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检测A卷-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附答案解析)_第1页
作文检测A卷-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附答案解析)_第2页
作文检测A卷-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附答案解析)_第3页
作文检测A卷-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附答案解析)_第4页
作文检测A卷-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检测A卷

试卷细目表

小题难建议时

题型涉及考点能力维度

数度长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推理

信息类文本适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选择题】

5筛选整合18分钟

阅读中整合、理解、概括文章信息、

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简答题】

适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选择题】评价诗歌思想和

诗歌鉴赏2鉴赏评价8分钟

中情感【简答题】

语言文字运适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语句表达效果语言运用、表

36分钟

用中改写句式达

作文1写作写作能力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

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有

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

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个前

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是合理的。演绎法是“从

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个普遍性的

结论。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的普遍化主

张。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

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如果像他们一

样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怎么能以如

此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科学

不是靠归纳。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譬如“所有

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便

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

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

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

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

科学的进步是因为科学家从错误中学习。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

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信心。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

情。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它与“假科学''的差

异所在。一个科学假说是你有机会证伪的东西,它做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明为误。如果我说

“有个无法侦测到的隐形小仙子使鲜花盛开“,那么没有一种观察能够证明我的说法有误。如

果小仙子是隐形的,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证伪他们存在的主张。它没有''可

证伪性”,所以根本不是一句科学陈述。

根据波普尔的说法,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检验一个理论就

意味着要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明为假。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先从一个大胆的猜想或推测出发,然

后会试着用一连串的实验或观察来削弱这个猜测。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

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

近科学真理。科学家特别喜欢波普尔将科学研究描述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觉得波普尔

了解他们实际上怎么做研究。

(摘编自奈杰尔•沃伯顿《从错误中学习》,吴妍仪译)

材料二:

波普尔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为此提出“逼真度”和“可否证度”两个概念。“逼

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则指一个理论陈述的对象的普遍程

度,涵盖的对象越普遍,就越容易被证伪,可否证度就越高。一个“可否证度''高的理论,还

需要借助于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其好坏,波普尔称之为“确认"确认''是指一种假说暂时能经

受住事实经验的检验而未被证伪推翻。一个理论如果“可否证度'‘很高又能够被不断被“确认”,

那么它就有着更高的“逼真度

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证实”是早期归纳主义的“完全证实”,而不是逻辑经验主义

所说的“证实”即“确证早期归纳主义主张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证实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全

试卷第2页,共6页

称命题)。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他们认为,“证实''并

不意味着从基于个别事实的单称命题推出全称命题,而是通过一个个单称命题证实的积累,

不断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目的是通过既有证据的不断“确证”、积累而逐渐趋近于

科学真理。

在引入了“逼真度''和"可否证度”等概念之后,证伪主义实际上与逻辑经验主义殊途同

归。证伪主义将“证伪”作为趋近于科学真理的必经过程,证伪的思想中蕴含着“证实”倾向O

不过,它比后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从“证伪”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科学革

命”,这是渐进积累式的归纳主义所做不到的。

总之,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往往伴随着

对另一理论的证实;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

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之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样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

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

(摘编自林艳、雷嘉祺《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中的证实倾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为真,结论就必定为真,但归纳法在前提为真时也不能保证结论

一定为真。

B.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改变以往“从特殊推出一般”的推理方式以使确证过程更

高明。

C.大量经验事实无法证实的一个假说,却有可能被个别事实证伪,这说明证伪与证实存在

不对称性。

D.材料一认为“科学不是靠归纳”,材料二认为归纳证实对科学发展同样重要,两者观点明

显有别。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气体受热均会膨胀”的“可否证度”比“部分气体受热会膨胀”更高,也更容易被证伪,

但不一定有更高的“逼真度”。

B.考虑到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家认为将其作为科学推论的基础是不可靠的。而应

不断“确证”,以此来对假说进行证伪。

C.按波普尔的说法,科学研究中大胆提出假说、不断进行证伪的过程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

力的,这有助于解释“科学革命”。

D.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占有海量的样本,可以提高证伪的效率,也有利于

更快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开普勒根据观察资料指出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

B.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后来实验结果表明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

C.某博物馆声称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

D.汉代发生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浑天说因制定的历法与实际天象更匹配而被朝廷采纳。

4.科学假说与非科学假说、科学真理的区别在哪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5.下列科学发展中的事实体现了“证实”和“证伪”的结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

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

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

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园中归戏作①

陆游

醉里来寻涧上花,已飘残雪散余霞。

麴生②也解欺人老,风伯无端妒物华。

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

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③送日斜。

【注】①此诗写于淳熙十四年(H87年)春,诗人时年63岁,在严州任上。②麴生;

酒的别称。③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次句看似写雪飘霞散的自然环境,实则是表明涧上花凋残的景象。

