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陶渊明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陶渊明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陶渊明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陶渊明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陶渊明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陶渊明专题练

习合集(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陶渊明专题练习合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答庞参军

陶渊明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联中的“赏我趣”与第一联中的“相知”照应,表明陶渊

明、庞参军二人志趣相投。

B.“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一联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意同,指不与俗人交往。

C.前四联为本诗的第一部分;第一联以议论总起,第二三四联

承上写诗人与庞参军的交往。

D.“幽居士”即“隐士”,据此可推知“无复东西缘”可以理解为

“奔走求仕与自己无缘二

2.本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

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答的心境.

B.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

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

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诗人以常见普通的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

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

E.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的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

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4.“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

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

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

B.诗歌写出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桑麻的长势,

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C.开辟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感到霜霰将至,生

怕自己的辛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是一种单纯的喜惧。

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

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生活的特点。

6.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并表达诗人怎样的

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①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②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注]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

愿。③邓林:桃林c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

感作铺垫。

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

合情合理。

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

式的吟唱。

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

论于一体。

8.《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

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①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②将不胜③,无为忽去兹④。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辞官后。②将:岂的意思。③胜:美好。

④无为忽去兹:这种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抛弃它。

9.下列对这首诗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一开头,作者就勾画出了登高赋诗,不虚佳日的场面,表现

了诗人归隐后依然笔耕不辍的勤奋。

B.“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

呼声,看到了他们喝酒时亲热的样子。

C.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种惬意的生

活,是诗人说“无为忽去兹"的原因。

D.诗人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和自己为衣食的辛劳

进行描写,是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特点。

E.通篇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

村居之人经营耕作,偶尔相聚的图画。

10.“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

要分析Q

饮酒(共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

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嚣的

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

往而又迷惘的情形C

1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13.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酒斟酌之”意思是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

B.”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14.“酒”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诗人都以酒来传情。

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生逢乱世,渴望建功立业,改

变乱世局面,怎奈人生苦短,只有借酒浇愁。

B.“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

样好的美景,诗人常常取酒独酌独饮,然而美景和美酒也无法排解贬

谪的愁苦。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三杯两杯淡酒,怎

能抵得住傍晚寒风紧吹?疾风欺人,淡洒无力,也许未必洒淡风急.,

可能只是愁绪太浓太重,化不开。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J边饮浊酒,边思念家

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悬殊的

对比,一杯浊酒,怎能消得了浓重的乡愁?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概括说明主要

表现了什么乐趣,并具体分析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移居(其二)①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②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吾欺。

【注】①此诗为陶渊明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第

二首。②将:岂。③纪:料理。

16.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应含一年四季之意,“佳日''亦兼及农闲之时,“登高

赋新诗”正是诗人的本色。这两句是诗人半耕半读生活的真实写照。

B.“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是一个生活场景,意思是朋友

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一起,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最后四句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田园

生活是多么惬意,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D.全诗看似平淡,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邻居们经营

耕作,时时相聚,把酒言欢的图画。

17.诗人描写了田园生活中的哪些场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灌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①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化用《盂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句意。③漉:过滤,捞取,此指用布滤酒。④近局:近

邻。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

象,描绘了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

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道路的荒凉艰难,形象

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重重阻挠。

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农

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

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竟

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1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下面对《归园田居》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

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

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

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

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

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D.后四句是远景。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

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

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1.在《归园田居》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

诗作的注意之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与解析

1.B2.①前八句通过对与庞参军交往的回忆,表达出与朋

友深厚的情谊;②“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壕”写诗人自己立志归隐,

不愿出仕的心愿;③但愿先生保重贵体,将来相会知在何年,表达与

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与未来相会的期盼。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

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

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

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

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

得出答案。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指不与俗人交往“说法错误,“谈谐无俗调”意思是“谈话投机

毫不俗气”,并不是指不与俗人交往。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

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

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

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

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问本诗抒发了哪些情感,仔细阅读诗

歌,可知全诗十六句,可以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前八句,追忆与庞参军真挚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日,

