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课堂导入中国有一座城市被誉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为多情,这里的月光格外柔和,这里的月色尤为朦胧,这座城市便是“扬州”。正如诗句所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若那可爱的明月拥有三分光辉,扬州便独占其中二分。)但800多年前,年仅22岁的姜夔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扬州慢》。“中国的月亮城”学习目标了解姜夔及创作背景,了解文体知识。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深切感受黍离之悲。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艺术手法。体会作者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培养爱国情怀。走近作者姜夔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一生辗转各地,仕途坎坷,屡遭挫折,最终在贫困交加中客死于杭州西湖之滨。他勤奋好学,喜爱结交朋友,热衷于藏书。才华横溢的他,不仅擅长诗词创作,还精通音律,书法造诣深厚,同时在鉴赏方面也颇有成就。(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走近作者姜夔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众多文人学士交往密切,诗词创作自成一家。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步词坛,深受清代浙派词人的推崇。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十七首自度曲,并在每首词旁附上音谱,这些作品成为现存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其著作包括《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22岁时途经扬州时所作。扬州自隋唐至北宋时期便以繁华闻名,古代诗人曾以“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生动描绘其繁盛景象。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钟情于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留下无数浪漫回忆和动人诗篇。词人虽是初次来到扬州,但对于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却早已心生熟悉之感。写作背景然而,到了南宋时期,金兵屡次南侵,扬州多次遭受战火摧残,如今展现在作者眼前的已是一片荒凉,满目疮痍,令词人不禁生出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创作此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持续了十二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局混乱不堪。词人目睹扬州城在强敌侵扰后留下的累累伤痕,以及百姓饱受苦难的现实,怎能无动于衷?因此,他追忆战乱之苦,感慨昔盛今衰,写下了这首感怀之作。解读题目扬州扬州历史悠久,文化辉煌,自古便享有盛名。瘦西湖、大明寺、茱萸湾等地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而扬州的月色更是令人陶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道出了人们对扬州月亮的向往,甚至连隋炀帝也曾感叹:“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架六龙。”慢这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诵读诗词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慢词的篇幅一般都稍长,曲调悠扬,适宜表达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情感。朗读时语速要慢,语气要低沉舒缓。理解词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翻译理解词意(序)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翻译自由读一读词前小序,看看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荞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作者感受予怀怆然写作缘由感慨今昔他人评价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黍离之悲”周大夫在行役途中经过宗周镐京,看到昔日宗庙宫室的遗址上已是黍稷丛生,不禁为周室的衰亡感到悲痛,于是作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广为传颂。后人将对国家衰败、昔盛今衰的感慨称为“黍离之悲”。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翻译:看那黍子一排排,高粱苗儿正抽胎。踏上旧地步履慢,满怀忧伤心难开。若是有人能懂我,自知心中愁满怀。不解之人来相问,我在此地为何来?仰望苍天高高在,究竟谁令我离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自古便是繁华的名城,这里有风光旖旎的竹西亭,我解下马鞍稍作歇息。曾经车马喧嚣的扬州大道,如今却已荒草丛生,满目萧条。自从金兵南侵退去,这废弃的城池与枯老的树木,似乎都对战争充满了厌倦。黄昏将至,凄凉的号角声响起,在这破败空寂的城中久久回荡。翻译:理解词意理解词意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当年在此流连的杜牧,若今日重返旧地,定会为眼前的巨变而惊叹。即便他的豆蔻词再婉约动人,青楼梦再绮丽迷人,也难以诉尽此刻的复杂心绪。二十四桥依旧伫立,桥下水波中冷月的光影静静摇曳,无声无息。令人感慨的是,桥畔那年年盛开的芍药花,又究竟是为谁绽放?每一季都开得如此鲜红。翻译:昔日的扬州和词人眼前的扬州有什么区别呢?请结合诗句赏析,填写下列表格。作用:“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热闹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名都”(虚写)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破败荒凉关键字相关词句特点手法“空城”(实写)昔日昔盛今衰的感伤“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使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xxx30词一开始就点明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作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xxx①用典“春风十里”这一意象源自杜牧《赠别》中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以此极力描绘扬州的繁华美景。而词人则通过对比手法,将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反差:听闻扬州曾经富丽堂皇,如今所见却是满目荒芜,野生荞麦青青遍地,尽显萧条之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xxx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而“荠麦青青”则是眼前的真实景象。虚实相结合的描写,通过一边繁华热闹、一边萧条冷落的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战后扬州的荒凉与破败。这样的对照不仅表达了词人对昔日繁盛与今日衰败的深切感慨,也寄托了他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