B.颔联中“欺”和“妒”运用了拟人手法,风“妒”物华暗示出花凋残的原因。

C.颈联指出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同蜂蝶相伴,虽不可得,却不感到遗憾。

D.尾联诗人让时间在《黄庭经》的陪伴下悄然流逝,可展现出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

7.有人说,此诗虽题为“戏作”,却反映了希望与现实的矛盾。请简要分析。

试卷第4页,共6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刚进入这片荒野的时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气好,总会一个人出去走很

远很远。每当我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以及这

旷野尽头的另一道沙梁,无穷无尽。——当我又一次爬上一个高处,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远

处的人居和炊烟啊!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号

箪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

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

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默默埋

首大地,啃食枯草。这么地安静。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的。色们图丛哪里出现的?

它们为何娶如此时”拽、,少Z.靠近我?_我运往一个软弱笔薄的人,.有仕4可依懑的呢?一

8.下列句子中的“异常”,与文中加点的“异常”,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B.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C.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D.风场异常变化导致海水长时间向岸堆积,也是造成局地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之一。

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0.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分别以“它们”“它们”“我”作为开头,试将第三句也改为以“它们”开

头的句子,可以适当增删词语,要求三句整体连贯通顺。

四、作文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强调了内在品

质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是成为君子的关键。只有当质朴(内在品质)与文采(外在表现)

达到平衡时,个人才能实现全面的修养和成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2.B3.B4.①科学假说和非科学假说:前者有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

后者不可能;

②科学假说与科学真理:前者仍需要继续证伪或证实,后者经过无数次证伪或证实并确定无

误。5.①证实往往伴随着证伪。1919年日全食观测数据,是对广义相对论的证实,

也是对牛顿理论的证伪。

②一种理论既需证实也需证伪。广义相对论中“光线弯曲”被证实,“静态宇宙”则被证伪推翻。

③证伪提出新假说,而证实检验新假说。科学家用证伪推翻“静态宇宙”说后提出“宇宙膨胀”

说,后来发现的暗能量又进一步证实这一新假说。

【导语】材料一讨论了归纳法和证伪主义对科学进步的不同解释,强调波普尔式的科学研究

更关注理论的可证伪性,通过删除错误的假说以逐步接近科学真理。材料二则介绍了证伪与

“证实”之间的关系,提出证伪与证实不应对立,而应结合,证实能提高一个理论的逼真度。

整体来看,两则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方法论,强调科学发展的动态特性及理论的验证过程。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早期归纳主义主张用不完全归纳的

方法证实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全称命题)。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

修改完善”可知,原文说的是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可见逻辑经验主义并未

放弃“完全证实”。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而应不断,确证,,以此来对假说进行证伪”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是“科学家是从一个

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

说”,选项恰恰与之相悖。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是: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

A.“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证明的是“日心说”这一理论是真的,而不是假的,所以

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

B.“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的理论通过实验证实是假的,实验的结果是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

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观点。

答案第1页,共6页

C.“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并没有证明“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的

这一说法是假的,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

D.“浑天说……被朝廷采纳"不能证明“浑天说和盖天说”是假的,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

料一最后一段观点。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科学假说和非科学假说:“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

质”“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

可见科学假说有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非科学假说就是说不能被证伪(证明有误),所以

非科学假说不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

②科学假说与科学真理:“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

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假

说需要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所以科学假说仍需要继续证伪或证

实,“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说明科学真理经过无数次证伪或证实并确定无误。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证实往往伴随着证伪。“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

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理论的证实”“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

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1919年日全食观测数据,是

对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也是对牛顿理论的证伪。

②“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一种理论既需证实也需证伪。“1919年

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广义相对论中“光线弯曲”被证实,“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

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静态宇宙”则被

证伪推翻。

③“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之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样

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证伪提出新假

说,而证实检验新假说。“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

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

胀”,科学家用证伪推翻“静态宇宙”说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后来发现的暗能量又进一步证

实这一新假说。

6.C7.①诗人希望在春天看到美丽的涧上花,但花此时已被风吹得凋残。

答案第2页,共6页

②诗人出行赏景过程中,因年老不胜酒力,且在患有眼疾的情况下遭遇风沙,难以继续出行。

③诗人美好的希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回到家中读道家经典以自慰。

【导语】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游寻花的经历与感受,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美好事物时面对岁月流

逝和身体衰老的矛盾心情。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生动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

往,流露出淡泊宁静的心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诗人是与儿童一起出行寻花"错误,颈联的“童心”指诗人心态年轻,并非真与儿童一起寻

花。“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反映了诗人对年老体衰、风沙侵扰的不满和烦忧。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希望与现实的矛盾”,分析诗歌中诗人的“希望”是什么,“现实”是什么。