倾盖定前言”两句,说明两人不是旧交,而是新知。以下六句,追忆

旧游。“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是总述。“赏我趣”当然是谦虚

的说法,反过来说,也是陶渊明所处的林园环境的情趣,陶渊明独立

的人格力量、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庞参军在内的客人,

因此使他们经常造访,时时登门,终于成为“相知”。下面四句,从

两个方面来谈“趣二实际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两人交游的内容和感

情的基础。一是谈圣之趣,“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说明谈话内

容的格调、境界之高,不是一般碌碌之辈汲汲于名利的庸俗之谈所能

企及的。二是饮酒之趣,”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若能以酒助谈,

则兴致更高,说明了交遇方式的高雅、闲适,感情交流的自然、融泠。

通过对与庞参军交往的回忆,表达出与朋友深厚的情谊。

“我实幽居士,以下八句是第二层,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怀。正因

为相交深、知遇厚,所以一旦分离,就无法扯断联络感情的纽带「我

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写诗人自己立志归隐,不愿出仕的心愿。

而朋友却要远离自己而去,从此天各一方,因此希望别后能常通音问,

以释遥念。但即使感情相通,不惧相隔万里,也终究无法改变天各一

方、江山阻隔的现实,不复能时时谈笑宴饮。只能希望你在远方自己

保重身体,以后相会,还不知在何年何夕呢?这一层诗人抒发的感情

十分细腻丰富:分手在即,不免感伤、怅惘;感伤之余,又要嘱咐常

通音信,叮咛保重身体,对分手后的“情通万里”,来年的重新相会

寄托了希望。显得十分朴实、深沉。

【注意】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

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

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

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

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

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

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

文后面的注解。

3.AC4.“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

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

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

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

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

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

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

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A项,“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错误,诗句“误落尘网中,一去

三十年”并非“激情之语”,而是很含蓄、委婉。A错误。

C项,“'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错

误,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

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

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所以“暧暧”是修饰村落模糊不清的,而“依

依”是修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方,两词互换了就没有这种

效果了,所以不能互换。C错误。

故选AC。

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

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

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误落尘网

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

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

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

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

",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

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所以“尘网”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久在

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

无所扭曲的生活;“樊笼”,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

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

题之笔,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

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羁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被束缚的鸟。池鱼:水池里养的鱼3

故渊:指鱼儿原先生活的水潭。这两句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

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虽是“误入尘网”,

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

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

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注意】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c诗

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c其

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

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

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

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

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5.A6.(1)写出了宁静的乡村生活。“野外罕人事,穷巷寡

轮鞅”写出居住偏僻,没有俗事打扰宁静的乡村生活。“白日掩荆扉,

虚室绝尘想”写出虚掩柴门,幽静的居室,内心的安静,身心俱静。

(2)诗人借乡居安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抱贫收志的高

洁之心。

【解析】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

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

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

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

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

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A项,“墟曲”是乡野,“曲”是隐

辟的地方,不能理解成废墟。“生活艰辛”无据,故选A。

6.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回答画面提分三步走:

一是用一句简明的话整体概括出画面的特点,其中要答出画面描写的

时间、地点及特点;而是要用优美流畅的语言生动描绘画面;三是回

答出该意境的营造对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首先要读懂诗意,然后抓

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准确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读懂这首诗,本篇是《归

园田居》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J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

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

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

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幽静的居室,内心的安静,身心俱静。

诗人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诗人在这衷正是描

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本题先回答前四句的乡村生活是宁静的,

再回答本诗表达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志。

【注意】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

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

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

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

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

的情感或借景抒情C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

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

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

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

营造的核心。

7.A8.作者不认为夸父不自量力,全诗表达的是对夸父逐

日和那些功竞身后的人的赞美:第一、二句赞其志向,夸父有宏大的

志向,敢于与太阳赛跑;三至六句赞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阳赛跑、饮

尽河水的能力;最后两句赞其功,夸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为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

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A选项“欲扬先抑”

错,“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此句是对夸父志向的赞美,没有贬低

的意思。故选Ao

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

题干要求,明确情感,确定答题步骤。指出作者的情感,再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注意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由“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可知夸父有敢于太阳赛跑的宏大志向。“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赞扬夸父的力量大,一起跑到了虞渊下,都没分出胜负。“神力既殊

妙,倾河焉足有”讲夸父的神力大,能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对夸

父的赞美。“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讲了夸父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

富。

【注意】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c诗

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c其

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

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

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

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

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9.BC10.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的热

爱。诗句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农村生活

是多么惬意,自由目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

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

【解析】9.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

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然后要注意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

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

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

A项,“表现了诗人归隐后依然笔耕不辍的勤奋”错误,从诗中来看,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意思是春秋两季冷很多好日子,我经

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能“赋新诗”,可以看出这些人自然不是一

般的农民,而是同作者志趣比较相投的士人,这登高赋诗,也自是文

人骚客特有的生活情趣,登高之时,一有良辰美景为之助兴,二有“素

心人”相伴,他们自由地敞开心扉,赋诗言志,在赋诗中忘却尘网之

苦,获得精神上的莫大安慰,这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D项,“自

己为衣食的辛劳进行描写”错误,诗中没有体现辛劳,主要是表现农

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E项,“偈尔相聚”错误,"偶尔"一

说不准确,诗中说“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诗中说思念的时候,

大家就披衣相访,可见应是“时时相聚、故选BC两项。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

要分析”,这是针对诗歌局部设题,即使针对局部设题,分析情感的

时候也要关注全篇。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此理”指代的内容,即

躬耕田园的农村生活。“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这种登高赋诗、

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将”,即“岂”的

意思。“胜”,美好。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表面上平平

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田

野、披衣相访,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而官场上有的却是明争暗斗、

尔虞我诈。有此对比,所以诗人才说:“无为忽去兹”。这里表达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而诗人对农村生