词人赋予废池与乔木以人格化的特质,它们仿佛成为十五年前那场浩劫的见证者,战争的残酷与敌人的暴行,种种惨烈场景似乎依然深深刻印在它们的记忆中。连“废池乔木”都对战争充满厌恶与抗拒,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百姓对这场战争的痛恨与诅咒,自然远远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寒”原本是天气带来的触觉感受,但作者并未直接描写天寒,而是用“吹寒”这一表达,将角声的凄凉与天气融为一体。通过抽离寒意的自然成因,突显了人为的情感色彩,仿佛是角声将寒意弥漫在这座空城之中。听觉中传来清角的悲吟,触觉中感受到寒气袭人,二者交织,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氛围。
清角吹寒”中“寒”字有何妙处?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杜牧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惊”因“空”而“惊”,返照现实的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了。这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请赏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①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使用了典故请赏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用杜牧笔下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萧条残破;表达了对扬州遭金兵洗劫后繁华不再的悲怆及哀恸之情。
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①借用典故,对比反衬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所写是明月当空,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所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寂静无声,何等冷清,昔盛今衰对比鲜明。如今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仍有,但“玉人吹箫”的繁华之景却没有了,以乐景衬哀情,倍增今日之凄清,把“黍离之悲”渲染的愈加浓烈。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用触觉感受之“冷”与听觉感受之“无声”来展示视觉所见之月,移情于物,描绘了一个疏淡清冷、凄寂萧条的意境。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作者借月这一意象,营造了凄清感伤的气氛,寄托了悲怆之情、“黍离”之悲。②通感的修辞手法与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①此处以景结情,尾句写桥边的红药还是一年一度,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无人欣赏。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②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来增强物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同时运用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抒发了什么情感?找出词中所有典故,并分析其作用典故出处作用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赠别》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①表达崇拜之情。
②形象更加鲜明,
增加了文采。
③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请赏析本词的对比反衬手法对比反衬手法贯通全词。②下片以昔日“杜郎俊赏”“青楼梦好”的风流繁华,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以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借“杜郎”史实,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既有俯视,也有仰视。以“波心荡”之动,映衬“冷月无声”之静。“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者用悬念之疑问结尾,移情入景,今昔对比,更催人泪下。①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衬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春风十里”的繁华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本词情感真切,贯穿黍离之悲(对国家衰亡的哀痛)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上片通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以深沉哀婉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荒凉凄清的画面:野麦丛生,废池寒水,枯木在西风中摇曳,斜阳暗淡无光,清角声回荡在空城之中。这些景物具体展现了战后扬州的荒芜与萧条,融情于景,深刻抒发了亡国之痛与无尽哀思。本词情感真切,贯穿黍离之悲(对国家衰亡的哀痛)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下片先直抒胸臆说杜牧如果现在故地重游,也一定会大为震惊。战后扬州如此惨状,即使杜牧有杰出的才能也难以表达我此刻悲怆的心情;后借景点染,二十四桥水波荡漾,冷月悄然,以冷清荒寂之景表达黍离之悲。背诵脉络扬州对比0正面渲染昔日:名都、佳处春风十里劫后萧条景象今日:荠麦青青黄昏、清角空城侧面烘托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杜郎重到须惊冷月无声红药为谁生《黍离》
之悲这首词通过作者路过扬州时目睹战争摧残后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感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托了对往日盛景的深切怀念和对眼前山河破碎的无限哀痛。词中既表达了因祖国山河残破、百姓遭难而产生的深沉悲痛,也流露出内心的郁愤与浓烈的爱国情怀,情感真挚而深刻。总结主旨1.
《扬州慢》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三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江苏年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加强潜水装备水下压力测试规定
- 2025商业采购合同协议样本
- 极坐标铣圆弧编程格式
- 二零二五版房屋买卖首付款支付协议书
- 试岗期劳动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蛋糕公司积分管理制度
- 饮料生产工厂管理制度
- 车辆应急报警管理制度
- 2024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 《迪拜帆船酒店》课件
- 2025年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湖南省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高三第二次预热演练数学试题
- 咨询公司费用报销制度及流程标准
- 2025-2030年中国乳胶医用手套市场前景规划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一模)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历史试卷(含官方答案)
- 乡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方案
- 《漂亮的热带鱼》课件
- 地下建筑结构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京工业大学
-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与临床意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