①先看“希望”。诗歌首联说“醉里来寻涧上花”“不恨童心伴蜂蝶”,诗人说,趁着醉意我来寻

找山涧中的花朵,我不遗憾仍有与蜂蝶相伴的童心。看来诗人的“希望”是在春天看到美丽的

涧上花,自己仍然有蜂蝶相伴的童心,奔跑、玩闹,但是“已飘残雪散余霞”,即花朵已经被

风吹得凋零,希望与现实相矛盾。

②再看“现实”。“已飘残雪散余霞”“风伯无端妒物华”,“飘残雪散余霞”是比喻,是说花朵已

经被风吹落,瓣瓣残花如雪般飘落,如霞般飞散;“曲生也解欺人老”“但愁病眼厌风沙”,酒

也懂得欺负年老的我,发愁我因眼疾畏沙。“现实”就是花此时已被风吹得凋残,诗人出行赏

景过程中,因年老不胜酒力,且在患有眼疾的情况下遭遇风沙,难以继续出行;

③“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送日斜”,我寻花归来坐在东窗下的矮凳上,手拿一卷《黄庭

经》目送夕阳西下。《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想看花没有看成,表明诗人美好的希望在

现实中难以实现,回到家中读道家经典以自慰。

8.D9.①采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草的影子整齐而富于动感的情景;②“拖往”“行

进”化静为动,写出了荒野的寂静与动感;③表现出感受到大地深沉力量的慰藉。10.示

例①:它们要依赖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的什么呢?

示例②:它们要依赖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我的什么地方呢?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草地异常放光”中“异常”修饰动词“放光”,形容光的不同寻常。

A.“异常”,补充说明欣喜的程度,即非常。

B.“异常”,修饰“烦躁”,形容烦躁的程度之深,即非常。

答案第3页,共6页

C.“异常”,修饰“凶猛”,形容凶猛的程度之强,即非常。

D.“异常”,修饰动词“变化”,意思是不同寻常。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从修辞手法来看,“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

在大地上“,运用比喻使斜阳下白草的影子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在黄昏的余晖下,白草的

光亮与长长拖曳的阴影形成反差,使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序。比喻手法将白草的阴影比作鱼群,

营造出一种整齐、动感的意象,赋予草地无限的生命力和自然的深邃感。

②从用词用字来看,“拖往”“行进”把静态画面动态化了,可以更好地表现荒野的寂静。从句

子内容来看,第一句写影子的长,第二句写影子繁多、整齐,富于动态感、力量感。

③横线句子通过描绘草地上纤细白草的形象,以其在暮色中明亮的姿态和整齐有序的阴影,

表现出黄昏时分大地的静美及大自然深沉有力的节奏。这种景象让人在荒野中感受到一种宁

静和慰藉,体现了自然界无声的力量。从句子关键词组“力量深沉”来看,作者从大地的力量

中获得了一种慰藉。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改写句式的能力。

第三句的意思是:软弱单薄的我,有什么地方值得依赖。其中省掉了依赖这个动作的发出对

象羊群。以“它们”开头并写出一个通顺的问句,把“羊群”换成“它们”,调整句子的语序即可

得“它们要依赖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的什么呢?”或者“它们要依赖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

我的什么地方呢?”

11.例文:

文质彬彬,内外兼修

孔子曾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

果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化修养,就会显得粗俗;如果一个人过于注重文化修养,而忽略

了内在的品质,就会显得虚伪。只有当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又有内在品质时,才能成为一

个真正的君子。

世人皆爱牡丹,因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然而,正如卢梭所言:“装饰的华丽可以

显示出一个人的富有,优雅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趣味,但一个人的健康与茁壮则须由另外的

标志来识别。”在周敦颐的笔下,亦有“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的感叹。“牡丹花

好空入目”,牡丹花诚然美丽,但也只是空有其表而已。这句话揭示了外在美背后可能隐藏

的空虚。

答案第4页,共6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表的繁华所吸引,追求虚荣和浮华。伏尔泰曾经说“心

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千万不能注重外在的形式

和表面的光彩,却忽视了内在的品质和真正的价值。

然而“枣花虽小结实成正如李大钊所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

鹫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

则功业可就。”枣花虽不起眼,却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要关注内在的品质和实际的成果。

朴实无华的东西往往蕴含着真正的价值和力量。

爱因斯坦形象平凡无奇,穿着朴素,他的相对论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他

的成就并非源于外表的华丽,而是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智慧;朱元璋童年艰苦生活,

身份卑贱,却凭借其坚定的信念、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朴实无华的品质,开创了明朝;林肯出

身贫寒,长相也并不出众。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诚实正直的品质,成

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无论是“牡丹花好空入目”,还是“枣花虽小结实成“,都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追求一种

平衡。我们既要欣赏外在的美,也要注重内在的品质;既要追求华丽的表象,也要关注实际

的成果。

在面对纷繁复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