时,楚国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相斗争,孕有出了以屈原诗歌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创作。B.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党锢之祸遭压抑、受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由此兴起“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C.国泰民安的盛唐,以李白为代表的诗人创作富有豪迈气势,形成了为后人称道的“盛唐气象”。D.宋中叶,政治上要克服此前沿袭的习俗方针不利于国家发展的问题,诗歌领域出现的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风格创作高潮就是为了促进政治变革。(4)“诗与政治”相关联是中国诗歌传统之一,请根据材料概括政治对诗歌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二、(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受戒(节选)汪曾祺ㅤㅤ因为照顾姐姐赶嫁妆,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帮手,是明子。ㅤㅤ薅三遍草的时候,秧已经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ㅤㅤ栀子哎开花哎六瓣头哎……ㅤㅤ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ㅤㅤ明子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傍晚牵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透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轧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子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让他回家吃饭。——赵家自己没有场,每年都在荸荠庵外面的场上打谷子。他一扬鞭子,喊起了打场号子:ㅤㅤ“格当嘚——”ㅤㅤ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小英子的娘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这孩子这条嗓子!”ㅤㅤ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真好听!”ㅤㅤ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一十三省数第一!”ㅤㅤ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唦——”,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ㅤㅤ“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ㅤㅤ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ㅤㅤ挖荸荠,这是小英子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溜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ㅤㅤ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子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子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ㅤㅤ……ㅤㅤ明子到善因寺去受戒。ㅤㅤ小英子早早就把船划到荸荠庵门前。不知是什么道理,她兴奋得很。烧戒疤是不许人看的,烧了戒疤就喝一碗蘑菇汤,让它“发”,还不能躺下,要不停地走动,叫做“散戒”。她一看,和尚真在那里“散戒”,在城墙根底下的荒地里。一个一个,穿了新海青,光光的头皮上都有八个黑点子。——这黑疤掉了,才会露出白白的、圆圆的“戒疤”。和尚都笑嘻嘻的,好像很高兴。她一眼就看见了明子,已经受了戒的明子。ㅤㅤ明子告诉地,善因寺一个老和尚告诉他,寺里有意选他当沙弥尾。ㅤㅤ“什么叫‘沙弥尾’?”ㅤㅤ“放一堂戒,要选出一个沙弥头,一个沙弥尾。沙弥头要老成,要会念很多经。沙弥尾要年轻,聪明,相貌好。”ㅤㅤ“当了沙弥尾跟别的和尚有什么不同?”ㅤㅤ“沙弥头,沙弥尾,将来都能当方丈。现在的方丈退居了,就当。石桥原来就是沙弥尾。”ㅤㅤ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ㅤㅤ“好,不当。”ㅤㅤ“你也不要当沙弥尾!”ㅤㅤ“好,不当。”ㅤㅤ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ㅤㅤ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ㅤㅤ“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ㅤㅤ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ㅤㅤ“你说话呀!”ㅤㅤ明子说:“嗯。”ㅤㅤ“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ㅤㅤ明子大声地说:“要!”ㅤㅤ“你喊什么!”ㅤㅤ明子小小声说:“要——!”ㅤㅤ“快点划!”ㅤㅤ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ㅤㅤ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明子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是因为此时明子喜欢小英子,对她非常熟悉和热情,想追求她。B.小英子骄傲地称明子的好嗓音“一十三省数第一!”,干活时“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足见其心悦明子,身心都向着他。C.“小英子早早就把船划到荸荠庵门前”一方面表现出她对受戒充满好奇,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明子的关心。D.小英子想同明子在一起,不想让他当沙弥尾和方丈,但又有些羞涩,所以“划了一气”“又划了一气”,最终才鼓起勇气向明子告白。(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虽是第三人称客观叙事,但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将各个人物的情思展现得淋漓尽致。B.汪曾祺语言的地方味比较明显,文中“在凉浸浸滑溜溜的泥里踩着”里的“凉浸浸”就是江淮方言中常用的词语,指泥土凉快。C.“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化触觉为视觉,小英子熟练灵动的挖荸荠姿态跃然纸上。D.文题为《受戒》,文中却没有直接描绘“受戒”场面,这种“空白”是作者有意为之,由此笔墨也更集中于对水乡人情等的描绘,更富审美意蕴。(3)文章结尾描摹了一幅极美的水乡风景画,请赏析这段文字。(4)汪曾祺曾言:“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有人评价他的作品如其所求,尽显人美、情美、生活美,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受戒》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1分)3.