活的歌颂,正反衬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考生围

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注意】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

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

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

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

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

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

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

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

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

去揣摩;③结合注繇,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

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

握诗歌的思想情感c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

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

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1.B12.远离尘俗、悠然自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相关内容的能力。

B.“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嚣的尘世“错误。关系错

位了。应该是只要心远离喧闹的尘世,居所就会偏僻安静。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

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

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诗人在勉励自

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

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综上可看出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远离尘俗、悠然自得

的心境。

13.B14.D15.①志趣相投的好友们相聚登高赋诗之乐

趣:通过场面描写表现出来,乐景衬托乐情。②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

乐趣:通过“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相思则披衣”“言笑”等细

节描写表现出来。③躬耕田园的悠游自得之乐趣,直抒胸臆,“此理

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通过与官场琐事缠

身公务繁忙的情形进行对比,直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世俗

生活的厌烦。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B.“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错误。诗句的意思是“思

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闲时相思,才见其友情的深挚。披衣

而起,可见即使已经睡下,也无碍于随时相招选项曲解文意,“夜不

能寐”“彷徨”无中生有。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D.“怎能消得了浓重的乡愁”错误。诗句的大意是饮一杯浊酒,

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

归计。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热爱家乡和祖

国,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并盼望

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唯此,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才能回

到自己可爱的家乡c“计”字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

家是主动地、自觉的,可见选项“乡愁”情感解读错误,有对家乡的

思念,但不是愁绪,而是乐观积极,杀敌报国的情感。

故选D。

15.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概括分析能力。

(1)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

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一开头,作者

就勾画出了登高赋诗,不虚佳日的场面。这些人是同作者志趣比较相

投的士人,这登高赋诗,也自是文人骚客特有的生活情趣。登高之时,

一有良辰美景为之助兴,二有“素心人”相伴,他们自由地敞开心扉,

赋诗言志。在赋诗中忘却尘网之苦,获得精神上的莫大安慰。这是一

个生活场面。”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朋友

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我们仿

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仿佛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

这里,人与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表现出来了。这又是一个生活场

面。写闲暇时的情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

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说,这

种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登高

赋诗、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而官

场上有的却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此对比,所以诗人才说:“无

为忽去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

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意思是:穿

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只要努力耕作,就不会徒劳无所得。可

以看出虽然诗人在南村的生活中有时也过着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

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躬耕,他知道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

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证的。

(2)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

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

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

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

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另外,典型

细节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是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过门更相呼”,

活脱脱地写出了朋友之间兴趣盎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相思则

披衣”,写出了邻里之间相思的迫切情状。

16.B17.①诗人描写了登高赋诗、过门相呼、斟酒品尝、

躬耕农田、披衣相访等生活场景。②表现了农村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人

与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或表现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

【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

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

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

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有酒斟酌之”中“斟酌”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斟

酌诗句”。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故选B。

17.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诗歌内容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

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

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

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

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

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本诗描述了和令人

相处的快乐。陶渊明为我们描述了他的闲适的生活:登高、赋诗、饮

酒、躬耕、相访等。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隐

士的侃侃而谈,向我们描述他的隐居生活,他眼中的农村的生活,而

没有一丝士大夫所特有的骄持。“衣食当须己,力耕不欺吾”则是陶渊

明向我们讲述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简单而朴素的真理,这

也应该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中所领悟到的。前两句交代了登高赋诗的季

节和气候;三、四两句描写互相呼唤斟酒品尝的和谐场景;五、六两

句重点表达农人躬耕田野归来的情景;七、八两句写彼此想念时就披

衣相访、谈笑甚欢的美好场面。全诗通过对这些生活场景的描写和叙

述来表达田园生活的和谐和美好,表现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

【注意】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

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f意境f诗情”

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c要

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

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

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

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8.B19.①直抒胸臆。“怅恨”二字从表面看,指诗人辛苦

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就深层看,本诗

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怅恨”有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

②用典抒情。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的典故显示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融

洽的质性,写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

③借景抒情。“山涧”“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

④借事抒情。“漉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显示的

是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B.“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重重阻挠”理解不当,诗人

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难。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中的“如何”说明要运用术语答题。解答时要先指出术语,

抒发情感的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第1句很明显是直抒胸臆。“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写出结

束了劳动,独自一个人手持扶杖,怀着“怅恨”之情,转回家去。但

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从表面看,他辛苦劳作一天,且孤

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就深层涵意说,此诗意在抒写欣

然自得之情,那么,此“怅恨”二字,实具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

间接抒情则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对于这首诗而言,第3句是写景,是借景抒情,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

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

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这两句一扫“怅恨”之意,那么轻松自如,

正是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衬托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

第4句化用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

以濯我足”,是用典抒情。“可以濯吾足”一句,出自古《沧浪歌》,歌

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原

是借沧浪之水的清浊为比兴,形象地表达时清则仕,时浊则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