(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劝学》(节选)ㅤㅤ君子曰:学不可以已。ㅤ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ㅤ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ㅤ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含。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老子》第六十四章ㅤㅤ其安①易持②,其未兆③易谋④,其脆易泮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改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注]①安:安然。②持:持守。③兆;征兆,指问题显露。④谋:解决。⑤泮:通“判”,分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方物之自然而不敢为B.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C.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轮,即轮子,也指车轮最外面部分。与古代车轮相关的还有“轴”“毂”“辐”等。其中,“轴”指最里面部分,即轴心;“毂”为套在车轴上的部分;“辐”是连接轮毂的木条。B.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词义缩小,被赋予道德含义,文中就指有学问、有修养且地位高的人。C.跬步,古代称“跬”为半步,即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跨出两只脚为“步”,即完整的一步。D.金,本义为赤金,即“铜”,后泛指金属及其制造的器具,文中为后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主张“性恶论”,因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开篇即鼓励学习,希望借此使人们改“恶”为“善”。B.荀子善譬喻,《劝学》第二段就用了五个比喻,层层推进论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意义。C.《劝学》第三段多用举例论证,荀子连用“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六个生活中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要善于利用外物学习。D.《劝学》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荀子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说明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5)《劝学》中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和《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乍看讲的是同样的道理,但从二者的主张出发细究又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异同。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ㅤㅤ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ㅤㅤ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忧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ㅤㅤ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将谢灵运与自己对比,谈自己在梦中到达谢公住处,穿上谢公鞋履,表达出对其倾慕向往之情。B.《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一首记梦诗,以“梦游”为线索,写了“梦游之因”“梦游所见”和“梦游之感”。C.《登高》以一“悲”字贯穿始终,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中含情,情自景生,既显自然之悲象,又书人生之艰难。D.杜甫为人忧国忧民,李白为人恣意潇洒,这都表现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登高》面向现实,注重格律,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少受格律拘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2)物象“猿”“水”“鸟”在两首诗中均有出现,却以不同的形式成为蕴含着不同情致的意象,请对比两篇文章中的这三个意象,并结合诗句加以赏析。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请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名句“,”,将女子对情人的相思化作对贤才的渴慕。(2)《师说》中韩愈以“,”对“师”下了定义。(3)《声声慢》中“,”两句化多为少、化繁为简,将说不尽的情绪浓缩于其中,令人回味不已。(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运用夸张手法,于曹军的惨败中尽显周瑜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情状。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ㅤㅤ(甲)萱草别名众多,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疗愁”等等。全世界范围内,萱草属有14个种,原产我国的就有11个种。(乙)因此,中国成为世界上萱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萱草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ㅤㅤ(丙)萱草的花型与百合非常相似,英文名字为daylily,顾名思义就是只开一天的百合。萱草通常丛生生长,一枝花葶上会有多个花蕾,会陆续绽放。萱草的单朵花只能绽放一天,但群体花期长,有些品种能连续开花2﹣3个月,甚至达到半年之久。ㅤㅤ萱草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古代游子要出门远行前,会在母亲居住的堂前种植萱草,希望降低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忘却烦忧。(丁)唐朝的孟郊就曾在《游子》中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同时,萱草耐寒、强健的优良特性也与中国母亲包容、韧性极强的优点是一致的。因此,早在母爱成为康乃馨的花语和寓意之前,我国就已经有把萱草作为母亲花的传统了。(1)下列句子中的“自然”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自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华枝蔓叶,自然消落。B.你是他父亲,他自然听你的。C.她很激动,不觉微微地红了脸,动作也显得更不自然了。D.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水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2)下列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A.甲B.乙C.丙D.丁(3)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代游子要出门远行前,会在母亲居住的堂前种植萱草,希望降低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使她忘却烦忧。B.古代游子要出门远行前,希望减轻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忘却烦忧,就会在母亲居住的堂前种植萱草。C.古代游子要出门远行前,会在母亲居住的堂前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使她忘却烦忧。D.古代游子要出门远行前,会在母亲居住的堂前种植萱草,希望减少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忘却烦忧。(4)选段引用了孟郊的《游子》,请分析其作用。7.(5分)在下列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ㅤㅤ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1901年至2100年这20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可落在10月1日(2203年),最晚可落在11月1日(1995年),因此,公历每年10月1日至11月1日中的任何一天都会成为重阳节。”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ㅤㅤ天文年历显示,21世纪这100年里,,共有19次。其中,第一次发生在2003年,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4日;最后一次发生在2098年,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3日;今年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4日,,分别是2003年、2022年和2068年。8.(6分)请提炼出下面这段文字关键信息,据此概括“乡土中国”的两大特征,每个特征不超过8个字。ㅤㅤ中国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产生了农耕文明,以农为生的人们在正常情况下世代定居在一块土地上,而依赖同一片土地耕作的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就聚集在一起居住,形成村落。在村落中,人们见证了每个人的生长过程,因此人和人、人和物不再陌生,形成了最为熟悉的社会关系。在同一村落中的人们在合作之下一旦共同获得了生存保障,这个村落就可以不与外界联系了。中国的乡土社会,就是由这样的一个个村构成的。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ㅤㅤ“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追求精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之道,是幸福生活的动力源泉。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多有标榜自己是“反内卷”“真佛系”的躺平青年,也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差不多先生……这引人深思。ㅤㅤ假如你是“复兴中学”高一年级(1)班的李强,要面向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以“追求精进,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请基于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将你的认识与思考融入其中,并提出希望与建议。ㅤㅤ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5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相关说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观点,理解选项中的论据,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解答】(1)C.“都没有因为政治挤占了创作时间和精力而在诗歌创作上受损”错误,文中是说“(二)、(三)两种情况虽有分别,但对于某些诗人,又常常集于一身,如李白、杜甫之入宫廷,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没有提到二人因为“挤占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在诗歌创作上受损,选项于文无据。故选C。(2)A.“是为了传输现代中国新思想、新精神而产生并确立的”错误,原文为“是随着新文化运动而确立的……它们所承载的任务更多的是集中在对现代中国传输新思想、新精神的启蒙”,选项曲解文意。B.“新诗却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色彩,出现了简单化、工具化的问题”错误,原文为“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色彩的倾向也造成了初期新诗不可避免地带有简单化、工具化”,是“初期诗歌”带有简单化、工具化,选项扩大了范围。C.选项强加因果。原文为“由于诗质的丰富性被‘时代精神’大而化之,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被‘白话’的透明性所替代”,选项内容前后是替代关系,不是因果关系。D.正确。故选D。(3)D.结合“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分析,选项中“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风格创作高潮就是为了促进政治变革”,是诗歌推动政治变革,不是政治力量推动诗歌。故选D。(4)结合“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可概括出,使诗歌具有政治功能。结合“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可概括出,独特的政治背景会影响诗歌的创造,使诗歌进入创作高潮期。结合“新诗或曰现代诗歌作为一种崭新的文体是随着新文化运动而确立的。无论是‘诗界革命’还是‘新文化运动’……各自的‘运动’带上了鲜明的政治文化色彩”可概括出,可以促进新诗体产生,并使之带有鲜明的政治文化色彩。答案:(1)C(2)D(3)D(4)①使诗歌具有政治功能;②独特的政治背景会影响诗歌的创造,使诗歌进入创作高潮期;③促进新诗体产生,并使之带有鲜明的政治文化色彩。二、(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审美意蕴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想追求她”过度解读,明子对小英子有朦胧地爱恋,属于少男少女之间纯真自然到情感,但不可能明确地想要追求她。故选A。(2)D.“更集中于对水乡人情等的描绘”错,节选部分笔墨主要集中于展现明子和小英子之间朦胧的情感,表现情窦初开的纯真与浪漫、纯真和美好,表现人性的率性和本真。故选D。(3)比喻新奇而丰满。“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把芦穗比喻成丝线,突出它的细软和光滑。这个比喻,有视觉,有触觉,描写具体而丰满。首先,形容芦穗的颜色,用了“紫灰色”“发着银光”,这是视觉描写;其次,“软软的,滑溜溜的”,描写的是触感,从另一个维度,丰满了芦穗的描写。“像一串丝线”与前面的“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结合起来,比喻非常贴切形象,将丝线的颜色和触感都描写出来了,一串银丝线浮现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第二个比喻,“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把蒲棒比喻成蜡烛,二者在颜色和形状上都很相似,只不过,蒲棒相比我们小时候常用的蜡烛,稍短一些。作者用了一个“小”字,在逻辑上缩小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差异,提高了相似性,让人信服。又通过这个“小”字,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搭配了全文的文风。动静结合,色彩纷呈,富有画面感。如写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写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这些都是静态描写,选取富有水乡特色的景物,展现江南水乡之美;而“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属于动态描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咚”的一声,水花溅起,水纹在水面四散开去,这个动景的出现使整个文章生动起来。此外,“银光”“通红的”“青浮萍”“紫浮萍”“小白花”,这些色彩词五彩缤纷,写出大自然的美丽。多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如“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短句节奏明快,有儿歌的感觉,很契合小说的内容和情感的发展,也符合小说中人物的年龄,给人一种喜悦而美好的感受。此外,拟声词的运用也增强了节奏感,如“扑鲁鲁鲁飞远了”,“扑鲁鲁鲁”模拟水鸟飞走的声音,形象而生动。(4)先看人美。这是一首人生的赞歌,赞颂了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受戒》的主人公是因家贫而出家的小和尚明子和一个农家女孩小英子。明子面相清俊,聪明伶俐,字写得好又会画,节选部分写他嗓子好,“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小英子的娘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这孩子这条嗓子!’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真好听!’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一十三省数第一!’”。明子对小英子有着朦胧的爱恋,因此经常帮助小英子干活,听到小英子的歌声“明子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而小英子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美丽善良,热情大方。一对小儿女天真无邪,一起薅草水车,一同划船进城,扯起脆亮好听的嗓子唱歌喊号子。踩荸荠时,小英子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在小英子身上,洋溢着率真淳朴的人性,她在乡间自然的生存空间中成长,少有封建礼教的束缚,感情的发育是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她不要明子去做方丈,敢对明子说“我给你做老婆,要不要?”这种自然健康的人性光彩,给作品增添了一种优美的意蕴。再看情美。在作者笔下,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之间朦胧的异性情感,呈现出浪漫的、纯真的色彩,在人生的旅程中奏出了一曲美的旋律。小英子和明海的感情既有玩伴之间的纯真,又有情窦初开的羞涩和浪漫,清纯而美好。小说描写小英子和常往她家跑的明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共同劳动,一起薅草,车水,挖荸荠,随着岁月流逝,春去秋来,他们的心田里渐渐长出了爱情的苗子。这对恋人之所以如此动人,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道德束缚、没有纠结痛苦、也没有利益的权衡,是人的心灵中最初始、最淳朴的那种微妙而羞涩的情感。最后看生活美。作品以小英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文中所描绘薅草、车水、挖荸荠等农业劳作活动,没有着意表现其艰辛,反而呈现出和谐、自然的生活状态。如“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子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小说中写的地域风情和民俗世界,张扬着审美精神和生命情调,表现出自然朴素的生活之美。答案:(1)A(2)D(3)①比喻新奇而丰满。把芦穗比喻成丝线,突出它的细软和光滑;有视觉,有触觉,描写具体而丰满。把蒲棒比喻成蜡烛,突出蒲棒的颜色和形状。②动静结合,色彩纷呈,富有画面感。如写芦穗、蒲棒是静态描写,写青桩(一种水鸟)属于动态描写,增添了文章的动感和生机。“银”“红”“青”“紫”“白”,色彩缤纷,写出大自然的美丽。③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有儿歌的感觉;此外,拟声词“扑鲁鲁鲁”地运用也增强了节奏感。(4)①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明子面相清俊,聪明伶俐,字写得好又会画,嗓子好,对小英子有着朦胧的爱恋,因此经常帮助小英子干活;而小英子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美丽善良,热情大方,洋溢着率真淳朴的人性。②纯真而质朴的情感。小英子和明海的感情既有玩伴之间的纯真,又有情窦初开的羞涩和浪漫,清纯而美好。③诗意和谐的生活状态。文中所描绘薅草、车水、挖荸荠等农业劳作活动,没有着意表现其艰辛,反而呈现出和谐、自然的生活状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1分)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结合出处、语境,整体把握语句含意,从易入手,各个突破。(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进行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句意: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欲不欲”与“学不学”结构一致,故“欲不欲”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难得之货”是偏正结构,“难得”是“货”的定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D。故选:B。(2)B.“文中就指有学问、有修养且地位高的人”错误,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人。故选:B。(3)C.“六个生活中的例子”错误,“须臾之所学”不是。故选:C。(4)①“生”,通“性”,本性;“异”,不同;“假”,借助。译文: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②“是以”,因此;“无为”,无所作为;“执”,执着。译文: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5)《劝学》这篇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内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说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从反面设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说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等远大事物,都是以“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从小事出发、持续不懈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这句话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所以主张要“无为”,强调“慎始”。答案:(1)B(2)B(3)C(4)①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②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5)同:二者都强调从小事出发、持续不懈才可能成就大事业。异:《劝学》主张“学不可以已”,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主张“无为”,强调谨慎开始。参考译文:(一)《劝学》(节选)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更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二)《老子》第六十四章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结合语境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意象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首诗歌,结合具体应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A.“对比”错误,诗中以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故选A。(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鸾回车”,鸾鸟驾着车。诗中“猿”“水”“鸟”都是活力与激情的象征。渌水、清猿寄寓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鸾鸟驾车则是仙界的景象,鸾鸟充满了、力量,表达李白对美好自由世界的向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无力,悲哀之情油然而生。画面为冷色调,营造了秋天肃杀凄凉的景象,暗含作者常年漂泊、孤苦无依的哀伤之情。答案:(1)A(2)李诗中“猿”“水”“鸟”都是活力与激情的象征。杜诗中“猿”“水”“鸟”都是凄凉、哀伤、无力的。李诗中渌水荡漾,清猿啼叫,鸾鸟驾车,营造了清幽美丽、超凡脱俗的意境,寄托作者寄情山水,追求自由的情怀。杜诗先是一个“哀”字营造了忧伤的情境;“渚”是“清”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悲哀。画面为冷色调,营造了秋天肃杀凄凉的景象,暗含作者常年漂泊、孤苦无依的哀伤之情。译文:第一首: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渺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君,此番远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第二首: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赏析:第一首: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其时李白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第二首: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重点字:衿)(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受)(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重点字:第)(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樯)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引用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结合相关语境进行分析。【解答】(1)A.和文中画线词语意思一样,都是“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的意思。B.理所当然。C.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D.自然界。故选A。(2)D.结尾句号位置错误,引用内容为直接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内。故选D。(3)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降低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搭配不当且不合逻辑,游子远行种萱草应是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改为“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二是“忘却烦忧”成分残缺,导致偷换主语,在前面加上“使她”。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4)结合“古代游子要出门远行前,会在母亲居住的堂前种植萱草,希望降低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忘却烦忧。唐朝的孟郊就曾在《游子》中写道……”可知,引用孟郊的《游子》是进一步证明萱草和母爱的关系;《游子》一诗含蓄凝练,情韵丰富,读来感人,故其诗的引用丰富了文段内容,增添了文学性,使文段富有感染力。答案:(1)A(2)D(3)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陕) 049-2021 变压器交流阻抗参数测试仪校准规范
- 农业企业管理流程培训
- 学习投资风格与风险管理计划
- 幼儿园游戏规则与礼仪教育方案计划
- 主管的亲和力提升建议计划
- 学校教学工作总体计划
- 包装材料加工机械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一卡通管理系统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射频消融仪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体外诊断仪器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带答案)
-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精品PPT
- 大学英语四级必背词汇表21853
- 结构设计面试题(答案)
- 升压站、变电站架构安装方案
- 赤峰高铁广场商铺租赁合同(样本)
- 郭顶—水星记—歌词
- 英文版个人简历自荐信
- 其他专技、管理服务岗位聘期考核表
-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技术测试卷带答案
- 关于学习考察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